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第十四章 五旬節與宣教
普世教會都慶祝基督的降生,但很少人注意教會的生日。很少教會慶祝這歷史性的日子。五旬節年年過去,教會沒有注重他,如注重聖誕節,復活節一樣。
耶穌宣告四件大事:我要復活;我要差遣我的聖靈;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我要再來。頭二樣已經完成,第三樣正在進行,第四樣在等著來臨。
遠在五旬節之前聖靈早已在世上。在創造的行動中,他已運行在水面(創一2)。洪水時代,他已參與該事。神說,「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裡面」(創六3)。在全本的舊約中,聖靈降臨在先知們的身上,使他們宣告神的話語。但在基督的先鋒受聖靈的啟示,與基督的跟從者受聖靈的洗之間有明顯的距離。
靈,就是聖靈,是三位一體神的第三位。五旬節的降臨是在世界工作的里程碑。五旬節是一件獨特的事件,指示屬靈實際的新次序。
新紀元的發祥
救贖歷史有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父神的時代,是舊的聖經所啟示的。第二個時代是聖子的時代,只有短短卅三年的時間,記錄在四福音中。第三個時代是聖靈的時代,自五旬節開始到現在,且一直延續到基督第二次再來。使徒行傳是聖經中唯一詳細記載這第三個時代的發祥。高登(A.J.Gordon)引用盂寧 (Henry E.Manning)的話在其「宣教中的聖靈」一書第八面中寫道:「我們今日是處在聖靈的時代,或聖三位一體的第三位的時代。按著神的組織,他在人的靈魂中實行聖子的救贖,叫蒙揀選的人因信稱義。聖靈引導我們個人,正如聖子引導使徒們一樣」。
聖經清楚地將這三個不同的時代距離指明出來。明顯的,聖父的時代與聖子的時代大不相同。耶穌自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幾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里最小的,比他還大」。在耶穌時代裡最小的人,其特權比以前的時代還大。耶穌在對那因他要離別而傷心的門徒說聖子的時代與聖靈時代的不同。他說:「然而我將實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約十六7)。
使徒行傳最重要的記錄就是五旬節聖靈的降臨。這事件蓋過一切的事件。沒有五旬節,一切的奇事都無法解釋,且一切事件也不可能發生。
聖靈是聖父所應許的靈
救贖的工作,從開始到未了都是父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神一起工作的。救恩是由聖父計劃,聖子預備,聖靈施行的。彌賽亞的來臨是神在舊約藉眾先知所應許的。聖靈的來臨是聖父藉聖子在四福音中所應許的。基督為榮耀父而來(約十七4),而聖靈是為榮耀基督而來(約十六14)當耶穌在地上時,聖父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太十七5)。現在聖靈在世上,神命令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7)。救恩是包括要人歸向父神(賽五五7),基督是通往父神那裡去的唯一道路(約十四)。世人怎樣能來到基督那裡去呢?只有藉著聖靈,世人才能到基督那裡去。「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林前十二3)。
大部分的信徒認為耶穌在升天前只頒發一道命令給門徒,就是馬太所記載的大使命。「往普天下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過去二百五十年來教會執行這宣教使命。其實耶穌當時頒發兩道命令,而不是一道命令。另一道命令不是「去」,乃是「等候」。耶穌命令他們「要在城裡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廿四49)。路加福音的結束,使徒行傳的開頭,都記載這道命令。
聖靈是基督所賜的
在耶穌的升天與聖靈的降臨之間有直接聯繫的需要。耶穌在耶撒冷的住棚節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七37-39)。
為什麼聖靈要等耶穌升天后才能降臨呢?我們只能相信在兩項事件之間需要一種的聯接。在聖靈時代開始之前必須結束聖子的時代。彼得在五旬節的第一篇信息可以支持這個論點,「這耶穌,神已經叫他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他既被神的右手高舉,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徒二32-33)。
當耶穌在肉身的時候,他是父神在地上的執行者,在那時代,他要求門徒要愛他(約廿一15-17),跟從他(太四19),順服他(路六46)。當五旬節聖靈降臨時,聖靈是父神在地上的執行者。要求門徒既然靠聖靈得生,就要靠聖靈行事(加五25)。靠聖靈工作(加三3),靠聖靈作見證(徒一8),靠聖靈敬拜神(腓三3)。
