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馬可福音查經資料
馬可福音提要
馬可福音第一章
馬可福音第二章
馬可福音第三章
馬可福音第四章
馬可福音第五章
馬可福音第六章
馬可福音第七章
馬可福音第八章
馬可福音第九章
馬可福音第十章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馬可福音第十三章
馬可福音第十四章
馬可福音第十五章
馬可福音第十六章
馬可福音靈訓要義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可十一1】「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裡;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

  原文字義 「伯法其」青(尚未成熟)無花果之家(House of green figs);「伯大尼」無花果之家,苦難之家。

  文意註解 「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欖山那裡,」『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東面,『伯法其和伯大尼』為橄欖山南麓彼此相鄰近的村莊(參太廿一17)。

  靈意註解 『伯法其』原文字義是『尚未成熟的無花果之家』,無花果樹象徵以色列國和以色列民(參耶廿四5);神盼望在地上得著一班人,像無花果一樣能作 的滿足。

耶路撒冷是神選民的京城,按理,這位彌賽亞來到耶路撒冷,應當受到神一切選民的歡迎和尊敬,但根據本章的記載,主到了耶路撒冷,雖然這裡有一班群眾歡迎並高舉這位彌賽亞,但他們的歡迎相當的浮淺,而最嚴重的是, 竟被猶太教的領袖所棄絕。這些情形,正像『伯法其』的原文字義所代表的,無花果尚未成熟──猶太人尚未準備好迎接這位彌賽亞。


【可十一2】「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一進去的時候,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可以解開牽來。」

  背景註解 『驢』是溫馴的動物,古猶太人在未普遍使用馬之前,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騎(參士十4;十二14;撒下十六2)。由於它不像戰馬那樣威風,所以聖經用驢和馬作對比,以表明騎驢者的謙和、溫雅(參亞九9~10)。

「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分別為聖歸神使用的動物,必須是沒有人使用過的(參民十九2;申廿一3;撒上六7)。

  文意註解 「你們往對面村子裡去,」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是在伯法其打發門徒去對面的村子(參太廿一1~2),故『對面村子』應是指伯大尼。主耶穌和門徒當天晚上出城往伯大尼住宿(參11節),可能順便把驢駒歸還原主人。

「必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那裡,」『驢駒』是尚未長成的幼驢。

  靈意註解 這裡的驢駒具有如下的意義:

1.「驢駒」代表世人。

2.它們被「拴在那裡」,豫表世人被生活、家庭、工作等『拴』住,不得自由。

3.拴住它們的地方是「對面村子裡」,豫表『在世界裡』。

4.主打發 的門徒去「解開」,豫表主差遣 的僕人(信徒),將我們從世界和罪惡里釋放出來。

5.它們是被「解開牽來」,豫表我們得救乃是被帶到主的面前。

6.主拯救我們的目的,乃是「主要用它」(參3節),豫表主盼望我們得救以後,奉獻自己歸 使用。

  話中之光 (一)主的話裡帶著權柄,只有那些得著主話的人,才能被「解開」,被釋放出來。

(二)主能騎一匹「從來沒有人騎過的」驢,主也能對付一個從來未曾順服過 的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是多麼剛硬,主都能對付我們。

(三)獻給神的果子是初熟的,獻給神為祭物的牛是沒有負過軛的,給主騎的驢也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我們應該保留最好的,分別為聖獻給主用。

(四)一個得著釋放的人,必須被帶到主這裡來(「解開牽來」),主才能用他。


【可十一3】「若有人對你們說:「為甚麼作這事?"你們就說:「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

