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約伯記詮釋-揭開痛苦的面紗第四章
序言
1.约伯三友前来之目的有二 2:11 ) 为他「悲伤」(lanud, 字根意「垂头丧气」), 喻同情,哀悼;「安慰」他(lenahem, 字根意「哀呜」),喻同情的感叹,先知「那鸿」的名 字是此意义。 他们的动机纯正,目的诚挚,并与约伯共坐一周,对约 伯的遭遇感同身受;及至听到约伯厌世求死之言,又向 神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是个危险的信号,以为约伯濒临 沉沦边缘,遂化同情的缄默为热情的劝慰。
2.约伯与三友的对话次数频繁, 各人滔滔不绝, 各抒己见, 有控告责骂的,有竭力分辩的;有泼妇骂街式的,也有 抗议自卫式的; 四人共发表十八次谈话,其中以利法三 次,比勒达三次,琐法两次,约伯最多共有十次;这十 八次谈话占全书篇幅的二十八章, 七百多节,相当冗长, 在结构上分三个回合进行。
3.约伯三友的劝慰演变成为神学性的告诫,主题环绕着一 个逻辑性的推理:
- 苦难是神对罪的惩罚。
- 约伯受极大的苦难。
- 约伯犯了滔天大罪。
这是他们的「神学因果论」,但他们的结论也有各自根 据:以利法依据经验,非空谈的理论,他多次宣称「按 我所见」(4:8,5:3,15:17);比勒达依据抟统, 如「请你考问前代」 8:3);琐法则依据假设,如「多 咀多舌的人岂能称义」(11:12)。
4.在三回合对话里,约伯三友的劝言从平静的暗示发展至 凌厉的谴责及尖酸的讽刺(如 5:8;8:6,11:14, 15:4-6,18:20,22:5);而在每次的答话中,约 伯总为自己的无辜而做申诉(参 6:10,9:21,16: 17,27:6)。约伯每次的申诉在篇幅上总长过他友人 的言词。
5.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约伯多时向神抱怨,因他认为他 的受苦是神加于他身上的(如 6:4,7:20,9:17, 13:27,16:12,19:11),同时也抱怨神不理会他的 苦楚(如参 13:24),这现象表示他对朋友的失望, 因为他认为他的朋友根本不明白他的心情。
6.其中据学者分折,约伯的三友在与约伯对话时犯了三大 毛病 1:
- 妄下结论: 他们在没有证据下,控告约伯因犯罪而招到的刑罚。
- 绝不容辩: 他们绝对不容许约伯为自己分诉,他不接受约伯的回答是诚实的对话。
- 自以为是: 他们认为自己对约伯这个案的分析绝对无误。
7.约伯方面,起初他七天七夜不言不语,以后却话如狂风(8:2),其因有三:
- 约伯的苦楚喜有知音人: 有苦无处诉确是苦上加苦,今有真正同情的人,故一开口便说个不停,因他遇见一些运用「聆听治疗法」的辅导员。
- 知音人错解他的苦衷: 约伯有如哑巴吃黄莲,有苦心自知,因知音人对他的情况的分析完全离题,又适得其反,使他更感苦恼。
- 对错解的自辩纠缠不清: 约伯对三友的分析不能认同,但每次的解释总落在更深的误会里,使他越说越狂。他不介意失去物质的福分,而在乎的是那赐福的神好像隐匿,所以约伯的苦诉越说越长。
8.在这数段对话中,文章之美与表达之雅是高人一等的, 而且隐藏在文字的背后还有超凡的思想和动人的观念, 诚如有人说:「弘思深意若以庸俗的形式来表达,就会 一变而为平凡卑下;若深邃的思念配上蕴含音韵、节奏 的佳句,这才是最高的艺术。」2 这一切在约伯与友人 及神的对话中便表露无遗了。
9.三次对话的长短与辩论中心(见下表):
三次对话的长短:
第一回合|colspan="2"|第二回合|colspan="2"|第三回合 | ||||||
以48 节 | 约51 节 | 以35 节 | 约38 节 | 以30 节 | 约42 节 | |
比22 节 | 约57 节 | 比21 节 | 约29 节 | 比6 节 | 约14 节 | |
琐20 节 | 约75 节 | 琐29 节 | 约34 节 | 琐缄默 | 约缄默 |
约伯与三友的辩论中心:
约伯三友 | 约伯 | 1.苦难是神对罪的惩罚 | 1.否认有罪 | ||
2.神是公义的, 必赏善罚恶 | 2.怎可证明 | ||||
3.约伯犯罪遭滔天大祸 | 3.求神伸冤 |
以利法第一次发言(4:1-5:27)
以利法的思辩可分析为五个重点:
轻微婉责(4:1-6)
1.以利法似是三人中最年长的(参32:7,15:10), 他也是三友中最唠叨的,从他的言词中可见他对约伯 在苦难中的表现大感失望,但他一开口却表现异常温 柔体贴,他对约伯说:「有人欲与你谈话,你会觉得 疲倦否?」(4:2 的「厌烦」tileh 指「你承受得住否」 「AB」、「你会觉得冒犯否」「RSV」,或「你会不耐烦吗?」「NIV」)。 2.他称赞约伯曾以实际行动帮助过许多受苦的人(4:3 -4),但自己落在苦境时却表现出「昏迷」、「惊 惶」的情绪,有如惊弓之鸟(4:5),约伯能医治别 人,却不能医治自己,他惯常辅导别人,却不能辅导 自己。约伯本以敬畏神为他的人生中心,行事纯全是 他的生活原则(4:6),如今处在苦境中,约伯却彷 徨失措,只知自咒生命。
补注: 以利法此段言词甚有道理,是的,人在风平浪 静时,敬畏神的心容易生出;一旦病痛来到, 人的灵命真相便展露无遗了,可见平日的属灵 操练是重要的。
解释苦因(4:7-11)
1.以利法以因果律说服约伯,无辜者不会无故受苦(4: 7),「种瓜得瓜」是千古不变之律(4:8)。
2.人受苦是因犯罪的结果,是神公义怒气向他发作(4: 9),人用逻辑的观点来看一切事情的发生总有先因, 因此,以利法以为约伯也不例外,他的苦难是自招的。
3.少壮雄狮(4:11 的「老狮」原文layis 中译应译作「雄 性的狮子」)虽咆哮一时,终因缺食(中译「绝食」) 而使子女分散──意说最强壮的也有悲哀的日子,喻 约伯的境遇也相同。
补注: 以利法本段所言甚有道理,因为世上的罪恶, 若无惩罚或制衡之法,社会秩序甚难维持,世 界将变成一团糟,神的公义属性也被「褫夺」。
特别梦境(4:12-21)
