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使徒行传第五章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Qbook.png 声明:本文主要摘自网页使徒行传第五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资料查询和学习之用。无任何商业目的!
使徒行传查经资料
使徒行传提要
使徒行传第一章
使徒行传第二章
使徒行传第三章
使徒行传第四章
使徒行传第五章
使徒行传第六章
使徒行传第七章
使徒行传第八章
使徒行传第九章
使徒行传第十章
使徒行传第十一章
使徒行传第十二章
使徒行传第十三章
使徒行传第十四章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
使徒行传第十六章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使徒行传第十八章
使徒行传第十九章
使徒行传第二十章
使徒行传第廿一章
使徒行传第廿二章
使徒行传第廿三章
使徒行传第廿四章
使徒行传第廿五章
使徒行传第廿六章
使徒行传第廿七章
使徒行传第廿八章


使徒行传第五章


【徒五1】“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原文字义]“亚拿尼亚”耶和华所保护的,主是恩慈的,耶和华的怜悯,耶和华的眷顾;“撒非喇”俊美,漂亮,蓝宝玉。

 [文意注解]“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本节的原文是以‘然而’(But)作开头,中文漏译;‘然而’一词将下面的事例和前面巴拿巴所作的(徒四36~37),作强烈的对比。

“卖了田产,”表示他们也有意加入‘凡物公用’的团体生活(徒二44~45;四34~35)。

 [话中之光](一)当主的祝福临到时,属肉体的人常会受引诱,去过分注重外表显出的光景,因而生出模仿的意念。

(二)“亚拿尼亚”意‘神是恩慈的’,他却不知道神也是公义的(4节);“撒非喇”意‘美丽’,她的存心却是丑陋的(2,8节)。


【徒五2】“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文意注解]“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私自’指行事隐秘,不让别人知道;信徒本来有权保留任何想要留下的部分(4节),但若为要得着别人的称赞,故意表示已经捐出所有款项,而暗中私自保留一部分,这就犯了欺哄人和欺哄神的罪(3~4节)。

“他的妻子也知道,”表示她也参与其事,或默许对方所作的。

“其余的几分,”就是奉献部分钱财,让教会照各人所需的,分给各人(徒二45;四35)。

注:很可能当时的‘凡物公用’(徒二44)生活制度,仅适用于一贫如洗和奉献全部财产的信徒。亚拿尼亚夫妇大概企图一面保留‘私有财产’的好处,一面又可分享‘公有财产’。

 [话中之光](一)亚拿尼亚夫妇模仿别人的奉献,目的却在‘贪名’,在教会中贪图虚浮的荣耀;“私自留下几分”,存心是在‘贪财’。贪名和贪财,乃是一般基督徒的两大绊脚石。

(二)“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人若对‘己生命’有所保留,就会不肯把属己的利益、名声、兴趣和所有,都完全放弃。

(三)我们若有任何为‘己’的动机而奉献,或利用奉献来赢取别人敬佩的心态,都算是“私自留下几分”,乃属不诚实的奉献。

(四)奉献不在乎多少,而在乎我们的动机和为自己留下的有多少。在奉献上不能虚假,更不可借此得名或得人的称赞。

(五)奉献是甘心乐意的,不是勉强的,更不是强制的,可是撒但常挑动人的肉体,藉着这些属灵的事来沽名钓誉,实际上却是损害神的教会。

(六)夫妻之间,如果一方有错,而另一方“知道”了,却不规劝,或表示赞同,救不能算是清白的(参9节)。

(七)‘假冒伪善’是主耶稣多次责备的一件罪行(太六1~6,16~18;十五7;廿二18;廿三13~26)。


【徒五3】“彼得说:‘亚拿尼亚为甚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

 [原文字义]“撒但”对头,控诉者;“欺哄”欺骗,说谎。

 [文意注解]“撒但充满了你的心,”意即他的心意被撒但所控制或利用。可见信徒得救之后,仍有可能被撒但所利用。

“叫你欺哄圣灵,”亚拿尼亚表面上是欺骗使徒和教会,实际上是欺骗圣灵,因为:(1)使徒和教会乃是圣灵工作的渠道;(2)这与圣灵在教会中所作的‘合一’工作相违;(3)这是不顾圣灵在人里面的引导。

