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使徒行传第二十章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Qbook.png 声明:本文主要摘自网页使徒行传第二十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资料查询和学习之用。无任何商业目的!
使徒行传查经资料
使徒行传提要
使徒行传第一章
使徒行传第二章
使徒行传第三章
使徒行传第四章
使徒行传第五章
使徒行传第六章
使徒行传第七章
使徒行传第八章
使徒行传第九章
使徒行传第十章
使徒行传第十一章
使徒行传第十二章
使徒行传第十三章
使徒行传第十四章
使徒行传第十五章
使徒行传第十六章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使徒行传第十八章
使徒行传第十九章
使徒行传第二十章
使徒行传第廿一章
使徒行传第廿二章
使徒行传第廿三章
使徒行传第廿四章
使徒行传第廿五章
使徒行传第廿六章
使徒行传第廿七章
使徒行传第廿八章


使徒行传第二十章


【徒二十1】「乱定之后,保罗请门徒来,劝勉他们,就辞别起行,往马其顿去。」

 [文意注解]「乱定之后,」指在以弗所时银匠底米丢所引起的扰乱平静之后(徒十九23~41)。

「往马其顿去,」保罗原已定意去耶路撒冷之前,先经过马其顿、亚该亚(徒十九21),就是现在的希腊。从以弗所往耶路撒冷,原应向东行,如今反向往西行,因为马其顿众教会有负担捐助耶路撒冷教会(参林后八1~2;林前十六3~5),同时他对哥林多教会的光景非常关切;根据推算,《哥林多后书》应该是这一段时间在马其顿写的(参林后二12~14;七5~8;八1~2;九2;罗十五26~28)。


【徒二十2】「走遍了那一带地方,用许多话劝勉门徒(或译:众人),然后来到希腊。」

 [文意注解]「走遍了那一带地方,」『那一带地方』指马其顿境内的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和庇哩亚等地。

「然后来到希腊,」『希腊』(Greece)为地名,即指亚该亚省,哥林多为其首府。


【徒二十3】「在那里住了三个月,将要坐船往 利亚去,犹太人设计要害他,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

 [文意注解]「在那里住了三个月,」根据推算,保罗的《罗马书》应该是在此时写于哥林多(参罗十五22~32;徒十九21;林前十六3~7);有人认为《加拉太书》也是写于此时。在这三个月内,他似乎曾到过革哩底(多一5),以及马其顿西岸的尼哥波立,就在那里过冬(多三12),因为在冬季,一般人多不出海航行。

「将要坐船往 利亚去,」他原打算一过了冬天,就从哥林多附近的坚革哩坐船渡过爱琴海,取道叙利亚回耶路拉撒冷。

「犹太人设计要害他,」犹太人大概计划要在船上捉住他。

「他就定意从马其顿回去,」意指他改变了原定的计划,让一部分同工坐船往特罗亚(参5节),他自己则和路加等人取道陆路,纵贯马其顿,再从东北角的腓立比坐船往特罗亚会合(参6节)。


【徒二十4】「同他到亚西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并提摩太,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

 [原文字义]「西公都」老二;「该犹」喜乐;「推基古」幸运。

 [文意注解]「同他到亚西亚去的,」下面所记述的人们,大概是各地教会差派的代表,要把捐款送到耶路撒冷,济助贫苦的信徒(参林前十六3~5)。保罗极力避免自己携带捐资,以防落人口实(参林后八19~21)。

「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所巴特』或许就是保罗的亲属所西巴德(罗十六21)。

「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亚里达古』曾遭以弗所的乱民捉拿(徒十九29);他一直跟随保罗,甚至与他一同坐监(徒廿七2;西四10;门24)。

「还有特庇人该犹,」『该犹』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新约圣经提到好几个不同的该犹(徒十九29;林前一14;罗十六23;约参1)。

「又有亚西亚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推基古』极可能出身以弗所,经常被保罗差派到各地传达书函和口信(弗六21;西四7;提后四12;多三12)。『特罗非摩』则确定是以弗所的外邦人(徒廿一29),后来曾因病不得已留在米利都(提后四20)。

以上这个名单,没有提到受哥林多教会之托携带捐款的提多和另外两位弟兄(林后八6,16~23),有解经家推测,提多大概是本书作者路加的肉身兄弟,故他们的名字蕴而不宣,包括在『我们』(参5节)之内。

