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附 錄 1 新耶路撒冷
在預言中的新耶路撒冷,其中的好人已經經過一場激烈的掙扎與戰鬥。但最重要的問題是,聖經中描述的新耶路撒冷,是否指實際物質的天城,或者只是借喻,或象徵其他事物?
一、非字義解經法
1.使用非字義解經法的理由多數解經家堅持,啟示錄廿一章與廿二章的新耶路撒冷,必須按借喻及象徵法解釋。暫且不論這個描述是在異象中,並且是載於『高度象徵性的書』要反駁它是一個物質的城市,有好幾個強有力的理由。
一個經常被提出的理由,是那城市異常巨大的規模。見異象的約翰形容這個城市長寬高都有12000furlongs(參見啟廿一16)。如此,這個城市長寬有1500哩,其高度達到外太空。由於耶路撒冷的體積如此龐大,許多解經家就毫不猶豫地跳進非字義解經的窠臼里。解經家Swete嘆息說:『如此廣大的空間實在難以想像,惟有在象徵派用語中才能容許。』Albert Barnes對此嗤之以鼻:『市按字義而言,這個城市從天上降下來,而以如此的比例安置在地球上……這是一件荒謬可笑之事。』
有些解經家同樣發現,這個城市的高度令人暈眩,這明顯的暗示此城是象徵性的。在批評其主要高度之後,P. W. Grant結論說:『沒有比這更清楚的證明…所有景象都是象徵的。這種高度與我們地球的構造太不協調了。』
此外,在新耶路撒冷的事物,對某些人而言,似乎不太對勁。Clarke相信:『在屬與永恆的國度里,黃金與珠寶是無一席之地的。』 並且Grant評論說:『沒有物質上的牆與域,…所有都是象徵神的真以色列民地位崇高,平安、榮耀與祝福。』
然而,重點不在於預言的對象,或是否合乎現世的情景,而是在永恆情景中是否合乎神作事的方法。關於新耶路撒冷的大小,John Walvoord說:『不論它的形狀如何,若它要容納歷世歷代被拯救的居民,包括未達負責任之年而死的嬰孩,則這個城市要佔相當龐大的空間,這是正確的。但是要堅持每個人繼續不斷、永遠居住在城牆內,不見得是正確的看法。這含意是有許多地方為每一個人所預備,並且這城是為歷代聖徒預備的住處。』
2. 如何將新耶路撒冷象徵化我們一旦以非字義解經法解釋新耶路撒冷,就被視為基督教會的一種象徵。『你將看見一個象徵着金碧輝煌與華美的東方教會圍繞着你,』 許多解經家這麼認定。其他人則認為,這是將未來的教會象徵化,亦即『在末後的日子裏,教會將會興盛,並且有普遍的增長。』
另一個解經團體,不認為新耶路撒冷是一個象徵性的教會,而解釋它是天上喜樂的象徵。換言之,約翰所看到的天堂景象是如此宏偉、無法領會與超自然,以致於他必須使用當時代的一些象徵與借喻,使讀者明白他所見到的異象。
3.異端與象徵化城市新耶路撒冷是象徵的,至少對三個主要異端是相當重要的——基督教科學派、摩門教、以及瑞典堡派。
基督教科學派幾乎把新耶路撒冷城的每一細節象徵化,以便配合其異端教訓。對基督教科學派的領袖來說,新耶路撒冷的預言是『神聖科學的首先與末後。』換言之,就是一點幫助都沒有!因此,新耶路撒冷所謂『沒有聖殿』意謂着『無物質形體的人』,並且『羔羊的新婦』所描述的是『男女兩性在靈里聯合為一,不再是單獨的兩個人;這種複合的屬靈觀念,反映出神是無限的智慧,不是一個有形的實體。』
Joseph Smith,摩門教的創始人,企圖在美國密蘇里州建立一個象徵性的新耶路撒冷(『錫安』)。表面看來,似乎應驗了他所領受的兩項啟示。第一個啟示在1831年2月宣稱:『你若祈求,就會(得着)啟示加上啟示,智識加上智識,……你祈求,必在我指定的時間向你顯明新耶路撒冷會在何地被建造。』另外一個啟示是在1832年9月時憑臆測,認為神啟示新耶路撒冷將要建立在『密蘇里州西方邊界上』然而,由於未能成功而被逐出密蘇里州,摩門教最後落腳於猶他州。
瑞典堡派本身雖小,卻是在知識份子中深具影響力的教派,他們於1821年成立,在不列顛群島。其創始人Emmanuel Swedenborg l688-1772)自稱得到一個特別啟示,主張1757年『舊有的教會』(或傳統形成的基督教)將要消失,並且萬物都要更新。這種從『使徒性』到『啟示性』的改變,意謂着新耶路撒冷已降臨在地上。因此,瑞典堡派稱自己為新耶路撒冷教會。
創始人Swedenborg寫了許多書,有一本是啟示錄注釋書,書名為The Apocalypse Revealed,這本注釋書是解經學上,一個無法控制的風暴例子。下列所引用的話足以證明:『聖經所說的12000 furlongs)啟廿-16),就是指那個教會所有的真理與事物。所以12000表示12,而12就是表示所有的物質與真理……』