1.以利法将一次在梦中所得的默示视为「权威言论」, 期待约伯非听不可。
2.一次以利法在众人熟睡之际得见异象,使他「莫名恐 惧」、「百骨打战」、「毫毛直立」(4:14-15)。 他看见有「灵」(ruah)出现,并向他说话。
3.灵的话有两个重点:
⑴人在神面前永远是不义及不洁净(4:17)(此言 在原文是问句,意说「一个必朽的人能在神面前称 义吗?人可在造物主前洁净吗?」和合本将之作 「比较式」译出,带不出原意)。
⑵神不信任其臣仆(指天使),谓他们是愚昧,何况 是卑贱污秽及生命异常脆弱的世人(4:18-21)。
补注
⑴4 章12 节的「默示」原文davar,意「一个字」 或「一句话」,中译「默示」似不大恰当。 这话暗暗地来到(鬼鬼崇崇地),不像光明 正大地「临到……先知身上」。
⑵以利法以灵的话用两点分别喻约伯的愚昧: a.人不可能在神面前称义,约伯没有资格责怪 神,神所做的一切全是公义的。 b.连天使所做的也是愚昧,何况人,喻约伯的 自咒是愚昧的,生命总要死亡,自咒亦无用。
⑶从灵说话的内容可鉴定,以利法的神学思想 似也不太正统,他怎可说神轻看天使及世人, 亦藐视世人之死是「无智慧」的(4:21), 故此不少学者视这灵为邪灵3。
⑷若说这灵不可能是邪灵,因邪灵不会让敬虔 的以利法说出「真言」4,但5 章1 节却谓以 利法毫不留情地打消约伯祷告的努力;在5 章3 节又指出他也曾咒诅物质丰富的愚妄人; 这些宣言似甚难吻合一个圣灵管理的生命 (如约伯)。1 章6 节说「神的儿子」中有撒 但,他有甚多「手下」,他自己也常搅扰信 徒,故才有约翰一书4章1节的教导。
⑸若这灵说约伯受苦是因他在神面前不义及不 洁净之故,这样连以利法也应包括在内。
⑹以利法不会故意冤枉约伯,只是他以一次梦 境做为「权威言论」,暗指约伯不义及不洁, 否定了神对约伯的信任和看重。
⑺4章21 节的「帐棚绳索,从中抽出来」(即 拔营)指死亡。
实际举例(5:1-16)
1.以利法视约伯的态度乃是一味地「忿怒」、「嫉妒」; 如「愚妄人」、「痴迷人」般,他的问题连天使他不 会置答的(5:1-2)。
2.以利法以目睹的经历向约伯进言,谓愚妄恶人的势力 虽根深柢固,却转瞬间连根拔出,儿女及产业也一下 子烟消云散(5:3-5)。
3.以利法指出祸患不会无缘无故发生的(5:6),如那 里有火,必有火星飞腾,人在世人遭遇苦难,也必有 其原因(5:7)。
4.接着以利法从正面辅导约伯,劝他将一切苦境交托给 神解决之(5:8),弦外之音似是,假若他是约伯, 他不会如此失败。
5.以利法谓神所行的都是「大事」、「奇事」,神是公 义的,必拯救「卑微的」、「哀痛的」、「穷乏的」、 「贫寒的」,却向「狡猾的」、「智慧的」、「狡诈 的」、「毁谤的」(「口中的刀」)、「强暴的」、 「罪孽的」施报(5:9-16)。
补注
⑴5 章1 节的「诸圣者」一词是指天使,但也可 包括神在内,因神亦称为「圣者」(箴9:10; 何11:12)。
⑵以利法的话充满责备性的涵义,令人未能感 觉到劝慰者的温柔、体恤及同情。
⑶以利法的劝言虽生动异常,他仍然是假设约 伯因犯了罪而招尤引祸来作出劝导,故对约 伯的帮助显然不大。
神必复原(5:17-27)
1.在结语时,以利法以「看哪」(hinneh,和合本漏译) 一字引出一个重要的神学结论,他说被神「惩治」 (hekiah,意「谴责」)、管教(masar,意「改正」) 是有福的,故不可轻看之(5:17),含义是若约伯 悔改,神必赐福与他,即神有恩慈,只要接受苦难就 有医治之恩(身体疾病)(5:18)、保护之恩(灾 难消除)(5:19-23)、物质之恩(环境通顺)(5: 24)、家庭之恩(家族兴盛)(5:25-26)。
2.接着他举例说明神是赐福的神:
⑴神医治身体各样伤害或疾病(5:18)。
⑵神救离各项患难、灾祸,诸如饥荒、争战、口舌、 灾殃(天灾)、饥馑(经济拮据)、野兽(5:19 -23)。
⑶神赐生活畅顺,如种植得收成(「与石头立约」, 不受野兽毁坏)、牧畜不缺失(5:24)。
⑷神使后裔发达,子孙满堂,连约伯自己也全寿而终 (5:25-26)。
3.以利法以发言人身分说话,他又以一个「看哪」 (hinneh,和合本漏译)结束他的「结案陈词」,并 强调自己的分析绝对正确,希望约伯从中获益(5: 27)。
补注
⑴5 章17 节的「全能者」(shaddai)在约伯记 中首次出现,此字在旧约共出现四十八次(约 伯记最多),其意有三:
- 大山──神如大山的稳固永恒。
- 自足──表示神的自有永有。
- 乳房──表示神如母亲照顾婴孩般那样无微不至的供应。
⑵5 章19 节的「六次」、「七次」是旧约时代 表示「完全无遗漏」之意(参箴30:15、18、 21、29 的「三样、四样」及摩1:3、6、9、 11、13,2:1、4、6 的「三番四次」)。
⑶5 章23 节「与石头及野兽立约」是弥赛亚式 的词汇(参赛11:6-8;何2:20)注5,此 处是诗意的描述,将来必会实际应验。
⑷以利法全段之中心思想在结语一句:「与自 己有益」,意谓神使约伯受苦是为约伯好, 神将补偿他一切的损失。
⑸以利法的结语忠言虽没有错误,但对约伯来 说(先悔改才再蒙福)似不太合适,但一般 来说仍是一篇金玉良言;其中的福祉似有些 夸张,但在将来弥赛亚的国里是会应验的(参 何2:18-23)。
本段教训(4:1-5:27)
1.以利法的劝言全建立在「因果论」上,这本是正确的, 因「因果论」源自神的公义与慈爱,只是在约伯受苦 这事上却是不恰当。据此,以利法絮絮不休地指责约 伯,并以「异梦」、「所见」、「见证」、「考察」 做言论之权威,务使约伯屈服下来,悔改而转回神(他 视约伯已离开神)(因果论是一个基准,但不要用之 来说服人,使人屈服,应多用神暗中的照顾、怜悯、 宽容,雨过必天青。以利法所言不是真理的全面,那 只是基本真理,但神不能受约束,基本真理有时不能 套用在一切事上,「赏罚」是恒久不变的真理,但是 「糖果与鞭笞」只是神教学法的一部分;另一面是他 保留其奥秘)。
2.以利法不知道有些苦难是神特别许可的,为使蒙爱的 人信心更坚强;此点约伯也茫然不知,但他不妄下定 论(非像以利法),反表示他愿意找出其中的奥秘。
