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历史书11: 尼希米记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Qbook.png 声明:本文主要摘自网页旧约概论第三章:历史书,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资料查询和学习之用。无任何商业目的!

Handshake.jpg 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是我们基督徒百科网的合作伙伴,本书原文请参照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网站的PDF文件!

《旧约导读》
旧约概论序‎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 律法书
摩西五经1: 创世记
摩西五经2: 出埃及记
摩西五经3: 利未记
摩西五经4: 民数记
摩西五经5: 申命记
第三章:历史书
1.王国前
历史书1: 约书亚记
历史书2: 士师记
历史书3: 路得记
2.王国时期
历史书4: 撒母耳记上
历史书5: 撒母耳记下
历史书6: 列王纪上
历史书7: 列王纪下
历史书8: 历代志上
历史书9: 历代志下
3. 国亡后归回时期
历史书10: 以斯拉记
历史书11: 尼希米记
第四章:智慧书(诗类书)
智慧书1: 约伯记
智慧书2: 诗篇
智慧书3: 箴言
智慧书4: 传道书
第五章:先知书
大先知书1: 以赛亚书
大先知书2: 耶利米书
大先知书3: 耶利米哀歌
大先知书4: 以西结书
大先知书5: 但以理书
1:亚述盛兴时期
小先知书1: 何西阿书
小先知书2: 约珥书
小先知书3: 阿摩司书
小先知书4: 俄巴底亚书
小先知书5: 约拿书
小先知书6: 弥迦书
小先知书7: 那鸿书
2:巴比伦盛兴时期
小先知书8: 哈巴谷书
小先知书9: 西番雅书
3:波斯盛兴时期
小先知书10: 哈该书
小先知书11: 撒迦利亚书
小先知书12: 玛拉基书
《新约概论》


2. 尼 希 米 记

作者:尼希米( 1:1)(犹太经典“他勒目”也以尼希米为作者)。

日期: 420-400B.C.(在大利乌四世Darius Nothus, 423-404在位之时,12:22)

地点:耶路撒冷。

目的:指出神实现他的应许,使以色列归回之民在尼希米领导下重建圣城及宗教生活的过程,亦即试图重建一个神治社会的过程。

主旨:以色列重建圣城与圣民。

历史背景:

以色列自所罗巴伯与耶书亚带领归回重建圣殿,及以斯拉带领归回之民修饰圣殿及宗教生活后,归回之民在祖国故乡生活渐渐安定下来。可是在 445B.C.(尼1:1)时,消息传到在波斯宫中作酒政的尼希米,在耶路撒冷归回之民因无城墙之保障大受撒玛利亚人之凌辱(参拉4:23)(注33) ,尼希米为此消息悲痛多日。他要亲回耶路撒冷重建城墙的负担日渐加重(1:2; 2:1),后蒙王恩准回到他素未谋面的祖国,发动重建城墙的宏志。在他英明的领导下,虽敌人诸多阻挠,但工程前后所需只不过是五十二天之短(6:15),其重建之速度实在惊人,也显出尼希米是大有能力之领袖。

城墙修建完毕,尼希米与以斯拉合作举行一奋兴布道大会,以斯拉为特约讲员,把神的律法讲解明白( 8:2, 8)。神的道如两刃的利剑,刺透人内心的隐罪(来4:12),他们诚恳认罪(9:1-3),签遵守神话语之约(9:38),更立志把以前的恶习革除(13章)。尼希米把一切之经过均录在卷中,旨在记念神恩浩瀚,无以复加(13:31)。

大纲:

一、重建圣城( 1-6)

A、尼希米之重归=1-2

B、圣城之重建=3-6

二、重建圣民( 7-13)

A、以斯拉+尼希米之工作=7-12

B、尼希米之工作=13

图析:

重建圣城

重建圣民

1-6

7-13

尼希米之重归

(第一次)

城墙之

重建

“拉”、“尼”之重建

尼希米之重建

(第二次)

