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彼得前書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中文版維基百科彼得前書,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彼得前書》查經資料
提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彼得前書是新約聖經中的第二十一卷書,是耶穌十二門徒中的彼得寫給當時在小亞細亞幾個教會的信。時間大約是主後60年

關於作者

本書的作者彼得,原名西門,本為漁夫,後來蒙主呼召作得人的漁夫,並獲賜新名,希伯來文為「磯法」翻為希臘文即「Κηφας」 (Kêphas - 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在十二使徒中,彼得是最接近主的三個使徒之一。當耶穌被捕受審時,彼得曾三次不認主,但在耶穌復活升天聖靈降臨之後,彼得成為教會的領袖,「受割禮之人的使徒」。據教會傳說,使徒彼得在尼祿皇帝逼害教會時,與保羅同於羅馬殉道

彼得是書信的執筆者,這件事在信的起頭已經確立了。此外,伊里奈烏斯、亞歷山大的克雷芒奧利金德爾圖良均曾引用過這封書信,他們都稱彼得為該書的執筆者。<ref>參考 McClintock and Strong’s Cyclopedia, 1981 reprint, Vol. VIII, page 15.</ref>彼得前書的真確性與其他受上帝感示的書信一樣獲得充分證據的支持。優西比烏斯說,教會的長老時常引用這封書信;在他的時代(約公元260-342年),沒有人對這本書的真確性提出質疑。公元第二世紀初期的依納爵赫爾梅斯(Hermas)和巴拿巴(Barnabas)也提及過這封書信。<ref>參考 New Bible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1986, edited by J. D. Douglas, page 918.</ref>彼得前書與聖經其它部分協調一致,信中向「分散在本都加拉太 加帕多家亞細亞庇推尼(小亞細亞的各地區)寄居的」猶太籍和非猶太籍基督徒提出一項有力的信息。——彼前1:1。

寫作背景

隨着早期的基督徒四處傳揚上帝的美德,宣揚工作大為興旺而擴展到整個羅馬帝國,然而,這群熱心的基督徒卻引起了別人對他們的誤解。由於他們的宗教起源於耶路撒冷, 且在猶太人當中興起, 有些人便將他們與那些熱中政治、對羅馬的統治大感不滿的猶太狂熱分子混為一談。後者經常給當地的官員製造許多麻煩。此外,基督徒因為拒絶獻祭給羅馬皇帝,也不肯參與異教的崇拜儀式,以致與衆不同。他們因此大受抨擊, 為信仰屢次經歷試煉。就在這個適當的時刻,彼得在上帝感示之下寫了他的第一封書信, 鼓勵基督徒要站立得穩,並指示他們在當時的凱撒尼祿治下如何行事為人。鑑於不久之後迫害的風暴即將颳起, 這封信證明十分切合時宜。

寫作時間

信中的語氣透露當時的基督徒正經歷來自異教徒或沒有歸信基督教的猶太人的試煉,但尼祿在公元64年策動的迫害浪潮卻尚未展開。這顯示彼得於迫害發生前完成該書的寫作,極可能在公元62年64年間。當時馬可仍與彼得在一起,這件事實加強了以上結論的可信性。

保羅於羅馬初次被囚時(約公元59年-61年),馬可和保羅在一起,當時馬可正準備前往小亞細亞去。保羅第二次被囚時(約公元65年),馬可正打算前往羅馬與他會合。<ref>這段歷史的記載可參看彼得前書5章13節; 歌羅西書4章10節; 提摩太後書4章11節</ref>在這兩段時期之間, 馬可有機會與彼得一起在巴比倫。

寫作地點

儘管聖經注釋家對這本書的真確性、正典地位、執筆者是誰、約於何時完成等問題均意見一致,他們對該書在哪裏寫成一事卻衆説紛紜。據彼得在信中表示,這封信是在巴比倫寫成的。<ref>參看彼得前書5:13</ref>但是有些人卻主張彼得在羅馬寫成這封信,且認為「巴比倫」乃是羅馬的神秘名字。

但證據並不支持這個見解,因為聖經從沒有在任何地方表示巴比倫是指羅馬而言。既然彼得的信是寫給實際的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及庇推尼的,按理來説,彼得所指的巴比倫也就是實際的巴比倫。<ref>參看彼得前書1章1節</ref>彼得大有理由要留在巴比倫,因為他受託要對『那些受了割禮的人傳講好消息』,而當時有大量猶太人住在巴比倫。<ref>參看加拉太書2章7-9節使徒保羅對巴比倫當時情況的記載</ref>《猶太文史百科全書》在討論巴比倫塔木德是如何産生時談及在公元時代猶太教擁有一些「巴比倫的偉大學府」。<ref>參考The Encyclopaedia Judaica,Jerusalem, 1971, Vol. 15, col. 755</ref>

