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
哥林多前書查經資料 |
哥林多前書提要 |
---|
哥林多前書第一章 |
哥林多前書第二章 |
哥林多前書第三章 |
哥林多前書第四章 |
哥林多前書第五章 |
哥林多前書第六章 |
哥林多前書第七章 |
哥林多前書第八章 |
哥林多前書第九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四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六章 |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三 愛的妙道(13:1 -13)
保羅已經在上一章末節說明,他要把最妙的道指示信徒。到底什麼是最妙的道路?就是本章所講的愛。
本章可分為三小段:
1 愛的價值(13:1 -3)
這幾節很簡要地說明了愛是一切事的價值。凡我們所作的事,若沒有「愛」就沒有價值。另一方面,這幾節也告訴我們什麼不是愛。才能、恩賜、物質的捨棄,不就是「愛」。各種才幹或品德的表現並不就等於愛,沒有愛的人也可以同樣有這些表現。「愛」雖然和這些好事很相似,但並不相同。人可以出於壞動機而做好事,但出於「愛」的好事卻必須完全出於好的動機。
1什麼是「萬人方言」、「天使的話語」?
既然是「人的」,當然就是人間的話語了。至於「天使的話語」,既然說明是「天使的」,就不是人間的話語了。保羅曾在林後12:4說,他「被提到樂園裏,聽見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那些「隱秘的言語」大概就是屬於天使的話語那一類的了。但「萬人的方言」不該解作就是「天使的話語」,因為聖經顯然把萬人的方言和天使的話語分別出來。
真是有人能說萬人的方言麼?真是有人會說天使的話語麼?保羅一開頭就用「若」字、表明這是一種假設。他並未指明什麼人說了萬人的方語,或說了天使的話語。他只不過假定說,如果「我」能夠說萬人的方言,而且連天使的話都會說,卻沒有「愛」,那麼我的話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跟一種單調而沒有什麼意義的吵鬧聲沒有什麼分別。
愛不是口才。滿有語言天才的人,雖然能說許多種話,又能把話說得非常動聽,但他可能從來沒有用愛心說過話,也可能不是為愛主的緣故說話。這樣的口才跟鳴鑼響鈸一樣,沒有什麼價值。
2「先知講道之能」,12:10曾經略為提到,下文14章再詳細講述。「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就是一切屬靈的奧秘,和一切屬世的知識。「全備的信」,按主耶穌所說的,就是無所不能的信心(太17:20)。先知講道之能,明白各樣奧秘的知識和全備的信,在12:8-10都提過,但在12章是說分給不同的人,這裏是說三樣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而且這一個人的三種恩賜都有最高度的表現。雖然這樣,若沒有「愛」,還是不算什麼。
可見一個人有恩賜、會講道、明白各樣的真理、知識全備、在工作上也大有信心,還不一定有愛。「愛」不是恩賜的特別長進,不是知識的特別豐富,也不是信心的特別偉大。「愛」並不就是這些。雖然「愛」必定有所表現,但不能把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表現看作就是「愛」。因為除了「愛」以外,別的動機也會推動人在工作生活上有偉大的表現。人為着愛神愛人,固然會大發熱心 追求長進;為自己的偉大也同樣會大發熱心,追求長進。「愛心」固然能使人甘願犧牲自己,叫別人得益;虛榮心也同樣能叫人作出驚人的捨棄,以吸引人的注意,博得人的讚許。
13這節經文似乎使我們難明,為什麼一個人將所有的 濟窮人,又舍己身甚至叫人焚燒,還沒有愛呢?顯然這節經文把愛的價值提到最高峰。愛不就是一些外表的施捨、作好事,甚至不是舍己犧牲。因為人可能只不過為着要揚名天下而慷慨施捨,甚至犧牲性命。這些人所做的事好像是為愛人而做,其實他所愛的是他自己。當時的哥林多人有很多是拜過偶像的,有人為表現虔誠而叫人焚燒,為偶像捨身。這樣捨身與「愛」全無關連。所以保羅說,人若將所有的 濟窮人,甚至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因為它並沒有增加「我」的偉大,倒顯明「我」的虛偽。
2 愛的定義(13:4-7)
4「愛是恆久忍耐」,忍耐的價值在「恆久」。
什麼是我們忍耐的能力呢?
