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专文:议讲道者在崇拜中的地位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基督工人神学院 议讲道者在崇拜中的地位 作为:崇拜学 专文 教授:何崇谦 牧师 学生:诸淼琼 2010-10-5

在最近二三十年的西方教会中,崇拜学已经成为一个触目的课题。崇拜的注重,也催生了礼仪运动(Liturgical Movement)<ref name="1"/>。这运动包括了天主教教会将崇拜的语言本土化(vernacularize),而在不用信徒不懂拉丁文;圣公会及路德会重新肯定圣言,即讲道在崇拜的 地位;自由教会则重寻礼仪的价值,或是更强调声乐的采用;亦有不少福音派学人,以研究旧约/犹太人会堂/新约和早期教会的敬拜为进路,对现今教会的敬拜作出反省。这是一个大趋势,犹如一股气势磅礴的力量。拜奥拉(biola)大学的一位保守派学者及圣乐较厚理治(Liesch)指出,集体敬拜已成为福音派教会一个崭新的焦点。2 马雷夫(Ralph Martin)也和议说:【今日教会的领袖和信徒,已渐渐体会敬拜聚会内容的缺乏、失效和凌乱。】3 在书刊市场上,已充斥了上百本有关崇拜神学、历史、实践和更新的书籍,而大部分是在近二三十年间才面世的。郭特利指出,这些书籍的重心,是学者希望透过对礼仪的研究,将其所得,以教牧的观点,贡献于集体敬拜上。4 今日西方教会在崇拜的反思和更新上,已经如火如荼,成绩甚为可观。5

然而,在华人教会也开始在崇拜方面的著作,虽然不是特别的多。但在90年代后期,涌现出一大批的书籍,这是似乎是华人教会似乎整体对崇拜的更新开始有了一个觉醒。于此同时,华人教会并非忽略主日的崇拜聚会。可惜的是,大部分教会的聚会,多流于仪式化6。教会本身无意更新,亦无从更新千篇一律的崇拜困局。现在无论是传统和新兴教会中,也许在不断的变化崇拜模式,尝试着。但很多的时候只是在乎,圣乐部分提升。曾几何时,在崇拜里,有意无意间(或下意识地),讲道是在几乎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和无可比拟的地位。 在此,笔者认为,圣言(word)和圣礼(sacrament)是必须并重的。不可亲这这个,爱那个。当然在西方的自由传统(free Church Tradition)的教会也有这个问题。

灵恩运动也着眼于信徒的聚会中的享受,而更有问题的,亦是灵恩运动的通病,便是其高抬圣灵,以致掩盖了圣灵所要见证的基督,也忽略了对圣言的学习。这种形式确实偏离了敬拜的真义,也实在使人忧虑。正如韦德所说的【当我们在一起崇拜时,我们是从世界里被呼召出来,刻意地借着耶稣基督,在最深入的层面里与神相遇(encounter),从而对此觉察作出回应。】7 本文,旨在提出圣言与圣礼的平衡,但因篇幅的有限,只在此处提出讲道者,在崇拜中的意义作为论题。盼望可以提醒,当今提倡圣乐或著礼仪过重的崇拜者的点点思考。

一:崇拜的定义

崇拜是向至高的神,献上我们的崇敬和赞颂。在教会的生活中,每周的崇拜,是教会一切活动的核心。需要付上许多的精神、时间、心血,来筹划、安排和预备。不少信徒参加崇拜,主要期待领受神的话语,但整个崇拜是一个朝圣的历程,使我们亲近神,音乐在崇拜中担任重要的角色8。 现在在一些教会里有一种不幸的趋势,他们将讲道与崇拜分割。笔者不是说这两项不被安排在同一聚会里,而是指许多人认为它们既是安排在一起也是不同的项目。今天的崇拜一词几乎已与唱现代诗歌。基于后现代文化对【经历】的重视,让我们视崇拜较讲道更为动人、更整全、更能参与、甚至更能改变人,而讲道则代表知识及权威性的长篇大论。诗歌崇拜的地位被提升,讲道被贬低,两者不再配合。 与此趋势相反,笔者认为圣经描述讲道与崇拜有一精密共融的关系。彼得前书4:11显明这观念:‚若有讲道的,要按著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得荣耀‛新国际版圣经译作‘被赞美’)。

