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第三部 发展健全的界线 01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Template:过犹不及

第十四章 对界线的抗拒

我们已经谈到界线的必要性,以及界线在我们生活的神奇价值。事实上,我们只差没有说:生活若没有界线,就不算是真正的生活。但是,建立与维持界线是需要很多的功夫与不断的操练的,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渴望。


建立界线背后最大的动力是渴望。在生活里,我们常常知道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然而,除非有好的理由,我们很少付诸行动。神告诉我们要设立并维持界线,我们理应顺从他,这当然是最好的理由。可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比顺从更强有力的理由来驱动我们,我们需要看到那些对的事情也是对我们有益的。问题是,我们往往需要等到真的吃到苦头了,才能看清楚那些好的理由。是我们遭受的痛苦催迫我们采取行动


即使我们渴望有比较好的生活,我们可能会迟疑不肯为设限下功夫,原因是:它会引起争战与冲突,会有争论,也会有损失。

心灵的争战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几千年来,神已经给予他的子民自由选择:生活在败坏毁灭中,或是拥有他为他们成就的。而这总是牵涉到战争,当初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到他所应许的迦南美地,以色列人必须经历许多次战争,学习很多的教训,才得到那块地。


我们也必须为得医治而争战。神已经拯救我们,使我们成圣。就我们所处的地位和原则而言,他已治愈了我们,可是,我们仍然必须活出他的样式来。


医疗过程的一部分,就是重获我们的界线。当我们学习神的样式,他就会逐一地赎回我们的界线。神已为‘我们是谁’、‘我们的界线为何’下了定义,因此,他可以祝福我们:“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诗篇》十六章5-6节)


可是,我们仍必须自己争战。战役分为两类:外患与内侵——从别人那里来的抵抗与我们内心来的抗拒。


外患


茱莉亚大半辈子都有界线的问题。童年时期,她有个霸道的父亲,和一个利用她愧疚心理来控制她的母亲。她一直不敢跟别人设立界线,若不是怕别人生气,就是由于“怕伤害别人”的愧疚心理。她每次要下个决定时,总是顾虑别人是否会生气或闹脾气,而让别人的反应影响她的决定。


长大离开那个家庭后,偏偏她又嫁给一个很自我中心的丈夫,常常以怒气来控制她。整个成年生涯,她被丈夫的怒气与母亲给她的愧疚感轮流控制着。她无法向任何人设下界线。多年以后,她罹患抑郁症,到我们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治疗几周以后,她逐渐了解自己生活得如此痛苦,是因为缺乏界线。最后,她决定冒险向她的丈夫设些界线。

有一天,她与丈夫、心理治疗师一起作治疗时,她与丈夫对质。回到她的支持团体时,她满脸是泪。

“事情进行得怎么样?”团体中的一员问她。

“糟糕透顶了,界线这东西根本就没有用。”她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位团体治疗师问她。

“我跟先生说:我不喜欢他对待我的方式,我以后再也不要忍受他的那种态度了。结果,他很生气,对我大吼大叫。如果那位心理治疗师当时不在场,我真的不知道我会怎么做。他永远不会改变的。”


她说得没错,幸好那位心理治疗师当时在场,而且她人在医院里。学习设限是需要很多支持的,因为整个过程中,她将从她的丈夫与自己身上碰到许多的抗拒。


接下来的几个礼拜里,她学到:别人一定会奋力抗拒她设下的界线,因此,她必须事先计划要如何反击。假如她这样做,他们夫妻的情形很可能变好。事实上,结果就是如此。她的丈夫终于学到:他不可能永远为所欲为的,除了自己以外,他也必须顾虑别人的需要。


忿怒的反应


外来的抗拒中最普遍的就是愤怒。看到别人设下界线就要大发雷霆的人,是有个性问题。他们太自我中心,以为整个世界只为他们的存在与舒适打转。他们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一听到别人跟他们说不,他们的反应就像一个两岁小孩被人拿掉东西,大叫:“坏妈妈”,他们认为:不能使他们的心愿满足的人都是“坏人”,所以他们生气。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正当理由可以光明正大的生气。没有人“对他们”有任何的不是,只是人家没有“为他们”做什么而已。他们的心愿没有达成,他们生气,是因为没能学会延后满足感,或学会尊重别人的自由(《箴言》十九章19节)。


脾气乖张易怒的人个性上有问题,如果你助长他的威风,他明天、后天又会在另外一个状况发脾气,同样的问题将重复地发生。不是人或事的情况使他们生气,而是他们认为理当从别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想控制别人,结果却控制不了自己。当他们控制别人的愿望 无法成真,他们就开始“发飙”。


你必须学习的第一点是:如果你向对方设立界线,对方就生气,那是他自己有问题。假如你不了解这一点,就会以为问题出在你身上。坚持你自己的界线对别人是有益处的,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原生家庭未能教导他们的:尊重别人。


第二点,你必须很实际地看待忿怒这个问题,忿怒只是另一个人内心的感觉,它不会冲过来“咬你”或伤害你的。除非你允许,对方的怒气无法“进入”你的内心。和对方的怒气保持距离很重要,让怒气留在他自己身上;他必须感受他心中的怒气,才有办法转好。要是你不让他生气,或是想自己承担下来,不只生气的人不会变好,你也会因此被牵制与捆绑。


第三点,不要让怒气成为你得做什么的暗示。没有界线的人对别人的怒气会自动反应,他们成为救援大队,寻求对方的认同,或是对自己生气。按兵不动是强而有力的,不要让失控者改变你的航道。要生气,就让他生气,你决定自己需要做什么。


第四点,确定你有支持网作后盾。如果你要向以忿怒控制你的人设限,记得先找扶助你的支持团体谈谈,做个计划。知道你会说什么,预想对方会说什么,而计划自己的反应。你甚至可以与你的支持团体把一些可能情况都预演一下,并确定他们事后会在旁支持你。或许你的支持团体中有些人可以陪你去。不管如何,你绝对需要他们在事后给予你支持,免得你承受不了压力而崩溃。


第五点,不要让那个生气的人惹你生气了。采取爱的姿态,“凭爱心说诚实话”。当我们在律法上“以牙还牙”的心态或世俗上“以恶报恶”的反应,自己反而会被捆绑。如果我们有界线,就可以和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而用爱心对待他。


