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历史书10: 以斯拉记
声明:本文主要摘自网页旧约概论第三章:历史书,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资料查询和学习之用。无任何商业目的! |
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是我们基督徒百科网的合作伙伴,本书原文请参照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网站的PDF文件!
C、第三组:国亡后归回时期之历史
1. 以 斯 拉 记
作者:以斯拉(内证与犹太经典“他勒目” Baba Bathra 15a均支持以斯拉撰著本书)。
日期: 445-430B.C.(以斯拉修书时曾借用尼希米收集的藏书及“尼希米记”,尼希米本身于445B.C.与433B.C.间先后到耶路撒冷)。
地点:耶路撒冷。
目的:指出神的应许实现,许可以色列被掳的人归回故乡,建造家园国土及宗教生活。
主旨:以色列重建圣殿。
历史背景:
以色列因犯罪受神管教,在 586B.C.被掳到巴比伦去。在被掳期间,巴比伦自尼布甲尼撒王后国道日渐衰落,竟在539 B.C.被中兴之波斯灭亡。在巴比伦为如之以色列人也“易主”,全归在波斯国中继续为奴之身份。惟波斯王古列被神激动,打破“米索波大米”列国之传统,竟容让以色列人归回本乡去。当时正是以色列被掳后之七十年,神预言他们被掳七十年(耶25:11-12)。当时候满足,神便恩准他们回去,激动古列成就此事,可见世上万事都在神的手中(箴21:1)。
在巴比伦时,以色列得着甚多之教训,这也是神管教之目的,归纳如下〔注 32〕
( 1)偶像绝迹-在被掳时期中,他们把以前因拜偶像而遭神灭亡之致命恶习完全清除,此后他们虽犯其他之罪,却再没有拜偶像了。他们的一神观念自此异常坚强。
( 2)宗教改观-以前因有圣殿存在,宗教礼祀方面极为繁杂,现今圣殿既毁,信神者的宗教信仰渐趋个人化(如但以理私自祷告读经;参但6:10; 9:2),日后公众集会之敬拜也简易化得多。
( 3)文献收集-在此期中他们把过去神话语的记录,国家史记等收集下来,特别藉着文士以斯拉的手,鉴定旧约正典之范围。
( 4)会堂创立-自圣殿被毁后,他们已失去崇拜的中心,在新环境里他们创立会堂,在安息日及节日聚集,培养宗教信仰,教导律法,后来这些会堂便成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心、宗教教育学府,及社会福利机构。
(5)律法重估-在此以前律法受人忽略或拒绝,今在痛苦火炼中他们对律法有簇新的评价。后来以斯拉回国,宣读及释易律法书,带来全国属灵大复兴;此后他们忠心卫护律法,甚至为律法牺牲生命。
( 6)教派出现-因他们对律法有新的态度,因而产生新的观念、亮光、爱慕及辩护。法利赛派、文士派、撒都该派等均应时而生;此等教派之兴起原本均与“守”及“爱”律法有关,可惜到后期他们已离开了律法的精义,而把它变成一种机械式之理论而已。
( 7)事业转变-巴比伦原是当世最富强之大国,各门事业均欣欣向荣。犹太人在政治清明、文化进步、学业兴盛、建筑宏伟、商业繁荣、物质文明的社会中耳濡目染,因此他们大受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便由农业的经济转为商业(其后更以经商天才闻名天下),在外地安居乐业,至古列谕诏归回时只得少数人还乡。
( 8)民族团结-由于共同经过患难的磨炼,大家沦落异乡,相依为命,故以前离心力极强之各支派反倒结为患难之交,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整体,团结坚固,互相搀扶,共同抗拒一切分化势力,至今仍能保持“分别出来”的民族特性。
( 9)语言改变-在巴比伦中,他们习用之希伯来文及亚兰文言语大受迦勒底文字所影响;归回后,他们免不了不懂原文之律法书,而必须经过专家用希伯来文及亚兰文(如以斯拉)之翻译才明白。这些译文注释称为“他尔根”(Targum)(参拉4:7),成为日后鉴别古卷大有俾助的资料(参尼8:2, 8; 13:24)。
( 10)使命觉悟-犹太人原是思想狭隘,生活自私之民族;他们排外之观感极强,因他们认为神o关怀自己的选民,如今他们对民族的使命有新的觉悟,看到神要在他们身上所有的使命感,要藉着他们使万国得福。