基督與聖靈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五旬節基督所賜的靈被稱為「基督的靈」(羅八)。又稱為「他兒子的靈」(加四6)。為了暗示兩位的關係,保羅宣稱,「主就是那靈」(林後三17)。三位一體神的第二位與第三位之間沒有嫉妒或競爭的事。耶穌在地上的事奉是靠聖靈而作的,聖靈的事奉今日是奉升天基督的命令而作的。父神以聖靈能力膏耶穌(徒十38),升天的基督以聖靈和能力膏他的教會(徒一8)。基督靠聖靈的能力工作。教會也要靠聖靈的能力工作。
因為基督只將這恩賜賜給教會而不是賜給世人,所以世人不能接受聖靈(約十四17),因為他們先拒絕基督(約一10-11)。傳道者腓利誤認行邪術的西門已悔改了,所以為之施洗,但聖靈不再作錯誤的事,他沒有基督的生命,而想要得聖靈的能力是得不到的。沒有基督生命的,就不能有聖靈的能力。聖靈是基督的靈,是只給那相信他,屬於他的人。
教會已經接受了聖靈
五旬節聖靈降臨是件獨特的事件。那是新紀元開始的記號,到今天幾乎二千年了。接受聖靈不是一次的事。路加記載另外三次接受聖靈的的事。接受聖靈的人,包括行傳第八章撒瑪利亞人,第十章的外邦人,及第十九章約翰的門徒。
各次接受聖靈的記號都不盡相同。在撒瑪利亞接受聖靈的事,著重在使徒們的按手,沒有提及說方言。在哥尼流接受聖靈的事,並沒有按手,只說「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徒十44)。接著立刻說方言。在施洗約翰的門徒接受聖靈事上,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徒十九6)。
明顯的,使徒們是著重「接受聖靈」的重要性。這是真正基督徒起碼的經驗。他們盼望得著這經驗,如果沒有這種經驗的,就當追求去經驗它。在以弗所城保羅發現有一小群的人未得這經驗,所以他就幫助他們去得著這經驗。保羅的問題很有啟發性,他不是問你們信的時候,接受了基督麼。他乃是問你們相信基督的時候,接受了聖靈麼?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沒有聽見有聖靈賜下來。於是保羅就向他們講解基督的真理,勸他們相信他。接著奉主耶穌的名給他們施洗,並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接受了聖靈。
當彼得從哥尼流的家同到耶路撒冷時,受到質問為什麼「非法」地將福音傳到外邦人中去。他詳細地報告整個事件的過程,後說:「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上帝呢?」(徒十一15-17)。
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聽見以後,就不再辯論了。他們的結論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教會領袖方面作了清楚的決定。聖靈降臨在哥尼流及其家人身上,正如五旬節時降臨在耶路撒冷猶太人的教會一樣。這證明整個事件是神的工作,而不是人的工作。耶路撒冷的長老及使徒們明智地接受聖靈主權的工作。
早期的教會充分地覺悟所接受的恩賜。彼得在五旬節說明這是應驗先知約琅的預言(珥二28-32)。另一次他說,這是應驗基督自己的應許,「約翰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你們要領受聖靈的洗」(徒十一16)。這是基督被升到父右邊自然的結果(徒二33)。這是基督賜給那領受他生命的教會(徒八21-23)。是教會外的人所不知道的。不信的人如果貪圖這恩賜必受刑罰的。行傳第八章那位行邪術的西門是個例子。行傳第十九章七個以弗所人要奉保羅所傳的耶穌之名趕鬼,而被鬼擊打又是另一個鑑戒。
新組織的形成
耶穌說:「我要將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8)。直到五旬節,這教會才正式建立。那時有一百廿人受聖靈的洗成為基督的身體。基督教會就這樣組成。
我們說「加入教會」,這是指人加入地方,有形的組織教會。但那不是加入無形的,普世的基督教會為肢體的方法。路加說:「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7)。另一處說:「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徒五13)。只有信徒加入主,不是加入教會(徒五14)。他們怎樣加入主呢?保羅說:只有一個方法,「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林前十二13。保羅又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手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一6)。
教會不是信徒自動的組織。彼得、雅各、約翰等沒有集中他們的思想來決定組織教會。使徒和其他的信徒,在樓上等候所應許的聖靈的澆灌。當他們都受聖靈的洗禮時,就成為基督的身體了。所以教會不是一個組織,乃是表彰他的元首基督的生命和品格的機體。他不只是一個機構,他更是「神藉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 22)。保羅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面以?」(林前二16)。
使徒彼得說:「你們系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官」。因為他們是基督身體的肢體,也是互相為肢體。教會是」個信徒享受共同的生命,分享共同的信仰,孕育同一個盼望的會社。
