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使徒行傳第十三章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使徒行傳第十三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使徒行傳查經資料
使徒行傳提要
使徒行傳第一章
使徒行傳第二章
使徒行傳第三章
使徒行傳第四章
使徒行傳第五章
使徒行傳第六章
使徒行傳第七章
使徒行傳第八章
使徒行傳第九章
使徒行傳第十章
使徒行傳第十一章
使徒行傳第十二章
使徒行傳第十三章
使徒行傳第十四章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
使徒行傳第十六章
使徒行傳第十七章
使徒行傳第十八章
使徒行傳第十九章
使徒行傳第二十章
使徒行傳第廿一章
使徒行傳第廿二章
使徒行傳第廿三章
使徒行傳第廿四章
使徒行傳第廿五章
使徒行傳第廿六章
使徒行傳第廿七章
使徒行傳第廿八章


使徒行傳第十三章


【徒十三1】「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

 [原文字義]「安提阿」追反抗者;「巴拿巴」勸慰子;「尼結」黑色,黑臉皮;「西面」聽者,聽從;「路求」亮光;「馬念」安慰者;「掃羅」求問的。

 [文意註解]「在安提阿的教會中,」關於『安提阿』城市的簡介,請參閱徒十一19註解。

『在某某地的教會』,這是聖經對各地教會的最通用稱呼法。聖經裡面的教會,有宇宙性的教會和地方性的教會兩種。前者是獨一無二的教會,舉凡古今中外的信徒都包括在此教會裡面;後者是指出現在一地一地的教會,是當地信徒的總和。神對地上的教會以各地的地名來稱呼,有 的美意:(1)表明基督的信徒僅能因受肉身的限制而須寄居在不同的地方,此外任何理由,包括國籍、種族、語言、階級等,都不能成為彼此分開的依據;(2)如此可以避免信徒因所喜歡的教會領袖和屬靈偉人而分門別類(林前一10~13);(3)也可以避免因為對道理有不同的看法,或有不同的傳統習慣和作法,而產生各種宗派組織。

「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先知』是根據聖靈的啟示,宣講神的旨意(申十八18;彼後一21),有的是預言將來的事,如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和但以理;有的是解明當時發生的事,將神的心意表明出來,如以利亞和以利沙。『教師』是將神在聖經上的話加以闡釋,他們或者較偏重於循循善誘。注意,聖經上從來沒有單獨提到教師,他們常是與先知和牧師等並提。

這裡把先知和教師列在一起,並沒有註明誰是先知、誰是教師,可見這兩種稱呼也可以用於同一人身上,或者也可以分指兩類不同的職事(弗四11)。

「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尼結』是拉丁文,意即黑色,故有人猜測他可能有深黑色的皮膚,或許是個祖先出自非洲的黑人;另有人因為『西面』與『西門』在原文是同一個字,故推測他就是那替主耶穌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門(路廿三26)。

「古利奈人路求,」『古利奈』乃現今北非利比亞的一個城市,那裡住有很多猶太人;有謂此路求就是保羅的親屬路求(羅十六21),但缺乏證據,也許是同名不同人。

「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希律』指希律安提帕,死於主後三十九年,他曾殺害施洗約翰(路九7~9);『同養』意指與王子作伴,一起長大的孩子;『馬念』或許是希律王家親屬;當主耶穌還在世時,希律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也是 的追隨者(路八3)。

 [話中之光](一)「安提阿教會」按原文字意是『追反抗者的教會』;教會在神的手中,是用來征服這反叛之地的器皿。

(二)教會的事奉不應該是牧師一個人『一腳踢』的事奉,而應當是一種團隊的事奉。

(三)這五位先知和教師,乃出自不同的種族和階層,可見在教會裡面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1)。

(四)五個身分各異、地位懸殊的人,必定是由於十字架厲害的拆毀,各人的天然生命都被剝奪成零,才能夠同心合意,事奉在一起。

(五)神將屬靈的恩賜和功用賜給人,並不是根據各人的天然身分和背景,乃完全根據 的旨意(林前十二11)。


【徒十三2】「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背景註解]虔誠的猶太人有定期的禁食,每周兩次(參路五33~35)。

 [文意註解]「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事奉』是從希伯來文中祭司在聖殿中的『供職』或『事奉』(結四十四11,15~16;路一23)翻成希臘文的,其希臘原文的意思則指從事義務性公共服務;『禁食』是指在一段期間內暫時禁戒食物,目的在刻苦己心(詩卅五13;六十九10;賽五十八3),專心尋求神的旨意,並仰望神的憐憫。禁食通常與禱告連在一起(參3節;徒十四23;路二37;五33)。

此句在文法上,『事奉』與『禁食』是等位的,表示他們是以禁食來事奉主,他們的禁食就是他們的事奉主;事奉主是指他們的存心,禁食是指他們的表示。

「聖靈說,」聖靈的話也許是經由他們中間的一位先知得到靈感而對眾人說的(徒廿一11),也有可能是透過天使傳達的(徒八26,29),或者藉著環境的事物來對人說話,有時 也會藉著異像和異夢說話(徒十六9~10)。

