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遠志明:順服、感恩、獻身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信仰對話錄,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
遠志明
讀了江岸先生談生死的文章,順着他末了的「醒悟」想下去,便想到下面一些。
傳說孔子問一個百歲老翁:請告訴我什麼叫生,如果可能,再告訴我什麼叫死。老翁說:夫子,你要想知道什麼叫生,先得知道什麼叫死。死就像海邊的沙灘,生就是用沙灘上的沙子在沙灘上堆房子。
人的生命是以死亡作基礎的。人活七十、八十或九十,總有一個無限大的死亡作分母,結果總是一個無限小,差別並不存在。
人的生命又是以死亡為歸宿的。一個人建築起來的財富、名利、地位的大廈,沒有一磚一瓦不是以付出生命、引入死亡為代價的;生命大廈完工之日,便是死亡進駐之時。
有人看到人生如此之「真相」,便採取了虛無主義的態度:或及時行樂,或隨波逐流,或遁入空門,或自絕於世。並不是沒有人英勇無畏地去迎戰死亡,但沒有一人活着回來。
一、順服
有一種從天而降的大智慧,自古就出現了,說:人的生命不屬於人自己,這正像地球不是地球自己的財產一樣;人的生命屬於賜生命的造化主,人既沒有權利隨意揮霍它,也沒有權利自行了斷它,更沒有權利獨自佔有它。唯有順服造化主,人的生命才歸回了它的本意,才有安然與幸福。這就是「順天休命 」(《周易/上經》)的說法。
莊子在《大宗師》中講了一個故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個人,都認識到生、死、存、亡屬於一體,就作了朋友。
一天,子輿中了邪氣,腰彎了,面頰佝僂到肚臍下面,兩肩高過了頭,背上有五個大瘡洞。子輿在井口看到這副模樣,便說:「真是偉大的造物者啊,要把我變成一個拘攣人啊」!他毫不抱怨。
後來,子來又病了,大口喘氣,快要死了。子犁來安慰他,他卻說:「兒子對於父母,不論要到東西南北哪一個方向,都是一聽吩咐便照做的。造化者安排好了我的生,也安排好了我的死。譬如現在有一個冶金的工匠在鑄造器皿,那金屬突然從爐子裏跳出來說:`你一定要把我鑄成一把寶劍'。那工匠一定認為這是一塊不祥的金屬。同樣,我被造化成人,若得意地說:`我是人啊,我是人啊'!造物者一定認為我是一個不祥的人。現在就把天地看作是一個冶煉的熔爐,那麼,造化主要怎麼打發我,我怎麼能不順從呢」?
講完這話,子來安詳地睡着了。過了一會兒,又自在地醒來了。
《聖經》多次用Jehovah(耶和華是音譯,本意是「自在者」,即「我是我所是的」)是窯匠,我們是泥土,來比喻造化者與被造化者的關係。以賽亞說:「Jehovah啊,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所做的工」;他對世人說:「你們把事弄顛倒了,豈可看窯匠如泥呢?被製作的物,豈可論製作物的說:他沒有製作我」。Jehovah又借先知的口說:「以色列家啊,泥在窯匠手中怎樣,你們在我手中也怎樣」。
對造化主的承認、敬畏和順服,符合人的藐小、被動、短暫、孤立的真相,又能使人超越自己這個真相,進入與造化者相聯繫的一個更大的真相。在這個更大的真相中,人的生獲得了意義,人的死也獲得了意義,而且死的意義比生的意義恰恰不多也不少,因為兩者都是造化主有意義的安排,也都在造化主的生命裏面。
對造化主的不承認、不敬畏、不順服,不符合人的藐小、被動、短暫、孤立的真相,更不能使人超越自己這個真相,不能進入與造化者相聯繫的一個更大的真相。這樣一來,人的生沒有了意義,人的死也沒有了意義,生和死一樣嚴重地喪失了意義,因為當事人沒有看出兩者都是造化主有意義的安排,更沒有意識到自己原本是在造化主的生命裏面。
當人消失時,賜予人生命的造化主依然還在;當萬物消失時,賜予萬物生命的造化主依然還在。在悠悠永恆之中,造化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造化出新型的、也許更美好的生命來。