早期的教會是一個怎樣的教會呢?路加在行傳中說明他三個主要的品格:
是一個敬畏神的教會
舊約的智慧書教導以色列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不論在舊約律法的時代,或新約恩典的時代,這是個普世性的原則。神,耶穌基督的父,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在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在任何時代,他的道路是公義的,他的作為是聖潔。在舊約他要求他的子民要聖潔,在新約他同樣要求其子民要聖潔。
初期的教會有許多原因敬畏神,在行傳中有三個顯著的原因,分述如下:
(甲)教會深深感到神的同在。
早期的教會沒有圖、像,雕刻品,或迷信的東西。最少有二百年之久,教會沒有財產,或建築物。在服事基督,或敬拜神的事上,沒有一點外表的物質成為中心。我們都知道神是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徒十七24),因為神是靈,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約四24)。
他們對神的同在感非常敏銳。神不是漂渺不可捉摸,或用咒語才能招來的。教會本身是神藉聖靈居住的所在。神藉那居里的聖靈能直接感動信徒的心思意念。在耶路撒冷的會議中,聖靈實在與他們同在,所以他們記錄下的結論說:「聖靈和我們定意」(徒十五28)。早期的教會,神的同在是那麼有能力。所以那些不信的人進入教會時,深感到自己的罪惡,將臉伏地,敬拜上帝,說上帝真是在你們中間了(林前十四25)。
那會發生在雅各身上的事,同樣發生在新約的教會。雅各在伯特利看見神的異象,說: 「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創廿八16-17)。早期的教會不需要以偉大的禮拜堂,顏色的玻璃窗,才能提醒他們神的同在。無論在家中、在山洞、在監牢、或在廣場聚集,他們立刻感到神的同在。對他們來說,任何地方都是一個禱告的地方,任何家都是神的家。他們記得主的話說:「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
(乙)教會經驗神的能力。
一切的能力是從神而來的,也是屬於神的。神的能力運行在創造的事上,也同樣運行在救贖的事上。大衛王說的對:「神說了一次、兩次,我都聽見,就是能力都屬乎神」(詩六二11)。
舊約以色列人出埃及是神的大能彰顯在救贖上的例於。多年之後,先知常常提醒以色列人,因神的大能,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被拯救出來。新約中基督的復活也是神彰顯的大能。教會對復活不但認為是歷史上的事件,使徒也教導信徒,他們也有份於基督復活的能力(弗一19-21)。保羅寫給羅馬的信徒說:「然而叫耶穌從死里復活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從死里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八11)。
每個念使徒行傳的人,都會覺到早期基督徒的生活和見證充滿了能力。他們講道滿有能力,禱告滿有能力,行神跡也滿有能力。這能力不是他們的,乃是神的。「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徒四33)。司提反滿得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跡。他以智慧和聖靈說話,眾人敵擋不住(徒六8-10)。保羅在庇西底的安提阿講道也是滿有能力。所以第二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神的道(徒十三44)。在其他的城市也有同樣的情形,所以保羅和他的同工被稱為是「翻天覆地的人」(徒十七6)。他們禱告的能力也與講道的能力一樣。因為教會的禱告,彼得在再過十一小時就要殉道的危險中被救出來(徒十二章)。有一次在耶路撒冷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徒四31)。 一個生來瘸腿的人,已年四十歲了。得蒙彼得的醫治。全耶路撒冷的人,滿心希奇驚訝。公會的人越恐嚇他們,他們越發放膽講論神的道,教會越發增長。使徒被關進監牢,但第二天他們又回到聖殿傳講耶穌和他的復活。最後公會的人彼此商議,「我們當怎樣辦這兩個人呢?因為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跡,凡住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我們也不能說沒有」(徒四16)。難怪,「神的道興旺起來,耶路撒冷的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徒六7)。
(丙)教會見證神的審判。
審判是神一件「奇異的工作」(賽廿八21)。這不是神所歡喜的(結十八23)。每個機構,包括教會在內,都站在神的審判之下。彼得提醒我們,審判將由神的家起首(彼前四7)。教會要享受與神的交通,他必須服在神的審判之下,而不是人的審判之下。神喜愛公義、恨惡罪惡,他要求他的兒女也愛公義恨罪惡。如果信徒在這事上失敗,那麼他們就要受神的審判了!
