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第十五章 主再來與宣教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Thumbup.jpg 本書原文來自宣教神學的聖經基礎 賈禮榮黃彼得

宣教神學的聖經基礎
譯者序
第一部 宣教神學的聖經根據
     第一章 舊約中的宣教神學
     第二章 四福音中的宣教神學 
     第三章 使徒行傳中的宣教神學
     第四章 保羅的宣教事業
第二部 三位一體的神在宣教中的地位
     第五章 神的主權
     第六章 基督的主宰權
     第七章 聖靈的職事
第三部 宣教神學的必須
     第八章 宣教士的使命
     第九章 異教徒的命運
     第十章 基督教福音的性質
第四部 宣教的前後史
     第十一章 基督教信仰的獨特性
     第十二章 主的復活與宣教
     第十三章 主的升天與宣教
     第十四章 五旬節與宣教
     第十五章 主再來與宣教
第五部 宣教的屬靈動力
     第十六章 撒但的對抗
     第十七章 人的忿怒
     第十八章 教會的角色
     第十九章 神跡的地位
     第廿章 禱告的能力

  基督教是耶穌基督以他的生活,工作和教訓所建立的歷史性宗教。他生於該撒奧古士督,死於本丟彼拉多手下。是歷史上的人物。他所建立的教會也是歷史性的機構。自五旬節開始直到他第二次再來。在這期間,教會最主要的使命是宣揚耶穌基督為主。並協助他們迎接他的再來。主清楚地對教會說,傳福音給萬民聽,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工作直到我來。

  波爾(Herry R.Boer)說,「教會與其宣教事工,都要從未世論的觀點進行工作」。

  新約對教會與宣教立下兩個終點:一與時間有關係;一與空間有關係。與時間有關係的,就是工作直到這世代的末了。與空間有關係的,就是在地理上擴展國度直到地極。早期的教會很清楚這兩個目標。所以使徒們盡力將福音傳遍當代羅馬帝國的版圖。保羅時代,福音已「傳與普天下萬人聽」(西一23)。他們大約不知道吉陵蘭的愛斯基摩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士著。

  今日我們對地理的知識更詳細,六大洲的每方哩都從太空衛星所拍的照片看得清清楚楚。我們對月球的知識比當時使徒對地球的知識更多。所以傳福音的責任也更大。

  關於主再來的日期我們實在不知道。耶穌警告門徒不要妄定他再來的日期。當門徒問他說,「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呢?」耶穌的回答是,「父憑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所知道的」(徒一6-7)。他更進一步說,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回來的日子(太廿四36)。

  主耶穌的命令是:傳福音直到地極——不管多遠;他要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未了——不管多久。


時代的末了

  歷史是神所管理的,他從起初知道未後的事(啟廿二13)。他隨己意行作萬事(弗一11)。他對猶太人(羅九至十一章),對外邦人(徒十五14;羅十一25),和教會(弗五25-27)都已定了計劃和目的。

  耶穌頒發大使命給使徒時,說宣教工作的期限是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20)。所以宣教事工不是到使徒時代、中世紀黑暗時代、文藝復興時代、改教時代、佈道復興時代,而仍是直到時代的末了。

  早期信徒很盼望主在他們還活的時候就再來。所以教會受逼迫,門徒四散,但使徒們仍留在耶路撒冷。即使他們到耶路撒冷以外去處理教會的工作,但辨理事務後立刻回到耶路撒冷(徒八章)。彼得到哥尼流家去傳福音,又回到耶路撒冷向那裏的領袖作報告(徒十一2)。保羅和巴拿巴要決定外邦信徒的地們也回到耶路撒冷,與仍然留在那裏的使徒們商討 (徒十五2)。

  使徒留在耶路撒冷那麼久的原因,是他們希望耶穌同來時,是回到耶路撒冷,且立刻就要回來。他們不希望當主再來時,他們在以弗所、安提阿、或哥林多。其實他們這個觀點大大錯了。耶穌並沒有在他們有生之年再來。二千年歷史過去了,但教會仍存留地上。然而,教會不會永遠存留地上。他自五旬節開始(徒二章),到耶穌再來時就結束(帖前四3- 18)。

  在這期間,到處有打戰與打戰的風聲,教會要受敵對和逼迫。宣教事業要面對各種的困難和危險,十字架的使者要遭人恨惡,受人鬥爭。他們要在猶太會堂受鞭笞,在羅馬官廳受毒打。其中有些為福音要捨去生命。然而宣教的使命仍未結束,門徒在這城受逼迫,他們要到另一城去傳福音。這一切就是保羅的經驗。

  聖經教導我們宣教是打一場屬靈的戰爭(弗六10-12;彼前五8)。災難紛至沓來,但信靠救恩的元帥將安然渡過,直到時代的末了。有些戰事會失利,但整個戰爭是得勝在握。(羅八35-39);(林後14)。

  我們要記得,近代的假先知要宣告基督教宣教事工的死亡。他們說黑暗已來,許多國家傳福音的門將關閉。有些膽小鬼說,在全世界宣教的見證已告死亡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甘地前往英國爭取印度獨立。許多宣教差會計劃撤退宣教士。可是印度獨立後,仍在英國聯邦之內。一九六O年代,當薩伊局勢惡化時,許多信徒呼籲趕快召回宣教士離開危險地區。一九六三年,毛毛族的革命領袖肯雅達擔任肯亞總理時。許多宣教士更懼怕,因此整裝待命,歸回老家。但實際情形如何?直到今日宣教士仍在那裏,福音仍然被人接受。蘇聯政權逼迫鎮壓教會六十年之久,仍然不能將教會消滅。蘇聯福音派教會比前更壯大!

