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MHC:約翰福音 4
約翰福音第四章
以色列這片土地的榮耀,最主要的,就是它是以馬內利之地(賽8:8),這勝過其餘一切;它不僅是祂出生的地方,還是祂傳道和行神跡的地點。這片土地在我們救主的時候,是分成三個部分:南邊的猶太,北面的加利利,還有位於它們之間的撒瑪利亞。在這一章,我們看到基督身處這地三部分的每一處。I. 離開猶太,1-3節。II. 穿過撒瑪利亞,儘管是過路到訪,在這裡卻占據了最大的篇幅。1. 祂到了撒瑪利亞,4-6節。2. 祂在井邊與撒瑪利亞婦人交談,7-26節。3. 這婦人讓全城的人注意到祂,27-30節。4. 與此同時,基督與祂門徒的談話,31-38節。5. 這在撒瑪利亞人當中帶來的美好功效,39-42節。III. 我們看到祂在加利利居住了一段日子(43-46節),在那裡祂醫治一位大臣處在死亡門口的兒子,46-54節。
約4:1-3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祂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祂的門徒施洗,)祂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基督往加利利去
我們看過基督在耶路撒冷過節之後,來到猶太地的記載(約3:22);現在,正如這裡說的(35節),在收割前四個月,祂離開猶太地;所以根據計算,祂在猶太地停留了大約六個月,為要在約翰在當地已經立下的根基上建造。我們看不到關於祂在那裡講道和行神跡的具體記載,只有概括地看到,在第1節,
I. 祂收門徒;祂說服許多人接受祂的教訓,跟從祂,看祂是從神那裡來作師傅的。祂的事奉儘管遇到攔阻,卻取得成功 (詩110:2-3);mathetas poiei - 這說法和 matheteuo是一樣的 –收門徒。比較創12:5。他們所得的人口,他們造的(這個詞就是這個意思),他們使之入教的。留意,收門徒,這是基督的特權,首先把他們帶到祂的腳前,然後塑造他們,符合祂的旨意。裝備,non nascitur, Christianus – 基督徒是培養出來,而非天生如此。特土良如是說。
II. 祂給那些祂收為門徒的人施洗,通過用水洗他們,把他們接納進來;不是祂親自施洗,而是通過祂門徒的工作,第2節。
1. 因為祂要使祂的施洗和約翰的施洗有分別,約翰是親自給所有人施洗;因為約翰是作為僕人施洗,基督是作為主人施洗。
2. 祂要讓自己更多投身傳道的工作,而這是更好的,林前1:17。
3. 祂要加能力給祂的門徒,使用他們去做這工作,以此尊榮他們;這樣就訓練他們去進一步侍奉。
4. 如果祂親自給一些人施洗,這些人可能就會因此看重自己,藐視其他人,這是祂要避免的,就像保羅那樣,林前1:13-14。
5. 祂要把用聖靈施洗的榮耀留給自己,徒1:5。
6. 祂要教導我們,聖禮的功效並不取決於施行這些聖禮之人的手任何的功德,由祂的工人所行,符合祂命令的聖禮,祂就承認和祂親自所行的一樣。
III. 祂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 不僅比約翰此時收門徒施洗多,還比他任何時候收門徒施洗多。基督所行的,比約翰更贏取人。祂的神跡具有說服力,祂白白所行的醫治非常吸引人。
IV. 法利賽人被告知這事;他們聽說祂給何等多的人施洗,因為從祂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他們就用妒忌的眼光看祂,派去向他們匯報關於祂的事的探子決不會少。請留意,
1. 當法利賽人以為他們擺脫了約翰(因為此時他被囚禁了起來),為此感到高興的時候,耶穌出現,祂比約翰更令他們感到煩惱。見證人要再次興起。
2. 讓他們感到煩惱的,是基督收了如此多門徒。福音成功,就激怒了福音的敵人,當黑暗的勢力發怒攻擊福音時,這就大大證明福音正占領陣地。
V. 主耶穌非常清楚,人把什麼樣的消息傳給法利賽人,以此與祂作對。很有可能告密的人要隱姓埋名,法利賽人要掩蓋他們的動機;但沒有一個人能深挖,向(主)耶和華深藏謀略(賽29:15),而在這裡,基督被稱為主。 祂知道人對法利賽人說了什麼,說了多少,有可能這些是超越了真相;因為不大可能耶穌施洗,比約翰還多;但人這樣講此事,讓祂顯得更難對付;見王下 6:12。
VI. 因此我們的主耶穌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
1. 祂離了猶太,因為在那裡,祂可能會受到逼迫,甚至以至於死;法利賽人對祂如此狂怒,他們的計劃是如此邪惡,要把人子吞噬在萌芽階段。基督逃避他們的詭計,就離開這地,去到不像就在他們眼皮底下,如此激動他們怒氣的地方。因為,
(1.) 祂的時候還沒有到(約7:30),彌賽亞被剪除,這時候在神的旨意,舊約的預言裡是定了的。祂還沒有完成祂的見證,所以不會交出自己,把自己暴露出來。
(2.) 祂在猶太收的門徒不能承受苦難,所以祂不會把他們暴露在危險之下。
(3.) 在此祂為祂自己提出的規矩作出一個榜樣:有人在這城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去。我們能不犯罪而避免受苦的時候,神並不呼召我們來受苦;所以儘管我們不可為保守自己而改變我們的信仰,我們卻可以改變我們身處的地方。基督保護自己,不是用神跡,而是用常人能行的一種方法,為的是引導、鼓勵祂受苦的百姓。
2. 祂往加利利去,因為祂在那裡有要做的工作,有許多朋友,敵人較少。祂現在去加利利,
(1.) 因為在那裡,約翰的事奉已經為祂開路;因為在希律管轄之下的加利利,是約翰最後施洗的地方。
(2.) 因為約翰被下在監里,現在那裡就為祂騰出一個地方。 那燈現在被放在斗下,人的思想不會在他和基督之間產生分歧。就這樣,好的牧師得自由,或受限制,都是為促進福音的緣故,腓1:12。但祂前往加利利求安全,這是為什麼?逼迫約翰的希律,絕不會保護耶穌。對於此,成尼慈(Chemnitius)說道,Pii in hâc vitâ quos fugiant habent; ad quos vero fugiant ut in tuto sint non habent, nisi ad te, Deus, qui solus regugium nostrum es—敬虔人今生,可以投奔多人;但能為他們提供庇護的這些人,除神袮以外,啊,他們無處可以投靠。
約4:4-26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睏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 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瑪利亞的婦人對祂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列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裡得活水呢?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神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祂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
在此我們看到關於基督在撒瑪利亞行善的記載,當時祂正前往加利利,經過那個地方。撒瑪利亞人在血統和信仰方面,都是雜種的猶太人,是亞述王擄走十個支派,所建立的殖民地的居民的後代,留在本地的窮人,還有後來許多其他猶太人,與他們結合。他們只敬拜以色列的神,在基利心山上給神立了一座殿,與耶路撒冷的殿競爭。他們與猶太人之間有極深的敵意;撒瑪利亞人看到基督面向耶路撒冷去,就不願承認祂(路9:53);猶太人,給祂任何的惡名,都不及說祂是個撒瑪利亞人。猶太人興盛的時候,撒瑪利亞人宣稱自己與他們是同一個宗族 (拉4:2),但是當猶太人落難時,他們就成了米甸人和波斯人,見約瑟夫所著《歷史》11.340-341; 12.257。在這裡請留意,
I. 基督來到撒瑪利亞。祂命令門徒不要進撒瑪利亞人的城 (太10:5),就是說,不要在那裡傳福音,行神跡;祂也沒有在這裡公開傳道,行任何神跡,祂是定睛在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身上。祂在這裡向他們行的善是偶然的;只是不經意從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給兒女的餅的碎渣兒。
1. 祂從猶太往加利利去,所走的路要經過撒瑪利亞這個地方(約4:4)::祂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除非祂在約旦河另一邊走迂迴的路,走遠得多的路,否則祂別無他路。邪惡和褻瀆之人現在與神的以色列如此混雜在一處,除非我們離開世界,否則我們就無法避免經過這樣的人群,林前5:10。所以我們需要左右兩邊披戴義的軍裝,好使我們既不惹怒他們,也不因他們沾染污穢。我們不應進入試探之地,但當我們一定需要的時候,那時我們不可住在當中,而應快速通過。一些人認為,基督一定要經過撒瑪利亞,因為祂要在那裡行善;有一個可憐的婦人要被歸正,一隻迷失的羊要被尋找回來,得到拯救。這是祂傾心的工作,所以祂一定要走這條路。撒瑪利亞落在基督要經過的路上,它有福了,這給祂呼召他們的機會。我從你旁邊經過,就對你說,你仍可存活,結16:6。
2. 祂得人如得魚的地方,正好是在 撒瑪利亞的一座城。這裡請留意,
(1.) 對此地的描寫。它名叫 敘加;很有可能和我們在舊約聖經經常看到的示劍是同一個地方。地名就是這樣,常常因時間流逝而出錯改變。示劍是第一個加入以色列的教會的入教之人的所在之地(創34:24),現在則是在以色列國以外,第一個有福音傳講的地方;萊福博士就是這樣認為的,亞割谷的意思就是指望的門,給可憐外邦人開的指望的門,就是在這城的旁邊,何2:15。 亞比米勒在這裡被立為王;它是耶羅波安的王座所在地;但是福音書作者,雖然可以向我們敘述此地悠久的歷史,卻說明雅各與此地的關係,這要比在它這裡被立為王的人更是它的榮耀。[1.] 這裡有雅各的地,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約瑟的骸骨被埋在這裡,出48:22;書24:32。提到這一點,很有可能是為了表明,基督在這裡大大休息,默想雅各給約瑟這塊地這件事,思想各位先祖因信得到的美名。耶柔米選擇住在迦南地,好讓他目睹各個地方,這就可以更加被聖經的故事感動。[2.] 這裡有雅各挖的雅各井,或者至少是他自己和家人用過的那口井。我們沒有看到舊約聖經提到此事,但傳統的說法就是,這是雅各井。
(2.) 我們的主耶穌在這裡的姿勢:耶穌因走路睏乏,就坐在井旁。在此我們看到我們的主耶穌,
[1.] 努力工作,有行路人常有的疲倦。祂走路睏乏。儘管現在只是正午,祂只走了一天當中一半的路程,然而祂卻是睏乏;或者,因為現在是午正,一天最熱的時候,所以祂睏乏。在這裡我們看到,第一,祂是一個真正的人,服在人性常有的軟弱之下。勞苦是因罪而來的(創3:19),所以基督為我們自己成了咒詛,是服在勞苦之下。第二,祂是一個窮人,否則祂就會騎馬,或乘車旅行了。祂為了我們,自己降卑,甘願卑微,苦行,全路程都走路。僕人騎馬,王子像僕人在地上步行,傳10:7。當我們輕鬆行進時,讓我們思想我們主的睏乏。第三,這裡應當看出,祂只不過是一個軟弱的人,而不是一個體質強健的人;看來祂的門徒並不感到睏乏,因為他們進城,並不為難,而他們的主坐下,不能往前再走一步。氣質最好的人對疲勞最敏感,最不能承受疲勞。
[2.] 我們看到祂在這裡採用行路人常用解乏的方法;祂走路睏乏,就坐在井旁。第一,祂坐在井旁,一個不舒服的地方,地方冷硬;祂沒有躺椅,沒有安樂椅,可供自己休整,而是取了那就在手頭的,為要教導我們,對今生的安適不要挑剔,提出高要求,而要滿足於卑賤的事。第二,祂這樣坐著,姿勢不舒服,隨意坐著,—incuriose et neglectim;或者祂像行路疲乏的人習慣的那樣坐著。
II. 祂與一位撒瑪利亞婦人談話,這裡詳細記載了此事,而基督與教師的答問,祂在山上與摩西和以利亞的談話,卻被埋沒在無聲之中。這談話可以被歸納成四部分:—
1. 他們談論和水有關的事情,約4:7-15。
(1.) 這裡記載了這談話的起因。
[1.]來了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她來打水 。這表明她是一個窮人,沒有挑水的人幫助她;表明她是一個勤奮的人,要親自打水。在這裡看,第一,神怎樣認可我們誠實謙卑的勤奮。牧人看守羊群的時候,他們看到了基督。第二,神的護理是怎樣藉著在我們看來是偶然意外的事,成就滿有榮耀的旨意。這婦人在井邊與基督相遇,這讓我們想起利百加,拉結和葉忒羅的女兒的故事,當她們來到井邊打水時,都遇見了丈夫,好丈夫,不遜色於以撒,雅各和摩西的丈夫。第三,神先在的恩典是怎樣在一些時候,出人意料地把人置於歸正和得救的方法之下。沒有尋找祂的,祂叫他們遇見。
