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基督徒的祭祖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返回基督徒的生活伦理

基督徒的生活倫理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中心資訊:阿摩司5:24所言「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參考書籍:「新約倫理談叢」陳濟民著,校園出版社,1987年2月初版。


一. 引言

對一個出身傳統民間宗教的基督徒,任何敬祖方式都會使他聯想到以往祭祖心態所造成的良心不安,到底基督徒當如何處理這問題,才不失聖經中對基督徒所應許在主裏的自由


二. 基督徒的祭祖

「祭祖」的問題在新約時代並沒有出現,新約時代被人「神化」的不是祖宗,而是國家和君王,然而,在華人中的祭祖問題卻是比初代教會君王的神化問題更嚴重.在傳統中國,祭祖不僅是國家社會價值體制的中心,更是傳統信仰的精髓,因此每位華人基督徒都要面對這問題.但是,近代民間宗教把祖先神化後,基督徒在傳福音上和華人在接受福音上同樣都遇到攔阻.


1. 歷史背景

中國商朝把「祖宗與鬼神」並列,春秋時代儒家主張「慎終追遠」,近代民間宗教將兩者混合,天主教為了解決這混亂的現象,便以政府公佈的立場作為對祭祖的看法.然而其中牽涉幾個問題:

A. 倘若祭祖不是拜偶像,那基督徒可否燒香

B. 基督徒可否向祖先跪拜


2. 祭祖和敬祖的區別

舉兩個例子:路加福音16:19-31,以及哥林多前書8-10章,列出原則如下:

A. 財主和拉撒路的原則

這是耶穌說過的比喻中極特殊且重要的一個:

a. 有關祖先死後的靈魂

亞伯拉罕和財主都是猶太人,然為何死後卻住在不同境域,有深淵限定根據比喻本身的解釋,是在於是否遵守摩西和先知的話(舊約的摩西五經和先知書)(路 16:31),因此死後就有不同的歸宿.亞伯拉罕的懷裏和極其痛苦的火焰裏正代表天堂和地獄,是人類死後靈魂的去處。

b. 祖先與後代的關係

祖先對後代有影響,但不能決定後代子孫的命運.這有三個特點:

  • 耶穌曾說:猶太人殺害先知,他們的後裔也要承受這個罪惡行動的結果(馬太23:29-36) 。
  • 財主和拉撒路同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但死後卻有不同的歸宿,而且亞伯拉罕對財主在世弟兄們的命運,同樣也無能為力,所以祖先不能決定後代子孫的命運.施洗約翰嚴重警告猶太人說:「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路 3:8),耶穌也說:人若不悔改,亞伯拉罕的後裔也會被趕出上帝的國(太8:11-12).依此,傳統民間宗教祈求祖先改命運,或是超渡作法等,都不能改變人的歸宿。
  • 在神國裏,祖先與後裔已不只是血緣的關係,而且是因信承受同一屬靈生命的關係,所以真正亞伯拉罕的後裔是心裏受割禮的真猶太人(羅 2:28).諷刺的是,猶太人雖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享有某些特權,卻因不信神而罪加一等;外邦人原不敬拜真神,卻因悔改而承受亞伯拉罕的福(參羅2:3-5,加3:7-9).

B. 哥林多教會的原則

哥林多是東西方交流的海港城市,城中充滿各族群的宗教習俗,以致神賜給哥林多教會有辨別諸靈的恩賜.其中拜偶像和吃祭偶像之物,也成為教會所面對的棘手問題之一,經分析後,有以下三個問題和三個原則:

a. 三個問題 ---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有以下疑問:

  • 當時市場上的肉經常是祭過偶像的,基督徒可以買回家吃嗎
  • 在非基督徒家中,基督徒可以吃他們祭過偶像的東西嗎
  • 基督徒可以參加當地廟會的的筵席嗎

b. 三個原則 --- 針對以上疑問,整理出以下原則:

  • 每個文化中的物品,本身沒有聖潔和污穢的分別,神所造的都是好的(提前 4:4)
  • 用品和方式的意義與使用的場合和動機有關,基督徒必須注意場合和動機的問題 。
  • 用品和方式的意義也因一個人的知識和良心而不一樣,對有些人(strong group)沒問題,對有些人(weak group)卻有問題.因此,世上各地的基督徒必須在他們原有文化史,根據聖經的原則生活時,知所取捨,體驗一個人信從耶穌基督以後所享有的自由(參羅 14:1-23).

C. 結論

根據財主和拉撒路的原則,以及哥林多教會的原則,基督徒對祖先的態度應該是「敬祖」而不是「祭祖」,而且「敬祖」不是在祖先死後才開始,應該在他們這活著時,就要孝敬他們,這也是十誡中「孝敬父母」的本意(參可7:8-13,弗6:2).然而,每個文化都是人類回應神自然啟示的一部份,神既容許基督徒活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以我們也要考慮神所賦予每個文化的意義,凡事都為榮耀神而行。


三. 生活應用

比較聖經的新約和舊約,對敬拜的表達方式極不一樣.在舊約,所羅門王以後以色列人必須在耶路撒冷的聖殿敬拜,才能蒙祝福;到了新約,耶穌告訴撒瑪利亞婦人,敬拜神不一定在耶路撒冷,要緊的是用「心靈按真理」來敬拜(約 4:24).因此,現今的基督徒也可依此原則,在原屬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下作基督徒,然而要按以上所討論的原則,以外在的場合和動機配合內在的良心和知識,凡事都為榮耀神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