第六点,准备以保持距离或其他限制使对方承受后果。有个妇女就是因跟对方说:“我再也不允许自己让你嘶吼谩骂了,我现在要到另外一个房间去,等到你决定你可以心平气和而不攻击我时,我才要再跟你讲话。”她的生活因此整个改变了。


这些严肃的步骤不需要在怒气下进行。你可以很有爱心地以同理心跟对方谈话,而不放弃或不让对方再一次控制你。“我了解你生气是因为我没有答应你的要求,我很遗憾你有那种感觉。我可以怎样帮助你呢?”当你显示同理心时,记住,改变你并不会有什么助益。给他其他的选择吧。


如果你能够保有你的界线,那些对你生气的人就必须开始学习自我控制,而不是老想控制别人,那种方式只会毁灭他们自己罢了。当他们不能再控制你,就必须寻求其他方式与你来往。可是,只要他们可以用怒气控制你,他们就不会改变的。 有时,很难接受的事实是:如果他们不能再控制你,就可能再也不想和你说话了,甚至与你关系破裂,离开你。确实是有这种风险,但神不也每天都得面对这种可能?神说他只做正确的事情,不与任何恶行有瓜葛,因此,当人选择一意孤行,他就任他们自行离去。有时,我们必须如此。


使人愧疚的信息


有个人打电话给他的母亲,他母亲接电话的声音很微弱,几乎听不到。他以为她生病了,很关心的问:“妈,您怎么了?”

“我想我的声音快不中用了,”她回答说:“自从你们这些孩子离家以后,都没有人打电话来给我。”

没有什么武器比控制者最会利用的愧疚信息更为有效了。缺乏界线的人一碰到这种情况,几乎都会把对方的话听进心里而且当真, 就顺从了那些蓄意引发他们愧疚心理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话语:


  • “我这样待你,你怎么可以如此回报我呢?”
  • “你可以不为自己而替别人着想一次吗?”
  • “如果你真的爱我,你会帮我打这个电话的。”
  • “你总可以为爱你的家人做这件事吧!”
  • “你怎么可以这样遗弃你的家人?”
  • “你应该记得以前不听我的话后,事情变得怎么样吧?”
  • “你不曾替我做过什么,现在总该做一次吧!”
  • “你知道我要是有的话,我会给你的。”
  • “你根本不知道我为你牺牲了多少。”
  • “我死了,你就会后悔的。”


有时,那些愧疚操纵人的话语,甚至假借上帝的名义:

  • “你这是基督徒的做法吗?”
  • “《圣经》里不是说‘孝敬你的父母’吗?”
  • “你那样不顺从,连神都要忧伤呢!”
  • “我以为基督徒应该为别人着想呢!”
  • “到底怎样的信仰会让你这样遗弃你自己的家人?”
  • “你一定是信仰有问题,才会这样做的!”


说这种话的人是要你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愧疚。他们试图让你对自己的决定感到亏欠;不管是你想如何分配你自己的时间、资源,或是你长大后想离开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或是你想有自己的生活而要和一个朋友或属灵的领导者分开来。还记得葡萄园工作的比喻吗?家主对他的雇工说:“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吗?”(《马太福音》二十章15节)《圣经》教导我们要给予,不要自我中心,却没说:任何人向我们要什么,我们就得给什么。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给予。


每个人或多或少有能力辨别那些叫人愧疚的信息。可是,如果你仍为你的界线难过,或许你还没仔细察看你的家人或其他人所使用的伎俩。以下几个秘决可以帮你应付这些外来的信息:


1. 辨认引发愧疚的信息。有些人,吞下那些使他们愧疚的信息,对别人的操纵控制竟然毫无知觉。人当然要有度量接受别人的指责与意见;你必须知道自己何时太自我中心了。那些蓄意引起你愧疚的话语并不是帮助你成长的粮食,而是用来操纵与控制你的。


2. 使人愧疚的信息其实是怒气的伪装。那些要让你愧疚的人不能公开地道出他们对你的怒气,因为那将暴露他们多么喜爱控制人。他们宁可把注意力放在你或你的行为上,而不是在他们自己的感觉上。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感觉会迫使他们面对自己的责任。


3. 使人愧疚的信息隐藏着哀恸与伤害。人常常会试着把注意力转到你或你所做的,而不去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并为那些感觉负责。要能辨认那些使你愧疚的信息,有时是对方哀痛、伤害,或需要的表示。


4. 假如对方使你愧疚了,了解这是你的问题,不是对方的。了解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内心。只有你才能以爱心和界线把外来的问题处理得当。如果你一再责怪别人“使”你觉得愧疚,就表示别人仍然有办法控制你,只有别人停止那样对待你,你才可能感觉好些。换句话说,你把你生命的控制权转送给别人了。所以,停止责怪别人吧。


5. 不要解释或辩护。只有犯错的小孩才会这样做,而这只会陷入对方要你觉得愧疚的圈套。你不欠那个想要使你愧疚的人任何解释的,只要告诉对方你的选择。如果你的解释是想让他们了解你为什么会做那样的决定,这当然无伤大雅,可是,如果你要使他们不再让你难受或消除你的愧疚,那么,你就中计了。


6. 要肯定并了解他们说的那些话是在表达他们内心的感觉。“听起来你生气的原因是我选择….”“听起来你伤害的原因是我不愿意替你…..”“我了解你因为我的决定而不快乐,我很遗憾你有那种感觉.”“我知道你很失望.我可以怎样帮忙你呢?”“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所以你很难接受,是吗?”


主要原则是:存怜悯之心,以同理心试着了解他们的苦恼,只是,分清楚那是他们的苦恼。

记住,爱与界线是惟一明确的界线。假如你反应(react),你就和他们一般见识,失去自己的界线了。“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箴言》二十五章28节)假如别人使你对他们的作为产生反应,他们已进入你的城墙,进入你的地界。停止反应,采取未雨绸缪的积极姿态,存同理怜悯心。“听起来你现在的生活似乎颇为艰辛,说给我听吧!”有时,要使人愧疚的人不过想吐吐苦水罢了。做个好听众,但不要因他们的话责怪自己。


记得那位想让儿子愧疚的母亲吗?一个有良好界线的人可以理解与同情他母亲的苦衷:“妈,听起来您好像很寂寞。”他会让母亲知道:他确实听到她话中隐藏的真意。


后果与反击


傅恩与他的父亲很难相处。他的父亲极为富有,常常拿钱控制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家人。他要他的孩子顺从他,否则就不给他们经济支持,或不把他们写入遗嘱。


