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十字架的情愫(论文)
十字架的情愫
不到两千年以前,宇宙的主宰破天荒出现在地球上,仁慈地干预了人类历史。他籍拿撒勒人耶稣短短的一生,警示人类的堕落,呼唤失丧的灵魂,传扬拯救的福音。罪性蒙心的人类却拒绝了他。愤怒的人群,将羔羊一般温顺的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以为事情就过去了。 然而,神的奇妙作为,正从那时开始,令人惊讶地展开了。
十字架,本是凌辱、残忍和死亡的象征,从此一跃成为荣耀、喜乐和生命的标志。
人生,本是劳苦的、自溺的和短暂的,因这十字架,却注入了平安、超越和永恒的内涵(注1)。
世界,搅成一个争竞、征服和奴役的漩涡,因这十字架,便涌流出博爱、和平与自由的活水(注2)。
十字架,成了神与人、天与地、圣洁与世俗、永恒与速朽相连接的交点。
十字架,成了神的爱与人的罪、属天的公义与人间的邪恶、神圣的威严与世人的狡诈相比照的交点。
今天,十字架放射出越来越亮、越广的光,蔚蓝而柔美,晶莹而深邃,带给人不尽圣洁的情愫!
早有不少人,如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施莱尔马赫和祁克果,强烈地表达过情感在信仰中的价值。美国伟大的清教徒思想家、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写过《论宗教情感》(Religious Affection)一书。他说,“宗教是这么在乎情感,以致于若没有圣洁的情感,就没有真宗教”,因为“神的灵乃是产生圣洁情感之灵”。不像理智由头脑发出,情感是由心灵发出;“心灵原是宗教的主要枢机”(注3)。
耶稣曾对撒玛利亚妇人说,“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神是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1-24)(注4)。还有什么话,能比这话更清楚地表明信仰的本相呢?
神启示的通路是:“神的灵──人的心灵──人的情感”,而不是“神的灵──人的头脑──人的智慧”。信仰者头脑和智慧的变化,他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是在心灵和情感的变化之后。爱德华滋说,“人若不在情感上受了感动,即令他是读过、见过或听过宗教灵性的道理,他的思想、言谈、生活,必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注5)。
同样,人对神的追求和敬拜,也是寻着“人的情感──人的心灵──神的灵”的路子,而不是“人的智慧──人的头脑──神的灵”。因为“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林前3:19),唯有诚实的心灵,是神悦纳的,“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3)。
本文所谈基督信仰的情怀,共七项:敬、信、望、爱、真、善、美。
敬的情愫,严格的说,是一种前信仰的情愫,萌生于遥望十字架的追寻者心底。
信、望、爱的情愫,伴随着那些背负十字架的信仰者们。
真、善、美的情愫,则属于钉上十字架的耶稣,和与他同死的成圣者。
上篇:遥望十字架──真理的追寻者:敬
十字架的情愫之一:敬
像卢梭(J. J. Rousseau)、爱默生(R. W. Emerson)和穆勒(J. S. Mill)那样,称耶稣是全世界惟一的完人(注6),只是尊敬,算不上宗教情愫。
像康德(Kant)和黑格尔(Hegel)那样,称耶稣为拯救人类的圣洁良知(注7),亦只是尊敬。
同样,除了因偏见而顽梗不化的人,凡了解《圣经》、基督教文明和基督徒之虔诚为人的,也没有不多少带些敬意的。
这些,还不能归于“敬”的宗教情愫中。真正“敬”的情愫包括:感激之心,敬畏之心,仰悟之心。
第一、感激之心
中国大陆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再复写的一篇短文《时时心存感激》,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大意是,无论是生是死,是欢乐或痛苦,幸运或不幸,我们都应当心存感激。因为,我们毕竟有机会品尝这生这死,这欢乐和痛苦,这幸运和不幸。可以明显看出这里的宗教情愫。我知道刘再复写此文时并不是基督徒,然而他已对自己生命的位置,有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感觉。他没有呼出神的名字,却体认了人的渺小──这渺小只有面对神的伟大时,才能真实地体认到于是,他悄悄地献上了感激。当我读到此文时,也不是基督徒,他的感激之心却深深的感动了我。所以我想,这种感激之心是人人应当存有的,也是人人都可以生发的。
当然,信仰者的感激之心是更明确而强烈的。《圣经》形像地表白给神:“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8:3-4)。
当约伯家破人亡、身陷绝境时,他“撕裂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伯1:20-21)。
第二、敬畏之心
加尔文说:人心甚至由于自然的本能,也有些对神的感觉,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 自有世界以来,既没有一家一国是完全没有宗教的,这就是默认,每人心上总刻有一些对神的意识(注8)。
中国乡间百姓,历来就有天理良心、善恶报应、敬天从命等观念,内含着对神明的直觉意识。老实本分人家,更是恭敬小心,谨守度日。文化鼻祖孔圣人“不语怪、力、乱、神”,却也“畏天命”;知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更在病重时说“丘之祷久矣”(注9)。可见,神像一个看不见、说不明、却严厉公正的法官,使人常存谨慎恐惧之心,不敢冒犯放肆。正是这种敬畏之心,构成中国民间道德的真正底线。
除了心理变态的恶棍,一般人越是违背神的公义,就越是惧怕神。加尔文曾举出加古拉(Caligula)和丢尼修
(Dionysius)的例子。他们嘲笑天的审判,却受有罪的良心所苦,基于受热铁的烧灼(注10)。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杀了人,逃避了法律,却逃避不脱内心之神的惩罚,自首服刑也不行,直到他打开《圣经》。所以,道貌岸然的罪人,仍是罪人,在神的公义面前没有不战栗的;因为人人多少都有一些神的感觉。
面对公义之神,信仰者知道“月亮要蒙羞,太阳要惭愧”(赛24:23)。人怎能不自觉污秽?于是亚伯拉罕越接近神的光,越发现自己是灰尘;以利亚要蒙上脸,才敢面对神。人一想到神,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这是理所当然的,是应当称颂的。
第三、仰悟之心
耶稣的使徒保罗说:“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它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7)。
的确,有心人离神不远。大陆诗人顾城写到:“我所有的花都是从梦里来的,我所有的梦都是从水里来的,在水的倒影上,我看见晴空的火焰,看见这个世界和我的秘密。于是,我低声叫了声你的名字”。顾城说,“我觉得有一个东西创造了我,又通过我创造了我的诗。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气息,就像春天创造了花朵,春天是看不见的,但是它的气息和生命创造了万物。它使我感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唯一的,正如李白所说:别有天地非人间”(注11)。看得出顾城对冥冥之神的仰悟。
中国道家之祖老子,仰悟之心到了极致。他说,在天地之先是一片混沌,无声无形,独立特行,是天地的创造者。老子说,他不知道这创造者的名字,写作“道”,勉强起个名字叫“大”。道可以说,却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却不是一般能起的名。说它无名,因为它存在于万名之先;说它有名,因为它是万物的创造者。真是高深莫测啊!所有的奥妙都出在这里(注12)!