[2.] 祂的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 。這裡要學習一個功課,第一,公義和誠實的功課。基督吃的食物,祂是買,付錢的,就像保羅一樣,帖後3:8。第二,每日依靠神的護理作為:不要為明天憂慮 。基督不是進城吃飯,而是派門徒去那裡買食物;不是因為祂對在撒瑪利亞城裡吃飯感到良心受責備,而是,1. 因為祂在那井邊有善工要行,他們吃飯的時候,可能就會錯過。用那為善的充滿我們空餘的短短時間,讓時間的碎渣兒可以不至失去。彼得準備吃飯的時候,魂游象外,徒10:10。 2. 因為把食物帶到祂這裡來,要比進城買更隱私和幽靜,更價廉和樸實。也許祂的錢少,祂要教導我們好好節儉的功課,按照我們所有的來花費,不超過這限度。至少,祂要教導我們不要愛大事。基督吃飯,在打水的井邊吃和在城裡最好的客店吃是一樣的。讓我們按照環境處身持己。在這裡,這給了基督一個機會,與這位婦人討論屬靈的事,祂利用了這個機會;祂常常向擁擠著來追求祂,聽祂教訓的眾人傳道,然而在這裡,祂屈尊來教導單單一個人,一位婦人,一位貧窮的婦人,一位陌生人,一位撒瑪利亞人,為要教導祂的工人也要如此行,明白幫助去救一個人,儘管只不過是一個人免於死亡,這卻是何等充滿榮耀的成就。
(2.) 讓我們來觀察這交談的詳細情形。
[1.] 耶穌以要水喝這普通的請求作為開始:「請你給我水喝。」祂為我們成了貧窮,在這裡成了一個乞丐,讓那些缺乏,不能鋤地的人,可以不恥於乞求。基督求水,不僅僅是因為祂需要水,需要她的幫助來得到水,還是因為祂要與她進一步交談,教導我們有機會時,要願意看顧最卑微的人。基督仍在屬於祂的貧窮肢體中乞求一杯涼水,像這裡一樣,奉祂的名給他們喝,必不會得不到它的賞賜。
[2.] 這位婦人儘管沒有拒絕祂的請求,卻與祂爭論,因為祂的性情和祂自己的國人並不一樣(約4:9):怎麼會這樣呢?請留意,第一,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存在何等的不共戴天之仇: 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撒瑪利亞人是猶大的敵人(拉4:1),抓住一切機會惡待他們。猶太人對撒瑪利亞人懷有極大的惡意,「看他們是在復活中無份,奉神的聖名把他們逐出會中,咒詛他們,按法典榮耀的規定,按審判初級高級法庭的咒詛,制定這條法律,以色列人不可吃任何屬於撒瑪利亞人的食物,因為這樣,他就仿佛是吃豬肉一般。」萊福博士引用拉比塔朱姆的話如此說。留意,關於信仰的爭論通常是所有爭論中最不可調和的。神造人,是要人彼此 相待;但如果人,因為一人在一所殿中敬拜,另外一人在另外一所殿中敬拜,就拒絕人類當行的職分、愛心和常禮,就會變得乖僻和不合人情,充滿藐視和責備,在為信仰發熱心的幌子之下,他們清楚表明,不管他們所信的信仰是如何真實,他們卻不是真敬虔;而是假裝堅持信仰,顛覆信仰的目的。第二,這婦人是多麼快快因著猶太人的傲慢和惡劣本性而責備基督: 「袮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要水喝呢?」 她因著祂的衣著或口音,或者同時因著這兩樣,就認出祂是一個猶太人,覺得奇怪,祂不像其他猶太人那樣,奔向同樣的極端,強烈反對撒瑪利亞人。請留意,各方有節制的人,都像約書亞和跟從他的人那樣(亞3:8),讓人覺得驚奇。這婦人對兩件事感到驚奇,1. 祂竟然向她要這善待;因為猶太人的驕傲使得他們寧願忍受任何苦難,也不願去求一個撒瑪利亞人。基督生於猶太人的國家,這國現在不僅受制於羅馬人,落在糟糕的光景中,而且還在列國中得到一個壞名聲,這就是祂受辱的一部分。 彼拉多是帶著何等的蔑視說,「我豈是猶太人呢?」就這樣,祂不單虛己,捨棄祂自己的名聲,還取了 惡名;在此,祂給我們樹立了一個與眾人的敗壞逆流抗爭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像我們的主一樣, 披戴良善和慈愛,儘管我們國民的時代精神,我們這一方的氣質,可能是大大的乖僻和充滿敵意。這位婦人以為基督會和其他猶太人一樣;但是把群體普遍的過錯加在每一個人身上,加以譴責,這就是不公正的:沒有哪一條常例,是不帶有例外的。2.她驚奇,祂竟 指望從她這個撒瑪利亞人得到這善待:「你們猶太人不會善待我們民中的一人,我們為什麼要善待你們民中的一位?」 這樣,爭吵就通過報復還擊流傳下去了。
[3.] 基督利用這個機會指教她神的事情:「你若知道神的恩賜,你必早求」,約4:10。請留意,
第一,祂把她對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之間仇恨的反對意見擱置一旁,不加理會。一些分歧最好是通過忽視,避免因它們產生爭執的任何機會而得到治癒。基督要使這位婦人歸正,但不是通過讓她看到,撒瑪利亞人的敬拜是分裂性的(儘管它實際確實如此),而是通過讓她看到她自己的無知和道德敗壞,看到她需要一位救主而達到這個目的。
第二,祂讓她充分認識到,她現在有一個機會 (一個比她意識到的更好機會),得著那對她來說是大得無比的好處。她不像猶太人那樣,可以得到幫助去分辨這時候的神跡,所以基督明明白白告訴她,她現在要經歷蒙恩的時候;這是神眷顧她的時候。
a. 祂向她暗示她當知道,但卻對此一無所知的事:你若知道神的恩賜,這就正如下一句話解釋的那樣,你若知道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 。你如果知道我是誰。她看祂是一個猶太人,一個可憐疲乏的路上行人;但祂要讓她知道一些還沒有顯明出來的關乎祂的事。留意,(a.) 耶穌基督是神的恩賜,是神愛我們最豐富的記號,神為我們所行一切善最豐富的寶藏;是恩賜,不是我們可以向神索取,神欠我們的一筆債務;不是一筆貸款,神要再次向我們索回,而是恩賜,白白的恩賜,約 3:16。(b.) 有神的這恩賜推薦給我們,傳給我們,這是說不出的特權;有機會接受這恩賜,這是說不出的特權:「祂是神的恩賜,祂現在表明在你面前,親自對你說話;是祂如此說,『請你給我水喝』;這恩賜到你這裡來,向你懇求。」 (c.) 儘管基督表明在我們面前,在祂的福音里,使用祂的福音向我們發出懇求,然而許多人卻不認識祂。他們不認識在福音中對他們說話,說「請你給我水喝」的是誰;他們認識不到是主在呼召他們。
b. 祂對她的希望,她若知道祂是誰,她就會怎麼辦;肯定的是,她就不會如此粗魯,沒有禮貌地回答祂了;是的,她就根本不會冒犯祂,而會向祂請求:「你必早求祂。」請注意,(a.) 那些要因基督得益的人,必須求這益處,必須懇切向神禱告求這益處。(b.) 那些對基督有正確認識的人,要向祂尋求,若我們不尋求祂,這就表明我們不認識祂,詩9:10。 (c.)基督知道那些缺乏認識方法的人,如果他們有這些方法,他們本會如何行,太11:21。
c. 祂向她保證,如果她向祂求,祂就會如何行:「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不像你對待我那樣責備你)。」這活水是指聖靈,聖靈不像祂請求得著一些的這井底的水,而像活水,流動的水 ,是更加寶貴。請注意,(a.) 賜恩典的靈就像活水,見約7:38。舊約聖經以這比喻向人應許彌賽亞的祝福,賽12:3;賽35:7;賽44:3;賽55:1;亞14:8。聖靈的恩典,以及祂的安慰,滿足認識自己本質和需要的乾渴的靈魂。 (b.) 耶穌基督能夠,並要把聖靈賜給向祂求的人;因為祂領受了,好使祂可以賜予。
[4.] 這婦人反對,挑剔基督對她所作的滿有恩典的宣告(約4:11-12): 「袮沒有打水的器具」;除此之外,「難道袮比我們的祖先雅各還大嗎 ?」祂用比喻說的,她按字面理解;尼哥底母也是如此。請看完全專注於感官之事的人,對屬靈之事的觀念是何等混亂。她對此人有一些尊敬,稱呼祂先生,或主;但對祂說的沒有任何敬意, 對此她不過是取笑而已。
第一,她認為祂不能給她帶來任何水,不,不是就在眼前的這井裡的水: 沒有打水的器具,而且井又深。她說這話,不曉得基督的大能,因為祂使雲霧從地極上騰,並不需要打水的器具。但有一些人,他們只能憑眼見信靠基督,不願相信祂的應許,除非行出應許的手段是肉眼可見;仿佛祂受限於我們的方法,沒有我們的水桶就不能打水。她藐視地問:「袮從哪裡得活水呢?我看不出袮可以怎樣得著這水。」請注意,基督為那些到祂這裡來的人預備的活水,其源頭是隱秘,是人不能發現的。生命之源是隱藏在基督里的。基督有足夠的活水賜予我們,儘管我們不知道祂從哪裡得著這水。
第二,她認為祂不可能會把比她來打的這水更好的水給她,祂是不能:「 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難道袮比他還大嗎?」
a. 我們姑且認同這傳統說法是真實的,就是雅各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從中我們可以觀察到,(a.) 神的大能和護理,使河水像身體裡的血液,不斷循環 (傳1:7),導致海洋像心臟跳動,潮漲潮落,這大能和護理使水源得以維持,世代相傳。(b.) 先祖雅各的樸素;他喝的是水,他和他的兒子和牲畜一道,喝的是同一口井的水。
b. 然而,即使這是實情,她在幾方面仍有錯的;就是, (a.)稱雅各為祖宗。撒瑪利亞人有何權柄,可以承認自己是雅各的後裔?他們出於亞述王安置在撒瑪利亞各城中那混血的眾人;那麼他們和雅各有什麼相干?因為他們侵占以色列的權利,用不正當的方式占有以色列的土地,所以就繼承了以色列的血統和榮耀嗎?這些主張是何等荒謬! (b.) 她宣稱這口井是雅各所賜的,她是錯了,雅各沒有賜下這井,正如摩西沒有賜下嗎哪一樣,約6:32。這樣我們就容易把帶來神恩賜的信使稱作這些恩賜的贈與者,大大看這些恩賜通過的手,而忘記了這些恩賜來自的手。雅各把這井給了他的子孫,不是給了他們。然而就是這樣,教會的敵人不僅篡奪,還霸占教會的特權。(c.)她說基督不配和我們的祖宗雅各相比,這是錯了。對古人過分的尊崇,使得我們自己今天的好人輕慢神的恩典。
[5.] 基督回應這吹毛求疵的批評,表明祂要賜下的活水遠比雅各井的水更好,約4:13-14。儘管她說話不當,基督卻沒有把她棄之不顧,而是指教她,鼓勵她。祂讓她看到,
第一,雅各井的水只給人帶來暫時的滿足和供應: 「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它不比其它的水好;它要解當前的渴,但口渴要再次轉回,幾個小時之後,人就要像從前一樣對水有極大的需要和極大的渴望。」這表明,1. 在目前狀態下,我們身體的軟弱;它們仍是貧乏的,總是渴求。生命就像一堆火,一盞燈 ,沒有燃料和油不斷的供應,很快就要熄滅。自然的熱力吞噬自己。2. 在這世上我們一切安慰的不完全;它們並不持久,我們在它們裡面得到的滿足並不長存。不管我們飲哪些安慰的水,我們還要再渴。昨天的飲食並不能做成今天的工作。
第二,祂要賜的活水要帶來一種持久的滿足和祝福,約4:14。基督的恩賜和這世界上的事物對比,就顯得更有價值;因為兩者是無法比擬的。不管誰在賜恩典的聖靈,永遠福音中的安慰中有份,
a. 他都不再渴,他不再缺乏那豐豐富富滿足他靈魂渴望的;這些是盼望,但不是焦慮。他有一種渴慕的渴,完全是對神的渴望,越來越渴慕神,但不是一種絕望的渴。
b. 所以他不再渴,因為基督賜的這水, 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在他自己裡面有供應和滿足泉源的人,絕不能衰落陷入窘困。(a.) 總是流出,因為這要在他裡頭。在他裡頭種下的恩典原則,是他安慰的泉源;見約7:38。好人從自己得到滿足,因為基督住在他心裡。恩膏常住在他裡面;他不需要偷偷溜進世界尋求安慰;聖靈在心中的工作和見證給予他一個牢固的盼望根基,一個滿溢的喜樂源泉。(b.) 絕不斷流,因為這要在他裡面成為源泉。手上只有一桶水的,只要這桶水還在,他就不會渴,但這水很快就會耗盡;但是相信的人在他們裡面有泉源,滿溢,長流。基督的神聖信仰,在那些被它的能力帶來的人裡面作成的動力和感動,就是這源泉。[a.] 它湧起來,總在涌動,這說明恩典作為的剛強有力。如果美善的真理在我們心裡停滯不流,就像死水,它們就沒有達到我們領受它們的目的。如果我們心裡有美好的寶藏,我們就一定要從中帶出各樣美物。[b.] 它涌到永生;這表明,第一,恩典作為的目的。一個成聖的人是定睛在天上,目的是為如此,計劃是為如此,所做的一切是為如此,除了如此,任何都不能使之滿足。屬靈生命湧起,直到它自己在永生得到完全。第二,這些作為持續不斷;它要繼續湧出,直到成為完全。第三,這些作為的冠冕,就是到最後的永生。活水出自天上,所以湧起升到天上;見傳1:7。這水豈不是比雅各井的水更好嗎?