3.以利法又以物质丰盛作为神对好人的赏赐,反之是对 坏人的惩罚,他本着这假设力劝约伯悔改,但这全不 能使约伯心服,因约伯已表明「赐予与收取」全在神 的手中。
约伯对以利法的回话(6:1-7:21)
对以利法「苦口婆心」的话,约伯按捺不住一肚子闷 气,随即发作起来。他的答辩可分为六个重点:
言语急躁有其因(6:1-7)
1.约伯承认,他起初说话过于急躁,是因他的烦恼太重 (「比全世界海沙加起来还重」)(6:2-3),又 因他似被神的毒箭射中,使他「胡言乱语」(6:4), 约伯认为他已被神遗弃了。
2.他谓动物有粮食便不会乱叫(6:5),无味之物如同 嚼蜡(6:6-7),意谓他的自咒是可原谅的,所谓 事出必有因,不会无病呻吟。
生存勇气全失落(6:8-13)
1.约伯来到一个极限,他切求神让他死去,甚至杀死他 (6:8-9),因他知道自己没有犯罪(6:10),这 样离开世界他不用惧怕。
2.他承认没有力气再等下去,他不是铜筋铁骨的人,也 不知将来结局如何,似乎苦难没有意义;他认为承担 苦难的智慧也耗尽了(6:11-13)。
3.约伯承认,生命的三大能力──气力(体力)(6: 11 上),结局(盼望,即心力)(6:11 下),智慧 (智力)(6:13)──完全耗尽,在这绝境下,他 确是生不如死,虽生犹死。
补注
⑴约伯在极大痛苦下失落生存的勇气,原因是 他看不到苦难的价值,故此他没有力量争取 下去;人在苦难中若看到其价值及意义,他 便能在心中产生勇气与力量,因为苦难背后 的益处成为他努力活下去的盼望,人没有这 些,一切确是「完了」。
⑵约伯在苦境中看不到神仍与他同在,所以他 悲观绝望,「生存」像无味的食物,他毕竟 是个凡人,若无内在的能力支持他,他确实 活不下去。
⑶人在苦难时总是低头向下看,只是「灰」尘, 「灰」心,少仰望神,看不到神是全能的看 顾者。
朋友劝言适其反(6:14-23)
1.约伯谓自己濒临灰心绝境,又被指责是离弃敬畏大能 者的人,其友理应向他施慈爱才对(6:14),暗示 他的朋友没有此行。
2.朋友是可贵的,他们好比溪水,像沙漠中的旅客,使 人能解渴、振作,再奋力向前。但是以利法却像诡诈 的溪水,在冬天时结冰,像蕴藏丰富水量,但在夏天 时却乾涸,成为过路旅客的死亡陷阱(6:15-20) 注6。
3.约伯直斥三友(「你们」)诡诈如溪水,看见惊吓的 事(约伯的苦境)便惧怕起来,满以为约伯向他们求 财求物或求赎金(6:21-23),便急忙站在神的一 边来定他的罪。
补注
⑴6章14 节的原文直译为「对灰心的人,他拒 绝向其朋友施慈爱,他是弃绝敬畏全能者的 人」(he who refuses loyal kindness to his friend also forsakes the fear of Shaddai),与和合本的 译法不同,全句表示约伯对以利法的失望, 非如一些学者谓,约伯若无朋友的支持,他 便离弃神7。再且,「离弃」(yaszou)是不 定时式动词,表示在进行中,这是与约伯的 信心不符的。
⑵6 章21 节的惧怕是指6 章23 至24 节的事, 非如一些学者谓惧怕站在约伯那一边,约伯 的灾祸便转降在他们身上8。
⑶约伯不留情地讽剌朋友,虽有点过分,但也 不得不承认,他言之有理,因他始终坚信自 己是无辜的,今友人非但没有同情心,更定 他的罪,他遂忍无可忍地向他们表示失望。
祈愿错误被指出(6:24-30)
1.约伯对友人的失望全倾倒出来后,理直气壮地求朋友 指出他错在何处(6:24-25)。他也承认自己在绝 望中的言词是像狂风般,难免得罪人(6:26)。
2.约伯谓他的友人对他颇无情无义,如向死人追债不 遂,便转向孤儿拈阄,看谁得到,或将朋友做货物转 售他人(6:27)。这是一段很强烈的友驳,可能有 夸饰成分,言过其实。
3.约伯要求三友正视他是否像说谎的人,只要他们公正 客观,他们定看出约伯是无辜的(6:28-30)。
生命短暂且痛苦(7:1-10)
约伯因身体所受的折磨使他对人生完全厌倦,故此他 在本段里用极优美的设喻描写人生的苦闷与短暂。
1.约伯视人如「争战」(sava,亦可意「劳苦」、「劳 役」),为生活而博斗,如雇工、奴仆,终日汲汲营 营,做牛做马,不知人生何为。 2.约伯用多个比喻描写人生的空虚与痛苦,生动异常: (1)人生如争战(7:1)。 (2)人生如雇工(7:1 上)。 (3)人生如奴役(7:2-4)。 (4)人生如织梭(7:6)。 (5)人生如气息(7:7)。 (6)人生如云烟(7:9)。 3.7 章9-10 节非说约伯否认复活论,此处只形容人死 后,便不能再见生前的景象。
对神所作大抱怨(7:11-21)
1.在结束他的反斥时,约伯回到向神的抱怨,因他百思 不得其解,为何苦难会发生在他身上(7:11)。
2.他向神发出一连串的不满:
⑴他不是波浪翻腾的大海或海中的「怪兽」,但神竟 向他严加防守,视他如兴风作浪的「宇宙怪人」(7: 12)。
⑵在晚上,他指望安眠,但神却用恶梦异象惊吓他(7: 13-14)。
⑶他宁愿死去,却不成功,神又不任凭他死,使他益 觉生命空虚(7:15-16)。
⑷人有什么值得神看为大之处,何必每早每时鉴察与 试验他,神对他的监视,使他连咽唾沫的自由也没 有(7:17-19)。
⑸他似乎在提醒神,他若有罪,神有两途可取,一是 置他于死地,一是赦免他,因为他快要辞世,否则 在他死后,神想找他也找不到了(7:20-21)。
补注
⑴7 章12 节上段的「洋海」(yam)前有定冠 词;据迦南神话记(Ugarit),Yam 是海神, 常兴风作浪,使航海者不敢出海,除非向他 献祭,但此神却给巴力神收服;在此处,约 伯似向神抱怨:「我不是Yam 海神,祢不用 常看守我。」(参26:12)。
⑵7 章12 节下段的「大鱼」(原文tannim)可 能引自巴比伦神话中的海兽Timat,被大力神 Marduk 擒获,并因禁在大海深处。约伯非接 受此神话是正史,他只引之喻自己的情况。
⑶7 章17 节与诗篇8 篇4 节所指相若,只是诗 篇表示神对人亲密的评估,而在此处,约伯 则表示人有何价值,令神对他特别监视。