我看老子最可贵之处,还不在他对道的仰悟所得,而是那谦卑敬虔的态度。他对这个“众妙之门”、“天地之母”实在不敢多加评论,甚至连名字也不能妄断,除了赞叹之外,只描述了“看起来无为,其实无所不为”、“看起来虚空,其实有无尽之能”等特性(注13)。比较一下黑格尔,其“绝对理念”类似于“道”,他却妄加解释达百万字之多,离神越来越远,最后完全变成了人的逻辑。
在中国文化中,老子的道学最接近基督信仰,我看也是无神论思想中对神揣摩得最贴切得体的一家,其体悟之敬虔,尤其难能可贵。当然,有限者永远不可能参透无限者,除非无限者将自己启示给有限者;没有神的启示,人的智慧无法进入神。
若说感激之心是属于本体论──对生命之根的感激,敬畏之心属于道德论──对公义之神的敬畏,那么,仰悟之心就属于知识论的范畴──对众妙之门的仰悟。
感激、敬畏和仰悟,构成“敬”的情愫。这一情愫还算不上信仰,却是宗教信仰的世俗土壤。它广泛地存在于真理的追寻者当中。这正是它的真价值所在。
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认为,凡存有敬虔之处,就有宗教;凡从敬虔意识中流露出来的一切,都是真宗教(注14),这是将真宗教在人身上的可能性,等同于真宗教;将一种最初的宗教情愫,等同于真宗教。这样,他既低估了真宗教的价值,也忽略了敬虔意识的真价值。
若撇开施莱尔马赫对敬虔情愫的定性之误,仅就敬虔的分析来看,有许多可取之处。他说敬虔来自人的“绝对的依靠感”(“对宇宙的本能”,“对无限者的感悟力”等);这种绝对的依靠感,其实就是对上帝的关系。人在这种关系的自我意识中,处于既是被动感受又是主动承受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由来”,就是体验者赋予“上帝”一词的意义(注15)。
这样的分析,在信仰者看来,起码是愚拙极了。这就是人的智慧在神面前的愚拙(林前3:19)。人的敬虔意识之萌生,人的感激、敬畏和仰悟之发端经心灵而情感是那样自然而然,彻头彻尾,且不可抗拒;可说起来经头脑而智慧是多么笨口笨舌,晦涩难懂!
为什么敬的情愫不能完全升华成宗教信仰呢?施莱尔马赫说得不错:只要人对自己本性中最幽深之处的直觉不被粉碎,只要人自身和原始本源的交流不被阻断,宗教就会油然而生。然而今日,相反的现象大量发生。我痛苦地天天目击那种计算狂和理智分析狂怎样压抑直觉,我看到万事万物都把人绑在有限上,且是绑在有限中极小极小的部分上,以致于无限者在他眼前消失殆尽(注16)。
中篇:背负十字架 ──耶稣的信仰者:信、望、爱
十字架的情愫之二:信
人从敬的情愫到信的情愫,即从遥望十字架到背负十字架跟从耶稣,这是巨大的一步。这个飞跃如何造成,是福音的奥秘,是圣灵的工作,不是本文要探讨的。
信仰者最基要、神最看中的,就是信了。耶稣常在救人之前问“你信吗?”,或在救人之后说“你的信救了你”。他还直接地宣告:你们当信我;信的人有永生(约4:21;6:20)。后来使徒保罗概括成:因信称义。
那么,什么叫信呢?信仰者之信的情愫中,有什么内容呢?或者说,一个自以为“信” 的人,凭什么如此自信呢?是否在不同的场景,“信”这个字的内涵有所侧重呢像不少教牧者所解说的?
我看,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谈到“信”的时候,其内涵都应是完整的、一贯的、不可分割、不可偏执的,至少应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相信
相信神的存在、公义和爱,相信耶稣是道成肉身之神子,相信他亲身所传扬的道,包括爱、义、罪、灵命、悔改、救赎和审判等等,相信圣灵永久的大能。基督教各派有一些不同的信条,上述几条是相同的。
这种相信意味着心灵的接受,即打开心门,接受从神而来的启示,接受耶稣的生命之爱,接受圣灵在冥冥之中的感动。
这种相信也意味着一种理智上的承认,及公开承认人的渺小、有罪、有限和“绝对的依赖感”,彻底承认凭人的智慧无法认识神,承认离开了神,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即告消失,人类生活便没有了支点。
这种相信在信仰者看来,就是被造者与创造者、堕落者与拯救者、生命和爱的领受者与赐予者、羊与牧人之真实关系的重建,或复归。而人完全是被宣召到这个真实关系中来的,所以事到临头时,常常只有两个字:“我信”。
第二、信靠
信靠是相信的延伸和深化。你若真信神是那全知全能全善者,你必愿意听从他。所以,信靠就是委身、顺服。
既然一切尽在神意中,信靠就是最大的智慧了。中国有俗语叫“恭敬不如从命”。经上说:“我喜欢怜悯,不喜欢祭祀”(太9:13)。所以,得神怜悯而非谋求,才是正道。反过来说,凭我们有罪有限之人,在神面前些许的自以为是,即是愚蠢不堪了。但世人死前不知道这一点。
剩下的问题是,为了不落入消极的宿命论,信靠要有内容才行。
信仰者靠的是活的神,因他的灵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信靠就是一个生动活泼、奇妙作为的生命之道。神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 (亚4:6)。
圣灵不仅是大能,且是公义和大爱。那信靠神的,必行在公义与大爱中。“世人啊,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得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
信靠的门是祷告。祷告就是赤裸裸站在神面前,将心思意念纳入他公义与大爱的正道,圣灵的能力便从天而降,注入心田。
第三、信心
信心是信的要义和巅峰。
一个相信神却对神信心不足的人,是软弱的,常有动摇相伴。
一个信靠神却对神缺乏信心的人,是可怜的,常有忧愁缠身。
信心不仅是相信和接受神,也不仅是信靠和委身于神,且是已经得着了与神同在的确据。信心已是成就,已是得胜。
所以,当门徒问耶稣:“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17:19-20)。
后来门徒说:“使我们战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壹5:4)。而没有信心的人, “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雅1:6-7)。
保罗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也清楚表明了,信心是个大境界。
无须讳言,现代信仰者的信心,是比耶稣的门徒更小了。火热奋兴和神迹奇事,越是在文明富裕之邦越是稀罕了。一些衣冠楚楚、大腹便便的现代信徒,除了不断地祷告求神赐福之外,真是快“没有一件能做的事了”。
大信心从哪里来?很明显,一个人的大信心必定建立在合乎神意的圣洁生命之上,必定建立在因此而知道自己业已完全蒙神悦纳的坚强自信之上,必定建立在因此而与神息息相通、亲密无间的真实感觉之上,必定建立在因此而获得神赐的灵力和权柄的真凭实据之上。
那一面贪恋享受世俗,一面自称掌有全备之信的人,岂不是自欺欺人吗?
