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教会史话23
教会史话23 持守真道
主后325年的“尼西亚会议”,是教会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要处理“亚流派之争”,结果亚流派被定为异端,保守了基要福音真理。此外,“尼西亚会议”讨论了如何使埃及“米利都派”与“大公教会”复合,制订了20条教会法规,并统一了“复活节”日期。
米利都派之争
埃及米利都(Melitius)派的纷争,与北非迦太基的“多纳派之争”相似。多纳派痛斥那些在政府逼迫之时“交出圣经者”,而米利都派则是非难那些顺从政府命令停止聚会的主教。
在戴克理先大逼迫时,亚历山大的主教彼得逃离教区,停止聚会。埃及南部的来可波立(Lycopolis)主教米利都来到亚历山大,见聚会停止又无人牧养,就接管教会按立同工。彼得主教闻讯,视米利都此举为越俎代庖,窃夺其职,就急忙返回亚历山大,开除米利都教籍。米利都带领跟随他的会众,另组“米利都派”教会,分庭抗礼。
虽然后来彼得主教也为主殉道,但是并未挽回分裂状态。
米利都派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在逼迫中至死忠心的真教会。此纷争虽然并未闹大,但是持续到尼西亚会议时。显然在皇帝康士坦丁盼望合一的努力下,尼西亚会议裁定双方妥协和好方案∶米利都派的圣职人员仍保有其事奉,但必须顺服亚历山大主教亚历山德(Alexander)的权柄;如果同一区域的大公教会主教离世,则米利都派的主教可承接其职。
虽然此和解方案用心良苦,但是并未解决实际问题。双方仍然对立,维持分裂状态,给后来在328年继任的亚历山大主教亚他那修(Athanasius)带来难题。
20条教会法规
尼西亚会议制订“教会法规”,这是首次超出地方会议之上,在大公会议制订教会的行政规则。主要目的在于将地方堂会与主教纳入教区体系。“尼西亚会议”定规∶主教不可自行更换教区职位,以防其随己意调升;同一省分内的主教们组成主教会议,来处理该区的圣工;主教按立,应由在该省分内所有主教们一同按立(如果有困难,至少要有三位主教来按立);该省分的大都会主教,对该区内的主教选任与按立,具有否决权。
如此一来,巩固了原有的地方教区制度,并加重了大都会主教的中央权责。此外,尼西亚会议又依照自古以来的惯例,正式承认“罗马,安提阿,亚历山大”三大都会的主教为“主教长”(Patriarch),他们的裁判权延伸到周围的其它省分。尼西亚会议又特别尊荣耶路撒冷主教区,这使得其主教在451年获承认为“主教长”。由于康士坦丁建立“康士坦丁堡”为帝国的新都,所以其主教在334年也获承认为“主教长”的地位。到了主后第五世纪时,整个帝国共有五大“主教长”。
复活节日期的统一
在第二世纪时,教会庆祝复活节当在哪一日,有两种算法∶在小亚细亚的多数省分,是根据犹太历法,在尼散月14日记念主基督的受死与复活;其它地区(包括罗马教会)则是以主日来记念庆祝。换言之,“十四日派”是以该月第14日来守节,不论那日是否为主日,而其它教会皆是以“七日的第一日”来庆祝,不论那是该月的哪一天。
尼西亚会议为了使各地教会都在同一天记念复活节,就裁定遵从大多数教会的作法,统一以“主日”为复活节。大会指派“亚历山大教会”根据阴历计算,每年都事先通告各地教会,该年的复活节是在哪一日。所以,每一年亚历山大主教要发出此著名的“复活节文告”(Festal Letter),告知所有主教当年的复活节日期。所以,当亚他那修出任亚历山大主教时,他就把握机会在每年的“复活节文告”中,讨论与普世教会有关的议题。例如在其所写的“367年复活节文告”中,提到新约正典27卷书目,表示当时普世教会皆已认信新约正典。
优西比乌的反击