圣灵可以被欺哄,可见 是一位有位格的;实际上,欺哄圣灵,也就是欺哄神(4节)。

 [问题改正]有些解经家坚信撒但不可能住在信徒的里面,因此认为亚拿尼亚和撒非喇都是假信徒,然而这种美化基督徒的看法,与圣经的记载并现实的事例均不相符:(1)主耶稣在称赞彼得蒙天父启示之后,接着就因为他说错了话而责备他是‘撒但’(太十六16~23),意指他所说的话,一会儿是出于神,一会儿又是出于撒但;(2)使徒保罗吩咐哥林多教会将那犯淫乱的信徒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林前五5),过后却又吩咐哥林多教会接纳他(林后二6~10),表示信徒有可能一时被撒但所侵占,但仍不失其已经得救的身分,若悔改转离罪恶,仍应接纳他;(3)宾路易师母(Jesse Penn-Lewis)在她《圣徒的争战》(War on the Saints)一书中曾提到真信徒被鬼附的事实。

一个人得救以后,圣灵是住在他的灵里(罗八9~11‘心里’原文都是‘里面’;林前六19),但是他的心思和肉体仍旧有可能被撒但所控制,而与圣灵为敌(林后十4~5;加五17)。

并且一个人得救与否,完全是神和他之间的故事,他的信心是否真实,外人不得而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易把失败的基督徒归类为假信徒,更不可企图把他根除(太十三24~30,37~39)。

 [话中之光](一)信徒不能完全奉献的原因,乃在心被撒但所充满。撒但最怕人完全的奉献;因这样行,就叫撒但失去了它的工场。

(二)撒但常会鼓动人,越过里面蒙恩的度量,而在外面装出一种虚假的属灵外表,结果却犯了“欺哄圣灵”的罪,以致遭致死亡的(身体的或灵性的)审判(参5节)。

(三)撒但不仅会引诱人犯罪作恶,它还会引诱人作外表上是好事,但实际上是不讨神喜悦的事。

(四)撒但若不能藉外面的逼迫和恐吓来拦阻教会(徒四21),就要改变伎俩,从里面来腐化教会,阻止教会的合一(徒四32)。

(五)人在教会中一切欺骗和犯罪的行为,都是欺骗神并得罪神的。

(六)不真诚乃是得罪神。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落入虚伪时,我们便是得罪那在我们里面指导我们的圣灵。

(七)一切属灵的事都直接关系到主自己。人的顺服使主的权柄得着出口;人的背逆或是愚昧,却是帮助了撒但对付主。

(八)贾玉铭说,彼得既然明言亚拿尼亚“欺哄圣灵”,可见他必是一个曾经有份于圣灵恩典的人,只可惜他没有顺从圣灵的感动,硬心到底,因此罪无可原。


【徒五4】“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么?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么?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文意注解]“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么?”这话表明,当时信徒对自己的产业,仍旧拥有绝对的主权,同时也没有变卖田产的义务。

“价银不是你作主么?”‘价银’指变卖田产所得的钱;‘作主’意即有权支配。变卖财产之后,把所得的全部或一部捐给教会,是由得自己作主的,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

“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本句按原文直译为‘你为甚么故意把这行动放在心中呢?’犹太人用这个语法来表达:‘这意念已在心中孕育了一段时间’。‘这意念’不是指‘保留’所卖的钱,而是指‘暗自保留’所卖的钱。保留了一部分的钱,却装作奉献出所有的,这是犯了撒谎的罪。

“你不是欺哄人,”他以为使徒可以欺骗。

“是欺哄神了,”这证明三节的圣灵就是神。

[话中之光](一)神虽然感动人奉献,但仍尊重人“作主”的权利。

(二)“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得罪教会,就是得罪神。

(三)彼得虽然对亚拿尼亚说了严厉的话,然而他并没有发脾气,他是很有理性的把事实指责出来。在教会中责备人要比安慰人更困难,因为在责备人时容易失去自我控制,以致发脾气。