重建之异象

重建之准备

重建之工程

重建之工竣

奋兴大会之筹划

奋兴大会之过程

奋兴大会之结果

恶习之革除

在波斯王宫中

在耶路撒冷废垣中

工程之

工程之进行

工程之完成

分派管理

调查谱系

讲经大会

奋兴大会

签约侍主

各居各位

献墙大典

外邦人不能入神的会

洁净神的圣殿

恢复十分之一的奉献

重守安息日正规

禁与异族联婚

乍听悲音

禁食祷告

奉命回国

察勘工程

劝民动工

先修建各城门

拦阻对付

,循环交替

共修五十二天

1

1下

2上

2中

2下

3

4-

6上

6下

7上

7下

8

9

10

11

12

13

13

13

13

13

1-2上

2下

3-6上

6下

7

8-9

110-12

13

1-2 3-6

7-13

政治保障

宗教信仰

摘要:

本书的史实与以斯拉归回相隔只十二年(参上卷附图年代表)。在耶路撒冷,虽然圣殿已重建,但重建后归回之以色列民的敌人并不是从此罢休,屡向他们作破坏性之搅扰,因他们没有城墙保障生命财产之安全,故惨受凌辱,无人敢在城内居住。消息传到在波斯国长大而且在王前侍立的犹太贵族尼希米,他大为祖国同胞忧伤,因而开始“尼希米记”之史迹。

尼希米记可分为两大段落,首段论尼希米重建圣城的经过 ( 1-6章),次段论尼希米重建圣民之事迹(7-13章)。

1. 重建圣城( 1-6章)

本书开始记述,在波斯的书珊皇宫侍立之尼希米,因听到自己祖国的圣城颓毁荒废,同胞惨受敌人之侵侮,内心悲痛多日,在神面前迫切代求,更求神能使用他的岗位挽救此凄惨之局面( 1章),由此可见他是(1)爱国,(2)爱祈祷,(3)有牺牲,(4)有胆量,(5)有信心的人。

尼希米因忧痛而生出迫切之祈祷,这恳切之祷求产生一个为祖国而牺牲个人的心志。神也恩待这个迫切之祷告,感动了波斯王之心,恩准他回国,更且派遣护卫兵护送一程( 2章上)。抵达耶路撒冷后,尼希米在夜间巡查城墙,免得敌人窥伺。他在废垣中踏勘一番,仔细筹划一切工作的步骤(2章中)。他先向当地之犹太领袖发出一篇“挑战性”的讲道,并见证此事开始已有神恩手的带领,这项工程必定成功(2章下)。

于是宏大重建的工程便开始进行;他计划先修建城墙的各城门,这是出路的要隘、工程也由各人分担,有祭司( 3:1)、贵胄(3:5)、银匠(3:8)、作香的(3:8)、管理的(3:9)、商人(3:31-32)等;城门的重修按着有次序与系统进行,参下图:

File:IMAGE93.gif

城门修造之连络系统完成后,其他部分的工程便扩展进行;但正如所预料的,神的选民到处招惹敌人之反对。敌人的名单计有( 1)参巴拉(撒玛利亚人)(4:1-2);(2)多比雅(亚扪人)(4:3);(3)同情敌人的犹太人(4:12);(4)基善(亚拉伯人)(6:1);他们诸多的阻拦与陷害受尼希米极明智的对抗,可列表如下:

File:IMAGE94.gif

7.(外)设陷阱害尼希米(6:1-2)

7.不理会,专心作工(6:3-4)

8.(外)造谣控诉(6:5-7)

8.拆穿计谋(6:8-9)

工程完成

6:15-16

9.(外)贿买伪先知毁谤恐吓(6:10-13)

9. 祈祷(6:14)

在外敌与内敌均参与阻拦重建圣城之工程下,尼希米竟在五十二天内率领百姓全部竣工。他们迅速完工之原因归纳有四:( 1)以祈祷对付困难;(2)各人有牺牲受苦之精神;(3)专一靠主的工作,不怕何等阻拦;(4)“军人式”的作工;在极恶劣之环境下他们竟能有这样荣耀的得胜,全是神的恩典,连敌人也迫不得已同意他们的工作完成是出于神的(6:16)。