基督的教會與神有獨特的關係。他是神子民的團體,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約十七9;16;林後六14-18)。具有高度的標準,純潔的動機,君子的風格。神已定意將這救贖的一群「成為揀選的族類,君尊的祭司,聖潔的國度」(彼前二9)。只有這樣,教會才能宣揚那召他們出黑暗進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在行傳第五章,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事上,我們看見神施行審判的事實。當彼得宣告審判時,這對夫婦立刻仆倒而死。他們只是誇大實際的行為,但因存心欺哄,故當彼得責備亞拿尼亞時,他立刻仆倒斷氣在彼得的腳前。三小時後,他的妻子也同樣來欺哄聖靈,因此也仆倒而死。如果今日教會有同樣審判的事出現,相信信徒必更奉公守法,更加聖潔。
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所以他們相信「落在永生上帝的手中,真是可怕」(來十31)。因為「上帝乃是烈火」(來十二29)。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事件,乃警告後世的教會,神是聖潔,他要求他的子民也要聖潔。
早期教會學了這功課,所以他們以敬畏神為教會第一重要的事。這不但對教會帶來極大的好處,也使教會外面的人起了敬畏神的心。「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百姓卻尊重他們。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很多」(徒五13-14)。
教會以基督為中心
當門徒第一次聽見基督要離開他們時,心中滿了憂愁(約十六6),但當五旬節聖靈降臨時,愁雲都消散了。基督不再離開他們,乃是那裡有教會,那裡就有基督。教會不再倚靠他肉身的同在。基督藉著聖靈的服事,對信徒來說,是更活潑、真責。教會每日的生活都以復活的基督為中心。
(甲)基督是他們交通的中心。
當基督以肉身與門徒同在的時候,他會說,「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這不是應許一件未來的事,乃是宣告一件已成就的事實。在五旬節之後,忽然就成為事實。耶穌基督雖然再看不見,但他的同在是那麼的真實,正如教會存在的真實一樣。
早期的教會「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42)。他們的交通有縱橫兩方面。他們享受弟兄之間的交通,但也享受與復活的主之間的交通。與主的交通是與弟兄交通的基礎。因為他們與基督有共同的聯繫,所以猶太人與外邦人的信徒也能彼此交通。使徒約翰在其第一封書信中就說明了這兩種形式的交通。「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壹3)。
早期信徒「去教會」最重要的是去見主,其次才是彼此問安。他們感到交通的甜蜜,因為他們與主有深篤的交通。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與主有關係。他們奉主的名聚會(徒四18),禱告(約十六23-24),施洗(徒八16),行神跡(徒四10),趕鬼(徒十六18)。當他們在一起敬拜時,他們唱詩讚美他(西三 16)。當他們擘餅時,紀念主的死直到他再來(林前十一26)。信徒的生命是與基督的生命在一起的(西三1-3)。凡他們所作的,都是奉主耶穌的名而作 (西三17)。因為他們與基督那麼的接近,所以被稱為基督徒(徒十一26)。
(乙)基督是他們講道的主題。
早期教會只有一個信息,就是耶穌基督。基本的信息是他的位格和工作。論到他的位格,他是神的兒子,也是人的兒子。他的人性,使他能為人而死;他的神性,使他能救自己勝過死亡。否則,他的死不過與其他宗教的改革家一樣。對早期的教會,拿撒勒人耶穌有一獨特的位格,他是神,也是人。藉著他的死與復活,成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保(提前二5)。