(四)一个软弱的人也许能 人,但他不能责备人, 人和责备人是两回事。人只有在神的光中,看见罪的可恶,才能站在神的一边来责备人。

(五)一般人可以受欺骗,但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林前二15);人可以给蒙蔽,但神却不会给蒙蔽, 是鉴察人心的主(撒上十六7)。


【徒五5】“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

 [原文字义]“仆倒”跌下;“断了气”放弃魂,呼出气息。

 [话中之光](一)在教会的背后有教会真正的头,所以每位忠心的仆人也有元首在后支持。

(二)真信徒也会犯罪,有的罪不至于死,有的罪会至于死(约壹五16~17)。

(三)信徒犯了罪,虽不一定会遭受肉身死亡的惩罚,但若不对付清楚,会带进属灵的死亡。

(四)我们的贪心、假善、谎言都该“仆倒”;我们的旧人、老我、天然生命都该“断气”。


【徒五6】“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背景注解]根据摩西律法,凡被神治死的,皆须即日埋葬(申廿一22~23)。

 [文意注解]“有些少年人起来,”‘少年人’指教会中一些年轻力壮的信徒,自愿承担须要花费体力的服事工作。

 [话中之光](一)教会中“少年人”的特点,乃是刚强,神的道常存在心里,也胜了那恶者(约壹二13~14)。

(二)教会中须要有更多的“少年人”――刚强的得胜者――“起来”,把一切死亡的事物“包裹”,“抬出去”――清理出去,“埋葬了”――使之永不复现。


【徒五7】“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

 [文意注解]“还不知道这事,”注意,‘这事’早已传开了(5节),而她却还不知道,表示没有人将事情告诉她。


【徒五8】“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么?’她说:‘就是这些。’”

 [文意注解]“彼得对她说,”彼得在此有意引导撒非喇透露实情,给她一个悔改的机会。


【徒五9】“彼得说:‘你们为甚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

 [话中之光](一)信徒只能‘同心合意’顺从圣灵的引领,却不可“同心试探主的灵”。

(二)犯罪堕落的是常会结对成双,有如夫妇,彼此仿效――“同心试探主的灵”。

(三)妻子当顺服丈夫(弗五24),却不该同丈夫一起犯罪。


【徒五10】“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

 [文意注解]亚拿尼亚夫妇先后因撒谎而立即死亡,虽有解经家试图用医学原理来解释,也有人认为神太过严苛,但按着当时的情形看来,教会初创不久,若无圣灵在教会中极度的显圣,恐有遭仇敌完全破坏之虞。为着建立使徒们的权威,也为着扩展福音至全地,这类‘神迹奇事’实有其必要性。


【徒五11】“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文意注解]“全教会,”这是《使徒行传》第一次使用‘教会’这名词;它可用来指地方性的教会(徒五11;八1;十一22;十三1),也可用来指普世性的宇宙教会(徒廿28)。

在圣经中,译作‘教会’的希腊文是ekklesia,它由‘出来’和‘呼召’两个字根组成,故合起来有‘呼召出来’的意思。这个希腊字在新约里首先被主耶稣提起(太十六18),然后被 的门徒们在行传和书信中普遍地应用。

希腊文ekklesia这个字原被《七十士译本》用来翻译旧约希伯来文的qahal,它在旧约中出现123次;所源自的字根意思是‘聚在一起’;中文圣经译作‘全会众’(民十四5)、‘大会’(申九10)、‘会’(士二十2)等;英文译作congregation或assembly。这个字特别用在神的选民──以色列人──受到呼召聚集在一起朝见神之时(申四10;十八16;卅一30)。所以司提反在论到‘旷野会中’(徒七38)时,也用了这个字。教会不是一群呆板、安静、被动、温驯地坐在教堂的长椅上的会众;教会是一群蒙神救赎并呼召,从世界(埃及所豫表的)里出来,成为‘旷野的会’,满了活力,不断向前追随主的属神的子民(参林后六14~18)。

基于新旧约希腊文、希伯来文的原文字义和典故,我们可以总括地给教会下一个定义:‘教会是神从世界里呼召出来,聚集在 面前,恭聆 ,事奉 ,追求 ,并且豫备迎接主再来的神儿女的总合。’