二、重建圣民( 7-13章)

由第 7章始,作者写出他重建圣城后便计划重建人民宗教信仰之过程。他与文士以斯拉合办一奋兴布道大会,他们筹划的首部是先分派管理城中各处的要点,因为“城是广大,其中的民却稀少”(7:4)(7章上),再调查各人之谱系,为的是要作供祭司职之根据(7:64)(7章中),更鼓励百姓甘心捐献(7章下)。

奋兴大会筹备工作完善,他们便着手进行大会之节目。他们以以斯拉为“特约讲员”,举行一盛大讲经大会,特别注重讲解神的律法( 8章)。奋兴大会过后再接再励举行培灵大会(9:1-3),以神过去的恩典(9:4-31)对比他们现今的景况(9:32-38)。这次的主题是“回想神恩”、“内思已过”,结果百姓均重新奉献,在神面前签下誓约,永久事主(10章)。复兴后百姓各居各位,安分守己的过活(11章)。

复兴大会结束后,尼希米与以斯拉才筹划举行一盛大献圣城之典礼,这次序显出尼希米机警之头脑,先有复兴,才有感恩( 12章)。

待各样事情都上了轨道后,尼希米便回波斯覆告其王( 13:6a),但约十二年后他心有所触便重回耶京(13:6b)(释经家按各方面的根据[ 5:14; 2:6]认为 “过了多日”[13:6b]乃十二年之久,〔注34〕 ),尼希米再度发现以前所复兴的工作全是白费,因为百姓又恢复复兴前的恶习,可见人心之冥顽不灵;他目睹这情形便马上进行一次宗教大改革,把所有的恶习都革除:(1)外邦人不能入神的会;(2)洁净神的圣殿;(3)恢复十分之一的奉献;(4)重守安息日正规;(5)禁与异族联婚。本书以此宗教改革为结语。

* * * * * *

观尼希米一生可为历代圣徒之楷模:( 1)他是相信祈祷解决万事的人;(2)他是肯为祖国牺牲自己的人;(3)他是大有信心的人;(4)他是极有胆量的人;(5)他是信行合一的人;(6)他是矢志忠心事主的人;(7)他是身先士卒的人;(8)他是不徇人情的人;(9)他是有恒心毅的人;(10)他是为神所重用的人。

愿神在教会的末世兴起更多象尼希米那样的人!

尼希米记附图

以斯拉与尼希米之比较

以 斯 拉

尼 希 米

1. 宗教领袖

2. 属灵先师

3. 重心灵之重建

4. 牧 师

5. 祭司与文士

1. 政治首领

2. 外交官长

3. 重物质之重建

4. 建筑师

5. 酒 政

3. 以斯帖记

作者:末底改( 9:20, 29,32)(注35)(犹太史家约瑟夫[Antiquities, 11:6:1]及拉比传统[如Ibn Ezra]亦称本书作者为末底改,犹太法典“他勒目”Baba Bathra 15a则只说本书为大公会之议员所撰述)。

日期: 470B.C.(写在亚哈随鲁为王时,486-464B.C.,普珥日事件 [473B.C.]后过不久,而本书故事共十二年,故约在470B.C.写成)。

地点:波斯皇宫( 10:3)

目的:指出神奇妙地保守他自己的选民,险遭全体被屠杀之史迹。

主旨:以色列人得蒙神保守拯救。

历史背景:

处在拉6章(516B.C.)与7章(458B.C.)中有五十八年之光景,以斯拉记内轰天动地的故事即在那段时期内发生。

自古列颁布以色列人大归回之诏谕后,先有所罗巴伯与耶书亚率领五万人归回,继有以斯拉带队两千人回归,尼希米之回归只是很小的数目。留在波斯的犹太人上千万,他们或热心不足,或留恋外邦,或已在波斯国中成为政要人物,没有在神施恩之时返归故土,但慈爱的神仍怜悯他们的愚妄,随时保守看顾,不然早被外族歼灭,再无剩下的余种了。

