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实用释经讲道法 附录 释经讲章范例
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是我们基督徒百科网的合作伙伴,本书原文请参照华人基督徒培训供应中心网站的PDF文件!
《实用释经讲道法》 |
实用释经讲道法 |
---|
第1章:什么是讲道? |
第2章:释经讲道者的预备? |
第3章:什么是释经讲道? |
第4章:如何准备释经讲道? |
第5章:释经讲道传讲的十大要点 |
第6章:结论 |
附录:释经讲章范例 |
一、舍弃一切跟从主
鲍会园院长
读经:路加福音九 57~62
A.勿贪安逸与享受
主耶稣知道祂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因在 51节说:“他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但在祂离开以后,人要继续祂去作传扬福音的工作。什么样的人才能负起这样的责任呢?因此祂讲出这段非常重要的经文,提醒门徒所要负的责任。当我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或者常有这样的感觉,以为耶稣好象说祂在世上的生活非常可怜,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但是人子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
我觉得主耶稣讲这句话的时候,祂心里的感觉刚好相反,祂不是觉得自己可怜,乃是带着一种充满喜乐的心来讲。“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狐狸的洞,飞鸟的窝,都是它们在世上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它们不能够没有这个东西,它们一定不舍得离开或放下。但是主耶稣说,我在世上没有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这样一件东西,没有一个洞,没有一个窝,是我看来太宝贵而不肯放弃的。地上没有一件东西吸引主耶稣,拦阻主耶稣不能走上神要祂走的道路。后来主耶稣差遣七十个门徒出去为祂传福音,祂在差遣他们出去以前,对他们说,他们应该思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也有一个洞,或者一个窝,是你们看为极其宝贵而不肯离开的?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样东西拦阻了你们,使你们不能去做主所要你们去做的工作?
今天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面临这样的考验。我们知道,主要我们走的道路是什么,我们应当做的工作是什么。但因为在世上我们有这么一个洞,这么一个窝,有一样东西在那里吸引我们的心,拦阻我们不能够快乐地走上神所要我们走的道路,后来主耶稣就为我们解释了这一点。
B.勿虑家庭与亲人
祂所说的这种狐狸的洞,或者飞鸟的窝,在我们生活里面是指什么东西?首先在第 59节,主耶稣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这句话听起来好象主耶稣很不讲情理。这人不是说不愿意去跟从主耶稣,他只是说要先去埋葬他已经死去的父亲,连这样都不可以吗?其实当时的情形大概不是这个意思。在当时犹太人口里面所说,我去埋葬我的父亲,大概不是说他的父亲已经离开世界,在那里等待人去埋葬。这句话的意思恐怕就如同我们中国人有时候说,我们要给父亲送终。如果一个人说要给他的父亲送终,他的父亲这时候可能仍很健康地活着,不过为了表示他对父亲的孝心,他不愿意离开父亲,要在那里服侍他的父亲,直等到他的父亲离开了世界,办好了后事,这才完成了一个做儿子的给父亲送终的责任。这人对主耶稣说,我回去埋葬我的父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时他的父亲大概仍然健在,但是他就用这个来作为理由,或是这件事情成了一个原因,拦阻了他去跟从主耶稣。主耶稣说:“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神今天给了我们一个责任,就是要去传扬神国的道,要把主耶稣救恩的福音传扬出去。我们会不会有时候因顾及对家人的责任,而不能去完成神给我们的托付?在家里面,尽自己的本分,尽对家人的责任,这个是我们应当有的态度。但是如果为这个原因,拦阻了我们去顺服神的旨意,去走神要我们走的道路,家庭的责任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拦阻。主耶稣说,“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不要让世界上家庭或家人的责任成为我们跟从主的拦阻。如果我们清楚了神的呼召,知道是神的旨意,神一定会给我们预备一个方法来照顾我们自己的家人。我们不是对家人不尽责任,乃是知道,如果是神要我们走上祂要我们走的道路,祂一定为我们的家人有适当的安排。在今天这个紧急末日的时代,不要让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成为我们顺服主的拦阻。这不是不孝顺,乃是对神的顺服。在过去神所使用之人的生命里面,我们看到有多少这样的情况。他们要听从神呼召的时候,为了家人的缘故,为了自己家庭的责任,心灵里曾经有过很多挣扎,很多考虑。但是最终,他们按着神的呼召顺服了,神给他们有特别丰富的恩典,有特别美好的安排,使神的旨意可以在他们身上得以成就,让神的名字可以藉着他们的顺服得到荣耀。
C.勿随风俗与人情
另一方面,在 61~62节,“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这里说到去辞别家人的意思,也牵扯着当时的一种生活风俗。这个辞别并非见了面,说声再见就完了。这个辞别有时候要用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安排,很多的功夫,这是当时的生活方式。
在旧约士师记的利未人生活中,我们看到这个情形(看士师记十九章)。那个利未人带着自己的妾,去到他岳父的家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要走,他岳父就留他说:“你先不要走,等我给你预备饭吃,好让身体得着力量,然后你再走。”于是他在那天吃完饭后,天已经晚了,只好在那里再住一天。第二天他起身的时候又要走,他岳父再按照这热诚挽留他,结果又再停了一天。就这样,一连停留了好几天,结果他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那个极悲惨的结局。
这里主耶稣所讲的乃是,不是为了责任,也不是为了必要,乃是为了情感的缘故,或者风俗习惯,使这个人暂时不能去跟从主耶稣。他觉得,我现在不是不顺服,不是不要跟从主,只不过是先去满足一点人情上的需要,然后我就转过来跟从主。但是主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一方面要顺从主耶稣,但另一方面却回过头来顾及自己的情感,就让情感成了一个跟从主的拦阻。主耶稣说这样的人不能够完成神在他身上的托付。对自己所爱的人,应当有的情感是一件非常美好和神圣的东西。情感是神的一个恩赐,但是如果让情感成为我们跟从主的拦阻,这个情感就成了一个丑陋的东西,可怕的东西。在另外一个地方,主耶稣说,人的仇敌就是他自己家里的人。为什么呢?莫非他家里的人对他不好,或是故意要反对他,敌挡他?可能不是如此,但是有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太爱自己家里的人,所以家里的人就成了我们遵行神旨意的拦阻,一个仇敌。我们不会为了爱一个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人,而违背神的命令。但是我们却会为了爱我们家里的人而去违背神的命令。多少时候,我们看见这种情形。为了爱家里的人,爱自己所爱的人而拦阻了我们走上顺服神的道路。
在这里,神好象对这个人说,你把你对家人的情感需要暂时放下,把它交在我的手中。当我们要去跟从神的时候,如果我们把情感这个问题交在主的手里面,主耶稣会把这个情感接过来,然后把它分别为圣,再赐还给我们,使它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真正分别为圣的情感;使这情感成为我们生命里面的一个祝福,成为我们跟从主的一个额外力量。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为了跟从主,将那个情感交在主的手里面,主耶稣也许把它接过来,就把它从我们生活中挪开,使我们可以毫无拦阻地去跟从主耶稣,去完成祂所给我们的托付。
我们是否愿意付上这个代价?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一方面要走神所要我们走的道路,去做神要我们去做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却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所喜好的那个情感。主耶稣说这样的人不配进神的国。
“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在地上所爱好,所看为宝贵的东西。很多时候属主的人就让这些东西成了他们的拦阻,不能够去完成神所要他们走的那条道路。主耶稣说,我人子没有一个枕头的地方,没有这么一个属世的洞或窝,拦阻我去走神要我走的道路。今天主耶稣说:你要来跟从我,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你能够不顾一切地,不让任何东西拦阻你去走上神所要你走的道路吗?你是否还为了那个狐狸的洞,飞鸟的窝而被拦阻,不能够去走神要你走的道路?