[6.] 這婦人(很難說是取笑還是誠懇)求祂把一些這樣的水賜給她(約4:15):「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 第一,一些人認為她是嘲弄地說這番話,取笑基督所說的不過是廢話而已;取笑這話,不是希望,而是挑戰祂賜給她一些這樣的水:「真是罕有的發明,如果我不用這麼遠來打水,這就要免得我有這麼多的辛苦。」但是第二, 其他人認為這是一種好意,但卻是軟弱和無知的願望。她認識到祂是指某樣非常好和有用的東西,所以冒險說阿們。不管這是什麼,讓我得到; 誰能指示我什麼好處?對於貧窮勞苦的人來說,輕鬆,或節省勞力,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好處。請注意, 1. 即使是那些軟弱無知的人,可能也會對基督和祂的恩賜懷有一些微弱和起伏不定的渴望,對恩典和榮耀懷有一些良好願望。2. 屬肉體的心,按著自己最良好的願望,所求的不過是屬肉體的目的而已。她說:「把這賜給我,不是好使我可以得到永生」(這是基督所要賜給她的),「而是我不用這麼遠來打水。」
2. 與這位婦人談話的下一個題目,是關於她的丈夫,約4:16-18。基督不是離開祂提出的關於生命水的談話,不像很多人在談話中會離題,丟掉了嚴肅的話題;基督提到此事,是有滿有恩惠的目的。祂已經說過,關於祂的恩賜和永生的話,祂發現幾乎沒有打動她,因為她還沒有知罪:所以,祂把關於活水的談話暫時擱置在一邊,親自來喚醒她的良心,打開罪責的傷口,然後她就要更容易理解靠著恩典的解決之道。這是待人之道,他們一定要在罪擔之下變得勞苦和擔重擔,然後才被帶到基督這裡來得安息;首先內心被刺痛,然後才得醫治。這是屬靈醫治的過程,我們若不是按著這個順序進行 ,我們就是從錯誤的一頭開始。
請留意,(1.) 基督是怎樣謹慎和得體地引入這談話 (約4:16): 「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 在這裡,[1.] 基督給她的命令有非常美好的外在:「叫你丈夫也來,好使他可以教導你,幫助你明白你對此如此無知的這些事。」願意學習的妻子一定要問自己的丈夫 (林前14:35),丈夫一定要作有知識的人,與她們同住,彼前3:7。「叫你丈夫也來,好使他可以和你一道學習,然後你們就可以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叫你丈夫也來,好叫他可以見證我們之間的談話。」基督就這樣教導我們在人面前留心行光明的事,盡力行有美名的事。[2.] 這命令既有美好的外表, 也有一個美好的目的;因為藉此祂要讓她記起她的罪來。責備人時需要藝術與謹慎,迂迴兜圈,就像那提哥亞的婦人一樣,撒下14:20。
(2.) 這位婦人是多麼努力企圖迴避知罪,然而卻是不知不覺地定了自己的罪,還不知道,就承認了自己的過錯;她說,「我沒有丈夫。她這個說法不過是表明,她不願人提到她的丈夫,不願再提到這件事。她不願她的丈夫到這裡來,免得進一步談話時,事情的真相會暴露,使她蒙羞;所以,「請繼續講別的事,我沒有丈夫」; 她要人看她是處女或寡婦,儘管她沒有丈夫,她卻兩樣都不是。屬肉體的思想在轉移知罪方面非常足智多謀,很有機巧攔阻知罪緊緊落在自己身上,努力把罪掩蓋。
(3.) 我們的主耶穌是何等把知罪緊緊帶入到她良心之中。很有可能祂在此說的,比記載下來的要多,因為她認為,祂將她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她說出來了(約4:29),但在這裡記載下來的,是關於她丈夫的事。在此是, [1.]對她過往行事為人的令人感到驚奇的描述:你已經有五個丈夫。無疑,基督打算要責備她的,不是她的受苦 (埋葬了如此多位丈夫),而是她的罪;她不是私奔 (按律法來說),逃離她的丈夫,與其他人結婚,就是因著她不盡本分,不潔,不忠的行為,惹動他們與她離婚,或者通過間接的手段,違背律法,與他們離婚。那些輕慢如此可恥行為的人,以為這些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的事物,仿佛人的談論一結束,這罪責就不復存在,他們應當記住,基督把這些都記錄在冊。[2.] 對她目前生活光景的嚴厲指責:「 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要不是她根本未曾與他結婚,就是他另有妻子,或者最有可能的,是她的前夫,仍活著的丈夫:這樣,簡而言之,就是她活在姦淫之中。然而請留意,基督是何等溫和對她說此事;祂沒有稱她作妓女,而是告訴她,「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 然後交由她的良心說出餘下的一切。留意,當責備對人刺激最小時,通常就是 最有造就的。[3.] 然而在這當中,祂是採用了比她通過轉移迴避的方法所說的更好說法:「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 ;再一次,「你這話是真的」。她計劃要否認事實(就是她和作為丈夫與她生活在一起的那人沒有關係),祂是往好的方面加以解釋,或者至少轉過來,使之成為她對過犯的供認。留意,那些要贏取人靈魂的人,應該對他們因勢利導,藉此他們可以有希望在他們本性好的一面動工;因為他們若對他們鞭撻得體無完膚,他們必然會激怒這些人惡劣的本性。
3. 與這位婦人討論的下一個話題,是關於敬拜的地方,約4:19-24。請留意,
(1.) 這婦人向基督提出,關於敬拜地點的一個良心問題,約4:19-20。
[1.] 她提出此問題的原因:「先生,我看出袮是先知」。她不否認祂控告的屬實,而是藉著她的沉默,承認這責備為有理;她也沒有因此勃然大怒,就像很多人被觸到痛處那樣,她沒有把祂的責備歸於猶太人對撒瑪利亞人普遍的厭惡,而是(這實為罕有)能承受被指出的她的錯。但這並不是全部,她更進一步: 第一,她尊敬地對祂說話,稱祂先生。我們應當如此尊榮那些忠心待我們的人。這是基督責備她時溫和帶來的果效;祂沒有對她惡言相向,所以她對祂也無任何惡言。第二。她承認祂是一位先知,一位與上天相通的人。請留意,基督話語察驗人心,讓良心對隱秘之罪知罪的能力,是證明它是來自神的權柄的極大證據,林前14:24-25。第三,她希望從祂那裡得到一些進一步的教訓。許多並不遷怒於責備他們的人, 不直接反對他們的人,卻是害怕他們,對他們避之大吉;但這位婦人願意與把她的過犯說出來的這人進一步交談。
[2.] 她提出的關於公開信仰敬拜地點的這問題本身。一些人認為她提出這個問題,為要轉移對她的罪的進一步討論。信仰的爭論常常證明是對認真敬虔的極大成見;但是看來她應該是帶著良好的動機提出這個問題;她知道她一定要敬拜神,渴望正確敬拜;所以遇見一位先知,就懇求祂的指引。留意,善用認識神的事情的一切機會,這就是我們的智慧了。當我們和那些善於教導的人在一起時,讓我們樂意學習,準備好向那些能作出好回答的人提出好問題。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彼此認同,神是當受敬拜的 (就連那些如此愚昧,敬拜假神的人,也不至於如牲畜一般,連一位神也不敬拜),信仰的敬拜是極重要的事:人若不對此關心,就不會為此相爭。但爭論的問題是他們應該在哪裡敬拜神。請注意她是怎樣說明這個問題的:—
第一,對撒瑪利亞人來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在靠近這座城,這口井的地方敬拜;在那裡,叄巴拉建立了撒瑪利亞人的聖殿,她認同這點,這表明, 1. 不管那殿如何,那地方是聖的;那是基利心山山,宣告祝福的那山;一些人認為,在同一座山上,亞伯拉罕建造他的祭壇(創12:6-7),雅各建立他的祭壇,創33:18-20。2. 這是有傳統根據的:「我們的祖宗」在這裡敬拜。她認為有遠古、傳統和傳承支持他們。虛妄的行事為人常以此來自我支持,就是這是根據我們祖宗的傳統領受下來的。但是她沒有什麼理由,可以為著他們的祖宗誇口;因為當安提約古 (Antiochus) 逼迫猶太人的時候,撒瑪利亞人因為害怕與他們一道受苦,不僅否認與猶太人有一切關係,還把他們的殿交給了安提約古,請求把它獻給猶皮特奧林匹阿斯,以牠的名字命名。約瑟夫,《歷史》,12. 257-264。
第二,對於猶太人來說: 「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撒瑪利亞人用摩西五經管理自己,(一些人認為)只接受它們作為正典。儘管他們發現其中經常提到神要揀選的地方,他們卻沒有發現在當中提到這地方的名字;他們看到耶路撒冷的聖殿被剝奪了許多它古時的榮耀,所以認為自己有自由設立另外一處地方,建立祭壇對抗祭壇。
(2.) 基督對這個良心問題的回答,約4:21,等。那些親自到基督這裡來聽教訓的人,要發覺祂是溫柔,把祂的道教導給溫柔的人。在這裡,
[1.] 祂輕看她提出的,關於敬拜地點的這個問題(約4:21):「婦人,你當信我是先知,留心聽我說的話。你期望時候將到,通過某種神的啟示,或者某些明顯的護理,這件事情就可以得到解決,支持耶路撒冷或基利心山;但我告訴你,時候近了,這將不再成為問題;你受到教導,如此看重的事情,很快就要變得無關緊要。」留意,想到那些現在充滿我們,我們如此大聲喧嚷爭論的事情,很快就要消失,變得不再有,這就要使我們的爭論冷靜下來:我們爭論的事情本身正在過去:「 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第一,敬拜的對象還是一樣 —神,是一位父;在這個觀念下,連異教徒也敬拜神,猶太人這樣行,撒瑪利亞人很有可能也是如此。第二,但是時候將到,要終結關於敬拜地點的一切細微之處和一切分別。猶太國家即將消亡,福音光景將要建立,這要把這個問題變得普遍化,所以人是在這些地方,還是在任何別的地方敬拜神,這件事要變得完全無關緊要,因為他們將不被限制在任何地方;不是在這裡或那裡,而是兩處都是,任何地方,每一個地方。留意,現在在福音之下,對神的敬拜不是像在律法之下那樣,局限在任何地方,神的旨意而是各處的人都要禱告,提前2:8;瑪1:11。我們的理智教導我們,在我們敬拜地點的問題上要考慮莊重和方便的因素:但是我們的信仰,在聖潔和蒙神悅納方面,沒有看重一處地方,勝過另外一處。那些僅僅為了在當中進行敬拜的房子或建築的緣故(儘管它可能像所羅門的聖殿一樣輝煌,莊嚴分別為聖歸給神),就看重任何敬拜的人,是忘記了時候將到,在對神敬拜的方面不再有分別:是的,一直因著神聖如此聞名的耶路撒冷和一直因著不敬虔如此臭名昭著的撒瑪利亞之間將不再有分別。
[2.] 祂在信仰敬拜的問題上強調了其它事情。當祂如此輕看敬拜地點時,祂並沒有打算要削弱我們這對件事情本身的關注,所以祂抓住機會更完全闡述這個問題。