「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分派』意即分別出來、特別指派。

「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注意,他們不是去作自己的工,也不是按著他們個人的意思去作主的工,乃是按著聖靈呼召他們的意思去作主要他們所作的工。

 [話中之光](一)聖靈是升天之主的代表,在教會中有至上的權柄,呼召 所特選的工人從事傳道的工作。真正的呼召常是出於聖靈。 願意的,就呼召; 所呼召的,就分別為聖,又賜予能力,並且差遣。

(二)聖靈乃是在安提阿教會中(1節),而非在耶路撒冷教會中,呼召人出去作工。千萬別誤會在耶路撒冷的教會是母會或總會,其他各地的教會是分會或支會。各地的教會,是直接受基督節制的,並不受其他教會節制的。

(三)聖靈所差派的人,乃是從『先知和教師』(1節)中分派出來,這表明他們已經明顯有了恩賜的裝備。我們必須先具備了為主作工所需要的恩賜,然後才有資格被差派出去。司布真曾說,神不會召一個不會說話的人去傳福音。

(四)聖靈乃是對在安提阿教會的幾個先知和教師說話。必須是那些有屬靈的追求與經歷,有心要神旨意的人,才能得著聖靈的啟示。我們若是缺少屬靈的負擔與興趣,靈命仍然幼稚的話,必定無法聽見聖靈的聲音。

(五)聖靈所差派的,並不是那些埋沒屬靈恩賜,對主的工作沒有心的人;也不是那些安居在本地不動,要等出去到外地才大作的人。

(六)「他們事奉主…的時候,」當他們的手裡滿了本地工作的時候,聖靈的聲音來了,要他們出外作工。聖靈不會揀選一個剛起意要事奉主的人,出去為 作工。我們若不先在本地教會裡面已經事奉主有些時日,聖靈決不會差派我們出去作工。

(七)呼召是一切工作的起頭。神如果要作甚麼, 自己會呼召人,差人去作。 用不著人自告奮勇,也用不著人作 的謀士。一切憑著血氣所發起的熱心,都是沒有用處的。神工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白神的呼召。沒有呼召,就沒有工人,也沒有工作。甚麼都是以這個為起點。因為呼召表明是神起頭,不是人起頭。呼召是把神排在工作的第一位。

(八)人是先蒙召作信徒,然後從信徒中再蒙召作工人。沒有蒙召,不能作信徒;沒有蒙召,也不能作工人。所有的工人,都必須蒙聖靈呼召。沒有聖靈呼召的,也定規沒有工人的職分。今天的難處,就是有人自命為牧師或傳道人,卻沒有聖靈的呼召。一個人要出去作主的工,絕不可以是出於人的勸勉,或者環境的安排,或者需要的催促,或者長輩的勉勵。人要作主的工,必須看他有沒有聖靈的呼召。

(九)「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他們常親近主,服事主,叫主對他們有說話的機會。他們事奉主到一個地步,把最合法的飲食,就是能補滿人身體需要的都擺下了。因他們是這樣專心服事主,所以聖靈就有機會對他們說話,呼召他們中間的人,出去作工。在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件事,就是一切差派工人的起點,都是以屬靈為起點。

(十)惟有那些一同事奉主、一同禁食禱告的人,他們才能看別人的事,如同自己的事;他們有把別人的事放在神面前的態度。他們有一個神能對他們說話的態度,所以能夠明白神曾否呼召人,能夠讓聖靈有機會說,你們要為我分派甚麼人。

(十一)為了神在別處的工作需要,教會必須有寬大的心胸,甘心情願讓最優秀的人才出去。


【徒十三3】「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文意註解]「於是禁食禱告,」他們之所以禁食禱告,乃是慎重地接受聖靈的差派,為著今後工作的前途,以禁食來表明雖然將會歷盡艱難,亦在所不辭,總要遵行神的旨意;以禱告來尋求神的旨意,也仰望神的恩典以應付前途的艱辛。

「按手在他們頭上,」『按手』在此乃表徵聯合,藉此行動表示按手的人與被按手的人在靈里合一,此後肉身雖然分離,但在靈里卻仍彼此同在(林前五3)。這裡的按手,不是像基督教傳統所說的按立;聖靈已經按立他們了,這些同工不過藉著按手表明同情與聯合,承認彼此同有一個異象、一個負擔、一個感覺。意思是說:你們去就是我們去;你們傳福音就是我們傳福音。同時,這裡的按手也含有把他們交託在神的恩惠中之意(徒十四26;十五40)。

「就打發他們去了,」『打發』意指送走;這裡表示巴拿巴和掃羅是其他三位先知和教師所打發的。差遣者和受差遣者的身分與地位均同等,並無差遣者在上,受差遣者在下之意。

安提阿教會打發工人出外傳道,是在聖靈的引導之下所作的劃時代決策,這與耶路撒冷教會由於環境的逼迫,而不得不分散到各處去傳道(徒八1~4)迥然有別。

 [話中之光](一)一個教會單憑自己不能打發人出去,必須是聖靈先有發起(2節),然後教會才能打發。教會的打發不過是執行聖靈的命令,印證聖靈的行動而已。

(二)我們到某地去為主作工,最要緊的是要有聖靈的說話(2節)。人只能打發聖靈所已經差派的。身體的生活固然是緊要的,但是,這決不能代替聖靈的命令。我們要彼此順服,但是,這個永遠不應當叫我們失去在聖靈里的獨立。藉口主的旨意而不顧同工的引導的,固然不對;但是,只顧同工的話語,而沒有聽見聖靈的命令的,也是不對。