虽然“尼西亚会议”定亚流信仰为异端,但是“亚流派之争”却未告结束。康士坦丁在位期间,“尼西亚信经”是正统信仰的准绳。然而,亚流派却能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精明杰出的领袖,尼哥美地亚的主教优西比乌(Eusebius of Nicomedia,图一)。他利用其身为皇帝行宫主教的优势地位,以政治手腕一步一步淫除异己。虽然他在325年夏天签署了“尼西亚信经”,众人皆知他不是真心真意。一个月之后,他竟然在尼哥美地亚接纳亚流,同领圣餐。此举令皇帝大怒,立刻将其放逐。但是不久之后,他获释召回,出任皇帝首都主教。
优西比乌此后获得皇帝信任,成为教会事务的主要顾问。他致力于对付坚守“尼西亚信经”的三位主将。首先中箭下马的是安提阿主教游斯塔(Eustace),被控行为不检,又批评皇帝母亲,所以,约在330年经由当地主教会议开除,皇帝判其放逐终生不得返回。第二位要对付的是亚历山大主教亚他那修,这对优西比乌来说,较为棘手。
对付亚他那修
亚他那修于328年被选立为主教之后,就收到康士坦丁信函,说亚流已经悔改,签署了尼西亚信经(除了少许个人的保留),应该被接纳回亚历山大,恢复交通。亚他那修坚持立场不肯妥协,拒绝接受未全心归正的亚流。皇帝召见亚他那修,要他说明拒绝的理由,听了之后,为亚他那修守正不阿的品格所感动,就不再坚持其要求。
但是亚他那修在埃及面临麻烦,因其严格对待不服权柄的米利都派。米利都派抱怨控告他,优西比乌抓住机会,于335年在推罗,由优西比乌党羽把持的主教会议,革除亚他那修的教职。亚他那修赴康士坦丁堡上诉皇帝,但是无效。因为优西比乌与其同党的作证,控告亚他那修曾说∶如果皇帝不支持他,他就要发动罢工,禁运埃及谷物至康士坦丁堡。皇帝大怒,未经查证就信以为真,下令放逐亚他那修至德国莱因河流域的特瑞尔(Trier)。
优西比乌要对付的第三位,是安卡拉的主教马吉罗(Marcellus)。在335年亚他那修被定罪的同年,皇帝邀请帝国东部的所有主教,到耶路撒冷参加他所兴建的“圣墓教会”献堂典礼,同时也庆祝康士坦丁登基30年,计划在典礼中将有一隆重仪式,欢迎十年来归顺“尼西亚信经”的亚流派人士。马吉罗不愿违背良心参加,就立刻被优西比乌党羽,控告为对皇帝不敬,又被冠上异端之名,在336年康士坦丁堡的会议中被革除教职,惨遭放逐。
亚流派的真相
优西比乌领导的亚流派,在淫除上述三位尼西亚的主将之后,在政治上取得绝对优势。虽然亚他那修在335年被放逐,但是因为对他没有任何教义上的指控,所以康士坦丁并未剥夺其教职。而埃及的主教们与民众,总的来说仍是忠于被放逐的亚他那修,仍然拒绝亚流回归亚历山大教会。亚流只好回到康士坦丁堡,孤苦伶仃被人遗忘,不久之后(336年)过世。亚流死前,就不满优西比乌党羽不再支持他了。
其实,“亚流派”人士并非拥护亚流本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亚流派,他们曾说亚流只不过是一名长老,主教们怎么会是被长老来领导。所谓“亚流派”,是指支持亚流的“隶属论”(Subordinationism)思想(认为圣子隶属于圣父,与圣父本质不同),反对尼西亚信经的“圣父与圣子同一本质”的信仰。所以,最后连亚流自己也明白,他早就被亚流派人士遗忘了。
康士坦丁于337年5月过世,死前穿著初信者白袍,由优西比乌为其施洗。康士坦丁死后,葬于康士坦丁堡的“众使徒教堂”。令人欷嘘扼腕的是∶虽然康士坦丁召开的尼西亚会议,禁止了公开形式的亚流主义,但是到康士坦丁死时,亚流派人士在政治上得势。东方教会中的亚流派,继续得到继任皇帝们的支持。
政局变迁
康士坦丁死后,国土由其三个儿子继承∶长子康士坦丁二世(Constantine II),治理西部(不列颠,高卢,西班牙);次子康士坦提二世(Constantius II),统治东部(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埃及);厶儿康士坦司(Constans),统领中部(义大利,北非)。三分天下的局面不能持久,340年康士坦丁二世与康士坦司终于兵戎相见,康士坦丁二世战死,康士坦司统一了帝国的中部与西部。