当时在波斯亚哈随鲁为王(486-464B.C.),他乃亚达薛西(拉7:1)之父(故亚达薛西很可能是以斯帖之子,也是尼希米侍奉之王),“亚哈随鲁”是王的尊号,意“尊贵王”(如亚达薛西即“大王”;大利乌即“玛代王”)。在波斯史中他名“薛西”(Xerxes),是显赫一时之王。在一次盛大的宫筵中,因其妻后不肯现身在人面前受“审美”,他盛怒之下把她废位,而从民间挑选了犹太孤女以斯帖为妾,把她升为王后之身份,于是一连串戏剧性之故事便接续而生。

大纲:

一、以斯帖的入宫( 1-2)

A. 瓦实提的被废=1

B. 以斯帖的被选=2

二、犹太人的危机( 3-7)

A. 哈曼的毒计=3

B. 以斯帖的妙计=4-7

三、神奇妙的拯救( 8-10)

A. 犹太人的复仇=8-9

B. 末底改的升官=10

图析:

以斯帖的入宫

犹太人的危机

神奇妙的保守

1-2

3-7

8-10

瓦实提的被废

以斯帖的被选

哈曼的毒计

以斯帖的妙计

犹太人的报复

末底改的被升

皇帝的乱命

皇后的违命

被选的经过

被选的结果

哈曼的被升

哈曼的骄傲

哈曼的阴谋

末底改的哀哭

以斯帖的妙计

末底改代哈曼的位

犹太人向敌人报仇

在波斯人中得荣

在犹太人中得荣

1上

1下

2上

2下

3上

3中

3下

4

5-7

8

9

10

10

1

2

3

4-7

8-9

10

以斯帖的预备

以斯帖的机会

以斯帖的成功

亚哈随鲁之筵席

以斯帖之筵席

普珥节之筵席

摘要:

以斯帖记乃圣经内一本最奇特的书,因书内全无神之名出现。申31:18可解释书内无神名之因,又因此书记载有关那些抛弃归回机会之犹太人所遭之境遇,故作者故意不用神之名(注36) 。神之名在书内虽无出现,唯神的活动显而易见,因本书所要指出的乃隐秘处之神(参番3:14-16;赛45:15)。

本书可分为三段,首段论以斯帖入宫为后的过程(1-2章);中段论当时犹太人的一个危机(3-7章),而这危机被刚选入宫为后之以斯帖解救,可见神在他选民的背后奇妙安排一位民族救星(4:14)(以斯帖之名原意“星”),默然保守他们;末段以犹太人危机解除后向敌人施行报复的手段为终(8-10章)。

全书又记有三大筵席,意义相贯。故事开启记亚哈随鲁设筵;中段乃以斯帖设筵;末后乃犹太人设筵。第一次筵席乃全书故事之起因;第二个为故事的过程;第三个为故事的结果。因有第一筵席才有第二;有第二才有第三。全书的故事皆环绕在这三个筵席所附带或相关的事件。书内各故事颇富戏剧性,多记绝处逢生的事迹,颇引人入胜。

一、以斯帖的入宫( 1-2章)

本书的主角以斯帖原是在波斯王国一个寂寂无名的犹太小孤女,然而在某一场合中竟当了当代最伟大的人物,更成为以色列史中最富戏剧性故事的主角。当时波斯王亚哈随鲁要庆贺登基三周年纪念,为国内各政要权贵群臣大摆筵席,共一百八十天之久;又为京都之百姓在御园中摆设公宴七日,可算豪华奢侈之极,而皇后瓦实提也为自己的女宾在后宫设宴。当时之宴乐可说是旷古之大,可惜在席间,国王酒后失礼,乱命王后相陪,以展美貌,以致后来使宴乐不欢而散(1章上)。

瓦实提后被黜后,讨好皇上之群臣便向他献议从民间挑选最美貌之女子为后(2章上),于是在被掳之犹太人中选了末底改之堂妹以斯帖入宫,补替瓦实提为后(2章下)。神把一个贫苦的孤女提升为当国之后并不是偶然的,他早预知以色列要遭灭族之祸,故为他们预备一位救星,到时候便施行拯救。