二:讲道在崇拜中的重要地位

1.圣经为基础的崇拜

更正教的教会一向强调圣经的重要。崇拜学的学者韦德(wainwright)指出,在改革宗的传统里,教会在敬拜的开始,是由主席将圣经引入教堂之内。有进者,更有长期将圣经打开,置放于圣餐桌子上的做法10。 所以,我们若想要更深认识自己的信仰,必须下苦工,用心的研读圣经和神学是最基本的基础。教会设立主日学,尌是希望透过有系统的圣经的研习,帮助会众在圣经上进深。同样道理,我们若想了解崇拜学的真义,必须从圣经对崇拜的描述、圣经、神学对崇拜的理性反省及历史对崇拜的记载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而不是单凭直觉和感受。教会若想崇拜有更新,必须和会众在崇拜学的上先行扎根,让会众更明白崇拜的真义。耶稣曾说:‚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四:24)。当中心灵是指感性,而诚实是指理性。真正的崇拜必须既有理性亦有感性。

我们必须有正确崇拜观,才能产生正确的崇拜。教会正确的崇拜观上的教导是责无旁贷11。这教导的基础,尌是建立在圣经整理的基础之上。 毋庸置疑,教会的敬拜生活,是以圣经的启示为定准。在此,我们有必要重申圣经在敬拜研究上,其中讲道这一项,是有无法比拟的价值的,因为圣经是神唯一为教会而设,有关于信仰和生活之无误训示(the only infallible rule of faith and practice)。借着使徒和先知,神的启示得以被书写下来,传达于教会。

既然圣经是神的启示,它拥有无上的权威。现代人对权威,是颇具戒心,甚至反感的,唯恐会因而受到气压和失去了自由。基督那永活神的道(the liveing word),基于此故,教会的敬拜,是应该以圣经为中心的12。

2. 圣经真理教导者在崇拜中13

真理教导者,不但崇拜要以圣经为依据,受圣经的审核,教会、真理教导者更要将圣经的内容,恭敬而忠诚的向信徒阐明出来,圣灵便能透过宣讲的道(the proclaimed word)和被写下的道(the written’ word), 在信徒心中说话,使信徒得以与基督的灵相交契合。这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形容为:那生命的道成为了被写下来的道之灵魂。信徒因而能主观的明白神的话。并且产生相应的回应,衍生神人的对话,这正好达到敬拜的目的。这正是讲道者在崇拜中的角色和作用。

3.讲道者地位的被挑战

1).不平衡的崇拜

圣经在崇拜中受到如此的尊重,将之向信徒解明,也应受到等量齐观的重视。不过,今天讲道在崇拜中的地位,却常常受着多方面的挑战。虽然天主教教会在十九世纪末已发表声明,重申讲道在礼仪中的地位,但斯托得(stott)仍然惋惜讲道还是【圣餐前的一道属灵小菜。】14换言之,天主教之教会,还未能在圣餐和讲道之间取得平衡,仍是厚圣餐而薄讲道。在此,教父俄利根(origen)却有很适切的指正,他认为教会如此着重基督的身体,即圣餐,对神的话却忽略,是一个严重的罪行。15而另外一方面,自由教会的问题,则是重圣言而不重圣餐。其实,以上两个不平衡的现象是应该避免和校正,正如斯托得以下的解说:

既然两者都是为基督作见证,也都应许了在基督里的救恩,并且鼓舞我们对基督的信心,都使我们以基督为我们的灵粮,主要的区分只是圣礼针对眼睛,而神的话针对耳朵,所以圣礼需要神的话来解释。神的话和圣礼的事奉是一致的侍奉:神的话是宣扬他的应许,圣礼则表现出他的应许。然而,神的话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它,仪式的意义若非模糊不清,尌是十分难懂了。16 由此观之,圣餐礼和讲道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相辅相乘的。圣经提供了圣餐的理论骨干,而圣餐则为圣经教导的实物表现。