 [话中之光]基督徒应当留心行光明的事,不但在主面前要良心无亏,并且在人面前也要小心谨慎,尽力避免叫别人误会、猜疑(参林后八20~21)。


【徒二十5】「这些人先走,在特罗亚等候我们。」

 [文意注解]「在特罗亚等候我们,」『我们』一词表示本书的作者路加也在内;这词在此之前,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十六章十七节,地点是在腓立比(参徒十六12),而此刻又在腓立比(参6节)恢复使用这词,故众解经家推测,这几年来路加可能一直停留在腓立比,就在此地再度与保罗会合。从此他一直与保罗同处,陪他同往罗马(徒廿八14),直到他殉道之前一刻,仍在他身边(西四10,14;门23~24;提后四11)。


【徒二十6】「过了除酵的日子,我们从腓立比开船,五天到了特罗亚,和他们相会,在那里住了七天。」

 [文意注解]「过了除酵的日子,」『除酵的日子』指逾越节七天的节期,又称除酵节,因为在那节期中不可吃有酵之物(出十二18~20;路廿二7)。这句话表示保罗等人在腓立比度过逾越节。

「我们从腓立比开船,」即指从离腓立比不远的尼亚波利海港上船(参徒十六11~12)。

「五天到了特罗亚,」从腓立比坐船到特罗亚,当时一般只需两天的时间(参徒十六11);这里没有解释延迟的原因,可能是因逆风的影响,致使船只行驶缓慢。

「在那里住了七天,」从下面所记载的事来看,保罗似乎是刻意在那里等了七天,以便参加当地在主日的聚会。


【徒二十7】「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

 [原文字义]「七日」安息日周期。

 [文意注解]「七日的第一日,」就是主复活的日子(太廿八1;可十六2;路廿四1;约二十1,19),也就是『主日』(启一10)。

「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我们』包括了本书的作者路加。他们(保罗等人)在特罗亚住了七天(参6节),但只在『七日的第一日』聚会擘饼记念主;这指明当时的信徒们是如何的重视主日,特别将它从一般日子里分别出来,专门为着主而聚集在一起。

按照原文的文法结构,『七日的第一日』和『聚会擘饼』是同位格(Apposition),这表示他们在所有七日的第一日都聚会擘饼。

『擘饼』指的是纪念主之死的擘饼,又称『主的筵席』或『主的晚餐』(林前十16~17,21;十一20,23~26),当时在擘饼纪念主之后,还伴随着一般的『爱筵聚餐』(参林前十一21~22,33~34)。

教会初期,主日聚会的时间,很可能多半在傍晚之后进行,因为:(1)当时有一些奴隶成为基督徒,他们在白天须要作工,只有在晚上才能参加聚会;(2)擘饼记念主的聚会是在晚上进行,因此又称作『主的晚餐』。

「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有人说,因着次日保罗要起行,所以才在七日的第一日聚会擘饼,这个说法不对;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因着次日保罗要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到半夜。按照罗马人的时间算法,是从午夜到午夜(犹太人则是从日落到日落),故『次日』就是指星期一。他们是在主日的傍晚聚会擘饼,然后听保罗讲论,直到星期一的天亮时刻(参11节)。

本节表明当初教会在主日作两件事:(1)『聚会擘饼』纪念主;(2)听保罗『讲论』,亦即聚集听神的仆人讲道。

 [问题改正]有些自称是基督教的教派,把旧约守安息日的作法搬到主日来守,这是从恩典中堕落到律法里面。新约的基督徒,不应当把主日当作不做事休息的日子,也不可将它看成是一个守宗教仪式的日子。我们应当看它是圣徒聚会在一起用心灵诚实敬拜主的日子,也是一起吃主的晚餐记念主的日子。

 [话中之光](一)「七日的第一日」,是我们的主死而复活的日子,是当初许多门徒遇见主的日子(太廿八1,9;可十六9;路廿四13~15,31;约廿19,26),也是我们最容易遇见主的一天。

