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神必記念以色列的復興(異象)
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是我們基督徒百科網的合作夥伴,本書原文請參照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網站的PDF文件|
第2章 以色列的復興(異象)
復興的遠景(亞1:1~6:15)
一、序言
撒迦利亞書的要義是以色列必得復興,這是神的心願,更是選民日夜的盼求。當神的彌賽亞出現時(9:9),就是以色列復興的時候(9:10)。難怪以色列每日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日子」(參路2:38)來到。
神讓撒迦利亞看見異象,異象產生安慰與鼓勵的作用,叫撒迦利亞以此安慰及訓誨當時之人,奮力興起重建聖殿,預備彌賽亞的來臨與復興萬事(參太19:28)。這些異象共計八個,皆與以色列自立國後,至進入神的榮耀國度前之遭遇有關,故亦稱「預言異象」,而總主題可稱為「以色列的預言史」。
二、歷史的警誡(1:1~6)
本書首六節是全書的引言及主旨,將讀者帶入歷史的走廊,回顧神對選民心情的流露──原來是忿怒情感的表達。在短短數節中,神對選民的公義要求一覽無遺,亦是作者的心聲。
A.卷首引言(1:1)
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耶和華的話臨到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先知撒迦利亞,說。
作者落筆時先將著書的歷史情況向讀者交代,並順序作自我介紹。
以色列的復興(異象) 15
那是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即520B. C.),在哈該七月及九月之信息間,亦是以色列余民從被擄之地歸回十五年左右時。那時,他們重建聖殿的心志從火熱(拉3:1 7)至平息(拉3:8 13),從平息到冰結(拉4:24)。就在他們對重建聖殿的神聖使命停頓時,神興起他的僕人撒迦利亞,透過他復興以色列人。
撒迦利亞一開始就勸告百姓誠心悔改,離開他們祖先的道路,審察以前先知的教訓。
B.卷首信息(1:2~6)
1. 過去的歷史──惹怒(1:2)
耶和華曾向你們列祖大大發怒。 神借著撒迦利亞向選民指出他們當初國家敗亡及被擄(586B.C.)的三個主因:⑴不聽先知的警誡(1:4 上),⑵不順服神(1:4 下),⑶不遵行律法的要求(1:6)。所以神向他們的列祖大大發怒。先知一面分析以色列的過去歷史,看到神公義的審判,另一面要當代的人有前車之鑑,知所警覺。
2. 現在的勸告──迴轉(1:3~6)
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不要效法你們列祖。從前的先知呼叫他們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回頭離開你們的惡道惡行。」他們卻不聽,也不順從我。這是耶和華說的。你們的列祖在那裡呢?那些先知能永遠存活麼?只是我的言語和律例,就是所吩咐我僕人眾先知的,豈不臨到你們的列祖麼?他們就回頭,說:「萬軍之耶和華定意按我們的行動作為向我們怎樣行,他已照樣行了。」
「所以」(1:3)是承先的勸告,神自稱「萬軍之耶和華」(指以極大的權柄而作出的吩咐),要撒迦利亞在兩方面勸誡他們: 積極性──「要」,要轉向神。「轉向」(shub)指「悔改」(如希臘文的metanoeo),這是命令詞,不能規避。消極性的──「不要」,不要效法列祖不肯聽從以前先知們的勸誡。前人已亡,為何重蹈覆轍?