  文意註解 「主要用它,」『主』是指主耶穌自己。

「那人必立時讓你們牽來,」『那人』就是驢駒的主人(參路十九33);『必立時』表示毫不猶豫,顯明主的權柄。

  靈意註解 我們信徒原來是在這世界的主人手下,被世上的事和罪惡捆綁住了,但有一天,主那權能的話臨到我們身上,我們立刻就從黑暗的權勢底下得著釋放,而歸給主用。

  話中之光 (一)驢駒的主人一聽主要用它們,「立時」就答應;我們信徒一聽到主的話,也當「立時」順服。

(二)我們的身體、智力、財物等,都是屬於主的,當主要徵用時,應當「立時」歡喜獻上。

(三)主的門徒只因著主的一句話:「主要用它」,就把事情辦成功了。可見這件工作,在表面看,好像是門徒作的;實際卻是主的話負他們的責任。同樣的,我們今天事奉主,無論是傳福音,或是看望聖徒,外面好像是我們在作,其實裡面也是靠主的話來負一切的責任,才會有成果。


【可十一4】「他們去了,便看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它解開。」

  話中之光 (一)我們對主的話,也應當信而順服,不可懷疑。

(二)主怎樣吩咐,我們只要遵行,事情就怎樣成就。


【可十一5】「在那裡站著的人,有幾個說:『你們解驢駒作甚麼?』」


【可十一6】「門徒照著耶穌所說的回答,那些人就任憑他們牽去了。」

  原文字義 「任憑」容許,赦免。

  話中之光 「門徒照著耶穌所說的回答,」主的話乃是最佳的回答(參太十19~20)。


【可十一7】「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那裡,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

  原文直譯 「...把他們的衣服搭在它上面, 就騎在它上面。」

  文意註解 「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這是用衣服代替鞍子。

  靈意註解 『衣服』象徵我們外表的榮美和行事為人。主坐在衣服上面,意即:(1) 被人高舉和榮耀;(2)人的降服,才能主觀地經歷 的作王掌權;(3)我們的生活為人,應該為著彰顯 的榮耀。


【可十一8】「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

  文意註解 「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有許多人』可能因逾越節將臨,故有極多的人從各地前來耶路撒冷過節;『把衣服鋪在路上』乃是一種向君王表示效忠致敬的舉動(參王下九13)。

「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樹枝』指滿帶嫩葉的樹枝;古時猶太人在迎接君王時,用樹葉、嫩枝、蘆葦和草類等鋪在路上,猶如一層地毯,可供人行走或躺臥其上。

  靈意註解 主騎在驢駒上,人以衣服為坐墊,又以衣服和樹枝鋪路,這事說出了如下的含意:

1.人類(衣服)、動物(驢駒)和植物(樹枝)乃是萬有的代表,表明主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萬有都服在 的腳下(弗一22)。

2.衣服代表人外面的義行(啟十九8),樹枝乃指棕樹枝(參約十二13),它象徵人裡面的喜樂(參利廿三40)和得勝的生命(參啟七9),『鋪路』表明使之與屬地的有所分別,全句是說信徒在生命和行為上,表現出屬主和屬地的不同。

3.信徒以所是和所作來尊崇基督,使世人也能認識基督的所是和所作。

  話中之光 神的忠僕主耶穌,至死順服,所以面向耶路撒冷── 捨命服事之處,毅然前往,毫不畏縮,所以神藉著萬有榮耀的迎接來印證 。同樣的,所有不逃避十字架,至死順服的人,到那一天,也都要與基督同受萬有的歡迎(參羅八18~19)。


【可十一9】「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稱頌的話),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文意註解 「和散那,」是『求你立刻拯救』(參詩一百十八15)的意思,但亦可轉用作稱頌的話,含有『你有大能,惟你是配』之意。群眾如此向 歡呼稱頌,乃以為耶穌就是他們民族的救星,來此作王,率領猶太人反抗羅國帝國的統治,建立彌賽亞國。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個頌詞原是向朝聖者祝福的話(參詩一百十八26),群眾在此既將這話和稱頌彌賽亞的話並提,因此『奉主名來的』就是指那要來的彌賽亞,也就是這位出現在他們眼前的耶穌。