(三)一切為主作工的人,兩方面都得注意:第一,必須有個人的呼召,必須知道自己蒙召的事如何。第二,必須有同工的證明。不過這些同工,必須是在神面前把心開啟,能得著聖靈的啟示,能和同工表同情的人。頭一次,聖靈差遣使徒是這樣差遣的,照樣,今天聖靈差遣人,也必定是這個原則。

(四)雖然選召的是聖靈,卻仍要教會的贊同。因此教會需要禁食禱告,才能聽見神的聲音,而與聖靈一起合作。

(五)這裡有一個可注意的榜樣,就是打發工人的起點是禁食,打發工人的終點也是禁食。沒有禁食事奉主的人,就不能聽見神的聲音;沒有禁食禱告的人,就他們的證明也怕有錯。所以,打發人的人,必須是禁食禱告、事奉主的人。

(六)教會藉著按手禱告,與出外的工人聯合為一,所以工人的出去,也就是教會的出去;教會乃是藉此有份於差傳的工作。

(七)工人雖然出外作工,但他們並不單獨,因他們乃是帶著教會的同意和祝福出去的,所以他們的背後有教會的禱告和紀念作為支持。

(八)我們出外為主作工,固然要盡力出代價,完全順服神;但須注意不可忽略同工,需要等候他們的時候,就還得等候。單槍匹馬的工作,決不能蒙主悅納。


【徒十三4】「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西流基,從那裡坐船往居比路去。」

 [文意註解]「他們既被聖靈差遣,」第三節是說巴拿巴和掃羅被其他三位先知和教師打發(或者說是被教會打發),而本節則說他們是被聖靈差遣,這表示聖靈與人的行動合一。

「就下到西流基,」『就』字表明立刻付諸行動――他們一旦清楚聖靈的差派,『就』開始去作工;『西流基』是安提阿的海港,位於安提阿西面約二十五公里。

「從那裡坐船往居比路去,」『居比路』即今賽普勒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大的島嶼,靠近土耳其,但島上居民多為希臘族裔。

巴拿巴原是生在居比路(徒四36),故他們此次出外傳道,是以巴拿巴的故鄉為首站。這個選擇相當合理,因為那時居比路不但已經有了基督徒,且居比路的信徒對傳福音很有負擔(徒十一19~21)。

註:使徒保羅專程出外旅行傳道,主要的有三次(註:也有人將徒十五章保羅上耶路撒冷途中,經過腓尼基、撒瑪利亞,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算作一次,則共有四次,但嚴格地說,那次並非專程向外邦人傳道,故一般人均不予計入);第一次的行程由本節開始,結束於徒十四27。

 [話中之光](一)作主的工人,必須是聖靈所差遣的。凡未蒙聖靈差派的,就不能出去作主的工。主要人服事 ,要人作 的工,但是,主不要人自己出來作 的工。即使目的是為著幫助教會,為著造就信徒,為著拯救罪人,但這些還不是出來作工的資格。為著主作工,只有一個資格,就是蒙主差派他。

(二)「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凡是人稟承聖靈的意思(參2節)所作的任何行動,也就等於是聖靈的行動。

(三)「他們既被聖靈差遣,就下到…」當聖靈清楚表明了 的旨意之後,他們就立刻遵行,絲毫不敢遲延。信徒一旦明白了神的心意,應當立即付諸行動,不可因循拖延。


【徒十三5】「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里傳講神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文意註解]「到了撒拉米,」『撒拉米』是居比路島上東岸的一個主要城市。

「就在猶太人各會堂里傳講神的道,」注意,巴拿巴和掃羅並不是去參加猶太人會堂的聚集,而是利用猶太人在會堂聚集之便,對他們傳講神的話。這裡提到『各會堂』,表示不只一個會堂;這是因撒拉米住有很多的猶太人,故有複數的會堂。

保羅雖然是外邦人的使徒,但他對猶太人也很有負擔,所以本著『先傳給猶太人』的原則,他所到各地,往往是先開始在猶太人的會堂講道(徒十三14,46;十四1;十六13;十七1~10;十八4,19;十九8;廿八17)。

「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約翰』又名馬可,他是巴拿巴的表弟(徒十二12,25;西四10)。『幫手』指學徒般的見習助手,其工作可能從打雜、服侍一行眾人的日常生活開始。


【徒十三6】「經過全島,直到帕弗,在那裡遇見一個有法術假充先知的猶太人,名叫巴耶穌。」

 [原文字義]「法術」占星,卜卦,巫術;「巴耶穌」耶穌的兒子。

 [文意註解]「經過全島,直到帕弗,」『帕弗』是居比路的西端,距撒拉米約一百六十公里,是羅馬派駐居比路統治者的總部所在地。

「一個有法術假充先知,」行『法術』是倚靠邪靈或魔術技巧作出使人驚異的事;『假充先知』是不忠實地傳達神的信息,或假借神的信息行騙。

 [話中之光](一)「經過全島,直到帕弗,」當初使徒們所留下的榜樣,乃是一直走動,一直作工的,你沒有看見他們常住在一個地方。換一句話說,一個使徒,是一個行動的人,不是一個坐鎮的人。今天許多傳道人乃是『坐傳』,不是『行傳』。