当康士坦丁大帝过世,三个儿子即位时,容让被放逐的主教们回归,所以亚他那修于337年末,回到亚历山大。然而,亚流派领袖优西比乌获得东部皇帝康士坦提的青睐。
优西比乌于339年从尼哥美地亚调任康士坦丁堡主教长,更加助长其在东部教会的领袖权位。他运用影响力,促使康士坦提下令放逐亚他那修,改派一位亚流派人士贵格力(Gregory)出任亚历山大主教。但是民众不服,只有派兵押阵,护送他上任。
亚他那修在罗马
亚他那修逃往罗马,获得罗马主教朱里雅(Julius)的同情与支持,不久之后安卡拉主教马吉罗也逃难到罗马。在朱里雅的眼中,东方教会被亚流派领袖操纵,愈来愈远离尼西亚信经。由于康士坦司在340年成为帝国中西部的共主,朱里雅获得康士坦司的支持,就挺身而出召开主教会议,宣告亚他那修与马吉罗的革职判决是不公的。东方教会的领袖对西方教会此举大感不悦,认为罗马主教干预东方教会的事务。他们怀疑亚他那修与马吉罗,是用“尼西亚信经”来遮掩“神格一位论”(Monarchianism)异端(认为神只有一位格,具三形态)。所以,他们被革职的判决是合法的。
所以,341年东方教会有97位主教在安提阿开会,宣告他们并非亚流派,否认罗马主教有权做为东方教会的上诉法庭。他们制订了三份信经,来补充并修正尼西亚信经,定罪“神格一位论”,特别指出马吉罗的看法为异端。他们还写了一信仰告白,呈献给西部皇帝康士坦司,因为康士坦司要他们解释其立场。如此一来,东西方教会濒于分裂。
东西方失和
由于康士坦丁堡主教长优西比乌是亚流派,只要他在领导东方教会,罗马主教就不会相信“安提阿会议”的解释。到了341与342年冬,优西比乌过世,康士坦丁堡继任人选两派内斗,造成东方教会内部危机。然而,西部皇帝康士坦司国势增强,开始向东部皇帝施加压力,要东方主教们与西方合一。康士坦司在朱里雅的建议之下,劝服了康士坦提一起来召开东西方主教大会,以解决争端。
在343年秋,会议终于在撒狄卡(Serdica,今保加利亚的苏非雅)召开,西方主教坚持要亚他那修与马吉罗在场,东方主教们(人数较少)就退席抗议。西方主教们继续进行会议,制订教会法规,确认罗马主教有权处理东方教会的争议,并且还通过容易招致东方主教误解的“信仰宣言”(亚他那修劝阻他们,但是他们并未听从)。此次大会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面对这样的困境,两位皇帝决定东西双方各让一步,来寻求和解。当347年亚历山大主教贵格力过世,东方同意让亚他那修返回亚历山大,恢复原职。因为亚他那修信仰纯正,且受百姓欢迎爱戴。西方同意不再拥护马吉罗,不再要求回复其安卡拉主教之职,因为马吉罗的信仰确有可议之处。如此一来,东西方的争议暂告平息。
结论
亚他那修在埃及民众热烈欢迎中,回到亚历山大。这位曾被放逐两次的主教,终于回到家乡任职。这位在亚历山大事奉,亲身参与尼西亚大会的神学家与牧者,最洞悉亚流异端的底细,是坚守尼西亚信经的主将。他深知若容让亚流派贬低主基督的完全神性,将使得我们失去救恩唯一的中保。他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争辩,所以他遭受仇敌多次多方的攻击与迫害。然而他不畏强权绝不妥协,守正不阿死守善道,所以被史家称为是“正统信仰之父”。
教会史话系列,佳美整理自《举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www.oc.org/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