(二)基督徒应当重视『主日』,把这一天圈出来为着主,与众信徒一同聚集记念主并追求主。

(三)当教会的属灵气氛高涨,神的灵就自由运行,聚会的时间自然不受限制,直到半夜也不足为奇。


【徒二十8】「我们聚会的那座楼上,有好些灯烛。」

 [原文字义]「灯烛」火炬。


【徒二十9】「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原文字义]「犹推古」侥幸的,碰运气。

 [文意注解]「有一个少年人,」他的年龄可能只有十来岁,因十二节称他是『童子』。

「困倦沉睡…睡熟了,」『困倦』和『熟』原文同字,指被睡意征服、胜过、压下,以致沉沉睡着。

「已经死了,」这是本书作者医生路加的描述,因此我们应该相信他确实已经死了,而不可像现代不信派推测说他只不过昏迷不醒而已。

 [话中之光](一)信徒若是灵命幼稚(「少年人」),不认识处境的危险(「坐在窗台上」),心灵不够儆醒(「困倦沉睡…睡熟」),就有可能会坠落下去(「掉下去」),结果乃是灵性的死沉(「死了」)。

(二)凡对主的话「困倦沉睡」的,必致从属灵的高峰落下――「从三层楼上掉下去」,而暂时进入属灵的死亡――「已经死了」。

(三)魔鬼常会制造一些意外事故来打岔聚会,因此我们也当为聚会儆醒祷告,求主保守。


【徒二十10】「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

 [文意注解]「伏在他身上,」旧约的先知以利沙也曾藉伏在死者身上使之复活(王下四33~35)。

「他的灵魂还在身上,」『灵魂』乃一个人的『自我』,灵魂一离开身体,那身体就成了『尸体』(雅二26);一般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身体(创卅五18),暂时被拘留在阴间里(徒二27,31),等候末日的审判(启廿13)。


【徒二十11】「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

 [原文字义]「吃」尝。

 [文意注解]「擘饼,吃了,」『擘饼』原文附有冠词,直译是『擘这饼』,即指擘饼记念主;『吃了』是指擘饼以外的进食,亦即爱筵聚餐。教会初期,擘饼记念主与爱筵聚餐往往一起进行,但后来因为有不正常的情况发生(参林前十一20~34),以致逐渐放弃这种习惯。

「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是因为保罗在次日就要起行(参7节),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向他们说话了(参25,38节),所以才如此谆谆不倦。这也表明:(1)保罗具有长篇讲论的特殊才能;(2)保罗与听众之间,彼此具有深厚的情谊。


【徒二十12】「有人把那童子活活的领来,得的安慰不少。」

 [文意注解]「有人把那童子活活的领来,」『活活的』表明他的身体情况完好如初,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刚跌得昏死的样子。

 [话中之光](一)擘饼聚会(参7节)是陈列主如何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者的胜利,所以最终生命还是胜过死亡――「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

(二)惟有生命胜过死亡的见证,才能叫我们得着安慰与鼓励。


【徒二十13】「我们先上船,开往亚朔去,意思要在那里接保罗;因为他是这样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

 [文意注解]「开往亚朔去,」『亚朔』是在特罗亚地岬的南面,坐船需绕过地岬。

「他自己打算要步行,」从特罗亚步行到亚朔,约有三十公里。保罗作此安排,也许是想要有一段时间单独与神交通。


【徒二十14】「他既在亚朔与我们相会,我们就接他上船,来到米推利尼。」

 [文意注解]「来到米推利尼,」『米推利尼』是离亚西亚省西岸不远的利斯布(Lesbos)岛上的主要城市。


【徒二十15】「从那里开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对面;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来到米利都。」

 [文意注解]「次日…又次日…又次日,」即指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

「来到米利都,」『米利都』是亚西亚省西南岸的一个重要港口,距以弗所不远,约有五十公里。


【徒二十16】「乃因保罗早已定意越过以弗所,免得在亚西亚 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

 [文意注解]「免得在亚西亚 延,」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曾引起极大的扰乱(徒十九23~34),他若回去那里,恐会被缠上,难以脱身。

「巴不得赶五旬节能到耶路撒冷,」在五旬节期间,会有许多人从各国到耶路撒冷来过节(徒二1,5);保罗或许打算趁此机会与更多的人会面传道。从逾越节到五旬节,共有七个星期,此时已经过了两个星期(参6,15节)。

 [话中之光]这里圣经不是说『神定规要保罗越过以弗所』,乃是说「保罗定意越过以弗所」。真正认识神的人,必定清楚知道神的旨意,所以他的定意也必自自然然合乎神的旨意。


【徒二十17】「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

 [文意注解]「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米利都』拥有四个海港,是一个希腊文化大占优势的城市;以弗所就在米利都北面约五十公里处。