神再以三個問題反問當時的人:
a. 列祖何在(1:5 上)?暗指他們早因不聽話而遭審判。
b. 先知何在(1:5 下)?先知不能長活且常給他們勸誡。
c. 列祖有受神之言語律例(透過先知的闡釋及運用,臨到他們身上,1:6 上)。「臨到」帶有「追及」之意,即帶審判追上之意(參申19:6;28:15)【注1】。在受審判時,他們的列祖亦承認他們受罰是「罪有應得」(1:6 下)。 歷史教訓是嚴峻的,卻也是十分珍貴的,列祖的經驗可成為當時人的鑑戒,避免重蹈覆轍(參林前10:11)。
三、安慰性的異象(1:7~6:8)
卷首史訓完結後,神給撒迦利亞看見不同的異象,開他的眼界,透過他放大以色列人的視野,使他們更清晰地看到神在歷史中的計劃──那是神權能的重現、以色列國度的復興、神計劃的成全──叫聽眾與讀者完全降服神的引導,內心得到的安慰無法形容。故這八大異象是復興的異象,也是安慰的異象。
A.第一異象:在窪地榴樹中的騎馬者(1:7~17)
1.異象的情況(1:7~11)
大利烏第二年十一月,就是細罷特月二十四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先知撒迦利亞,說:「我夜間觀看,見一人騎著紅馬,站在窪地番石榴樹中間。在他身後又有紅馬、黃馬,和白馬。」我對與我說話的天使說:「主阿,這是什麼意思?」他說:「我要指示你這是什麼意思。」那站在番石榴樹中間的人說:「這是奉耶和華差遣在遍地走來走去的。」那些騎馬的對站在番石榴樹中間耶和華的使者說:「我們已在遍地走來走去,見全地都安息平靜。」
同年(蒙召年)三個月後(細羅特月,即巴比倫之十一月),神將以色列將來的遭遇次第說出,啟示先知,安慰百姓,鼓舞重建神殿(1:7)。
當夜,撒迦利亞在異象中看見有騎紅馬者在窪地之番石榴林中出現,並有多名騎馬的隨員(1:8)替他行事(1:10)。從下文的對話看(1:9 12、13、14),這騎紅馬的「一人」就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即「與我說話的天使」(1:9 13、14)、耶和華的使者(1:11、12,也是俗稱「解釋天使」)【注2】。而番石榴樹則是以色列的象徵【注3】。如今在異象里,撒迦利亞看見神的使者站在以色列中(在窪地中),象徵他仍在以色列中掌權。
撒迦利亞看到此情景,對這騎士呼叫「主啊」。此言並非指撒迦利亞謙卑,自處奴僕地位,而是他感覺眼前的「一人」是神的降臨,故稱他為主,並詢問「這是」(指紅騎士背後的馬隊)有何作用(1:9)。那人回答說,那些馬隊(1:10)是奉神差遣事奉神的,在世上「走來走去」(意「巡邏」,參伯1:7),回來報告全地一片平靜(1:10~11)。馬匹顏色各有代表:紅表流血,白表勝利,黃表介乎紅與白之間,即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狀態。這些代表天使在地上所要執行的任務。
在歷史的角度下看,大利烏登基後(522B.C.)便開始肅清國內的反叛分子,至此時(520B.C.)國內平靜。這是一個極富安慰性的異象,當主在以色列中掌權時,全地都平安穩妥,享受祥和。
2.安慰的預言(1:12~17)
於是,耶和華的使者說:「萬軍之耶和華阿,你惱恨耶路撒冷和猶大的城邑已經七十年,你不施憐憫要到幾時呢?」耶和華就用美善的安慰話回答那與我說話的天使。與我說話的天使對我說:「你要宣告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我甚惱怒那安逸的列國,因我從前稍微惱怒我民,他們就加害過分。』所以耶和華如此說:『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你要再宣告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的城邑必再豐盛發達。耶和華必再安慰錫安,揀選耶路撒冷。』」
在安慰異象的背後,神還加上安慰的預言,叫當時百姓興奮若狂,不能壓抑。
a. 神之使者的哀求(1:12)
這些預言的啟發來自耶和華的使者、神的彌賽亞。他以神懲罰以色列敗亡七十年為基礎,向神求憐憫與施恩。
b. 神之使者的吩咐(1:13~17)
於是神以「美善」(raham,意「恩慈」)的安慰話回答,有歡悅、安慰、鼓舞的作用,並吩咐撒迦利亞傳開(1:13~14 上)。這美善安慰的話共有七個特點,成為一個甚完整的安慰(神是訓慰師!)