二、犹太人的危机( 3-7章)

第 2章(2:16)与第3章(3:7)之间相隔五年;据波斯史记,在这几年中,亚哈随鲁与希腊交战,屡战屡败,但他决心重整旗鼓,任用哈曼为首相,此人有勇有谋,深得王上所器重,爵位日升,仅在国王之下(3章上)。故他独当一面,不可一世,定下规矩,凡朝中一切臣宰均要向他下拜,惟独末底改每次与他相遇总是不肯跪拜(3章中);哈曼因此恼恨异常,暗暗向王进献奸言,使王批准他除掉末底改与其民族之毒计,而亚哈随鲁一听之下竟毫不思索的遽然允许,发出惨无人道的谕令,于是犹太人立时受灭绝种族之厄运了(3章下)。

末底改得悉王的令谕后便禁食哀哭,消息传到以斯帖耳中,她马上召见末底改,末底改于是劝告以斯帖把握当时后位的机会拯救危局( 4:14)。以斯帖回答此事非同小可,必要靠禁食祈祷不可(3:16),此举可见以斯帖为极爱国之人,也是相信为国祈祷之人(4章)。

于是以斯帖安排妙计劝皇夫更改其所定下之谕诏。她为王与哈曼预备筵席,旨在预备王听忠言的心( 5章)。当天晚上,亚哈随鲁因睡不着便拿起历史书展读起来,竟然读到有关末底改挽救王命而未获酬报之记载,这是顶希奇的。在时间与场合上岂不是神在背后暗中感动波斯王的心吗(6章)?当王与哈曼第二次再赴以斯帖的筵席时,以斯帖便趁机向王暴露哈曼灭绝以色列民族之毒计。结果在神奇妙之引领下,哈曼得到应得的报应,被挂在本为末底改预备的木架上(参诗7:15-16)(7章)。

三、神奇妙的拯救( 8-10章)

哈曼遭报后,末底改荣升他的职分( 8章上),但因要灭绝犹太族之谕旨已经发出,不能收回,波斯王特准他们在选定的日子中向其仇敌报复,他们就订定一日(十二月十三日)为报复日,亦称为“普珥日”,“普珥”即“占卜”之意(8章下)。

哈曼“占卜”同月日灭绝以色列人( 3:7),以色列人“占卜”同月日灭绝他们的仇敌。犹太人本在同月同日受戮,现今竟反败为胜(参诗94:12-13)。但他们也没有任意掳掠敌人之财物或杀害仇敌之家族(9:10, 15-16),显出他们向仇敌有怜恤之心(9章)。

本书以末底改在波斯国民与自己国民中得荣升为结束。他本是御园之司阍人( 2:19),现今贵为国中宰相(10:3),地位虽不同,但无论何职,他总以祖国之福利为念,并乘机显出神子民之资格,尽上其属神之天职,至为可敬可佩!

注解书目

注 1 J.Vernon McGee, Briefing The Bible, Pasadena: Thru The Bible Radio Network, n.d.p.34.

注 2 史祈生着“圣经综览上”,宣道书局 1970 年版第 26 页。

注 3 雷文着(魏国伟、陈建勋合译)“旧约入门”,信义宗联合出版社 1953 年版第 178-179 页。“圣经提要”卷一:“摩西五经”,弘道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52 页。

注 4 修订贾玉铭着“圣经要义”卷二:“历史书上”,弘道出版社 1961 年版第 496 页。

注 5 史祈生着上引书第 30 页。

注 6 士师记之年代计算是“圣经年代学”( Bible Chronology ) 的一个大问题,在此不便详论;简释可参 M.F.Unger, Archaeology And The O.T., Zondervan, 1966,pp.179-189. Leon Wood, A Survey Of Israel ’ s History, Zondervan, 1971,pp.89-90.

注 7 M.F.Unger, Unger ’ s Bible Handbook, Moody, 1966,p.169.

注 8 J.J.Davis, Conquest And Crisis, Baker, 1974(1969), p.157.