【徒二十18】「他们来了,保罗就说:『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西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

 [文意注解]「他们来了,」按当时的速率推算,他们到达的时间大概是保罗停留在米利都的第三天。

「保罗就说,」从本节到卅五节,是《使徒行传》中惟一记载专向教会领袖传讲的信息。

 [话中之光](一)传道人的「为人如何」,乃是有目共睹的,是长老同工们所共同「知道」的;所以主的仆人应当谨慎生活为人。

(二)一个传道人所必具的基本条件有三:『传』、『道』、『人』;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人』若不对,无论『传』的方法如何佳妙,『道』理如何超绝,在神面前就无价值可言。

(三)甚么样的器皿,作甚么样的工;神的工人若要作伟大的工,就需要作一个大的器皿。我们若想知道行传十九章保罗的工作为何如此伟大,便需了解保罗「始终为人如何」。


【徒二十19】「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

 [文意注解]「凡事谦卑,」『凡事』指一切的事,包括大事或小事、公开或私下,都存着谦卑的心态。

「眼中流泪,」保罗流泪的原因,应不是为着他自己的受苦,乃是因着教会和信徒的属灵情况而心里难过痛苦(参31节;林后二4;腓三18)。

 [话中之光](一)「服事主,凡事谦卑,」事奉主最重要的是要存着谦卑的态度;不是操权管束主的群羊,乃是作众人的仆人;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太廿25~28)。

(二)属灵人绝不是冷血动物;越是属灵,就越显得感情丰富,但这不是常人之情,乃是像主那样的心情(参来四15;五7)。


【徒二十20】「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

 [文意注解]「凡与你们有益的,」注意,与别人有益的话,未必是对方所喜欢听的。

「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避讳不说』意即因有所顾虑而隐瞒不言。保罗虽然凡事谦卑(19节),但并不是畏缩的,对所该传讲的道,毫无顾虑与保留,勇敢率直地公然讲述。

「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前者指在公共场合,例如在会堂和推喇努学房(徒十九8~9);后者的接触对象多半是各人的家人(徒十六32)和亲属密友(徒十24)。

 [话中之光](一)一个主的仆人,最要紧的是能认识:甚么是与圣徒有益的,甚么是与圣徒没有益的;凡有益的就都说,凡没有益的就不说。

(二)凡是在教会中该说的不敢说,有所「避讳」的,就不是主忠心的仆人,因为他若不是顾忌人情的喜厌,怕得罪人,就是不肯出代价,怕叫自己受苦。


【徒二十21】「又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

 [原文字义]「证明」热心作见证,郑重嘱咐;「向」归向,归入;「信靠」信入。

 [文意注解]「当向神悔改,」『悔改』原文意思是『心思的转变』;圣灵作工在人的心里,叫人看见自己原来是背逆神,因而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产生出一种决志,回转归向神,这就是悔改。

「信靠我主耶稣基督,」『信靠』原文意思是『信入或接受』;信靠主就是相信主的名,接受 作救主(约一12)。

『悔改』和『相信』是福音里的两个基本元素,如同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没有悔改的信心,恐怕不是真相信;没有信心的悔改,也没有甚么价值。人若真心悔改归向神,就必信入耶稣基督;人若真心相信主,就必悔改归向神。

 [话中之光](一)「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主的工人应当没有种族或宗教背景的歧视。

(二)「当向神悔改」这话说出:叫人接受救恩的悔改,不是向善、向对或向别的悔改,乃是向神悔改;不是以神之外的事物为目标,乃是以神自己作目标。

(三)一个人若不真正感觉自己从前远离神的罪恶,就不会真实的接受主耶稣作他的救主;因此,悔改虽然不是人得救的条件,但却是真心相信主必有的前提现象。

(四)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相信,若仅止于头脑知识上的『认知』,或情感上的『认同』,而没有真正的『信入』 ,就我们还没有真正的相信 。

(五)真实的相信,必然叫我们今后不敢再靠自己生活为人,而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主,靠 而活。


【徒二十22】「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绑),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甚么事;」