“听见这事的人,”指这事被传开之后所有听见的人。

“都甚惧怕,”指对神产生了敬畏的心。

[话中之光](一)“全教会…都甚惧怕,”教会竟有惧怕的感觉,可见教会是活的,绝不是死的建筑物或组织。

(二)教会如肯严厉对付犯罪的事,而毫不姑息,教内、教外的人,就会同生敬畏的心,圣灵的权柄也就大得彰显。

(三)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甚么,收的也是甚么(加六7)。

(四)敬畏耶和华事智慧的开端(箴九10)。基督徒一失去敬畏神的心,便是停滞和堕落的开端。


【徒五12】“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或作信的人]都同心合意的在所罗门的廊下。)

 [文意注解]“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许多’表示不仅次数多,且种类不一;‘神迹奇事’在使徒时代特别多,这或许是因为神有意用来证实使徒所传讲的信息,绝对是出于神,不是出于人(来二3~4)。注意,神迹奇事并不是救恩的一部分,而是神用以传扬救恩的方法。

“他们都同心合意的在所罗门的廊下,”这告诉我们初期教会经常在人人可以见到的地方,就是环绕圣殿区的两个大廊之一的所罗门廊(参徒三11)聚会。

 [话中之光]当初的神迹奇事是行在“民间”,不像今日的神迹奇事是行在特定的场所中和摄影棚里。


【徒五13】“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

 [原文字义]“贴近”亲近,黏靠着,加入;“尊重”尊崇,尊为大,将之扩大。

 [文意注解]“其余的人,”指那些动机不纯的假冒伪善者,即想冒充信徒或半信半疑的人;亦有解经家认为,这‘其余的人’是和下面尊重他们的‘百姓’相对,指反对他们的‘犹太教领袖’。

“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此话决不是指一般人不敢靠近他们,否则就不会有很多新蒙恩的人(参14节)。


【徒五14】“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文意注解]“连男带女很多,”此处是本书首次特别提到有妇女信主(参徒二41;四4)。


【徒五15】“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甚么人身上。”

 [文意注解]“放在床上,或褥子上,”‘床’指小床;‘褥子’指有如担架之类的东西。

“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甚么人身上,”‘影儿’代表与他本人接触的一个具体方式。有解经家认为这不过是病人和其家属单方面的‘指望’,实际上彼得的影儿并没有甚么特殊的功能,路加记载此事,仅在表明众人对使徒的敬重和信赖。

 [话中之光]‘影儿’是从光来的;神就是光(约壹一5),人愈亲近神,生命就愈丰富,身上就愈能散发出生命的能力,叫别人得着医治。


【徒五16】“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文意注解]“全都得了医治,”可见教会初期的神医,效果百分之一百。但今日的神医,效果不彰,反倒大事张扬。


【徒五17】“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就是撒都该教门的人,都起来,满心忌恨。”

 [文意注解]“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罗马政府官定的大祭司是该亚法,但犹太人仍认定亚那(该亚法的岳父)为实际上的大祭司,因为大祭司应是终身职(参徒四6)。‘他的一切同人’指他家中的成员。

“就是撒都该教门的人,”可见‘撒都该人’多出自祭司阶级(参徒四1注解)。


【徒五18】“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监。”

 [文意注解]“就下手拿住使徒,”‘使徒’原文是复数,指众多的使徒们。

“收在外监,”‘外监’指暂时性的看守所,供监禁轻罪犯或临时拘留尚未定罪的人犯,在那里等候正式受审。


【徒五19】“但主的使者,夜间开了监门,领他们出来,”

 [文意注解]“主的使者,”指天使(徒七35,38;十二7~8)。

 [话中之光]教会是阴间的门所不能胜过的(太十六18原文);教会为主所作的见证,不是黑暗的权势所能关得住的。


【徒五20】“说:‘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

 [文意注解]“你们去站在殿里,”这个吩咐简直是‘强人所难’,因为他们大概是在殿里教训人时被捉拿的(参12节)。

“这生命的道,”‘这生命’指彼得所传讲、供应、活出的神圣生命;‘道’原文是‘话’,指应时的话(rhema)。

 [话中之光](一)主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六63)。

(二)主的工人所当传讲的,不是道理,而是‘生命的道(话)’。

(三)生命能胜过仇敌的监禁;信徒在生活处境中,应当随时彰显、流露神的生命,而不可让外面的环境拘束里面的生命。

(四)我们若能让神的生命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行事为人也就成了神生命的见证,能够吸引世人寻求这生命。

