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馬可福音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中文版維基百科馬可福音,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關於作者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而使徒四散奔逃時,「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民衆企圖把他也拿住,「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一般人相信這個少年就是馬可。使徒行傳把他稱為「約翰(別名馬可)」(引文摘自《中文聖經新譯本》)。他可能來自耶路撒冷一個富裕的家庭,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房屋和僕婢。他的母親馬利亞也是個基督徒,早期會衆曾以她的住宅作為聚會地方。彼得蒙天使拯救出監之後,逕自前往馬可家裏,他發覺弟兄們正在那裏聚集。

來自賽普勒斯的利未人巴拿巴是個海外傳道員,他是馬可的表兄。[2]巴拿巴與保羅把賑濟饑荒的捐款送到耶路撒冷時,馬可得以結識保羅。在會衆中與其他基督徒的交往以及與外來熱心服事者的接觸無疑使馬可渴望加入海外傳道服務。因此,馬可在保羅和巴拿巴作第一次海外傳道旅行時與之偕行作他們的助手。不過,為了某些原因,馬可在旁非利亞的別加離開他們,自行返回耶路撒冷。[3])是故,保羅在啟程作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時拒絶帶馬可同行,結果保羅與巴拿巴分道揚鑣。保羅與西拉結伴同行,巴拿巴則帶著表弟馬可乘船往賽普勒斯去。[4]

馬可證明自己在服事職務方面勝任愉快,不但成為巴拿巴的良助,後來也是使徒彼得和保羅的得力助手。保羅在羅馬(約公元60-61年)第一次被囚時,馬可與他在一起。(腓利門書1,24)後來我們獲知馬可於公元62和64年之間在巴比倫與彼得一起。(彼得前書5:13)保羅很可能在公元65年再度在羅馬被囚,他在寫給提摩太的信中囑咐後者把馬可帶來,説:「因為他在服事方面對我有幫助。」[5]這是聖經記載最後一次提及馬可的地方。


資料來源

福音書最短的一本據稱是馬可寫的。馬可是耶穌的衆使徒的同工,他獻出一生致力於宣揚好消息的工作。但馬可並不是12使徒之一,也不是耶穌的直接同伴。據帕皮亞斯、奧利金、德爾圖良(Tertullian)等人留下的最早傳説,馬可福音的資料來源是彼得,而馬可與彼得曾是親密的友伴(彼得稱馬可為「我的兒子」。[6]),因此他的這個詳細資料來源,使他能夠對耶穌的服事職務作出生動的記載。馬可所記載的事,彼得差不多全是目擊見證人,因此馬可能夠從彼得獲知其他福音書所無的生動細節。例如,馬可説西庇太有「僱工」為他工作,長大痲瘋的人懇求耶穌時「向他跪下」,被鬼附著的人「用石頭砍自己」,耶穌在橄欖山上「對聖殿而坐」 時講出關於『人子帶著大能力、大榮耀來臨』的預言。[7]

彼得本身是個感情強烈的人,因此能夠了解耶穌的感受和情緒,然後向馬可描述出來。因此馬可多次記錄耶穌的感受和反應;例如,「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他「望天歎息」,「耶穌心裏深深地歎息」等。[8]馬可描述耶穌對富有的青年官長所懷的感情,説耶穌「愛他」。(馬可福音10:21)他的記載提及耶穌非但讓小孩子站在門徒當中,而且「抱起他來」,在另一個場合他也「抱著小孩子」。這使人感到十分親切![9]

主要特點

文筆特點

馬可的文體把彼得的若干特性表露無遺,例如性情衝動、態度活潑、精力旺盛、朝氣蓬勃、措辭生動等。他在敘事方面彷彿急不可待一般。例如,「立即」一詞曾屢次出現,以繪影繪聲的方式把故事説下去。

雖然馬可有機會讀到馬太福音,而且他所記錄的內容只有百分之七是其他福音書所沒有提及的,因此有人認為馬可福音只是把馬太福音縮寫而加上若干特殊細節。馬太把耶穌描繪為應許的彌賽亞和君王,馬可卻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耶穌的一生和工作。他把耶穌描繪為施行奇蹟的上帝兒子,是得勝的救主。馬可著重基督的活動過於他的演講和教訓。他只報導了耶穌一小部分比喻和一個較長的演講,對登山寶訓甚至完全沒有提及。由於這緣故,雖然馬可福音所報導的耶穌的活動並不少於其他福音書,這本書的篇幅卻較短。馬可至少特別提及過19個奇蹟。