第一,對目前爭論的光景,祂堅定反對撒瑪利亞人的敬拜,認可猶太人的敬拜,約4:22。祂在這裡說,1. 撒瑪利亞人肯定錯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這座山上敬拜,儘管耶路撒冷這個選擇仍然有效的時候,在這座山上敬拜是有罪的,而是因為他們在敬拜的對象這方面錯了。如果他們的敬拜這本身沒有問題,這敬拜與耶路撒冷分離就是可以容許的,因為高處是最占優:「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他們敬拜以色列的神,那位真神(拉4:2;王下17:32);但是他們陷落到極大的無知當中;他們把祂當作那地之神加以敬拜 (王下17:27,33),把祂當作一位本地的神,就像列國的眾神一樣,而人一定要按著神的真相,以祂作為普世的因和主來服事祂。請留意,無知遠非敬拜之母,而是謀殺敬拜的。那些無知地敬拜神的人,是將瞎眼的獻為祭物,這是獻愚昧人的祭。2. 猶太人肯定是對的。因為,(1.) 「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我們的敬拜是根基穩固,因為我們的百姓在對神的認識上是受教理問答的操練,是受到訓練的,是按照祂在聖經里對自己的啟示。」注意,那些靠著聖經得到對神的一些認識(確定,卻不是完全的認識)的人,可以來敬拜祂,對他們自己來說,可以安心敬拜,對於神來說,這敬拜是蒙悅納的,因為他們所拜的,他們知道。基督在別處定猶太人敬拜的敗壞為有罪 (太15:9),然而在這裡祂捍衛敬拜本身;敬拜不純,不完全的地方,可能還是真敬拜。請留意,我們的主耶穌樂意把自己列在敬拜神的人當中:我們所拜的。祂雖然為兒子 (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了),然而在祂降卑的日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讓最偉大的人不要以為敬拜神是在他之下,因為神的兒子祂自己並不如此認為。 (2.) 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所以他們所拜的,他們進行敬拜的根據,他們知道。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得救,也不是很多的外邦人和撒瑪利亞人不可能得救,因為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但是,[1.] 直到永遠的救恩的創始者是從猶太人出來的,在他們中間顯現(羅9:5),是奉差遣首先來祝福他們的。 [2.] 直到永遠的救恩的途徑是交給他們的。救世的道 (徒13:26) 是從猶太人出來的。這是神交給他們的,其他的民通過他們得到。在他們的敬拜中,這是對他們確定的引導,他們跟從它,所以他們知道他們所拜的。神的聖言是交託給他們的(羅3:2),並敬拜神的禮儀 (羅9:4)。因此猶太人蒙這樣的特權並得以進深,撒瑪利亞人與他們相爭,這是自以為是。
第二,祂描寫了神唯獨接受並大大歡喜的福音敬拜。祂已經表明,敬拜的地點是無關緊要,現在就來說明什麼是必需和根本的 — 就是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神,約4:23-24。強調的不是我們敬拜神的地點,而是在於我們敬拜祂的時候思想的光景。留意,處理信仰小事方面差異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更大的事情上更大發熱心。人會認為,那些每日把用心靈敬拜作為他們關注之事的人,是不應該把是在這裡還是在那裡敬拜祂作為他們相爭的事。基督已經正當地喜悅猶太人的敬拜,勝過撒瑪利亞人的敬拜,然而在這裡,祂暗示這敬拜是不完全的。這敬拜是禮儀性的,來9:1,10。敬拜的人通常是屬肉體的,不曉得對神敬拜的內在部分。請留意,我們可能比我們的鄰舍更好,卻不是像我們應當的那樣好,這是有可能的。我們應當關心,不僅在我們敬拜的對象,還要在這敬拜的方式方面為正;基督在此指教我們的就是這一點。請觀察,
a. 引入這改變的重大和榮耀的變革: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 — 固定陳明的時間,就那從前的時候而言,決定何時將到,並這時候要持續多久。它出現的時候是定在一個時候,神的旨意是如此準時精確;它持續的時間是局限在一個時候,蒙神施恩的機會是如此有限和緊迫,林後6:2。這時候到了,正帶著完全的力量、光輝和完美來到,現在就是在萌芽和幼年階段,正午正來到,現在這日子破曉了。
b. 這有福改變本身。在福音的日子,那真正拜父的,是用心靈和誠實拜祂。作為被造之人,我們敬拜萬人的父;作為基督徒,我們敬拜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現在這改變將體現在,(a.) 敬拜的實質。基督徒要敬拜神,不是按照摩西時代設立的禮儀,而是按照屬靈的命令,更少在身體的作為方面,更多是在由神的能力和力量賦予生命,激發生命的作為方面。基督設立的敬拜之道是理性和理智的,是精煉,脫離了那些遮蔽和限制了舊約敬拜的外在禮儀和儀式。這被稱為真正的敬拜,是與那預表性的相對。律法下的敬拜是 真聖所的影像,來9:3,24。那些背離基督教信仰,回到猶太教的人,聖經說他們是靠聖靈入門,靠肉身成全,加3:3。這些就是舊約敬拜設立和新約敬拜設立之間的分別。(b.) 敬拜的人的氣質和性情;所有真正敬拜的人是良善的基督徒,與假冒為善的人分別開來;所有的都應該,他們也必要用心靈誠實敬拜。聖經講這是他們的品格,約4:23,是他們的責任,約4:24。請留意,基督要求所有敬拜神的人,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我們敬拜神,一定要 [a.] 以神的靈敬拜,腓3:3。我們一定要依靠神的靈得力量和幫助,把我們的心靈交在祂的影響和作為之下;我們一定要把我們自己的心靈完全獻上,使用來事奉神(羅1:9),一定要專心致志,情感點燃來敬拜祂,用凡在我們裡面的來敬拜祂。心靈有時代表新的本性,與 肉體相對,肉體是敗壞的本性;所以用我們的心靈敬拜神,就是用我們的感恩來敬拜祂,來12:28。 [b.] 用誠實,就是真誠敬拜。神不僅要求我們心裡敬拜,還要求我們內里誠實敬拜,詩51:6。我們一定更注重能力,勝過注重形式,一定要以神的榮耀為追求,而不是追求被人看見;我們要存著誠心敬拜,來10:22。
第三,祂表明為何一定要如此敬拜神的理由。
a. 因為在福音時代,他們,只有他們,才被算為真敬拜的人。福音建立了一條屬靈的敬拜之道,所以承認相信福音的人,如果他們不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他們的認信就不是真的,就是沒有活出福音之光和福音之律的要求。
b. 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這表明,(a.) 這樣敬拜祂的人是極少有的,是極少遇到的,耶30:21。屬靈敬拜的門窄的。(b.) 這樣的敬拜是必須的,是天上的神堅持的。當神來找 敬拜的人時,祂的問題不是「誰在耶路撒冷敬拜」,而是「誰用心靈敬拜」。這就是試金石。 (c.)神極其喜悅這樣的敬拜,這樣敬拜的人,對此施恩接納。這是我所願意的,詩 132:13-14;歌2:14。 (d.) 曾經有,直到末了都將要有這樣敬拜人的餘數;祂要這樣敬拜的人,意味著祂要使他們成為 這樣的人。神在歷時歷代仍收聚一代屬靈敬拜的人歸回給祂自己。
c. 因為神是個靈。基督來向我們把神表明出來 (約1:18),在關於祂自己方面,祂已經表明這一點;祂已經向這位貧窮的撒瑪利亞婦人表明了這一點,因為最卑賤的都要來認識神;帶著這樣的目的,為了糾正她在信仰敬拜方面的錯誤,而沒有什麼比對神的正確認識,是更能有助於糾正錯誤的了。請注意,(a.) 神是個靈,因為祂是無限和永在的神,是一個理智的生命存在,沒有身體,非物質,不可見,不可敗壞。說神不是什麼,要比說神是什麼容易;靈是無肉無骨的,但是有誰知道靈從何道來呢?如果神不是 個靈,祂就不可能是完全的,也不可能是無限的,永恆的,獨立的,也不可能是眾靈的父。(b.) 神本性的屬靈性質,是要求對神的敬拜要具有屬靈性質的一個極好理由。如果我們不用心靈敬拜那是個靈的神,我們就是不把祂的名當得的榮耀歸給祂,所以就是沒有履行敬拜的作為,我們也不可期望得到祂的眷顧和接納,所以我們就是達不到敬拜的目的,太15:8-9。
4. 與這位婦人交談的最後一個話題是關乎彌賽亞的,約4:25-26。在此留意,
(1.) 這婦人等侯彌賽亞的信心:「我知道彌賽亞要來 — 祂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對基督已經說的話,她沒有絲毫反對; 她根本不知道祂所談的,是關於她所期待的彌賽亞;但是從祂那裡,她願意接受教訓,同時她認為,最好是收起她的信心繼續等待。就這樣,許多人無心關注他們手中的價銀(箴17:16),因為他們以為他們眼中有看為更好的,就用這想法,就是他們後來可以認識他們現在疏忽的,以此自欺。在此請觀察,
[1.] 她期待的是誰:「我知道彌賽亞要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儘管多有分歧,卻在盼望彌賽亞和祂的國度上是一致的。撒瑪利亞人接受摩西的書卷,對先知書並不陌生,對猶太人的國的盼望也不陌生;那些知道得最少的也知道這一點,就是彌賽亞要來;對祂的盼望是如此普遍,如此不存在爭議,此時人們的期望比任何時候都更急迫(因為權杖已經離開的猶大,但以理的七十個七接近結束),所以她不僅得出結論祂要來,還是「祂來,祂就在眼前了」: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這位福音書作者,儘管保留了希伯來文彌賽亞這個詞,為了尊重這神聖的語言,尊重猶太人的教會,就常常使用這個說法,然而,為給外邦人使用而寫作,他就專門用了一個具有同樣意義的希臘文單詞來翻譯這個說法, 就是那稱為基督— 受膏者的,這就為使徒的規矩列出了一個實例,就是用人不曉得,或者不太通俗的語言講的,無論什麼都應該被翻譯出來,林前14:27-28。
[2.] 她對祂的期望:「祂必將一切的事,關於我們要知道的服事神的事都告訴我們,祂要告訴我們那些彌補我們的缺陷,糾正我們的錯誤,終結我們一切紛爭的事。祂要完全、清楚告訴我們神的心意,什麼也不留下不說。」在這裡,這意味著承認,第一,他們現在對神旨意,對敬拜神的規矩認識不足和不完全;這規矩不能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所以他們期望在信仰的事情上有某種極大的進步和改進,有改革的時候。第二,彌賽亞完全有能力作成這種改變:「 祂必將一切的事,我們要知道的事,我們在黑暗中掙扎要認識的事告訴我們。祂要通過帶領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引入和平,驅散錯謬的迷霧。」光要興起,看來這就是在那些黑暗時候給好人的安慰;如果他們發覺自己不明白有所失,擱淺,他們說, 彌賽亞要來,祂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他們就滿足了;在祂再來的事情上,這對我們也是如此:我們現在是對著鏡子觀看,但那時就要面對面。
(2.) 我們的主耶穌施恩向她表明自己:「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約4:26。基督從未像祂在這裡向這位貧窮的撒瑪利亞人,向那瞎眼的人(約9:37)顯明自己那樣,向任何人如此清清楚楚地顯明自己;是的,施洗約翰打發人去見祂的時候(太11:4-5),祂也沒有如此清楚顯明自己;是的,當猶太人挑戰祂,要祂告訴他們祂是不是基督的時候,約10:24,祂也沒有如此清楚顯明自己。但是,[1.] 基督就是這樣尊榮那些貧窮和遭人藐視的人,雅2:6。[2.] 按我們所知道的,這位婦人從未有任何機會見過基督行的神跡,那是當時相信的一般方法。請注意,對那些沒有外在認識途徑和蒙恩之道的人,神有秘密的方法補足他們的缺乏;所以我們一定要帶著愛心看待這樣的人。即使在神不讓福音之光光照在臉上的地方,祂也能讓恩典之光照進人心。[3.] 這位婦人比其他人更預備好領受這樣的顯明;她對彌賽亞的盼望是迫切的,樂意從祂那裡領受教訓。基督要向那些帶著誠實謙卑的心,渴慕認識祂的人顯明祂自己: 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這裡請看,第一,她不認識祂的時候,耶穌基督與她是多麼親近,創28:16。基督正向很多人說話的時候,他們卻因基督不在悲傷,渴望祂的同在。第二,基督是怎樣通過對我們說話而向我們顯明祂自己:這和你說話的,如此與你靠近,帶著如此確定,帶著如此權柄的,就是祂。
約4:27-42
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有人說,袮是要什麼。或說,袮為什麼和她說話。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耶穌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什麼給祂吃嗎?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積畜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祂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於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祂在他們那裡住下。祂便在那裡住了兩天。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
