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约翰叁书
声明:本文主要摘自中文版维基百科约翰叁书,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资料查询和学习之用。无任何商业目的! |
新约圣经目录 |
---|
1-4:四福音书 |
1 马太福音/玛窦福音 2 马可福音/马尔谷福音 3 路加福音 4 约翰福音/若望福音 |
5 使徒行传/宗徒大事录 |
6-18:保罗书信/保禄书信 |
6 罗马书/罗马人书 7 哥林多前书/格林多前书 8 哥林多后书/格林多后书 9 加拉太书/迦拉达书 10 以弗所书/厄弗所书 11 腓立比书/斐理伯书 12 歌罗西书/哥罗森书 13 帖撒罗尼迦前书/得撒洛尼前书 14 帖撒罗尼迦后书/得撒洛尼后书 15 提摩太前书/弟茂德前书 16 提摩太后书/弟茂德后书 17 提多书/弟铎书 18 腓利门书/费肋孟书 |
19-26 大公书信 |
19 希伯来书 20 雅各书/雅各伯书 21 彼得前书/伯多禄前书 22 彼得后书/伯多禄后书 23 约翰一书/若望一书 24 约翰二书/若望二书 25 约翰三书/若望三书 26 犹大书/犹达书 |
27 启示录/若望默示录 |
注1:新约各卷名称 - 左侧为新教译名、右侧为天主教译名。 注2:下划线为缩写。 |
约翰叁书是新约圣经中的第二十五卷书,属于普通书信中最前写成的第六卷。
关于作者
信中起头与结尾部分的问候形式均与约翰二书相同,而且执笔者也自称为“长老”,因此,这封信很有可能也是约翰的手笔。<ref>可以比较约翰二书第一节的内容与本书的内容</ref>
另外信的内容和措词与其馀两封信颇相似,由此显示它也是于公元98年左右在以弗所或附近地区写成的。由于书信的内容简短,所以很少受早期作家所引用,但依然可以从早期的圣经书目中找到这封信和约翰二书。<ref>参考《基督教希腊文圣经杰出的早期书目》图表,宾夕法尼亚州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303页</ref>
写作背景
这封信是约翰写给他所疼爱的忠信基督徒该犹的。该犹这个名字在早期会众的日子相当常见。这名字在基督教希腊文圣经的其他部分出现过四次,所指的至低限度有三个甚或四个不同的人。(<ref>参看使徒行传19章29节; 20章4节; 罗马书16章23节; 哥林多前书1章14节</ref>)没有任何资料肯定地表明约翰致信的该犹是上述几位中的任何一个。只知道该犹是基督徒会众的一分子,也是约翰的一位特别朋友。
约翰的信是直接写给他本人的,所以这是一封私人邮件。由于这缘故,信中总是使用“你”这个单数形式的称谓。
主要内容
约翰在信中表示非常赏识该犹对周游弟兄所表现的慷慨,并提及野心勃勃的丢特腓所引起的若干难题。信中提及的低米丢可能是奉约翰差派将信交给该犹的人;他需要在旅途中得着该犹的接待,而这封信则确保他会受到款待。像该犹的情形一样,关于丢特腓和低米丢,除了从这封信所读到的之外,便无法获得其他资料了可以参考了。
信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对早期基督徒的国际弟兄团体中彼此之间的亲密情谊获得一定的概念。当时的会众惯于慷慨接待一些‘为主名’奔波劳碌的弟兄, 即使款待者与弟兄素未谋面。<ref>参看约翰三书第7节的记载。</ref>
使徒劝勉人要慷慨好客、努力行善<ref>约翰三书第1-14节约翰集中讲述这个道理</ref>。 约翰很高兴听见该犹仍“按真理而行”。他称赞该犹做着一件忠信的事,对来访的弟兄表现仁爱的关注。约翰说: “我们有义务好客地接待这样的人,好使我们成为真理中的同工。”<ref>本译文来自《圣经新世界译本》中文译本《约翰三书》</ref>
约翰在较早时候曾写信给会众,但狂妄自大的丢特腓却不愿以尊重的态度接受任何来自约翰或其他负有责任的弟兄的东西。因此,约翰若前往该会众,他必定会因丢特腓“用恶言妄论”弟兄而向之提出责备。约翰劝勉亲爱的该犹“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他指出低米丢是个配受称赞的榜样。约翰没有写及许多事,因为他希望不久便亲自与该犹见面了。<ref>参看约翰三书第4,8,10,11节的记载</ref>
本书教益
使徒约翰十分热心保护会众,使其不致受到各种污染人的势力所影响,由此表明他是个模范监督。在教会中弥漫着的友爱及慷慨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事实上他们有义务要保持这样快乐的情况;这样,当地的弟兄和来到他们当中的“客旅”(可能指的是与他们素未谋面的基督徒客人)便能够合力“一同为真理做工”。<ref>参看约翰三书第5,8节的记载</ref>
然而,丢特腓心高气傲——这是上帝所恨恶的——并且藐视神治权威,甚至用恶言妄论使徒约翰。他试图阻止人在会众中表现慷慨好客的精神。因此约翰坦率地谴责这件恶事,借此维护会众中真正的基督徒友爱。今日的基督徒也应当热心保持谦卑,按真理而行,实践敬虔的爱心和慷慨,以求与约翰所宣述的原则一致:“行善的属乎上帝, 行恶的未曾见过上帝。”<ref>引用自约翰三书11节</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