寫作對象

馬太的福音是特別為猶太人寫的,馬可的寫作對象則可能主要是羅馬人。因為這本福音只有在報導與律法有關的談話時才提及摩西律法,耶穌的家譜也略而不提。例如以下幾點:

  • 對猶太人的各種習俗和主張加以解釋,因為它們可能是非猶太讀者所不熟悉的。[10]
  • 將亞拉米語的詞句翻譯過來。[11]
  • 提及巴勒斯坦的地名和植物時也附以解釋。[12]
  • 説明猶太人的錢幣相當於羅馬的幣值多少。[13]
  • 比其他福音的執筆者更常使用拉丁詞語,例如speculator(護衛兵),praetorium(衙門)和centurio(百夫長)等。[14]

寫作地點和地位

馬可福音主要是為羅馬人寫的,他寫作的地方有可能是在羅馬。最早期的傳説和福音的內容均指出,馬可在使徒保羅第一次或第二次被囚於羅馬期間(公元60-65年)寫成這本書。在那幾年當中,馬可至少曾一次,更可能曾兩次,在羅馬。第二和第三世紀的所有知名權威人士都證實馬可是這本福音的執筆者。到第二世紀中期,這本福音已在基督徒當中流傳頗廣了。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所有早期書目都含有馬可福音,從而證實了它的正典地位。

可是,有時附加在第16章第8節以後的長結語或短結語卻不是真確的。它們在大多數古抄本——例如西奈抄本和梵蒂岡抄本第1209號——中均付之闕如。第四世紀的學者,如優西比烏斯和哲羅姆,均同意真確的記錄以「她們害怕」這句話作為結束。其他兩個結語可能是有人為了使福音書的突然結束看來平順一點而加上去的。


與其它福音的參照

馬可福音與其他福音書和諧一致,而且與整本聖經也協調,由此可見馬可的記載是準確的。此外,馬可再三表明耶穌是個有權威的人物,不但在所説的話方面,而且在擊退撒但和鬼靈、醫治疾病甚至克服死亡方面亦然。因此馬可開門見山地介紹他的福音説:「耶穌基督[好消息]的起頭。」耶穌的來臨與服事職務的確是「好消息」,因此研讀馬可的福音必然對所有讀者大有造益。馬可所描述的各事發生於公元29年春季至公元33年春季之間。

主要內容

耶穌受浸及受試探

(覆蓋馬可福音1:1-13)馬可以報導施浸者約翰的出現作為好消息的開始。約翰乃是聖經預告要來的使者,奉派前來宣布説:「[當]預備[耶和華]的道,修直他的路。」論到將要來臨的那位,施浸者説,『他的能力比我更大。』這位要用聖靈而非用水為人施浸。接著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到,約翰便為他施浸。聖靈像鴿子一樣降在耶穌身上,天上有聲音發出,説:「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15]耶穌在曠野受撒但試探,有天使前來服事他。這些一連串的事件都包含在馬可福音起頭的13節之內。


耶穌在加利利展開服事職務

(覆蓋馬可福音1:14-6:6)約翰被拘禁之後,耶穌在加利利繼續傳揚上帝的好消息。他的信息有如暮鼓晨鐘一般。「時候到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相信[好消息]。」(馬可福音1:15,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他呼召西門、安得烈、雅各和約翰放棄打漁生活成為他的門徒。他在安息日開始在迦百農的會堂裏教人。衆人對他的教訓大感驚奇,因為他的教訓「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身為「上帝的聖者」,他表明自己所操的權柄,從一個被鬼附著的人身上趕出污鬼,醫好了西門的岳母的熱病。消息像野火一般傳開,到了晚上,「合城的人」都聚集在西門的門前。耶穌醫好了患各樣病症的人,又趕出許多鬼靈。[16]

耶穌宣布自己的任務,説:『我來是要傳道。』(馬可福音1:38,引文摘自《聖經新世界譯本》)他在加利利全境各地傳道,無論他到哪裏去,他都為人趕鬼治病,包括醫好一個大痲瘋患者和一個癱子。耶穌向癱子説:「你的罪赦了。」當時有幾個文士在場,心裏議論説,『這是褻瀆的。除了上帝以外,誰能赦罪呢?』耶穌看出他們的想法;於是,為了證明「人子有赦罪的權柄」,就叫那癱子起來回家去。衆人都歸榮耀與上帝。後來收稅官利未(馬太)成為耶穌的跟從者,耶穌便告訴文士説:「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他表示自己是「安息日的主」。[17]

耶穌接著選立了12位使徒。他的親屬試圖反對他,接著有些文士從耶路撒冷下來,指控他靠著鬼王趕鬼。耶穌反問他們:「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他警告他們説:「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在談論之際,耶穌的母親和弟弟來到找他,他有感而發地説:「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18]