当傅恩年纪渐长,想要远离父亲而给自己多一点的自由,却发现他已经太仰赖父亲的金钱,太习惯金钱所能给予的舒适生活了。他喜欢有能力带妻子到他们家庭的夏日别墅度假。他喜欢有“十大”蓝球比赛的入场券,喜欢成为乡村俱乐部的会员。


但是,傅恩不喜欢父亲的控制所造成他情感上与灵性上的伤害,他希望改变情况。他开始拒绝父亲提出来的会困扰他或他小家庭的建议。当他的孩子想做其他的活动,他拒绝在假期回老家去。父亲因此很不高兴。“”“”“”“”“”“”“”


意料中地,他的父亲开始杀鸡儆猴,断绝傅恩的经济资源,给傅恩的手足更奢侈的享受,让傅恩看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最后,他父亲甚至把傅恩从遗嘱中删除。


这对傅恩的影响很大。他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失去以前所能享有的特权。他必须修改以前他以为会继承父亲遗产而做的计划。长话短说,他必须面对为免除父亲的控制所做的选择所产生的后果。可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自己的自由。


这种情形很普遍,不一定牵涉到家庭产业,或许只关系到父亲帮忙付大学费用,或母亲帮忙照顾小孩,或父亲帮忙做生意。比较严重的结果可能是:双方感情因而破裂。设立界线的后果是:想控制你的人将会反击,他们将对你的设立界线有所反应。


首先,你必须想清楚:你在缺少界线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什么,而设立界线后又会失去什么。傅恩这个例子是金钱,对别人可能是人际关系。有些人因为太想要控制人了,当有人反抗他们,他们就不要跟别人来往了。许多人因为不再保持原生家庭的不良传统了,就被踢出家门。他们的父母或“朋友”不再跟他们讲话了。


设立界线与控制自己的生活是有些风险的。通常结果是不会过于激烈的,因为只要对方发现你是当真的,他们将开始改变,他们将发现设限其实对他们也有好处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你已经“胜过”他们了。他们将发现来自朋友的指责竟然是良药苦口。


善良诚实的人需要对自己操练,而他们对于别人所设立的界线总是会尊重的,即使是不甘愿地。其他人则有心理学家所说的“个性不适”,他们不要为自己的行为与生活负责。当他们的朋友与配偶不再为他们负责任,他们干脆往别处发展。


当你评估后果,不管代价多大,也比不过你所失去的“自我”。《圣经》中的信息很清楚:要了解其中的风险并有所准备。

第二点,决定你是否愿意冒风险。了解“你必须背负的十字架”是否比你的“自我”有价值?对有些人来说,代价太高了;他们宁愿继续屈服在控制他们的父母或朋友下,不愿冒弄坏关系的危险。心理治疗专家们常常警告酗酒问题的家庭:如果酗酒者不求医治,家人是否仍能强制执行他们事前同意的后果。设立界线若没有后果,就不算界线了。在你设立界线以前,你必须决定你是否愿意强制执行其后果。


第三点,努力弥补你的损失。在傅恩这个例子,他需要计划如何去赚更多的钱。其他的人或许需要找别人来照顾小孩,交些新的朋友,或学习面对孤寂。


第四点,确实执行。要处理以威力控制人的问题与设限之后的结果,就一定要先设立界线,然后依计划执行到底。当你有了计划,要像彼得一样:离开他捕鱼的船,一心跟从耶稣,“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望来书》十二章2节)。第一步最难,勇敢地跨步走出去,好好实行,从神那里寻求力量。记住,“他教导我的手能以争战,甚至我的膀臂能开铜弓。”(《诗篇》十八章34节)


第五点,要了解这个最难的部分只是一个开端,设立界线并不是争战的结束,只是一个开始。现在,你要回到你的支持团体,让他们给你精神上的支持,喂养你的心灵,帮助你站稳脚,继续操练当初使你有能力向人设立界线的那些功课。


别人对你设限的反击当然很难应付,但是,当你奋力地拯救自己,你尽几分的努力,神就会在那里给你等量的支持。


肉体上的抗拒


我们必须讨论这个方面的问题,实在很可悲,但是,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坚持他们的界线,确实是因为对方的体力比自己更强壮。凌虐配偶或女朋友的人无法接受人家跟他们说不,于是,那些试图向他们设限的妇女往往会遭受身体上的伤害。


这些身体上受到伤害的人非常需要帮助。可是,基于种种理由,他们常常不敢向任何人提起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或继续在发生的事。她们想保护配偶的声誉,不敢让朋友或教会知道。她们害怕别人知道她们竟然让这种事发生。她们害怕如果她们告诉了别人,就会被打得更厉害。她们必须了解这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求外来的帮助。这种问题是不会自己消失的,只会恶化。


假如你陷在这种困境,找人帮忙你在受虐的事上设限。找曾协助受害配偶的心理咨询人员。安排一些教会里的人,在你的配偶或朋友动用暴力时,你可以打电话找他们。安排可暂时过夜的地方,以备你受到威胁时随时都有栖身之处。打电话给警察与律师,如果对方不尊重你的界线,想办法取得保护令,使对方与你保持距离。为你自己,也为你的小孩着想,不要让这种情形一再发生,要寻求帮助。


别人的痛苦


当我们开始向所爱的人设立界线,一件很令人难过的事情会发生:他们受伤了。以前你帮他们填补的地方,他们的空虚孤寂,他们散漫没有组织,或他们财政上的不负责,现在又开始出现破洞了。总而言之,他们会觉得自己有很大的损失。


假如你爱他们,这当然使你难以目睹。但在处理这种情形时,记住,你的设限对你、对他们都是有益的。如果以往是你容许他们不负责,你的设限将引起他们的反省,使他们可以重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责怪别人者


老是责怪别人者在你向他们说不时,会表现得如同你要置他们于死地。他们会有“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的反应。他们很可能哭泣、噘嘴绷脸,或生气。爱责备别人者本身有个性问题,假如他们使你觉得他们的苦难是因为你不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是在责备与要求那属于你的东西。这和一个谦卑的人因为需要而要求大不相同。细心倾听别人抱怨的内容和真意,假如他们责怪你的是他们应该自己负责的,就跟他们面对面讲个清楚。


苏珊必须与她的哥哥对质,因为哥哥要她借钱给他买新车,两个人都成年了,苏珊很负责,认真的工作;他却没有责任感,老是入不敷出,没法储蓄。多年来,他总是向她借贷;多年来,她一直借钱给他。他却很少还贷。