  話中之光 (一)當主騎上驢駒(7節),人們也以衣服鋪路(8節)時,接下來便是眾人的稱頌;照樣,當我們完全順服主時,就使主高舉在眾人之上,而成為讚美的中心。

(二)當榮耀的主向我們顯現時,我們都要禁不住歡呼讚美起來。


【可十一10】「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

  文意註解 「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指彌賽亞的國度。

「高高在上,和散那,」含意有二:(1)指因彌賽亞的來臨,而將榮耀歸給那坐在高天之上的神;(2)指願那些天使天軍(參詩一百四十八1~2),也從天上高唱『和散那』。


【可十一11】「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入了聖殿,周圍看了各樣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

  原文字義 「各樣物件」一切,所有(事物)。

  文意註解 「往伯大尼去了,」『伯大尼』是耶路撒冷城外,位於橄欖山東南麓的小村莊,那裡有清心愛主的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三姊弟一家人(約十一1~5,18),還有長大麻瘋的西門一家(參十四3),馬利亞就在他家裡作了一件美事(參十四3~6;約十二3)。

  靈意註解 耶路撒冷城豫表墮落變質的基督教組織或所謂的教會,按名他們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主既在其中得不著安息,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另尋可供安息之所。

『伯大尼』的字義是『無花果之家』,無花果象徵生命之果,生命乃是屬靈的實際;那裡有屬靈的實際,那裡才能讓主住宿安息,難怪主耶穌在世最後一星期,每天晚上都出城到伯大尼去住宿(參19節;路廿一37)。

  話中之光 (一)一個正常的教會,應當滿有生命(拉撒路)、愛(馬利亞)和事奉(馬大),才能讓主得著安息。

(二)基督只能因著我們的信心和愛心,而安家住在我們的心裡(參弗三17)。


【可十一12】「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

  靈意註解 「耶穌餓了,」象徵主得不到滿足。


【可十一13】「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裡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甚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甚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

  背景註解 在一般正常的情形下,無花果樹是在現代陽曆二月間開始結果,然後發芽長葉,至四、五月間即達綠蔭茂密的地步,每一個葉子下面都有一個果子,大多數果子須至六月間才成熟,不過也有些果子會早熟。本章經文所述時間,已經靠近逾越節(參十四1),大約介乎陽曆三、四月之間。因此,按常理,那棵無花果樹是不該光有葉子而沒有果子的。

  文意註解 「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無花果樹是以色列國的象徵(參耶廿四5;何九10),猶太人自義、自傲、自居萬民之上,藐視別人,故是路旁孤獨的一棵無花果樹。

  靈意註解 神栽培以色列人如同栽培無花果樹,盼望能得著一些果子,來滿足 的需要。當主耶穌來到以色列人中間(回城)時, 帶著神的需要(餓了)來,就在他們身上尋找生命的果子,不料甚麼也找不著,不過徒有敬拜神的儀文外表(「不過有葉子」)而已。

  話中之光 (一)今天在我們信徒中間,恐怕也像以色列人一樣,不少人只有敬虔的外貌,卻沒有敬虔的實際(提後三5)──光有葉而沒有果──就叫主無法得著滿足。

(二)我們若只是注重道理,而忽略了靈命的話,就恐怕在主的眼中,也是只有葉子而沒有果子的基督徒。

(三)主耶穌捨命作人實際的供應,與這一株虛有其表而無實際的無花果樹,正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可十一14】「耶穌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 的門徒也聽見了。」

靈意註解 「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這是豫言以色列人要被棄絕。有人說:耶穌一生行的神跡,都是表彰 的慈愛;只有這一次是顯明 的忿怒,這一次卻又是行在樹身上,而不是行在人身上。所以主在 的忿怒中,仍是滿了憐憫,向人豫作警告。

主耶穌這話,果然在歷史上應驗了。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毀,其後以色列人被分散於世界各地,一直等到二十世紀,這世界的末日將臨時,以色列國才又復國,正如無花果樹的樹枝發嫩長葉(參十三28),惟仍沒有果子(今日的猶太人極少基督徒)。

