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第16章 路得和拿俄米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聖經中的女人》
前言‎
第1章 夏娃‎
第2章 撒拉‎‎
第3章 夏甲‎‎
第4章 羅得的妻子‎
第5章 利百加‎‎
第6章 利亞‎‎
第7章 拉結‎‎
第8章 她瑪‎‎
第9章 波提乏的妻子‎
第10章 約基別‎‎
第11章 米利暗‎‎
第12章 喇合‎‎‎
第13章 底波拉‎‎‎
第14章 參孫的母親‎‎
第15章 大利拉‎‎‎
第16章 路得和拿俄米‎‎‎
第17章 哈拿‎‎‎
第18章 亞比該‎‎‎
第19章 拔示巴‎‎
第20章 示巴女王‎
第21章 耶洗別‎‎
第22章 寡婦撒勒法‎‎‎
第23章 被虜的少女‎‎
第24章亞他利雅‎‎
第25章 以西結的妻子‎‎‎
第26章 以斯帖‎‎‎
第27章 伊利沙白‎‎‎
第28章 耶穌的母親瑪利亞‎‎‎
第29章 亞拿‎
第30章 井邊的婦人‎‎‎
第31章 摸耶穌基督袍的女人‎‎
第32章 迦南的婦人‎‎‎
第33章 馬大和瑪利亞‎‎‎
第34章 抹大拉的瑪利亞‎‎
第35章 多加‎‎‎
第36章 呂底亞‎‎‎
第37章 百基拉‎‎
第38章 非比‎‎‎
第39章 羅以和友尼基‎‎
第40章 才德的婦女‎

RUTH AND NAOMI

示師記結束篇里黑暗的日子過後,路得美好的故事就像天上一束陽光照耀在聖經的字裡行間。

故事發生在示師統治國家的時候,當時以利米家(受饑荒驅使)已搬到摩押地。一場比饑荒更可怕的災難向他們襲來,拿俄米先失去丈夫,緊跟著又失去兩個兒子。只留下俄珥巴和路得兩個媳婦。最後,在聽說猶大地區的災荒已經過去時她就決定回家,並在俄珥巴和路得的陪同下開始返鄉。她們帶著悲傷和沉重的心情上路,一路上沉默不語,拿俄米終於再也忍受不住了。她必需說出她的想法。儘管她失去的東西數倍於她們,但必需說出對他們的內心看法:

「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路得記1:8-9) 這段話表現出她們婆媳之間的關係很好。她對她們沒有任何的要求,只是對她們一路上的陪伴和關心表示感謝。「然後,她吻了她們」。當然不是形式接吻,而是依依不捨的道別。無疑她們表示不願離開她。

隨後,拿俄米計算了一下開動,儘管這對她來說是一種損失,但她已準備自己面對今後的孤獨。這個高貴的婦人又叮囑再三,自己一樣都沒有保留。她要向她們解釋自己的決定有什麼意思:

「我女兒們哪,回去吧!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路得記1:12)

這時,俄珥巴認為現在是該為她自己和將來著想了,她最後吻別了拿俄米,回到了她自己的族人和諸神那裡,因而斷絕了屬靈的路。俄珥巴的吻別和路得「堅持和她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能否拿俄米後來對路得講話中體會到一種失望的感覺嗎?

「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路得記1:15)

這話更堅定了路得的決心。她估量她說的每一句話,並注意她說每一句話時的語氣,拈量著代價。她以仁愛和許諾的口氣說了這些最痛苦的話: 「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那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路得記1:16)

修訂版聖經說「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意思是指亡也不能分隔她們—她們要埋葬在一處。以後更偉大的事情是她們一同復活。

一個神奇的例子 A Powerful Example

拿俄米在生活中對神的信仰(和許多摩押人相反)並沒有被忽略,因而在路得身上產生了必然的影響。 雖然心情已經很沉重,提起這樣的話難道加重拿俄米悲傷的心情嗎?看到路得如此堅定地要和她一起走,她不再說話。這裡既有語言又有行動,誰能拒絕呢?拿俄米和路得就上路了。雖然無言,但那是理解的沉默。她們倆同心協力,為了她們共同的目標向伯利恆進發。