最后,苏珊参加一个界线研习会,终于看见隧道那么头的亮光,拒绝再借给哥哥了。他的反应竟像她要毁掉他一生,他说:“因为她的关系”,他的事业将无法发展,除非他有部新车,他将招揽不到新的生意。他说“因为她的关系”,用他的老爷车,他将找不到女朋友。


苏珊已经学了老责怪别人者的花招,所以,她与他正视这问题,她说:她很遗憾他的事业停滞不前,但那是他的问题,不是她的。苏珊这种响应,对她或他都有好处。


真正的需要


有时,你或许也需要对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设立界线。假如你是个有爱心的人,要拒绝那些有需要又是你所爱的人,将使你伤心欲绝。但是,你所给得起的,或你根本给不起的,都是有极限的;你必须适时地向对方说不。这些不是“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哥林多后书》九章7节)的例子,而是你那破碎的心一直想要给。你若真的给了,必使自己精疲力竭。


《出埃及记》第十八章中,摩西的岳父叶忒罗眼见摩西事必亲恭,担心他负荷不了,就建议他把一些事情分担出去,更能顾及百姓的需要。


学习认知自己的极限。将你心中已决定能够给的东西给别人,而那些超过你能力范围的,就让其他有能力的人来协助他们吧。设身处地体验那些人的处境,他们需要知道:你了解他们确实需要别人的援手。为他们祷告,对于在你周围你无法帮忙解除痛苦与满足需求的人,这是你能为他们做的最有爱心的事儿了。


宽恕与重新和好


很多人不太能分辨宽恕与重新和好的差异。他们无法处理外来的抗拒,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不再次答应对方的要求,就不是真的宽恕了。事实上,很多人不敢宽恕人,以为他们原谅了对方,就会再次失去界线,使对方有能力再伤害他们。


《圣经》有两项原则说得很明确:第一,我们永远需要饶恕别人。第二,我们并不是总能重归旧好。所谓的宽恕是内心的行为,我们免除别人亏欠我们的。我们勾销别人欠我们的债,对方不再亏欠我们。我们不再为对方定罪,对方自由了。宽恕只需要一方:自己。亏欠我的人不必要求我的原谅,那是我内心给予别人的恩典。


这带我们进入第二个原则:我们不一定可以与对方达到重新和好的关系。神赦免世人,但是,世人不一定都能与神重归旧好。神虽然宽恕世人,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承认自己的罪,善用神的宽恕。宽恕需要一方,重新和好却需要双方。


除非我们看到对方真心承认他那部分的问题,我们无法跟对方坦诚交往。《圣经》里很多经节谈到:我们一一要与人维持界线,直到对方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并结出“与悔改的心相称”的果子来(《马太福音》三章8节)。真正的悔改不是光说“我很抱歉”,而是改变方向。


你需要清楚地跟对方沟通:你虽然宽恕了他,却仍无法信任他,因为他还没有证明自己足以信赖。你还没有足够的时间看到他是否真有改变。


记住,神是你最好的典范。他并没有等到人完全改变了,才不再宣告人有罪。神不再定人的罪了,只是,这不代表他与我们每个人都恢复了关系。人们必须先承认自己的罪与真心悔改后,神才会为我们伸出双手。重新和好需要双方,不要以为你宽恕对方了,就必须与之重归旧好。要看对方是不是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结出值得让人信赖的果实,然后你才决定是否能与对方重新和好。


内在的抗拒


我们不单单要有前面所提到的好的外在界线,还必须有好的内在界线,在我们的肉体想要统治支配我们时,懂得跟肉体说不。让我们来探讨对成长的内在抗拒所引起的界线问题


人的需要


珍来找我心理辅导,因为她老是挑错男人。她总是很快的爱上善于献殷勤、有魅力的男人。起先一切当然都“很不错”,他们也似乎都是“她所想要的”,可以满足她的某些缺失。


她如鱼得水地过一段时间后,便在两人的关系中慢慢“失去自己”了,屈服在她其实不想屈服的事情上,做她不想做的事,给予她不想要给的东西。她爱上的男人最后都变成非常自我中心,看不到她的需要,不尊重她的界线。没多久,她自己变得很痛苦。


她会找朋友谈谈,他们总是跟她说些她早就心知肚明的事情:“那个男人是个混蛋。”可是,她无法即知即行。她被感情羁绊了,无法脱身。她缺乏界线,不能说不。


深入观察她生活中这重复出现的问题后,我们发现:珍之所以和这些男人继续在一起,因为她承受不了分手后的沮丧。追根究底,我们发现她的沮丧源于她内心从未被她的父亲填补的空虚。珍的父亲与她选择的男人非常相似,无法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柱,不愿向她表达关爱。于是,她试着以其他男人来填补她父亲应该填补的空缺,殊不知那些男人具有破坏性,是不可能满足她内心需要的。珍对设立界线有内在的抗拒,因为她幼年心理发展中的需要没被满足。


神早就设计我们在成长的家庭中有特定的需要。这些问题我们在前面早已谈过,也在其他著作深入论述了(注一)。当我们没有被满足的需要,就应该好好察看我们的内心有哪些破洞,开始在上帝的肢体中寻求填补,如此,我们就可以强壮起来,足以应付成年生活中的界线战争。


孩提时期发展上的需要未被满足,是我们拒绝设限最主要的原因。在神的计划中,他原要我们生长在爱主的家庭,父母都依神的诫命行事,教养我们,设立良好的界线,容恕我们,协助我们区别善恶,引导我们成为负责的成年人。只是,很多人都没有这种经历。他们是心灵孤儿,需要让神的肢体来收养与照顾他们;这对每个人都是很真实的,即使需要的程度不同。


未曾解决的忧伤与损失


如果对付“没被满足的需要”是为了得到“好东西”,哀伤就是为了放弃“坏东西”。很多时候,人不能设立界线,是因为他们不能放掉与他们结合为一体的人。珍一直试图填补她内心的需要——要一个能关心她、爱她的父亲。只是,要填补这份需要,她必须先学会放手,放掉她永远都得不到的东西:父亲的爱。这对她将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神多次在《圣经》中要求我们把对我们没有益处的人或生活,全“留在背后”。神要求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所以,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可是,以色列人一直回头看,眷恋他们看为好的。当罗得与他的妻子离开所多玛城,神警告他们绝对不要回头,罗得的妻子偏偏不听,结果,变成了盐柱。