(本文原载于《基督工人神学院通讯》 1998年3月号,
承蒙鲍院长同意转载,谨此致谢)
二、超越的生命
马有藻牧师
读经:腓立比书四 1~13
A.导言
1.腓立比教会的成立
在保罗所创立的众教会当中,有两间是很特别的,一间是哥林多教会,一间是腓立比教会。每逢想到哥林多教会时,保罗就伤心流泪,但想到腓立比教会时,他就充满喜乐与安慰。神藉着保罗的忧伤,有感而发地写了哥林多前后书的真理;神又藉着保罗得安慰,写了腓立比书的真理。因此,这两卷书是保罗最真情流露的书信。腓立比书不象哥林多书那样地具责备和严厉,全书充满了安慰和喜乐,让人在研读时,心中觉得异常甜蜜与满足,因此能以喜乐洋溢的心来接受书中给我们的真理。
在使徒行传十五章记载,保罗带着耶路撒冷教会大会议的结果,也带着欢喜的心,再度出发旅行布道,经过了马其顿,来到了腓立比。在腓立比的经历,于使徒行传十六章中有详细的记载,我不用多言,但有一、二点我必须指出:( 1)腓立比教会是在喜乐中建立的、在困苦中建立的、在祷告中建立的。(2)腓立比教会最初有三种人,一个是作生意的吕底亚与她的一家,一个是从前被鬼附行法术的使女,一个是管理监牢的禁卒与他的家人。他们的环境不同,有富有的商人,有为奴仆的人,也有公职人员;他们的种族也不同,吕底亚是亚洲人,使女是希腊人,禁卒是罗马人。他们的信仰也不相同,有信犹太教的,有拜鬼神邪教的,有信奉罗马宗教的。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上中下三个阶层的人物。福音在欧洲一开始就传给了这三种人,意义是何等地深远,可见福音可以深入任何不同的背景、阶层和宗教的人。
2.腓立比书信的特色
保罗创立腓立比教会后,不久他又往其他地方去了。七年后,在他第三次旅行布道的回程中,他又经过腓立比,在那里他作了短暂的停留(徒廿 3)。圣经记载保罗后来再与腓立比教会接触时,是五年后的事。那时,保罗已被囚在罗马的监牢里。虽然保罗与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们彼此间的情谊是深厚的。一方面是保罗对他们的爱不是普通的爱,而是象父亲对儿女的爱,是亲切关怀,无微不至的爱;另一方面腓立比的信徒对主及对主的仆人,也有很真挚与单纯的爱。因此当两方面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真爱的时候,他们之间就产生了一份珍贵的情谊。
这份在主里面的情谊,在腓立比书里可明显地看出。在本书内,保罗所用的文字比其他的书信有更多感情的流露。在书里面,我们看到保罗的心,也看到基督的心;看到保罗的喜乐,也看到基督的喜乐;看到保罗的满足,也看到基督的满足;看到保罗的工作,也看到基督的工作。在保罗书信中,再没有其他书信比腓立比书更亲切、更温暖、更喜乐、更真挚动人的了。难怪有人说,“阅读腓立比书,你就能听到保罗的心跳动的声音,也听到腓立比信徒的心跳动的声音,更听到主耶稣的心跳动的声音,因为他们都是心心相印的一群。
3.腓立比信徒的优点
为什么保罗一想到腓立比教会,他内心就涌出甜蜜的感觉?为什么腓立比教会能够让保罗的心常思念他们?原来腓立比教会是一个有各种优点的教会,他们一开始就与保罗有极紧密的同工联系,且同心合意兴旺福音。他们是一个与保罗同工的教会(一 5),是一个传福音的教会(一2),是一个肯为主受苦的教会(一2 上),也是一个挂念主的工人生活需要的教会(二25,四16、18),这些已经非常好、非常重要。但我认为最特殊的是,根据腓立比书一9、10,我发现腓立比的信徒有三个优点:
a. 他们是一个大有爱心的教会—其实他们的爱心已经是很大了,看他们与保罗同工、为主受苦、努力传福音、供应保罗的需要等,但保罗所盼望的,就是他们的爱要多而又多。爱,他们已经有了,但爱是从来不嫌多的,爱需要进深就如灵命需要进深一样。而且保罗要他们的爱心,不是在表面的感情上,而是要有知识和见识作基础,真正的爱需要增长成熟的。
b. 他们是一个大有知识的教会—“知识”,是指理论上、伦理上的知识。而“知识”与“见识”是二个很特别的字,是指实用与运用的知识。这二个字指出信仰与生活、神学与实践彼此间的关系。保罗所关注的是他们不单在神学基础上要稳固,要多而又多,在实用知识方面同样也要多而又多。神学加上实用,爱心加上知识和见识,才是美上加美,荣上加荣。
c. 他们是一个追求超越的教会—“使你们分别是非”的“分别是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这个字在罗马书十二2译成“察验”,这个字也可翻成“赞同”、 “跟随”;“是非”在马太福音六26,翻成“贵重得多”以及在马太福音十31,十二12翻成“贵重”。在这里中文圣经的小字翻成“喜爱那美好的事”,美国最新标准圣经(NASB)翻成“赞同超越”,我们可以把它翻成“追求超越”。我认为这种翻译最能表达全书的中心思想,因为整本腓立比书就是讲到一个超越的人生。在第一章里,保罗说:他活着就是基督(一21),这是他拥有超越环境而来的喜乐,是超越的喜乐。在第二章里,他说若被浇奠在其上为祭物,他也认为是喜乐(二17),这是一个超越的决心。在第三章里,他以许多的字句来表达他有一个超越的人生观,譬如“靠主不靠肉体”、“先前、现在”、“有益、有损”、 “认识、丢弃”、“至宝、粪土”、“万事、基督”、“律法的义、基督的义”、“得着基督、基督得着我”等相对的字句来突显他认识基督的超越。在第四章里,他以六个德行来劝告信徒要追求一个超越的人生,进入美好卓越的境界。所以他就在一10祷告时表示,也盼望腓立比教会的信徒灵命更长进,追求一个多而又多,更超越先前的人生;也就是更成熟的人生,一个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坚定不移的人生。
B. 超越生命的特征(四1~9)
保罗非常关心腓立比信徒追求超越的人生,所以他在书信结束的时候,就列出超越生命的特征,其中共有七点:
1.站立得稳(四1)—坚定不移的生命
四 1 开始第一个字是“所以”(中文漏译),这个“所以”的“所”,把前面的主题连接过来。首先保罗用四个最亲切的词句来称呼,来形容他与腓立比信徒的亲密关系。因有这个亲密关系,所以保罗就放胆地劝告他们:“所亲爱所想念的”,表达了保罗想再见腓立比信徒的热望。“我的喜乐,我的冠冕”,说明他何等盼望在教会事工上所付出的代价,可以有收获;信徒能在患难中站稳,成为他努力所得的冠冕。
冠冕是优胜的奖赏,是因工作而有的一种荣誉的承认。我们常在医生的医务所里看见“仁心仁术”、“再世华陀”、“医术精湛”等的匾额,那是他们的冠冕。大家都知道,有一位牧师六十岁寿辰时,他的学生撰写专文,记念老师对他们生命的影响,那些专文汇编成书,书名叫《事奉的人生》。这位牧师就是我们“敬爱”的滕近辉牧师,“事奉的人生”是他的冠冕。因为保罗与他们有这个亲密的关系,所以腓立比信徒在患难中,在信仰中“站立得稳”或“站立不稳”,对保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三章内,保罗提到有些异端侵入了教会,他们是推行犹太主义的割礼派(三 2),及推行纵欲主义的希腊罗马浪漫派(三18~19)。因为这两派异端在信仰上、道德上败坏信徒,所以保罗警告他们要站立得稳,千万不要跌倒。
同样在每一个时代中,撒但也用尽了方法,要在信仰上破坏基督徒纯正的信仰,叫我们离开神的话语;在生活上,叫我们失去分别为圣的地位。所以我们务要在真理上扎根,在信仰上超越世界的宗教与理论,在生活上超越世界的引诱,过一个坚定不移的生活。
2.同心相爱(四2~3)—事奉合一的生命
第二件事是保罗留意到教会肢体中的生活,教会肢体彼此间的关系异常重要,一旦有微小的罅隙,教会内部不能团结,福音的工作就无法开展。
首先我们要感谢主,在事奉时,神顾念我们的软弱,知道我们恩赐的有限,所以兴起同工来帮助我们。同工的兴起是神祝福我们的明证,若没有同工,我们多么孤单;若没有同工一起配搭,不管我们的恩赐如何,我们也作不成什么。没有一个人可以单独地工作,我们的背后需要许多弟兄姊妹的关心、祷告、支持,才能共同完成一件事。感谢主,我们不是孤单的人,我们也不是惟一奉献的人,因有许多属主的人,同样被主的爱激励、被主复兴起来一同配搭事奉主。事奉时与同工一起生活,实在是一个大祝福和大享受。
不过同工之间,有时也许因为意见不合,或某些误会,受撒但的挑拨离间,使主的工作大受亏损。教会不同心,一定会影响信徒;教会不同心,一定会剥削教会的力量;教会不同心,一定会毁坏教会的见证。腓立比教会就有这个情形,有二个姊妹,本来是教会的领袖,是保罗的福音同工,但彼此不同心,使保罗非常难过,所以他劝她们“要在主里面同心”,为主的缘故同心;又劝一个真实同负一轭的“你”帮助她们。这个“你”是谁,信中未提及,有解经家说她是吕底亚,有说他是路加,有说他是西拉,有说他是以巴弗提,更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把“同负一轭”这个字的原文“苏子各” SUZYGE 的字义翻成一个人名,因为前面两个女人都有名字,下面革利免也有名字,这里应该是一个有名的领袖,可能他是一1的监督或执事。那么全句就变成“我恳求你,你这真实的苏子各去帮助她们”,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帮手,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同负一轭”的意思(象巴拿巴是名正言顺“劝慰子”的意思)。
无论怎样解释,保罗所强调的就是,一个靠主站立得稳的生命,是一个事奉合一的生命,也是一个超越的生命。我们都是一群事奉神的人,让我们能在这方面显出我们的超越。
3.常常喜乐(四4)—喜乐洋溢的生命
保罗在这里两次强调要喜乐,因为喜乐就代表信仰的真实。当保罗说此话的时候,他自己仍被囚禁在狱中,但他却有喜乐。“喜乐”在全书中一共出现了十七次之多。按我们堕落的天性,我们是不容易喜乐的,天晴说天气太干燥,下雨又太潮湿;没有钱买不到东西,有了钱又怕别人来藉;没有伴侣觉得孤单,有了伴侣又觉得没有自由。难怪有人说“人是最不容易快乐的生物”。
喜乐是从哪里来?是从朋友?财富?学问?其实很多时候朋友、财富都是我们的十字架。我们的喜乐不在那里,我们的喜乐是在喜乐的源头里,在那里我们找到永无止境的喜乐。所以保罗说“靠主喜乐”,原文是“在主里面常常喜乐”。
约翰福音十七 13主耶稣的祷告,主对父神说“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地上说这话,是要叫他们心中充满我的喜乐”。主耶稣临别前为我们祷告时,祂把喜乐放在第一位,放在真理的前面、放在成圣的前面、放在传福音的前面、放在祷告的前面、放在合一的前面、放在爱的前面。如果是我们的祷告,我们会把真理放在前面、把传福音放前面,把合一、爱、成圣、祷告放在前面,我们总不会把喜乐放在前面。但为何主一开口祷告就先说:要叫他们充满我的喜乐,原来喜乐是个信心的见证,喜乐是个交托的见证,喜乐是个顺服的见证。无论什么环境,是晴天、雨天、得时、不得时,我都相信有主的旨意、有主的带领,于是我就安心,处之泰然,我就喜乐。因为喜乐是神真实存在的见证,喜乐是从内心来的,是建立在与主亲密的关系上,靠主喜乐、在主里面喜乐,主是我的喜乐,我是主的喜乐,真是有主万事足。所以,喜乐的人生是超越的人生。
4.谦让宽宏(四5)—谦逊待人的生命
保罗劝告腓立比的信徒要有“谦让的心”。“谦让的心”( epieikes)这个字的意义极为丰富、非常甜美、大有弹性;包括“宽大、宽容、宽恕、忍让、忍受、忍耐、恩惠、恩慈、温和、温柔、良善、慷慨、大方、友善、款待、好意、为别人着想”等类同的意义,我们实在很难用一、二个字去形容它。
根据苏格兰新约学者巴克莱( W. Barclay)的研究,“谦让”在古典希腊文里面,是形容当一个人若知道在什么时候,不需引用严苛的法律去处理一件事情,或者把公正稍为放宽而施行仁慈,他便可以称为一个有“谦让”素质的人。神如果要我们付上神法律的责任,我们没有办法找到出路,但神会为我们预备一条出路,使我们能逃生。同样,对人我们应该有谦让的心,有宽恕、饶人的心。人犯错时,以宽厚对待他;有争论时,以恩慈对待人;对人对事不求自己权利的满足,不求是否公平合理,更要富有人情味。信徒应处处为他人着想,作领袖者尤其需要这种“谦让的心”。在“让”、“宽”、“恕”三个字下,显出你是成熟且超越的基督徒。保罗说,因为“主已经近了”,所以我们要有谦让的心。为何谦让这个字跟“主已经近了”这句话拉上关系?“主已经近了”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时间上的近,就是说,主就快回来了,因为主很快就回来,所以不要斤斤计较。有人毁谤你,算了;有人逼迫你,算了;有人亏负你,算了。忍受一点、容忍一点。为何你要忍让,因为你有主,他没有;因为你的主很快就要回来,祂回来时你就有赏赐。另一方面的意义是指空间上的近(诗1四十五18),就是说,主与我们十分接近,祂在我们身旁,看见我们的遭遇,晓得我们的困苦,于是我们不需要寻求公义的报复,因主必定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困难,只要用忍让、宽宏的心对待人,因为忍让宽宏的人就是超越的人。