(二)「巴耶穌」意即『耶穌的兒子』;他一面行出奇異的法術,一面又有動聽的名字,真容易叫人受迷惑。我們當謹慎,不可因著人奇異的作為和動聽的名稱,就輕易地去相信並跟隨人。


【徒十三7】「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羅同在,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他請了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神的道。」

 [原文字義]「士求保羅」一個小網。

 [文意註解]「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羅同在,」『方伯』羅馬帝國的官名,位同巡撫,只是巡撫是皇帝所委派,而方伯則是元老院所委派;可見居比路是羅馬元老院的直轄省分。

「士求保羅是個通達人,」『通達人』是指有聰明、智慧的人。

「要聽神的道,」『要』字原文的意思是尋求、詢問、希望。


【徒十三8】「只是那行法術的以呂馬(這名翻出來就是行法術的意思),敵擋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

 [原文直譯]「…想要叫方伯轉離這信仰。」

 [原文字義]「以呂馬」聰明的,大能的,行法術的,魔法師,大有才幹的聖人;「敵擋」對抗,反對,拒絕;「不信」轉離,脫離;「真道」信仰。

 [文意註解]「敵擋使徒,」『使徒』在這裡是指保羅和巴拿巴。雖然十二使徒有其特別的地位和尊榮,是其他的人所不能取代的(太十九28;啟廿一14),但是『使徒』這詞並不限於指那十二使徒(請參閱徒一22註解)。

「要叫方伯不信真道,」『真道』在此指客觀的信仰,就是基督徒所信福音的內容。本句原文的意思是極度地或徹底地要把方伯從信仰上扭轉過來。巴耶穌如此作的動機,大概是為了維護他和方伯的交情(參7節),害怕方伯一旦相信真道以後,就不再相信他的虛假道理,而與他斷絕來往。而他所使用的方法有二:(1)敵擋使徒;(2)混亂主的正道(10節)。


【徒十三9】「掃羅又名保羅,被聖靈充滿,定睛看他,」

 [原文字義]「掃羅」向神求來的(從希伯來文翻成);「保羅」小(希臘文)。

 [文意註解]「掃羅又名保羅,」注意,從此以後,《使徒行傳》改稱掃羅為保羅;並且在提到他和巴拿巴的時候,原是先提巴拿巴,後提掃羅(參2,7節),此後改為先提保羅,後提巴拿巴(參43,50節)。

「被聖靈充滿,」此處的『充滿』是指溢於外面(pletho,參徒二4),與工作能力有關。


【徒十三10】「說:『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麼?』

 [原文字義]「詭詐」謊言,陰謀,欺騙的計謀(這詞原用於指釣魚用的魚餌);「奸惡」邪惡;「魔鬼」欺騙,控訴;「混亂」轉離,乖謬,扭曲;「正道」直路。

 [文意註解]「魔鬼的兒子,」這個稱呼相當有意思,保羅不稱他的名字『巴耶穌』(即耶穌的兒子),而稱他為『魔鬼的兒子』。

 [話中之光](一)主的工人不可一味的作好好先生,必要時須能顯出義怒,敢於揭發魔鬼的作為。

(二)魔鬼利用人敵擋真道的手段,乃是將它自己的私慾充滿在人的裡面,叫人憑著它的詭詐奸惡行事(約八44),所以他們是「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


【徒十三11】「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暫且不見日光。』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四下里求人拉著手領他。」

 [文意註解]「暫且不見日光,」『暫且』表示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目的是警告他,並激發他悔改。

「四下里求人拉著手領他,」『四下里』指到處走動;『求』字原文是過去未完成時態,意指不斷地尋求;『拉著手領他』原文只有一個字,意指用手牽著領路。

 [話中之光](一)主的工人為著工作的需要,能憑著信心調動「主的手」,顯出屬靈的權能。

(二)撒但常蒙蔽不信的人,弄瞎他們的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林後四3~4);凡故意敵擋主的光照的,就證明他們是落在黑暗之中,看不清人生的道路。


【徒十三12】「方伯看見所作的事,很希奇主的道,就信了。」

 [原文字義]「主的道」主的教訓,主的道理。

 [文意註解]「很希奇主的道,」『希奇』原文的意思是『被擊出希奇』,亦即被激勵出或被吸引出希奇的心來。


【徒十三13】「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

 [文意註解]「保羅和他的同人,」在此之前,巴拿巴原敘名在保羅的前面;由此開始,就改為敘名在保羅後面,或甚至不再提名。

「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別加』是旁非利亞省的首府;而『旁非利亞』是小亞西亞沿海的一個省分,位於加拉太的南面,呂家與基利家兩省之間。