( 11)邻邦对峙-因撒玛利亚人在犹太人归回时期,却助一臂之力遭蒙拒绝(参4:1-4),结果他们在自己境域之山上建造与耶路撒冷对峙之撒玛利亚殿(参尼13:28; 约4:20),又另撰撒玛利亚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形成日后邻居兄弟世代互不往来,这是民族使命复苏后的一个大污点。
( 12)新生盼望-在此期间,他们特别期望弥赛亚兴起,把受制之犹太人组织起来,推翻铁蹄之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度,这观念与盼望均一直存在,然而在被掳与归回后及两约之间特别热切等待,那种期待弥赛亚来临之气氛笼罩整个空间。
由此可见,以色列在巴比伦可算是大受优待,所谓“为奴”只不过是起初数年的事,以后他们颇享自由,难怪在第一次归回时只得五万人左右回去,一些在外邦异地落地生根,失落了对祖国之怀念。
以斯拉是第二批( 458B.C.)归回之领袖。自上次(536B.C.)归回后,圣殿虽已建造完成(516B.C.),但首批领袖已去世,人们对圣殿之热忱已冷却,现今以斯拉重回,目睹圣殿之荒凉不禁悲叹(参7:27)。于是首先以传授神的律法及以笔杆挑旺人心,他先书写“历代志”,以示国运全在人民宗教信仰方面之得失,再书“以斯拉记”,抚今追昔,以示圣殿在民中生活之地位,重振人民爱神之心。
大纲:
一、所罗巴伯之归回( 1-6)
A、被掳之重归=1-2
B、圣殿之重建=3-6
二、以斯拉之归回( 7-10)
A、被掳之重归=7-8
B、宗教之重建=9-10
图析:
所罗巴怕之归回 | 以斯拉之归回 | |||||||||||
1-6 | 7-10 | |||||||||||
被掳之重归 | 圣殿之重建 | 被掳之重归 | 宗教之 重建 | |||||||||
重 归 之 诏 告 | 重 归 之 筹 备 | 重 归 之 名 单 | 立 定 殿 基 | 敌 党 谋 阻 | 工 程 停 顿 | 先 知 挑 旺 | 重 建 完 成 | 以 斯 拉 之 身 世 | 以 斯 拉 之 心 志 | 以 斯 拉 之 归 程 | 以 斯 拉 之 祈 祷 | 以 斯 拉 之 改 革 |
1上 | 1下 | 2 | 3 | 4上 | 4下 | 5 | 6 | 7上 | 7下 | 8 | 9 | 10 |
1-2 | 3-6 | 7-8 | 9-10 | |||||||||
第一次归回 | 第二次归回 |
摘要:
本书出自历代志作者手笔,文体与史实均一致,续记以色列民族从被掳之地归回。读历代志末章看到神的选民被掳被灭的景象,真是惨不忍睹;及至读本书之记,古列晓谕以色列会众回国,建造圣殿之经过,真不啻从乌云黑夜遽见旭日东升,原来“古列”即太阳之意,这无疑是神恩待他子民的见证。
以斯拉记可分为二段,首段论所罗巴伯之归回,目的是重建圣殿( 1-6章);次段论以斯拉之归回,目的是重整民心(7-10章)。首次均以“重建”为主旨,圣殿是宗教信仰之表现,律法是宗教信仰之箴规,圣殿需重建,律法需宣讲,内外夹攻,恢复国家之前途尽在此了。
一、所罗巴伯之归回( 1-6章)
本书开启首记漫长的黑夜将尽,黎明正待破晓。以色列民被掳的期限届满,神的管教严中有慈,他纪念自己立约之言(耶 29:10),到“时候满足”(参加4:4)便感动波斯王古列降旨,释放以色列民自由赋归本国本土(1章上)。神不但感动古列,也激动被掳之民心,使他们甘心献上礼物,筹备一旷古盛大之归回(1章中);更再感动古列,使他把从耶路撒冷圣殿中所掳回来之器皿也一并交还,物归原主,让他们放回原处(1章下)。在首章内可见神纪念(1)他的圣言;(2)他的圣民;及(3)他的圣具。
当时奋然兴起集体归回的人,若与剩下的人相比则是小巫与大巫之别,因大部分的人已习惯在外邦的生活,由寄居的心情移作长居,乐而忘返,不作归回的打算。今次归回的只有四万九千八百九十七名,他们在所罗巴伯(官长)及耶书亚(祭司)率领下浩荡荣归( 2章上)。在此处作者记述归回者之名单与族谱,因这与(1)产权;(2)身份;(3)供职有关。产权指拥有产业之权利,身份只指真以色列人,供职指利未人之后裔才有资格(2:62)(2章下)。
经过千辛万苦之长途跋涉,到家园时,当他们见到城垣倒塌,田园荒芜,满目凄凉,百废待兴之景况,谅必悲从中来,不胜伤感。但既然有神的凭动与带领,于是义不容辞,万心归一,如同一人( 3:1),分工合作,人人有分(3:8),先把圣殿之祭坛建成(3:2),再接再厉把圣殿之根基立定(3:10),当时欢乐赞美与感激而悲哭之声互相混和,这种悲喜交集之声音响澈云霄,是直达神宝座前之交响乐(3章)。