  話中之光 (一)我們信徒若不結果,就要被剪去,丟在外面枯乾(約十五2,6)。

(二)萬有生存的價值,乃在讓萬有的主得著享受和滿足,否則就沒有生存的必要。

(三)我們所能給主吃的果子,就是我們身上基督的度量。真求主不斷在我們身上作增加『基督』的工作,免得我們被廢棄。


【可十一15】「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裡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背景註解 當時聖殿的祭司允許商人在聖殿的外邦人院作買賣,售賣獻祭用的牛羊鴿子及其他祭品;又因聖殿不收希臘和羅馬的錢幣,猶太人繳納殿稅或奉獻,須用指定的希伯來錢幣(參出卅13~15),故有兌換銀錢的人,為那些外來朝聖者提供方便。這類買賣商業行為,表面看似乎並無不妥,但實際上有下列嚴重的弊端:(1)因買賣是在聖殿的範圍內進行,神聖之地因而被玷污;(2)占用外邦人的院子,剝奪了外邦人敬拜神的權利;(3)因祭司和商人勾結串通,祭司給予商人各種方便(例如祭牲未嚴格檢驗,有瑕疵者也予通融),而商人高價剝削,然後朋分暴利。

  文意註解 「趕出殿裡作買賣的人,,」『殿』原文是『神聖的處所(sacred place)』,指包括聖殿本身,並其四圍和院子的全部地區;『殿裡』指聖殿開放給外邦人敬拜用的院子。

「賣鴿子之人的凳子,」『鴿子』是供窮人獻祭之用(參利十二8;十四22;十五14,29)。

  靈意註解 神的殿是供神居住的所在(弗二21~22),但如今卻有一班人在殿裡作買賣,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六5);主耶穌潔淨聖殿之舉,說出神無法在這樣的殿裡得著安息。

  話中之光 (一)當我們肯讓主在心中作王時,我們裡面一切的污穢、摻雜、罪惡,都要被 清理乾淨。

(二)主不喜悅我們任何藉屬靈的事來賺錢(兌換銀錢),或消滅聖靈的感動(賣鴿子)等情形。


【可十一16】「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

  文意註解 只有馬可福音記載這個細節,可能聖殿的院子被一般人當作通衢,以其為來往耶路撒冷城內和橄欖山之間的捷徑。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不但不可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五5),連為圖自己的方便而利用教會也不應該。

(二)在神的教會中,絕不容許有屬人的工作,和工作的顯揚。


【可十一17】「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麼?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原文字義 「賊窩」強盜的巢穴。

  文意註解 本節是把賽五十六7和耶七11兩段經文合成一句。

這是主第二次潔淨聖殿。主在工作開始之時,曾潔淨一次(參約二13~17);此處是在工作即將結束之時,再作一次。第一次是稱殿為『我父的殿』(約二16),因 是以神兒子的資格來潔淨聖殿;此處則稱「我的殿」,因 是以大衛的子孫──彌賽亞的資格來潔淨聖殿。

「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萬國禱告的殿』豫示救恩將臨及全世界,外邦信徒也可以敬拜神。

  話中之光 (一)神拯救我們,乃是要我們作 的『殿』(參來三6『神的家』原文是『神的殿』),作 安居之所。

(二)「禱告的殿」是與神交通、和神同工、讓神得著榮耀的地方;「賊窩」是竊取神的利益、搞得烏煙瘴氣、使神不得安寧之處。(三)教會和我們裡面的靈,本應作禱告的殿,但若不讓基督安家(參弗三17),就有可能變成賊窩。

(四)我們信徒既然成了主屬靈的殿,就不該再讓世上的財利來充滿,而成為賊窩;乃應常常向主禱告,與主交通。

(五)個人的禱告固然緊要,但許多時候,教會的禱告比個人的禱告更有力量;因此,我們應當常與其他信徒一起禱告。


【可十一18】「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卻又怕 ,因為眾人都希奇 的教訓。」

  文意註解 「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猶太教領袖想要除滅主耶穌的原因:(1)主斥責他們把聖殿變成賊窩(17節);(2)主自稱與父平等(約十33);(3)犯了安息日(太十二10~14);(4)使拉撒路復活(約十一47,53)。