「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約翰』即指馬可(徒十二25);聖經並未解釋他離開的原因,但從保羅不喜悅他的離去(徒十五38)可知,其原因必是屬於消極負面的。有人猜測也許是因為他生長在富裕的家庭中,不慣旅途的勞頓,因而中途開溜。

 [話中之光](一)「保羅和他的同人,」此處未提巴拿巴的名字,但他的胸襟實在令人讚賞;保羅原是他所提攜的後進同工(徒十一25~26),如今卻躍居同工團的領袖,巴拿巴仍舊甘於屈居次席,甚至沒沒無聞也不以為意,巴拿巴的偉大就是在此。

(二)「保羅」這名的意思是『小』;主的工人越是在主面前自甘微小,就越蒙主重用。

(三)馬可雖然在傳道的事上曾經一度作了逃兵,但是後來改過自新,而為保羅所器重,說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提後四11)。但願我們不要因為一個人一時的失敗,而永遠棄絕他。美國名牧富司迪(Harry Fosdick)說:『人人都有可造就之才。』

(四)馬可中途退出傳道團的事也告訴我們,信徒若還未領受充分的教導與造就,可能會忍受不住傳道事工的艱苦,因此我們不能單憑人一時的心願,而倉促接納人進入同工的行列。


【徒十三14】「他們離了別加往前行,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

 [文意註解]「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彼西底』是加拉太省南部的一個行政區;此『安提阿』是內陸小城,位於彼西底和呂高尼兩個地區的交界處,又鄰近弗呂家省,它是在海拔高達三千六百尺的高原上,而第一節的安提阿則是近海大城。

從別加到彼西底的安提阿,需要跨越叢山峻岭,旅程相當艱苦。

「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他們在安息日到會堂里去,目的不是去守安息日,乃是趁著猶太人在會堂聚集守安息日之便,抓住機會傳福音(參5節)。


【徒十三15】「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管會堂的叫人過去,對他們說:『二位兄台,若有甚麼勸勉眾人的話,請說。』」

 [背景註解]猶太人會堂的崇拜程序,一般是先有認信的祈禱(示馬),共有十八條祈願文;然後有祭司的祝福;然後由管會堂的宣讀某處律法和先知書,可能在讀完後稍作解釋和勸勉;然後如座中有名望的人或引人注目的陌生人,管會堂的可能會邀請他說些教訓和勸勉的話(參路四15~17)。

 [文意註解]「管會堂的叫人過去,」『管會堂的』指在會堂中負責行政和崇拜的次序,安排講道、讀經、祈禱的人選。


【徒十三16】「保羅就站起來,舉手說:『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請聽。』

 [文意註解]「一切敬畏神的人,」乃指包括敬畏神、尋求神的外邦人。

 [靈意註解]「保羅就站起來,舉手說,」『站起來』表示態度謙恭;『舉手』表示存著禱告仰望神的態度(提前二9),對人說話。


【徒十三17】「這以色列民的神,揀選了我們的祖宗,當民寄居埃及的時候,抬舉他們,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

 [文意註解]「抬舉他們,」意指使他們生養眾多,又比本地的埃及人更強盛(出一7~9)。

「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大能的手』特指降十災,迫使法老容許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出六1,6);又分開紅海的水,使以色列人免受埃及追兵之害(詩一百卅六11~15)。


【徒十三18】「又在曠野容忍他們約有四十年(容忍或作撫養)。」

 [文意註解]『容忍』與『撫養』在希臘原文彼此只差一個字母,雖然按希臘文的拼法應譯作『容忍』較為正確,但是按希伯來文原來的意思卻以『撫養』較佳(申一31)。


【徒十三19】「既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給他們為業。」

 [文意註解]「既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迦南地七族』就是指赫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申七1)。

 [靈意註解]「就把那地分給他們為業,」迦南美地豫表基督是我們屬靈的產業,供我們經營並享受。


【徒十三20】「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約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

 [文意註解]「約有四百五十年,」解經家對此有兩種不同的解釋:(1)按和合本譯法,是指從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算起,直至大衛作王為止,大約四百五十年(參士十一26;撒下五3~5;王上六1);(2)本節按原文又可譯成:『這些事約有四百五十年,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直到先知掃羅的時候。』則此四百五十年乃包括寄居埃及的四百年,在曠野中的四十年,和渡過約旦河後爭戰與分地業約有十年,一共經過四百五十年之後,神才開始設立士師來照料以色列人。


【徒十三21】「後來他們求一個王,神就將便雅憫支派中,基士的兒子掃羅,給他們作王四十年。」

 [文意註解]「後來他們求一個王,」以色列人求立王治理他們的事,動機並不蒙神喜悅(撒上八5~9)。

 [話中之光]人雖然不知道自己所求的是甚麼,但神常越過人的無知作事,為的是要顯明 自己的心意――先照人所求給錯誤的掃羅為王,為要引進正確的王大衛(22節)。我們信徒也常會犯錯,但須從錯誤中學取教訓,明白神的心意。


【徒十三22】「既廢了掃羅,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又為他作見證說:「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