我們在此得到提醒,是關乎基督在撒瑪利亞時,在祂與那位婦人長談之後發生的故事。
I. 門徒來,因此打斷了這談話 。很有可能所說的話遠遠超過所記錄的;但是正當談話達到高潮,基督向她表明祂是真正的彌賽亞時,當下門徒回來。耶路撒冷的眾女子,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祂自己情願。1. 他們稀奇耶穌與這位婦人交談,驚奇祂如此熱心與一位婦人談話(也許他們從遠處看到),單獨與一位陌生婦人說話 (祂通常是更節制的),特別是與一位撒瑪利亞婦人,不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的人談話;他們以為他們的主應該像其他猶太人一樣,迴避撒瑪利亞人,至少祂不應該向他們傳講福音。他們驚奇祂竟屈尊俯就與這麼一位貧窮、受人蔑視的婦人談話,忘記了當基督首先呼召他們來與祂自己相交時,他們自己是何等遭人蔑視的人。2. 然而他們對此默認;他們知道這是有某種好的理由的,是為某種好的目的,對此祂沒有必要向他們交代,所以他們沒有一個人問,袮是要什麼?或者袮為什麼和她說話?就這樣,當神的話語和護理中出現特別難明之的時候,讓我們滿足於這條普遍原則,這是好的,這原則就是,耶穌基督所言所行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也許在他們的稀奇中有一些責備的地方,就是基督和一位婦人說話:這有一點像法利賽人因著祂與稅吏和罪人吃飯而跌倒。但是不管他們怎樣想,他們卻什麼也沒有說。在任何時候,你或是懷了惡念,你就當用手捂口,不讓那惡念變成惡言,箴30:32;詩39:1-3。
II. 這婦人告訴她的鄰舍,她很高興見到的這位非同尋常的人,約4:28-29。在此留意,
1. 她是怎樣忘記她到井那裡去做的差事,約4:28。所以,因為門徒回來,打斷了談話,也許她觀察到他們對此並不高興,她就去了。她退下,出於對基督的禮貌,使祂可以有空吃祂的午飯。她對祂的談話感到歡喜,但不願成為粗魯;每一件合宜之事都是美好的。她以為耶穌吃完飯後會繼續前行的旅程,所以她快快去告訴她的鄰舍,好讓他們可以快快來。 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請看她是如何善用時間;當做完一件善事,她就讓自己去做另外一件。當得到好處的機會不再存在,或者被打斷的時候,我們應該尋求行善的機會;當我們聽道結束,那就是把這道說出來的時候。這裡注意到她留下水罐子,或者水桶。 (1.) 她留下,是出於對基督的善意,使祂可以有水喝;祂為別人把水變為酒,卻沒有為祂自己。把這和利百加善待亞伯拉罕的僕人作比較 (創24:18),請看那應許,太10:42。(2.) 她留下,好讓她可以更快回城,帶去這些好消息。那些以宣告基督的名為工作的人,決不可讓自己被任何延緩或攔阻他們做此工作的事妨礙糾纏。當門徒要被改變成為得人如得魚的人時,他們一定要撇下所有。(3.)她留下她的水罐,就像忘記了它一樣,完全被更好的事吸引。請留意,那些被帶領來認識基督的人,一定要用對這個世界和這世上一切事物的聖潔蔑視,來表明對基督的認識。那些新近認識神的事情的人,如果一開始因著他們被帶進的這個新世界而被如此吸引,以致這個世界上的事似乎在一段時間內被完全忽略,我們就一定要原諒他們。希德善(Hildersham)先生在關於這節經文的其中一篇布道中,使用這個例子,為那些在一周平常的日子撇下他們在世上工作去聽道的人大大辯護。
2. 她是如何專注她進城要做的事,因為她的心在這件事上。她往城裡去,對眾人說,可能是對長老,有權柄的人說,她發現為著某些公事聚集在一起的人;或者是對人,就是她在大街上遇到的每一個人說;她在主要聚集的地方宣告此事:「 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請留意,
(1.)她是多麼熱心,要讓她的朋友和鄰舍認識基督。當她找到那珍寶時,她就請她的朋友鄰舍來 (正如路15:9講的那樣),不僅讓他們與她一同歡喜,還與她一同分享,知道有足夠的使她自己富足,使所有與她一道有份的人富足。請注意,那些自己與耶穌在一起,在祂裡面找到安慰的人,應當盡其所能把其他人帶到祂那裡去。祂尊榮我們,向我們顯明祂自己了嗎?那麼讓我們尊榮祂,向別人顯明祂;我們是不能比這更大大尊榮自己的了。這位婦人成了一名使徒。 Quæ scortum fuerat egressa, regreditur magistra evangelica—她出去的時候是不潔的代表,回來的時候是福音真理的教師,亞理提烏斯(Aretius)如此說。基督對她說叫她的丈夫來,對此她認為,這是叫每一個人來的充分根據。她進城,她和她的親族和相識之人同住的城。儘管每一個人都是我有機會向其行善的鄰舍,然而對那些與我住得相近的人,我是得著最大的機會,所以也就是有最大的義務,要向他們行善。樹倒在何處,就讓它在何處派上用場。
(2.) 她在告知他們關於她遇見的這位陌生人的事上,是何其美好和直率。[1.] 她清楚對他們說是什麼讓她對祂心生羨慕:「祂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除了祂對她說的關於她的各位丈夫的事,聖經就別無記載,但是祂對她說了她更多的過錯,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或者,祂把她知道靠著任何一般方法,祂是無法知道的事情告訴了她,這讓她相信,祂是可以把她曾經做過的一切都說出來的。如果祂有一種從神而來的知識,這就一定是全知。祂把除神和她自己的良心以外無人知道的事對她講了出來。有兩件事打動了她:—第一,祂認識的廣泛。我們自己不能把我們所行的一切事說出來(很多事情沒有被留意就過去了,更多的事情過去,被遺忘了);但是耶穌基督知道所有人的一切思想、言語和行為;見來4:13。祂曾說,「我知道你的行為。」 第二,祂話語的能力。祂用如此不能說明的能力和力量,把她隱秘的罪說出來,以致一件被說出來,她就在凡事上知罪,在凡事上受到審判,這深深把她打動。她不是說,「你們來看,一個告訴我關於信仰敬拜,它的定律的奇怪事情,解決了在這座山和耶路撒冷之間分爭,一個自稱是彌賽亞的人;」她而是說:「你們來看一個人,祂把我的罪都說出來了。」她緊緊抓住基督論述的那一部分,人以為她會最羞恥於重複的那部分;但是對基督話語和聖靈能力的經歷上的證據,是所有別的事情當中最有說服力,最令人信服的;因著知罪和降卑,我們被帶領進入的那對基督的認識,最有可能是純正和使人得救的。 [2.] 她邀請他們來看她如此敬重的這人。不僅僅是「來看祂」(她不是邀請他們到祂這裡來,把這當作一場表演),而是「來與祂交談;來聽祂的智慧,就像我曾經做的那樣,你們就會和我意見一致了。」她不是去使用那已經說服她的論證,以此說服其他人;不是所有親自看到真理證據的人,都能使別人也看到;但是,「來,與祂談話,你們就會發現祂話語裡面如此有能力,是遠超所有其它證據的。」請注意,那些在別的事情不能做什麼,使其他人知罪和歸正的人,他們可以、應該把人帶到他們親自發現有功效的蒙恩之道面前。耶穌現在在城外。「現在來看祂。」當認識神的機會被帶到我們門前,如果我們對此忽略,我們就是無法自辯了;我們豈不應該跨過門檻,去見從前有許多先知和君王要看的那一位嗎?[3.] 她決心向他們本人呼籲,向他們自己的感情呼籲,要他們思量。莫非這就是基督嗎?她不是斷然地說,「祂就是彌賽亞。」不管她自己想法是如何清楚,然而她卻是非常謹慎地提起本來他們不會想到的彌賽亞,然後讓他們自己考慮此事;她不願把她的信心強加在他們身上,只是向他們提出她的相信。使用這種合理、但有力的呼籲,有時在這些人意識到之前,他們的判斷和良心就已經被吸引。
(3.) 她的邀請取得何等成功: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約4:30。儘管看來很不可能,像這位體格如此弱小,品格如此糟糕的婦人,竟然會是得著尊榮,在撒瑪利亞人當中第一個發現彌賽亞,然而神喜悅感動他們的心,留心她所傳的,不把這作為胡言輕看。過去曾經有患大麻風的,首先把極大拯救的消息帶給撒瑪利亞,王下 7:3,等等。他們往耶穌那裡去;不是派人傳召祂入城到他們那裡,而是表明他們的敬意,他們渴望見祂的熱誠,他們出城往祂那裡去。 那些要認識基督的人,已經要在祂記錄下祂的名的地方與祂相見。
III. 婦人不在的時候,基督與祂門徒的談話,約4:31-38。請看我們的主耶穌是何等勤奮愛惜光陰,利用每一分種,充滿時間的空處。當門徒到城裡去的時候,祂與那婦人的交談是造就人的,適合她的光景;當她進城,祂與他們的交談同樣是造就人的,是適合他們的光景,如果我們能如此收聚時間的零碎,讓沒有一點流失,這就好了。在這談話中有兩件事值得留意:—
1. 基督如何表達喜悅,祂做工所得親身的喜悅。祂的工作就是尋找和拯救那些失喪的人,四處行善。我們在此看到,祂是全然投入這工作。因為,
(1.) 祂為工作不顧吃喝。當祂在井旁坐下,祂是睏乏,需要恢復精神;但這拯救靈魂的機會使祂忘記了祂的睏乏和飢餓。祂如此不看重祂的食物,以致,[1.] 祂的門徒不得不請祂吃飯:他們懇請祂,他們強迫祂,說:「拉比請吃。」他們請祂吃,這表明他們對祂的愛,免得祂暈厥,因著缺乏一些支持而不適;但是祂需要人請求吃飯,這更是表明祂對人靈魂的愛。因此讓我們學習到,和屬靈的事情相比,即使對維持生命必需的事,我們也要有一種聖潔的不顧。[2.] 祂對此如此不關心,以致他們懷疑他們不在時,有人給食物給祂(約4:33):「莫非有人拿什麼給祂吃嗎?」祂對祂的午飯如此沒有胃口,以致他們幾乎以為祂已經吃過了。 那些以信仰為他們的事的人,當處理任何信仰之事時,是看重這些事情,超過他們的食物;就像亞伯拉罕的僕人,若不說明他的事情就不吃飯 (創24:33),還有撒母耳,他若不膏大衛,就不坐席,撒上16:11。
(2.) 祂以祂的工作為祂的吃喝。祂在撒瑪利亞人當中要做的工,祂能向眾人行善的前景,這對祂來說就是祂的吃喝;這是能想像的最大的喜悅和滿足。從來沒有一個飢餓的人,或者一位講求飲食的人,是像我們的主耶穌盼望、善用向人靈魂行善的機會那樣,如此大大盼望一場盛宴,或帶著如此喜樂飽嘗這盛宴的美食。關於這一點,祂說,[1.] 這是如此的食物,是門徒不知道的。他們不能想像祂有任何計劃或可能,在撒瑪利亞人中間播種祂的福音;這是他們從未想過的一件發揮作用的事。請留意,基督藉著祂的福音和聖靈,向人靈魂所行的善,是超過祂自己的門徒知道或盼望的,這句話也可以用在好基督徒身上,他們是憑信心生活,他們有食物吃,是其他人不知道的,他們有喜樂,是陌生人不能在其中有份的。這句話讓他們問,「 莫非有人拿什麼給祂吃嗎?」當祂使用比喻時,就連祂自己的門徒也如此容易用實際和屬肉體的方式來理解祂的話。[2.] 祂的工作是祂的吃喝,因為這是祂父的工作,祂父的旨意:「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約4:34。請留意,第一,拯救罪人,這是神的旨意,為使他們得救而教導他們,這是祂的工作。見提前2:4。神有揀選的餘數,他們的得救,在一種特別方式上是祂的旨意。第二,基督被差到世間來成就這事,把百姓帶到神那裡,認識祂,以祂為樂。第三,祂以這工作為祂的任務和喜樂。當祂的身體需要食物,祂的思想是如此沉浸在這事當中,以致饑渴,飲食祂都忘記。沒有什麼能比行善更令祂感恩;當祂受到邀請要去吃飯,祂前往,為要可以行善,因為這總是祂的食物。第四,祂不僅隨時作好準備去做祂的工,祂還熱心,盡力善始善終,在這工作的方方面面完成祂的工作。祂決意永不放棄,也不把它放下,直到祂能說,成了。許多人一開始有熱心開始做工,但卻沒有熱心繼續到底;但我們的主耶穌是定意作成祂的工。我們的主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榜樣,使我們可以學習像祂那樣遵行神的旨意;就是1.勤奮並努力實踐,以此作為一門工作。2. 以此為我們的喜樂,就像我們生命的要素。3. 帶著始終如一和堅忍;不僅思想要行,還定下目標追求完成我們的工作。