5.一无挂虑(四6上)—交托顺服的生命
“挂虑”是对神的保护和照顾缺乏信心的结果,在有神的人生里,忧虑是多余的,因为一个超越的基督徒,深信主从不会让我们失望。忧虑不能改变事实,忧虑是变相的小信,忧虑的后果可能导致怀疑、埋怨,甚至不信的地步,所以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挂虑”的原文有“分开”的意义。“挂虑”将人的思想与事实分开,也把人与神分开,所以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的背后涵义就是“交托与顺服”。
6.祈求感谢(四6下~7)—知恩报恩的生命
尽管忧虑有损无益是个事实,但“不要忧虑”这种劝告永远是无用的,除非我们知道克服忧虑的方法。所以,保罗说解决挂虑的秘诀是:靠着祷告、祈求、感谢,将你的需要告诉神来克服挂虑。祷告将人与神间的距离拉近了,祷告就是将人的困难恭敬地放在神面前,于是人的问题也成为神的问题,这是个信心的交托。如果神能看顾野地的花草,天空的飞鸟,那神必定看顾人的问题。世上没有一个问题大过神,有人说:“感谢是一个强大的武器,可以摧毁忧虑,当一个人感谢神的时候,他心中就没有埋怨、忧愁,而只有赞美。”芝加哥三一神学院心理学家柯盖瑞( G. Collins)博士在他写的《胜过忧虑》(Overcoming Anxiety)一书中指出,“一个常挂虑的人,就是不懂得感恩的人,因他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困难、自己的环境和无能,他看不到神的大能、神的怜悯和看顾。如果你相信神的大能,你就用神的能力,不是自身的能力,去克服你的困难。神的解决方法必定超越我们所能测度,祂赐下的平安是超越的平安,平安是困难得解决后的心情,平安是没有烦躁,平安是从交托顺服而来,是超越的、是出人意料的,只要把心中的难处告诉祂,信靠祂就好了。”
7.思念超越(四8~9)—思行高超的生命
在腓立比书四 8~9节,保罗把我们带到一个高峰,这是达到超越生命最后一个劝告。所以他说“我还有未尽(最后)的话”,真是意犹未尽、舍不得停口、舍不得收笔,象一个父亲在临别前,再三叮咛他的儿女。他用两个“要”字作最后的劝告:(1)“要思念”四8,(2)“要去行”四9。
a.要思念(四8)
保罗列出六样的超越,要腓立比的信徒思想。当中“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是全段中最主要的句子。“德行”在原文中意思即是“超越”,与“称赞”是平行相对的字。即是“可值得赞赏的超越事,我们都要去思念”。比方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美名的,这些事都是高超值得称赞的,我们要好好地去思想它们。但“思想”在今天这个“快餐时代”是一个遗失的美德,今天我们的生活非常紧张、紧凑,我们上班下班、开车走路都是用高速度进行,我们很少停下来,好好去思想一下,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什么是普通的、什么是平凡的、什么是超越的、什么是暂时的、什么是永恒的,难怪我们的思想都是肤浅的、不够水准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很多人离开世界时,他的脑细胞大概还有百分之八十五没有用过。换言之,人一生之中只用百分之十五的思想能力,真是可惜。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一九五三年临终前接受访问:“成功的秘诀何在?”答:“要多思想。”对的,我们要思想得对,不要胡思乱想。保罗说:凡真实的—指真理,神的话;凡可敬的—指有榜样;凡公义的—指公正、正确、正直;凡清洁的—指圣洁、与众不同、不凡、非凡、超凡、没有世俗的、没有情欲的;凡可爱的—指值得真爱;凡美名的—指有见证等,都要仔细思想,使它们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一个人的成败与他的思想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难怪有人说:“撒但得着我们的思想生活,他就得着了我们的一切生活。”所以我们要“保守我们的思想,胜过保守一切”(箴四 23)。一个超越的生命胜过罪恶,需要先认识真理,靠正确的思想保守警戒自己的思想及行为。腓立比书四8提醒我们要好好地思想天上的事。
b.要去行(四9)
思想是行为的动力,沈保罗牧师说的好,他说:“思想好象艺术家手中的刀,我们的人格是由思想雕刻出来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可以稍微加一点,“思而不行则殆”,就是只有思想没有行动都是死的,没有思想的人,就是没有行为的人;一个人有好行为,就是因为他有好思想的缘故。
保罗象一个成功的父亲,要他的第二代跟随他的脚踪行,他说:“凡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领受的、听见的、看见的,都要去行。”注意这个次序与层次—教导学习(最基础的、单程的),领受(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听见的话(更多的吸收、领受),看见(生活的实际榜样),一步步去学、一层一层加深,这样,超越的学习是我们一生追求的准则。一个基督徒的失败不是一下子的软弱,那只是近因,是根植在他不洁净与情欲的思想里面;同样一个得胜的基督徒,也不是他灵性一时的振作,而是长年累积思想与学习神的话所产生出来的结果。
C.超越生命的榜样(四10~13)
1.“如今又发生”(四10)—思念生喜乐,喜乐生思念
在收笔时,保罗用自己的经验作见证,从四 10~13节里,他从前面的“你们”转到“我”。他说:“我”靠主喜乐、“我”没有缺乏、“我”学会知足、“我”能随事随在、“我”凡事都能做等,都显出保罗是个超凡的传道人,他用他一生怎样经历神超越的同在,来作结束的劝勉。
第一件事,保罗表示他靠主喜乐,他喜乐的来源固然是主,但也有人的一份,就是腓立比教会的信徒。腓立比信徒的爱心,也是保罗喜乐的来源,所以当保罗知道当腓立比教会想念他的时候,那个喜乐的心就生出来,好象一对年轻的恋人,想到对方心中就生出喜乐。“如今又发生”的“发生”是个非常优雅的字,是指植物再次开花、再度萌芽;愈多思念,就愈多喜乐;愈多的喜乐,就愈多的思念;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主爱在两地方运行,真是甜美无比。
喜乐是建立在与主的关系上,也建立在与人的关系上。有人说:“最深度的神学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方能实现,信仰的真实在与人相处时才能显大。”这是很正确的话。
2.“学会知足”(四11~12)—随遇而安,超越境遇
腓立比教会很爱保罗,在物质上一直供应保罗的需要,但为了某种原因而中断了一段时期,现在又开始供应保罗。但保罗表明立场,他不贪恋他们的供应,也不是不感谢他们的供应。他表达得真好,他说:“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学会知足。”
“知足”是古代司多亚派的人形容当一个人知足时,他就能攀上人生的颠峰,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因为知足的人是不受环境左右的人,且在不同的遭遇下能控制自己的人。保罗说他学会知足。知足是一种高贵的人生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学习操练的,是从人生各种不同的际遇中,紧紧地依靠主去应付各种困难。因以基督作整个人生的中心,所以就不埋怨、不贪求、不嫉妒、不仇恨、不争竞、不毁谤,只要有主的同在就满足的态度,是人生最高尚的一面,也是人生最灿烂的一面。
3.“凡事能作”(四13)—超越秘诀,靠主力量
“凡事”指一切讨神喜悦的事,也是在一切的困难之中。保罗在人生百态中学到处事的秘诀,就是靠主的力量去办事,这是保罗秘诀中最主要的关键。
自古以来有多少的信徒,他们做了惊天动地的事—如堵住狮子的口、灭了猛烈的火势、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受严刑、忍受戏弄、受鞭打、被监禁、各种的磨难等,若不是全能的主与我们相通,我们会一事无成。
感谢主,三个“都”字就写尽了人生的喜乐。四 11“都可以知足”,四12“都得了秘诀”,四13“凡事都能做”。
我们要有这三个“都”字:靠主凡事知足、靠主随事随在、靠主凡事能做,这就是一个超越的人生!
(本文承蒙马牧师同意转载,谨此致谢)
三、跟从主的传道人
黄子嘉牧师
经文:约翰福音廿一 15~22
这一段记载,可以说是彼得担任传道人的“按牧礼”,是牧长主耶稣亲自主持的。主耶稣先追问爱祂之心,再托付牧羊之责,并指示荣神之道,最后,重复叮咛:“你跟从我吧!”从此之后,三十多年间,彼得除了竭力寻找迷失的羊,也是尽心牧养主的群羊,不但谦卑服事,更作群羊的榜样,最后甚至为主殉道,真实地作了一位跟从主脚踪的传道人。但愿我们每一位事奉主的人,也都一生爱主、尽责、荣神、益人,紧紧地跟随主的脚踪。
“跟从主”其实是主耶稣最重要的信息之一,从祂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要求门徒们:“来跟从我!”(约一 43)也许门徒们不太上道,故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之后,主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再次慎重地呼召门徒们:“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四19)接下来,主耶稣一再地提醒门徒们,要专心跟从祂:“不可手扶着犁向后看”、“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路九57~62)。又要求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太十六24)也应许道:“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父必尊重他”(约十二26)最后,当升天之前,托付彼得圣工的结语时,再重复强调:“你跟从我吧!”可见主耶稣对祂仆人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跟从祂”。你我真是一个跟从主的传道人吗?
由约翰福音廿一 15~22的经文中,可以分析出四项基本的原则,是主耶稣对传道人的期望,是一个跟从主的传道人所应当持守的准则,但愿你我都实行之!
A.爱主重于工作
主耶稣不但要彼得爱主胜过世界(“这些”所代表的),更是要彼得爱主重于工作。主不是先问彼得“你愿意牧养我的羊吗”,乃是先弄清楚“你爱我吗”。必须要先爱主,然后才可为主牧羊。也就是说假若非因爱主,则不必为主作工,即使作了,主也不喜悦,主所看重的乃是因爱祂而服事祂,且要爱祂胜过工作。因为,第一,因爱而作的事才是最真、最善、最美、最有价值的,例如:母亲辛劳服事儿女,不因报酬,乃因着爱;父亲勤奋作工养家,不因利害,乃因着爱;同理,传道人尽心传道事主,不因名利,乃因着爱主,这才是美事。
第二,因爱而作才可能甘心牺牲、乐付代价,正如父母因爱愿为子女舍己,夫妇因爱肯为对方付出,传道人也因着爱主而欢然为主受苦付上代价。主耶稣深知事奉的道路艰难,彼得若不真心爱祂,一定走不下去的,因时候要到,别人要把他束上带子,带他到自己不愿意去的地方,甚至要受苦舍命以荣耀神。若不是因爱主的缘故,这么大的代价甘愿付出吗?
第三,因为爱主才会爱主的羊,才会尽心竭力地喂养并牧养主的羊群。有些温驯的羊固然可爱,但也有些乖僻顽梗的羊,可能会顶你一角,惹你麻烦,若不是因爱主的缘故,可能棍子会重重地乱打一通,但若心中充满爱主之心,则打法必大不相同。所以主耶稣要求所有作祂圣工的人,必须先爱祂胜过一切,也包括工作本身在内。当然,我们之所以会爱主,是因主先爱我们,祂是先为我们舍命流血的好牧人,祂的爱激励我们去爱祂,三次否认主的彼得是如此,迫害基督徒的保罗是如此,所有被神使用的人皆是如此,这才是一个跟从主的传道人,我们是如此吗?