世上的享受和灵里的骄傲,是魔鬼的两大伎俩,使现代信仰者的信心渐渐销蚀掉,使信仰成为既没有过圣洁生活的约束力,也没有奇异的生命感染力的空壳。圣洁一消失,灵力就不来,所谓“信”,就只是一种骄傲的表白了。
十字架的情愫之三:望
信仰者因着信,必生出望的情愫来。望也有三层:
第一、盼望
信仰者知道有限的源头是无限,生命要归于永恒,且是耶稣再来的时候成就这一切,由此就生出盼望来。
盼望是一种生命的归宿感,是信仰生活的磐石和根基。
世人不相信有永生,也就没有盼望。他们的一生,是没有盼望的一生。他们只沉溺于眼前的利益,一己的得失,其目光之短浅,真的像瞎子,却自以为能看见(约9:39-41)。
其实,世人不相信有永生,并不是没有永生,永生之道就在他们身边,只是他们没有得其门而入。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
信仰者确信有永生,是因为他们从耶稣身上得着了永生之道。这永生之道不仅是神的许诺,而且有信仰者在祷告中活生生的体验和证实心灵与圣灵相通,此时与永恒相通,此在与无限相通,今生与永世相通。
所以,保罗说,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罗15:13)。必朽的将变成不朽的,必死的将变成不死的;一切的劳苦,在神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3,58)。因此,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4:18)。而且,凡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有圣灵为他们得基业的凭据(弗1:12),“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来6:19)。
信仰者有了这盼望,在这世上,就有了平安喜乐,有了博大无私的爱,有了宽容、慈悲、温柔等美德。因为我们知道,在这地上,我们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的家乡不在这里(来11:13-14),我们的财富也不在这里(太6:19-24)。
这个巨大的盼望,必生出巨大的忍耐。保罗说:“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罗8:24)。耶稣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3)。所以雅各说:“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5:7)。
这大盼望、大平安、大忍耐的情愫,使真正的信仰者两千年来,在日益狡诈、骄傲和纸醉金迷的世界中,总以诚实的心灵持守真道,纯洁归主。即使在百般迫害、万般磨炼中,或默默持守,或殉道牺牲,亦总是更加坚强。
第二、渴望
渴望是诉诸行动和追求的盼望,是“心里火热”的表现。
真盼望不是坐等不动,而是以渴慕的心,行耶稣的道,做圣洁的人,切望与神亲近更亲近,以求见他的面。这是“活泼的盼望”(彼前1:3)。
“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时,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但我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污点,无可指摘,安然见主”(彼后3:12-14)。约翰也说:“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壹3:3)。
所以,渴望就是追求圣洁,因为除非圣洁,没有人能见神(来12:14)。
今天,我们看到,许多的信仰者,只有盼望的眼,没有渴望的心;只是眼盯着神对永生的承诺,却没有切切遵行圣洁之道。圣洁,对一些现代信仰者来说,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能的字眼。相反,软弱,却是他们所津津乐道的。其实,什么叫软弱?无非是在金钱财富、安逸享乐、名利地位和邪情私欲面前,忘了主耶稣而已!无非是还在罪的捆绑之下而已!无非是背离了神的恩典而已!(来10:26;6:4-6)
我知道,一些现代信仰者不愿意听这些。他们愿意听什么呢?愿意听那些不妨碍他们享受今生世俗、又给他们来世永生的字句真是“字句叫人死”!(林后3:6)。愿意听“因信称义”,不愿意听“信必行义”(路6:46-49);愿意听救恩的“白白得来”,不愿意将自己所有的“白白舍去”(太6:19-21;13:44-50;路18:18-23);愿意说“难免软弱”,常常忘了“靠着主耶稣就不应当再软弱而是坚强得胜”(罗7:24-25)等等。
我确实惊奇,我们为什么常常忽略耶稣,不强调耶稣要求我们行出来的许多真道?不强调效法追随耶稣光明、清贫、舍生忘死的一生?的确,靠好行为不能得救,但是,得救的人一定有好行为,这不是最简单的道理吗?而一个没有好行为的人,也一定是还没有得救,这不是明明白白吗?其实,无论谁,只要好好读一读《四福音书》中耶稣的教导,就一切都明白了。
撒但常常让我们忘掉最简单的道理,忽略最明白的真道,以迎合我们内心最隐秘的罪念!
非圣洁不能见主,这不仅是保罗说的一句话,乃是主耶稣说的许许多多话!
弟兄姐妹们,我们谁敢否认,将来认我们或者不认我们的那一位,不是别人,乃是耶稣?所以,快快去读耶稣的话,行耶稣的道,做耶稣的门徒!我们的盼望、渴望,不是在哪一个人,乃是在神,在耶稣和他的道(TheWord),他就是道!阿们!
谁撇下耶稣的真道不去实行,却相信一些廉价的教义,将来,谁就要哀哭切齿了。
谁没有渴望圣洁的行为,谁不力行耶稣的教导,谁的永生盼望就是枉然,不过是自欺欺人,中了撒但的诡计而已。
第三、望见
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
望见神就是得着神,是信仰者切切实实的看见和异象,是遇见神、得神意的亲身经历,是神向着那些渴慕圣洁的心,显现和启示神自己。
诺亚在神面前是义人,神就给了他方舟的异象,存留他一家,且与他立了彩虹的约(创6-9)。神与亚伯拉罕立约,要他成为一个完全人,就作他的盾牌,赐他后裔万代(创15-17)。摩西自卑“我是什么人”,却在西乃山上得了神意,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出3-4)。约伯和众先知,皆因大信,以圣洁为本分,从神领受了诸般的异象与恩典。那放下家中的一切来跟从人子耶稣的门徒们,就得见了神子通天的荣光。神又给他们各样的异象,将福音传向外邦(徒10章),又看见那必成的事(启1:19)。
我还相信,下列的人,若不是怀有圣心、见了神面、得着灵力,就不会为我们知道。
奥古斯丁、多马肯培(Thomas Kempis,The Imitationof Christ《效法基督》)、马丁路德、慈运理(UlrichZwingli,Reformer),加尔文、卡特赖特(Thomas Cartwright, Puritan),本仁约翰(John Buyan, Pilgrim’sProgress《天路历程》)、密尔顿(JohnMilton’sParadiseLost 《失乐园》)、弗克斯(GeorgeFox,Quaker)、卫斯理(JohnWesley)、莫拉维弟兄们(Moravians)、蔡斯伯革(Zeisberger)、克理(Carey),爱德华滋、怀特腓德(GeorgeWhitefield)、慕迪(Moody)、穆特(Mott)、倪拆声、宋尚节、王明道等等。
同样,千千万万的信仰者中,凡本着大信与大望,以圣心服事神的,必看到他公义的荣光而战兢,必进入他博爱的心胸而火热,必经历他奇妙的大能而驯服。那进一步领受到他的独特旨意,为他成圣、受苦和献身的人,是有福的。
相反,凡是心存杂念、贪恋世俗的信仰者,因为心里不清不纯,就没有福分得以见神。虽是“主啊!主啊!”叫个不停,却没有主的回声,没有与神同在、天人合一的感觉,没有进入永恒之境界的确据。这时,最好是放下一切,去读耶稣的真道,然后跪下来,用心灵和诚实向神认罪悔改,请求赦罪的恩典,并请求圣灵的力量战胜内心带罪的“老我”。这就是说,要从头开始!