使徒們向各種不同的人傳福音。包括猶太人、外邦人、撒瑪利亞人、詭辯家、未開化的人。對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方法。對猶太人,就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講起,並引用舊約的預言來證實。對外邦人就談及神的創造,對人的眷顧。對雅典一班人後,保羅用理性辯證法,交換思想,引用哲學家名言。不論從何談起,其結論總是耶穌基督,他救贖的死,和得勝的復活。對他們來說,他們傳福音沒有很多花樣。但他們的信息都結滿果子。
(丙)基督是他們信望愛的對象。
門徒費很長的時間才相信基督。且常常有疑難而想同頭。有的因他的話很難,而離開(約六66)。那些跟從到底的,清楚知道他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6)。當主問他們說,你們也要去麼?彼得回答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約六68-69)。他們的仇敵命令他們叛教,他們公然拒絕。當他們被下在監牢中,他們禱告、讚美。當他們受死的威脅時,他們視死如歸,要與基督同在。他們因信而活,也因信而死。
早期門徒的信仰不只是在理智上的操練,也有感情的調節。他們的信心產生愛心。他們的愛心加強信心的力量。但耶穌是他們愛心和信心的對象。大數的掃羅會傾盡全力憎恨打倒基督徒。但當他遇見這位復活的基督以後,他說,「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困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丟棄萬事,看作糞士,為要得著基督」(腓三7-8)。
當保羅的朋友勸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因為那裡有危險,他回答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徒廿一13)。保羅這麼熱愛基督其原因是:一神的兒子,他是愛我,為我舍己」(加二20)。直到保羅臨終時,他沒有忘記仍欠下基督的恩情債,所以他願為愛基督而死。
耶穌基督也是他們盼望的對象。恩典他們已經接受了(約一16);但榮耀還在前頭(猶24)。保羅說,「藉著基督,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羅五2)。他們在基督的臉上看見神的榮耀(林後四6),所以基督是他們之間榮耀的盼望(西一27)。他們是一天一天地改變,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但他們盼望,有一天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里(西三4),不但看見他,與他同在,還要像他(約壹三 2)。這種盼望使他們能忍受在生活上的一切煎贅,以及貧窮逼迫的犧牲。他們都知道,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他們成就極重無比的榮耀。因為他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7-18)。他們因為這樣的盼望,所以能與保羅一樣地說,「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一21)。
教會是被聖靈所充滿
聖靈在早期的教會不是客人乃是東家。他不是受請而來,乃是主持這個教會。教會是屬於他的,他指揮管理教會一切的行動,所以教會成為他手中的工具,藉著教會完成元首基督耶穌的目的。
「被聖靈充滿」這個辭,今日被許多人所誤解,在他們想像中,充滿是一個器皿滿溢的樣子。所以要充滿,必須先將器皿里的東西倒空。一個要被聖靈充滿的人,必須先將自已的罪和一切倒空,然後才能被聖靈充滿。其實這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五旬節時使徒們說起別國的話,眾人都驚訝希奇說,「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譏笑說,「他們無非是被新酒灌滿了」(徒二12-13)。在這章中,我們得到二個印象:「被聖靈充滿」、「被新酒灌滿」。被新酒灌滿,乃是說,這個人不再由自己的精神所控制,而是由外來的酒所影響。被聖靈充滿就是這個意思。這不是這個人身體的每一部分;每一個思想都被聖靈所充滿,乃是說,這個人的品性,力量等都受外來的聖靈所影響,所控制。保羅在以弗所書中也同樣以酒的影響作為被聖靈充滿的比喻(弗五18)。