 [原文直譯]「…他是按照我心的人,要遵行我一切的旨意。」

 [原文字義]「廢」遷移,廢掉;「選立」興起,提升。

 [文意註解]「又為他作見證說,」下面的話並非單獨引自某一處舊約聖經,而是綜合了詩八十九20、撒上十三14、賽四十四28等處經節。

「他是合我心意的人,」意指他是按照我的心意行事的人,這並不是說大衛絲毫沒有過失,乃是說他一生以神的心意為念,一心想要為神建造聖殿。

「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旨意』原文是複數,指神一切的旨意;『遵行』原文是未來時態,表示將要遵行。

 [話中之光]雖然我們的行為並不完全,但我們若存心要按照神的心意行事,就必蒙神悅納(林後八12)。


【徒十三23】「從這人的後裔中,神已經照著所應許的,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穌。」

 [文意註解]「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救主』一詞在舊約是指士師(士三9,15),但更是指神自己(詩廿七1;『拯救』的七十士譯本作『救主』)。

 [話中之光](一)從十六節到本節,保羅乃是藉著回溯猶太人的歷史,而引證到活的基督。可見他乃是以基督為觀點,來看歷史中的一切事物;他的眼光,可以稱為『基督史觀』。這也是每一個有基督啟示的人,所共有的眼光。

(二)舊約的歷史乃是為主耶穌作見證,預表 是我們的救主,在各方面率領並拯救我們:(1)用大能的手領我們出埃及(17節)――救我們脫離世界;(2)在曠野撫養我們(18節)――供應靈糧;(3)分迦南地為業(19節)――基督就是那美地,供我們經營並享受;(4)設立士師(20節)――率領我們勝過仇敵魔鬼;(5)立王治理(21~22節)――在我們心中作王掌權。


【徒十三24】「在 沒有出來以先,約翰向以色列眾民宣講悔改的洗禮。」

 [文意註解]「在 沒有出來以先,」原文作『在 的面容進來以前』,這是希伯來人的一種慣用語法,意指『在 尚未來到以前』。


【徒十三25】「約翰將行盡他的程途說:「你們以為我是誰,我不是基督;只是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我解他腳上的鞋帶,也是不配的。"」

 [原文字義]「以為」暗自想像,臆測,逆料。

 [文意註解]「約翰將行盡他的程途,」『程途』乃指賽跑的跑道;全句意指約翰即將跑盡他所當跑的路程時(徒廿24;提後四7)。

 [話中之光]施洗約翰的話說出了主工人應有的心態:(1)謙卑不自大,絕不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十二3);(2)引人認識基督。


【徒十三26】「弟兄們,亞伯拉罕的子孫,和你們中間敬畏神的人哪,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

 [文意註解]「這救世的道,」原文為『這救贖的話』或『這救恩的話』。

 [話中之光]神的話是「傳給我們的」,是向我們說的,所以每次讀聖經的時候,須存著自己要領受(或享受)神的話的態度來讀,千萬不要為別人讀聖經。


【徒十三27】「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因為不認識基督,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讀眾先知的書,就把基督定了死罪,正應了先知的豫言。」

 [原文字義]「書」聲音,口氣;「定了死罪」審判了,論斷了。

 [話中之光](一)活在宗教儀文中的人,他們雖然遵行敬虔的規矩,鑽研神聖的字句,卻「因為不認識基督」,就「不明白」聖經,而「把基督定了死罪」。我們信徒若不活在靈的新樣中,也有可能不認識這位活的救主,行事不討主的喜悅。

(二)我們讀經必須讀出經文裡面的基督(約五39~40),否則我們雖然虔讀聖經,卻只能摸著字句,而不能摸著字句裡面的靈,結果叫我們靈命更加死沉(參林後三6)。


【徒十三28】「雖然查不出 有當死的罪來,還是求彼拉多殺 。」

 [原文字義]「查」尋見,找著;「罪」緣故,理由,罪狀。


【徒十三29】「既成就了經上指著 所記的一切話,就把 從木頭上取下來,放在墳墓里。」

 [原文字義]「木頭」樹幹,粗木料。

 [背景註解]當時的十字架,是用一根粗而不加粉飾的樹幹作直柱,故一般人又稱十字架為『木頭』(徒五30;十39;彼前二24)。


【徒十三30】「神卻叫 從死里復活。」

 [文意註解]『卻』即『然而』,表示神所作的,乃是出人意表;人雖定意殺死 ,神竟叫 復活了!


【徒十三31】「那從加利利同 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見 ,這些人如今在民間是 的見證。」

 [話中之光]那些「從加利利」動身,一路隨同拿撒勒人耶穌,直到「同他上耶路撒冷」,有份於十字架「的人」,就能「多日看見 」,並成為「 的見證」。我們作主見證人的條件,就是多與主同活並同行,多看見並經歷 。


【徒十三32】「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

 [原文直譯]「我們也將那給祖宗的應許傳給你們。」

 [原文字義]「報好信息」傳福音(原文只有一個字)。


【徒十三33】「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文意註解]「正如詩篇第二篇上記著說,」下面的話引自詩二7,新約聖經也將此話另引述於來一5;五5。