(五)神的工人虽被捆绑,然而神的道却不被捆绑(提后二9)。


【徒五21】“使徒听了这话,天将亮的时候,就进殿里去教训人。大祭司和他的同人来了,叫齐公会的人,和以色列族的众长老,就差人到监里去,要把使徒提出来。”

 [文意注解]“就进殿里去教训人,”这表明使徒绝对顺从神,虽然冒险犯难,亦在所不惜。

“叫齐公会的人,”‘公会’为犹太人的最高法院,由祭司长、文士、长老所组成(参徒四5注解)。


【徒五22】“但差役到了,不见他们在监里,就回来禀报说:”


【徒五23】“‘我们看见监牢关得极妥当,看守的人也站在门外,及至开了门,里面一个人都不见。’”

 [文意注解]“我们看见监牢关得极妥当,看守的人也站在门外,”表示狱卒们并未失职。


【徒五24】“守殿官和祭司长听见这话,心里犯难,不知这事将来如何。”

 [文意注解]“心里犯难,”原文指有一个字眼,意指感到困惑。

“不知这事将来如何,”表示事情的发展,后果难料,不知如何是好。


【徒五25】“有一个人来禀报说:‘你们收在监里的人,现在站在殿里教训百姓。’”

 [文意注解]“有一个人来禀报说,”这人必是曾亲眼看见捉拿使徒(18节)的人,所以认得他们。


【徒五26】“于是守殿官和差役去带使徒来,并没有用强暴;因为怕百姓用石头打他们。”


【徒五27】“带到了,便叫使徒站在公会前,大祭司问他们说:”


【徒五28】“‘我们不是严严的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么?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

 [文意注解]“我们不是严严的禁止你们,”‘严严的禁止’原文是‘用吩咐来吩咐’。

“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这人’指主耶稣;注意大祭司避而不提主耶稣的名字;‘血归到我们身上’因使徒们一再宣称是犹太人藉罗马政府的手杀害了主耶稣(徒二23;三13~15;四10)。

 [话中之光]这些反对主耶稣的人,曾众口一词的愿意承当流主耶稣之血的罪(太廿七25),如今却改口推辞,可见宗教徒的话不可采信。


【徒五29】“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

 [文意注解]“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注意不是彼得一个人在说话,而是众使徒也一同说话;不是少数人刚强,乃是全体都刚强。

“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当人的命令和神的命令相抵触时,我们信徒所该有的选择乃是:‘顺从神,不顺从人’。不过,基督徒活在世上,仍有顺服掌权者的责任(罗十三1)。我们如何在‘顺服人’和‘不顺从人’之间,取得平衡呢?要知道,顺服(submission)是里面的存心和态度的问题,顺从(obey)是外面的行为的问题;顺服是绝对的、无限的,顺从是相对的、有限的。我们固然应当服在一切有权柄的之下,但是有的权柄可以顺从,有的权柄不能顺从,像有的涉及基督徒基本问题,如信主、传福音等。有的事我们能顺从固然是‘服’的,有的事我们不能顺从也应当是‘服’的。这是基督徒应有的态度。比方作儿子的人,虽然不顺从父亲的话去作某一件不合基督徒体统的事,但对父亲仍须有顺服的存心和尊敬的态度。(请参阅徒四19[问题改正])。


【徒五30】“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神已经叫 复活。”

 [文意注解]“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木头’指十字架(彼前二24)。


【徒五31】“神且用右手将 高举(或作 就是神高举在自己的右边),叫 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

 [原文字义]“君王”元首,创始者,起源,元帅,先锋。

 [文意注解]“神且用右手将 高举,”‘右手’代表较大或较重要的地位;主升天后是在神的右边(徒七56;来八1)。主耶稣被神高举,表明 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大工,已经完全得着神的承认和称许。

“叫 作君王,作救主,”‘君王’重在指权柄、身分;‘救主’重在指赦罪和赐人生命。

“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悔改’是为着赦罪(可一4)。在神那面,赦罪是基于 的救赎(弗一7);在人这面,赦罪是藉着人的悔改。