  靈意註解 『祭司長和文士』代表宗教裡面帶頭的人物。

  話中之光 (一)當時的殿已經成為賊窩了,猶太教的領袖們並不在意,而當主耶穌來潔淨聖殿時,他們竟想法子要除滅 。宗教徒只要敬虔的外表,好作為他們得利的門路;他們不要敬虔的實際,惟恐他們的罪惡被揭露。

(二)掛名的基督教領袖,他們保留一些宗教儀式,卻拒絕真理,甚至想盡辦法要消滅真理。


【可十一19】「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

  文意註解 主耶穌每天晚上都在伯大尼過夜(參11節)。


【可十一20】「早晨,他們從那裡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

  文意註解 馬太福音記載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乾了(參太廿一19),所謂『立刻』,是說『事情發生得很快』,一棵樹在廿四小時內枯乾,也可用『立刻』來形容,所以兩本福音書並沒有矛盾。

  話中之光 (一)主話的成就,並不須要多長的時間。

(二)凡敗壞的事,也必在短時間內顯露出來。


【可十一21】「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 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

  文意註解 彼得提醒主耶穌注意無花果樹枯死的事實,用意在問 為甚麼它這麼快就枯乾了(參太廿一20)。


【可十一22】「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神。」

  文意註解 「你們當信服神,」無花果樹的枯乾,乃是出於主的話;但主在這裡不說:『你們當信服我的話』,而說:『你當信服神』,意思是表明在 的話里有神的權能,或說神的權能乃在 的話里。

  話中之光 信徒在信心裡所說的話,也一樣帶著神的權能。


【可十一23】「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

  文意註解 「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挪』與『投』在原文都是被動語態,這表示『挪』與『投』既不是山自動的挪開並投海,也不是出於任何人的力量,乃是神使然。

「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這裡有兩個『成』字,一個是『必成』,一個是『成了』;『必成』是人信心裡的事實,『成了』是神為人成就的事實;先有信心中的事實,然後有成就的事實。

  靈意註解 「這座山,」指梗阻在信徒道路上,那似乎是巨大到無從排除的障礙和難處。

「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移山投海表示克服極大且堅頑的難處。

主耶穌這一段有關信心的談話,是在答覆彼得對無花果樹枯乾的疑問,它含有深厚的屬靈意義。移山投海是一個神跡,非人力所能作得到,乃是神作的;而要搬動神的手指頭去為我們移山,首需『滿足』神的要求,『信心』就是我們人惟一能讓神得著『滿足』的東西。猶太人想藉行律法(葉子)來討神歡喜,結果卻被神厭棄;我們是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羅五2),故可以說,『信心』乃是使神滿足的『果子』。

  話中之光 (一)任何人所無法解決的困難,都可以靠神解決。

(二)我們只要能搬得動神的手指頭,便不愁搬不動巨山;信心乃是叫我們能搬動神的手指頭。

(三)信徒面臨再大的難處,只要有信心,就必能克服。

(四)我們有時候應當直接對難處說話,憑信心拒斥難處。

(五)心裡疑惑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甚麼(雅一6~7)。


【可十一24】「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文意註解 「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這裡也有兩個『得著』,一個是『是得著』,一個是『必得著』;『是得著』意即現在就已得著,『必得著』乃是將來必要得著。先是在信心中已經得著了,然後才看見事實中的得著。信心是超越過時間,能看見未來的事。

  靈意註解 本節乃說明前一節的移山投海是神作的;是人向神獻上信心的禱告,就從神得著移山投海的答應。人藉著『信心』滿足神,神回報人,使人也有所『得著』。

  話中之光 (一)在信徒禱告的經歷中,乃是「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先是裡面有了「信」,外面就必成就。

(二)禱告就是人在求神,而信心的禱告,是得著神答應的條件。人乃是憑著信心,來支取神的應許。

(三)信而不疑,神能行大事;禱告而無信,則不能成就;神行事看我們的容量,準備的程度有多少。

(四)我們信徒的錯誤,乃是將「信」字,從「是得著」上拿下來,掛在「必得著」上。但『相信是得著』和『相信必得著』不同;前者是相信已經得到神的答應,後者是相信將會得到神的答應。