新約談到教會被聖靈充滿的時候,他的意思是說聖靈與教會同在,聖靈的能力運行在整個教會,啟示他們敬拜(腓三3),在服事中加力量給他們(徒六3-5),在見證時使之有果效(徒四31)。這就是被聖靈充滿的實際情形。
如果教會完全被聖靈管理,那麼我們就期望他將自己的性格表彰出來。使徒行傳有些清楚的說明:
(甲)生命。
聖靈是生命的靈。藉著他重生的能力,他釋放了我們,脫離罪和死的律(羅八2)。聖靈主要的工作是將生命賜給人。他是藉所傳的道將生命賜給人。神的靈將神的道進行在罪人的心中,思想里、和良心裡,然後使之長出生命。這樣罪人得著重生(約三3)。成為新造的人(林後五17)。神學的名詞稱為「重生」(多三 5)。每個真信的人都得了新生命(羅八9-10)。又得著兒子的地位(羅八14)。
生命的再生律,在屬靈上與在生理上是一樣的。當神對亞當與夏娃說,「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他給他們傳遞生理上的生殖律。這生殖律已成為自然律,所以不必另加命令。
在早期的教會信徒自動見證的性格,就說明這生殖律的事實。他們努力作見證,似乎與大使命沒有什麼關係,教會不需要外來的命令。教會已經得著基督的生命,得著聖靈工作的指示。那麼有內在生命力量的信徒就到處去帶人歸主。內心受強烈救人的心催迫他們去見證。當他們被禁止奉耶穌的名講道時,使徒回答說,「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四20)。
(乙)自由。
保羅談到神兒女榮耀的自由(羅八21),但他也警告加拉太的信徒,得自由後,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摩西律法的轄制(加五1)。生命和自由是在一起,是聖靈在基督里賜給教會的。
在那裡教會肯受聖靈的管制,在那裡教會就有自由。「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三17)。在早期教會及教會史中,那裡有真正的復興,那裡就得到自由。聖靈不但是偉大的開始者,也是偉大的改革者。因此他必須自由走他的道路,實行他的計晝,作他自己的事。教會如果與他同行,就必發現在一切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得著又新鮮又榮耀的自由。
近代的宣教工作有一個很大的試探,就是用圖表將聖靈組織化。更壞的是,將聖靈套在神學的外衣中,然後告訴聖靈在這時間中,你當作什麼,該怎麼作。如果聖靈按他的主權作事,我們就覺得不放心不順眼。我們更歡喜傳統上認為正規的方法。為了維護這種論調,我們還引用保羅的話說「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次序而行」(林前十四40)。但我們忘記了教會的規矩是專為約束聖靈而設的。
在教會的歷史中,滿了忽略聖靈的同在和能力,而盼望有屬靈的果效的例子。在第一世紀,教會呼喊著說,「聖靈在那裡,那裡就得自由」。第二世紀教會改變口號說,「那裡有會督,那裡就有權柄」。今日我們還未學好功課,所以仍然問題重重。
(丙)合一。
耶穌基督是一切合一的根基。「主耶穌基督是教會唯一的根基」,衛斯理約翰說的對,「如果你存著愛主和忠於主的心來攻擊我,那我們就可以合一了」。這種的合一是建基在耶穌基督的位格上。是由聖靈作成的。在五旬節聖靈將所有的信徒結成一個身體——基督的身體。教會本身不能創造合一、或促進合一,只能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但可惜的,教會很難保守合一的心。
使徒行傳第二章提到:「門徒都聚集」,「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房子」,「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教會從初就注重合一的事。五旬節後,他們都聚在一處,凡物公用。有的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徒44-46)。