本段教训(6:1-7:21) 1.从约伯的自辩,可见一个属灵人如以利法,也常会对 人遭遇的困难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使人陷于更大的苦 境中。所以务需仰望主的带领,圣灵恩膏的启迪,给 予合适的话来帮助别人。
2.约伯常认为神遗弃他,使他落在更大自怨自艾的光景 中,若他对神的旨意──或顺或逆──丝毫不疑,他 便不会向神发出一连串的抱怨及指责。 3.人在痛苦中对神的抱怨是正常的,是情绪不满的流 露,只要不亵渎神便可,因那种抱怨是「良性的」 ( benign bitternes ) , 非恶性的反叛( malignant rebellion). 4.5 章8-9、17 节及7 章17-18 节的言论是宝贵的提醒, 但需将之置于正确的动机及目的里才不致失却其真 意。
比勒达第一次发言(8:1-22)
.背景简介
1.比勒达与以利法认为,人的祸患是因得罪神之故,解 救之法是悔改认罪,归回神。
2.但他与以利法的基本根据却有差异:以利法强调「观 察」(4:8)及「经历」(4:12-21),比勒达则 倚重遗传及古人的权威(8:8),认为真理全在古圣 贤的传统里,日光之下全无新事,所以他的言论是墨 守成规的保守派。
3.比勒达的同情心较以利法淡薄,是传统道德主义者, 完全不提约伯的苦境,一味地指责,急速且鲁莽。
比勒达的言论
比勒达的言论有四个重点:
神是公平的(8:1-7)
⑴约伯三友不约而同,一开口便谴责约伯口出狂言 (4:2,8:2,11:2),以为受苦者对神只能默 然不语,若要开口,只当说悔改的话(8:1-2)。
⑵神是全能的,凡他所做皆公平公义,故在约伯身上 所发生的事全是公平无误的(8:3)。
⑶比勒达认为即使约伯没有犯罪,他的儿女却必定犯 罪,所以报应在约伯身上(8:4)。
⑷但神是公道的,若约伯悔改,他必使约伯「公义的 居所兴旺」,一切物质丰盛必「卷土重来」(8:5 -7)。
圣贤没有错(8:8-10)
⑴比勒达认为他的评断与古人的定论吻合,今人的智 慧经历太浅薄,古圣的话才是真理(8:8-9)。
⑵比勒达言下之意乃是,约伯之言出自「口」,而古 圣出自「心」(代表智慧)(8:10)。
恶人必灭亡(8:11-19)
⑴比勒达引用三个举例说明,忘记神的是恶人(「不 敬虔」)在以赛亚书九章十七节同字译成「恶人」 (8:13),这些没有神的人景况是「不成事的」:
- 如蒲草与芦荻皆需要泥及水才能成事(8:11-12)。
- 如蛛网需有房屋才能挂网(8:14-15)。
- 如葫芦、葡萄的蔓子被拔根后连原生地也不认识它(8:16-19)(8:19 的「人」字是错误的
补字,可除去,因原意是指蔓子被拔出,被另一植物取代之)。
全段意说(恶人暂成功)
蒲草、芦荻长得快,枯得也快。也就是说,恶人的景 况也一样,他所仗赖的如蛛网的易断,也如葫芦、葡 萄的蔓子,虽根深柢固,仍会被拔出,所以恶人的成 功是暂时的。
⑵比勒达的结语乃是,恶人虽在「道中有乐」,但终 不长久,暗示约伯的德行是虚浮,财富也不能长久, 是因他忘记神之故。
神不弃义人(8:20-22)
⑴在结束时,比勒达将「复原」与「丢弃」两条路摆 在约伯面前,悔改认罪得复原,顽梗不化蒙丢弃。
⑵约伯何尝不明白此理,他也常在神面前悔罪,愿作 「完全人」(参1:5,7:21),只是他并不觉得 自己有罪,他的感觉正与比勒达的理论相反:「神 丢弃完全人」,故他继以利法之后,又给比勒达误 解了,其内心的沉闷实在难受至极。
约伯对比勒达的回话(9:1-10:22)
约伯对比勒达的回话先是人对人,后是人对神,因为 比勒达谓约伯得罪神,故约伯先回答比勒达,不惜再向神 提出忿怒的质询,其中有甚多出言不逊的妄语,要点可分 五方面:
神是伟大全能的(9:1-12)
1.约伯开口表示他完全同意比勒达所讲的(指8:20) (「我真知道是这样」=我承认、同意这样说)(9: 1 上),既然神不丢弃义人,为何义人受苦,这样人 怎何成为义人(9:2 下),这是他大惑不解的。他仍 坚信自己已是义人(9:15、20,21),然而却像罪 人般诸多受苦,但这是人无法与神争辩的(9:3,此 节该译做「若有人愿意与他争辩……」。)
2.人不能与神辩个水落石出,因为神伟人无限,无人能 抗衡(9:4),谁敢与他辩论(9:14)?这是约伯 的难处。随即列出神伟大之处;藉此指出「神的路高 过人的路,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9:10)。
- 神能移山倒海,翻天覆地(9:5-6)。
- 他能封闭日月星晨(9:7)。
- 他曾铺张天地(9:8-9)。
- 他的纵影无人知晓(9:10-12)。
补注
⑴9 章3 节的「争辩」(rib)乃法庭词汇,意说 若有人诉讼神于法庭,千人中也不能「回答」 (ana,也是法庭词汇,意「辩护自己」)。 此句「回答」字的主词在原文可指「人」, 意说千人中也无人能与神争辩(如和合本及 AB 的译法);另一将主词做「神」,意说神 问一个问题,千人中无人可答,或指约伯不 能回答神向他发出的指控的千分之一,两意 皆显出人是无法与神争辩的。
⑵9 章9 节的「北斗星」(Aldebaran)(英谚 The Bear「大熊星」)座极北;参星(Orion) 座极南;昴星(Pleiades)座东西方,此星群 共有七星;「南方密宫」指在南方的银河群 星。
神是独断独行的(9:13-24)
1.约伯在此处的表现似失去常性,向神表示无奈的放 弃,他谓神向他必不收回怒气,连拉哈伯大海怪及其 助手也屈服在他的怒气之下,这样谁还敢反驳神(9: 13-14)。
2.约伯自称有义,但不敢向神争辩(9:15),连神应 允他的祷求也不肯相信(9:16),因神无故使他受 极大的创伤(9:17),就是喘一口气神也不给他机 会(9:18)。神的能力无人能比拟,也无人能传他 来作审判(9:19,本节的「我」字改为「他」), 如LXX、NASB,意指无人能召神来审问他。
3.因为神似是无人向他发出抗衡的,故约伯虽然多次表 示他有义及本来完全,但他认为,他实在有口难诉辩 (9:20),甚感无奈,因而自厌生命(9:21)。