《圣经》教导我们复原的基本原则是:认识神以前的生活都不值得眷恋;我们必须丢弃、哀伤、完全放手,然后,神才可以把好的东西给我们。问题是我们总是紧紧地抓住一些泡影,希望“有一天,他们会爱我。”继续要使不能爱我们的人改变。我们必须为这种一厢情愿的心愿哀悼,然后,完全放手,才能向神希望我们拥有的新东西打开心门。


很多时候,跟别人设立界线可能会失去对方的爱,而那爱是你已渴望许久的。跟一个爱控制人的父母说不,是要你面对现实,开始哀伤你跟他们所缺少的那种关系,而不是缘木求鱼地仍想努力求取。如果你继续在那里苦苦求取,就没有机会去哀伤,也使你永远卡在那里。哀伤就是接受他们为人的真相,不再期望 他们会改变。当然,这是叫人痛心的。


我们常常采取“如果”的态度而不懂得设立界线。我们总是潜意识地对自己说:“如果我试着更努力,不对抗他的完美主义,他就会喜欢我。”或是“如果我顺从她的心愿,不让她生气,她就会爱我。”放弃自己的界线以求得爱,只是延后避免不了的结果:发现对方的真面目,接受事实的悲惨,然后放手,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让我们来看看面对内心的抗拒所需采取的步聚:

1. 承认自己缺乏界线。承认你的问题。如果你被人控制、操纵或被虐待了,承认问题不是你和坏人在一起,你的痛楚不全是他们的过错,而是你自己缺乏界线。不要责怪别人,你自己才是问题的症结。


2. 了解内心的抗拒。你或许会想:“喔,我只不过需要设立一些界线罢了。”以为从此你就会一帆风顺,问题全解决了。要是真有那么简单的话,你不是早就做成了吗?要承认:你不想设立界线是因为你害怕,你因内心的抗拒而阻碍了自己的自由(《罗马书》七章15节,19节)。


3. 寻求恩典与真理。就像这整个过程的其他步骤一样,你无法在真空中面对这些残酷的事实。你需要别人的支助,帮助你面对与承认你内在的抗拒,给你力量度过哀伤的时期。只有在良好的关系中才能好好哀痛与疗伤,我们需要来自神与人的恩典。


4. 辨认自己的心愿。无法设立界线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害怕失去。思想:如果你选择生存,你必须放弃谁的爱?把名字说出来。你必须把谁放在祭坛上献给神?是你和那个人的关系使你停滞不前,“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哥林多后书》六章12节)就像哥林多教会的人不愿意打开心门接受保罗的爱,你们也被自己的情感以及纠缠的关系阻碍了。你必须放手,不再与那些人有瓜葛。


5. 放手。在安全的支持系统里,面对你不可能从那个人得到的东西,或那人所象征的意义。这会像是一个葬礼,你将经历哀伤的几个阶段:否认、讨价还价、生气、伤心与接受。你不一定得照这个顺序进行,但可能都会经历这些情感,这是很正常的。


找那些支持你的人倾吐你的损失。你这些心愿都已源远流长,面对它们或许很痛苦,甚至需要找专业人士协助。放掉那些你从来没有能得到的东西是很困难的,可是,你最后会因为失去它而救了自己。只有神能够用他自己的爱与他子民的爱来填补你内心的空虚。


6. 好好走下去。哀伤最后的一个步骤是找出什么是你所想要的,“寻求,你就会寻见”。如果你愿意把旧的生命丢弃,神已为你准备了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可是,他也只能指引你的方向,你必须自己有所行动,开始寻求从他而来的好处。


当你终于把你永不能拥有的东西放掉了,就会惊讶你的生活是多么不同了。你曾想尽办法保存你的旧生活,结果只是枉费精力,使自己更被虐待和控制。放手才能使你得享安宁,而哀伤是必经之路。


内心对怒气的恐惧


一家公司经营小组的三人负责和另一家公司协议一笔很大的生意。商议过程中,另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愤怒不已,因为他们三人不愿意做他要他们做的事。


三人中的两个成员因担心交易会失败而失眠、忧虑、烦躁,又担心那家公司的董事长如果不喜欢他们,他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他们最后打电话约同组的第三个人一起商量对策,准备改变原有的计划以安抚对方。当他们跟第三者谈到他们想要“屈服”的念头,对方只是看着他们两人,说:“他生气了又怎么样呢?你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讨论吗?”


看到自己的愚昧后,两人开始大笑起来。因为他们先前的表现好像是小孩子让父母生气了,好像他们心情的好坏全由这位董事长的快乐来决定。


那两位害怕对方生气的成员,来自以怒气控制人的原生家庭;第三个人却没有那种背景。结果是,后者具有健全的界线。他们推举第三个人和另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见面。他对那个董事长说:如果董事长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并愿意与他们谈生意,他们自然欢迎;否则,他们将找其他的公司合作。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原先那两个人是以有依赖性的小孩观点来看待那位董事长。他们表现得宛如对方是他们世上惟一能够信赖的人,因此对方的怒气使他们害怕。另一个人则以大人的眼光来看,知道对方如果不好好表现的话,他们将另找出路。 三个人当中,两个人有内在的问题。同样的怒气,却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前两个人抗拒设立界线,第三个则相反。决定因素在于当事人是否拥有设定界线的技巧,与那位生气的人无关。


假如生气的人可以让你失去界线,可能你心中仍有个生气的人在让你害怕。你必须回想过去的经历,设法处理某些怒气加诸在你身上的伤害。你受伤恐惧的部分必须公开出来,寻求神与人的医治。你需要爱来帮助你放掉那位生气的父母亲,使你能在现今所面对的大人面前站立起来。


以下是你必须采取的步骤:

1. 了解它是一个问题。

2. 找人谈论那个使你“瘫痪”的问题,你不能单独解决这个问题。

3. 让那些支持你的人帮助你找出内心恐惧的根源,开始在你的脑海中辨认出那个生气的人所代表的人物。

4. 谈谈你内心的感觉,过去哪些问题曾经伤害了你。

5. 操练本书所谈到的设立界线的技巧。

6. 不要未加思索就反击,或采取消极态度而放弃了你的界线。给予自己时间与空间,直到你知道应该怎样反应。假如你需要与对方保持肉身的距离,就做吧,但绝对不要放弃你的界线。