B.榜样重于教训
牧人对于羊群有两项重大的责任,一是走在羊的前头,一是找到青草与水源。走在前头是榜样,找到水草是喂养;榜样是生活的见证,喂养是灵粮的教导。前者是身教,后者是言教,身教应当重于言教,榜样必须重于教训,如此的牧者才能得主的喜悦,他所牧养的羊群也才能健壮增长。
“教训神的真道”是主耶稣大使命中最后的一项嘱咐,是传道人必须终身致力的事工。传道人不但要为自己而读经读书,以吸取神的真道,也要为神的羊群而努力进修,不断充实,因为若想作到“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按时机按分量地分粮喂养”,绝不是轻轻松松敷衍两句就可达成的,必定要殷勤读书、加倍努力,时时让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同时不断地渴慕、追求、操练讲道恩赐之长进,以致神的教训能充充足足、源源不断地由口中发出,去满足群羊的需要。
不过,比教训更重要的是有美好的榜样,牧人在前头走,羊群在后面跟;牧人上山坡,过小桥,羊群也上山坡,过小桥;牧人跳下坑,羊群也跳下坑;牧人的榜样更远重于他的教训。群羊的大牧人主耶稣基督,祂不但教训门徒们许多真道,更是亲身作美好的榜样给他们看。主强调祷告之重要,祂自己常常儆醒祷告;主要求门徒殷勤工作,祂自己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主教训人谦卑服事,祂自己去洗门徒们的脚;主劝勉人宽容饶恕,祂在十字架上第一句话就说:“父阿!赦免他们!”主耶稣留下了美好的榜样,也留下了美好的教训。彼得跟从了主耶稣的脚踪,直到晚年,他劝勉众长老说:“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作群羊的榜样。” (彼前五 2~3)保罗也深深明白这一点,曾力劝青年传道人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四12)。但愿我们为主传道的人,都有丰富的教训,更有美好的榜样。
C.荣神重于生死
接着主耶稣对彼得慎重地宣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要怎样死荣耀神。……你跟从我吧!”彼得年少时,可自己随意往来,但年老时,要按神旨殉道而荣耀神。这是一个荣耀天家的宣告,也是一个可怕死期的预告。若是普通人听完后,可能不愿意接受,可能会问道:“一定要死么?”“可否让我考虑一下这个要求?”或者干脆回拒说:“对不起,我辞职不干了!”
彼得也曾经因爱惜生命而三次否认主耶稣,但是现在彼得改变了,他为了神的旨意,为了荣耀神,已定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什么时候主耶稣要他去死,他就去死;什么时候为了成就神旨意能荣耀神,他就会甘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使徒行传中,彼得多次被下监牢面临生命的危险,但他勇敢地对大祭司说:“顺从神不顺服人是应当的。”他已把自己的生死交在神的手中了,这就是跟从主耶稣脚踪的传道人。主耶稣自己岂不也是为了荣耀神而甘心顺服地死在十字架吗?据教会传说,在尼禄王逼迫之时,彼得真是为主受苦而殉道了。
虽然主耶稣不一定要每一位传道人都殉道,但凡能心存“荣神重于生死” 而顺服神旨的人,神必大大使用之。例如:以斯帖的“死就死吧”(斯四 16),尼希米的“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尼四17),但以理三朋友的“即或不然”(但三18),但以理的“与素常一样”(但六10),保罗的“不以性命为念”(徒廿24)……等等,这些人都顺服了神旨,荣耀了神,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被神大大地使用。我们也是这样地跟从主,存这样的心志吗?
D.跟主重于看人
彼得一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强、好争第一、好出风头、好与同伴比较。他第一个要在海面上走,第一个回答主的问题,他自夸永不跌倒,他带头一刀削去马勒古的耳……他总想比别人积极些。现在听完主耶稣牧羊的托付,老毛病又犯了。他一眼看到约翰,不禁又想略作比较,他自忖道,如果我是如此,则这人将来如何呢?如果我要死,这人死不死?他要求主耶稣给他们作个比较,没想到主耶稣却回答说:“与你何干!”你管他的道路作什么?你为什么要和他比较?“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最要紧的事是:“跟从我吧!”的确,主耶稣对不同的传道人赐不同的托付、领不同的道路、给不同的恩赐、有不同的责任。同工之间互相配搭事奉是好事,但千万不可互相比较;不可因别人的恩赐多而心存不平,不可因别人的道路成功而自艾自怜。中国俗语:“人比人,气死人”是很有道理的。比来比去不是产生嫉妒,便是增加灰心。为何扫罗嫉妒大卫,就是因“千千”、“万万”之比;为何以利亚灰心求死,因他比不胜于他的列祖(可能指摩西或撒母耳)。王与王比,先知与先知比,传道人也很会和传道人相比,这也应验中国俗语:“同行是冤家”的道理。一个卖猪肉的人,不会去和一个写文章的书生相比,但二个文人相轻则自古皆然。传道人最忌讳的就是常常看别的传道人而与之相比,主耶稣要责备说:“与你何干!”如果一定要比,就和主耶稣自己比较一下吧:“你跟从我吧!”主耶稣由天降世、柔和谦卑、服事众人、殷勤尽力、顺服至死、舍己救人……我们应当一辈子与主耶稣相比之,跟从祂的脚踪行才是正当,而不是时常看人互比高下长短,而嫉妒灰心。务要永远牢记“跟主重于看人”的原则。
亲爱的同工们,主托付我们传道牧养的职责,这是我们的荣幸,是我们一生欢然努力从事的圣工;但我们是否照着主耶稣期盼的原则来事奉祂、来讨祂的喜悦、来成就祂的事呢?请不要忘记重要的原则:“爱主重于工作,榜样重于教训,荣神重于生死,跟主重于看人。”
(本文承蒙黄牧师同意转载,谨此致谢)
四、试探中的得胜
约翰麦克阿瑟牧师
经文:哥林多前书十 13;雅各书一2~4,12~15
最近我有一个感动,想与弟兄姊妹分享有关基督徒受“试探”的问题。“试探”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要对付的,因为试探会引起犯罪。我们过去曾面对试探,将来也会有试探。我们过去曾在试探中失败跌倒,但将来我们一定要立志,学习在试探中得胜。
每次我们来到主前,向祂祷告,我们真愿说:“主啊!我永远不要再犯罪得罪祢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我们每次来到主面前,总是带着同样的罪,来求主赦免,一再犯罪却不能胜过,我们一定也很惭愧很难过。在主面前,我们一面要求主宽恕所犯的罪;另一面,要求主帮助我们,在将来更少犯罪。但是,“试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是继续不停且无法抗拒。那么,我真的能胜过试探不犯罪吗?撒但魔鬼不是有超自然的能力,比我们有力量吗?他的诡计、狡猾的武器,不是我们无法识透的吗?他的手下鬼魔们不也是用熟练的方法来破坏属神的儿女,使我们失去作用吗?这些仇敌鬼魔不是藉着我们这败坏软弱的肉体、心中的虚假私欲,让我们上当受骗吗?我们要如何装备自己来抵挡这些恶势力呢?属灵的领袖们以及传道人又怎么样来抵挡呢?我们见到许多失败的传道人,难道他们也不能抵挡魔鬼的攻击?没有能力胜过试探?难道他们没有可以依靠的源头,来过得胜的生活吗?
今天,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何等地重要,关乎我们基督徒一生的灵程。我们可以用哥林多前书十 13的这一节经文来回答如何胜过试探。
这一节熟悉的经文,令我们兴奋!因这节经文应许及鼓励,我们可以期待过一个得胜、圣洁的生活。
哥林多前书十十三“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能受的。”这句话表示,没有任何的试探是可以打倒我们的;撒但不是那么有能力,鬼魔不是那么有势力,撒但的工作,也不是那么狡猾难辨。我们的肉体不是那么软弱,内心也不是那么容易受迷惑,而使我们不可避免地成为试探下的牺牲品。
哥林多前书十 13教导我们一些原则,我们必须了解,才可找到一条胜过试探的途径。可分四点来解释:
A.了解试探的目的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试探”要人不能忍受,换句话说:试探要支配你,要控制你。
我们先要了解“试探”这个字。在圣经希腊原文中,“试探”、“试验”和“试炼”( peirasmos)是同一个字。这个字含有正面及负面的意思。从正面,这个字可以翻成“试验”、“试炼”或“证明”,其中没有不好的涵义。而“试验”或“验”的目的,是使受验者可以更坚强、更纯洁。
但这个字也有负面的意思,可以翻成“试探”,也就是引诱,使人跌倒犯罪的意思。
“试验”及“试探”原是一件事的两面,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试验”与“试探”乃是一体的两面。生命中充满了“试验”,而每一件“试验”,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试探”。而在“试探”中有“试验”,在“试验”中有“试探”。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人在一家很好的公司里找到了新工作,他非常喜欢这个工作。上班后不久,有天下班时,他在抽屉中看见一大笔的钱,他立刻把钱收起来,放在手提箱中,心里想着要尽快地把它送还回去。
第二天一早,他迫不急待地到老板的办公室,把钱放在桌子上,说:“昨天晚上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我的抽屉中留下了一大笔钱,现在我把它送回来,免得那个人因丢了钱而着急。”
老板看着他说:“是我放的,这是一个‘试验’,你通过了。”
我们的生命中有不同的试验。如果这个人,回家以后把钱拿出来,心里想:“哇!这么一大笔钱,没有人知道。”于是内心开始交战,说:“我可以用这钱买这个,买那个;我可以去这里,去那里。如果有人问到钱的事,我可以用十种不同的方法来掩盖搪塞……。”那么,这外在的境遇就成了他内心的试探。
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的试验,当我们面临不同的境遇,它可以成为我们的“试验”,来证明我们的信心及良善;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试探,使我们受诱惑而犯罪;这都在于我们对这事的反应。如果我们依靠神的恩典和能力来抵挡,这就是一个“试验”,来证明我们对神的信心。反之,如果我们没有去抵挡它,就会被“试探” 引诱以致犯罪。神常藉着外面的环境,在我们的生命中试验我们。
马可福音一 12告诉我们,当主耶稣在约但河受了洗,被圣灵充满,圣灵就立刻催促他去旷野接受撒但的试探。耶稣受了神的呼召,圣灵的恩膏、祝福及能力,将要开始祂在地上的工作;但必须先受试验,证明祂有能力,有资格,配得祂的职分。神要藉着这试验来证明祂儿子的公义,能承担托付,完成使命。而撒但也是藉着这些来试探耶稣。他用了最恶毒的方法,要引诱耶稣滥用神权。他攻击耶稣想要打倒祂,但是耶稣信靠神,站稳了立场,遵行神的旨意,靠着圣灵及神的话语,击败了仇敌。
约伯受试验的故事也是相似的。神允许约伯受苦,是为了证明祂的仆人是纯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一 8)。但魔鬼的目的正好相反,他要证明约伯忠心爱神是因为要得到神的祝福,假使他失去了这一切,他就会弃绝神。约伯虽然失去了财富、健康,甚至他的妻子都要他弃绝神,但最后他的考验及格了,他对神的真信心得到了证明。
当我们遇见了财务困难时,我们便紧缩开支,不贪不取不义之财,并且相信神会供应,会带领度过难处,那么我们就在试验中成功了,也证明了我们的信心。反过来说,如果因有缺乏,就在生意上欺骗不诚实、作奸犯科等,这就由外面境遇的“试验”变成了内心的“试探”。
同样地,在面对人际关系的问题时,你爱一个人,他却让你失望,或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但因着爱他,你相信神的大能,所以对他包容,存着盼望和忍耐;或是你心中产生了苦毒、痛恨,而变成了你的试探。
有时人对你不公平、不仁慈、误会,甚至恶待你;或者身体受伤、健康不佳、学校有问题、生意失败、遇见灾祸、至亲离世、希望破灭,或面对无法解决的难处等,这些是试验我们的信心,驱使我们来依靠天父,恳求祂帮助;或是我们因这些境遇而痛苦、仇恨、生气,而埋怨神、远离神。所以我们所遇见的这些人、事、物等,会证明我们的本性是义、或是不义、软弱的,会帮助我们属灵成长;反之,则使我们属灵的退后。这二种不同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回应。
雅各书一 2~4,雅各对这个回应,有很清楚的解释。请我们一同来念:“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基督徒会遭遇到无数的试验。但我们必需认定这些试验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我们跌倒或挫败,而是锻炼我们的心思意念,并加给我们力量,使我们作一个成熟的基督徒。雅各说,试验使我们“信心”产生“坚忍”,坚忍使人“成全”,就是成熟成长,“完备”就是十全十美,“毫无缺欠”,没有缺陷。如此才可负起更重的责任,完成神所托付的工作。当人受试炼时,滋味是苦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美好的。如果人能够有正确的态度面对试验,那么他的忍耐、恒心便能增长,每天都能过很胜的生活,达到神所要求的标准。困境的试验,也能除去我们生命中的渣滓,把我们性情中的缺点炼掉,使我们更纯洁刚强,生命比从前更绚烂美丽,这是通往荣耀的途径。将来也必能得到生命的冠冕,就是永生。
神给我们试炼有许多的目的:
1. 神给我们试炼,可以查证我们有没有得救的信心。是为了我们的益处,使我们可以确信,我们在试炼中有真正得救的信心。
2. 可以使我们与世界渐渐断绝,减少依靠世上的事物。
3. 可以使我们把盼望多放在永恒的天上。
4. 显出我们到底真正爱什么?是神?还是更爱世上的人、事、物?
