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第廿章 禱告的能力
耶穌在一個禱告的比喻中教導學生說:「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原意為死心)」(路十八1)。中國的格言說,哀莫大於心死。在屬靈的事上也一樣。一個宣教士對宣教事工失望至死心,他就不能作什麼了。撒但常常用灰心攻擊宣教士。從起初這「灰心」或「死心」就成為他的利器。摩西、大衛、以利亞,耶利米等,當灰心一來時,就想逃避事奉。今天許多神的僕人離開工場,最主要的原因是「灰心」!
常常禱告有許多好理由:第一,禱告是隨時可以作到的事。當我生病、或其他環境不許可我們參與正常公開事奉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禱告。撒但可以在我們四圍築起圍堵叫我們與一切的人隔絕,但他不能在我們的頭上蓋上瓦片,使我們不能與神交通。第二,禱告是隨處可以作到的。禱告不需要一個特別的地點。一個人不論他處在憂、喜、生、死、苦、樂的環境中都是可以禱告的。第三、禱告常是大有功效的。「義人的禱告是大有功效的」(各五16)。耶穌曾給我們一個非常寶貴的應許,「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約十四14)。花時間禱告是絕不浪費的。史畢爾(Robert E.Speer)在其「宣教士的原則和實行」一書第四七六面中,引用一生在緬甸宣教的耶迪遜的話說:「我時時忠誠,真實地為各樣事禱告」。
基督的禱告生活
內地會的前總幹事孫德生(J.Oswald Sanders)在其「屬靈的人才」一書第二0七面中說:「這裡有一個人,以禱告建立他屬靈生命的品質」。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中各方面的模範。他是第一位最偉大的宣教士(來三1)。他在地上的生活與工作中禱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雖然他是神的兒子,擁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但他的生活完全倚靠父神而活。禱告對他是生命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路加福音中有十次記載他的禱告。他選十二使徒前,整夜禱告(路六12),他供五千人吃餅時禱告(路九16)。他叫拉撒路從死里復活時禱告(約十一41-42)。在十架七言中有三句是禱告。從開始到末了他是活在禱告中。這是他留下的模樣,我們必須效法。
多格拉斯(J.D.Douglas)在「讓全地聽見他的聲音」一書第八五面中寫道:「禱告是他生活與工作中的根基,或不過是許多活動之一?」新約中沒有禱告教義的宣言。但在主耶穌許多的教訓中。我們所得的結論是主耶穌不單需要禱告,且他所講的道,所行的神跡,所教導的真理,都是從禱告得來的。是從他繼續的,完全的內在禱告而湧出來的。
在新約中,禱告與宣教有直接的關係。耶穌不單在揀選十二使徒前禱告。他教導學生要求「莊稼的主,差派工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8)。宣教事業是神的事業。這意念是由他而來的,這行動是由他管理的,這能力是他預備的。工人是他揀選的,也是他差遣的。有人撒種,有人收割(約四35-38)。但都是為答應教會的禱告而差派出去的。
早期教會的禱告
我們重讀使徒行傳,必會得到一個印象,早期教會是個宣教的教會,也是禱告的教會。在升天節與五旬節之間的十天,他們在禱告(徒一14)。耶穌吩咐門徒要等在耶路撒冷,直到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廿四49)。主沒有明說要禱告,只說要等候。運用等候的時間,最好的方法就是禱告。五旬節,教會的誕生,就是由十天禱告而來的。
聖靈降臨充滿他們,主要的是根據他們的禱告。禱告增強他們的獨立感。所以我們發現教會與禱告是一直聯在一起的。繼五旬節之後,聖經告訴我們:「門徒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禱告」(徒二42)。接著我們看見彼得與約翰在「禱告的時候上聖殿去禱告」(徒三1)。在第一次受逼迫之後,彼得回到樓房去時,全教會都在為他們禱告(徒四23-24)。當教會第一次發生內部問題時,使徒和教會也是用禱告來解決問題(徒六4)。在午正時分,彼得上房頂去禱告,幾分鐘後,他看見一生中最主要的異象(徒十9)。禱告可說是門徒主要的工作,也是主要的生活。當安提阿教會禱告時,聖靈就對他們說,差派保羅和巴拿巴去作宣教的工作(徒十三1-3)。
對保羅如何呢?我們想他是個偉大的宣教士和神學家,但他始終是個禱告的戰士。他悔改後第一件記載他的事說,「看哪,他正禱告」(徒九11)。在他臨終前寫信給提摩太,他說「禱告的時候,不住紀念你」(提後一3)。他對羅馬帝國各地所建立的教會也說同樣的話(羅一9-16)弗一15-16,腓一3-4;西一9;帖前一2;二13。他的生命與他信徒的生命是聯在一起。他們靠主站得住,他就快樂了(帖前三6-10),如果後退,他的心就憂傷(林後二 1-4)。難怪他說:「你們若靠主站立得住我們就活了」(帖前三8)。他日夜在禱告中以眼淚紀念他們,他善用禱告的特權和能力。他要求他的信徒同樣重視禱告,不止一次他請求他們為他禱告(弗六19;帖後三1;羅十五30)。
禱告是基督徒軍裝中的屬靈武器之一(弗六10-20)。他說「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他命令基督徒,特別在屬靈戰場上最前鋒的宣教士要披帶「神的全副軍裝」。禱告是全副軍裝中的武器之一。「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鏈的使者。使我照著當盡的本份,放膽講論」。保羅是那麼偉大勇敢的使徒,他仍感到有需要信徒代禱的道義支持,何況我們呢?