2)讲台的失落的原因

神的话是透过讲道者,借着圣灵的能力,明晰地被解明。强而有力的讲道,更能加强信徒在崇拜中的投入感。埃里克森(Erickson)提出宣讲要有胆量,有说服力、活力、能力、动感、心得、充分的准备、忠心、调了味的资讯,要合乎分量,要适切及合乎圣经等。17能符合以上条件的讲道,即使在重视讲道的自由教会里,仍是寥寥无几!美国《时代杂志》正确地分析,讲坛的萧条景象,是今日基督教教会萎靡不振的主因。18 罗宾逊(Robinson)认为讲坛没落的原因,一方面是现代人对传道人形象的破灭,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及资讯体系的发达,加上多渠道的表达方式,使单轨式的讲道变得沉闷而失去吸引力。19 塞丹(sugden)及魏斯比(wiersbe)更观察到现代教会所风行的小组活动及辅导施工,使讲道在教会各职事中的地位失势。20 其实,最基本的问题,仍是牧者没有充分的时间预备讲章的信息,在繁忙的生活里,常常要到星期六晚上,通宵达旦的完成第二日要传讲的信息,形成了讲道的素质低劣。白德生(Patterson)在《领袖杂志》中指出讲道者常经历到五方面的试探,很容易令传道人讲道的职事限于低潮。


摘录如下21:

  1. 一方面讲,一方面表演: 因为这样,讲道者便不是寻求神的喜悦,而是着眼于眼前从人而来的赞赏,这种倾向,很容易使讲者不忠于神话语的教导。
  2. 传讲神的道,却忽略了自己要行道:讲道者全神贯注要传讲神的启示,却忽略了先要让神的话提醒自己。很多的时候,讲台下的生活摧毁了讲道者在讲台上所传讲的内容。在繁忙的讲道侍奉里,讲道者一定要花时间让圣灵,借着经文,向自己的心灵说话,而不能停留于研究经文和传讲圣言的事工上。
  3. 使石头便饼:作为属灵的守望者,传道人应该有属灵的慧眼,透过会众心灵世界的实况,而是用圣经的真理,去建立信徒的人生观,才算是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之传道者22。
  4. 作先知而不作祭司:作为教会的牧者,不能单以时代的先知自居,忽略了牧养群羊的职事。先知的工作,是作神的出口;祭司则是代表人向神祈求。牧者必须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民众的实况,深明他们的痛苦,从而做出医治的行为。先知的呐喊的同时,需要做祭司做医治的工作。信徒的心才能真正的得着医治,回归到十字架底下。
  5. 强调时代感而低贬圣经的权威:讲道者必须要相信圣经是为全人类而写的,其教导是超时代的。讲道者的责任,是用会众所用的语言,帮助会众明白圣经的且实行,而非强使圣经适切于群众。每当讲道者忠心地传讲神的话语时,圣灵便会做工,使神的话语不徒然返回。这种信念,是讲道者所必需秉承的。

讲道者在崇拜位置的失落,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讲道者,自身的问题23。加上这个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之下,信徒的心态也不再单纯只是听道尌可以被满足。地位的失落也变得是理所当然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在崇拜中遇见永生神24,这是至关重要之事。