「我今日生你,」當主耶穌受浸後從水裡上來的時候,神就曾宣告說『你是我的愛子』(可一11;路三22),但按這裡的說法,必須等到主耶穌從死里復活之時,才正式被神認定其出生。基督雖然在已過的永遠里就是神的獨生子(約一18;三16),但必須要到 從死里復活,才產生了神的許多兒子(來二9~10),因此得以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故此處的意思乃是說,主耶穌是藉著復活,被神生為長子。

 [話中之光]把本節的話應用在我們身上:(1)當我們敞開心門接受復活的主,也就得以重生作神的兒女;(2)我們必須憑著基督復活的生命而活,才是神所喜悅的兒子。


【徒十三34】「論到神叫 從死里復活,不再歸於朽壞,就這樣說:「我必將所應許大衛那聖潔可靠的恩典,賜給你們。"」

 [文意註解]「就這樣說,」下面的話引自賽五十五3(七十士譯文)。「所應許大衛那聖潔可靠的恩典,」『聖潔』原文是複數詞,同一個字的單數詞在35節譯作『聖者』。從上下文來看,神所應許大衛那聖的、可靠的恩典,就是指復活的基督(參賽五十五3~5)。


【徒十三35】「又有一篇上說:「你必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

 [原文字義]「叫」給,賜與。

 [文意註解]「又有一篇上說,」下面的話引自詩十六10。


【徒十三36】「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作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歸到他祖宗那裡,已見朽壞。」

 [原文字義]「歸」加添,又送。

 [文意註解]「已見朽壞,」大衛的屍骨已見朽壞,因此前一節的『你的聖者』決不是指大衛,而是另有所指,亦即指主耶穌(參37節)。

 [話中之光](一)任何人無論他是怎樣的符合併遵行神的旨意,也不過只能服事他那一世的人就要睡了,他不能服事兩個世代的人。任何一個主的工人,不要企圖建立一個能代代相傳的豐功偉業。

(二)今天有許多主的工人,當他們的工作稍微有一點成就之後,就想要建立一個人為的組織、系統、制度、機構,以期使他們的工作能永垂不朽,這是違反神的定命的。

(三)麥子被種下去,經過長苗、吐穗、收割(可四28~29)之後,整棵要被連根拔掉。這是屬靈工作的原則――我們的工作從不永久紮根在地上。

(四)神對每一個蒙恩的人,都有 『世代性』的旨意。我們不可貪享前代的餘蔭而遊手好閒,也不該坐等後代的努力而裹足不前;我們必須為神在這一世代的旨意而嚴肅的活著。

(五)惟有那些把神在他們那一個世代所託付的專一使命完成了的人,才能在主的懷中安然「睡」去。


【徒十三37】「惟獨神所復活的, 並未見朽壞。」

 [文意註解]「惟獨神所復活的,」指主耶穌(參30,33節)。


【徒十三38】「所以弟兄們,你們當曉得,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

 [文意註解]「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原文無『道』字;『罪』字原文是複數詞,故指罪行。『赦罪』在聖經裡面至少有四種意思:(1)不被定罪(約三18);(2)不再紀念其罪惡(耶卅一34;來八12);(3)洗淨罪(來一3;啟一5原文),即不再有罪的痕跡;(4)除掉罪(來九26;約一29),使罪遠離。

『這人』就是主耶穌;『傳』即宣告。


【徒十三39】「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

 [原文字義]「靠」在…裡面(本節的兩個『靠』在原文均同一字)。

 [文意註解]「就都得稱義了,」『稱義』意指在神面前被算為公義、完全,因此得以與神和好,得蒙神的悅納。

38節的『赦罪』是消極方面的救恩;本節的『稱義』是積極方面的救恩。

 [話中之光](一)我們若憑律法活著――「靠磨西的律法」,遵守那『必須這樣、不可那樣』的有形規條,或無形傳統,就必觸犯神的手續,而「不得稱義」;但我們若憑基督活著――「信靠這人」,就合於神的原則,而「都得稱義了」。

(二)基督是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 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 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四25)。


【徒十三40】「所以你們務要小心,免得先知書上所說的臨到你們。」

 [文意註解]「免得先知書上所說的臨到你們,」『先知書』原文是複數,指十二小先知書;『所說的』即指下一節的話。


【徒十三41】「『主說:「你們這輕慢的人要觀看,要驚奇,要滅亡。因為在你們的時候,我行一件事,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

 [文意註解]本節的話引自哈一5。

 [話中之光]神所賜給我們的是『這麼大的救恩』,我們若將它忽略了,怎麼能逃罪呢(來二3)?