他寫信給最親愛的同工,以弗所的牧者提摩太,勸勉他,「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1-4)。平安無事的目的不是在度日而已,乃是為傳福音,拯救失喪的靈魂。和平沒有戰爭,可助布道的工作。所以當為和平禱告。
我們常說,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這是對的,不過只限於某些程度。小逼迫對教會是有益的。但若是全國掃蕩性的逼迫,那將使教會式微,甚至被摧殘。在和平的環境中,教會則有繁昌長足的增長。
在保羅悔改後,教會得到一段平安的日子。路加記載說:「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徒九31)。
近代宣教中的禱告
每個研究近代宣教運動史的人,都覺得禱告與宣教是攜手並進的。蒙鼓梅利(Helen B,Montgomery)在「禱告與宣教」一書第七五面中說:「在宣教的進展中,禱告是基本的要素。每個促進宣教事業的能力都是從相信禱告而來的。宣教事業種子是種植並長芽在相信禱告的門徒心坎中。」
近代宣教運動,是由復興的禱告而產生的。維茲(Justiniau Walz)是十七世紀為宣教而起來說話的少數先知之一。舒雪耳(James A Soberer)在共「維茲:早年宣教先知的論文」一書第七十至七一面中,引用維茲的話說:「凡要在布道事工上作有效的工作,他必須為他所作的禱告。如果他盼望宣教事工順利進行,那他必須以禱告開始。如果他期望宣教事工有美好的成就,尋那他必須緊緊地向他最親愛的主耶穌基督作持久的禱告。如果有什麼工作蒙了祝福,他必知道這是藉著禱告而來的。禱告能鼓勵信徒開始為主工作。禱告能保護宣教士在旅途中有平安。禱告能叫宣教士逃過逼迫者的陷害。禱告使宣教士所講的道帶著能力。禱告才能叫聽眾接受福音和純粹的教義。禱告,只有禱告才能軟化石頭的心,而順服基督」。
我們可以說,近代宣教運動是由敬虔熱心的莫拉維派而來的。一七二二年,一班逃難的莫拉維派信徒在大衛(Christian David) 的帶領之下來到「主的守望」園莊。因難民不斷地湧來,所以就建屋子,設工場、挖井、修馬路、建立孤兒院、修建聚會所和學校。在大有能力的親岑多夫的領導之下,「主的守望」園莊,成為教會歷史上普世宣教特出的中心和發源地。
一七二七年的夏天,他們開始連環守時禱告會。每周七天,由廿四位單身弟兄,廿四位單身姐妹輪流作守望的禱告。這種守望的禱告相繼不停達一百年之久!一七三二年,他們差出第一批宣教士前往處女群島的聖多馬島的黑奴中去工作。一七三三年差派第二批人去吉陵蘭島開荒。羅賓遜(Charles H.Robenson)在其「基督教宣教史」一書中第五十面寫道:「莫拉維弟兄會在二十年中所推動的宣教事工,其成就等於聖公會與更正教在二百年中所作的宣教事工」!