耶穌開始用比喻教導人認識「上帝國的奧秘」。他講述撒種者所撒的種子落在各種土地上(比喻各種不同的聽道者)以及把燈放在燈台上發出光來。在另一個比喻中,耶穌説上帝的王國好像人把種撒在地上:「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馬可福音4:11,28)他又設了芥菜種的比喻,種子雖然最小,長起來的大枝卻可以成蔭。

與門徒渡過加利利海時,耶穌神奇地使狂風巨浪平息。他對海説:「住了吧!靜了吧!」風浪便立時平靜下來。(馬可福音4:39)他們來到格拉森人的地方,耶穌從一個男子身上趕出一「群」鬼靈,並容許鬼靈進入約2000隻豬裏,那群豬便闖下山崖,掉在海裏淹死了。[19]此後,耶穌乘船回到海那邊去。一個患了12年血漏病屢醫罔效的女人,只摸一下耶穌的外衣就痊癒了。耶穌到睚魯家裏使他那12歲的女兒從死裏復活過來。可是,耶穌本鄉的人卻對他的權柄表示懷疑。他詫異他們的不信,於是「往周圍鄉村教訓人去了」。(馬可福音6:6)


在加利利擴大服事職務

(覆蓋馬可福音6:7-9:50)耶穌授予12使徒所需的訓示和權柄,把他們兩人一隊地派出去傳道、教人、治病和趕鬼。耶穌聲名大著,有些人以為他便是從死裏復活了的施浸者約翰。這個可能性使希律十分擔憂,因為他曾在生日宴會上叫人把約翰斬了。衆使徒回來後將所做的一切事和傳道活動告訴耶穌。一大群人跟著耶穌來到加利利,他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馬可福音6:34)他也仁慈地供應物質糧食,只用五塊餅兩條魚就餵飽了5000人。不久之後,門徒在乘船前往伯賽大途中飽受風浪顛簸之苦,耶穌卻在海面上步行到他們那裏去,並把風浪平息了。衆門徒看見都 「十分驚奇」。(馬可福音6:51)

在革尼撒勒地方,耶穌與幾個從耶路撒冷前來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辯論關於不洗手便吃飯的問題,他譴責他們『離棄上帝的誡命,拘守人的傳統』。他説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裏面出來的,意即從心裏發出的「惡念」,才能污穢人。(馬可福音7:8,21)耶穌往泰爾、西頓境內去,為一個外邦人行了奇蹟,從一個敘利亞腓尼基族婦人的女兒身上趕出了鬼靈。

回到加利利之後,耶穌再次對跟隨他的群衆表現憐憫,並且以七個餅和幾條小魚餵飽了4000人。他警告門徒要提防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但他們當時卻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後來耶穌又行了一個奇蹟——在伯賽大醫好一個瞎子。在前往凱撒利亞·腓立比村莊的路上,彼得在討論中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表明耶穌便是「基督」,但後來耶穌談及人子將要受苦和死亡時,彼得卻大加反對。因此耶穌責備他説:「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可福音8:29,33)耶穌勸諭衆門徒要為了好消息的緣故繼續跟從他;他們若把他當作可恥,他在他父的榮耀裏來臨時也要把他們當作可恥。

六日之後,彼得、雅各、約翰有特權在一個高山上看見「上帝的國大有能力臨到」;當時他們目擊耶穌在榮光中改變形貌。(馬可福音9:1)在此之後,耶穌再次施行奇蹟,將一個啞巴鬼從一個男孩身上趕出。耶穌第二次預告他將要受苦和死亡。他勸門徒不要讓任何東西阻礙他們進入永生。你的手使你跌倒嗎?就把它砍下來!你的腳使你跌倒嗎?把它砍下來!你的眼使你失足嗎?去掉它!缺了肢體進入上帝的王國強如保全整個身體,但卻被投入磯漢拿裏。


在比利亞的服事職務

(覆蓋馬可福音10:1-52)耶穌來到猶太邊境,『渡過約旦河』(進入比利亞)。法利賽人就離婚問題向他質疑,耶穌便利用這機會闡明上帝在婚姻方面所定的敬虔原則。一個富家青年問耶穌怎樣行才能獲得永生,但他發覺他必須變賣産業,跟從耶穌,才能積聚財寶在天上,就憂憂愁愁地走了。耶穌告訴門徒説: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他鼓勵那些為了好消息的緣故捨棄一切的人,應許他們「今世[必]得百倍,……並且要受逼迫,在[將臨的事物制度中]必得永生」。[20]