主題特色

本書旨在勉勵信徒在患難中持守信心,站立不移(5:11-12),基督徒是聖潔的、在世上寄居的,因此信徒的盼望不在世上,是在天上,應看輕世上的苦難。書中提及「受苦」不下十六次,其中七次記述基督的受苦,藉此提醒讀者:苦難是在所難免的事,信徒當效法主的榜樣,忍受冤屈,專仰望 神。書中另一主題是「盼望」,知道當主再來時可與基督同享永遠榮耀(4:13)。由於這盼望不是源出信徒本身,本書又強調 神的「真恩」(5:12),以此形容基督徒信仰的特質。全書充滿作者的囑咐,勉勵讀者存敬畏 神的心,品行端正,一心為善。

本書大綱

:卷首問安 (1章:1-2節)
:基督徒的救恩和盼望 (1章:3-12節)
:基督徒應有的新生活
  1. 聖潔的生活 (1章:13-21節)
  2. 弟兄相愛的生活 (1章:22-25節)
  3. 長進和事奉的生活 (2章:1-10節)
:基督徒與人相處應有的表現
  1. 好行為的重要性 (2章:11-12節)
  2. 當作好公民 (2章:13-17節)
  3. 當作好僕人,效主受苦 (2章:18-25節)
  4. 當作好妻子,好丈夫 (3章:1-7節)
  5. 與人相處之道 (3章:8-12節)
:基督徒的受苦
  1. 為義受苦的表現和榜樣 (3章:13節-4章:6節)
  2. 信徒當相愛,互相服待 (4章:7-11節)
  3. 不怕為作基督徒而受苦 (4章:12-19節)
:教會內長幼之責與抵受苦難之法 (5章:1-10節)
:結語 (5章:12-14節)

主要內容

藉着基督得以重生, 享有活的盼望

(覆蓋經文為1章1-25節)。彼得在信的起頭把重點引到『重生享有活的盼望』一事上,指出他們擁有不能衰殘,為他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這個盼望乃是由於上帝的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才得以成為可能的。因此, 「蒙揀選的人」(《聖經新世界譯本》)感到莫大的喜樂,儘管有百般的試煉使他們感覺憂傷,他們的信心既受過試煉,便「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着稱讚、榮耀、尊貴」。古時的衆預言者,甚至衆天使,也曾對這項救恩作過查考。因此,蒙揀選的人要振作精神從事活動,將盼望集中於這項非配得仁慈之上,並且在一切行為上都要聖潔。既然他們得蒙救贖,不是由於能朽壞的金銀,而是「憑着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上帝要他們保持聖潔豈不是很適當的要求嗎? 他們得以「重生」是藉着永活長存的耶和華上帝的話語;這話語是永存的,亦即傳給他們的好消息。<ref>參看彼得前書1章1,3,7,19,23節。</ref>

在列邦中應當品行端正

(覆蓋經文為2章1節-3章22節)。基督徒是活石,正被建造成一間屬靈的房屋,藉着耶穌基督獻上上帝所悅納的屬靈祭物。耶穌基督一方面是房角石,同時又是叫不順從的人跌倒的絆腳石。表現信心的人則成為「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要]宣揚那召[他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他們既在列邦中作暫時居留者,就應當禁戒肉體的私慾,並要品行端正。他們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不論是君王或是君王所差派的臣宰。不錯,「務要尊敬衆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上帝,尊敬君王。」照樣,作僕人的要憑着清白的良心順服主人,忍受冤屈的苦楚,因基督雖然沒有犯罪,卻甘願忍受辱罵和痛苦,「留下榜樣」,好使別人能緊緊跟隨他的腳蹤行。<ref>參看彼得前書第2章9,13,17,21節的記載。</ref>

順服的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妻子身上。藉着貞潔的品行和深深的尊重,她們也許可以不費唇舌便感化不信的丈夫。 妻子所關心的不應當是妝飾。她們當像順服的撒拉一樣「以裏面存着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丈夫應當敬重妻子,視之為『較軟弱的器皿』(《和合本》夾注),而且是「與[丈夫]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有基督徒都應相愛如弟兄。「人若愛生命,……[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 一心追趕。

因為主[耶和華]的眼看顧義人。」他們無須懼怕人,相反,要常常作妥準備為所懷的希望辯護。人若按上帝的旨意因行善而受苦,總強如因行惡而受苦。「基督也曾就着罪一次而永成地死了,一個義人代不義的衆人,為要領你們到上帝那裏。他在肉體裏被人處死,卻在靈裏得蒙賜活。」(《新世》)挪亞藉着建造方舟表明了信心,因而保全了自己和全家的性命。照樣,人若以復活了的基督為信心的基礎,獻身給上帝,以浸禮象徵這項信心,並繼續遵行上帝的旨意,就必然得救,且會蒙上帝賜予一個清白的良心。<ref>參看第3章4,7,10-12,18節的記載。</ref>

