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嚴家其:人的自主圈與人的命運圈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信仰對話錄,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信仰對話錄》
蘇文峰:序言
對話者簡介
蘇曉康:生死與人神之間
遠志明:人的康復與神的美意
謝選駿:信仰的真實與經驗的真實
遠志明:信仰也是一種經驗
劉再復:飄泊六年
遠志明:流 浪 之 美
劉再復:我的徘徊
遠志明:自救與真理
江 岸:死的意識:生的覺醒
遠志明:順服、感恩、獻身
白 夢:記住:你將死去
遠志明:活人的意義
嚴家其:人的自主圈與人的命運圈
遠志明:人的有限與無限
山 月:人性之脆弱
遠志明:心理與事實
吳 濤:哦,我們的鑰匙丟了
遠志明:聽,靈魂在哭訴
北 明:上帝的棄地
遠志明:背棄上帝的人們
遠志明:關於中國人離上帝有多遠離民主就有多遠
孔捷生:中國的仇恨文化
遠志明:父愛和弟兄姐妹們
遠志明:愛與愛
趙敦華:世俗文化與神聖文化
遠志明:神聖文化的神聖性在哪裏
方勵之夫婦訪談錄:科學,人生與信仰
遠志明:生之追尋
北 島:關於永恆
遠志明:大朦朧
田 道:《聖經》是絕對真理嗎
遠志明:徑直登臨我岸
鄭 義:我看《約翰福音》
遠志明:上帝的臨在
辛 辛:佛、道與基督
遠志明:人找神與神找人


嚴家祺




  人每天都在作決定,有的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決定,有的是人生轉 折中的決定,也有關係一個企業、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前途的重大決 定。當一個人駕車上公路時,他要就「目的地」、「道路選擇」作出 決定,也要就「如何開車」連續不斷地作出無數「動作指令」的決定 。埃及一名六歲的小孩納吉,在1944年因搭錯車,在以色列境內漂泊 了五十年。「搭錯車」也是一種決定。當某一個人在遠離南斯拉夫的 波恩,在1992年的一天決定推動「德國率先承認斯洛夕尼亞和克羅地 亞獨立」時,南斯拉夫就面臨著解體和連年戰爭的命運。

  理性、情緒、良知三因素

  正常人在作決定時,不同程度上受到三種因素或三種機制的影響:

  第一是理性。人在行動時,除「反射動作」外,通常受這個人的「目 標」或「目的」驅使。「目標」、「目的」不一定由理性提出,有時 由情感因素提出,但只有藉助於理性,人才能實現「目標」、「目的 」。如果「目標」是高尚的、正義的,由理性作出的決定通常是「善 」的,當然,由於不了解或片面了解情況,缺乏某種知識,作出錯誤 的分析、推理,人也會做出不適當的決定。如果「目標」卑劣,違背 正義,理性也可以推動人,為實現這一「目標」去作決定。一個人的 「理性決定」或「理性選擇」,不一定涉及價值問題。

  在不涉人際關係、不涉及高尚與卑劣、正義與否的領域內,在非價值 領域內,人在作決定時,這是純粹由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發揮作用的 領域。當我在追尋上帝時,我發現,這是上帝從不介入的一個領域。

  影響人作決定的第二個因素是情緒。人有脾氣,會憤怒、狂妄,會自 以為是、意氣用事。悲痛、嫉妒、煩惱、恐懼、憤怒、得意忘形都會 影響人的決定。悲痛之極,會使人陷入絕望。得意忘形,會導致錯誤 的判斷。嫉妒會像毒蛇一般咬噬人的靈魂,愛情和仇恨會使人失去理 性。在人的各種情緒中,憤怒最具突發性。憤怒爆發時,如同火山一 樣不可阻擋,它有時會蒙蔽人的心靈,使人喪失理智。長期不能表達 自己憤怒的人,他的內心無法平衡。正當的憤怒申張了正義,但往往 會導致不良的後果。從總體來說,人的決定和行為受到理性的制約, 有堅定意志和高度理性,就有高度的自制力,然而,人的本性又使人 的行為不可能事事出於理性。