⑴大發熱心(1:14下)──「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神充分地表露他愛選民的激情。
⑵惱恨列國(1:15)──「我甚惱怒那安逸的列國」─列國真有安逸嗎?若然,那只是粉飾的太平,它們被罰已是鐵定之事,此時的另一先知哈該亦早有相同的預告(參該2:21~22)。
⑶重回耶京(1:16 上)──「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神的榮耀再回耶路撒冷,本是先知書一貫的預言。
⑷聖殿復建(1:16 中)──「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對當時的選民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鼓舞,令他們奮力恢復重建聖殿。
⑸城市必建(1:16 下)──「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耶路撒冷是彌賽亞的國都(參結38:12),它被建造顯示彌賽亞將早日來臨執掌王權。
⑹城邑發達(1:17 上)──「我的城邑必再豐盛發達」──「我的」強調神熱切的關懷。在歸國時代,這預言已部份應驗;真實的應驗還待未來。
⑺堅定揀選(1:17 下)──「必再安慰錫安,揀選耶路撒冷。」──「揀選」(bahar,意「檢定」、「驗定」)一字及本節可算是整段安慰預言的高峰;神的應許必不落空,神的選民應安心信服。
B.第二異象:四匠打四角(1:18~21)
第一異象是八大異象的前言與要旨,其他的異象均與第一異象有關,是該異象某主題的詳解,可見神啟示的真理是前後相合的,也必須作縱橫的觀察,才能達到全面性的認識,茲列表說明之:
第一異象 | 其他異象 |
⑴大發熱心(1:14 上) | 第六、七、八異象 |
⑵惱怒列國(1:15) | 第二異象 |
⑶,⑸ ,⑹ 重回耶京,城市重建、城邑發達(1:16 上,下,17 上) | 第三異象 |
⑷聖殿復建(1:16 中) | 第五異象 |
⑺堅定揀選(1:17 下) | 第四異象 |
第二異象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列入第2 章,是關乎四角及打破四角的匠人。
1.首次異象與對話(1:18~19)
我舉目觀看,見有四角。我就問與我說話的天使說:「這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這是打散猶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 撒迦利亞又見異象,有四角出現,並得天使解釋,這是打散選民國的角。
「角」在聖經中慣指力量(詩22:21,如中文之「角力」、「摔角」),尤是軍事力量(參王上22:11;彌4:13;摩6:13;耶48:25),亦代表國家(如但8:3)。「四角」,按天使的解釋,是打敗分散以色列的國家。從歷史時期看,四角是指直接或間接敗亡以色列的外邦國,即巴比倫、波斯、希臘及羅馬,此法與但2、7、8章的敘述吻合【注4】。
2.再次異象與對話(1:20~21)
耶和華又指四個匠人給我看。我說:「他們來做什麼呢?」他說:「這是打敗猶大的角,使人不敢抬頭;但這些匠人來威嚇列國,打掉他們的角,就是舉起打散猶大地的角。」
先知再看,見四匠人出現,打掉四角。「匠人」(harashim,意「技工」,尤指拿鐵錘者,如賽44:12)舉起大鐵錘向下砰擊,叫角不再存在。 這「四匠人是誰」,固然與「四角是誰」大有關係,故此,他們是指在歷史時代內,以色列的四大仇敵,逐一被來者傾覆。正是惡人自有惡人磨,也是神變相地為選民報仇,這些國家分別是巴比倫、波斯(滅巴比倫)、希臘(滅波斯)、羅馬(滅希臘),而羅馬則被第四匠人,即神的彌賽亞所滅(參但2:34、35、44;7:23~27;啟19:16)【注5】。
C.第三異象:量度聖城(2:1~13)
1.異象的情況(2:1~5)
我又舉目觀看,見一人手拿準繩。我說:「你往那裡去?」他對我說:「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寬多長。」與我說話的天使去的時候,又有一 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
撒迦利亞看見一位手拿準繩的人預備量度聖城,他是下文的天使(2:3),也是上文指的天使(1:9 14、19)及「耶和華的使者」(1:12、13),亦即道成肉身前的彌賽亞。他前往量度聖城,這是重建前的準備行動。在進行時,另一位天使到他面前(2:3),吩咐他去告訴那少年人(2:4 上,此節首字加「他」字,成為「他對他說」,即彌賽亞吩咐天使告訴少年人),神必保守聖城。
先知被稱為「少年人」(Naar),此字在舊約用來形容初生之嬰兒(如出2:6;士13:5;撒上4:21),或約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如創34:19;耶1:6 7)或約二十八歲的「少壯派」(創41:12)。神的第二位格吩咐天使傳話,給予先知三方面的應許:
a. 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2:4 下)
這是豐盛繁榮的應許(人民牲畜甚多),是勝利後的情況,而非國家敗亡時受蹂躪的情形。而城市不需城牆,表示太平盛世,不用城牆作防禦敵人之途(這應許在歷史上尚未應驗,仍待彌賽亞在地上作王時才能完全實現)。
b. 神必作耶路撒冷的火牆(中譯「火城」,2:5 上)