 [原文直译]「看哪!在我灵里是被捆着去耶路撒冷…」

 [原文字义]「心」灵;「迫切」捆绑,被栓;「在那里」在其中。

 [文意注解]「心甚迫切,」『心』原文是『灵』,指信徒重生的灵;保罗在他的灵里感到有一种的拘束、催促、逼压和强迫,似乎不去耶路撒冷便不得轻松、自由和释放。

「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甚么事,」此话表示保罗灵里预感此去耶路撒冷,将会有事情发生在他身上。

 [话中之光](一)基督徒行事,常不是出于头脑理智的推断,乃是出于心灵的催促与引导。

(二)灵里的催促、逼压、强迫,会使人轻看患难,不以性命为念(参23~24节);因为只有顺服,里面才会感到释放。


【徒二十23】「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

 [文意注解]「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这句话含有两层的意思:(1)圣灵直接向保罗不断地作见证;(2)圣灵藉各地的信徒先后向保罗作见证。

 [问题改正]有人认为保罗不应该不听圣灵多次的警告与劝阻,因此才会在耶路撒冷被捕入狱。但是圣灵在此所作的,乃是一种的『预告』性质,而非命令式的『阻止』(参徒十六6~7);预先告知不好的遭遇,并不一定含有禁止的意味,因此我们不能据此来断定保罗去耶路撒冷是违背圣灵的意旨。

 [话中之光](一)保罗明知在耶路撒冷将会「有捆锁与患难等待」着他,但仍面向耶城而去,正如主耶稣明知 将会在耶城受死,却仍定意向耶城而去(路九51)。

(二)传道人的行踪,全依灵里的负担和指引,而不受前途是否平安或患难所左右。


【徒二十24】「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原文直译]「但我不计任何代价,也不以我自己的性命为宝贵,倒要欢乐地行完我的路程…」

 [原文字义]「性命」魂。

 [文意注解]「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这话涵示保罗预感自己最终将要殉道。

「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按原文含有『可欢乐地』行完路程的意思。

「证明神恩惠的福音,」『恩惠的福音』和『神国的道』(参25节)似乎同义,但『时代论者』认为它们是有分别的。

 [话中之光](一)每一个信徒从得救那一天开始,便有一条路程摆在他的面前,需要奔跑前进的(来十二1)。

(二)走主的道路,不可以自己性命的安危为行止的考虑因素,乃要以成就从主所领受的职事为念。

(三)事奉主的人最要紧的有两件:(1)忠心;(2)有见识(太廿四45)。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清楚主所分派给我们的职事,知道主所要我们行的路程;并且一旦清楚知道了,就要忠心到底,行完路程,成就职事。

(四)主不是叫我们每个人都作殉道者,但我们需要有殉道者的态度,就是不爱自己的性命。这个性命就是我们的魂生命。保罗对于自己的魂生命不但是不爱,也不看为宝贝。这乃是每个事奉主的人该有的态度。

(五)一个人若以性命为念,就必怕死;一个人若一生怕死,就一生作死的奴仆(来二15)。这样的人,当然就不配作主的奴仆了。

(六)人的「路程」就是人的「职事」,完成这些的资本是人的「性命」和性命所属的『光阴』。我们所拥有的性命与光阴,都是神赏赐给我们的资本,叫我们用来行走路程并成就职事。

(七)认识主的人,知道自己的前途际遇都是主所量给的,并且凡事都有 的美意,因此放心往前,只求完成主所托付的使命。


【徒二十25】「我素常在你们中间来往,传讲神国的道;如今我晓得,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了。」

 [文意注解]「传讲神国的道,」这里按原文不但没有『神』字,并且也没有『的道』二字,故全句应作『传讲国度』(preaching the kingdom)。这国度并不是肉眼所能见的物质的国,而是一种属灵的领域和范围。

「如今我晓得,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了,」这话指明保罗已有预感,他今后将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自由往来传道,甚至最终将要为主殉道。事实证明,他到耶路撒冷被捕坐监后,转送罗马,虽然曾获短暂释放,但回程未能抵达以弗所即再次被捕,在狱中直至为主殉道。


【徒二十26】「所以我今日向你们证明,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是我于众人的血是洁净的)。」

 [文意注解]「所以我今日向你们证明,」『今日』原文直译『就在今天的日子』,是一种强调的语气。

「罪不在我身上,」原文作『我于众人的血是洁净的』,意即众人应负自己被讨流血的罪责,而与我无干。保罗说这话,是因为他没有疏忽他作为『传道者』所该尽的职责,凡他所该传讲教导的,他都作到了,没有一样是避讳不说、不传的(参20,27节),故问题不在他,而在听众。