2. 請看這裡,基督表明祂以祂的工作為樂之後,是如何激勵祂的門徒勤奮做他們的工作;他們是與祂同工的,所以應當作像祂一樣的工人,像祂一樣,以他們的工作為他們的食物。他們要做的工就是傳講福音,建立起彌賽亞的國度。在這裡,祂把這工作比作是收割的工作,收聚地上的果子;祂在整個講論中都使用這個比喻,約4:35-38。請注意,福音的時候是收割的時候,福音的工作是收割的工作。收割是預先安排好,是所盼望的,福音也是如此。收割的時候是繁忙的時候;那時所有的人手都必須工作:每一個人都必須要為他自己作工,好使他可以收割福音諸般的恩典和安慰:牧師一定要為為神作工,收聚靈魂歸給神。收割的時候是機會,是短暫有限的時候,它並不長存;收割的工作是那時一定要做的工作,否則就根本不必去做;所以享受福音的時候,這是特別的時候,一定要按著它原本的目的加以善用;因為它一旦過去,就不能召回。門徒要為基督收割靈魂。現在祂在此向他們提出三件事,為要激發他們努力作工:—
(1.) 這是必要的工,做這工的時候非常緊急急迫 (約4:35):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但我說:莊稼已經熟了。這是,
[1.] 基督門徒關於收割麥子的說法;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這可以按照一般的意義來理解—「為了鼓勵播種時候的播種人,你們說「到收割的時候只有四個月。」對我們來說,從大麥播種到大麥收割,時間只不過是大約四個月,對於他們來說,其它作物的時間可能也是如此;或者,「具體來說,按照一般的護理過程,從這時候起你們計算,到下一次收割有四個月時間。」猶太人的收割是從五旬節,大約復活節的時候開始,在一年中的時候比我們的早得多,按此看來,基督這次從猶大到加利利的旅行是在冬天的時候,大約是在十一月底,因為在一切氣候之下祂都行路行善。神不僅應許我們每年有一次收成,還制定了收割的那幾周時間;所以我們知道何時期望收割,相應採取我們的措施。
[2.] 基督關於福音收割的說法,祂的心大大關注在祂福音的果子上,就像其他人的心關注地上的果子一樣;祂要帶領門徒朝這方面思想: 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第一,在這個地方,在他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有收割的工作要祂去做。他們要祂吃飯,約4:31。祂說:「吃飯!我有其它的工要做,那更需要;看何等多一群的撒瑪利亞人出城,穿過田地,他們願意接受福音;」也許現在有很多人進入視線。人心急要聽道,這要大大激發牧師努力生動傳講這道。第二,在其它地方,在全國上下,有足夠多的收割工作供他們所有人去做。「思想各個地區,思想國家的光景,你們要發現有大群的人願意接受福音,就像一片麥地完全熟了,預備好可以收割。」田裡現在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 。 1. 按著在舊約聖經預言啟示的神的命定,現在是收聚百姓歸向基督的時候(創49:10),是極多人加入教會,教會的範圍擴張的時候,所以是他們忙碌的時候。如果我們憑著時候的記號,認識到這是做這工的恰當時候,這就要大大激勵我們參與為神而做的任何工作,因為這工作將要興旺。2. 按著人的安排。施洗約翰已經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路1:17。自從祂開始傳講神的國,人人努力要進去,路16:16。所以這是傳講福音的人帶著最大努力,投身他們工作的時候,在收成熟了的時候,他們要伸出鐮刀來收割,啟14:15。必須現在工作,讓這樣的機會溜走,這太可惜了。如果麥子熟了不收割,它就會掉落失去,飛鳥就會把它拾起。如果落在知罪之下,有某些良好意願的人,現在得不到幫助,他們有指望的開始就不會有任何結果,他們就要被騙子擄走。現在做工也是容易的,人心預備好了,事就辦得甚速,代下29:36。當牧師發現人歡喜聽道,這只能催促他們下大力氣傳道。
(2.) 這是有利和有優勢的工作,他們自己要因著這工作得益(約4:36):「收割的人得工價,你們也要如此。」基督已經承諾,要支付祂雇用做祂工的人優厚的工價,因為祂絕不會像約雅敬那樣,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給工價 (耶22:13),也不像特別是虧欠那些給他們收割莊稼之人工價的人那樣,雅5:4。為基督收割的人,儘管他們日夜向祂呼求,卻絕不會有任何原因要呼求控告祂,或者說他們服事的是一位苛刻的主。收割的人,不僅應該要,還確實得到工價。對基督的服事有現在的獎賞,祂的工作就是它自己的工價。[1.] 為基督收割的人要得到果子:積蓄五穀到永生;就是說,他要救他自己,還有那些聽他的人。提前4:16。如果忠心收割的人救他自己的靈魂,這就是大大歸到他帳上的果子,這是積蓄果子到永生;如果是超過這些,多於這些,他也成為救其他人靈魂的工具,那是積蓄五穀。收聚歸向基督的靈魂是果子,是好果子,是基督尋找的果子(羅1:13);這是為基督收聚的 (歌8:11-12);這是收聚到永生。忠心的牧師,他們的工作有拯救寶貴靈魂直到永遠的可能,這是對他們的安慰。 [2.] 他們有喜樂: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作開始一項善工的喜樂工具的牧師,是播種的人,就像施洗約翰;被使用繼續做這工,使之完全的,是收割的人:兩者都要一同快樂。留意,第一,儘管神要得著福音成功的一切榮耀,然而忠心的牧師可以自己從中得到安慰。收割的人分享收割的快樂,儘管利益是屬於主人,帖前2:19。第二,那些有不同恩賜,被主不同使用的牧師,應當遠非彼此妒忌,而是應當在彼此的成功和為主所用上互相喜樂。儘管不是所有基督的工人都一樣為主所用,都一樣成功,然而,如果他們得了主的憐憫,成為忠心,他們都要在最後一同進入他們主的喜樂。
(3.) 這是容易的工作,那些在他們之前的人,使這工作到了他們手上時已經完成了一半:那人撒種,這人收割,約4:37-38。 這有時候表明對那播種之人的嚴厲審判,彌6:15;申 28:30, 你必撒種,卻不得收割; 像申6:11,有房屋,裝滿各樣美物,非你所裝滿的 。這裡就是如此。摩西,眾先知,還有施洗約翰,已經鋪設了通往福音的道路,已經撒下了好種子,新約時代的牧師,實際上只是收聚這種子的成果而已。相對賽40:3-5.,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1.] 這表明關於舊約事奉的兩件事:—第一,它離新約事奉差距很遠。摩西和眾先知撒種,但不能說他們是收割,對他們勞苦的結果,他們能看見的是如此至少。他們離開我們之後,他們所寫的書,比他們的講道成就多得多的善。第二,它對新約事奉幫助甚大,為此預備了道路。眾先知的書是每一個安息日在會堂里被人誦讀的,讓人更盼望彌賽亞,所以就預備他們歡迎祂的到來。要不是眾先知撒的種子,這位撒瑪利亞婦人就不可能說,「我知道彌賽亞要來。」 在某些方面,舊約的書卷對我們的幫助,比對它們首先為其而寫的人的幫助更大,因為藉著它們得成就,我們對此認識更深。見彼前1:12;來4:2;羅16:25-26。 [2.]這也表明關於基督的使徒的事奉的兩件事。第一,這是多結果子的事奉:他們是收割的人,大大收聚靈魂歸給耶穌基督,在七年內,在人當中建立神的國度這件事上所成就的,超過舊約眾先知在加倍多得多的時間內所成就的。第二,因著眾先知的書,這事奉得到大大促進,在他們首先奉差遣去到的猶太人當中尤為如此。眾先知流淚撒種,大呼,我們勞碌是徒然;使徒歡呼收割,說,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里夸勝。請注意,從已經死去,已經離開的牧師的勞苦中,在他們身後仍活著的人,接替他們的牧師,可以收割極多美好的果子。施洗約翰,還有那些幫助他的人勞苦,基督的門徒享受他們的勞苦,在他們的根基上建造,收割他們撒種的果實。請看我們有何等的理由,應當為著那些在我們之前去的人,為著他們在他們的日子所做的,所受的苦感謝神,因為我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他們的學習和事奉,使得我們的工作更容易了。當古代和現代的工人,那些在巳初和酉初進到葡萄園裡的工人,在交帳的日子相聚時,他們遠非是彼此嫉妒各自的服事,而是撒種的和收割的人都要一同快樂;你收成的偉大的主,要得到一切的榮耀。
IV. 基督這次到訪(路過)撒瑪利亞人帶來的美好果效,以及現在在他們中間收聚的果子,約4:39-42。請看這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1. 藉著這位婦人對基督的見證,儘管這只是單一個見證,是一個沒有美名的人所作的見證,這見證不過是「祂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然而卻對很多人帶來好的影響。人本來可能會以為,祂把這婦人隱秘的罪說出來,可能會讓他們害怕,不敢到祂這裡來,免得祂也把他們的過失說出來;但他們要冒險,也不願不去認識他們有理由認為是先知的那一位。在兩件事上,他們被帶來:—
(1.) 相信基督的話語(約4:39):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們如此相信祂,以致認為祂是一位先知,渴望從祂那裡認識神的心意;這從好的一面被理解為是相信祂。在這裡請留意,[1.] 相信的人是誰:好些撒瑪利亞人,他們不是以色列家裡的人。他們的相信不僅加大了猶太人不信的罪(人本期望猶太人會更好一些),還是外邦人相信的憑據,猶太人拒絕的,他們歡迎。[2.] 歸於他們相信的原因: 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在這裡看,第一,神有時候是怎樣樂意使用非常軟弱,不大可能的工具,以此開始並作成善工。一位小小的婢女指引一位偉大的王子去到以利沙那裡,王下5:2。第二,小小的火點燃多大的事情。我們的救主,通過教導一位貧窮的婦人,就把教訓傳遍了全城。讓牧師不要因為他們的聽眾少而卑微,就漫不經心,或者灰心;因為通過向他們行善,善就可以傳遞給更多的人,那些更引人注目的人。如果他們各人教導自己的鄉鄰,和自己的弟兄,極多人就可以從二手學到。腓力向一位坐在車上行路的先生傳講福音,他不僅親自領受,還把這福音帶到他的國家,在那裡傳播。第三,請看按照經歷講述基督並神的事情,這是何其美好。這位婦人對基督可說的非常少,但她確實說出來的,她是根據她的感受說出來:「 祂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那些能述說神為他們所行之事的人,是最有可能行善的人,詩66:16。
(2.) 他們被帶來求祂在他們中間留下 (約4:40): 他們到祂這裡來的時候,他們求祂在他們那裡住下。根據一位婦女所傳的,他們相信祂是一位先知,就來見祂;當他們看見祂,祂普通的樣貌和祂外在境況顯明的貧窮,並沒有減少他們對祂的尊重和期望。他們仍以祂作為先知,尊重祂。請留意,那些跨越人對低微光景中的真價值所懷庸俗偏見的人是有指望的。那些不因第一印象而因基督跌倒的人有福了。他們遠非因基督跌倒,反而懇求祂在他們那裡住下; [1.] 好使他們可以證明他們對祂的尊重,用祂為人配得的尊榮和善待接待他。神的先知和工人,是受所有真誠接受福音之人歡迎的客人;就像受到呂底亞歡迎那樣,徒16:15。[2.] 好使他們可以從祂領受教訓。那些受教於神的人,是真正渴望學到更多,更深認識基督。很多人願意蜂擁到給他們算命的人那裡,但這些人蜂擁到一位告訴他們的過犯,他們的罪,他們當盡的責任的人那裡。歷史學家似乎強調他們是撒瑪利亞人;如路10:33;路17:16。撒瑪利亞人不像猶太人,以信仰著稱;然而那些看見基督所行神跡的猶太人,把祂從他們中間趕出去:而這些撒瑪利亞人,他們沒有看見祂的神跡,沒有在祂的眷顧中有份,卻邀請祂到他們那裡去。福音成功的證據,並不總是按照可能性,或者依據期望所經歷的。撒瑪利亞人按照他們國家的風俗,得到教導要迴避與猶太人交往。有一些撒瑪利亞人拒絕讓基督路過他們的村莊(路9:53),但這些人懇求祂在他們那裡住下。留意,如果我們對基督、對祂話語的愛勝過教育和傳統的偏見,它就更要大大受到表彰,因著人的責備而發光。這裡我們被告知,基督許了他們的請求。