因为我们知道,神的道,是有拯救大能的道,凡真正得着他的,没有不顺服他而战胜“老我”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若真正看见了永生的盼望,一定会有渴望的行为,也一定会望见神。
得道的人,一定会行出道来,否则,就是没有真正得道。这话要仔细品味!
十字架的情愫之四:爱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完备的信,叫我能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林前13章)。
耶稣说,最大的诫命就是爱:一是爱神,二是爱人(可12:30-31)。
第一、爱神
信仰者爱神的情感,是基于下列认同:神创造了人,又不计较人的悖逆、狂傲和贪婪,不断地警醒启示他们,从堕落中挽救他们,甚至道成肉身,以耶稣的生命来昭示人类的罪,示范天国的义,显明上帝的爱。他没有用大能来审判人类,乃是用大爱感召世人悔改,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17)。
对此深信不疑的信仰者,必有对神至死不渝的深爱。因为很明显,“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4:10-19)。
对信仰者来说,神的爱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如此的持久恒常,以致于每天都能在生活的平安喜乐中感受到。神的爱也不是虚幻飘渺的,乃是非常的真切实在,以致于他在祷告中抚摸你,在软弱中扶助你,在苦难中安慰你,在迷失中指点你,在过犯中管教你。
同样,信仰者对神的爱,也是有内容的。
爱神的人首先要遵行神的道。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 (约14:21)。约翰也说,“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约壹5:3)。若不听神的话却说爱神,就是说谎,神自然知道。
爱神的人就要背上十字架跟从耶稣。当有极多的人与耶稣同行时,耶稣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16,17)。“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2:15),所以,若有人自称爱神,却放不下物欲私情,仍贪恋这个世界,这人就是说谎,神自然知道。
神对人的爱是圣洁的,人对神的爱也当圣洁,丝毫的虚伪即是极大的亵渎。
第二、爱人
信仰者爱人的心,同样来自神。“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从神而生,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约壹4:7-8)。
的确,若仔细品味耶稣的一生,主旋律就是爱,普世的爱,无条件的爱。他要门徒彼此相爱,说:“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要爱人如己,有求必应,存慈悲的心,“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6:36)。他不仅爱义人,也爱罪人,赦免败坏的女人,且为罪人而死(约8:11;罗5:8)。他看爱高于一切,为了爱,蔑视法利赛人历来奉为神圣的成规戒律,不顾陷害,在安息日医治了许多病人(路6,13,14章;约5,9章等等)。他说要爱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路14:12-13);要饶恕得罪你的弟兄七十个七次(太18:22);要爱回头的浪子,因为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15:13);要爱卑微低下的人;他用手摸麻疯病人,又为门徒洗脚(路5:13;约13)。不仅要爱朋友,也要爱仇敌,“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路6:28)。的确,他在十字架上为刽子手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24)。
若凭着人的本性,能行山这样的爱吗?绝对不能。这爱来自天上,是绝对的、普性的、终极的爱。“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作天父的儿女,就要以神这种宽广博大的爱,像神子耶稣所行的那样,去爱神所爱的一切世人。这样的爱,就不再是凭个人喜好,亲近这个,厌恶那个,而是流露撒播神的博爱;也不再是有条件的,为了传福音或得尊名,而是“从清洁的心……生出来的”,白白地得来,白白地舍去(提前1:5;太10:8)。
存圣洁的心思,学耶稣的样式,以无私的行为,去执行神对世人的大爱,这就是信仰者爱人的含义。
第三、恨罪
爱神、爱人的情愫在人心里,必引起相反的一面:恨罪、恨恶。爱德华滋认为,恨,作为爱的反衬,是真宗教相当重要的部分。他列举了《旧约》上的话:“敬畏神,在乎恨邪恶” (箴8:13)。“你们爱主的,都当恨邪恶”(诗97:10)。“邪僻的事,我都不摆在眼前;悖逆人所作的事,我甚恨恶”(诗101:2-3)。
我要在这里强调,爱神的人对自身的罪性必恨无疑。我们心里都明白,那横在人与神之间的,就是人的罪,就是人自爱自恋的私欲。“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雅1:15)。
一个追求神之博爱的人,必会察验到自爱的拦阻;一个真正爱神的人,必定恨这私欲的搅扰;一个活出了神之博爱的人,必然是一个将自身的罪性钉上了十字架的得胜者。反过来说,一个依然存有自爱、自恋、自私之心的人,不可能向世人活出神的大爱来。
所以,讲爱神、爱人──其实包括讲信、讲望、讲爱这三情愫,若没有一个认罪、恨罪乃至战胜自身罪性的功夫,就是空话、假话、套话,神是知道的。
这是当今基督信仰上的大问题,我不想在这里多讨论,只是说几句当说的话。
不能只讲一面话 我们原本是罪人。不错,因着信,本乎恩,我们的罪得赦了,在神面前称义了。耶稣说:“从此不要再犯罪”(约8:11),“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厉害” (约5:14)。难道我们可以对耶稣说:“我们还是难免犯罪,好在有你在天上作中保,我们就不怕了”。我们能这样说吗?这貌似有道理的话里隐含的投机钻营心,不是比世人更高明、更卑劣吗?什么叫信呢?信不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吗(来11:1)?我们若预先定了“难免犯罪”和“不怕犯罪”的假设,不就是失了“不犯罪”的信,反倒有了“犯罪”的信吗?
“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行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约壹1:6;2:4)!
不错,我们得救是本乎神的恩典,不是靠自己的善行。但是,我们因此就可以不再畏惧和恨恶罪行吗?“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耶稣基督的人,是受洗归人他的死吗?……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做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只有这样,你们才能“不在律法,乃在恩典之下”(罗6:1-14)。这话的意思多么清楚!