  如果西方宣教士不能繼續工作,還有東方宣教士興起替代。政府不准許宣教士領導教會,有本地的教牧人員起來擔任。如果本地教會受迫轉入地下活動,那位不住人手所造的殿而住在信徒心中的聖靈,仍然與他們同在。消滅有形的教會是一件事,但要消滅永生全能的神又是另一件事。天是他的寶座,地是他的腳凳,沒有一個人,或政權可以動其絲毫。宣教事業一直在地上存在,進展,直到這時代的末了。其時間有多久不是問題。

  耶穌再來是普世宣教最強的動機。中國內地會(今海外基督使團)的同工手冊中的第一個動機寫道:「中國內地會是建立在:深深感到中國的需要,以忠誠的意願,在基督愛的催迫,盼望他的再來,而順服他傳福音給萬民的命令」。其他差會領袖如丙漢(Rowland Bingham)、施達德(Chasles Studd)等都是以基督再來為宣教事工的動機。

  保羅,我們常想他是一位神學家,但他卻自稱是使徒,宣教士。他說,在他出生前就蒙神選召,在外邦人中傳揚基督(加一15-16)。他從來沒有後悔神的恩典使他成為蒙召的器皿。藉着傳揚福音,使外邦人在基督耶穌里,藉着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弗三6),他最大的特權就是「將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外邦人」(弗三8)。他強調自己的責任是「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林前一17)。所以他提醒自己「我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他也懼怕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7)。這種懼怕是多餘的,因為在他晚年時見證道,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7)。他又說,「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夸的冠冕,是什麼呢,就是耶穌再來的時侯,信徒可以站在主的面前」(帖前二19)。


直到地極

  彼得說「神不願一人沉論,乃要人人悔改」(彼後三9),保羅說,「基督是萬人的救主」(提前四10)。耶穌自己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歸我」(約十二32)。基督教興猶太教衝突的一點,就是基督教是全世界性的。福音的中心信息是:神愛世人(約三16),基督為萬人死(林後五14)。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十13)。

  基於上述原因,教會存在的使命就是要將福音傳遍地極。從種族來說,不分猶太人、外邦人、羅馬人或希臘人。從地區來說,不是單在猶太地、巴勒斯坦、或羅馬帝國。耶穌說田地就是世界。這世界就是包括東西古今,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除非這些人都認識基督,否則神的旨意就不能應驗。猶太的信徒很難明白神的旨意,到主後五八年,保羅第五次到耶路撒冷時,教會還是披着猶太教的外表。信徒還是稱為「猶太人中信主的」(徒廿一20)。耶路撒冷的信徒還是遵守律法,到聖殿敬拜,發誓等(徒廿一20-26)。

  在第一世紀,保羅在廣傳福音的事上,比任何人都更負責。在他悔改時,神就指派他為外邦的使徒(徒九15),他也敬重這職份(羅十一13)。他走更遠的路程(羅十五24),「作比別的使徒更多」(林前十五10)。十五年之久,他在四大省份中建立教會。他常常傳講、教導那榮耀的福音(提前一11)。

  他只有一個信息:耶穌基督和他釘十字架(林前二2)。無論何往,他都勸人悔改相信真道(徒廿21)。他的心志是不在基督的名被傳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十五20)。在他晚年時,他說,「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羅十五19)。他在東羅馬各大城傳了福音,所以要往西到西班牙去(羅十五24)。羅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 88-97)說,保羅會經傳福音到帝國的西部邊疆,就是西班牙。保羅有否實現他這個心志,新約沒有記載。根據敘利亞正統教可靠的遺傳說,主後五二年,使徒多馬傳福音到印度南部,在拉弗北部工作十年,在靠近馬達拉斯工作十年,並建立許多教會。但據可靠的證據,自第三世紀開始,教會已在印度建立。

  第二、三世紀福音已傳遍羅馬帝國。接着君士坦丁的悔改,教會進入空前的發展。在第四世紀信徒人口增加四倍。但很可惜的,教會得着財富和人數,卻失去敬虔和能力。主後五百年至三0O年,宣教士(多數是修道士)走遍全歐洲。傳福音、教導人、建立修道院。這修道院不但成為當代社會之光,學習之地,也是宣教活動中心。愛爾蘭的宣教士將福音帶到蘇格蘭、英國、和歐洲大陸。英國的宣教士加入愛爾蘭的弟兄隊伍,以福音改變全歐洲。其中最著名的宣教領袖為:帕提克、哥倫巴、愛丹、克得伯特、奧古斯丁、波尼法修等。福音也由英國傳到挪威,由德國傳到瑞典。