4.约伯大胆地向神发出疯狂的攻击,语无伦次地谓神善 恶不分,恶人善人全皆灭绝(9:22,「善恶不分」 是补字,可不用,全句意说「恶人善人都是一样,他 都灭绝」);又指控神对人间灾祸幸灾乐祸(9:23), 对世界之不公置之不理(9:24)。
补注
⑴在本段经文里,约伯似六神无主,语无伦次 地攻击神;在他的描绘里,神的形象被塑造 成扭曲的样式:
- 蛮不讲理(9:3、12、14)。
- 烈怒不休(9:5、13)。
- 无故伤人(9:17)。
- 残酷无情(9:18)。
- 仗势欺人(9:19-20)。
- 善恶不分(9:22)。
- 幸灾乐祸(9:23)。
- 公义荡然(9:24)。
人在苦境中对神确有模糊不清,甚至歪曲了 神的真相,但神是满有慈爱与怜悯的,他安 静地聆听人的抱怨,他等待人回转,也等待 向人施恩。
⑵9 章13 节「拉哈伯」(rahab)是「巴比伦创 世记」神话中的大海怪,名Tiamat(这Tiamat 在7:12 又名Leviathan,和合本译「大鱼」), 它与其助手皆被Marduk 神击败,并囚禁于幽 冥中。此节意说神的怒气使大如拉哈伯那么 厉害的怪兽亦被收服过来。
⑶9 章15 节的「恳求」(字根hanan,意「施恩」、 「恩待」,参创33:5、11;同字在19:21 做「可怜」,33:24 作「开恩」)在此处可 译作「求恩」或「求怜」,这样全句之意谓 约伯虽有义,却不能回辩,只求神怜悯。
向神倾诉苦无门(9:25-35)
1.约伯觉得不能与神论「理」,却欲以「情」动神之心, 在此处,他先哀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期望神怜他 日子不多,早日向他施恩。在约伯口中,他用三个比 喻描述「日子苦短」(参14:1):
⑴如跑信的(9:25)(陆;参撒下18:19-33,记 一个皇家职业跑手名亚希玛斯的故事)。
⑵如快船(9:26 上)(海,参赛18:1-2)。
⑶如飞鹰(9:26 下)(空,参撒下1:23;耶4:13)。
2.约伯视自己对神哀诉无门,因神似将他定了罪,所以 一切的努力自洁,只是「热身运动」,绝无用处,又 何必徒然劳苦(9:27-31),他恨不得有「听讼的 人」为他申辩(9:32-33),使神的刑杖收回(9: 34),但事与愿违(9:35)。
补注
⑴9 章30 节的「洗身」、「洗手」仪式是古代 一种宗教性礼仪,表示「清白」、「无辜」 的礼俗(如9:28 表示约伯一再声明是无辜) (礼仪部分参诗26:6,73:13;申21:6- 9)。
⑵9 章33 节的「听讼人」(mokiah,法庭词汇, 意「中保」、「调停官」、「和解者」,同 字在13:3 译「理论」,13:15 作「辩明」) 不可解作预表基督。在古代近东诸国的神话 里,每人皆有一神为他的「听讼人」,在天 神集会时,为他作各样的申辩,使那人生活 舒适愉快9。此处意说约伯没有中保为他与神 对簿公堂,判个是非曲直,真是含冤莫白。
⑶9 章33 节下段的「两造按手」表示古代听讼 人(法官)在两诉讼人身上按手,以示他们 两人皆要顺服他的裁决10。
求神示受苦之因(10:1-12)
1.约伯虽承认没有听讼人为他说项,自己却心有不甘, 鼓起余勇,向神提出最后质询,求神不要武断地定他 的罪,反要指出他在何处得罪了神(2 节的「争辩」 一词rib 是指法庭式的控诉)。
2.接着约伯向神提出数个问题,表示他认为神处事不当 (注意五个「么」字)。
⑴神所造的,欺压并藐视他,却光照恶人,这是大 大的不公(10:3)。
⑵神像世人般论断人只凭眼见,故定必肤浅(10:4)。
⑶神有永恒的时间,他不用仓卒地把约伯入于罪里, 涵义说,只要神花时间去查究他,他必定发觉约 伯是无辜的(10:5-6)(10:7 是补释,意说: 「只是你知我是无罪的,但没有人能救我脱离你 的手」,在「没有」字后加「人」字,并将「并」 字改做「但」字),好像神定意要置他于地。
⑷神费心将人塑造成材,像窑匠抟泥造器皿般,难 道是为「毁灭」、「归尘土」(10:8-9)。
⑸神苦心使约伯生下来,如奶成奶饼(乳酪),并 以生命慈爱环绕约伯,难道就仅此为止(10:10 -12)。
神为何不放过他(10:13-22)
约伯继续锲而不舍地追问为何神仍不放过他,神应该 待他公平正直,有罪则罚,有义则赦这样才对,但事 实却非如此:
1.约伯认为,显然在神心中早有使他受苦意,使约伯百 思不得其解(10:13-15)。
2.神像昂首的狮子追捕猎物般的对待他(10:16,此节 见下文注解)。
3.在身体极度痛苦与精神极其困惑的心境下,约伯复述 先前求死的心愿,只求神在他死前「停手宽容,使他 稍得畅快」(10:18-22)。
补注
⑴10 章13 节的「这些事」是指约伯受苦的事, 是神定意使他受苦。
⑵10 章16 节的「我昂首自得」(weegeh)有古 卷作wegeeh(形容词,意「昂首自得地」), 后者似较为适合上下文之意,全句意说:「昂 首自得地(骄傲地),你(指神)追捕我如 狮子,又「显奇能」(tithepalla)「攻击」(ki) 我」11(中译文似不够恰当)。
本段教训(9:1-10:22)
- 9 至10 章虽说是约伯对比勒达的回话,但主要却是约伯向神提出质询及表示不满,然而约伯的话语显出对神的态度异常放肆,他似是向神发脾气,就像一个受苦的孩童向父母撒娇一样。
- 表面看来,约伯似是攻击神,直指神处事不当,其实这正是他对神那赤子无伪信心的流露,他与神之间毫无隔阂,他可直截了当及无保留地向神表露真情。
- 在他对神的争辩里,他仍坚持自己有义,生活十分完全,他深信自己无辜。虽然目前看不到受苦的意义,又虽然将神的形象扭曲了,但他没有亵渎神、咒诅神。
- 约伯将自己的遭遇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蒙爱的受造与蒙保守时期,那时他享受神赐的生命及慈爱,神与他的关系亲如父子;另一是他的受苦时期,此时约伯对神一反常态,对神在他受苦时不伸援手,又似对他处处刁难,使他坐卧不安,在身体与心灵双重煎熬下,他来到放弃生命的边缘,约伯的心境真令天下人同情。
- 神对约伯的投诉似「无动于衷」,其实他正等候适当的时机来临,便给予约伯清楚的教导,在此期间,神让环境做为信心的教师,锻炼约伯的忍耐和信心。