首先,祂在那裡住下。儘管這是一座撒瑪利亞人的城,靠近他們的聖殿,然而當祂受到邀請,祂就在那裡停留;儘管祂在趕路,有更遠的地方要去,然而當祂有機會行善時,祂就在那裡住下。那加增我們利益的 ,並不是真正的攔阻。然而祂只在那裡住了兩天,因為祂有別的地方要到訪,別的工要做,這兩天是我們的救主在地上客旅生涯短暫日子中,這座城能得到的最長時間。
第二,我們被告知,基督自己的話,祂親自與他們的交往給他們留下的印象 (約4:41-42);聖經沒有講述祂在那裡所說的,所做的,祂有沒有醫治他們的病人;但實際上聖經表明,祂所說的,所做的,使他們信服祂就是基督;一位牧師的勞苦,最好是由這勞苦的果子表明出來的。他們聽關於祂的事,這有好的果效,但他們現在親自看見了;這果效是,1. 他們的人數加增(約4:41):信的人就更多了:很多不能被說服,去到城外到祂那裡去的人,然而當祂到他們中間來的時候,被改變來信了祂。注意,看到信的人人數加增,這令人安慰;有時候一些人的熱心和急切,可能是惹動許多人,激發他們生出神聖競爭的方法,羅11:14。2. 他們的信心加增。那些被這位婦人所傳的事改變的人,現在知道有理由可以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約4:42。在三件事上,他們的信心增長:— (1.) 在信心的實質上,或者他們確實相信的事上。因著那婦人的見證,他們相信祂是一位先知,或者從天而來的某位特別的信使;但是現在,他們與祂來往,他們相信祂是基督,那受膏者,正是神向列祖應許,他們盼望的那一位,他們相信,祂是基督,是救世主;因為祂被膏抹來行的工作,就是把祂的百姓從罪中救出來。他們相信祂不僅是猶太人的救主,還是世人的救主,他們盼望這要把他們包括在內,儘管他們身為撒瑪利亞人,因為聖經應許,祂要施行救恩,直到地極,賽 49:6。(2.) 在信心的確定上;現在他們的信心成長到完全的確信:我們知道這真是基督;alethos —真是;不是一位假冒的基督,而是一位真基督;不是好像舊約之下許多人那樣,是預表的救主,而是真的救主。像這樣對屬神真理的確據,是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的;我們不僅應該認為這很有可能,並且願意認為耶穌可能是基督,而是,我們知道祂真是基督。(3.) 在信心的根據上,那是一種靈里的感受和經歷: 「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他們之前相信她的話,那很好,那是很好的一步;但現在他們發現他們相信的根基是更進一步,更穩固得多:「現在我們信,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聽見了如此美好和屬神的真理,伴隨著如此令人不得不服的能力和證據,以致我們大大滿足,確信這就是基督。」這就好像士巴女王對所羅門說的話(王上10:6-7): 「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那些相信這位婦人說的話的撒瑪利亞人,現在得到進一步的光照;因為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在小事上忠心的人,要得到更多。在這個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信道是怎樣從聽道來到。 [1.] 通過聽人所傳的,信心就生出。這些撒瑪利亞人因著這婦人所說的話的緣故,就相信到來看的程度,來,並作驗證。就這樣,父母和傳道人的教訓,教會和我們有經驗的鄰舍的見證,舉薦基督的教訓讓我們知道,使我們傾向接受這是極有可能的。但是,[2.] 信心通過基督祂自己的見證,達致它自己的生長,力量和成熟;這更進一步,舉薦祂的教訓讓我們接受,使得我們不得不相信這是無可質疑般確鑿。我們曾受那些告訴我們他們找到了永生的人勸告,相信他們的話,來察考聖經;但是當我們自己也在聖經里找到永生,經歷了神的話語那光照人、使人知罪、使人重生、使人成聖、安慰人的能力,現在我們相信,不是因為他們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自己察考了聖經:我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5;約壹5:9-10。
福音的種子就是這樣撒在了撒瑪利亞。後來這有什麼果效,這沒有顯明,但是我們發現,四五年後,當腓力在撒瑪利亞傳福音時,他發現現在作成的這善工,如此配得稱頌還有存留,以致眾人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徒8:5-6,8。但正如一些人容易趨向善,同樣其他人容易趨向惡,就是那些行邪術的西門,用他的邪術迷惑的人,徒8:9-10。
約4:43-54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因為耶穌自己作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祂在耶路撒冷過節所行的一切事,就接待祂。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祂,求祂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跡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那大臣說,先生,求袮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他就問什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熱就退了。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的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全家就都信了。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跡,是祂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
在這些經文中我們看到,
I. 基督來到加利利,約4:43。儘管祂在撒瑪利亞人當中所受的歡迎,絲毫不亞於任何地方,並取得更大成功,然而過了那兩天,祂離開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撒瑪利亞人,祂不願認可那持偏見反對祂,說祂是撒瑪利亞人的人(約8:48)的話,而是因為祂必須在別城傳福音,路 4:43。祂往加利利去,因為在那裡祂花費了祂大部分的時間。在此請看,
1. 基督去哪裡;去加利利,去到加利利這個地方,但不是去拿撒勒,那嚴格來說是祂自己的地方。祂去到村莊中,但不願去拿撒勒,那首要的城,原因是這裡列出,耶穌自己作見證的,祂知道祂同胞的脾性,知道萬人的心,所有先知的經歷,就是,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留意,(1.) 先知當受到尊敬,因為神已經尊榮他們,我們確實,或者可能因著他們受益。(2.) 主的先知當得的尊敬,他們常常得不到,人是藐視他們。(3.) 這當得的尊敬,他們更經常在他們自己的地方得不到,見路4:24;太13:57。這並非普遍的事實(不是原則,而是有一些例外情況),但大部分情形里確實如此。約瑟開始作先知時,最受到他弟兄的仇恨;大衛被他的弟兄看不起(撒上17:28);耶利米被亞拿突人中傷(耶11:21);保羅被他的猶太人同胞中傷;基督的近親對祂說輕蔑的話,約7:5。人的驕傲和嫉妒,使得他們不屑於受那些曾經與他們一道學習,一道玩耍的人的教訓。 他們渴望新奇的事,從遠方得回來,重價買回來,似乎是從天而降在他們身上的事,這使得他們藐視那些他們已經長久習慣,知道其來歷的人和事情。(4.) 這對去到那些不看重他或他工作的人那裡的牧師來說,是極大的攔阻。基督不願去拿撒勒,因為祂知道在那裡祂不會得到什麼尊重。(5.) 神不讓那些藐視祂的福音工人的人得到祂的福音,這是公義的。譏笑信使的,得不到那信息的益處。太21:35,41。
2. 祂在鄉間,在加利利人當中受到怎樣的接待(約4:45):他們接待祂,歡迎祂,歡喜領受祂的教訓。基督和祂的福音不是徒然被差來的;如果一些人不尊重這些,其他人要尊重。這裡說明這些加利利人如此快快接受基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看見了祂在耶路撒冷所行的神跡,約4:45。留意,(1.) 他們上耶路撒冷過節,過逾越節。加利利人離耶路撒冷很遠,他們去那裡的路要經過撒瑪利亞人的地方,這對一個猶太人來說是麻煩的,比古時候的流淚谷更糟糕;然而他們順服神的命令,上去過節,在那裡他們認識了基督。留意,那些這時或那時,努力不斷遵守神為眾人設立的典章的人,要比他們預料的得到更多屬靈的益處。(2.) 在耶路撒冷他們看見基督的神跡,這大大向他們的信心和感情舉薦祂和祂的教訓。這些神跡是為了那在耶路撒冷的人所行的;然而偶然在那裡的加利利人得到它們更大的造就,勝過它們對主要是為他們行的人的益處。就是這樣,向混雜的人群傳講的話,可能更造就偶然的聽眾,勝過對固定聽眾的造就。
3. 祂去了哪座城。當祂要去一座城的時候,祂選擇了去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約4:46);祂到那裡去,看看那神跡有沒有留下任何好果子,如果有,就堅立他們的信心,澆灌祂所栽種的。福音書作者在這裡提到這個神跡,為要教導我們不斷記住我們曾經見過的基督的作為。
II. 祂醫治患熱病的大臣的兒子。其他所有福音書作者都沒有記載這個故事;它出現在太4:23。
留意,1. 這懇求的人是誰,病人是誰:懇求的是一位大臣,病人是他的兒子:有一個大臣。拉丁文作Regulus,小小的君王;這樣稱呼,是因為他的產業很多,或者他的權勢很大,或他領地高貴。一些人認為這是表明他的高位- 他是擔任王的某種職位的朝臣;其他人認為這表明他的派別- 他是一位希律黨人,一位保皇派,一位有特權的人,一個擁護父子都作希律的那兩個人利益的人;也許他是希律的家宰苦撒 (路8:3),或者與希律同養的馬念,徒13:1。在該撒的家中也有聖徒。父親是一位大臣,兒子卻病了;因為尊貴和榮譽的銜頭,並不保障個人和家庭脫離疾病和死亡的攻擊。這位大臣住在離基督現在所在的迦拿十五英里以外的迦百農;然而他家裡的這苦難驅使他走如此遠的路來找基督。
2. 這位懇求的人如何請求這位醫生。聽說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發現祂不是到迦百農來,而是轉去這地方的另外一邊,他就親自來, 求祂下去醫治他的兒子 ,約4:47。在這裡請看,(1.) 他對他兒子的深厚感情,他病了,他就不惜勞苦為他尋求幫助。(2.) 他對我們的主耶穌極大的尊重,他要親自來等待祂,而他本可以派一位僕人來;他求祂,他是一個有權柄的人,一些人可能會以為,他會命令祂到他這裡來。最偉大的人,當他們到神這裡來的時候,一定要變成乞丐,請求sub forma pauperis- 如窮人一般。至於他來要做的事,我們可以觀察到,在他的信心中還混合有其它。[1.] 當中有真誠;他的確相信基督可以醫治他的兒子,儘管他的病很危險。很有可能醫生已經看過他,已經把他放棄;但他相信病情看來可悲,基督仍能醫治他。[2.] 然而他的信心當中有軟弱;他相信基督可以醫治他的兒子,但似乎他認為祂不可以在很遠之外醫治他,所以他懇求祂下去醫治他,像乃縵一樣,期望祂來,在病人身上搖手,仿佛除了靠身體接觸,祂就不能醫治他一樣。我們就是這樣,很容易就限制以色列的聖者,按照我們的樣子局限祂。那位百夫長,是一位外邦人,一位軍人,他的信心如此之大,以致他說,「 主啊,禰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太8:8。這位大臣,是一位猶太人,一定要基督下去,儘管這行程要花上一整天,祂若不下去,就對醫治感到絕望,仿佛他一定要教導基督怎樣做事。神鼓勵我們禱告,但神不允許我們發號司令:主,求禰醫治我,但不管是用一句話,還是用一個接觸,願禰的旨意成就。