5. 可以教导我们顺服。
6. 教导我们紧紧依靠神的恩典、能力、慈爱与怜悯。
7. 使我们灵命成长,为神所用。
8. 使我们可以同情、安慰及帮助其他在患难中的人。
彼得在彼得前书一 6~7也说:“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原文:真实)。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告诉我们,等我们暂受苦难以后,主必使我们完全。神允许我们生命中受试验,使我们更刚强,但神永不会使用这试探来引诱人犯罪行恶。
那么你会问:我们在试验中,怎么又变成了试探呢?雅各书一 13中,雅各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生动的描写。他说:“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神允许试验发生,但神的用心绝对是良善、恩慈,不会用试探来使人跌倒。神的目的,乃是要使神的儿女永远属于神,藉试炼来锻炼祂的儿女,使他们纯洁无瑕。“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一14~15)我们会犯罪,是因我们肉体被私欲引诱而行出来。人在试探中跌倒,是因为被自己的私欲,例如:贪恋、享受、眼目肉体的情欲、心中之骄傲、自我为中心、争竞分争、世界之逸乐等,所牵引、所诱惑的。人对自己的罪要负责任,如果我们内心常存洁净,罪恶就无计可施。人的欲念是可以生长,遏制的。当欲念初发动时,人可以靠神的恩典及顺服神来控制。但是人如果要满足自己的肉体,放纵其欲念,就会被情欲所操纵,欲念的火焰,就会被煽动而炽旺,以致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至终产生死亡的后果来。
“私欲牵引”也如同人用鱼饵来引诱鱼上钓。撒但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弱点,就用不同的饵来引诱、吸引我们,当我们肉体私欲被吸引而不能拒绝,他就被拉到罪恶里。雅各描述犯罪的过程,也正如妇人生产,先是私欲怀了胎,有了欲念,就逐渐孵出罪来。罪一步步长大到了成熟地步,就控制不住而生出来了。可见罪是有过程的:先有“欲望”( desire)想要满足,再有 “迷惑”(deception)以致受吸引,然后“计划”(design)想如何满足,最后“不顺从”(disobedience)就产生死亡来。
主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说,我们应当求天父不要叫我们陷入试探,救我们脱离恶者(太六 13)。换句话说,我们应当向神祷告,求主帮助我们抵挡撒但,并拦阻我们,不要让试验变成试探,让我们受引诱而犯罪。
我们不但要了解“试验”、“试探”的目的,并记得当我们面对试验时,知道“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 29),凡事临到都有神的美意及目的,为的是造就我们。如此,我们就应坚忍相信神,而胜过试探。我不知道今天你有何试探?但相信神必使你得胜,作一个刚强的人。
B.了解试探的性质
“你们所受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试探”是人类所共有的,是属人性的,而试探的性质不是什么超自然的能力,是我门不能抵抗的,而是一般平凡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凡是人都会受到试探,没有例外的。所以当我们受到试探时不要以为稀奇,我们所受的试探也是千万的信徒们曾经经历的。也许遭遇的景况不同,但试探本身的原则却是相同的。甚至神的儿子耶稣“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四 15)而且“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二18)。因为我们都会有相同遭遇,所以属灵软弱的,可以请属灵刚强的牧长来为你祷告,使你恢复刚强,正如经上所言,“应当彼此认罪,互相代求(雅五16);而且“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用温柔的心将偶然被过犯所胜的人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六1~2)。
我们基督徒都要在每天的生活中,学习应用神所赐属灵的美德、武器及教导,来过正常得胜的基督徒生活。
C.了解试探的限度
“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受的。”神认识我们每一个人,祂对你我都有祂独特的计划与美意。我们的生命在基督里,永远得到保证,神永不会允许任何的试探,在任何时候,超过我们属灵生命的能力所能承担的。我们一切的试探,都是神所允许、所度量过的。
有一个人在杂货店买东西,他的小儿子拿着一个大篮子紧紧地跟着他,他的父亲在这个篮子里一件一件地放下东西。旁边有一位太太,看不过去地说:“这些东西对一个小孩来说,不是太沉重了吗?”小孩子转过身来对那位太太说;“哦,你不要担心,我爸爸知道我能够拿多少的!”同样的,神知道我们的限度,祂不会让我们担负超过我们所能承担的担子。
约翰福音十八 4~9记载:当兵丁到客西马尼园捉拿耶稣时,耶稣二次问他们说,你们找谁?谁是要捉拿的对象?他们二次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罢。”约翰在这里解释说,主耶稣不要门徒们被抓,因为“这是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因为当时门徒还没有准备好来面对这试验。如果他们被捉拿,他们的信心太软弱,就会跌倒失落,但是主耶稣不允许这事发生。从教会历史中,我们知道,除了使徒约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岛外,其余的十个门徒都为主殉道,他们都经历了逼迫监禁,以及为福音的缘故受尽苦难。但是除非等到他们预备好了,不然就不会经历这些事情。主永不允许让我们的试验超过我们属灵生命的成熟度,而使我们无法处理。
神在我们受试验时,定下了疆界,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神的信实作我们的保障。
D.了解试探中的出路
“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忍受得住。”
神在你受试探的时候,必给你提供一条“出路”,就是“出口”的意思( exit)。永远有一条可以到达胜利的道路。
那个“出路”是什么?请注意,那个出路就是经过它、走过它。当神给我们“试验”来证明我们的公义,而撒但来试探要引诱我们犯罪时,只有一条路,我们可以得胜通过。这条路不是我们找一条容易、快速的方法来解决,而是要经过它、要忍受它。神不是要把我们从试验中取出,而是要我们能够坚忍、经过它。神知道你我的限度,祂会用这些试验来使你我得到成熟。
圣灵引领耶稣到旷野受试探,是父神的旨意,主耶稣并没有离开旷野,直等到三次试探完成。祂正面地面对试探,藉着父神的大能来忍受试探,而得到出路。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二 7~10诉说他自己的经历。他说有一根刺,是指一个很大的木桩(stake)用力打击他的肉体,就是撒但的差役在攻击他。这是指着撒但所差来的人来打击,来折磨欺负保罗,使他非常痛苦难过。保罗为这事三次求告主,叫这刺离开他,但是神却没有为他去掉困难。神要他的儿女忍受、经历困难,使他谦卑。并且神给祂儿女在试验中有足够的恩典及能力,来得胜、刚强及喜乐。
在试验时的出路就是忍受,而永远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的试探来犯罪。“出路”就是把这些境遇当作“试验”而忍受,而不是使它成为内心的“试探”引诱而犯罪。
当你被人误解,被不公平地指责,不仁慈地对待时,接受它,以喜乐的心来接受,你忍受这些,这就是出路。如果有人使你失望,应许你要作某事却没有作,对这种期待的失望,接受它,了解它是试验你的信心。
“出路”是经过它,持久地忍受它,不向它屈服,认定它是“试验”,是使我们成熟,永不使它成为我们的“试探”。没有人喜欢困难试炼,但是忍受经历过,就能喜乐地得到坚忍、美好的性格和盼望。
神给了我们忍受试探的方法:
1. 当试验来时,你转向神的话语。诗篇一一九:11:“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默想主的话语,而不要听引诱的话。
2. 祷告:来到主前祷告。主耶稣教导门徒说:“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试探)迷惑。”(可十四38)来到神前,向祂呼求,不使这试验成为试探。
3. 信靠:“拿着信德当作藤牌。”不论恶者的火箭如何来攻击你,相信神会帮助你。神允许这事临到你,有祂的美意来证实我们对神的信心。为了祂的荣耀和我们属灵的成长,我们应当存喜乐的心,在祂的大能里忍受。
4. 要仰望主耶稣。希伯来书十二2~4:“仰望那以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你们为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主耶稣忍受试验到了极限,祂是我们忠实的大祭司,祂知道我所经历的,祂会加给我力量来胜过。
5. 远离恶:我们要把犯罪的机会切除。要避免可能会引诱我们犯罪的场合、报章、杂志、电视、电影或朋友。不要沉溺于眼目的情欲,必须要在我们心思上常常留心谨守。常默想神的话来事先防守,不给魔鬼留地步。当试探一再逼近时,不要自己去开门,而让主耶稣替你开门。我们要对罪说“不”,而且关起门来,藏身在基督里就能胜过了。
没有一个试验会大过我们所能承担的。当我们跌倒时,试验就变成了试探,试探成为罪。不是我们不能胜过,而是我们作了坏的选择。我们必须选择:是满足一己的私欲呢?还是顺服神的旨意?如果我们失败,是因为我们选择没有听神的话,而听我们心中的私欲引诱我们;如果我们失败,是因不来向神呼救,求神拯救我们,而去追求恶,想要满足肉体的私欲;如果我们失败,是因不信任神,祂有美好的旨意来试炼我们。在试炼时要有喜乐,因为知道会产生美好的结果,造就我们。我们不要求神立刻拿走试验,更不能对神愤怒而离开祂。如果我们失败,是因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主基督身上,而把目光看重别的过于看重过神。
如果我们已经上了钩失败了,甚至让罪成了习性,我们只有来到主面前,恳求祂赦免,继续洗净我们的污秽,使我们洁净。保守我们不再让罪再辖制我们,也永不让“试验”成为我们的“试探”,因祂为我们上了十字架,尝了罪恶及死亡的毒钩。但愿我们藉着“试验”使我们蒙祝福,而不落在“试探”中遭到主的责打。
作者: Dr. John MacArthur, Jr.《Tape 80-108, I Corinthians 10:13, Triumphing over Temptation》Grace to you, Panorama City, CA
"(c) 1999, by John MacArthur. All rights reserved. Used by permission."