「愛」就是使我們持久忍耐的能力。「又有恩慈」,愛使人的心性良善而仁慈,因而待人有恩典有慈愛。沒有一個有愛心的人是苛刻待人的。許多人待別人嚴謹公義,待自己卻滿有恩慈寬容。這不是愛,因為愛是有恩慈的。
「愛是不嫉妒」,嫉妒的人沒有愛,卻有自卑感,又不歡喜別人比自己強。在普通人的觀念中,總是以為愛與嫉妒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會為自己的嫉妒辯護;但聖經給我們看見,真正的愛是不嫉妒的,因為真正的愛,必定喜歡所愛的人得到好處,而且得的愈多愈好。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自誇、張狂,跟嫉妒的人心理剛剛相反。嫉妒的人常常自卑,而自誇張狂的人內心卻常自尊、自大、宣揚自己。但愛是不自誇的,不想把別人顯得渺小,也不願意叫人難堪。
「張狂」是自誇的一種狂態表現,可以說是一種粗野而完全沒有約束的自誇。
5「害羞的事」就是暗昧、不合乎真理、不能夠見光的事,含有羞恥的成分。可是愛是「不作害羞的事」的,所以「愛」不包容罪惡,也不庇護暗昧的行為。
「不求自己的益處」,就是不自私自利,因為愛是一味給予,而不是要從人那裏接受好處的,所以愛當然是不自私的。
「不輕易發怒」就是不隨便發怒。在這裏沒有說愛是不發怒的,而是說「不輕易發怒」。神也不是不發怒的,但 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和憐恤。我們如果以為神是愛,所以不發怒,這是錯的。神是愛, 還是會發怒的。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曾經發怒,在聖殿裏趕出兌換銀錢和買賣牛羊鴿子的人。
「不計算人的惡」,就是真正饒恕人的惡,不把人的虧欠計算在心裏。愛是不記人的「壞賑」的。
6這節經文比上一節更清楚的說明愛的含義是什麼。真正的愛是在真理裏面,是選擇真理的,決不包容不義的事情。如果有人以為他有愛心,看見他的弟兄或他所愛的人有錯誤,不但不加以勸戒忠告,反而替他遮蓋,這不是愛。有很多作妻子的,替丈夫的錯誤遮蓋,卻沒有加以忠告勸戒,這也不是愛。看見不合理的事情裝作不知道,就不是愛。愛只「喜歡真理」。所以真正的愛心必定在真理裏面,絕對不會包庇罪惡。
7「凡事包客」,是在上一節「只喜歡真理」的範圍里,絕不是包容罪惡的事。
「凡事相信」,不是隨便什麼都信,而是說愛不存惡意疑惑人,總是從好的方面相信。「凡事盼望」,愛總是積極地向好的方面期望,不輕易放棄盼望,就像慈父對浪子那樣,總是盼望他會迴轉得救。
「凡事忍耐」,本節的「忍耐」原文hupomeno{跟第4節的忍耐makrothumeo{不同字。第4節的makrothumeo{新約共用過十次,太18:26,29,和合本都譯作「寬容」;路18:7譯作「忍了」(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她伸冤麼?);林前13:4另譯「恆久忍耐」;來6:15譯作「恆久忍耐」;雅5:7,8共用過三次,都譯作「忍耐」(「農夫忍耐等候」),彼後3:9譯作「寬容」。按這十次的用法都不是指忍受苦難方面。但本節所用的hupomeno{,新約共用十七次,其中十二次明顯是指「忍耐」或「忍受」苦難方面(太10:22;24:13;可13:13;羅12:12;來10:32;12:2,3,7;雅1:12;5:11;彼前2:20)。有三次譯作「忍耐」,卻不明顯是否指忍受苦難(林前13:7;提後2:10,12),有一次譯作「仍舊」(路2:43),另一次譯作「住」(徒17:14)。
所以本節「忍耐」偏重於受苦方面的忍耐。「愛」是我們為主忍受各種苦難的力量。
3 愛的永存(13:8-13)
A 愛、先知講道、說方言(13:8-10)