耶穌和12使徒前往耶路撒冷。耶穌第三次告訴門徒他行將受難和復活。他問他們能否喝他正在喝的杯,然後告訴他們説:「誰願為首,就必作衆人的僕人。」在出耶利哥城的時候,一個討飯的瞎子在路旁喊叫説:「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耶穌使那瞎子復明——這是馬可所載的耶穌最後一個治病奇蹟。[21]


耶穌在耶路撒冷城中及近郊

(覆蓋馬可福音11:1-15:47)事態發展得很迅速,耶穌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民衆歡呼迎接他為王。翌日,他將聖殿加以潔淨。祭司長和文士害怕耶穌,便設法要將他殺死。他們質問他:「你仗著甚麽權柄做這些事?」(馬可福音11:28)耶穌機巧地反問他們,並對他們設了個有關葡萄園的園戶悍然把承受産業的園主兒子殺了的比喻。他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説的,於是離開他。

次日,他們派幾個法利賽人以納稅的問題試圖陷害耶穌。耶穌叫人拿一個銀錢(第那流)來,問道:「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答道:「是凱撒的。」耶穌於是説:「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難怪他們對他表示驚奇!(馬可福音 12:16,17)現在,不相信復活的撒都該人也提出問題想難倒耶穌:『一個婦人若相繼有七個丈夫,到復活的時候,她是哪一個的妻子呢?』耶穌立刻回答説,復活的人「像天上的使者一樣」不娶也不嫁。[22]一個文士問道:「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説:「第一要緊的就是説:『以色列啊,你要聽,主[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耶和華]——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説:『要愛人如己。』」[23]在此之後,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麽了。作為完美的導師,耶穌的權威得以確立起來。民衆很喜歡聽他説話,耶穌警告他們要提防傲慢自大的文士。後來他對門徒稱讚窮寡婦,説她投入聖殿庫裏的兩個小錢比其他所有人所捐的更多,因為她「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馬可福音12:44)

耶穌在橄欖山上面對聖殿而坐,私下把這些事的末期「標記」(引文摘自《聖經新世界譯本》)告訴四個門徒。(這是馬可所記錄的惟一悠長演講,內容與馬太福音第24、25章相若。)演講以耶穌以下的勸告作為結束:「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我對你們所説的話,也是對衆人説:要警醒!」[24]

在附近的伯大尼,一個婦人以極貴重的香油膏耶穌。有人抗議這是浪費之舉,但耶穌説她所做的是一件美事,是為安葬他而作的準備。在指定的時候,耶穌和12位使徒在城裏聚集起來守逾越節。他指出賣主的人是誰,然後為忠心的門徒設立紀念的晚餐。結束之後,他們前往橄欖山去。耶穌在路上向他們透露,他們都要跌倒。彼得聲稱:『我絶不會跌倒。』但耶穌對他説:「今天夜裏,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們來到一個名叫客西馬尼的地方,耶穌步開一旁禱告,並囑咐門徒要保持警醒。他在禱告的高潮對天父説:「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耶穌三次回到門徒那裏,三次都發覺他們睡著了;他不禁對他們説:「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25]但時候到了,出賣耶穌的人來了。

猶大行上前與耶穌親嘴。這是通知祭司長的武裝僕人下手捉拿耶穌的暗號。他們把耶穌帶到大祭司那裏,有許多假見證上前誣告他,但他們的證言卻各不相合。耶穌保持緘默。最後,大祭司問他:「你是那受人稱頌者的兒子基督嗎?」耶穌説:「我是。」大祭司喊道:『他説了褻瀆的話!』他們一致決定他犯了該死的罪。[26]在下邊的院子裏,彼得一連三次不認耶穌。這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説的話,就忍不住痛哭起來。

一到早晨,全公會的人經過商議之後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那裏去。彼拉多很快便看出耶穌不是個罪犯,於是試圖設法釋放他。可是,受祭司長所煽動的暴民卻不肯罷休,彼拉多終於把耶穌交出來讓人釘在柱上。他們把耶穌帶到各各他(即「髑髏地」),將他釘在柱上,上面寫著他的罪狀:「猶太人的王」。經過的行人辱罵他説:「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到午間(第六個時辰)全地陷於一片黑暗,直到下午三時。耶穌大聲喊叫説:「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麽離棄我?」隨即斷了氣。一位軍官看見這些事,就説:「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亞利馬太的約瑟是公會的成員,但卻相信上帝的王國;他去見彼拉多,求後者把耶穌的身體交給他,安葬在一個從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裏。[27]