任何圣工的建造总受不同的阻拦,当时在那地久居之混杂种族撒玛利亚人( 4:2下)要求参与圣工,他们的“好意”是值得怀疑的(4:2上)。建殿的领袖看到此点也加以拒绝(4:3),于是一连串的阻扰计谋如(1)假意合作(4:1-2);(2)搅扰(4:4-5);(3)控告(4:6-22);(4)制止(4:23-24)便实施出来,结果圣殿的工程便停顿下来了(4章)。
圣殿停工,但是百姓的建造却没有停顿。他们因敌人拦阻,信心顿失,以后渐被私事缠绕,为自己建造华美的房子,神的殿无论如何荒凉亦觉于心无责;其中更有人推辞,以为建殿的时候还未到,于是便只为自己而活(参该 1:2-6),连领袖亦不免心灰意冷,历时凡十五年之久。神在那圣工停顿、会众自私、仇敌四起、百废待兴、领袖灰心、满目凄怆之际兴起哈该和撒迦利亚两先知,力斥领袖,劝诫会众,提倡复建圣殿之工作(参该1-2章,亚1-8章),于是各人均被挑旺起来。虽敌人再度阻拦(5章上),但是他们共同排除万难,上奏波斯王求准复建(5章下),结果得蒙特殊与格外的恩准(6:6-12),敌人之控告竟成全了神的美旨,深哉神的看顾(5:5)。他们因敌人弄巧反拙,各人便奋然而起,为圣工加倍踊跃,在很快的时间内便全部工作重建完成。多年之愿望(参诗84),会众之喜乐非笔墨所能形容。他们献殿礼之宏伟非人想像中可比拟(有学者以诗146至150为此时献殿礼所作)(6章)。
当日所罗门建殿固不易,所罗巴伯重建圣殿更难。初次建殿之下不易仅在规模宏伟方面,而重建之难,不但工程浩大,且阻拦更大。第一次建殿历七年,第二次前后历三个七年之久(于 516B.C.完成)。可见天下万事建设固难,复建更难,若无神眼目时刻之眷顾,仅凭被掳归回之民绝无成功之望。
二、以斯拉之归回( 7-10章)
在 6章与7章中相隔五十八年之历史(6:15=516B.C.; 7:1=458B.C.),在这五十八年时日中,除却在耶路撒冷中之犹太人经历神的祝福与保守之外,在波斯国之犹太人也经历神奇妙的保守(参以斯帖记全书)。本书第7章开始记述本书作者归回之事迹。作者用第三者之身份先记自己之身世(7章上),他是大祭司之后裔(7:1; 参代上6:14),是通达神律法书之专家,也是敏捷的文士,在巴比伦已开始搜集、审勘、核订、编纂神的圣言,创始文士学校,更是会堂之创始人。他回国之负担是以神的律法教训人,他是一位以“回到圣经”为口号的“奋兴布道家”(7章下)。
当时圣殿已过五十八年时间之久,需要修饰是免不了的( 7:27);但百姓之宗教信仰更需修饰振奋,此乃以斯拉归回之负担。作者记述自己的心志后补记在路上蒙神恩待之经过(8章)。自巴比伦至耶京途中盗贼出没无常,他们先在神面前刻苦己心(8:21);求神赐福归程之平安,神果然伸出帮助、保佑、施恩的手,领他们平安到达目的地。
抵达后他马上召开奋兴布道大会,着重重整民心、重组圣会;若无以斯拉之宗教改革,以色列势必与世界同化(参 9:1-2)。他首部复兴的计划是先自己认罪祈祷(9章)。奋兴的火焰必先从领袖焚起才能传到全体(10章)。以斯拉有个人的奋兴才有会众受感而悔悟之奋兴;会众有了奋兴才有悔罪改过的行动。当时被外邦异族同化的人为数不少,内中更有应是分别为圣之利未人(10:18)。神大显其恩威,沛降大雨,使人深觉神的义怒是诚然可怕的(10:7)。跟着以斯拉痛斥与世界妥协之罪行(10:10-11),再查清妥协者之名单(10:13-44),而每人也均认罪悔改(10:12),于是全国之大复兴立时燃烧起来,历年不变。
教会需奋兴,必先从领袖开始,以后奋兴的火焰越着越旺,越旺越传广,整个教会必全体奋兴了。
以 斯 拉 记 附 图
图一、王国时期(被掳)与亡国时期(归回)各卷比较
书 中 | 王国时期 | 亡 国 时 期 | |
年 代 | 1010-536B.C | 536-400B.C. | |
历 史 | 被 掳 | 归 回 | |
书 卷 | 列王纪与历代志 | 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 | |
BEFORE | DURING | AFTER | |
原 因 | 结 果 | 续 事 | |
罪 | 审 判 | 归 回 | |
人的软弱 | 神的公义 | 神的恩典 | |
1010-586B.C. | 586-536B.C. | 536-400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