同時聖靈也在英國教會中動工。一七二三年,貝斯黎(Paisley)長老會的牧師米拉爾(Robett Mliar)寫了一本「基督教宣教與得勝異教的歷史」。在該書中他強調代禱是引導異教徒最基本的工作。這本書立刻影響循道主義。接著於一七三九年成立衛理宗的第一個會社。衛斯理的復興,立刻蔓延至講英語的世界,導致教會開始關心普世宣教事工。這是由於在牛津大學有一小組的大學生經常有查經禱告,這個概念立刻風行,禱告小組在全英倫三島普遍成立。他們禱告的主題是為異教徒的悔改而禱告。
一七四六年,波士頓的信徒收到邀請信,請他們參加為宣教事工的「七年禱告運動」。愛德華滋立刻響應。第二年他發出呼籲,請所有信徒參加為福音遍傳全球的事工禱告。三十年後,一七八三年,愛德華滋的小冊子,在諾森湯賽傳道人聯誼會中由威克里夫介紹給與會的同工。他讀完這小冊子之後,建議所有浸信會的教會與牧師們,固定每月的第一個拜一,同心為異邦世界歸主之事禱告。其呼籲書如下:
「讓我們全心體會救主的心意,要以福音傳遍全球為我們禱告的首要目標。我們極其歡迎所有基督教團體,宗派與我們聯合,我們盡心邀請攜手合作。誰能預料,這種聯合禱告會產生何等大的果效呢!」
不久之後,一七九二年,浸信差會派威廉克里前往印度。其他差會也相繼成立。
在相同的時間,聖靈也在大西洋的另一岸,感動一些人參與宣教事工。在麻州威廉頓威廉學院進修的穆爾斯(Samuel J.Mills)和其他六位同學經常聚集禱告、查經,並討論普世宣教事工。有一天,正當他們前往經常禱告之處的路上,忽然雷雨大作。他們躲進一個草棚避雨,並照常禱告。當雷雨停止後,穆爾斯站起來說:「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就能作」。他們當場決定作美國第一批海外宣教士,並簽下誓約以完成這目的。
宣教工場上的禱告與復興
一七九五年,倫敦傳道會的第一個宣教工場是在太平洋的社會島。第一批三十位宣教士,只有十八位到達大溪地。開始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情形越來越壞,波馬里王起來反對宣教士。有的被殺,有的逃走,有的死於疾病。一八O四年,王死後由其子波馬里第二繼位。他比其父親更殘酷。加強逼迫宣教士,把他們所建立的工作全部摧毀了。
看情形毫無希望,那回到倫敦的宣教士召集禱告會,特別為波馬里王的悔改禱告。一八三年七月,波馬里王悔改信主,並成為宣教事工大力的支持者。他用自己的錢建立一座大禮拜堂。在四千跟從他的人面前,公開接受洗禮。在很短的時間內大溪地全島成為基督徒地區?
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就是一位傑出的禱告戰士。他的基督徒人生哲學有四個格言:有一位活的神;他藉著他的道說話;他的心意就在他所說的話中;他常諾守他的應許。他一生五十年在中國內地服事人民。這其間,太陽還未上升,他就跪在那裡為中國人禱告。一百年來,中國內地會,今改名為海外基督使團,仍諾守創辦人所立的原則:以禱告靠神去感動人。一八九九年,差會禱告一百位新宣教士,結果得著。一九三二、三三年,經濟不景氣,其他的差會在打退堂鼓時,內地會禱告二百位新宣教士,結果又得著了!