译者:张西平
(本文承蒙麦克阿瑟牧师授权翻译,谨此致谢)
五、奉献的实例
欧福德牧师
经文:哥林多后书八 1~9
保罗的奉献观是庄严的。对他而言,奉献是种恩典,是圣灵在个人心中动工后,又藉实际的行动将之表达显露出来。保罗每到一处,设立教会,就把忠心管家的教义教导神的百姓,以此为其职志。结果马其顿的众教会,如帖撒罗尼迦、庇哩亚,特别是腓立比教会均以大方施舍而出名。
在前面的一段经文中,使徒特别提醒哥林多众圣徒注意这件事,然后以主耶稣自我奉献的典范作结论。显然地,哥林多教会具备了各种恩赐,例如:信心、口才、知识和所有的热心,然而却在奉献的事上有亏欠。因此保罗以两个实例,来激励他们要尽基督徒管家的责任。以下让我们一起来查考这些实例,学习神所要我们学习的功课。
A.生命奉献的实例
“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新英文圣经》( The New English Bible)的译意更清晰:“朋友们,我必须把神赐给马其顿教会的慷慨恩典向你们告知。”正如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指出,这次各地教会发起的捐款运动,是为耶路撒冷犹太信徒的需要。由于逼迫与穷困,使得耶路撒冷教会处于困境,迫切需要外界的支持。这消息传到马其顿众教会的信徒耳中,他们立刻起而回应这项挑战。因此保罗说:“哥林多弟兄们,现在你们也当照样行!”他接着继续描写马其惴人奉献的实例。
1. 牺牲的奉献。“再者,弟兄们,我们要使你们知道,神向马其顿众教会所显的恩典,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保罗在此特别指明,马其顿的信徒并非富足有余因而能慷慨奉献。相反的,当时这些教会也遭到极大的逼迫与患难,处于“极穷”的光景,或者更真确地说是处于“赤贫的光景”。然而在穷乏与试炼中,他们仍然喜乐,慷慨乐捐,这才是真正的牺牲。他们这种精神,是从主耶稣身上学来的:“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十二2)
劳罗林博士说:有一位基督徒生意人在韩国旅行,一天他看见路旁的田野中,有一个年轻人拉着粗陋的犁,另一位老年人推着扶手。这生意人觉得很有意思,就照了一张相。他对领队兼翻译的宣教士说:“这真是一幅奇怪的景象,我想他们一定很穷。”对方却安静地回答说:“是的,这两个人是基督徒,他们的教会正在建堂,他们渴望能奉献一点钱财,但是他们没有钱,所以决定卖了他们仅有的一条牛,将换得的钱奉献给教会,结果今年春天他们必须亲手犁田了。”生意人听了,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真是莫大的牺牲!”宣教士回答说:“他们并不认为如此,他们反认为很幸运,因为他们有一条牛可卖。”不消说,这生意人又沉寂了好一会儿。后来他回到家乡,将照片拿给牧师看,又告诉他这故事,然后他说:“我以后愿意加倍奉献给教会,并作一些实际的‘耕地’工作。直到目前为止,我还未曾献给神任何含有真正牺牲的东西!”
马其惴人以喜乐慷慨的心奉献,这就是牺牲的奉献。但请注意,它是自动自发的奉献—“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圣经清楚地显示,奉献的恩典不在外面的强迫而应是内在的催逼,才能产生果效,其真谛是“内在热烈的温情所产生的推动力”。所以保罗承认他没有权柄 “要求”哥林多信徒奉献,但他可以提供机会给他们,以“证明他们爱心的真诚”。他以马其顿教会的信徒慷慨好施的精神为例,来激励哥林多教会。马其顿的信徒所以能献出超额的奉献,其秘诀极简单,是他们“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或说乃是随着“自由意志而奉献”,正确的翻译是:“他们自己情愿。”此外,他们更主动地求保罗,并且“再三地求”保罗能接受他们的礼物,以作为他们与耶路撒冷圣徒相交的标记。
因此,我们要明白自由的奉献并非轻率的奉献,而是因神圣灵的催逼,以及神话语的引导而作的奉献。对今日的教会而言,这些马其顿圣徒的奉献是何等美好的榜样啊!当我们奉献时,我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牺牲且甘心乐意的奉献呢?
2. 在这些管家的榜样中,我们还可学习到其他的功课,就是属灵的奉献。“并且他们所作的,不但照我们所想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换言之,是内在完全奉献给神的外在表现,或正如人说的:“他们慷慨捐献的极致,就是完全的顺服。”
有一种不属灵的奉献,是带着不纯的动机,其目的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在登山宝训中,主耶稣曾说:“你们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太六 3~4)另一种不属灵的奉献是出于不情愿或勉强,这种奉献当然与使徒教导—甘心乐意的奉献—相互矛盾。“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九7)最糟的奉献动机是想藉着奉献换取神的赦罪,或者说尝试用钱弥补个人对神的亏欠。
然而马其顿的信徒是何等地不同啊!他们不仅毫不虚假地捐献,而且是捐得甘心乐意,以“完全的顺服”伴以行动。这节经文显示:先将自己献给主,并且献给使徒,这是更进一步的奉献行动。“先”字并非暂时性的,而是含有“优先重要性”的观念在内。“他们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归附了我们”,意指:他们在乐捐之前,已将自己奉献给神,并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在使徒手中,学习他们的榜样,忠心地服事基督,然后再为耶路撒冷圣徒金钱上的需要慷慨奉献。这才是属灵的奉献,这些经文是何等地强调对生命的奉献!假如我们愿更深一层知道他们的秘诀,答案就是:他们的奉献是他们对救主基督之爱的表示。
当年英国政府想奖励戈登将军对中国辉煌的贡献,戈登拒绝一切金钱与名誉头衔,只接受一枚金质奖章,上面刻着他三十三年来服务的记录,这成为他生平最宝贵的财产。但他死后,他的家人竟找不到这枚奖章。最后得知,当曼彻斯特遭大饥荒时,他捐出了这枚奖章,将它融化成金,购买食物分给穷人。在这枚奖章被送走的那日,他在日记中写着: “在这世界我拥有的最后一件属世之物,也是我所珍爱的,我已经奉献给主耶稣基督了。”这个富有人情味的奉献真是感人。
B.神圣奉献的实例
保罗并没有停止,他继续地描写:“你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在这句无比深意的句子里,保罗使我们看见,催促马其顿人奉献的圣灵,也是与救主同在的永生圣灵,使祂能“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来九 14)。换言之,基督的奉献是舍己的,是甘心自愿的,是属灵的。所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来思考:
1. 基督的奉献是舍己的。“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由这句经文的动词时态,我们知道保罗所强调的乃是基督道成肉身的事实,而非耶稣生活的贫困情形。对使徒而言,基督为了道成肉身而变为贫穷,这是保罗永远无法测透的。基督降卑舍己,虚己与人同等,这是何等的奥秘!所以他在提摩太前书三16说:“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想想看,基督有如此的富足与权能,然而却谦卑降服于人性的软弱;祂满有荣耀,却甘愿把自己的荣耀放置一旁而成为人的样式;祂满有智慧,然而为了顺服天父的旨意,甘愿屈服于“有限制地运用祂的心思”;祂满有财富,然而出生时却没有安身的地方(路二7),一生颠沛流离(太八20),死时无坟可葬(太廿七59~60)。
对于保罗及那些有感觉的人而言,这是恩典,是人不配得的恩宠,是无比的慈爱,是至高无上的牺牲奉献,如此恩典与牺牲令我们高唱:
无比的恩典,
耶稣独自在加略山的十架,
为了救赎罪人;
向这位人类的朋友、救主与君王,
我们欣然献上生命的服事。
何贵富( T.L. Hargrave)
2. 基督的奉献是出于自愿的。“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与天父、圣灵的旨意取得协调,祂主动地来到世间,献上自己成为人的赎价。“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保罗在这段经文中说出了基督自动自发的奉献。换言之,无论是道成肉身的谦卑思典,或是由死里复活的得胜恩典,均是出于基督的。这是天上的奉献标准,没有任何可替代。
3. 再注意,基督的奉献是属灵的,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这是完全舍己,使别人成为富足的崇高目标,这是属灵的奉献。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位住在宾州俄发罗他城,名为米勒彼得的浸信会牧师,他与华盛顿将军是好朋友。另外一位非常恶毒专门与牧师作对的人名叫威米歇,也住在同一镇上。有一天威米歇因叛逆罪被逮捕,且定了死罪。这位老传道人远涉七十哩到费城去替威米歇求情。他获准见华盛顿一面,以期挽回卖国者一命。华盛顿说: “不行,我无法答应让你的朋友获赦。”传道人说:“不!他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死对头!”“什么!”华盛顿喊着说:“你为你的仇敌远涉七十哩路,为的是要挽回他的性命!那么我要改变我的决定,我愿下令赦免他。”米勒彼得将威米歇由死亡的幽谷中救出来,回到俄发罗他城,从此他们不再是仇人而是朋友了。
同样地,耶稣为了你我而牺牲自己,祂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成全天父的荣耀,完成救恩,并赐福给人类。
我们对这样的教训有何感想?我们已经看见慈爱的救主倒空自己,成为我们最高的奉献榜样;我们也讨论过马其顿信徒牺牲的、甘心的、属灵的奉献榜样,我们岂可作得比这更少吗?绝对不行!我们承受了如此丰盛的属灵祝福、和物质上的富裕。愿我们能毫无保留,且毫无犹豫地献上一切。