8-10 「愛是永不止息」,因為愛是永活之神的本性之一。
「神就是愛」,不是指人間的愛,而是神的愛。愛怎麼是永不止息的呢?下文用「先知講道之能」和「說方言之能」拿來跟愛比較,解釋愛是怎樣「永不止息」的。
「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先知本着神的話解釋神的奧秘,這種恩賜終必歸於無有。因為有一天大家都到神跟前,那時就用不着作先知講道的來替我們講解神的話語了。雖然作先知講道,在今天是工作上最大的恩賜(按職分說最大的恩賜是使徒),但有一天這恩賜會變成沒有用處,但是「愛」卻不會停止。「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為什麼這裏單提起先知講道和說方言作比較。因為哥林多教會太偏重於說方言這種恩賜,所以保羅在這裏特別提起這兩種恩賜。雖然作先知講道遠比說方言重要,但這兩種恩賜也終必歸於無有。聖靈根據工作的需要賜下恩賜,所以恩賜是可能因沒有需要而停止的。
「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保羅沒有指出這裏「知識」的範圍,到底是屬世的還是屬靈的。按上下文看來,似乎是偏重於指真理的知識。所有的知識有一天都要成為沒有用處。到天上的時候,屬世的知識固然毫無用處,就是屬靈的知識,像我們對神的認識,對聖經真理的知識,到那時都變成沒有用處了。因為那時所知道的,比今天我們竭力尋求要知道的更清楚。所以有一天這三樣都會過時,沒有用處。唯有愛是不會過時的。我們今天需要愛,到了天上還是一樣的需要愛。愛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是永不止息的。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因為我們活在肉身裏面,不論怎樣屬靈,怎樣有恩賜,總是受肉身的限制,我們的思想與屬靈方面的領受,都不能超過今生的限制。無論是屬世的學問、屬靈的經歷、真理的知識,儘管我們竭力追尋,我們能夠知道的仍然非常有限。我們一生的時光只不過是有限的幾十年而已;就算在幾十年的歲月中,知識不停地增加,我們所知的還是非常有限。不說別的,單在神學和教會的範圍裏面,那許多古聖先賢的着作,窮我們一生的時日,還是沒有法子讀完,更談不上全部融匯貫通了。
「先知所講的也有限」,先知自己所能夠領悟的就有限,所接受的啟示和感動也有限,他們的智慧口才也有限。所能講解明白的,也都在一定的限度里。只等那完全的主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這一切屬肉身的知識和講論,就都要過去了。
所以愛遠比先知講道之能、說方言之能和各樣知識更為超越,因為「愛是永不息」的,是繼續到永遠的,而其它的恩賜都受時間的限制。
B 孩子的比喻(13:11)
11保羅用自己作比喻,說他作小孩的時候,所講的是孩子的話,所想的也是孩子的事,是在小孩子的生命限度之內。等到長大成人了,就把孩子的事丟了,因為他的生命已經進入另一個成長的階段了。
我們活在世界上,所知道的像小孩子一樣。我們在這肉身中所能領受的一切屬靈的好處,無論是作先知講道,說方言,有全備的真理知識……,這些都好像在小孩子的限度裏面;我們所想的,說的,喜歡的,都像小孩子,非常膚淺有限。等到我們到了神面前的時候,就像是一個成年人,對於神的事情知道得更完全,跟我們還在肉身的時候比較起來,覺得在世時所知道的一切,實在像小孩子一般的幼稚,算不得什麼。所以「等那完全的來到」的時候,不但不會看重今世物質的榮華,就是今世有用的恩賜,像說方言,作先知講道,或真理的知識,也都被當作是孩子的東西一樣的丟棄了。唯有「愛」是永遠不止息的,它不單單限於對今世有用,就是到永世裏面,對神的事完全知道的時候,還是有用,所以愛比這一切都更有價值。