3. 這話帶給他的溫柔責備(約4:48):耶穌對他說,「我知道這是怎樣一回事了;若不看見神跡奇事,你們總是不信;你們不像那些撒瑪利亞人,儘管他們沒有看見神跡奇事,所以我一定要在你們中間行神跡。」儘管他是一位大臣,現在為他的兒子擔憂,走如此遠路來見基督,表明對基督的極大尊重,然而基督對他發出責備。人在世上的尊貴,不應免除他們受到神話語或護理的責備;因為基督不憑耳聞,而是以正直判斷,賽11:3-4。請留意,基督首先讓他看到他的罪和軟弱,預備他領受憐憫,然後許了他的請求。那些基督打算用祂的眷顧尊榮的人,祂首先用祂的 皺眉使之降卑。保惠師要首先讓人知罪。希律渴望看見一些神跡(路23:8),這位大臣有同樣的想法,人們普遍來說也是如此。在這方面應當責備的是,(1.) 他們聽到祂在別處行神跡的可靠和無可辯駁的報告,他們卻除非親眼看見,否則不信,路4:23。他們一定要有幸看見,一定要被遷就得以看見,否則他們就不會相信。他們的國家一定要因著神跡奇事蒙眷顧,他們的好奇心一定要因著神跡奇事滿足,否則儘管基督的教訓被在別處行的神跡充分證明,他們就總是不信。像多馬,除非按他們指定的,他們就總是不肯接受相信的方法。(2.) 他們已經看過若干神跡,其證據是他們不能否認的,而是充分證明基督是從神那裡來作教導的,現在應該讓自己到祂這裡來,求在祂的教訓中得教導,祂的教導按它本身的卓越,本應慢慢引導他們,引導他們到一種靈里的完全,不是這樣,他們卻除了被神跡奇事驅動,就不願進一步相信。神話語的屬靈能力沒有感動他們,沒有吸引他們,只有神跡可以感覺到的能力感動吸引他們,而神跡是為那些不信的人的,作先知講道卻是為信的人,林前14:22。那些只尊崇神跡,輕看作先知講道的人,就是使自己與不信的人為伍。
4. 他繼續在他的說話中反覆懇求 (約4:49):「先生,求禰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 。Kyrie-主,應當這樣翻譯。在他這樣的回答中,我們看到,(1.)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他耐心接受責備;他帶著尊重向基督說話。儘管他是其中一位穿細軟衣服的人,然而他卻能接受責備。不受基督話語的責備,這根本不是貴族的特權,但是當人,特別是偉人,可以被人告知他們的錯處而不生氣,這就是好脾性和好性情的跡象了。就像他不把這責備看作是一種冒犯,同樣他不把這看作是一種拒絕,仍然堅持他的請求,繼續摔跤,直到得勝。不,他本可以這樣想:「如果基督醫治我的靈魂,那麼肯定祂可以醫治我的兒子;如果祂醫治我的不信,祂就要醫治他的熱病。」這是基督採用的方法,首先在我們身上動工,然後為著我們動工;如果我們發現祂在使用這種方法,那麼還有盼望。(2.)一些應當責備的地方,就是他的軟弱;因為,[1.] 他似乎沒有留意基督對他的責備,對此沒有說什麼,既不承認,也不辯護,因為他如此全然沉浸在對孩子的擔心中,以致他不能想任何別的事情。留意,屬世的憂愁是大大的偏見,攔阻我們因著基督的話語得益處。過度的擔憂和愁苦是擠住好種子的荊棘;見出6:9。[2.] 他仍表現出對基督能力信心的不足。第一,他一定要基督下去,否則就認為祂不能給這孩子任何幫助。要勸說我們自己,時間和地點的距離不是我們主耶穌的認識和能力的障礙,這是難的;然而情況確實如此:祂從遠處看見,因為祂的話,祂能力的話,頒行最快。第二,他相信基督可以醫治一位生病的孩子,但不相信祂能使一位死去的孩子復活,所以他說:「啊, 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仿佛若非如此就太遲了;而基督對死亡,就像對身體的疾病一樣,是擁有權柄。他忘記了以利亞和以利沙曾經使死去的孩子復活;基督的的能力不及他們的能力嗎?留意他急著要什麼:「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仿佛基督有浪費時間的危險。信靠的人必不著急,而是把自己交給基督,「主啊,按禰喜悅的做什麼,何時做,如何做。」
5. 基督最終向他的請求作出的平安回答(約4:50):「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 基督在此給了我們一個例子, (1.) 表明祂的能力,祂不僅能醫治,還能如此輕易醫治,不用麻煩到訪。在這裡,什麼也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什麼也沒有下令去做,然而醫治就作成了:你的兒子活了。公義日頭醫治的光線,在天上從一頭向另外一頭髮出醫治的作用,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儘管基督現在是在天上,祂的教會是在地上,但祂能從上頭髮出。這位大臣要基督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基督要醫治他的兒子,但不下去。就這樣,醫治更早得到成就,這位大臣的錯誤得到糾正,他的信心得到堅固;所以按照基督的方法,事情成就得更好。當祂不給我們所求之事時,祂賜下更有利於我們得多的事;我們求輕鬆,祂賜忍耐。請留意,祂的能力通過祂的話語實施,通過說「你的兒子活了」,祂表明生命在祂,祂有要誰復活就使誰復活的能力。基督說,你的靈魂活了,這就使之活了。(2.) 表明祂的憐憫;祂注意到這位大臣為他兒子感到痛苦,他自然的情感,在「趁著我的孩子,我親愛的孩子,還沒有死」這句話上顯明出來;所以基督放下責備,向他保證他的孩子要得復原;因為祂知道為父的如何憐憫他的兒女。
6. 這位大臣相信基督的話:他信,就回去了。儘管基督沒有滿足他,到與他同去的地步,他卻滿足於基督採用的方法,認為他所要的已經得到。我們信心中所缺乏的,藉著基督的話語和能力,是何等迅速、何等輕易就得以完全。此時他沒有看見神跡奇事,然而卻相信神跡已經成就。(1.) 基督說,「你的兒子活了」,這人就信祂;不僅相信基督的全知,相信祂知道這孩子已經復原,還相信基督的全能,相信祂的話語成就了醫治。他離開他的時候,他是將死的;然而當基督說,他活了,他就像那信心之父,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 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2.) 基督說,「回去吧」;證明他信心的真誠,他就回去了,不再打擾基督或他自己。他沒有強迫基督下去,沒有說,「如果他真的復原,然而去還是可以接受的」;不,看來他不再切切求,而是好像哈拿一樣,他就去了,面上再不帶愁容。像一個完全滿足的人,他沒有急匆匆回家;沒有當夜就匆忙回家,而是悠閒地回家,就像一個思想完全放鬆的人。
7. 通過回家時與他的僕人交換信息,他的信心得到進一步堅固。(1.) 祂的僕人帶給他孩子復原的好消息,約4:51。很有可能他們在離他自己家不遠的地方遇上他,知道他們主人掛念的,願意儘快使他放心。當大衛的孩子死去時,他的僕人遲遲不告訴他。基督說,「你的兒子活了」,現在僕人們說同樣的話。好消息要與那些以神的話語為盼望的人相遇。(2.) 他詢問孩子是在什麼時刻開始復原的(約4:52);不是他懷疑基督話語對這孩子復原所起的作用,而是很希望他的信心得到證實,好使他可以滿足任何他向他們提到這神跡的人的詢問,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情況。請注意, [1.] 給我們自己裝備儘可能一切堅定信心的證明和證據,加強我們對基督話語的信心,使之可以長進成為完全的確信,這是好的。求禰向我顯出恩待我的憑據。[2.]努力把基督的作為和祂的話語作比較,這將大大有利於我們堅固我們的信心。這就是這位大臣採用的方法:他問僕人他開始見好是什麼時候;他們告訴他,昨日未時(下午一點鐘,或者像一些人認為這位福音書作者計算的那樣,是在晚上七點鐘) 熱就退了;不僅他開始復原,還是突然就完全好了;這樣父親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的兒子活了的時候。就像神的話語,經過仔細研究,要幫助我們認識祂的護理;同樣神的護理,經過仔細觀察,要幫助我們認識祂的話語;因為神每天都在應驗聖經。兩件事有助堅固他的信心:- 第一,孩子的復原是突然,而不是漸漸的。他們把精確的時間指到一個小時:昨日,不是大概在,而是就在未時,熱就退了;不是減輕,或者開始減輕,而是在一刻之間離開他了。基督的話語起作用,不像藥物,藥物一定需要時間作工,起效,也許只是因著盼望醫治;不是的,對基督這是說了就成- 祂說話,這就成就了;不,祂說話,事情就得命令去成就。第二,那就是在基督對他說的同時:正是那時候。事件的同時和一致大大加增了神護理的美好與和諧。留意時間,事情本身就更突出,因為每一件事按著它的時候都是美好的;就在得到應許的時候,就像以色列得拯救一樣(出12:41); 正在為此禱告的時候,彼得得救,徒12:12。在人的工作里,地點的距離是對時間的拖延,對工作的攔阻;但在基督的工作里情況並非如此。祂在天上說的赦免、平安、安慰和靈里的醫治,如果祂樂意,就同時在相信之人的靈魂里成就作成;當在那大日,這兩樣來作比較的時候,基督要在祂聖徒的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
8. 這件事的有福果效和結果。給這一家帶來的醫治,給它帶來了拯救。(1.) 這位大臣祂自己就信了。他之前信了基督指著這件具體的事說的話;但是現在他相信基督是所應許的彌賽亞,成了祂的一位門徒。就這樣,對基督一句話能力和功效的具體經歷,可以成為有福的方法,引入和確定基督在人心裡統治的全部權柄。基督有很多得著人心的方法,藉著賜下這世上的憐憫,可以為更美之事開路。(2.) 他的全家也信了。[1.] 這是因為他們都在這神跡中得益,這神跡保守了這一家的花朵和指望;這感動了他們所有人,使基督對他們來說顯為寶貴,舉薦祂,使他們對祂有最好的想法。 [2.]這是因為家主對他們所有人的影響。一家之主不能賜信心給在他照顧之下的人,也不能強迫他們相信,但是他可以在消除那阻撓證據作工的外在偏見方面起作用,那麼這工作的成就就超過一半了。亞伯拉罕以此聞名(創18:19),約書亞也是如此,書24:15。他是一位大臣,很有可能他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但是當他進入基督的學校,他帶著他們全部人都來跟從他。因著孩子的病,這一家有何等蒙福的改變!這應當使我們消除對苦難的敵意,我們不知道從它們裡面會出來什麼好處。很有可能迦百農的這位大臣和他家人的歸正,使基督後來來在迦百農安頓下來,作為祂在加利利的總部。當大人物接受福音的時候,他們可能在把福音帶到他們所住地方這件事上起作用。
9. 這裡是福音書作者對這醫治的評說(約4:54);這是第二件神跡,這是指著約2:11說的,在那裡水變為酒被說成是第一件神跡,那是在祂第一次從猶太回去之後不久的事,這是在祂第二次從猶太回去之後不久。祂在猶太行了許多神跡,約3:2;約4:45。他們首先有所傳的;但是祂從那裡被趕走,祂就在加利利行神跡。在這裡或那裡某處,基督要受到人的歡迎。人若樂意,可以把陽光擋在他們自己的家之外,但他們不能把它擋在這世界之外。這被指出是第二件神跡,1. 為要提醒我們,幾個月前在同一地方行的第一件神跡。新的憐憫應當讓人重新想起之前的憐憫,就像從前的憐憫應當鼓勵我們盼望更多的憐憫。不管我們計算與否,基督都計算著祂的眷顧。 2. 為要讓我們知道,這醫治是在其他福音書作者提到,在加利利行的那許多醫治,太4:23;可1:34;路4:40之前。很有可能,這病人是有身份的人,這醫治更受人談論,把大群的病人送到祂那裡;當這位大臣親自來求基督的時候,眾人就跟從。大人物,如果他們成為好人,他們就要行出何等大的善!
http://www.old-gospel.net/viewthread.php?tid=412&extra=&page=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