耶穌死後所發生的事

(覆蓋馬可福音16:1-8)週中的第一日的清早,三個女人來到墳墓那裏。她們吃驚地看見墓門的石頭已經滾開了。有「一個少年人」坐在墓穴裏,告訴她們耶穌已經復活了。(馬可福音16:5)他不在這裏,因為他已在她們以先前往加利利去。她們從墳墓跑出來,嚇得渾身發抖。

基督新教觀點

呼應舊約的預言

藉著以生動的筆觸描述耶穌基督,馬可福音使所有讀者看出希伯來文聖經中許多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已獲得應驗。從開頭所引述的「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至耶穌在苦刑柱上痛苦地喊道,「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麽離棄我?」馬可敘述耶穌熱心執行服事職務的記錄均與希伯來文聖經的預言協調一致。[28]此外,耶穌所施行的奇蹟異能、他那對人大有造益的教訓、他那無懈可擊的論據、他對耶和華的話語和靈的全心信賴、他對羊群的溫柔牧養——這一切均證明他便是操有大權的上帝兒子。他教訓人「正像有權柄的人」,因為他操有來自耶和華的權柄。他強調要『宣揚上帝的好消息』,告訴人『上帝的王國近了』。這是他在地上的主要工作。[29]


耶穌傳道主題

耶穌對衆門徒説:『上帝王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馬可使用『上帝的王國』一詞共14次之多,並且為那些希望藉這王國得永生的人定下許多指導性的原則。耶穌宣布説:「凡為我和[好消息]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他們必須排除一切阻止人得永生的障礙:「你只有一隻眼進入上帝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磯漢拿]裏。」耶穌進一步宣布:「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又説:「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地難哪!」他説人若看出遵守兩條大誡命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得多,就「離上帝的國不遠了」。馬可福音所載的這一切有關王國的教訓含有很多可以應用在生活上的良好忠告。[30]


耶穌的品格

馬可福音可以造益今日基督徒,正如它在第一世紀一般,因為真正的基督徒現今正面對「難以應付的危險時期」(《新世》),十分需要上帝所感示的指導;馬可就耶穌基督一生所作的記錄便含有這樣的指引。因此要閲讀它,讓其中戲劇性的活動激勵緊緊跟從為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表現他那種一往無前的喜樂。[31]體會耶穌是個敢作敢為的人,受他的熱心所感染,效法他那沒有妥協餘地的忠誠,以及他那能抵受一切試煉、反對的勇氣,從這項受感示的聖經記載的豐富內容獲得安慰。

參考資料

  1. 參看馬可福音14:51,52;使徒行傳12:12,13。
  2. 參看使徒行傳4:36;歌羅西書4:10
  3. 參看使徒行傳11:29,30;12:25;13:5,13
  4. 參看使徒行傳15:36-41。
  5. 參看提摩太後書1:8;4:11;引文摘自《聖經新世界譯本》
  6. 彼得前書5:13,引文來自《中文聖經呂振中譯本》
  7. 參看馬可福音1:20,40;5:5;13:3,26。
  8. 參看馬可福音3:5;7:34;8:12
  9. 參看馬可福音9:36;10:13-16。
  10. 參看馬可福音2:18;7:3,4;14:12;15:42
  11. 參看馬可福音3:17;5:41;7:11,34;14:36;15:22,34
  12. 參看馬可福音1:5,13;11:13;13:3
  13. 馬可福音12:42,引文摘自《聖經新世界譯本》腳注
  14. 參看馬可福音6:27;15:16,39。
  15. 參看馬可福音1:3,7,11
  16. 參看馬可福音1:22,24,33。
  17. 參看馬可福音2:5,7,10,17,28。
  18. 參看馬可福音3:23,29,35。
  19. 參看馬可福音5:8-13
  20. 參看馬可福音10:1,25,30。
  21. 參看馬可福音10:44,47,48。
  22. 參看馬可福音12:19-23,25
  23. 參看馬可福音12:28-31,這裡耶酥引用聖經舊約申命記6:5的內容和利未記19:18節的內容,顯示他對聖經舊約相當熟悉。
  24. 參看馬可福音13:4,32,37。
  25. 參看馬可福音14:29,30,36,41
  26. 參看馬可福音14:61-64,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
  27. 參看馬可福音15:22,26,31,34,39。
  28. 參看馬可福音1:2;15:34;瑪拉基書3:1;詩篇22:1
  29. 參看馬可福音1:22,14,15。
  30. 參看馬可福音4:11;8:35; 9:43-48; 10:13-15,23-25; 12:28-34。
  31. 參看提摩太後書3:1;希伯來書12:2

外部連接

閱讀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