這比喻也說明,信徒在恩賜上的追求,跟生命的長進有密切關係。生命還幼稚的時候,所追求的是些比較幼稚的事情,所愛慕的恩賜,也是比較能夠叫我們在情緒上有享受的。等到他的生命長大成熟之後,他在屬靈方面的追求也就更有深度了,結果必定是追求屬神的愛的長進,因為只有愛有無止境的深度。
C 鏡子的比喻(13:12)
12在保羅的時代,人所用的鏡子是銅造的。把銅擦得閃亮當作鏡子,但那種鏡子不能把人照得清楚。所以保羅說:「我們如今彷佛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他在這裏所說的「觀看」,是指我們在屬神的事上,就像對神自己和神的真理,我們的認識是很有限的,好像對着一面銅鏡觀看,不能看得十分清楚。
這「模糊不清」有兩點要注意:
1. 保羅暗示對於屬靈奧秘的事情,有好些是我們現在不能透澈清楚的。聖經雖然記載許多有關救恩的事,許多神所要我們知道的事,但是有一些屬靈奧秘的事,神沒有在 的話語上清楚記載,也就是說,有些事我們不可能憑現在的啟示就清楚,如:關於魔鬼的來源和它怎樣墮落,關於靈界裏面天使怎樣跟魔鬼爭戰等,這一類的事,聖經沒有給我們夠清楚的知識,叫我們可以作出絕對肯定的結論。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聖經「只有一是」(林後1:17-19),但真理雖然只有「一是」,我們對真理的認識卻不等於那「一是」;我們對真理的認識並不等於真理本身;正如我這個人是如何,是好人還是壞人,是急的還是慢的,只有「一是」,但人對我的認識和了解,卻不只「一是」;各種人可能對我有許多種不同的看法。照樣,人對真理的了解並不就是真理。
2. 這裏說的「模糊不清」,是以主再來時跟主面對面作比較說的。因為下文說,「到那時,就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所以這「模糊不清」,不是指保羅對自己所傳的信息,所講解的福音沒有把握,不敢說是或否;絕沒有這個意思。這「模糊不清」,不過是因為我們受肉身的限制,所以對屬靈的奧秘,現在無法窺其全貌,較與主面對面時所知的,顯得很有限而已!
D 結論(13:13)
13首先要注意的是,信、望、愛這三樣都是常存的。並不是說我們今生有信心,來生就沒有信心。也不是今生有盼望,來生就沒有盼望了。我們進到永世裏面還是有信心,有盼望,也有愛;但是這常存的三樣之中,最大的是愛。
「其中最大的是愛」,這「大」可從以下兩方面比較。
按信望愛三者的效用來說:信心雖然叫我們跟神恢復正常的關係,得神的喜悅;盼望叫我們不至於羞愧,使我們有力量忍受各樣的苦難;但這兩種都是叫我們自己得着好處的,惟有愛心卻不單造就自己,還造就別人,並且叫神得榮耀。所以愛能使人、己、神三方面都得到益處。
另一方面,信和望在今生的價值較高,因為一切都還沒有實現,還在等待的階段,我們卻信,而且盼望,那樣的信和望是有價值的。但等到一切都實現了,得着了之後,信和望就沒有以前那樣的價值了。可是「愛」無論在今生或來生,它的價值是一樣的,不會因時間空間的轉換而改變,而且還永遠不斷地增加。所以常存的雖然有信、望、愛,但其中最大的是愛。
問題討論
從反面和正面說明本章講論「愛」的意義跟一般人的觀念怎樣不同?
什麼是萬人的方言和天使的話語?
把所有的 濟窮人,又肯舍己身叫人焚燒,這樣的人還沒有愛嗎?簡釋4-7節愛的定義。
為什麼說愛是永不止息而先知講道和說方言的才能終必止息?這麼說恩賜是否因時而異的呢?
11節孩子與成人的比喻,用在愛與其他恩賜的比較時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信望愛之中最大的是愛?――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