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基督徒的祭祖
返回基督徒的生活伦理
基督徒的生活伦理 |
目录 |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中心资讯:阿摩司5:24所言“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参考书籍:“新约伦理谈丛”陈济民著,校园出版社,1987年2月初版。
一. 引言
对一个出身传统民间宗教的基督徒,任何敬祖方式都会使他联想到以往祭祖心态所造成的良心不安,到底基督徒当如何处理这问题,才不失圣经中对基督徒所应许在主里的自由
二. 基督徒的祭祖
“祭祖”的问题在新约时代并没有出现,新约时代被人“神化”的不是祖宗,而是国家和君王,然而,在华人中的祭祖问题却是比初代教会君王的神化问题更严重.在传统中国,祭祖不仅是国家社会价值体制的中心,更是传统信仰的精髓,因此每位华人基督徒都要面对这问题.但是,近代民间宗教把祖先神化后,基督徒在传福音上和华人在接受福音上同样都遇到拦阻.
1. 历史背景
中国商朝把“祖宗与鬼神”并列,春秋时代儒家主张“慎终追远”,近代民间宗教将两者混合,天主教为了解决这混乱的现象,便以政府公布的立场作为对祭祖的看法.然而其中牵涉几个问题:
A. 倘若祭祖不是拜偶像,那基督徒可否烧香
B. 基督徒可否向祖先跪拜
2. 祭祖和敬祖的区别
举两个例子:路加福音16:19-31,以及哥林多前书8-10章,列出原则如下:
A. 财主和拉撒路的原则
这是耶稣说过的比喻中极特殊且重要的一个:
a. 有关祖先死后的灵魂
亚伯拉罕和财主都是犹太人,然为何死后却住在不同境域,有深渊限定根据比喻本身的解释,是在于是否遵守摩西和先知的话(旧约的摩西五经和先知书)(路 16:31),因此死后就有不同的归宿.亚伯拉罕的怀里和极其痛苦的火焰里正代表天堂和地狱,是人类死后灵魂的去处。
b. 祖先与后代的关系
祖先对后代有影响,但不能决定后代子孙的命运.这有三个特点:
- 耶稣曾说:犹太人杀害先知,他们的后裔也要承受这个罪恶行动的结果(马太23:29-36) 。
- 财主和拉撒路同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但死后却有不同的归宿,而且亚伯拉罕对财主在世弟兄们的命运,同样也无能为力,所以祖先不能决定后代子孙的命运.施洗约翰严重警告犹太人说:“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路 3:8),耶稣也说:人若不悔改,亚伯拉罕的后裔也会被赶出上帝的国(太8:11-12).依此,传统民间宗教祈求祖先改命运,或是超渡作法等,都不能改变人的归宿。
- 在神国里,祖先与后裔已不只是血缘的关系,而且是因信承受同一属灵生命的关系,所以真正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心里受割礼的真犹太人(罗 2:28).讽刺的是,犹太人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享有某些特权,却因不信神而罪加一等;外邦人原不敬拜真神,却因悔改而承受亚伯拉罕的福(参罗2:3-5,加3:7-9).
B. 哥林多教会的原则
哥林多是东西方交流的海港城市,城中充满各族群的宗教习俗,以致神赐给哥林多教会有辨别诸灵的恩赐.其中拜偶像和吃祭偶像之物,也成为教会所面对的棘手问题之一,经分析后,有以下三个问题和三个原则:
a. 三个问题 ---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有以下疑问:
- 当时市场上的肉经常是祭过偶像的,基督徒可以买回家吃吗
- 在非基督徒家中,基督徒可以吃他们祭过偶像的东西吗
- 基督徒可以参加当地庙会的的筵席吗
b. 三个原则 --- 针对以上疑问,整理出以下原则:
- 每个文化中的物品,本身没有圣洁和污秽的分别,神所造的都是好的(提前 4:4)
- 用品和方式的意义与使用的场合和动机有关,基督徒必须注意场合和动机的问题 。
- 用品和方式的意义也因一个人的知识和良心而不一样,对有些人(strong group)没问题,对有些人(weak group)却有问题.因此,世上各地的基督徒必须在他们原有文化史,根据圣经的原则生活时,知所取舍,体验一个人信从耶稣基督以后所享有的自由(参罗 14:1-23).
C. 结论
根据财主和拉撒路的原则,以及哥林多教会的原则,基督徒对祖先的态度应该是“敬祖”而不是“祭祖”,而且“敬祖”不是在祖先死后才开始,应该在他们这活着时,就要孝敬他们,这也是十诫中“孝敬父母”的本意(参可7:8-13,弗6:2).然而,每个文化都是人类回应神自然启示的一部分,神既容许基督徒活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以我们也要考虑神所赋予每个文化的意义,凡事都为荣耀神而行。
三. 生活应用
比较圣经的新约和旧约,对敬拜的表达方式极不一样.在旧约,所罗门王以后以色列人必须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才能蒙祝福;到了新约,耶稣告诉撒玛利亚妇人,敬拜神不一定在耶路撒冷,要紧的是用“心灵按真理”来敬拜(约 4:24).因此,现今的基督徒也可依此原则,在原属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下作基督徒,然而要按以上所讨论的原则,以外在的场合和动机配合内在的良心和知识,凡事都为荣耀神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