人對造化主的這種意識,可以說,是生命對其本體的自我意識。在這種自我意識中,人的短暫生命與神的永恒生命融為一體。在這個一體的生命中,你發現死亡不過是生命存在的一部分,就像沙灘是大地的一部分。於是,你不再急迫地從死亡沙灘中攫取生命的質料,堆建坍塌的房屋,而是成為死亡沙灘上一位泰然自若的漫步者。
二、感恩
單單說「順服」,也許有些消極,令人不知所措。那麼,「感恩」的含義就很明白,也很積極了。
人的生命不僅是造化主的造化物,像泥土一樣掌握在造化主的手中。我們應當進一步意識到,人的生命本身就是造化主給人的恩典,凝聚著造化主的愛意。一想到生命本身就是恩典,就是愛,立即就想到「感恩」是人的生命中最大的本份、最深的意義。
《聖經》中有一篇「約伯記」,據說成書於上古。約伯是一個敬畏神、遠離惡事的正直人,突然有一天,他無緣無故喪失了所有的七個兒子、三個女兒和全部家產。得知噩耗之後,「約伯便起來,撕裂了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自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Jehovah,收取的也是 Jehovah,Jehovah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生是上帝的恩典,死也是上帝的恩典;生命的來與去,是上帝賜予人的一次旅程,有所出,亦有所歸。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人只要活着,生命只要是生命,就應向上帝發出感恩、讚美和稱頌。人應為自己所呼吸的空氣、所沐浴的陽光而感恩,人應為大地生出五穀、五畜供人飼養而感恩,人應為自己的創造力、欣賞力和可供創造欣賞的資源而感恩。更根本的,人應為自己竟然活在世上,即人之為人的出現與自我意識而感恩。
詩人泰戈爾寫道:
我生命的生命啊,我知道你生氣勃勃的愛撫正撫着我的身軀;
只要我區區一息尚存,我就會稱你為我的一切。
是的,我心愛的,我知道,這只是你的愛情──這在葉子上跳舞的金光,這些在天空飄過的閒雲,這吹過我的額上、留下了涼意的清風。
晨光湧進我的眼睛──這是你送給我的口信兒。你的臉自天下俯,你的眼睛俯視我的眼睛,而我的心愛撫着你的雙足。(摘引自詩集《吉檀迦利》)
感恩發自生命的本質,符合生命的本相,所以一個時時感恩的生命,一定是一個平安、喜樂、充足、優美的生命。
不感謝不讚美上帝的人,將生命視為己有、視為理所當然,從而使人的生命與其本體割裂了,短暫離開了永恆,成了孤零零的瞬間。這樣的生命,拼命想看到自己的意義,最終卻發現了荒謬(如薩特)。這樣的生命,拼命想抓住自己的腳蹤,最終卻落入了陷阱(如尼采)。這樣的生命,活着,是焦灼的,因為它以為它除了是它自己,什麼也不是;死亡,是恐懼的,因為它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到那裏去。
一個人若順服上帝,且知道感恩,就表明這個人曉得了生命的真相(來源與去處),脫離了生的焦灼和死的恐懼;他便像一個人一邊在沙灘上悠悠漫步,一邊欣賞蔚藍的、一望無際的大海,時不時從心底里發出讚美的歌聲。
三、獻身
一個完全順服上帝的人,自然淡漠死;一個感謝讚美上帝的人,已經超越死;而一個將生命都奉獻給了上帝的人,就徹底戰勝死了。
托爾斯泰有一篇小說《哪裏有愛哪裏就有上帝》,裏面說:鞋匠馬丁死了妻子不久,又死了兒子。有一天,馬丁的一個同鄉老翁來看他,馬丁向他傾吐自己的悲傷:
「虔誠的人啊,我甚至不想活下去了。我只求上帝讓我趕快死掉。我在世上已經完全絕望了。」
老翁回答說:「馬丁,你沒有權利這麼說。我們不該對上帝的所作所為妄加議論。只因為你活着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幸福,才會這麼絕望」。
馬丁問:「那麼咱們是為什麼而活着呢?」
老翁答道:「是為了上帝。他賜給你生命,你就應該為他而活。倘若你能為上帝而活,你就不會再悲傷了,凡事你就都會感到愜意了。」
馬丁沉吟了半晌,然後問道:「但是該怎樣為上帝而活呢?」
老翁回答說:「基督已經教給咱們該怎樣為上帝而活了。你識字嗎?那麼你就買本《福音書》讀吧,你就能明白上帝要你怎樣生活了。上面全寫著呢。 」