琐法第一次发言(11:1-20)
背景介绍
1.在约伯三友中,琐法是最傲慢自负的,以利法注重个 人经验,比勒达注重圣贤传统,琐法则注重自己意见, 所以他的言论如家长训话式,像个权威主义者。
2.琐法在旁聆听二友与约伯的对话,又目睹约伯态度 「顽梗恶劣」,因而怒气填膺地讥评及谩骂约伯,说 他「多嘴多舌」(11:2),暗示他是虚妄的人(11: 11)、空虚的人(11:12 上),毫无知识(11:12 中),像野驴的驹子(11:12 下),所以他的言词是 粗俗鲁莽,他来的本意是要安慰约伯,却反成了约伯 的攻击者。
琐法的言论
1.重责约伯狂妄(11:1-6)
(1)琐法一开口便重责约伯冒犯四大天条:
①多言多语(11:2)──约伯所言全是废话(岂称为义)。
②夸大之言(11:3)──约伯所言全是伪语(夸语压人)。
③戏笑人生(11:3)──约伯所言全是戏言(自取其辱)。
④自以为是(11:4)──约伯所言全是自欺(自言没错)。
(2)接着琐法发出三大愿望,求神处治约伯:
①愿神攻击约伯(11:5,「攻击你」immak 意「反对你」)──意说,愿神反驳约伯的无稽。
②愿神将智慧的奥秘指示约伯(11:6 上)──意说约伯没有真智慧,言下之意说自己则有。
③愿神追讨约伯的罪孽(11:6 下)──意说现今神刑罚约伯比他犯的罪还少(神只罚约伯部分的罪)。
补注
⑴琐法以真理道学家的姿态向约伯说话,以为 约伯受苦还不够,还三愿神降重罚于他身上, 真是冷酷无情有点「变态」。
⑵11 章6 节「他有诸般的智识」原文ki kiflayim lethushiyah,意「因为智识是双倍的」,双倍指 深奥难明,言下之意表示约伯不会明白的(和 合本虽译错,但意思可接受)。
2.赞神智慧难测(11:7-12)
⑴接上文琐法谓神的智慧是双倍的,此段他大力颂赞 神智慧难测,这是一段极优美的诗,是难得的佳作。 在神学上异常纯正正统,但用在约伯身上则似「文 不对题」。
⑵琐法描述神的奇妙和伟大远超人的理解,他多次说 「不能……你岂能……你还能……谁能」,这种轻 视别人的语气着实使人恼怒,但他又怎能知道神有 没有追讨约伯的罪呢?
⑶他暗示约伯是「虚妄的人」(methe-shawe,意「空 洞的人」,指没有头脑思想)及「空虚的人」(ish nabub,意「空空的人」,指什么也没有,)像野 驴的驹子(喻极其愚笨)。
补注
⑴11 章11 节指人的罪孽,神虽不留意(意「追 讨」),但他全是看见的,此言与使徒行传 十七章三十节之意吻合。
⑵11 章12 节全句应译为:「但空虚的人会获得 知识,当野驴的驹子「生下」(yalad)人(adam) 来」(意指这是不可能的);另一译法(原 文一些字需修改):「当野驴(pere)生下家 驴(ayir)来时,空虚的人便会获得知识」。
3.力劝约伯悔改(11:13-20)
⑴与以利法的结语般(5:17-26),琐法在结束时 力劝约伯悔改,共分四要点(11:13-14):
①将心安正(参诗78:8、37,112:7)(动机)。
②向主举手(方法)。
③除掉罪孽(行为)。
④不容非义(生活)(「帐棚」指家族)。
⑵为鼓励约伯悔改,琐法指出对悔改者,神应许六大 祝福(11:15-19):
①仰起脸来──羞耻尽去(「斑点」喻羞耻)。
②坚固无惧──心安理得(参9:28)。
③苦楚忘记──精神正常(俗语「光阴如流水」今 变成「苦忆如流水」)。
④生活光明──黑暗悲哀飞逝,喜乐重回(参诗 37:6)。
⑤盼望稳固──内心平安,心情舒泰,无忧无虑。
⑥多人蒙恩──约伯回复先前为社团之首的尊崇 地位。
⑶为促使约伯悔改,琐法软硬兼施,「软」者指神的 祝福,「硬」者指神的审判,故他指出恶人的结局 是可怕的,以此恐吓约伯悔悟(11:20)(此句也 暗示琐法仍认定约伯是因犯罪而受苦的)。
约伯对琐法的回话(12:1-14:22)
面对琐法粗俗无礼的控言,激起约伯剧烈的反应,故 此他对琐法的回话也异常猛烈及冗长,充满失望与忿怒的 心情,对友人的劝言更加不耐烦,所以他的回话有点紊乱, 思想前后不一致。
约伯在此处的回话分为二段,前段对人(12:1-13: 19),后段对神(13:20-14:22)。
有关琐法的言论(12:1-13:19)
1.讽刺朋友无知(12:1-12)
约伯反讥他们的无知(非琐法一人):
⑴他们是「真子民」(意「贵族人」、「上流社会人 士」),又像智慧的人,讽刺他们像是智慧的人, 他们若死了,智慧也告消失了(12:2),并谓他 们其实与自己不分伯仲(12:3 上),况且他们的 智慧人人知晓,无过人之处(12;3 下),这话如 冷水泼面,使琐法尴尬异常。
⑵他们不明白约伯与神关系密切,反猛烈讥笑抨击及 控告他(12:4)。
⑶他们对在苦难中的人,不但没赋与同情之心,反多 说风凉话(如打落水狗),将来必会遭同一报应(12:
⑷他们以为发达是蒙福,受苦是不义,但何以解释强 盗亦称「惹神(怒)的人」兴旺,生活安逸(12: 6),所谓恶人也发达,故不可用外面的成败论英 雄。
⑸他们当向万物学习(此处用「你」字,似是只针对 琐法一人),万物的生命气息全在神手中(12:7 -10),如耳朵试验言语,上膛可品味,万物是人 的教师,试验人是否真有智慧(12:11),其实年 长的才真有智慧,暗示琐法的年纪及智商还未到有 智慧的地步(12:12)。
补注
⑴12 章1 节的「子民」,是指上流上社会人士 或社区中之德高望重之人。
⑵12 章6 节的「惹神的人」应改为「惹神怒的 人」。
⑶12 章12 节的「年老」及「寿高」虽有说是指 「神」12,但因此字(yesisim)只在约伯记中 出现,而每次皆指人(参15:10,29:8,32: 6),故本处亦该指人13。
2.神才是真智者(12:13-25)
⑴神才是智者,智能双全,人怎可与他比拟?神的权 能在大自然界中彰显(12:13-15),也在世人中 彰显,行事法则高深莫测,无人能知晓。
⑵在此处,约伯列举甚多人物,如诱人的、被诱的、 谋士、审判官、君王、祭司、有能的(指「有官职 的人」)、忠信人、老人(长老)、贵胄(12:21, 中译「君王」)、有力人(强壮者)、邦国、民中 首领等等(全指国家的政客、地方官僚、祭司)的 兴衰浮沉遂一描绘,个中底蕴,全是「神深奥的事」, 使人堕入五里雾中,摸不着原委(12:16-25)。