但是拿俄米喪失親人的痛苦一刻也沒有減輕。當她們回城時,這所有熟悉的一切又再次喚醒她內心深處深深的悲傷。整個城市都被感動了。人們在問,「那是拿俄米嗎?」那意味著什麼?難道悲傷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外表和思想嗎?「不要叫我拿俄米(愉快的),而要叫我瑪拉(痛苦的),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對愉快時刻的記憶在祈禱路得得到一個真正的女兒的時刻變模糊了,這是一個人類的可以理解的失敗。那時她還不知道對她而言路得的重要性。有多少時候如此多的煩惱迫近我們,使祝福變得模糊,這些祝福是神賜予我們抵禦不幸,並確保我們能抵抗住各種誘惑。此時,不知道拿俄米內心裡對路得的喜悅有多少—但有充足的祝福,那就是有一個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

一個忠誠的女兒 A Faithful Daughter

在以利米勒的故地似乎早已有了一個可以供她居住的地方,路得離開了摩押地,在不知道她將往何處的情況下,找到了一個為她準備的地方。非常神奇,她們到達的時刻正值麥子收割的時候。也是以色列人贖回的故事上演的時候—他們從被土地的束縛和黑暗中被釋放出來。路得了解了神怎樣如鷹把他的子民放在他的翅膀上,將他們帶出埃及地,就象他如今對她做的那樣。

2:1章節中這樣記載,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親族中有一個人名叫波阿斯。當她決定去田裡拾麥穗時,她還不知道這個情況。她認為給家裡準備糧食是她的責任,於是說,「容我往田間去,我蒙誰的恩,就在誰的身後拾取麥穗。」她去的時候,我們見到了神的指引。「…他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塊田裡」 (2:2,3)。她沒有計劃什麼,但神為她安排了一切。從我們人類的觀點看,這只是一個機會,但她的去向受到神的支配。她已選擇獻身於神,因此神指引她的路。這樣她就和拿俄米的許多故鄉人民在一起,這些都是拿俄米選擇的。她打算做一個撿拾麥穗的人—那時最貧窮的人。她不恥於詢問,因此得到完全的認可。她的堅定和勤奮引起了她周圍的人的關注。

當主人和奴僕之間的關係受到神的祝福時,在以色列是幸福的。這一點在波阿斯身上得到充分的反映,他希望神,他的主人如何對待他,他也就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他的奴僕。土地得到神的祝福,他們也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波阿斯,看到一個陌生的面孔,就問收割的人。他曾經聽說過路得,現在又見到了她。當波阿斯聽說是路得時的反映,讓我們感到他是一個有著慷慨之心的人,聽到他安慰和鼓勵路得的話,讓我們不由想起我們的救世主,耶穌基督鼓勵和安慰他的信徒的話語。波阿斯對路得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2:8-9)。耶穌基督安慰的話語也是如此,「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27)。隨後又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

服從和自我否定 Obedience and Self-denial

這裡有一條路得準備遵守的原則,從她自我救贖的故事的開始。到後來她和波阿斯一起至死,波阿斯是她和她丈夫的贖回人,一步一步地,她學會了服從。儘管通過和瑪倫的婚姻她已合法地獲得了猶太人的國籍,但是,因不斷地稱呼她「摩押地的女子路得」她和外邦人的聯繫似乎被強調。注意到她是怎樣切斷和過去的聯繫、怎樣放棄她的家族和國家,並真誠熱愛她的喪夫又喪子的婆婆,波阿斯對她的評估很重:

「波阿斯回答說:『自從你丈夫死後,凡你向婆婆所行的,並你離開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認識的民中,這些事人全都告訴我了。」 (路得記2:12)

這裡有個自我的否定,它意味著耶穌基督拯救的一條基本原則,他說,「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波阿斯後來的話也很精彩。儘管他自己是地上一個有頭有臉的人,他仍然愉快地將每個祝福的來源歸於神。他看到拿俄米和路得不需要,但他的眼光超越了自己的報答能力,因為他說:「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這是真正的謙卑。請注意路得也在神的翅膀下開始相信—這是她的逾越節,她在天使的翅膀上降生到這地,在這裡被贖救。路得的謙卑比得上波阿斯的謙卑,這在於她「…儘管我和你的女僕不同」;它及其路得的順從都始終是我們教訓。於是,她就聽從波阿斯和拿俄米的建議和忠告:「於是路得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從逾越節到五旬節,初實果子的宴會,她得救、結婚。新娘,羔羊的妻子是神和羔羊初熟的果子(啟示錄14:4)。