我们的诗歌与祷告永是:
每逢思想奇妙十架,
铭感救恩,虔诚顶礼。
从前所慕势利虚荣,
如今愿意完全抛弃。
觐见宝架,仰瞻圣范,
寸心了解救恩浩大。
莫容我为别事矜夸,
生死安危,惟夸十架。
作者: Dr. Stephen F. Olford,《你也能甘心奉献》(The Grace of Giving)台湾校园书房,1991年9月
译者:陈骝、阮大玲
(本文承蒙陈牧师、师母同意转载,谨此致谢)
六、看哪!神的仆人
巴克利牧师
经文:马可福音一 1~45
前言
马可福音是一本简洁、活泼有力的福音书,也是一本行动的福音书。它把一切人、事、物、地点、事情的发生,记述得详尽、细腻,且趣味无穷,有如今日二十世纪新闻记者对新闻现场的目睹感受。马可福音是彼得为主殉道离世前,把他一生陪伴主、事奉主,亲眼见到的及亲身体会的,这位伟大之神仆人耶稣基督的生平,口述给他属灵的儿子马可,由他记载下来。介绍这位神的仆人,祂是何等忠心来到世上服事,且如何谦卑辛勤地工作。祂对人的爱心、同情、受苦,最后为世人舍身流血,牺牲死在十字架上,为救赎我们脱离了罪。
写作马可福音时,正是罗马暴君尼禄开始逼迫基督徒的时候( AD 64~67),因此马可福音安慰了当时受苦、受逼迫的基督徒。
今天,你我在这一个邪恶不安的世代中,这位伟大的神仆仍然继续在工作。主耶稣大能的话语和工作,更能安慰、满足你我内心的需要。让我们从马可福音第一章中,再一次来认识主耶稣,思想祂在地上美好的作为,并且学习来跟从祂。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神仆人工作的开始”,可从四方面来解释:
A.神仆的介绍—“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一1)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带来了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我们人生在世没有好消息,世上充满了混乱,经济不景气,社会不安定,政治不稳定,再加上人心灵的空虚,和疾病及前途的茫然,生活中也受到了罪恶、痛苦、死亡之捆绑。但马可福音一开始就宣告说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地上,带来了好消息,就如在黑夜中,突然见到了光明一样。
主耶稣在地上生命的头三十年,祂住在以色列北边一个叫做拿撒勒的小乡村里,那是祂童年生长的地方,也是祂亲身体验世人生活的地方。在那里祂忠诚且辛劳地工作,伺候家人,也殷勤地学习预备、服事。
祂蒙神的恩典,充满智慧,深得神人的喜爱。但在祂心中有一个异象,一直等候着那个外出事奉的时刻来临。因为祂以父的事为念,所以祂顺服等候,祂等候一个征兆记号,来指示祂在地上工作事奉的开始。当那个决定性的时刻一出现,主耶稣即毅然接受呼召,展开祂神圣的使命。
1.神仆的仆人(一3)—“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3)
第一个给耶稣的记号,就是施洗约翰的出现及工作。
古时东方国家,当一位尊贵的人驾临某城时,都是先修道路,且有先锋在前喝道开路。施洗约翰的出现,正应验了神持着先知们的应许,为这位君尊的救世主预备人心,在人心灵的旷野开了道路。
施洗约翰穿着一件用骆驼毛编织的宽大外衣,并以皮带束腰,一如古时先知以利亚的装束(王下一 18;亚十三4),也是当时穷人的衣着。他吃的是蝗虫野蜜,是穷苦人家吃的简单食物,蝗虫野蜜在当地春夏之间到处皆是。他住在旷野,远离虚荣浮华的社会。他不求享受,以简单的生活方式,来抗拒世界之诱惑及败坏。他所传的信息充满了急迫性,他传悔改的洗礼,要人悔改,及宣告弥赛亚救世主之快要来临。当他把自己与“那将来的”一位作比较时,他深觉自己的不配与卑微。他说那位将来的、大能者、拯救者,我就是弯腰给祂解鞋带也是不配的。替主人将鞋脱下来是当时奴隶卑贱的工作。约翰看见主的尊贵、伟大,深觉自己的不配,他对人说:他的洗礼是用水来施洗,但“那将要来的”,是用圣灵给人施洗的。水只能洁净人的身体,但圣灵能够洁净人的整个心灵,改变人的生命。
约翰的信息是大有功效的,“犹大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一 5)
施洗约翰的异象、心志、使命感,及不顾生活享受的圣洁方式,为我们树立了美好的榜样。并且他的信息是指向耶稣,领人到主面前,最后他为真理殉道。约翰以生命来传讲,以生活来印证他所讲的道,世界在他心中毫无地位,他尊主为大,以主为中心。这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2.神仆的主人—“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一11)
第二个给耶稣的记号,是祂在约但河里受了约翰的洗礼,有一个声音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一 11)约翰给人所施的洗礼,乃是赦罪悔改的洗礼。那么主耶稣为何要受约翰的洗?并非祂有任何的罪,而是祂愿意“尽诸般的义”(太三15)。
一个犹太人要成为义人,必须遵行洁净礼,才能完成律法的要求。耶稣为了认同罪人的需要,站在与那些需要悔改之人相同的地位上受洗,一个无罪的替代我们成为了罪。祂顺服了神的旨意,所以当祂由约但河里上来时,有声音从天上来公开宣布:“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天父说:“我认可、证实你,我喜悦你及与你同在。”今天一个顺服的人,也同样为父神所喜悦,你愿意作一个神所喜悦的人吗?
3.神仆的能力—“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一10)
当耶稣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天打开了,神的祝福倾倒而下;天打开了,神与人联结在一起;天打开了,神接纳祂。祂看见圣灵好象鸽子降下,不仅降在祂身上,而且进入祂里面(原文是“进入” eis),这是给耶稣的第三个记号。圣灵进入祂心中,膏抹祂、充满祂,是为了摆在祂前面的工作。耶稣的生命是圣洁的(路三22)、是顺服的(太三15)、是祈祷的(路三21),圣灵充满祂是无限量的。
“鸽子”在圣经中有四个象征意义,是平安(创八 11)、洁净(太十16)、能力(结七16)、热情(路三22)(peace, purity, power, passion)。一个为圣灵所充满的人,都充满了这种平安、洁净、能力和热情,才能在地上为神工作。圣灵膏了耶稣,去同情、帮助,满足那些“心碎的人” (brokenhearted)、“被捆绑的人”(bound)、“瞎眼的人”(blind)、“受伤的人”(bruised),并去报告神悦纳人的好消息(路四18~19)。
主耶稣的事奉,有了公开的确认,充满了圣灵的恩膏,也作了一切服事之人的榜样及模式。
B. 神仆受试探—圣灵立刻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他在旷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试探……”(一12~13)
主耶稣接受了呼召、工作之职分及被圣灵充满后,圣灵就立刻催逼祂到旷野去,面临撒但的试探。
1.试探的原因—“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去”(一12)
“催” 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字,与耶稣赶鬼之“赶”是同一个字,这是圣灵的主动,要神仆受试验。圣灵膏了耶稣,现在则催赶耶稣到一个地方,去受恶者的攻击。耶稣受了恩膏、祝福和能力,将要开始祂在地上的工作,但必须先受试验,以证明祂有能力资格,配得上祂的职分,经得起考验。一个仆人要为主人工作,接受托付,首先要试验他是否能承担主人的托付,完成工作。“撒但”是对手、拦阻者、毁谤者、中伤者之意,主耶稣来到地上为了除去撒但。所以撒但用最恶毒、最激烈的方法来试探耶稣、攻击耶稣,要把耶稣击倒。但是耶稣信靠神,站稳了立场,遵行神的旨意,不靠自己,靠着圣灵及神的话语,击败了仇敌。这也是信徒属灵生活的原则:先有祝福,后有打击,再加祝福,再打击(英文是 blessing, buffeting; blessing, buffeting)。
2.试探的结果—“且有天使来伺候他”(一13下)
耶稣受试探时,有天使来服事耶稣、伺候、陪伴、照顾、帮助祂。虽然祂是独自一人处在痛苦之中,并在缺乏中,忍受饥饿与疲倦。但祂却得着最大的安慰及力量,有天使来服事。圣经说:神差使者安营,在敬畏祂的人中帮助保护。所以不要担心惧怕,神不会忘记我们的。每一个属神的人在最大磨练时,也必有神圣的力量来帮助支持。
3.试探的胜过—“他在旷野四十天……”(一13上)
四十天在圣经中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例如摩西在西乃山上与神四十天,以利亚行了四十昼夜。耶稣在旷野里四十天中有魔鬼密集不停地试探,但祂却能坚忍不屈。有人说犹大的旷野是世上最难忍受的沙漠地带,那是一个石灰岩的沙漠,光秃、草木不生、崎岖不平。白天太阳曝晒、蒸气上腾、岩石发热,人走在上面,就象在热锅上爬行。并且有凶恶险阻之峭壁,隔绝人烟;夜晚又有野兽出没;在那里耶稣孤单地度过了四十昼夜。耶稣的坚忍、毅力胜过这些难处,成了我们信徒的榜样。
有人说:“钻石是煤经过长期、剧烈之压缩而成的。”一个成熟人的标记,即无论何时、何处都有标竿,有重心,使他能完成他的职分。得胜的军人,常常在战争的紧要关头时,充满信心,严守纪律且奋战到底,使他们能战胜敌人。
我们相信主耶稣被在试探时,祂的心境是平安的,是有把握的,有信心的,因此能胜过这些试探。
试探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但我们必须认定,试验不是叫人跌倒,而是锻炼我们的心思和意念,并且加强我们的力量。它不是摧毁我们,而是替我们作好准备,好让我们在试探完毕之后,变成一个更勇敢刚强且成熟的战士,和更优秀的运动员。撒但的打击也不能越过神的界限,在信徒属灵的战争中,我们一直站在神这一边,至终我们会看见撒但的击打,但却带来神更大的祝福与力量,使我们更象耶稣。我不知道今日你有何试探?但相信神必使你胜过试探,做一个刚强的人!