⑶约伯的要点在此欲指出,神改变人命运的方法── 如突使智者变愚、君王成囚、囚犯做王等──完全 根据神的自主权,与人的道德是非无关,故此琐法 的主张「义人必得好结局」便甚难自圆其说。
补注
⑴约伯不愧为一个世事观察家,他绝对明白世 事的发生,甚多是出人意料的,人不能靠普 通逻辑去理解之,这些全属神「奥秘的事」 (12:22)。
⑵若约伯三友的神学论据是正确的,这些国家 政要皆受神祝福才对,但历史似乎粉碎他们 的逻辑,他们应哑口无言(13:5),再思自 己的指责是否合理才对(怎知又引起后来第 二循环的辩论)。
3.视友言为无稽(13:1-12)
⑴约伯视三友之言没有一点可取之处(13:1-2), 他宁愿与神辩论也不愿与他们多谈(13:3),因 他们太多妄论约伯。
⑵约伯词锋异常尖锐,说三友是:
①谎言专家(13:4 上)。
②害人庸医(13:4 下)。
他们以为说的是金玉良言,但约伯视之为:
①不义的话语(13:7 上)──「不义」意「扭曲」。
②诡诈的言语(13:7 下)──「诡诈」意「虚假」。
③徇情的话(13:8)──「徇情」指「谄媚」或「行贿」之意。
④欺哄之言(13:9)──「欺哄」即欺骗,以假乱真。
⑤炉灰的箴言(13:12 上)──「炉灰」指无生命及虚无。
⑥淤泥的坚垒(13:12 下)──不堪一击(「坚垒」字亦意「回答」,可译作「淤泥的回言」)
⑶所以约伯宁愿他们闭口不言,反显出他们的智 慧( 13: 5) , 否则神将降罪于他们( 13:10 -11)。
4.宁愿向神申诉(13:13-19)
⑴约伯向友人表示,他宁愿他们听他分诉,他宁愿与 神争辩也不愿与他们吵架,他说一切后果全自己负 责,甚至被神击毙也在所不惜(13:13-15 上)。 纵使(将十五节的「必」改为「虽然」)神要他的 生命,他仍要辩明他所行是对的(13:15 下)。
⑵约伯知道若能与神「理论」(wehokeha,法庭式的 辩护,参13:3)、「辩明」(13:15 与13:3 的 「理论」同字)、「陈明」(araketi,军事词汇, 意(军兵)「结集」,指约伯搜集一切证物以申其 直)(13:18),他有信心必获得神的「拯救」(指 肉体得伸冤,即减轻痛苦,非指灵魂的得救)(13: 16,此句的「要」字改为「便」字)。
⑶约伯认为,若他的友人能细心听他辩诉,他们也会 同意他是无辜的(13:17-18),他深信没有人可 以与他辩论而不认同,若然,他也无话可说,死也 是应该的(13:19)。
补注
⑴约伯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钦佩,因 为他仍深信自己未犯错却受苦,此点在他心 中是一个永不能打开的结。
⑵十三章十五节之意义有二意见:
a.约伯死也不服气,就算神将他置于死地,他 也不服,因他辩明自己清白的盼望也告吹了 ( 如RSV, JB, GNB, Moffatt, R.Zuck, D.Garland, AB 及和合本等的译法)(原文 根据Kethib)。
b.他虽要死,却对神矢志不渝(如KJV, J.L. Gibson) (原文根据Qere)。 第一意见:约伯至死也埋怨神的情绪14, 第二意见:约伯完全信心的表现,这似乎更 合约伯的灵性,也合智慧人对神的心态(参 诗73:25-26);虽然他极度痛苦,却不至 亵渎或弃绝神的地步15。
⑶此段再次表示,约伯对自己的无辜有绝对的 把握。
本段教训(12:1-13:19)
1.约伯极不满三友的「辅导法」(13:4),他被三友 疲劳轰炸,三友也忘记前来之目的,今约伯反指示三 友如同辅导别人。
2.人生最难受的是被人冤枉,被人冤枉者怒气难伸,不 是反唇相讥便是向神抱怨,在抱怨中是常觉自满,在 反讥却反映自义,结果只激起更大的火花,非更大的 亮光。
3.13 章15 节「他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他面 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是一句至理明言。 4.约伯似乎过火,用词也过分(如13:4-12),友人 也不甘罢休,结果越谈越糟(若约伯不是病夫一名, 必定大打出手)。在被人误解时,脾气极其暴躁,需 求神赐下平静的灵,才能在任何遭遇时皆处之泰然, 安躺在神旨里。
有关与神的言论(13:20-14:22)
由13 章20 节起,约伯的词锋转移对象,他本是回答三 友(因琐法言论激发),今他转向神,如先前多次的 答辩后也跟着便转向神,如对以利法答辩后(7:12- 21)、对比勒达答辩后(9:28-33,10:2-22)、对 琐法后(13:20-14:22)。今次向神的申诉主要有二 点:
1.求神广施怜悯(13:20-28) 约伯像一个可怜受屈的孩子,向父亲求情勿再责打。 他先求神两件事,好使对话可以建立,否则无言应对, 只有「躲开祢的面」(13:20-22);再求五件事(13: 23-28),共七件:
⑴把手缩回──勿再使他受害。
⑵勿用惊惶恐吓──指身体的痛苦(参9:34)。
⑶求神光照他,使他知道究竟有何罪孽(iniquities)、 罪过(sins)、过犯(rebellion)、罪愆(sin)(13: 23)──这四个有关罪的字形容人在各方面可犯的 罪,也是大祭司在赎罪日按手在代罪羔羊身上所提 及的罪(参利16:21)、
⑷求神勿将他当做仇敌(13:24)、
⑸求神勿使他再惊慌,他的心情像被风吹动的叶子及 枯乾的碎秸(13:25),不堪一击(吹)。
⑹求神勿使他担当幼年的罪而刑罚他(13:26),将 他做罪犯般上了木狗,划定界限使他失去自由(13: 27)。
⑺求神可怜他如烂物或烂衣般的境况(死3:28)。
补注
⑴约伯将自己苦状向神频述,欲动神的悯情而 放过他(约伯仍认为他的苦楚,是神施莫须 有的刑罚在他身上)。
⑵另一面约伯向神高呼「祢为何掩面、拿我做 仇敌」(13:24),正是他对神仍存热爱的 表示,甚欲与神恢复关系,和好如初。
2.悲叹人生空虚(14:1-22)