注 9 同上引书页。

注 9 同上引书页。

注 10 M.F.Unger, Bible Handbook, p.186. ; McGee 上引书第 43 页。

注 11 贾玉铭着上引书第 724 页。

注 12 笔者修订 J.J.Davis, The Birth Of A Kingdom, Baker,1974 (1970), p.76.

注 13 有关耶利米为作者之问题,读者可参 G.L.Archer, A Survey Of The Old Testament, Moody, 1966(3rd), pp.277-279; E.J. You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Eerdmans, 1949 O , 1977, pp. 188-189.

注 14 M.F.Unger, Introductory Guide To The Old Testament, Zondervan, 1964(4th), p.302.

注 15 雷文着上引书第 205-206 页。

注 16 登位年根据 E.R.Thiele, “Chronology,” Zondervan 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 Zondervan, 1963, p.169.

注 17 D.K.Campbell, Bible History, unpublished lecture notes,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67.

注 18 E.J.Young, pp. 194-195.

注 19 E.W. Bullinger The Companion Bible, Bagster, 1969ed., p.471.

注 20 B.K.Waltke, History Of Israel, unpublished mimeographed lecture notes,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67, pp.80-87. John Bright, History Of Israel, Westminster, 1959, p. 303. John C.Whitcomb, Solomon To The Exile, Baker 1971, P. 141. 可是 J.B. Payne, ( “I,II Chronicles” ,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Moody, 1963, P.419) 把 “助”字译作“代替”或 “代表”,但 Payne 氏在上引书第 308 页把“助”字译“助”而非“代替”。 Whitcomb 氏在上书页中解释约西亚想着凡是亚述之 友皆是他之敌人,故上前抵挡埃及而遭杀。 Bright 氏在上书 页中则解释谓“米吉多”为从以色列归回犹大的领土,若埃及得势则对约西亚极其不利,故他不顾一切前往抵挡尼哥。

注 21 Unger, Bible Handbook, p.225

注 22 本文认为玛代的大利乌乃古列命管巴比伦的省长,而非如一些学者(如 D.J. Wiseman )所主张他是古列的别名。详研些说可参 J.C.Whitcomb, jr., Darius The Mede, Baker, 1963(1959),84.pp.

注 23 J.B.Payne, “Chronicles” , Zondervan Pictorial Bible Encyclopedia, Zondervan I, 1976, P.809

注 24 G.L.Archer, A Survey Of The Old Testament Moody, 1966, P.390.

注 25 B.K.Waltke, “The Samaritan Pentateuch And The Text Of The Old Testament” , New Perspective On The Old Testament, ed, J.B.Payne, Word Books, 1970, PP.212-239.

注 26 The Companion Bible, p.531.

注 27 贾玉铭词,见氏着“圣经要义”卷三:“历史书下”,弘道出版社 1961 年版第 1032 页。

注 28 J.S.Baxter, Explore The Book, Zondervan, pp.170-171.

注 29 合贾玉铭着上引书第 1119 页; G.C.Morgan, The Analyzed Bible, Revell, n.d., pp127-132.

注 30 G.C.Morganym 上引书第 117 页。 McGee 上引书第 82 - 85 页。 John Philips, Exploring The Scriptures, Moody, 1966(5th), p.67.

注 31 J.S.Baxter 上引书第 179 - 181 页; W.G.Scroggie, The Unfolding Drama Of Redemption, I, Pickering & Inglis, 1963ed, pp.244,286.

注 32 陈润棠着“新约背景”,圣道出版社 1974 年版第 13 - 17 页。

注 33 参 J.C.Whitcomb, “Nehemiah” ,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Moody, 1963, p.427.

注 34 John C.Whitcomb, 同上书第 445 页; D.C.Breland, The Argument Of The Book Of Nehemiah, Th. M.Thesis,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64, pp. 67ff.

注 35 H.C.Thiessen,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Eerdmans, 1949 O , 1980, P.53.

注 36 J.V.McGee 上引书第 60 页; G.L.Archer 上引书第 403 页; J.S.Baxter 上引书第 260-26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