“赐给以色列人,”指赐给神所拣选的人。人所以能悔改而得着赦罪,乃是一面基于 作君王,管理并引导人悔改;另一面基于 作救主,完成赦罪所必须的工作。

这里给我们看见,不仅赦罪的恩是神所赐给的,连我们悔改的心也是神所赐的。人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悔改是我作的,赦罪是神给的。岂知圣经说,悔改和赦罪都是神赐给的,没有一点是留绐人自己作的。神赐给你悔改,就像神赐给你赦罪一样。赦罪是神所作的,悔改也是神所作的。许多时候,人看不见自己的罪恶,也看不见自己需要救恩,乃是神藉着 的话来光照人,叫人觉得扎心,因而悔改。所以悔改是信心的一部分,悔改也是救恩的一部分,都是神所作的。

 [话中之光](一)我们所以能够得救,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好,而是因为主拣选了我们,叫我们莫名其妙的悔改相信主。

(二)神救了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 的旨意和恩典(提后一9)。


【徒五32】“我们为这事作见证;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

 [文意注解]“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信而顺从乃是领受圣灵的条件(约七39)。

“也为这事作见证,”圣灵与信徒同工,引导并印证信徒所作的见证。

 [话中之光](一)顺从是被圣灵充满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神赐…圣灵…作见证,”我们所传的福音,有些顶重要的点,例如:耶稣是童贞女所生、 所流的血能洗人的罪等等,都是令人很难相信的。但是圣灵在人的心里作工,感动人,叫人非信不可。


【徒五33】“公会的人听见就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

 [原文字义]“恼怒”被锯透,被锯开(是被激怒的强烈寓意说法)。

 [话中之光](一)撒但叫人害怕的手法之一,就是杀害人。但是神的时候若还没有到,谁也伤害不了属神的人,神会负责拯救他们,神负责给他们出路。


【徒五34】“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迦玛列,是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在公会中站起来,吩咐人把使徒暂且带到外面去;”

 [原文字义]“迦玛列”神必报偿。

 [文意注解]“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迦玛列,”他是当时着名的拉比希列之孙,他本身的思想开明,观点稳健执中,行为正直严明,甚得百姓的尊敬。犹太人称他为‘拉比中的拉比’,扫罗(就是后来的使徒保罗)是他的门生之一(徒廿二3)。


【徒五35】“就对众人说:‘以色列人哪,论到这些人,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办理。”


【徒五36】“从前丢大起来,自夸为大;附从他的人约有四百;他被杀后,附从他的全都散了,归于无有。”

 [原文字义]“丢大”神所赐。

 [文意注解]“从前丢大起来,”关于此人事迹,并无史料可考,无疑地,他乃是一个反叛罗马帝国的首领。


【徒五37】“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文意注解]“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不是《路加福音》中所提居里扭的第一次报名上册(路二2),而是约在主后六年的那一次。

“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据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考证,此人拒绝向该撒纳税,起而反叛,但很快就被消弭。


【徒五38】“现在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罢。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

 [话中之光]“出于人,必要败坏”;‘出于神,…不能败坏’(39节)。这是属灵世界中可靠的定律。


【徒五39】“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

 [文意注解]迦玛列代表法利赛人的信仰――相信万物都在神的手中,但是人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话中之光]迦玛列的见解虽然没有错,但是他仍没有因此得着救恩;由此可见仅仅敬畏神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神在这时代中的旨意如何。


【徒五40】“公会的人听从了他,便叫使徒来,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

 [文意注解]“把他们打了,”犹太人采用鞭打方式来惩罚,但是‘不可超过四十下’(申廿五3),因此他们的惯例是‘四十减一’(林后十一24),宁可少打一下,以免不小心超过了。


【徒五41】“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

 [话中之光](一)我们为着这个人所藐视、神所宝贵的耶稣之名受辱,乃是真正的尊贵。

(二)仇敌可以伤害主的工人,却不能使他们向主的心软化;身上的伤痕不是他们的羞辱,而是他们的荣耀和喜乐。

(三)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彼前四16)。

(四)信徒生活在世,常是苦难越多,喜乐也越加添。


【徒五42】“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