不但耶路撒冷的門徒這麼合一,其他教會間的弟兄們也是這麼同心。安提阿的信徒寄送救濟品給耶路撒冷貧窮的信徒。馬其頓與亞該亞的信徒也有同樣的善舉。
合一的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要交通。
新運動的開始
教會歷史大部分是關乎基督教的教義,教會的機構,教會的爭論,分裂的運動,合一的會議。教皇諭令、皇帝的法令、宗教的戰爭、規律的實行、信條的形成。異端的鎮壓,以及其他有關建立正統教會繼承的運動等。而對於傳福音的事,翻譯聖經,如何帶領非信徒歸主,及擴展神的國度的大事卻很少或完全沒有提及。難怪向全世界傳福音的事,只有小數信徒按著傳統性的方法作作樣子而已。
為什麼神學家研究使徒行傳,而完全失去該書的主題。這是令人難解的。路加所記載的每件事,幾乎是直接或間接都論到傳福音與教會增長的事。但神學家幾乎都不提耶路撒冷的長老雅各的殉道。他們詳細談論司提反,勝利、提摩太、西拉、巴拿巴、約翰馬可的勞苦和旅程,但很少提及他們宣教的事工。他們只說腓利與司提反為執事,但不談他們傳福音的貢獻。可是路加的本意是著重宣教事工。
在使徒行傳中,路加無論記載什麼事件,總是立刻聯繫到宣教及教會的增長上。例如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與希伯來人發生爭論的事後,立刻說,「上帝的道興旺起來,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徒六7)。路加記載了亞拿尼亞與撒非喇受審判的事後,立刻加上:「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百姓都尊重他們。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很多」(徒五11-14)。
行傳中唯一記載教會性的大事就是第十五章的耶路撒冷會議。但這事件與教會增長有直接的關係。教會的通諭寄給敘利亞與基利家的教會,這些教會無疑的是由保羅和巴拿巴兩位偉大的宣教士去建立的。
路加記載許多逼迫的事,但他都小心地聯繫到教會的擴展。行傳所記載的教會,除了耶路撒冷的教會以外,其他的都是宣教教會,是由保羅及其同工宣教的成果。路加用許多篇幅記載保羅的事,因為路加對保羅宣教的行動大加興趣。保羅不但是神學家,也是宣教士。路加少提及保羅是個教會的組織家,或教會的思想家。他沒有提及保羅所寫的書信,及他如何解決他所創辦教會的問題。
路加詳細記述安提阿教會的事,但完全不提保羅與彼得在」該城的爭論。他詳細記載得在聖靈的感動下悔改了,而第一次向外邦人傳福音。在第十一章又再重複一該事。這是因為開了外邦人信道的門。
五旬節不單是教會的生日,他也是教會宣教的開始。教會擴展至全世界,有三件重大的趨勢互相配合,來完成這個大使命。
保羅取代彼得
行傳第一至十二章是以彼得為主角,以後只在第十五章再提一次。自第十三章至廿八章就以保羅為主角。這兩人最少有三次相遇;在保羅悔改後第一次上耶路撒冷去(加一18),耶路撒冷會議(徒十五章),在安提阿的爭辯(加二11-17)。
彼得是十二使徒之一,是使徒的領袖,是加利利的漁夫,受教育不多。與當代的猶太人一樣拒絕與未受割禮的人來往。但五旬節之後,他與其他使徒仍然只向猶太人傳道,直到他看見異象,重複三次後.才將福音傳給外邦人。這個經驗叫他在耶路撒冷會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外邦信徒的地位應與猶太信徒的地位相等。到晚年時,他仍留在猶太人之中,為受割禮者的使徒。他的第一封書信乃是寫給「分散寄居的猶太人」(彼前1)。
保羅是個不平凡的人物。是個熱心的猶太人,為羅馬籍而驕傲,生長在基利家首府的大數。大數是當代三大教育中心之一。他忠於祖宗的信仰,為一個傳統的法利賽人,為律法發熱心。在拉比迦瑪列門下受教。在他悔改之前,他憎恨基督的尊名,並盡力逼迫教會。在大馬色路上被復活的基督所征服。立刻重建他所拆毀的教會,併到處傳揚耶穌和他的復活。從他的背景,教育及氣質,他是有足夠的資格成為外邦的使徒,但他仍然沒有減少對同胞的愛心。在短短的十五年中,他在帝國四個主要的省份,亞細亞、加拉太、馬其頓和亞該亞,建立許多教會。