 [话中之光](一)神的仆人们是被神立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要替神警戒众人;若不警戒,就要被神讨罪;若已警戒,无论后果如何,便救自己脱离了罪(结三16~21)。

(二)主将我们摆在特定的人群中间(包括亲友、同事、同学、邻居等),要我们对他们负起传扬福音的责任;我们若不传,便要受追究(林前九16~17)。

(三)我们的责任是传扬,对方若不肯接受,罪不在我们。当然,我们也应学习传福音的技巧,好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徒二十27】「因为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

 [原文直译]「因为神完全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

 [话中之光](一)对于神完全的旨意(原文另译),没有一样是该叫我们避讳的,没有一样是我们可以不要的。作为基督徒,不能只接受圣经中的某些真理,而不接受其中的另一些真理。

(二)传道人若有所避讳不传,结果就会使神的旨意暗昧不明,既得罪了神,也叫人无法得到益处(参20节)。

(三)我们若将本节和廿节对照,就可知「神的旨意」乃是那真正『有益的』的事的准则。


【徒二十28】「圣灵立你们作全 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 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 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或译:救赎的)。」

 [原文字义]「监督」来临的眷顾者,在上观看的,在上监管者。

 [文意注解]「圣灵立你们作全 的监督,」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件事:(1)监督就是长老(参17节),长老就是监督,这两个称呼是指同一个职责;(2)长老乃是圣灵所设立的,并不是出于任何人的推选或任命。虽然在表面上看,长老是使徒所选立的(徒十四23;多一5),但实际上,使徒不过是明白圣灵的意思,印证了圣灵的设立。

「就是 用自己血所买来的,」解经家们对本句有很大的争论,主要在于『 』字应作何解;如果说是主耶稣,则与此句前面的『神』字似乎连不起来;如果说是神,则神是灵,不可能有血流出。其实,在保罗整篇的讲话中,神、耶稣基督和圣灵常常交换使用(21,23,24,27,28,32,35节),『三一神』的真理隐然包含在其中。这里的『 』字可解作三一神中具有肉身的主耶稣,但主耶稣所作的,也就是三一神所作的。再者,有些解经家认为按原文,本句也可译作『就是用属 自己的那位的血』或『就是用 所心爱的那位的血』,故是指主耶稣。

 [问题改正]主后第二世纪,由于伊格那丢(Ignatius)错误的教导,以致长老和监督成了两种不同阶级的教会领袖,长老仅负责牧养一地教会,监督则在长老之上,监管一区数地教会,又称『主教』。其实『监督』和『长老』乃是同义词(对照17节,二词可以交替使用),指的是同一班人。

 [话中之光](一)「圣灵立你们,」这是圣灵在教会中作工的明证;教会的存在与建造,完全是由于圣灵,而不是由于任何属灵伟人。

(二)任何主所重托的工人,在各地教会设立长老时,应该切实仰望圣灵的引导,而不可单凭自己的喜好或别人的推荐去行。

(三)「监督」按原文的意思,并不是要监管、辖制对方,乃是要给对方照顾。所以作长老的,要按神的旨意牧养神的群羊,而不是要辖制所托付的(彼前五2~3)。

(四)「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教会的领袖们必须先要谨慎自己的属灵光景;除非自己天天活在神的面光中,否则就不能妥善地照顾到一般圣徒的属灵需要。

(五)「也为全 谨慎,」只会为自己着想的人,不配作教会的领袖;一个负责任的教会领袖,必须以群羊的福祉为前提,处处、事事为他们着想。

(六)教会中的众圣徒,是主用 自己的血买的,是属于 自己的(林前六19~20),任何人都不可有将羊群据为己有的观念。


【徒二十29】「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 。」

 [文意注解]「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凶暴的豺狼』指假先知(太七15)和假师傅(彼后二1),他们是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加二4)。

 [话中之光](一)「不爱惜羊群」,乃是假师傅的特徵;任何只讲道理和是非,而不爱惜圣徒的,恐多半不是真正主所托付的牧人。

(二)教会领袖在教会中待人处事,应以爱心为出发点。


【徒二十30】「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

 [文意注解]「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有人』是指从教会内部兴起的一班别有用心的领袖人物,他们不同于29节从教会外面进来的『凶暴的豺狼』;『悖谬的话』是指与真理相背的话。

