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今日真道聖言/2017年7月21日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基督教要義」每日靈修版

DAY 356 [3.18.8b] 恩賜的比較


「林前13章」的上下文(從12到14章)是在列舉在基督身體裡事奉的各項恩賜,所以保羅在13:1-3所列舉的恩賜「說方言,作先知講道」等,都是在「信心和盼望」的範疇內,因為它們都與認識神有關。所以他藉著重述總結,將它們都包括在「信」和「望」的範圍之內。他等於是說「先知講道、說方言、解釋的恩賜、知識等,其目的都是引領我們認識神。然而我們在今生認識神,只是藉著盼望與信心。因此,當我提到信心和盼望時,我同時也包括所說的這一切恩賜」。


所以,「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意思就是說,不論恩賜的種類是何等的多,它們都包括在「信、望、愛」之內。但是這些恩賜「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既然此段經文是論到恩賜的比較,說「愛」比「信和望」大。天主教強解經文來支持其「因行為稱義」的謬論,反對「因信稱義」的真理,這是無的放矢。何況他們以為「善行」就是「愛」,其實不然。雖然真正的「愛」必然帶來善行,但是外在的好行為(例如將所有的賙濟窮人,捨己身叫人焚燒)不一定有愛(林前13:3)。所以他們將「因行為稱義」與「因愛稱義」劃上等號,是人本思想功德觀所製造出來的邪說異端。


他們另舉經文「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西3:14)來狡辯說,若「愛心是聯絡全德的」,必是指因愛稱義,因為義就是完全的德。這仍是望文生義。首先,保羅在3:12-14所說的是「在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饒恕之之外,要存著愛心,因為愛使教會肢體彼此合一,愛使我們在神面前成為完全」。此處毫無「愛使人稱義」的論據,他們豈不是憑空捏造嗎?其實,除非我們完全盡到愛的全部要求,否則我們無法成為完全。既然人人都遠遠達不到完全「愛神愛人」(羅13:8),那麼他們想靠自己達到完全的愛是絕對無望的,怎麼可能因愛稱義呢?

Copyright 版權所有 (C) 2004-2021 基督徒百科 Bible.World 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 4.0 國際 (CC BY-NC-ND 4.0) 轉載需要提前授權並請註明出處。

Website網址: https://Bible.World Wechat微信: bibleworld Telegram電報: BibleWorld 基督教百科 微信 bible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