  影響人作決定的第三個因素是良知。良知是人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是 一個人在能夠自由思考、自由作決定條件下,按照自己對周圍情況的 了解,不帶個人情緒作出的選擇。良知是一種保障人按周圍條件、自 由運用理智作出決定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上帝的決定」是在無所 不知和不帶有任何情緒的情況下,用「無限智慧和理性」作出的「決 定」,那麽,良知的聲音最接近「上帝的決定」。由於任何人都不能 「全知」,也不會有「無限智慧和理性」,人作決定時,受過去經驗 和情緒的影響,為自己的性格所驅使,人的決定往往有局限性,而「 良知」和「上帝的決定」有一點是相同的:這就是要求人作決定時, 沒有貪婪、偏狹、嫉妒、狂妄、不憤怒、不卑怯、不意氣用事、沒有 任何卑劣的目的、沒有任何陰暗的心理。良知是人性中的光明,人正 是依靠良知,來調節自己理性的決定。

  良知也是正義在一個人身上的體現。舉例來說,在刑事審判中,對抗 制、律師制度和陪審團制度比「行政長官直接審判的制度」更能達到 「司法正義」。原告與被告通過律師在法庭講話,使法庭辯論不受情 緒的影響,法官中立和陪審團制度使審判過程能夠儘可能傾聽良知的 聲音。陪審團制度如同所有「人的創造物」一樣,有它的缺陷,但迄 今為止,在刑事審判(不包括民事審判)中,還是尋找「司法正義」 最好的一種制度。

  「惡」是良知的泯滅

  人在作決定時,如果這個決定不涉及價值的選擇,良知不會起作用, 只有涉及價值選擇的決定,良知才起作用。「惡」是理性的產物,也 是良知的泯滅,是一種喪失良知的情況下對理性的運用。

  人的一生要作無數決定,涉及價值選擇的決定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 是不涉及他人的決定,如僅僅與自己的偏好、興趣有關的決定,另一 類是涉及他人的決定。凡是涉及他人的決定,才有可能存在善惡問題 。理性在製造惡中能起非常大的作用。理性可使人偽裝、掩飾、弄虛 作假,喜怒不形於色,使「卑劣」罩上正義的光環,使「平庸」顯得 「高大」。

  罪惡是一種惡性循環,為了掩飾罪惡,往往要製造另一個罪惡,當司 法不能揭露罪惡時,上帝無處不在,使泯滅的良知獲得復甦,良知的 聲音不斷地在製造罪惡的人心中響起,使他出現異常行為。我十分相 信文學的力量。如果人們對同一事情有同樣的了解,有相關的智商和 分析能力,在同樣一個問題上,利害關係使人們作出不同的、甚至相 反的決定,但在內心深處的判斷大致是相同的,沒有這一點,就沒有 文學。當利害關係成為過去時,良知可以重新被發現。罪惡累累的人 仍然可以重新喚起良知,可以表現出他的善的方面。一切偉大的文學 作品,都因為有這樣的精神而永垂不朽。良知來自於人的內心深處, 正像人不能成為上帝一樣,任何人都不能成為「良知的化身」,那些 披着「良知」外衣指責這個人、那個人沒有「良知」的人,往往是良 知泯滅的人。

  「外決定區」就是人的「命運圈」

  任何決定都是一種選擇,即在一個人所了解的各種「可選擇性」中作 出選擇的過程。「各種可選擇性」的總和,構成這個人的「決定區」 。

  在「決定區」範圍內,人按自己的想法進行選擇,覺得自己是自己命 運和前途的主宰。然而,事實上,影響作決定的人還有第四個因素, 即「外決定區」,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作決定時,根本意識不到還存 在一個「外決定區」。在若干年後,事過境遷,這個人也許能了解到 這個「外決定區」的存在。

  「外決定區」因人而異,一般有四個部分構成:

  一區:無能力作出選擇的區域,如今天作出去月球定居的決定;

  二區:無興趣作出選擇的區域,如一位鋼琴家同時作一位拳擊手的決 定;

  三區:根本上不知道有這樣的區域,如飛機尚未發明的時代,乘飛機 跨越大洋的決定;

  四區:一切不受個人控制的突發、偶發事件。

  「決定區」是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起作用的「自主圈」,「外決定區 」則是人的「命運圈」。人生道路的選擇,在很多情況下,受到一個 人眼界、性格、興趣、愛好、能力的限制,使這個人根本想不到、也 不知道還有一個更為廣闊的選擇領域,或者這個人自己就拒絕考慮某 些重要的選擇,他的自由選擇,不過是他在那個十分有限的「決定區 」中的選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