戴德生常被譽為信心差會之父。其實這榮街應歸給柏林德國牧師哥士內爾(John Eva -ngeisst Gossner 1773-1858本為天主教徒,後加入柏林信義會工作,六十三歲時創哥士內爾差會,時一八三六年)。他一生以禱告差派二百位宣教士夫婦出去工作。在他的葬禮上、主禮人對他的評論說:「藉著禱告,宣教站得以建立,宣教士得著信心,他的禱告開了有錢人的心,金銀就從遙遠之地送來了」。
赫曼斯堡差會的差會創立人咸姆斯(Louis Harms 1808-1865,是十九世紀德國信義宗宗派主義的代表,一八四九年創辦差會,在印度、非洲等地宣教)。在他主持的教會中有一萬三千位信徒,三十年之久徵募並支持三五O位宣教士?在他的期刊中寫道:「去年(一八五七年),我們的差會需要一萬五千克郎。神賜下一萬五千零六十克郎。今年我們需要加倍,神不但賜給我們足夠,並存餘下一四O克郎」。
在整個亞洲大陸的宣教事業並不怎樣成功。更正教宣教二七O年之次,羅馬天主教更久,但只得不到總人口百分之三的信徒。在南韓的增長被形容如野火燎原。目前成為亞洲最堅強的教會。增長的原因甚多,但最主要的是一九O七年的大復興。
這大復興的起因是:宣教士與當地教會有五個月之久的每天禱告。尋求更深刻、更滿足地經驗基督豐富的生命。一九O七年一月十四日,聖靈充滿在平壤城有七百人參加的查經聚會。這次的大復興是由五個月禱告的結果。復興延續二禮拜之久。其間各工作都停頓,許多信徒奉獻自己參加禱告、認罪、賠罪等。這復興蔓延到漢城及韓國其他各城。甚至越過國界到滿洲和中國。今日南韓的教會在屬靈生命的質素是世界各地所矚目的。許多教會有全年每天早晨的禱告會,其中好些教會數百人參加。今日南韓教會的情形,都是直接與一九O七年的復興有關。
禱告、復興與宣教常是聯在一起的。如果教會歷史教導我們,教會涉死的原因是由於從來不從事普世宣教的使命。要得復興,必須先對他主要的使命作好準備。復興不可能「突然發生」。他需要長期的準備,忠誠的禱告。二百年前的情形如此,今日教會要得復興也是如此。
一九七二年八月份,象牙海岸的教會領袖們舉行每早二小時的禱告。由於成見他們沒有邀請西方宣教士參加。他們進行的不錯,禱告會延續幾個月之久。十一月份,宣道會的宣教士哈維(Richard Harvey)自己來訪問象牙海岸參加禱告會的,於是復興來到。宣教士、牧師、教會領袖都得了復興。這是一個大突破,也是一個大熔化。教會與差會有空前的合作。六個月之後,法國布道家吉抑德(Jacques Giraud)在象牙海岸舉行六禮拜布道會,有數千人湧進國度。
許多人知道威廉克里是近代宣教之父,他在印度作可紀念的工作。但很少人知道他的姐姐多年在後方為他忠心代禱。許多人認識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但很少人知他的母親和姐妹多年忠心為他禱告。
禱告是能力充沛的來源
代禱在教會中很快就消失去。許多教會不再有拜三的禱告會,即使有,參加的人也是少得很。許多人以風雨為理由而不來。但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向普世傳福音的負擔。通常的禱告會題目,總離不了當地教會與信徒在物質上,或身體上的需要。偶或有為宣教事工禱告,但信徒也少為全世界的宣教事工禱告。史畢爾 (Speer)在其「宣教士的原則」一書第四七八面中寫道:「這一代普世傳福音的工作,完全在於禱告的復興。信徒更深地關心人的需要,更關懷差會在金錢上的需要。在我們靈命的深處更有負擔為全世界宣教事工禱告」。
今日宣教事工最大的需要就是禱告的復興。我們的世代失去依靠神的感覺。我們的教會比歷代教會有更多的知識、經歷、工具、金錢、委員會、地產、和建築物。我們有教會的權力、經濟的權力、和政治的權力。但卻沒有屬靈的權力。我們好像老底嘉的教會。富足,已經發財了,一無所缺(啟三 17)。我們以人為的努力和巧妙替代禱告。西方化的教會注重各樣的活動。我們是先工作才思想,先與人密談!後才向神陳說。先計劃後禱告。我們增加委員會和組織,然後花大部分的時間去處理組織的工作,和忙於委員會的會議。我們想多出力就多有果效。只有一點的時間去禱告,代禱的時間更少了。但神要對我們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宣教事業是與惡者的勢力作殊死戰。戰場是屬靈的。最有力的武器是禱告。那在後方忠心的代禱陣線,是由那些深知禱告效力的勇士,每日不斷的代禱組成的。許多差會目前出版每月代禱通訊,寄給支持者。這種通訊列出一個月中代禱項目。有些差會有代禱小組秘書,專事負責差會的代禱事宜。有的差會舉行周末禱告會,一半時間為本差會工作禱告,一半時間為全世界各差會禱告。
在家的信徒與在工場上的宣教士同樣有他在全世界傳福音上的角色。史坦(Johm Sta m) 在其「禱告的教會」一書第九面寫道:「如果禱告真的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基,那麼你在家裡與我們同心的禱告,就在我們完成神所託付我們的工作上有極大的貢獻。」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初稿譯完於新加坡三一神學院
一九八O年一一月八日 修正於澳洲雪梨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