後來馬丁按照耶穌的教導去生活,用愛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上帝便在夢中對馬丁說:你愛他們就是愛我,在愛中,我就向你顯現了。
這個故事至少有三層含義:第一,一個獻身上帝的人,就戰勝了死亡。第二,一個獻身上帝的人,就有無私的愛。第三,一個獻身上帝、充滿愛心的人,上帝就與他同在。
先說第一層含義。獻身上帝,就是把生命當作活祭獻給了上帝,這生命不再是自己的,乃是屬上帝的了;既屬了上帝,就可以「外其身而身存」,不再死、不見死、不怕死,更不會自己尋死了。這就是戰勝了死亡,活在永生里,所以馬丁後來不自殺。
若生命只是你自己的,不獻給上帝;或者,你將生命獻給了某種屬人的事(屬人的事必有限、有分、有爭、有勝敗興亡),不獻給上帝,就是「出生入死:一生下來就進入了死亡過程」,必死、怕死,甚至找死。這就是沒有戰勝死亡,活在死亡中,所以馬丁當初想自殺。
「凡是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是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耶穌這句話,可謂情真意切、語重心長。
這個生命就是靈魂(原文是雙義)。靈魂是上帝賜的「生命之氣」,肉身只是泥土(創世記)。耶穌說:「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肉身是無益的,叫人活着的乃是靈」。所以,所謂「得生命、勝死亡」,就是靈魂在上帝的啟示下甦醒過來,發現肉身的有罪有限有死,便不再體貼肉身速朽(因速朽而貪婪急切)的律,而是隨從聖靈永活(因永活而雍容不迫)的律。
再說第二層含義。什麼叫獻身、什麼叫活祭、什麼叫為上帝而活呢?這是一句空洞的話嗎?不,獻身上帝,就是獻身愛。因為「上帝就是愛」,因為愛是「最妙的道」,因為「若沒有愛,既使萬國的方言、天使的話語、先知的講道、奧秘的知識、全備的信仰、移山的能力,都算不得什麼」,因為耶穌說上帝的全部律法就是愛:愛那當初造化我們、一直養育我們、首先愛了我們的上帝,愛上帝所愛的兒女們,即周圍一切的人。(先後見《聖經》約翰一書、哥林多前書、四福音書)
上帝愛我們,我們愛上帝,我們彼此相愛──這是愛的內容。上帝愛我們,是大前提,因為上帝若不愛我們,就沒有我們。我們愛上帝,是小前提,因為我們若不愛上帝,就難以彼此相愛。我們彼此相愛,是結論,是果子,是我們與上帝相愛的證據,因為「人若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怎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呢?」(聖經)
所以,獻身上帝,就是獻身上帝的愛;獻身上帝的愛,就是無條件地愛一切人。在這種愛里,也只有在這種愛里,生死就彌合了,人神就合一了。
現在來看第三層含義。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形無像的上帝,如何向人顯現、與人相連呢?就是通過愛,就是在愛里。道的化身耶穌,就是愛的化身。他向世人展示了「神就是愛」這一真相。他的愛就像陽光普照。他為病人治病,為罪人赦罪,為敵視者祝福,為劊子手禱告,他沒有恨過一個人。在十字架上,他將肉身交給了罪人,將靈魂交給了上帝,就建成了一座上帝通向罪人的橋樑。這是一座純愛的橋樑。凡是跨上這座橋的人,就進入上帝,就進入純愛,就在純愛中經歷上帝的同在。
以無條件的愛獻身於上帝的人,就像一個人,他不僅是在沙灘上逍遙漫步,也不僅是欣賞讚美眼前的大海美景,且是躍身於生命的大海里去遨遊了。
- * *
可以這樣說,順服,就是輕鬆享受上帝之愛;感恩,就是衷心回報上帝之愛;獻身,就是實際活出上帝之愛。
順服、感恩、獻身,一步又一步,人就可以在上帝之愛中,傲視死亡,熱愛生命,直至活出一個人最高的價值。人最高的價值,在靈魂中,屬於永恆,由耶穌展示出來,就是按照上帝造人的美好目的而活着;這樣的活,便沒有死。
「……你識字嗎?那麼你就買本《福音書》讀吧,你就能明白上帝要你怎樣生活了。上面全寫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