(五)凡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但信「必得著」的,許多時候卻得不著。

(六)禱告是信徒該作的事,而叫人得著所禱告的,乃是神所要作的事;我們只要作好該作的事──憑信心禱告,神就不能不作 所該作的事──叫我們得著。


【可十一25】「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

  背景註解 「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古時猶太人正常的禱告姿勢是『站著』的(參路十八11,13)。

  話中之光 (一)我們禱告的存心縱然是對的,但我們的行為配不上神,所以仍需求神的饒恕,才能坦然無懼的來到神面前禱告(來四16),我們的禱告也才能蒙神垂聽。

(二)我們若要蒙神饒恕我們的過犯,必須先能饒恕別人的過犯;也惟有能饒恕人的,才配求神垂聽他的禱告。


【可十一26】「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有古卷無此節)

  話中之光 (一)那不憐憫人的,也必受無憐憫的審判(雅二13)。

(二)信徒不要隨便批評別人,定別人的定罪;你對人的態度如何,關係到神對你的態度如何。

(三)若是我們不肯饒恕得罪我們的人,我們的禱告就不能暢通,更無法蒙神垂聽。


【可十一27】「他們又來到耶路撒冷;耶穌在殿裡行走的時候,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進前來,」

  文意註解 「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進前來,」『祭司長』和『文士』,再加上『長老』,為構成猶太公會的三種成員。

  靈意註解 「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他們表徵屬地的、人為的、字句的、傳統的權柄。


【可十一28】「問 說:『你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

  文意註解 「你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這些事』指耶穌騎驢駒進耶路撒冷後的表現,尤指 潔淨聖殿一事(參15~17節)。

他們質問主仗著甚麼權柄潔淨聖殿,這是表明他們並不認識主耶穌,也不尊重 的權柄,反而要來抵擋 。


【太廿一24】「耶穌回答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文意註解 對於這等硬著心故意不認識主的人,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以反問問題來塞住他們的口。

  話中之光 當人們問不該問的問題時,我們信徒也可效法主,用反問來解圍。


【可十一29】「耶穌對他們說:『我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可十一30】「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你們可以回答我。』」

  文意註解 「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從天上來的』意指從神來的;猶太人常以天代替神。

主的意思是說,施洗約翰的權柄所在,也就是 的權柄所在;若那些反對 的人能回答施洗約翰的權柄源自何處,也就自然能明白 的權柄來自何處了。耶穌有此反問,因為他們若承認施洗約翰是神差來的,便應接受他對耶穌的見證(參一7~8),因此自然就明白 的權柄來自神。

  靈意註解 『約翰的洗禮』是將悔改認罪的人埋葬(參一4~5),也就是將舊人置之於死地。主耶穌問此問題,用意是要他們承認這是出於神的,並且也暗示真正屬神的權柄是從死而復活來的,否則,只不過是屬人的權柄。

  話中之光 真實屬靈的權柄,乃是在於神的託付──「從天上來的」,絕不在於人的傳統和安排──「從人間來的」。


【可十一31】「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 必說:「這樣,你們為甚麼不信他呢?"」

  文意註解 他們若答說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便是自己定罪自己,因為他們不相信他。


【可十一32】「若說從人間來,卻又怕百姓;因為眾人真以約翰為先知。』」

  文意註解 他們不能明說約翰的洗禮是從人間來的,因為會觸犯眾怒。

  話中之光 『不信』(31節)和『怕人』乃是宗教徒的兩大特點。


【可十一33】「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文意註解 主並不是說『我也不知道』,乃是說『我也不告訴你們』。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明知答案,卻推說『不知道』,這是撒謊;主知道而『不告訴』,這是誠實。

  話中之光 (一)我們的心若是不正,向主不誠實,就不能盼望從主領受話語。

(二)人今天或許可以將主的問題搪塞過去,將來有一天都要站在神的台前,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羅十四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