7. 当你准备妥当,就开始行动。坚持你自我控制的论点,坚持你作的决定,重复表示你将怎么做或不怎么做,让生气的人自己去生气。告诉他们你关心他们,询问他们你可否在其他方面帮些忙。但你该说不的立场,必须坚持到底。


8. 检讨。和支持你的人讨论你处理的过程,看看你是否坚持立场或失去立场,或攻击对方了。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卑鄙,其实不然,你也许需要有人以事实提醒你。或是,你自以为划下界线了,其实已经失去了大片江山;问问别人的评语,听听别人的意见。


9. 不断练习。找人做角色扮演,增进洞察力,了解过去,哀伤你的损失。不断磨练技巧,一段时间以后,你会想:“我记得以前那些生气的人会控制我,但是,我已把容许这种事情的因素除去了,别人的怒气再也不会影响到我了。自由的感觉真好。”记住,神不要发怒的人控制你,他要当你的主人,不要跟别人分享你。神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对未知的恐惧


抗拒设立界线的另一个强烈内在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受别人控制是安全的监狱,我们知道每个房间在哪里。就像有个妇女说的:“我不要从地狱搬出去,我知道那里每条街道的名字!”


设立界线与更为独立让人畏惧的原因是步入未知。《圣经》中很多的故事提到:人被上帝从他所熟悉的地方,带进一个未知之地。神应许他们:如果他们能凭信心走出去,而且遵照他所吩咐的方式生活,他就带领他们到佳美之地。“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希伯来书》十一章8节)


改变是令人恐惧的。但是,你会害怕表示你可能已经走在正路了——一条改变与成长的道路;知道了这点你或许会得些安慰吧。我认识一个生意人,他说:如果他每天没有在某时间感到极端恐惧,就表示他没把能力发挥到极限。他的事业非常地成功。


界线把你、你已知道的以及你不想要的分开来,界线给予你崭新不同的选择。当你放掉那老旧却熟悉的包袱而进入全新的探险地,你当然会百感交集。


想想过去那些崭新而恐惧的界线发展步骤,它们引领你走进更宽阔、更美好的世界。当你两岁时,跨出母亲与父亲的身边去发现新大陆。当你五岁时,离开家开始上学,扩增与人交往与学习的机会。在你青少年的时期,新增的能力越强,学习的机会越多,你离开父母身边也更远了。高中毕业后,你离开家上大学,或找一份工作,开始学习自己过活。


这些阶段确实都很恐怖。可是,随着这些恐惧,你也攀登一个个新的高峰,有了更多机会,也更了解神、你自己、这个世界。这正是界线的一体两面,你可能失去一些东西,却也得到平安与自我控制的新生活。


下面一些诀窍或许会有些助益:

1. 祷告。要抗拒对未来的焦虑,没有比信心、盼望以及了解神对我们的爱更为有成效的了。祷告让我们和那位在他里面很安全的神保护联系。所以,倚靠神,求神引导我们的未来。


2. 读《圣经》。神在《圣经》中一再告诉我们:他掌握我们的未来,而且应许我们他将引领我们前行。《圣经》里充满印证神的信实的故事,叙述他如何引导他的子民走进未知。当我还是个大学生,面对未知的将来,我最喜欢的经句是:“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三章5-6节)


当你面对未知,背记经节将给予你安慰,提醒你:神是值得信赖的。

3. 发展你的天赋。界线给予你独立自主的机会,如果你不去发展技术落后与能力,将无法享受独立的果实。选些课程、求取信息、找人咨询、寻求更多的训练与教育,然后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当你的技能与日俱增,你对未来的恐惧就会相对地减少。


4. 依赖你的支持团体。就像孩子学习界线时必须时常回头寻求母亲的认可与鼓励,大人也是如此。你需要有支持团体在你经历改变的过程中帮助、安慰你。倚靠他们,从他们取得力量。“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两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传道书》四章9-10节)记住,当初使徒要开始走进他们的未知,耶稣也曾为他们的团结一致、合而为一,以及彼此的爱和对神的爱而特别祷告(《约翰福音》十七章)。


5. 从别人的见证学习。研究报告与经验一再显示:和那些正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以及跟你有相似经验的人在一起,会对你很有助益。你不只得到扶持,还可以听取这些过来人的故事。他们曾被惊吓过,却因自己经验的见证:鼓励你也可以安然走过。听听他们曾如何陷在与你类似的困境,神又如何信实地引领他们安全度过(《哥林多后书》一章4节)。


6. 对你学习的能力要有信心。你现在能做的每件事都是你学习来的。过去有段时间你并不熟悉也害怕自己不会作这些事;这是人生常态。最重要的是:记得你能学习。一旦明白你有能力学习新的事物与处理新的状况,你对未来就不再恐惧。对未知有强烈恐惧感的人往往太想要事先“知道每一件事情”,可是,在亲身体验以前,没有人真知道应该怎么做。他们必须勇敢地跨步与学习。有些人对他们自己学习的能力很有信心,有些人则不然。假如你开始获悉你是有能力学习的,那些未知看起来就完全不同了。


许多沮丧的人有一种叫做“学来的无助感”的症状,即别人告诉他们: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后果。许多不健全的家庭陷在这种深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里,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可是,当你长大了,看到你有可以改变状况的其他选择,就不需要停滞在你从原生家庭学习来的无助感。你可以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和发挥功能的新方法;这就是神希望你拥有的个人能力的精髓。


7. 解开过去的情结。当你必须做些改变或经历某种损失,你会发现你的恐惧或哀伤往往超过预想的。那些高亢的情感有些可能来自过去分离的情结或对改变的记忆。


如果你过去曾有严重的损失,比如常常搬家而失去朋友,你可能仍受过去未曾解决的问题羁绊。


你必须找个有智能的人来帮你了解:你面对现实而感受的恐惧与痛苦,是否来自过去尚未解决的情结。这能帮助你以正确的眼光来透视你的感觉与认知。或许你是用一个六岁的小孩的眼光在看世界,不是以你现在三十五岁的眼光。重新把过去的事情一一化解,不要把过去带到未来。


8. 重建内外架构。很多人无法忍受人生的改变,因为他们所认为绝对必要的架构失去了;在这种改变下,我们常常同时失去内在与外在的架构。我们习惯依赖的内在东西不在那里了,人、地方、程序这些让我们感觉安全的外在事物也都消失了。这可能让我们陷入一团混乱。


