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第六課: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返回生活的準則-十誡
參考資料:「基督徒須知」(原著「I Want to Be a Christian」,J. I. Packer),宣道出版,1988四版.
十誡:「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1.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2.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3.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
4.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5. 當孝敬父母;
6. 不可殺人;
7. 不可姦淫;
8. 不可偷盜;
9.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0. 不可貧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一. 思考問題
1. 為什麼人的想像力不足以構想神,而常把神貶低了?人非由啟示不能認識神嗎?
2. 促使人替神製造形像真正的罪是甚麼?這罪是否也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困難嗎?假如是的話,你應該怎樣處理呢?
3. 嘗試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你所認識的神是怎樣的神?
二. 引言
如果第一條誡命是神要禁止我們敬拜多神,那第二條誡命就是要禁止我們把神貶低跟我們一樣.以色列人把金牛騎d當作神來敬拜,就是把神貶低為有能力(如牛)而無聖潔的神,這是人基本的罪性.神的慈愛,要把人提升,甚至從受造物提升到衪愛子永恆的國度里,然而,人的罪性卻要把神貶低.自從人掉進「你們便如神」(<a target=_blank href="http://bible.popcastle.com/bible/Gen_3.php?section=5#5">創 3:5</a>)的試探里之後,我們就希望自己與神同等,結果就只有把神貶低至我們的水平,所以,神以第二條誡命禁止我們這樣做.
三. 內容
我們心目中的神與聖經和道成肉身的耶穌所啟示的神有很大的不同,不但不信的人,連基督徒也常在心目中把神貶低了.到底我們心目中的神為何?真神有那些屬性是我們不能貶低的?
1. 「我們心目中的神」
我們常在祈禱中聽到人描述他心目中的神是溫柔,恩慈,仁愛的神,隨時聽人祈求和赦免罪過.這都對,但只對一半,是一半的真理.若把一半的真理當作真理的全部,結果就是錯謬.
2. 「聖經中啟示的神」
出埃及記34:6-7神自己的宣告是:「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可見,神的慈愛是建立在公義上,不以有罪為無罪.
3. 「道成肉身的神」
從道成肉身的耶穌身上,我們會看到神自己的顯明,因為父神的每一方面都酷似聖子耶穌,耶穌已把神啟示出來,我們肯接受這樣的啟示嗎?
A. 神的「憐憫與聖潔」:還記得耶穌怎樣拿著鞭子把在聖殿作買賣的販子趕出去嗎?(可11:15-17,約2:14-16)還記得衪怎樣責備那些宗教領袖嗎?(太23章等).
B. 神的「熱忱與能力」:還記得耶穌怎樣咒詛無花果樹,作為審判以色列人不忠的預表嗎?(可11:12-14,20).然而,神同時存著不輕易發怒和嚴厲審判的性情,使我們可以謙卑下來,祈求衪的憐憫.
4. 「忌邪的神」
在第二條誡命結束前(<a target=_blank href="http://bible.popcastle.com/bible/Exo_20.php?section=5#5">出 20:5</a>),神提醒我們,衪是一位「忌邪」的神,這與「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的誡命有何關係?
A. 「忌邪」:原文有「嫉妒」和「熱心」二意,都包括在「愛」中,即「嫉妒」是「愛」這個字彙的一部份,希伯來文可按上下文而譯作「嫉妒」或「熱心」.是根據神與以色列人之間所立的約,有如「婚約」一樣,需要彼此忠實.
B. 「恨我的直到三四代」:不承認耶和華的以色列人,不但會使審判臨到自己,也會臨到全家的人(例:民數記16:31-34,約書亞7:24),全家包括三,四代在內.
C. 「愛我守我誡命的」:「愛」與「恨」習慣上是用來表明對立約之耶和華的「忠心」或「拒絕」,在古代中東立約所用的文字中,「愛」偉大的君王是一種立約的用語,表示對君王的效忠和信任,以順服的服侍來表達這「愛」.
四. 生活應用
神是忌邪的神,所以要求人向衪全然盡忠;衪也是一位公義的神,按仇敵當得的報應審判他們;衪也是一位恩慈的神,向那些守衪誡命的人「發慈愛直到千代」.既是如此,我們當如何遵守這條誡命呢?-就是當約束自己的幻想,或去構想神的企圖,而按神說自己是怎樣,我們就存敬畏的心去接受衪所宣告的,這是我們應有的態度,也才能向神發出真實的敬拜.
五. 作業 -- 從聖經中去思想:
1. 「人崇拜金牛犢的原由,及神對這種崇拜的態度」 出埃及記卅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