基督徒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苦, 倒要歡喜快樂

(覆蓋經文第4章1節-第5章:14節)。基督徒應當懷有像基督一樣的心志,惟獨按上帝的旨意而活,不再隨從外邦人的心意而行。儘管基督徒由於不再跟外邦人「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而受人毀謗,他們也不為所動。既然萬物的結局近了,基督徒應當謹慎自守,常常禱告,彼此切實相愛,叫上帝在凡事上都得榮耀。當如火的試煉臨到他們身上時,他們不應感到困惑,反要歡喜,因為他們正與基督一同受苦。但切不可因行惡而受苦。既然審判從上帝的家起首,『那照上帝旨意而受苦的人就當繼續行善,將自己的生命交託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ref>參看第4章4,19節</ref>。

作長老的務要甘心、熱切地牧養上帝的群羊。藉着作群羊的榜樣,他們可以在牧長顯現時得着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年幼的要順服年長的,所有人都應以謙卑束腰,「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他們要保持警醒,用堅固的信心抵擋有如「吼叫的獅子」般的魔鬼。彼得結束他的鼓勵和勸勉時再次提出有力的保證説:「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 賜力量給你們,願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ref>參看第5章:5,8,10,11節的記載。</ref>

主要教益

彼得前書含有給監督們的健全忠告。繼耶穌自己在約翰福音21章15-17以及保羅在使徒行傳20章25-35提出的勸告之後,彼得再次表示監督所從事的乃是牧養的工作,並且要懷着不自私、甘心樂意和熱切的精神去做。 監督是在「牧長」耶穌基督手下服務的副牧人,他們必須為上帝的羊群向牧長交帳;因此他們應當立下榜樣,懷着謙卑的心照顧上帝羊群的利益。——5:2-4。

彼得的信也論及基督徒表現順服的其他許多方面,並且提出極優良的勸告。

  • 彼得前書2章13-17節勸人對掌權者,例如國王或統治者,表現適當的順服。可是,這是一種相對的順服,是為了主的緣故和「敬畏上帝」而表現的。基督徒乃是上帝的奴僕。彼得勸家僕要順服主人;若是「為叫良心對得住上帝」而受苦,就要甘心忍受。
  • 關於對丈夫——包括對不信的丈夫——表現順服, 妻子們獲得極有價值的勸告。彼得表示,妻子們那貞潔、尊敬的品行「在上帝眼中是極寶貴的」, 甚至可能感動丈夫接受真理。在此彼得引用撒拉忠心地順服亞伯拉罕一事作為例證去強調他的論點。<ref>參看彼得前書2章17-20節; 3章1-6節; 創世紀18章12節</ref>
  • 另一方面, 丈夫們則應當在行使首領權方面體貼『較軟弱的器皿』(《和合本》夾注)。 彼得繼續發展這個話題, 提出勸勉説: 「你們年幼的, 也要順服年長的。」 然後他強調表現謙卑的必要; 在他的信中, 謙卑是他自始至終不斷強調的基督徒美德。<ref>參看彼得前書3章7-9節; 5章5-7節; 2章21-25節。</ref>

當時嚴峻的試煉和逼迫正再次發生,彼得向基督徒提出一些深具強化作用的鼓勵。他的信對今日的人具有莫大價值。他運用希伯來文聖經,引證耶和華的話説:「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ref>參看彼得前書1章16節;利未記11章44節</ref>然後,他在一段引用了多節經文的話裏表明基督徒會衆如何是一間以基督為根基、 用活石建成的靈宮。彼得道出其中的目的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 是屬上帝的子民, 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ref>參看彼得前書2章4-10節;以賽亞書28章16節; 詩篇118篇22節; 以賽亞書8章14節; 出埃及記19章5,6節; 以賽亞書43章21節;何西阿書1章10節; 2章23節</ref>彼得向這群「有君尊的祭司」,由上帝的聖潔國度所組成的祭司團,提出王國的應許——他們可以享有「不能朽壞、 不能玷污、 不能衰殘」的産業,「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與基督一同得享永遠的榮耀」。因此,他們受到極大的鼓勵要繼續歡欣鼓舞,這樣他們便能夠保持『喜樂,並在他榮耀顯現時更加喜樂』。<ref>參看彼得前書1章4節;5章4,10節;4章13節。</ref>

閱讀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