三:崇拜中讲道者所带出的意义

1. 崇拜中必须有讲道者

崇拜可以是启示加回应,这总结不是很精确,却很宽广。它宽广到能包含圣经里所谓的各式各样的崇拜,包括唱诗和祷告,也包括献上我们的身体为活祭(罗12:1)及行善捐输的事 (来13:16)。他广泛到能吸纳圣经中许许多多崇拜的举动及心境——唱诗、欢呼、静默、悔改、回忆、服事、捐输、十一奉献、代求、演奏乐器、举手、跳舞、跪拜、禁食及宴席。这一切都是神的性格及旨意被启示之后,人的回应25。 有两段典型经文支持以上对崇拜的总结。第一段是以赛亚第六章,此处限制看见神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神的启示的圣洁使得以赛亚回应:‚祸哉!‛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6:5,8)第二段在弥迦书第六章,它描述了一件类似的事。弥迦问他该如何崇拜:‚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么?‛神的回应是提醒他已启示给他们的:‚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6b,8)。 在这些经文里,神自己(或他所设立的撒拉弗)显示他自己的荣耀,然而即使他使用人为的器皿——愚拙的讲道——过程也是一样,他显示自己,并激发回应。所以崇拜中不大可能(我们敢说完全可能吗?)没有讲道。 笔者知道笔者的观点论点跳过许多的异议,所以需要一些补充论证。这并不是说在一切的崇拜里都必须有讲道,一次旧式的圣诗聚会可以是很美的崇拜,笔者也不是说神只用言词显示他自己,他透过大自然、艺术及友谊传达他荣耀不同的层面。我也曾经在不同情境中赞美神,如走在原始森林中,聆听美好的音乐会,或浸润在朋友们对我的爱里。 笔者认为在神显示他的宏伟时,自然会引发敬拜为回应——悔改、欢笑、义行、赞唱等等。笔者同时也说神选择讲道为显示他自己的主要途径,所以将崇拜与讲道分隔至少是不自然的举动,甚至是有害的。若我们将崇拜减至只有感受、情绪及艺术的层面,这不再是圣经所谓的崇拜。真正的崇拜是根基于神对自己的显示,故此需要有讲道者讲道。

2. 讲道者与崇拜程序的配合

作为崇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讲道者必须与整个崇拜过程配合。这是要预先计划;我们需

要配搭唱诗、特别音乐节目、祷告、见证、圣餐、以及其他一般敬拜回应的项目,甚至该次聚会特殊重点的项目。一些注重礼仪的教会世纪以来已按此而行,或许某程度的弹性应用会对他们的帮助,如在讲道后以一些见证作为直接回应等。而所谓【开放】型的教会可能该加上某些架构,例如采用在聚会结束前呼召人对神话语的启示作回应,以致成为惯例。

3. 主日崇拜的讲道者对信徒的供应

崇拜中,讲道是不可少的。而讲道者的内容必须是:完全以神为主,而非以人为主。卡尔巴特(Karl barth)建议贮备讲道时一手持圣经、另一手持报纸是不错的,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说,信息要能切身,可能需从人的问题入手,但必须将这个问题连贯到人终结的问题——黑暗背叛神,而其答案必须包括向神悔改、归信于他,而这种回应是要激发自讲道中所描绘神莫大的荣美。所以,讲道者应是崇拜的带领人,我们的职分是尊崇神、解释他的律例,并劝人回应,这是崇拜的精髓。 在更正派信徒中流行的一个讲道趋势,对以上的论点很有领会: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你可能不同意这种方式的某些细节,但我们实在都会赞赏它的基本观念:讲道是关乎耶稣!这观点并不否认要顾及听众,但它会防止我们走极端去迎合听众,不要本末倒置。

四:结语

无论是历史26和神学27的角度看崇拜在讲道中的意义。通过讨论讲道的重要性和崇拜中的讲道的危机。在这个时代的崇拜中讲道者,身负着很重要的一份责任。无论如何,讲道者在崇拜的地位是不允质疑的,在这个时代中更要发扬崇拜中讲道的美好传统,将人完完全全地带到神面前。 不论我们如何执行细节,笔者盼望将讲道视为崇拜不可或缺的,因为他既显明神,也激发人的回应。