不错,恩典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罗11:6)。但行为却在乎恩典,否则就是忘恩负义!试想,一个知恩感恩、信神爱神的人,怎么会不守恩神的教诲,竟然姑息罪念,蔑视善行,贪恋俗世,逍遥于神的恩典之下呢?若有这样的人,自称是神的儿女,不是自欺欺人吗?难道神是个马马虎虎的神吗?他容许儿女们除了喊他天父之外,行为上依然故我吗?难道神不能明察秋毫,看透人内心深处姑息、放纵、开脱自己罪性的狡猾和愚妄吗?
不错,人若“心里相信,口里承认,就必得救”(罗10:9-10)。但是,人若说他“心里相信、口里承认”神,却不克服私欲,钉死罪念,遵行圣道,这种“相信”和“承认”是真的吗?“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岂不知“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吗(雅2:14;4:17)?耶稣不是告诉过我们多次,到了那一天,他很可能说,“我不认识你们”,因为你们不儆醒,不殷勤,没有把好事做在弟兄中最小的一个身上。只有义人往永生里去,你们要往永刑里去(太24:36-51;25:1-48)!我不是吓唬现代信徒们,神意是确确实实、明明白自的:凡没有圣洁的心,不守耶稣的道,不行公义的事,却自称信望爱、自信有永生的,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神是知道的。
现代信仰者的心病 我想现代信仰者的心病症结,在于生活的丰厚优裕,和得到与维持之努力,使他们的心渐渐世俗化了,于是巧妙地、不知不觉地将信仰的标准降低了,留下 “因信称义”的空壳,强调“神的恩典”的一面,抓住“永远的赎罪祭、大祭司、天上的中保”等经文,接过“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说法,然后,就可以尽情地融入世俗生活了,而且是靠天父、求恩典、以求比世人更多的福气:地上的、天上的都要,肉体的、灵魂的都要,现实的、永恒的都要,两个主人、两个世界都要!恕我直言,这正是魔鬼撒但的得势。
退一步说,有了这个“现代病”,也不要紧,只要我们承认生活之丰富与私欲之本性,引诱扰乱了我们单纯向神的心,儆醒认罪,神仍会宽恕我们,魔鬼就不能得势了。然而,我们却自作聪明地(是撒但的狡猾)悄悄降低了神定的标准,或使之富有弹性,偷梁换柱,偷天换日,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这样,世俗化的心就寻到了轻松开脱,殊不知正中了撒但的诡计。因为神是骗不了的,神的公义也不会向我们的罪念妥协,神的标准不会因我们的变通就降低。
没有别的路。真地信神圣神爱神,就得认罪恨罪胜罪,因我们本是罪人。如何胜罪呢?只有让生罪的老我死掉。它不死掉,你就常活在罪的纠缠辖制中,而不能自由地活在恩典之下,你就真的常常“难免犯罪”;不断地仰求恩典,不断地获神赦免,不断地求耶稣中保,真是“叫恩典显多”了(罗6:1)。神不喜欢这样子的人老我不死掉,你心中就有两个生命、两个主人,一个为体,一个为用,此消彼长,你上我下,永远不得安宁。这样,你怎么能以圣洁的心、负耶稣的轭、行公义的路呢?你怎么能达到全身心的信、望、爱呢?你怎么能进入神那公义无纰、圣洁无瑕的荣光呢?
不仅如此,那生罪的老我还会尽力为你找到最好的托词,使你相信:信仰就是这样子,你已经得到见主的保票,维持现状就好了──以便你不去全力对付它,钉死它!
钉死老我难不难 有人以为钉死老我太难,若以此条件,没有人能得救。其实,钉死老我并不是得救的条件;得救是因着信,本乎恩,靠耶稣的血;而钉死老我是这“信”的题中之意,是这“恩”的具体内容,是这“血”的必然果效。所以,老我不死,就架空了得救的条件。
“钉死老我之难”,与“老我必须钉死”是两码事。你若承认老我必须钉死,那么,你信神圣神爱神的心志就在此向神显明了,那钉死老我之难,也就不难了;因为在你是难的,在神却不难,正像保罗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24-25)。
反过来,你若说钉死老我太难,得救不在于此,那么,你的老我便欢喜跳跃,向撒但感恩,而你在神面前,就没有表明钉死老我的心志;既没有摆在神面前,靠你自己,钉死老我就越发成为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钉死生罪的老我,非靠神不行;要靠神,就得将钉死老我的心志交给神;要有这心志,就得知道非钉死老我不可的信仰要道;要领受这要道,就得明白什么叫真信仰,什么叫信望爱,明白基督信仰的内涵与完备性──这是本文要继续强调的。
基督信仰的顶峰和精髓,那万代万国万民仰慕的荣光,是经人子耶稣显现出来的真、善、美。那是比信、望、爱更高的境界。人若不死了老我,别说攀上去,就连望也望不见的。
由信望爱到真善美,不是人的逻辑使然,乃是神的真道所在。
下篇:钉上十字架 ──耶稣与成圣者:真、善、美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活在神里,与神同行。
神的本性是绝对的真善美。那真正的信仰者,身上必有属神的真善美之光耀,也必有通神的情感,就是真理的超越感,大善的圣洁感,至美的优美感。
信望爱是信仰者的基本情愫,真善美是这些情愫的源头和归宿;信望爱是指信仰者对神的关系,真善美则是神本身的属性。
世人若看见了信仰者对神的信望爱,却在他们身上看不见神的真善美,就只会稀奇唏嘘,有什么益处呢?所以,信望爱若不映出真善美来,就没有完备成就。
神将他的真善美彰显在爱子耶稣身上,叫一切渴慕的人有耳可听,有眼可见,有铁证可查验,有榜样可效法。阿们!