在这重新组织的情况下,创造内在与外在的架构将很有帮助。内在架构来自创立界线,你可以依照本书所提到的步骤去进行。另外,获取新的价值观与信念,学习新的属灵原则与信息,从事新的操练与计划并贯彻到底,找人倾吐心声与痛苦,这些都有助于建立内在架构。但是,在建立内在架构时,你也需要一些强壮的外在架构。


每天找出一段时间打电话给一个朋友,订下你的支持团体每礼拜见面的时间,或参加固定的查经班,或参加十二个步骤的支持团体。在这段混乱时期,你身边或许会需要一些架构来指引你的新改变。当你开始成长了,那些改变也不再那样使你承受不住了,你便可以开始减少一些架构了。


9. 记得神的大作为。《圣经》到处都记载:神提醒他的子民他为他们所成就的许多事,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来自记忆——我们记起过去所得到的帮助,就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有些人之所以绝望 ,是他们没有受过帮助的回忆。


常提醒自己神的大作为,以及他是一位怎样的神。假如你成为基督徒很久了,回想过去神如何插手,回想他救你脱离的险恶境况,回想他助你渡过难关的种种方法。倾听别人的见证。记得神藉独生子耶稣向我们显示的恩典,他的作为不是没有目的的,乃是为我们的救赎与未来。


假如神曾让你失望,或他似乎从来没有为你做过什么,就让他现在开始做吧。很多时候,神在拯救他的子民之前会允许很多可怕的事情发生。我们不知道神的时间表或他的计划是什么,但是,假如你现在已开始复原,他正在你的生命中动工。你被释放的时间就近了,不要失望,让神为你做那些他已施行在许多人身上的事情吧。“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希伯来书》十章35-36节)


记恨


“犯错是人之常情;宽恕则是超凡的。”不肯饶恕是我们所能做的最最愚蠢的事。

要宽恕很难,因为你必须把别人“欠”你的东西一笔勾销,然而惟有原谅别人,你才能使自己从过去挣脱出来,从伤害你的人的手中夺回你的自由。


《圣经》把宽恕人比喻成免除人欠我们的债。当一笔负债发生,或当别人侵犯你的地盘,真实的“亏欠”就成立了。你在你灵魂的“账簿上”记上谁亏欠了你什么:你的母亲曾控制你,她便欠你一笔债。你的父亲曾支配你,他也欠你一笔债。假如你生活在“律法之下”,你就会想要把那些债追讨回来。


催讨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试着取悦他们而让他们还你。你以为只要你多做一点,他们就会付债,将他们欠你的爱还给你。你可能以为只要你直接向他们表明,他们就会看到自己的错误而改正过来。你或者以为只要你能说服足够的人:你实在受够了而且你的父母也确实糟透了,那些债就会自动消失不见。或是,你可能会把同样的事情“加诸”在别人的身上,把他们侵犯在你身上的过错移到某人——或他们——的身上,来抵销那些亏欠。或是,你继续试着要使他们了解他们有多坏,你以为只要他们明白,他们就会改进,就会归还他们欠你的债。


希望事情解决并没有错,问题是那些事情只有一种解决的方法:透过恩典与宽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发挥不了功效的。过去的错事已经无法改变。但那些错误被原谅后,对你就不再有任何的作用了。


所谓的宽恕是一笔勾销,让它去,把借据撕掉,将账户取消。“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歌罗西书》二章14节)


所谓的宽恕是我们再也不去讨回别人亏欠我们的东西,而那不是我们喜欢的,因为牵涉到我们必须哀伤那永远不能改变的事实:过去的再也不会不同了。


对有些人来说,这表示他们必须哀伤自己没有真正的童年。对其他人,或许是其他的事物。但是,老想抓住那些需要就永远无法去原谅,而那是我们能替自己做的最具破坏性的行为了。


注意:宽恕和让自己陷于更多的虐待并不相同。宽恕是对过去,和好与界线则是对未来。界线可以护卫我的家园,直到我确信某人已经悔改、可被信任而来访。如果他再犯错,我仍会宽恕,饶恕七十个七次。可是,我情愿与那些能诚实地让我失望的人为伍,他们不会老是否认他们曾伤害我,也不会没诚意改进自己,因为那对我或对他们都是有害的。假如人能承认自己的罪,他们将从失败中学习教训,我们可以不去计较;宽恕可以帮助那些想要改进自己的人。但是,要是对方一再否认,或光说不做,不试着去改变或寻求帮助,我们就必须坚守自己的界线,即使我们已经宽恕他们了。


宽恕给予我界线,因为它使我挣脱那些伤害我的人,然后,我能尽职负责、聪明地行事。假如我不能够宽恕别人,我就依旧与他们有毁灭性的关系。


从神得到恩典,免除别人的债,不要老想讨债,要能放手,从神与那些有能力给你的人取得你所需要的,这才是比较有意义的生活。不能原谅只会毁坏界线;宽恕则建造界线,因为它能够把那些坏的债务从你的地界内除去。


记得最后一件事:宽恕并不是否认。你必须将那些得罪你的事情一一提出,然后原谅。神并没有否认我们对他所冒犯的罪,他只是从中去解决。他将我们的罪一一指出,说出他内心的感觉,他哭泣、生气,然后放手。这一切都在他与我们的关系当中动作完成。在三位一体里,神从来不会孤寂,你也当效法他。小心那些希望你停留在过去的抗拒,因为你所追讨的,是你永远也得不到的。


外在的专注


人们常常在他们的身外找问题的原因。这种“从外而来”的观点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害者。它表示:如果别人不能改变,你将永远无法转好。这正是无力责备的本质,会让你觉得自己在道德上似乎比对方优越(那只是你个人的想法,并非事实),却绝对无法解决问题的。


所以,若你不认为自己是应该改变的那人,你必须很诚实地正视你的抗拒心理。正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是你建造界线的开始。责任始于内心专注在自己的认罪与悔改上。你必须承认自己缺乏界线的事实,而且愿意改正。你必须面对自己,面对你想要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的内在抗拒。


愧疚


愧疚是很难处理的情感,因为它不是一种真实的感情,像是哀伤、愤怒,或恐惧。愧疚是一种内心的定罪,是我们带罪性的良知要惩罚自己而说:“你很坏”。愧疚是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的缘由,使我们从此“不再被定罪”了。按照《圣经》,愧疚是“律法上”的,并不是情感上的。


《圣经》教导我们要从被定罪中走出来,愧疚不应该是我们行为的动机。我们应该是被爱激励,而当我们做错事时,那出自爱的情感是“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哥林多后书》七章10节)。这和“世俗的忧愁”正好相反;世俗的忧愁是愧疚,是“叫人死的”。