注解

1 灵恩运动的第三波(the third wave),严格来说不算为一个因为要更新崇拜的运动。然而,其动力的中心,却是其崇拜聚会。要了解其发起人温约翰(john wimber)的理论,可参john winmber, power evangelism: signs and wonders today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1985) 。第三波对象干各教会的影响及教会对比运动的回应可参【震撼生命的动力—圣灵的权能与香港教会更新】《时代论坛》(1990年3月25日) ,第134期,页1-2;【第三波灵恩运动探究之一:专访韦约翰医生】《时代论坛》(1990年5月13日),页1,和【第三波灵恩运动探究之二:本港教牧人士的回应】《时代论坛》(1990年5月20日),页1-2. 2 Barry liesch , people in the presence of go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8), P.45. 他更引用了多位牧者及信徒的意见,力陈崇拜的重要。根特克(kendrich)也列举和介绍了多间经历崇拜更新的教会。见 Graham Kendrich,Ten Worshipping Churches(British Church Growth Association: Marc Europe, 1986)。 3 Rarry Martin,The Worship of God (Grand Rapids: Eerdmans,1982),P.1. 4 郭立特,《基督教的敬拜》香港,道声,1967,页2. 5 张永信 著,《崇拜—神学 实践 更新》香港,天道,1994,页2 6 同上,页3

7 James F.white,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Worship (Nashville: Abingdon, 1980),P.21. 8 陈康著,《崇拜与声乐》,香港,道声,2005年12月二版,序言,刘少康序

9 读者可进深阅读,韦伯著,孙宝玲译,陈康主编,全心敬拜—崇拜的圣经基础,香港浸信会神学院,2004 10 G.wainwright, Doxology; A Systematic Theology, (London:Epworth,1980), P149. 11 陈康著,《崇拜多面体》,香港,基道,2006,页39

12 张永信 著,《崇拜—神学 实践 更新》香港,天道,1994,页97 13 读者可参,胡忠铭,《基督教礼拜学导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教育委员会,民国84年,第三章,35-50页 14 司托得,讲道的艺术,台北:校园,1986,页115 15 张永信 著,《崇拜—神学 实践 更新》香港,天道,1994,页98

16 司托得,讲道的艺术,页114 17 Erickson,Participating in worship , p. 106 18 引自,司托得,讲道的艺术,页115 19 Haddon W.Robinson,Expository Preaching, (Leicester:IVP,1986) p,15-16 20 他们强调从是这样,就爱你感到仍然是有不可取代的地位,H.F.Sugden and W.Wiersbe confident pastoral leadership (chicago:moody 1973), p.52 21 可以参,ben patterson, five temptations of the pulpit , leadership(1982,fall) , p 105-109

22 见提后二15 23 参见,黎正本,脱俗寻真—声乐与崇拜评论集,香港,建道,1999,页88-89 24 参见,雷本讲述,吴罗瑜编译,朝见永生神,天道,1993,页23-30

25 罗宾逊/拉逊合编,林成荫/吕允智合译,讲道这工作坊,美国,更新传道会,2010,p25

26 可参,韦伯著,孙宝玲译,陈康主编,重寻珍宝—历史教会的崇拜,香港,浸信会神学院,2003,另可参韦伯著,何李颖芬译,香港,崇拜——认古识今,宣道出版社,2000,第二部分,页65-100 27 可参考,韦伯著,何李颖芬译,香港,崇拜——认古识今,宣道出版社,2000,第三部分,页105-141


参考书目:

1. 韦伯著,孙宝玲译,陈康主编,重寻珍宝—历史教会的崇拜,香港,浸信会神学院,2003 2. 韦伯著,何李颖芬译,香港,崇拜——认古识今,宣道出版社,2000 3. 罗宾逊/拉逊合编,林成荫/吕允智合译,讲道这工作坊,美国,更新传道会,2010 4. 雷本讲述,吴罗瑜编译,朝见永生神,香港,天道,1993 5. 司托得着,魏启源/刘良淑译,讲道的艺术,台湾,校园,1988 6. 黎正本,脱俗寻真—声乐与崇拜评论集,香港,建道,1999 7. 张永信 著,崇拜—神学 实践 更新,香港,天道,1994 8. 陈康著,崇拜多面体,香港,基道,2006, 9. 陈康著,崇拜与声乐,香港,道声,2005年12月二版 10.韦伯著,孙宝玲译,陈康主编,全心敬拜—崇拜的圣经基础,香港浸信会神学院,2004 11.郭立特,基督教的敬拜,香港,道声,1967 12.赫士德著,当代声乐与崇拜,台湾,校园,1998 13.胡忠铭著,基督教礼拜学,台湾,长老教会总会教育委员会,民国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