可尊敬的圣多马在其千古传颂的《遵主圣范》(又名《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一书,开篇便说:“如果愿意得着光明,消散内心的暗昧,就必效法主的生活和品性,因此我们最大的急务,就是品味耶稣的生活,在其中必找到那‘隐藏的吗哪’”(注17)。
十字架的情愫之五:真──超越感
真理不在人间 从古以来,不少人以探求宇宙的真理为生,然而,他们之中最伟大者,几乎一致发现:宇宙的真理不可能在人间产生。
且不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世界万物归因于神,不信神的康德揭示了:思维能力的先天有限性(如时空性),使人不可能知道宇宙的真相。反神的尼采竟说得更坦诚:“(人间的)真理就是这样一类错误,要是没有它,某一类生物就活不成”什么真理,全是无用的虚构(注18)。避谈神的现代科学哲学(罗素B.Russel、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艾耶尔A.J.Ayer等)强调人不能、也不该谈论人的逻辑语言之外的所谓“真理”。背离了神的实用主义(詹姆士WilliamJames,杜威JohnDewey等)指出人间道理的相对性,乖巧地将“真理”一词换成“价值”或“有用性”。不理神的存在主义者萨特,深入暴露了人间生活的荒谬虚无,说最好是随从己意。
举世公认最伟大的科学家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都在科学的山顶上向神谦卑致敬,赞美神的伟大奇妙,感叹自己的渺小儿戏。
这些站在人类前沿的伟人们,各个独树一帜,却从不同角度,不约而同地默认了一个真理,即:真理不在人间,或者说,真理若存在,一定超越于人类之上。
那么,真理在哪里呢?若说压根儿没有真理,我们的心──直觉、良心和信心──不答应。若自慰说只有相对真理,我们的心仍是不安、不甘。那么,真理若有,在哪里呢?我们这世世代代不能不求真理、又不能得着真理的人类啊,真是可怜!
真的,真的如我们所感觉的,这宇宙有真理存在着;真的如我们所看到的,这真理并不存在于人间;真的如我们所默认的,靠人的能力不能找到这真理。
真理从天而降 真的,真理从天而降。
带着属天的权柄、荣光和慈爱,耶稣来到世上,用生命给人类送来了真理。
然而,“世界却不认识他”(约1:10)。这就对了!活在找不到真理的人间,又没有找到真理的能力,世人怎么能一下子认出从天而降的真理呢?世人渴求的是什么,世人原本就不知道;所以当这真理来了,他们也不认识,这是合乎情理的。“我将真理告诉你们,你们就因此不信我”(约8:45)。在世人看来,耶稣的道是如此的超越,与世俗生活相差太远了!它怎么可能是真理呢?难怪世人不接受且愤怒了,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但真理既是真理,就是大有能力的。它进入了谦卑柔弱人们的心灵,生根、开花、结果,以不可阻挡之势,无为而无不为地运行发展。今天,世上不是有十六亿人相信了吗?它给予的平安、喜乐和充实,它赐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正是人间所不能给的吗?历史上,不正是由这真理,几经波折,终于演化出了民主、自由、人权的欧美社会吗?(注19)不是由这真理激发了现代文明的精神动力吗(注20)?今天,这真理不是仍然以看不见的能力惩治悖逆者,慈爱信仰者和启示追寻者吗?
那么,耶稣送来的真理是什么呢?
就是耶稣所传讲的道:神的创造、公义和爱,人的堕落和罪,他的救恩,悔改和永生,末日和审判,等等。耶稣说,“那差我来的是真的,我在他那里所听见的,我就传给世人”, “我到世上来乃是(真理之)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8:26;12:46)。
耶稣送来的,是一个远比人类更永恒久、更广大、更真实的世界图景,是那个完备世界的真相。耶稣知道,因为正像他自己说的:我是从那上头来的,不像你们只在下头;而且我还要回去,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你们若不信我,且要死在罪中(约8:21-24)。
可悲的是,世界却不认识他。“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1:5)。
两个世界的对立 这样,两个世界的对立就显明了:一个是自认找不到真理的世界,就是我们这个带罪的世界;一个是真理的世界,就是神的国,且因着博大和慈爱来启示人类的。
唉!自认找不到真理的,真理来了,却不承认;自觉需要光照的,光来了,却不接受;自知充满了荒诞的,正经来了,却不喜欢。为什么?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没见过真理,不晓得光,受不了正经的地方;是一个以肉体为基石,以物质为实在,以“智慧果”为手段,以欲望为内容的星球。
耶稣说:“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约8:23)。
然而,这世上有耶稣的羊,就是那些以谦卑纯净之心,渴慕真道因而得道的。“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我又赐给他们永生”(约10:27)。
这就是耶稣的信仰者们,他们不再属于这有罪、短暂、却又狂傲的世界,而是属于那个博大、永恒、真理的国度。
信仰者的重负与超越 但是这样一来,真正的信仰者就陷入了一个深刻的矛盾: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却又不属于这个世界。两个世界的对立──请记住,这种对立只是在这个小小而短促的世界上存在,或者说,只是在完备世界中一个小小瞬间的角落里存在──残酷无情地压在他们身上。因此,耶稣殉难前对门徒说:“你们若属(人类)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又向天父祷告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离开那恶者”(约15:19;17:15)。
当然,真正的信仰者,既是得了真理,真理的灵力与他同在,就会战胜、超越这个世界。耶稣临走前明白说,会有圣灵(就是神,约4:24)与信仰者同在,“就是真理之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你们却认识他,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又说,“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所以,耶稣告慰门徒:“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13-33)。后来使徒保罗也说:“因着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约翰亦说:“小子们哪, 你们是属神的,并且胜了世界;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约壹4:4)。
由此可见,真正的信仰者一定承受着两个世界的对立,也一定因着真理的灵力战胜── 即从心灵上超越了这个世俗世界:摆脱了它的享乐、贪婪和骄傲等罪性,击败了它的轻蔑、凌辱和迫害,且以神的圣洁尊严活在世上,如盐如光。
现代信仰者的失丧 遗憾的是,现代信仰者们,很多都失去了这种真理的超越感。他们已经察觉不出神的国度与这个罪的世界之间的尖锐对立,他们已经体会不到真理之光与世间暗昧的不可调和。他们在这个现代化了的世界上不再有苦难──尽避这个世界更加堕落──他们在世界中生活得满不错。在他们看来,财富的赚取,生活的享受,私情的乐趣,地位的保持,这一切,与敬拜耶稣没有冲突啊!相反地,不是蒙神保守,且为神所用吗?于是,奇怪的事发生了:这个更加堕落的世界──他们也天天这么说──与他们更加和谐融洽,如水乳一般了;看来耶稣的担心和告慰在今天是多余的了。今天,基督信仰自古以来的悲剧意识,渐渐消失了。耶稣的受难,尽管说起来还很动心,无疑是一桩历史事件了,那沉重的十字架不必背了,更不必钉上去。赶路有汽车,杀人有手枪!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真的与这个世界一起现代化了!除了想到未来的天堂,他们再也感觉不到有两个不同──更不用说对立──的世界了;甚至那天堂,似乎也不过正是现代化幸福生活的延续而已!
耶稣用生命送来的那超越世俗的真理,被世俗的滚滚财富和碌碌之心给淹没了。真的是末目近了吗?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雅4:4)。你们岂不知,“我们是属神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吗?(约壹5:19)。是这个现代化的世界变好了吗?不!是现代信仰者们在蛇的利诱下,与这个世界妥协、协调,乃至同流合污了,是我们的信仰世俗化了。
神的道之为真理,就在于它超越这个有罪有限的世界。所以,真理在谁心中,谁的生命就有超越感;而不能轻看并超越这个世界的人,真理就不在他心中了。
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也许不再有苦难,但也不再有荣光、有价值,而重要的,在那真理的国度里也就没份了!