此段经文叙及约伯继续以「情」打动神的心,他描述 人生的可怜苦境,至终被死亡吞灭,这样的人生有何 指望,除非神向人施怜,否则人生注定悲苦一世。在 三方面,约伯悲叹人生的空虚:
⑴人生苦短(14:1-6)
①生命短促,如易凋花朵,如飞逝影子,患难众多, 有何幸福可言,这般可怜的人,神何竟要他再受 刑罚(14:1-3)。
②生命污秽,本质败坏,这样为何神仍要罚他(14: 4)。
③ 生命有年,寿数已被「限定」(herusim,意「定 妥」,参王上20;40),求神勿使他受苦(「转 眼不看他」,参7:,使他有「安息」(rasa, 意「喜乐」),如雇工完结一天工作后的安歇(14: 5-6)。
⑵死难复生(14:7-17)
①人不如树,却如乾涸的江河,死而消灭,没有再 生存的盼望,至天地没有人,人也复生无望(「天 地废去,人永不苏醒」) (14:7-12)。
② 约伯求神在他死后将他藏在阴间,直至神的忿 怒过去,到那时记念他,使他能得伸冤。
③在哀叹人死不能复生之际,约伯突然「异想天 开」,求神在他「争战日子」(指「在生时的劳 苦日子」,参七章二节,因「争战」字saba 可 指「劳役」)过后释放出来,到那时,约伯必回 应神的呼唤,神也欣赏自己手所做的(14:13 -15)。
④但如今神仍严密注意他的罪孽,他的过犯仍在囊 中封严,无法逃逸(14:16-17)。
补注
⑴14 章14 节的「释放」字(helifati,意「改变」、 「复新」,在14:7 同字译「发芽」)是个 军事词汇,指新力军来到,替换老弱残兵, 暗示约伯期待死后身体有改变,是个复原的 改变,到那时,约伯便高兴地回应神的呼唤。
⑵14 章17 节的「囊」字表示古人常将金钱或贵 重物件放袋里(参创42:35;箴7:20), 有些更加上火漆封印,以示罕贵或是官方性 的物件。
⑶指望灭绝(14:18-22)
①约伯以大自然的火山爆发、地震、洪水横流毁灭 大地现象,形容神向世人所施的审判(14:18 -20),人因死亡的缘故,导致骨肉之亲的分离, 还懵然不知,但只知肉身的疼痛,心中的悲哀 (14:21-22)。
②由「身上疼痛」这词的用途,可见这是在生时的 痛苦16, 非如有人说是指在阴间的受苦17。
本段教训(10:1-14:22)
1.琐法如先前二友般没有给予约伯一点的安慰,他是个 权威主义者,凡与他意见不合的,特别是那些思想比 他更渊博的,他便以强硬的态度对待,11 章20 节是 琐法言论的总结,也是他别具用心地提醒约伯:他是 有罪的,必须悔改方得复兴。
2.约伯的回答亦简单了结,他主要指出,不义的人却仍 在安稳和富裕中生活,也没有任何的痛苦(参12:6), 这是他不能理喻的,一切全是神所命定,人无可奈何 (12:13-25)。
3.迫于无奈,约伯转回向神申诉,他将人生的苦短,死 亡的现实、盼望的灭绝──他将这人生的空虚向神 「禀告」,人生除「疼痛」及「悲哀」外,此外别无 所有(14:22),此节是第一回合的对话的尾声,但 是想不到约伯的朋友还有更厉害、更冷酷的攻击在后 面要他去面对。 4.至此为止,约伯与三友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三友皆发 表他们对「苦与罪」的意见,依据虽不一致,但主旨 相同,约伯是因罪受苦,只有悔改才能从苦境转回。 面对友人轮翻式的「围攻」,约伯非但不为所动,反 心被激怒,遂与他们「周旋到底」,故此约伯陷在更 大的苦境里。三友认为约伯仍执迷不悟,于是展开第 二回合的「大辩论」。
附注
- 详论可参M.R.littleton, ‘Where Job’s ‘Comforters’ Went Wrong’ , Sitting With Job, ed. R.B. Zuck, Baker, 1992, pp.255-257; 此段引自原作者的When God Seems Far Away , Harold Shaw, 1987, pp.79-88
- T.H.Robinson原著,刘翼凌译, 约伯与友人,文艺,1978,1页。
- 如H.M.Morris, The Remarkable Record of Job, Baker, 1988, p.66.
- 如焦源濂,炉灰中的懊悔,校园,1980,65页。
- M.H.Pope, ‘Job’, Anchor Bible, Doubleday, 1965, p.46.
- 焦源濂上引书72页。
- R.B.Zuck, ‘Job’, Everyman’s Bible Commentary, Moody, 1982, p.37.
- 同上书38页。
- M.H.Pope同上书74-75页。
- E.Dhorme, A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Job, Nelson, 1984, p.144.I
- Robert Gordis, The Book of Job, 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1978, p.144; M.H. Pope 上引书页79 ; J.E. Hartley, ‘ Job ’ ,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Eerdmans,1988, p.188.
- 如W.W. Wiersbe, Be Patrent (‘Job’), Victor ,1991, p.49.
- 如J.E. Hartley上引书210页,E.Dhorme上引书173页。
- 赞成此说的学者颇众,如J.E. Hartley; H.H.Rowley; E.Dhorme; M.H. Pope等。
- 赞成此说学者虽不及第一说的多,但其中以F.I. Anderson的见解最为铿锵有力,参氏著‘Job’, Tyndale Old Testament Commentary, IVP, 1977. P.166-167.
- 如J.E. Hartley上引书240页。
- 如R.B.Zuck上引书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