  以後由於王侯信主,藉着他們的權力和威望,帶來歐洲基督化運動。其中如查理曼配合軍事的力量與宗教的勸說,到主後八百年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到三OO年整個歐洲完全基督化了。不過這種方法,不一定常常有好的果效。

  第四世紀,福音越過羅馬國境到達埃索比亞。第七世紀景教傳福音到中國。在那裏發揚達二百年之久。第十三世紀法蘭西斯會再到中國佈道立教。第十七世紀耶穌會又來中國傳道。羅馬天主教的迦瑪時代,隨着葡萄牙與西班牙統治者與拓張者將福音帶到美洲及東印度去。最大的成就是在南美洲及菲律賓。

  歐洲的更正教等待了二百年,才開始宣教事工。其主要的原因是受不正確的神學思想所影響。如信義宗第一位開拓宣教事工的榮滋,他要開始普世宣教事工,但卻遭受信義宗當局的反對。加爾文的教導是,基督的國度不需要人的努力去建立或維持的。普世宣教事工是單單由神去作的。

  一七九二年,威廉克里出版一本名叫,「基督徒對異教徒悔改的責任」,但遭強烈的反對。當他要在諾森湯賽的傳道人年會中提出,請他們討論「大使命」時,大會主席責備他說,「青年人,坐下,當神要叫外邦人悔改時,他知道怎樣作,而不用你我操心!」

  更正教宣教事工是由兩位路得會的宣教士齊根巴格(Ziegeabalg 1682-1719)、普呂超 (Plutschau 1678-1747)於一七O五年被哈勒丹麥差會差往印度開始的。一七三二年,莫拉維會差派宣教士到處女島去進行海外宣教事工。自一七三二年至一七六O 年,該會派了二二六人前往吉陵蘭(一七三三)、蘇利南(一七三五)、南非(一七三七)、北美印第安(一七四O)、耶美加(一七五四)、安地瓜(一七五六) 等八個國家工作。

  十九世紀,英國及北美的更正教才認真地負起傳福音給非基督教地區的大使命。一七九二年威廉克裏帶頭作宣教工作。受他直接影響而相繼成立的差會如下:倫敦傳道會(一七九五)、蘇格蘭格拉斯哥差會(一七九六)、荷蘭傳道會(一七九七)、英行教會(一七九九)、美國海外傳道會(八一O)、美國浸信會差會(一八一四)。

  聖經公會的成立也是同等的重要。大英海外聖經公會(一八O四)、蘇格蘭國民聖經公會(一八O九)、荷蘭聖經公會(一八一四)、美國聖經公會(一八一六),他們負責翻譯、出版、分發聖經、供各宣教工場之需要。在十九世紀頭數十年,大西洋兩岸的許多宗派,一個接連一個成立海外差會。十九世紀末期,各差會在世界那接受他們的國家建立宣教站。

  廿世紀世界各差會仍然努力宣教事工。今日全世界更正教有五萬五千位宣教士,羅馬天主教有十一萬宣教士在各地進行宣教事工。無論在那裏,他們領人信主,建立教會,開辦醫院,學校,以及各種社會福利事業。這是教會最大的成就。

  教會到處林立,多由當地人民自己建造,其中有印度的婆羅門教徒。中國學者,日本的武道士,非洲的霍屯托人,澳洲的士著,亞瑪遜的印第安人,新幾內亞的獵人頭的蠻番,及南洋群島的島民等。

  福音邀請各階層人士、老少貧富,士農工商、王侯公卿,他們都可成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

  在過去二百七十年的宣教努力,今日世界各國幾乎都有教會。有少數的國家是西方宣教士不能進去的,有少數的地區尚未有教會,但已有基督的見證人在那裏。今日教會可說是真正普世性的教會。第三世界的教會增長比北美與歐洲教會的增長更快。宣教中心將要由西方移到東方去了!

  我們的主在欖橄山的講論中,提出二個重要的事:一是時代的末了,一是直到地極。「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廿四 14)。二千年來,教會的禱告是「你的國降臨」,而不注意這辭句的內容。特別在逼迫的時候,信徒切望國度的來臨就可以解決罪惡、欲望和痛苦的事。而忘記了,神在這恩典的時代是要我們按他的心意去工作,傳福音給萬人,使萬人作主的門徒。只有福音傳遍天下,這時代的末了才能來到。宣教學與末世論是連在一起的。沒有宣教學、末世論是不能實現的。

  聖靈和新婦都說來。凡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廿二17)。聖靈和新婦異口同聲地呼求說,「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廿二20)。福音對乾渴的世界發出邀請說:「願意的都可以來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廿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