C.神仆的服事
一切都预备好了后,耶稣自前三十年隐居的生活中走出来,神的圣灵充满、膏抹祂,在撒但猛烈攻击之中,祂坚强地站立。接着祂开始了有权柄、有能力的福音工作来服事神,服事人。
我们从本章的后半段,看到详细记载了许多耶稣的工作。耶稣传福音的大能,在不同情况下接触了不同的人。在会堂的众人、被污鬼附着的人、西门的岳母、合城的人以及痳疯病人。也在不同的地方。在会堂之中、在人家里、在门前、在路边。主耶稣随时随处,满足了不同人之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一日之内的早晨、中午、晚上所发生的事,借此显出祂的权能,以及耶稣随时随地地帮助人。
1.权柄之教训—“到了迦百农,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象有权柄的人,不象文士。”(一21~22)
耶稣在安息日的早晨,进了会堂教导人。耶稣的教导,带着一种肯定的、确定性的权威,使百姓明白并且遵守。耶稣的教导,句句都是从永恒真理来的权威,是神的话语,也带着神最高的权柄。当百姓听到了,心中就受了强烈的冲击及感动。祂的教导与文士的教导,成了鲜明的对比。文士之教训,动辄引经据典,拘泥字句;人的传统、人的教训这些都不能帮助人。而耶稣的教导,却满足了人心的干渴。因为祂的话语带着生命、真理及安慰。
2.污鬼的被逐—“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他喊叫……”(一23)
马可记载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污鬼折磨他,使他伤害自己之身体,他的心里充满了黑暗愁苦,过着非人的生活。这个被污鬼附着的人,用一种凄厉可怕的声音,昼夜大声地喊叫着,此种景况不但折磨他,也折磨他的家人。
耶稣责备污鬼,不准污鬼出声,并且吩咐鬼出来。污鬼惧怕耶稣来除灭他们,于是污鬼把那人摔倒在众人中间,使他大大抽了一阵疯,就离开了。耶稣使这人得了新生命。
3.热病退去—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有人告诉耶稣。耶稣进前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热就退了,他就服事他们。”(一30~31)
中午,耶稣进了彼得的家,医治了西门彼得的岳母。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热病是当时加利利海边一种常见的病症。耶稣却进前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这真是一幅何等美的图画。 31节中描述,她立刻起来,服事他们。西门的岳母一康复后,立刻起来,一点也不自私地为别人工作,服事主,她真是我们的榜样。“立刻”在本书共用了43次,代表了行动以及爱。
4.多人被医好—“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祂。”(一32~34)
耶稣早上在会堂,中午在彼得家医病,黄昏的时候连续不断地有人潮拥来,聚集在西门的房门前。圣经说,合城的人,凡有病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都来到耶稣面前,等祂出来。当耶稣一出来,祂就立刻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祂治好了许多有病的人,使人得益处且享受神的恩典。
5.痳疯得洁净—“有一个长大痳疯的,来求耶稣,向他跪下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一40)
大痳疯在耶稣的时代是最可怕和最可怜的一种病。在当时是无药可医。且病者被视为不洁。他们的身体失去知觉,没有疼痛之感,外型受到腐蚀,手足及脸上的器官溃烂而脱落。长大痳疯的人需远离人,穿着撕破的衣服,用布盖着自己的上唇,当人经过他们时,必须喊着说:“不洁净,不洁净”,叫人不可接近他,免得被传染。生了这种病的人因必须被隔绝,他们被社会遗弃,自己也失去了盼望,受尽了屈辱。人看痳疯病人,是肮脏的如同已死之人。
有一个人满身长了大痳疯,看见了耶稣,他就来到祂身前跪下,俯伏在地来拜祂,求祂说,祢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这一个长大痳疯的人,他惟一的希望,是来到耶稣面前,他存着何等的期盼、尊敬、哀求和何等的信心,来到耶稣脚前拜祂。
主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主的爱就在此显明了。大痳疯的人,别人都远远地离开他,也都不愿接近这病人。但主却伸手摸他,主用慈爱之心来接纳一个没有人爱的、没有人要的、被人看为不洁净的、人所抛弃的,主用慈手去安慰他、抚摸他、医治他,大痳疯就立刻离开他,他就洁净了。今天你我有否来到耶稣面前,求祂摸我们?来医治、拯救我们?
D.神仆的呼召—仆人变成世界的主人!
从马可福音第一章,我们看见了主耶稣的权柄和大能胜过了试探,胜过了疾病,也征服了人心,祂成为人心的主人,祂也是一切万有的主宰,从仆人变成了世界的主人!
当祂在地上开始工作时,祂邀请人来与祂一起同工。“耶稣看见西门,和西门的兄弟安得烈……,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耶稣稍往前走,又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在船上补网。耶稣随即招呼他们。他们就把父亲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从耶稣去了。”(一 16~20)
这是何等大的特权,主给了他们异象,给了他们生命的意义,以属灵的事奉作为人生的目标,叫他们去作比现在所作更伟大的工作,就是领人相信福音,得着救恩。当他们听到主的应许和呼召后,他们就立刻有所回应和行动,舍了网、舍了家人及享受,来跟从主,一同作工。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耶稣今日也同样在地上工作,要人与祂一同工作,祂在呼召你,你愿意来跟从这位大能慈爱的主耶稣吗?你愿意立刻舍弃自己的网来答应祂的呼召吗?你愿意效法祂作一个忠心的仆人与祂同工,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吗?让我们每个人安静在神面前祷告,答应祂的呼召!
作者: Ian Barclay《The Work Commencing: Mark 一1~45》
Ian Barclay, The Institute for Biblical Preaching, vol. 4, qtr. 3, pp.6-12. Copyright (c) 1984 by Stephen F. Olford and used by permission of the Stephen Olford Center for Biblical Preaching, Memphis, TN.
译者:张西平
(本人承蒙欧福德释经讲道中心授权翻译,谨此致谢)
本书参考及引用书目
戈登费依( Gordon D. Fee)《新约解经手册》(New Testament Exegesis),赖添祥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3。
李斐德( Walter L. Liefeld)《新约解经式讲道》(New Testament Exposition),陈绥等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9。
邦兹( E. M. Bounds)《祈祷出来的能力》(Power Through Prayer),滕近辉译。香港:宣道出版社,1990。
周联华《新编讲道法》。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87。
施达雄《实用讲道法》。台北:中国主日学协会, 1994。
麦希真《工人的讲道》。香港:福音证主协会, 1994。
倪柝声《神话语的职事》。台北:福音书房, 1989。
唐佑之《在讲坛边》。香港:基道书楼, 1983。
唐佑之《惟独圣经》。香港:宣道出版社, 1995。
康培摩根( Campbell E. Morgan)《摩根讲道法》(Preaching),刘逾瀚译。美国:更新传道会,1993。
陈大卫《讲道的落实—解经讲道与路加的比喻》。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 1988。
陈济民《认识解经原理》。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2。
曾霖芳《讲道学》。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2。
华德凯瑟( Walter C. Kaiser Jr.)《解经神学探讨》(Toward An Exegetical Thelolgy),温儒彬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8。
斯托得( John R. W. Stott)《讲道的艺术》(I Believe In Preaching),魏启源、刘良淑合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8。
赖若瀚《实用释经法》。香港:福音证主协会, 1994。
罗宾森( Haddon Robinson)《实用解经讲道》(Biblical Preaching),施尤礼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1。
罗宾森( Haddon Robinson)《实用解经讲章》(Biblical Seermons),谢钊龙、万海生合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2。
兰姆( Bernard Ramm)《基督教释经学》(Protestant Biblical Interpretation),詹正义译。美国:活泉出版社,1989。
伊安比特.华特森( Ian Pitt-Watson)《讲道原理》(A Primer for Preachers),李秀玉译。台北: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出版部,1995。
华理克( Rick Waren)《直奔标竿》(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杨高俐理译。美国:基督使者协会,1997。
陆苏河<解经学入门>美国基督使者协力会, 1989。
萧建之<释经学>台北基督教达尔康梅中心, 1990。
Cox, James W. ?《A Guide to Biblical Preaching》Nashvill: Abingdon, 1976.
MacArthur, John Jr., and The Master's Seminary Faculty. 《Rediscovering Expository Preaching》Dallas: Word Publishing, 1992.
MacArthur, John Jr., and the Master's Seminary Faculty. 《Rediscovering Pastoral Ministry》Dallas: Word Publishing, 1995.
Olford, Stephen《Preaching The Word of God》Memphis: Institute for Biblical Preaching, 1989.
Olford, David L. 《A Passion for Preaching-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Preaching》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9.
Olford, Stephen and Olford, David 《Anointed Expository Preaching》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Publishers, 1998.
Sangster, W. E. 《The Craft of The Sermon Construction》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51.
Virkler, Henry A. 《Hermoneutics-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of Biblical Interpretation》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93.
马有藻。课堂讲义《基督工人神学院:圣经释经学》,加州柏克莱市, 1979年。
于力工。课堂讲义《基督工人神学院:创意讲道法》,加州柏克莱市, 1994年春季。
鲍会园。课堂讲义《基督工人神学院:讲道学》,加州柏克莱市, 1995年秋季。
沈保罗。课堂讲义《北美华人教牧同工释经讲道研习会:释经讲道》。 1992年秋季。
林道亮。课堂讲义《北美华人教牧同工释经讲道研习会:如何准备神学讲坛》。 1992年秋季。
胡至谊。课堂讲义《基督工人神学院:讲道法》,加州柏克莱市, 1994年秋季。
胡至谊。课堂讲义《基督工人神学院:释经学》,加州柏克莱市, 1994年春季。
唐佑之。课堂讲义《北美华人教牧同工释经讲道研习会:旧约释经讲道》。 1992年秋季。
黄子嘉。课堂讲义《北美华人教牧同工释经讲道研习会:新约释经讲道》 1992年秋季。
张子华。课堂讲义《讲道法进阶》。 1993年夏季。
滕近辉。课堂讲义《美国 ATS讲道学》。1993年秋季。
MacArthur, John. Jr., Exopsitory Preaching.
Olford, Stephen. The Esentials of Expository Preaching. Biblical Preaching Institute. July, 1994.
Olford, Stephen. Evangelistic Preaching. Biblical Preaching Institute. July, 1994.
Vold Larry. Excellence in Preaching. Bass Convention.
张子华《牧师与教会的讲台》教牧分享。 1983年3月。
林荣洪《初期教会的释经》今日华人教会。 1986年12月。
邵庆彰《漫谈讲台事奉》教牧分享。 1989年7月。
《讲道者的艺术》信望爱专题报导。 1989年7月。
孙伟光《扣人心弦的信息》教牧分享。 1992年7月。
许道良《重建讲坛的事奉》教牧分享。 1992年7月。
曾立华《时代危机与讲台事奉》教牧分享。 1992年7月。
黄彼得《解经与神学思想》今日华人教会。 1992年7月。
吴勇《讲道的秘诀》基督教论坛报。 1992年九月。
唐崇荣《传道人的信仰》道生院讯信念与信息。 1993年3月。
卢益敬《讲道的首要》教牧分享。 1995年9月。
张永信《合神心意的敬拜》教牧分享。 1998年5月。
李振群《敬拜的五大陷阱》教牧分享。 1998年5月
沈保罗《解经讲道的需要》教牧分享。 1998年9月。
Stott, John 《释经讲道的信念》教牧分享。1985年3月。
Olford, Stephen 《布道者的读经生活》教牧分享。1987年9月。
White Richard 《当心讲道的陷阱》教牧分享。1989年7月。
Padilla, Reni C 《处境释经的反思》今日华人教会。198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