愧疚主要来自我们在早期社会生活中如何被人教导,因此,我们的愧疚感并非是无误的。我们产生愧疚感很可能在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时,只是触犯到我们从小被教导的一些内在准则 。所以,做错时,我们要小心地倾听愧疚感所告诉我们的,因为常常是愧疚感本身出了问题。何况,愧疚感也不是好的行为动机,我们很难在被定罪的处境下去爱,我们知心朋友能感受没被定罪,才可以“依着神的意思忧愁”而看到自己如何地伤害别人,并不是我们“有多坏”。愧疚扭曲现实,使我们远离真理,没做出对别人最好的。


这点对界线特别真实。在这本书中,我们再三地看到《圣经》如何教导我们要发展健全的界线,坚持因果关系,设立界线,让自己成长,从原生家庭中分离与独立,学会对别人说不。当我们能够做这些事,走的就是正确的道路了。界线是我们必须采取的爱的行动,执行起来虽然痛苦,却有助于别人。


但是,当我们设立界线时,我们那有罪的良知会告诉我们:我们很坏,或这样做是残酷的。我们对他们设限的那些人也常常会助长气焰地说些让我们更为愧疚的话。假如你生长在这类明引暗喻地表示你的设限是不好的家庭,你一定懂得我的意思。当你对别人的要求说不,你感到愧疚。当你不让人家占你的便宜,你感到愧疚。当你与别人分开去建立自己的生活,你感到愧疚。若你不援助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你一样会感到愧疚。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愧疚感使你不去做正确的事情而停滞在过去。很多人没有好的界线,是因为害怕违背萦绕在他们脑海中的“内在父母”。有几个步骤可以帮忙你避免这种愧疚,可是,你必须先有个体认识,即:愧疚感是你自己问题。很多没有界线的人常常抱怨说:“是‘某某人’在我说不的时候让我感到愧疚!”,好像别人真有什么力量可以控制他们似的。这种幻觉来自童年时期,当你父母亲看起来很有权势时。


其实没有人有能力“使你感到愧疚的”。部分的你产生那种感觉,是因你把你的那强势父母的观点放进自己情感的大脑。所以,这是你的问题,是在你的地产范围内,你必须能控制它。如果你看清楚被人摆布是你的问题,你就能好好的掌握它。


1. 为你的愧疚感负责

2. 向你的支持系统求助

3. 检视愧疚感到底从哪里来

4. 察觉你的怒气

5. 宽恕控制你的人

6. 和支持你的人练习设立界线,由浅入深地操练较困难的情况。这会帮助你得到力量,以及得到那支持你的“声音”而重新调整你的良知。


7. 为你的良知学习新的信息。阅读像是这本或有关神与界线之类的书籍,可以给予你正确的知识,在你的脑海中成为新的导向架构,来取代那些旧的声音。学习神的方式可以更新你的灵魂,使你的心充满喜乐,不再有那种控制人与父母加诸于你和愧疚感。


8. 求取愧疚感。这听起来或许很奇怪,但你必须违背那些父母加诸于你的良知来使自己转好。你必须做些正确却会让你感到愧疚的事情。不要再让愧疚感当你的主人。设立限制,然后让那些支持你的新朋友来帮你面对愧疚感。


9. 和你的支持团体关系密切。你无法重新训练自己的头脑来解决愧疚感的,你必须有新的关系来把那些新的声音内化在你的脑海里。

10. 不要为你的哀伤感到惊讶。你当然会感到悲伤,让那些爱你的人陪你一起走过这个过程。哀恸的人是可以受到安慰的。


被遗弃的恐惧:处在真空中


记得在第四章发展界线中,我们曾提到亲密的亲子关系必须先于界线。神要我们学习的程序正是如此。婴儿在学习界线以前必须先有安全感,这样他们学习与父母分离时,就不会害怕,只会觉得新奇、兴奋。那些与人有亲密关系的孩子很自然地就会去设立界线,与他人分开出来。他们的内心存有足够的爱,而敢冒险设立界线与得到独立。


只是,如果一个人与他人没有稳固亲密的关系,要设立界线就太恐怖了。许多人一直停留在毁灭性的关系中,便是害怕遭受别人的遗弃。他们害怕:如果他们坚持自己的立场,将在这世上成为孤孤单单的人。于是,宁愿没有界线地跟别人维持一些关连,也不愿意有界线而变得孤苦零丁。


界线并不是建筑在真空当中,它们必须借着你与让你有安全感的人的紧密关系来加强,否则,一定会失败。当你向所爱的人设立界线后,如果你有良好的支持团体可以投靠,你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有根有据”地生活在基督的肢体与神的爱中,是你冒险设立界线时所需要的燃料与后盾。人们常常犹豫在顺从与孤立间,这两种情形其实都不健康,也无法持久。


我们常常在医院看见因为处于真空而不能设限、争脱不出毁灭性窠臼的病人。他们总是说:他们从支持团体所得到的了解与支助,推动他们去做他们原以为永远都做不到的那些难事。“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十六章33节)当你开始遵照耶稣的方式做事,你会遭遇到苦难——外在的与内在的。世人、撒旦,甚至你自己的的肉体都将抗拒你,逼你以错的方式行事。


只是,错误的方式是绝对行不通的。要做得正确是困难的,但神早就警告过我们:“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马太福音》七章14节)要变成新造的人需要许多的勇气、许多的努力,也必须经历许多的争战。


碰到抗拒是好的征兆,表示你正在做你必须做的事情,是值得的。记得《圣经》中那明确的信息:当你遇到抗拒,坚持到底就会得到很大的赏赐。“得着你们信心的效果,就是灵魂的求恩。”(《彼得前书》一章9节)就像雅各说的:“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书》一章2-4节)


我跟你保证,抗拒一定会来的。假如抗拒不来,表示你早已建造界线了。当抗拒出现时,用《圣经》的观点来看待。它们是主内弟兄姐妹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们曾在信心的路上大胆前进,寻求迦南美地所经历的考验。我们在旅程当中总会碰到许多苦难,可是,只要我们尽我们的本分,神——我们的大牧人已保证他一定会引领我们渡过那些难关的。勇往直前吧!


本书为未授权图书,源自网络,在此刊登只为交流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其它目的,谢谢。若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函告知删除。 电邮 ccwiki@ccwik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