認識更高的能力 Recognising a Higher Power

在第2章的最後一句話里,我們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現實中:「她仍與婆婆同住」,話雖說得簡單但意義深刻。我們現代社會認為這樣的安排很不明智,只有那些在此領域有深刻體驗的人才敢評論。今天可能存在這樣的關係嗎?婆媳生活在一起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她們相互愛護、忍耐和理解,共同認識更高的能力。這種關係需要屈服和服從神的旨意,經過磨練無私的奉獻才能享受到歡樂,讚美詩說(略有改動):「那是多麼的有益和愉快,姐妹們團結地生活一起好處多多,快樂多多」。

路得記是聖經的一部分,這本書寫下來是供我們學習的,通過在我們眼前揭示出人物忍耐、安慰和性格,使我們得到希望,獲得生活經驗。 故事在繼續。路得一直照顧拿俄米,現在拿俄米反過來急於滿足路得的需求。以色列贖罪的律法允許路得贖罪,還有她丈夫的地。需要作些準備路得才能找到或被合適的人接受。她受指導去尋找,應邀準備了這樣一次會面。「你要沐浴抹膏,換上衣服,下到場上,卻不要使那人認出你來。你等他吃喝完了」 (3:3)。沐浴、抹膏以及更衣都是贖罪故事的要點,只要堅持肯定能到達我們的救世主那裡。

文章並沒有告訴我們路得的感覺,但強調她的順從,她的要求得到了回應。波阿斯並無疑慮。他了解路得的品行;事實上城中的任何人都不會懷疑她的名聲,「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故事由此開始,這個人就是波阿斯,他無疑會毫不猶豫地追求他的目的,直至實現。但結果並沒有使需求變得模糊。他再次採取必要的步驟,為家人準備充足的食糧,並說,「…你不可空手回去見你的婆婆」。是的,由災荒和喪亡所造成的空虛和悲傷現在已經過去,它的象徵―六簸箕大麥是她們未來生活的保證。拿俄米收下了這些,並把它作為一個保證,那就是事情已掌握在手中,不久就將完成。「女兒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 (3:18)。

強壯的救世主 A Strong Redeemer

這裡我們要提醒自己注意波阿斯名字的意義:力量。她的救世主是強壯的,會辦好事情,而她也高興,樂於受他拯救。波阿斯沒有浪費時間,只是尊重當時的律法(申命記25:5-10),相應做事。有一位比較親的男親戚半途而廢。他的名字沒有記載在聖經里;他不想拿他的產業去冒險。在周圍人的祝福下,波阿斯成了贖救者,成了路得的丈夫。就像我們的主成了救世主和教會裡的丈夫一樣。贖救的故事被編入路得的文章,就象圖案中的金線一樣。我們很容易賞識這兩個信實者之間的關係,以及以色列神耶和華對他們的認識。

不久就有人宣布,「拿俄米得孩子了」。那是多麼令人快樂啊!拿俄米曾三次失去親人:一個丈夫和兩個兒子。現在因為路得、波阿斯和俄備得,她的杯再次裝滿。當然她又稱作拿俄米(高興)了。人們從話語中認識到她得到了祝福,「因為是愛慕你的兒婦所生,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他被取名為俄備得,意思是伺候」。

耶和華的祖先 A Forebear of the Lord

路得家譜的結尾部分使這美妙的故事到達高潮,它聯接了路得和聖經博大的歷史。路得決定支持拿俄米,信奉她的百姓和神,未來的命運得到了平衡。她將成為我們耶和華的祖先,她的名記錄在新約全書的家譜里。這是一個經歷混亂和奮鬥後得到安息的故事。雖然最初選擇不現實,但卻明確地表明只要信賴以色列神耶和華,在現實生活中就能得到回報。「女兒啊,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嗎?」拿俄米對路得如此說。這些話讓我們想起救世主的話,因為我們離開他在伯利恆的家肯定會想到他說的話: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俄珥巴一定在摩押地得到了安息,但只在墳墓里。路得擁有以色列的希望,更偉大的未來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