二、字義解經法
時代主義前千禧年派的解經家相信,新耶路撒冷的描述必須按字義解釋。下列是五點重要的理由:
第一,對聖城新耶路撒冷的描述,清楚指明實際城市的所有資料一空間大小、根基、牆壁、城門、街道等。城市裏的居民並非以起人形體住在其中。正如Mcclain說:『我們沒有理由拒絕,以字義夾解釋城市本身。雖然無法完全了解它的構造細節,但沒有一個是在可能範圍以外。』
第二,雖然使徒約翰在異象中看見這預言,但是他並沒有任憑想像力,予以誇張的描寫。當他看到無法描述的事物時,他盡力以類比的名詞表達(例如,『好像碧玉』與『如同明淨的玻璃』)。事實上,約翰的記載像『如城門般大的珍珠』這些非屬世事物時,證明他並沒有為了使讀者容易了解,而改變預言的形式。他按所看見的異象盡責地將其記錄下來。
第三,顯示天上之城給約翰看的天使,和前四章(啟十七章)提到,女人騎在獸上的天使是同一位天使。在第7-18節中,天使很詳細的解釋女人騎在獸上的情形,並且以18節『你所看見的那女人,就是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為解釋的結束,如此顯明了象徵性的描述。然而,關於新耶路撒冷的描述,同一位天使並沒有提到這可能是象徵的暗語。每件事情的啟示儼然是真實的,並且當約翰強抑住感激與喜樂之情,準備敬拜這位天使時,天使回答說:『千萬不可……你要敬拜神……那些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他們……也能從門進城,(啟廿二9-14)。
因此,即使在最後告別的話,啟示的天使仍未按所謂的象徵主義解釋新耶路撒冷,反而再次提到新耶路撒冷的城門是珍珠門。
第四,在描述新耶路撒冷時,住在這城的居民與城本身是有區別的。若耶路撒冷象徵教會,並且其居民是教會的成員,教會本身豈能自相分離?
第五,族長亞伯拉罕住在迦南地的帳棚,『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10)。此外,早期的希伯來基督徒確信,因着他們地位上的權利可以『來到……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來十二22)。並且我們的主應許門徒說:『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約十四2)。這歷代以來對許多人所應許之城的盼望,不可能只是一種象徵。若聖徒最後發現他們長久以來的盼望,只不過是一種無形體的快樂狀態,甚至自己就是那盼望的本身,則是一個最大的欺騙。
解經家Newell的見解是對的,他說:『亞伯拉罕崇高的信心,引領他離開舉世皆知的文明城市,成為一個異鄉人和客旅,他所關心的,僅是得到一個洞穴以埋葬他的妻子……若是如此,他所要尋找的只是一個地方而已。神也沒有讓他失望。』
第六,在永恆里的一個實際物質城市是合乎邏輯的,因為被救贖者的身體構造,就是一個復活的身體直到永遠。復活的身體沒有實際物質的形體依據,是極端不可能的。在永恆里,非物質的形體無法容納靈魂。『在此只有一個充滿幻影、蒙福異象的世界。不會只有靈體,也永遠不可能只有靈體,他只有活在身體中,才能了解,而且他會永遠在軀體中去感受相交或憐憫。』
第七,對一個受過神學訓練的學者來說,要他接受一個字義、物質上的新耶路撒冷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對於多數沒有批判思想的平信徒來說,卻是相當自然與合乎邏輯的。一個字義的永恆之城,似乎可以滿足人們靈魂深處的渴望。『在講道、禱告、詩歌、日常談話、希望與渴盼中,我們經常流露出字義的觀點,這是人們最自然聯想到的觀念,也最合乎我們的冀求與期盼。因此,很多主張字義城市的人認為,這種說法和基督徒的感受與想法不會差得太遠。』
三、澄清
也許我們應該澄清我們對新耶路撒冷的立場,堅持新耶路撒冷是有形有體的城市,不見得是否定,從城的結構部份與特徵仍可以獲得屬靈的應用與功課。例如,『生命河』(啟廿二1)是真實的河,它是指着靈命的豐盛而言,也是在永恆之城裏每個人所擁有的。Herman A。Hoyt說:『每個細節都應按字義解釋,但是這城市裏每樣事物都在述說神的榮耀和美德,這些物質提供了雙重的目的:(1)它們是結構的實體;並且(2)它們提供象徵物,以供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