 [话中之光](一)真理所在之处必有悖谬的袭击;若要保持信仰的完整和教会的纯正,便须预备好迎战可能来临的争战。

(二)凡是叫我们背乎所学之道的人,我们要留意躲避他们;这等人用花言巧语,诱惑老实人的心(罗十六17~18),目的要叫人跟从他们。


【徒二十31】「所以你们应当儆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的流泪、劝戒你们各人。」

 [文意注解]「昼夜不住的流泪,」这是一句概括性的讲法(参19节),不可按字句解作廿四小时不停地流泪。


【徒二十32】「如今我把你们交托神和 恩惠的道;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文意注解]「把你们交托神和 恩惠的道,」『恩惠的道』原文直译『恩典的话』,包括神『长时』恩典的话――圣经,和神『应时』恩典的话――圣灵藉着人与环境所说的话。

「这道能建立你们,」出于神恩典的话,能使信徒的灵性在基督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西二7)。

「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神恩典的话能使信徒成圣(约十七17),而成圣的果子,结局就是永生(罗六22),亦即有分于神永远的基业。

 [话中之光](一)主的工人要学习把教会「交托给神和 恩惠的道」,而不可企图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基督徒应当学习『交托』的功课:不但教会的事工要交托,连个人的私事也要交托。

(三)经历神恩典的见证和信息,能够在人心中产生极大的功效,因而可以建立教会。


【徒二十33】「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

 [话中之光](一)凡看顾神百姓的人,必须专心服事而不计较物质的报酬。

(二)主的工人若是贪婪,会破坏他传道工作的质素,而且招致人的攻击、批评,成为传道人的致命伤,且会绊倒别人。


【徒二十34】「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背景注解]「我这两只手,」保罗以制造帐棚为业(参徒十八3);圣经学者Dean Alford说,当时的帐棚是要染颜色的,所以当保罗说『我这两只手』的时候,想必他的两只手也沾上了五颜六色,与众不同。不但如此,他的两手因为工作的缘故,想必是粗硬的,甚至可能起茧。

 [文意注解]「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并不是说,主的工人都必须亲自作世俗的工作来维持生活;乃是说当教会的情况不能供养工人时,工人就必须有不辞劳苦、一面就业一面事奉主的心志。

 [话中之光](一)神赏赐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手,是要我们少说多作;我们所作的,比我们所说的更响亮。

(二)主的工人在教会中不单是要传讲神的道,并且也要把「两只手」摆进去;千万不可学文士和法利赛人『能说不能行』(太廿三3)。


【徒二十35】「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 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文意注解]「扶助 弱的人,」『软弱的人』指身体较虚弱、经不起劳苦作工,因此收入不敷支出,需要别人的帮助。

「施比受更为有福,」在四福音书里没有记载这句话,因此有两种可能:(1)保罗以这句话来总结主耶稣『论福』的教训(太五1~12;路六20~23);(2)保罗听别的使徒口传,谓主曾经说过这句话。

 [话中之光](一)钱财留在自己的手中,所能享的福有限;若能拿出来帮助别人,必要带进更大的祝福。

(二)我们若肯为主有所舍去,就必从主得着更多;无论是物质的,或是属灵的,都可应用这个原则。

(三)主的祝福是倾倒给那些乐意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祝福的人。

(四)我们的喜乐,在乎我们为别人所作的事,多于别人为我们所作的。


【徒二十36】「保罗说完了这话,就跪下同众人祷告。」

 [话中之光]祷告,是交托给神的行动和表现。

【徒二十37】「众人痛哭,抱 保罗的颈项,和他亲嘴。」

 [背景注解]中东一带地方人的习俗,在离别或相逢时,以拥抱和亲嘴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谊。

 [话中之光]信徒彼此之间,应存着一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挚爱;一旦失去弟兄相爱之心,便失去了基督徒的见证(参约十三34)。


【徒二十38】「叫他们最伤心的,就是他说:『以后不能再见我的面』那句话,于是送他上船去了。」

 [话中之光]『生离死别』虽然是人世间最悲痛的事,但我们基督徒与世人不同,因为在基督里死了的人,有复活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