这一切,神都知道。我们要儆醒,因为神可以从石头中兴起亚伯拉罕的子孙来(太3:9)。
十字架的情愫之六:善──圣洁感
真,行出来就是善。
得了真的,也必得善,因为真理的品性就是善;同样,那失了超越感的,也就失了圣洁感。
圣洁是真理的光环,正像污秽是邪僻的阴影。世上有万千自称真理的,有多少结出了圣洁的果实呢?马克思主义结出了什么果子?霍梅尼结出了什么果子?资本主义结出了义的果子吗?当今世界的善又在哪里呢?凡结果不圣洁的,那“真理”就是假的。思想伟人们默认人间没有真理,的确是深思熟虑的。
耶稣是圣洁的,正如歌德所说,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人达到耶稣那样的道德高峰。耶稣来自天上,他的灵永在天上。
那么,有谁敢自称得了基督真理,却依然容忍自己不洁净的心呢?有谁敢只开漂亮的花,却不思结果呢?当然有人敢!不过却要像无花果树,被主耶稣砍下来了(路13:6-9)。
所以,凡得道的,必要行道。凡行不出来的,就没有真正得道,因为真道本身必有行的能力,否则就不是真道。
行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本乎人的本性,然而“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且万事都能(罗7:25)。他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3:6)。
藉着他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藉着呼喊他的名(太25:11-12),因为有许多假冒为善的,也会籍着他的名而来(太24;4-5),像美国的大卫教,性虐待儿童的神父和骗钱的传道人。所以耶稣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白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1-23)。耶稣恳切地再三劝诫门徒:“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路6:46)。所以,藉着耶稣,不是只藉着他的名,乃是藉着他所传的真道,取他生命的样式,结出圣洁的果实,把得救的根基安在磐石上(路6:48)。
我们的折扣 然而不幸的是,耶稣的警诫屡屡成真,我们常是热衷于耶稣之名之恩之惠,却少揣摩效法他的圣洁之宝,少比照遵守他的大善之道。让我们再看看耶稣的话,和我们今天的反应。耶稣说,不要再犯罪;我们却说,软弱难免啊,好在天上有一位中保。耶稣说,不要动怒、不要恨人,要饶恕弟兄七十个七次;我们之中却有多少的纠纷争斗?耶稣说,你们要像天父一样完全;我们心里却在说,这标准太高了。耶稣说,不要侍奉两个主,要积攒财富在天上;我们却在地上积财,说是为了生活、后代和养老。耶稣说,不要为吃喝思虑,不要为明天担心;我们却想,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怎么行得通?耶稣说,不要论断人,我们却常常指摘别人的不是。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我们却习惯于随大流,走大路。耶稣警诫说,听了道去行的,房子才不倒塌;我们却最喜欢因信称义的承诺。耶稣称赞百夫长的信心,且说在神凡事都能,我们却习惯了没有神迹的现代信仰。耶稣没有枕头的地方,我们却离开简朴越来越远了。耶稣说跟从他,就要恨──这里包含着强烈的真理性,即两个世界的不相容,可遗憾的是,中文《圣经》将“恨”字改成“爱我胜过爱……”,即“少爱……”世俗的一切,我们却既爱耶稣,也爱世界。耶稣说,你们要学我的样式,负我的轻轭;我们却觉得学不来,负不动。耶稣要我们变卖一切,来换天国的珍宝;我们却说,感谢神,这珍宝可以白白地得来。耶稣叫年轻的富人将财富分给穷人;我们却说,这只是个特例和试探。耶稣说,跟从他就要舍己,我们却精于自保自养之术,说是为了更好地跟从他。耶稣说,最小的将是最大的,我们却喜欢现在做大的。耶稣说,芥菜种大小的信心,就可以移山填海;我们却想,这是比喻。耶稣说,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我们却不能不留一些爱给自己和俗世。耶稣说,要把善事做到弟兄中最小的一个身上;我们却说,得救不在乎行什么。耶稣说,你们不属于世界;我们却乐得与世界水乳交融,同享丰裕。
唉!耶稣指着信徒的鼻子所立的标准,今天几乎都被人以各种借口打了折扣,或是断章取义,或用其它的教义解说,实在不能,就用时代处境等外在条件的变化来搪塞,美其名曰:“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申33:25)。
如此一来,耶稣用生命从天上送下来的真道,还有多少存在我们心里呢?
的确,神的道是太圣洁了,已致于世人又恨又怕又敬。然而,我们若做不到,就说做不到好了;神是善解人意的,会加添力量给我们。只是切不可自以为聪明地──其实是中了撒但的诡计──将真理的标准降低。岂不知失了圣洁的心,就是失了信仰,神就不悦纳了吗?
人不能一时成圣,只要有一颗圣洁的心,就是有信了。“你们当以耶稣的心为心”(腓2:5)。这样的人,便时刻有了圣洁感。在这个罪人的世界里,圣洁感多么难能可贵啊!就像沙里的黄金,泥里的珍珠,它使人清高而不自鸣,行善而不自知,喜乐而不自得,慈悲而不自怀,参透万事而不自是。而没有圣洁感的人,在神面前,心必虚,信必小,望必衰。
十字架的情愫之七:美──优美感
真和善,照出来就是美。
优美感是十字架情愫的精华,是信仰体验的极致。
望着十字架上的耶稣,那真理的超越,那大善的圣洁,都凝聚成了悲壮、伟大和慈爱的优美。天地相通了,神人交汇了,五彩融合了,七情化解了,日月星辰低垂着头,浩瀚苍穹一片肃静,有神的声音传下来:“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
无疑,耶稣身上内含着一种超越人间的美,一种无比圣洁的美。当他在山上用“温柔、哀恸、清心、怜悯”等字眼宣讲八幅的时候(太5章),当他指着野地的百合花和天上的小鸟,叫明天变成无忧虑的时候(路6章),当他轻声地对那个众人要砸死的罪女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的时候(约8章),当他告诉门徒,要原谅弟兄七十个七次,且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善行的时候(太18:6),当他在十字架上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的时候(路23章),我们看到了一颗多么博大、壮美和慈爱的心灵!不正是博大如蓝天,壮美似彩虹,慈爱胜春风吗?
当耶稣站在孤舟上向海浪狂涛伸出手臂,命令它平静下来的时候(太8章),当耶稣在高山上仰天举起五饼二角,祝谢,擘开,递给众人,让五千人吃饱的时候(路9章),当耶稣俯下身去,轻声对死去的小姑娘说:“女儿,起来吧”的时候(路8:54),你又看见多么神奇的美,
在大爱和大能中显现的奇美!