【徒十三42】「他們出會堂的時候,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

 [文意註解]「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眾人』應指聽眾當中對保羅的話深感興趣的人。


【徒十三43】「散會以後,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二人對他們講道,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

 [文意註解]「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保羅的意思是要他們去尋求那無法由守律法而得到的(參39節),也是猶太人所缺乏的,即依靠神的恩典。


【徒十三44】「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

 [文意註解]「合城的人,」指許多當地的居民;這表示保羅在上個安息日說的話,確已相傳而轟動全城。


【徒十三45】「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

 [文意註解]「就滿心嫉妒,」這是因為這些聚集的人群,不是要來聽猶太教的道理,而是要聽有關耶穌基督的新道理,所以猶太人的領袖相當不高興。

 [話中之光]從本節聖經,我們可以看出宗教界人士對不同路者的反應與作法:(1)「滿心嫉妒,」嫉妒對方的成功;(2)「硬駁,」失去理智,不按正意解釋神的話;(3)「毀謗,」說對方是異端分子。


【徒十三46】「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

 [文意註解]「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先』字指出按照神計劃,本應優先向猶太人傳揚福音(羅一16;三1~2;九4~5)。

 [話中之光]人若一再地棄絕神的話,就證明他斷定自己不配得著永遠的生命。


【徒十三47】「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

 [文意註解]「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下面的話引自賽四十九6。

「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以賽亞這話,原是預言主耶穌是神所立的僕人,不但要使以色列人歸神,還要作外邦人的光,拯救全人類;保羅在此因他所傳的福音被猶太同胞拒絕,只好轉向外邦人,就將這預言的話應用在自己身上,指他要為外邦人作使徒(加二8~9)。


【徒十三48】「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豫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文意註解]作者路加在此把外邦人對福音信息的反應,與猶太人作了一個尖銳的對照(參45節)。

「凡豫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豫定』一詞原為軍隊的專用語,意即『依照次序編排』,為要預備前進。有解經家對此句予如下的評論:『這並不是說所有神在那裡所揀選的人都在這時候相信;乃是因著猶太人的影響,其中有些人就被吸引入伍(軍用術語),準備在福音的呼召下,向救贖的領域前進。』

 [話中之光](一)「讚美神的道,」不但神自己配得讚美,連 的道也該受讚美,因為不僅神自己是榮耀的, 的道也是榮耀的。因為神的道是救世的道(26節);是真道(8節),又是正道(10節);帶著神的權柄,一發出就顯出奇妙的作為,能叫人覺得希奇而相信(10~12節);是好信息,是神所應許的話,滿有復活的能力(32~33節);也是赦罪的道(38節)。

(二)「凡豫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可見相信主的人,都是神在創世以前預定得永生的;相反地,棄絕主的人,則是證明自己不配得永生的(參46節)。


【徒十三49】「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

 [文意註解]「傳遍了那一帶地方,」『那一帶地方』即指彼西底和弗呂家。

 [話中之光]使徒所注重的,不是一個地方,乃是「那一帶地方」。我們若蒙主差遣出外傳道,不可一直住在一處地方,一直看守一個羊群,而應儘量將神的話傳遍較大的地區。


【徒十三50】「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

 [背景註解]「但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當時羅馬帝國的社會男權至上,一般婦女幾乎沒有甚麼地位,以致有權有勢的男人,可以到處沾花惹草,也不會引起輿論的討伐。惟猶太教秉持舊約聖經的教訓,強調一夫一妻制度,禁戒婚姻外的淫亂行為,其高尚的道德標準大受羅馬上流社會婦女的歡迎,有不少虔敬尊貴的婦女皈信猶太教。

 [文意註解]「和城內有名望的人,」可能大多是前述『尊貴婦女』的丈夫。


【徒十三51】「二人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就往以哥念去了。」

 [背景註解]「跺下腳上的塵土,」當猶太人離開一個外邦地區時,通常作此象徵性的動作,表示與外邦人的『不潔』無分無關。

 [文意註解]「跺下腳上的塵土,」意即對拒絕基督的人或地方表示,他們自作自受,他們將來的結局與自己無分無關。

 [話中之光]所有被主差遣出去的人,他們的特點就是腳上有塵土;甚麼時候他們的腳上一沒有塵土,甚麼時候他們就失去作傳道人的特點。傳道人不是坐在家裡的人,他們不是坐堂看守羊群的人;他們乃是行走在路上的人。


【徒十三52】「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

 [原文直譯]「門徒就被喜樂和聖靈充滿。」

 [文意註解]「又被聖靈充滿,」『充滿』在原文是指裡面的充滿(pleroo,參徒二2)。

 [話中之光](一)這一班門徒剛得救不久,就不見了帶領他們得救的使徒(51節),卻仍然「滿心喜樂」,可見信徒的喜樂並不在於任何人事物,乃在於所得著的救主和救恩。

(二)他們不只滿心喜樂,同時「又被聖靈充滿」。使徒走了,聖靈還在那裡。許多時候,主的工人在一地作工太久,人的權柄代替了聖靈的權柄,就會引起許多信徒不喜樂。人的約束太多,主的手就停止了。今天有許多地方,聖徒不能被聖靈充滿,乃是因為有傳道人在那裡,限制了聖靈的工作,所以他們就不能被充滿。

(三)信徒得救以後,不可一直倚靠引領我們的人,而該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

(四)工作的發起是『聖靈…分派』(2節),工作的開始是『被聖靈差遣』(4節),工作的行動是『被聖靈充滿』(9節,指外面的澆灌),工作的結果也必然是「被聖靈充滿」(指裡面的充滿)。

(五)「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千言萬語,盡都包含在這兩句話中。基督徒的生命和生活盡在其中――『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

(六)門徒的喜樂,是因主的工人蒙受羞辱和苦楚而得來的(參50節);我們越為主受苦,就越能叫別人得著救恩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