保羅比其他的使徒對教會留下更多的模樣。他比其他的人更了解恩惠的福音,及因信稱義而不是靠行為稱義的榮耀真理。如果沒有保羅特出的貢獻,早期的教會很難丟棄猶太教的外衣。如果沒有他宣教的努力,基督教到今日還不能成為普世的宗教。
安提阿取代耶路撒冷
今日的基督徒很難想像耶路撒冷在耶穌時代對猶太人的意義。一千年之久,耶路撒冷成為敬拜創造天地的主、獨一真神的中心。在全地,神只設立自己的名在錫安。他不但是君王之京都,也是聖殿的基址。只有在這城,可以獻祭給神。散居的猶太僑民每年要一次上京朝聖,如果無錢還聖殿的稅,是不可上耶路撒冷。
從耶穌四次上耶路撒冷遇逾越節的事,可見其尊重耶路撒冷的心態。他在那裡渡過最後一禮拜,她死在城外,葬在那裡,復活之後在那裡遇見門徒。他在城的東邊橄欖山升天。將來他要在那裡降臨。
耶路撒冷對教會來說,也是非常重要。五旬節在那裡發生。使徒在那城傳第一篇信息行第一件神跡。耶路撒冷的教會不久成為眾教會的母會,直到逼迫來到,信徙才離開。
耶路撒冷教會帶著猶太教的形式多過基督教的形式。門徒被稱為「猶太的信徒」多過「基督徒」。直到主後五十八年,他們還在聖殿裡敬拜,遵守法律。但保羅在這裡建立向外邦宣教的基地。
安提阿是個完全不同的城市,國際化多過保守派。因為多元化的關係,更易傳揚新的信仰。所以當保羅來到該城,將屬靈的中心從耶路撒冷移到安提阿來。
安提阿是帝國的第三大城,是地中海世界的交通要道。自主前三百年就成為國際性移民的都市。猶太移民也不少。在希臘時代,希臘文明所帶來的財富、和哲學的辯論、以及東方文化與宗教都匯集在這裡。主前六四年開始,在羅馬統治的時期,該城按羅馬的形式被擴大美化,從此居民就享受羅馬的文明。成為後來保護基督教宣教事工的準備。在保羅布道的行程中,只有安提阿城沒有暴動發生,因為羅馬的行政體系維持社會的安寧程序。
在安提阿有一種神秘的宗教,他們相信救恩、重生和死後的生命,這些類似基督教的信仰,卻是為接受福音鋪路。因此在第一世紀該城成為一個容易接受福音的城市。
在巴拿巴和保羅的教導之下,安提阿的教會增長迅速,不久後就取代耶路撒冷成為基督教的中心。保羅和巴拿巴蒙召為宣教士是在安提阿教會,而不是在耶路撒冷教會。宣教士就從這裡出發到全羅馬去傳福音。福音從安提阿往西傳到加拉太、亞細亞、歐洲;往北傳到亞美尼亞,本都,庇推尼。往東經大馬色大道和伊得薩,到達米所波大米。以後安提阿成為大主教的所在地。第二世紀初葉,著名的安提阿大主教伊格那丟(Ignatius 35-107)就是駐在這城裡。
外邦人取代猶太人
耶穌和十二使徒都是猶太人,那三0人在樓上禱告的也是猶太人。在主後三十年至六十年福音傳遍羅馬帝國,建立強壯的教會,聚會的地點多在會堂,信徒多為猶太人,故可稱為教會的猶太時期。
教會脫離猶太教沒有清楚的日期。經過一些的日子教會才發展自己的面貌。而被稱為是宗教分裂。因為猶太人在當時只占人日百分之七,由於外邦人更容易接受福音,所以不少外邦人湧進教會。保羅的聽眾有猶太人,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和外邦人。多數悔改的信徒是後兩種的人。無論在哪一城,猶太的宗教首領都反對保羅和他的信息。所以保羅在波西底的安提阿說,「上帝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徒十三 46)。其他各城情形也一樣。
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保羅對所愛的同胞以色列人說了很嚴重的話,「這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先知,又把我們趕出去。他們不得上帝的喜悅,且與眾人為敵。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教。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上帝的忿怒臨到他們身上已到極處」(帖前二15-16)。
不久之後,教會不再努力帶領猶太人歸主。基督教是在猶太教中生長,但卻沒有在猶太教中紮根。自一三五年巴柯巴(Bar Cocheba自稱為彌賽亞反抗羅馬失敗)帶領狂熱的猶太人爭取自由,羅馬派大軍鎮壓,死傷甚多。接著三年饑荒,約有一百萬人死亡。從此猶太人分散各地,到廿世紀才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