当耶稣看见他所爱的拉撒路一家死的死、哭的哭,就悲伤、忧愁甚至也哭出来的时候(约11章),当他知道殉难的时刻到了,就一个一个地给门徒洗脚,又谆谆告诫他们要彼此相爱的时候(约13章),你又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佳美情感,优美情怀。
耶稣是神格与人格的完美合一,阅读、品味、玩索他的一生吧,真是美不胜收。当他的使命最后完成时,他所有的美崇高的、奇妙的、辉煌的、圣洁的、悲壮的和慈爱的美一并凝聚在那凌空升起的十字架上。
自耶稣之后,不再有人能放出他那样的荣美华光,然而,信仰者却能看见、享受并追求他的美,圣灵透过成圣者向世人展现他的美。耶稣的美已在这个世界上扎了根通天的根扎在所有纯洁的心灵里。
信仰者的优美感 耶稣的美在信仰者的心里,形成一股难以言说的优美感。
信仰者现实的优美感,在于与神合一,将自己溶进耶稣的生命中。
早就有人,如亚里士多德,说美就是和谐。中国思想中,能够集儒、释、道三家为一体的,就是和谐:天人合一,人际和睦,身心和谐。不过,真正的和谐一直像个美丽的传说一样,不曾实现过,直到耶稣来临,展示了这和谐之美,并将它留给了人间。
信仰者与神合一的优美感,最明显地体现在藉耶稣的名,与圣灵相交的祷告中。这时,你有通天地、逾生死,和古今的感觉,突破了时空的有限性,进入了永恒之神的怀抱,得着安慰、爱抚和启示,你由衷地献上赞美和感激,如此心驰神往,灵犀相通,有如婴儿依偎母怀,甜美无限。
日日夜夜有神同在,与神同行,这种稳定的优美感,则不容易达到。信仰者本来负载着两个世界的对立与争战,若不能凭着耶稣的真道,彻底超越这个世俗世界,从而获得超越感;若不能行出耶稣之道,以单纯的心,行公义的路,从而具有圣洁感,那么,信仰者就不能达到优美感。因为内心不超越的,就常有不安;自知不圣洁的,便失了信心。这样的人,怎么能与神亲密和谐呢?
所以,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要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就得身心和谐。其实,真正的身心和谐,非要获得重生,钉死老我,专心向神不行。做到这一点,不是靠自己,乃是谦卑仰靠耶稣的真道灵力。中国人谋求身心和谐多是靠技术性的修练:老子讲究得道,却不知道是活生生可以来助人的,最后还是得靠自修。儒道释的自修,就和抓着自己的头发向上提一样,其实是不得要领。爱德华滋在论宗教情感时,曾指出人的本性强过一切忍苦修练约束它的力量。你用力向上投石子,还是落下来;人的本性若活着,想尽办法不让它管制人的行为也是枉然。爱德华滋说,非得将人的老本性治死,而赋予一种屠灵的新性格,我们才有希望成为新人,直到生命的尽头(注21)。重要的是,人不能凭自己治死老我,惟有靠神,我们不是常说“在神没有难成的事”吗?那么,就看我们是否真的信神,真的求神,真的舍得钉死老我了。
人际和谐之美感,在于博爱,而发自人的老我之爱,不是博爱,乃是私爱、偏爱、情爱、亲爱、阶级的爱、有条件的爱。
可见,那扰乱各方和谐优美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的生罪老我。耶稣来到世上拯救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它!所以,我们谈信仰、讲福音、盼永生,怎么能绕开这个“老我”、“罪我”呢?不错,耶稣替我们死,赦了我们的罪,那是因为我们认罪、悔罪、恨罪,并愿意钉死那生罪的老我,不然的话,耶稣就不是为我们死,我们就不在他的恩典之下。
最后的话
从信望爱的情愫,升华到真善美的情愫,关键是死掉老我。其实,正如在本文中篇看到的,真正的信望爱,已是强烈要求死掉老我了。
而且,信仰者一定要从信望爱的情愫升华到真善美的情愫。因为信望爱只是表明了我们的心志态度,真善美则正是我们所信所望所爱的内容父神、耶稣和圣灵。没有真信耶稣而不效法耶稣的;没有真爱天父而不遵行他的道的;没有真得圣灵而不让他洁净己身的;没有一个真正的信仰者而不追求成圣的;没有一个真正背负十字架的人,不将它背到髑髅地,自己被钉上去的!
但愿弟兄姊妹们,不要总是背着十字架而不能走到髑髅地,将自己钉上去,我们老是这样背着十字架是很沉很苦的:我们没有钉死老我而有圣洁感,我们没有战胜这个世界而有超越感,我们没有与神合一而有优美感。心中常有软弱、挣扎、不安、忧愁,却以为信仰不过如此而已。我们错了,而且苦了。忍痛快快走到髑髅地,耶稣在那里等着呢。
更希望弟兄姊妹们,不要半路上将十字架丢了,换一个十字架项链挂在脖子上,带着它逛商场、赴宴乐、闯江湖,拾尽人间丰裕。心中还有神的人必明白,这是自欺欺人。
至于一开始就没有背起过十字架的“信仰者”,他们步履轻盈,早来到了髑髅地,瞻仰了这个神圣遗址,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穿上印有“永生”字样的T恤衫,回到家中。这些乖巧的世儿!
髑髅地啊髑髅地!“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23:31)
十字架既然是你赐的,天父,这十字架的情愫,就是髑髅地的阳光。
一九九三年夏,密西西比,《中信》连载
注释
1.全世界的基督人数在1986年是15亿多,见《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295页。
2.请参阅拙文《上帝与民主》,载《中国之春》1991年9月号及《扑向梦寐以求的故乡》一书。
3.Edwards,Johnthan,Religious Affection,译文参考《爱德华滋选集》,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78,172页。
4.本文所引《圣经》为合和本,注释顺序为:篇名、章数、节数。
5.同注3,174页。
6.McDowell,Josh,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铁证待判》,台北,更新传道会,1990年版,168页。
7.Berkhof,Louis,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B.B.H.,Grand Rapids,MI,l992,119-120页。
8.加尔文着《基督教要义》中文版,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9页。
9.孔子《论语。述而,八佚,季氏》。
10.同注8。10页。
11.《民主中国》杂志第十四期。
12.老子《道德经》,25章,1章。
13.同上,37章,4章。
14.Schleiermacher, Religionand Feeling,《宗教与敬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1页。
15.同上,312-314页。
16.同上,142页。
17.Kempis, Thomas. The Imitation of Christ,《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39页。
18.《权力意志》268, 275节。《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着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4,16页。
19.同注2。
20.有兴趣者可以参看Max Weber《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1.同注3。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