此時神也加入彌賽亞的應許,保證耶路撒冷必成為火城,即堅固之城(參出24:24)。
c. 神作聖城的榮耀(2:5 下)
這是神與其子民同在的應許。
2.安慰的預言(2:6~13)
耶和華說:「我從前分散你們在天的四方(原文作猶如天的四風),現在你們要從北方之地逃回。這是耶和華說的。與巴比倫人同住的錫安民哪,應當逃脫。萬軍之耶和華說,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遣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看哪,我(或作他)要向他們掄手,他們就必作服事他們之人的擄物,你們便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了。錫安城阿,應當歡樂歌唱,因為我要來住在你中間。這是耶和華說的。」那時,必有許多國歸附耶和華,作他(原文作我)的子民。他(原文作我)要住在你中間,你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那裡去了。耶和華必收回猶大作他聖地的分,也必再揀選耶路撒冷。凡有血氣的都當在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因為他興起,從聖所出來了。
如同第一異象,在此異象的末了,作者附錄一段鼓勵安慰性的預言。這段勸勉分別由神(2:6 7)及彌賽亞(2:8 13)發出(2:8 的「我」字是指彌賽亞),合計七點:
a. 歸回原處(2:6~7)
以色列因犯罪而分散在四方,特別在北方的巴比倫,如今可歸回原處,因為神必會懲罰列國,故要「逃脫」,免遭池魚之殃。這句話尤對那些不願歸國的人發出。
b. 懲罰列國(2:8)
神懲罰列國時,就是顯出榮耀之際,因他們「摸」(nogeca,意「觸摸」、「打擊」)神的「瞳人」以色列, 以色列的復興(異象) 25 神必特別保護其選民(申32:10)。
c. 由仆轉主(2:9)
神會向以色列的仇敵掄手,叫本是敵人擄物的以色列人(先前服事列國),由奴僕的身分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擄物的得勝者。
d. 有神同在(2:10)
這是極可喜的應許,神不再離開他們,「以馬內利」與他們永同在(參賽12:6;結48:35)。
e. 多國歸附(2:11)
「歸附」(nilwu,意「歸屬」,即「利未」之意);此應許在舊約多處出現(參詩102:15~16;賽2:1 4;56:8;60:1 3;亞8:20~23)。此節是指彌賽亞在地上掌王權(即上文中有神同在時)的情形,也是神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約應驗之時,參創12:2~3「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f. 收回聖地(2:12 上)
雖萬國歸附神,但神對以色列的應許永不改變。他必將他的地,那分別為聖之地收回作自己的份(參賽19:25)。以色列是神的產業,此點在舊約中是一個極寶貴的應許(申9:24;賽19:24~25)。 g. 堅定揀選(2:12 下) 神多次向選民宣告他與他們所立的恩約,叫選民蒙福報恩。因此,2:13 是一句結語:全地當肅靜,因為神從其聖所出來,準備執行上文的應許了,故此,重建聖殿是當務之急!
D.第四異象:約書亞戴潔淨冠冕(3:1~10)
在第一個異象里,先知看到神臨到耶路撒冷城外;第二個異象將先知帶入城中;第三、四異象則把先知帶入聖殿的院宇內。這異象是將上述異象中最後的應許(2:12)加以詳細地闡釋。在上文,神堅定他給耶路撒冷的揀選,如今則以象徵行動說明(注意2:12 與3:2 的「揀選」一詞)。
這異象的背景牽涉以色列被揀選的目的──成為神在地上的國度,是祭司的國度(出19:6),然而那祭司的功能已經失去,因為他們不潔淨,故不得回復,如以西結先知所言(結22:26)。雖以色列必蒙恩(如前三異象所言),但在蒙恩前需先蒙潔淨,這正是本異象的重點。
1.異象的情況(3:1~5)
天使(原文作他)又指給我看:大祭司約書亞站在耶和華的使者面前;撒但也站在約書亞的右邊,與他作對。耶和華向撒但說:「撒但哪,耶和華責備你!就是揀選耶路撒冷的耶和華責備你!這不是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麼?」約書亞穿著污穢的衣服站在使者前面。使者吩咐站在面前的說:「你們要脫去他污穢的衣服」;又對約書亞說:「我使你脫離罪孽,要給你穿上華美的衣服。」我說:「要將潔淨的冠冕戴在他頭上。」他們就把潔淨的冠冕戴在他頭上,給他穿上華美的衣服,耶和華的使者在旁邊站立。
在這異象中,大祭司約書亞扮演主要角色。先知看到一個森嚴的法庭情景,而約書亞在耶和華使者(彌賽亞)面前站立,像是被告的犯人般(如民27:2;申19:17;書20:6)。撒但則以控告者的身分(右邊的位置,參詩109:6;伯30:12)與他「作對」(「撒但」一字的動詞)(3:1),指控他身負罪惡,不配作為神人間之代表。
約書亞是祭司,代表本是祭司國度的以色列;以色列的歷史,是一個崇拜偶像的歷史(參結15~16 章),但因以色列是神所揀選的國度,神以潔淨偶像的方式來管教他們,使他們能回復起初蒙召的目的與功用。
現在神以法官的身分「責備」(gaar,意「斥責」、「拒絕」、「反棄」)撒但,禁止他控告約書亞,並以一句諺語對他說:「這(指約書亞代表的以色列)不是火中抽出來的柴嗎?」(3:2;參賽43:2)。換言之,神不容許撒但續向以色列作對,因以色列已經夠受的了。以色列在被擄的經驗中,經歷火般的試煉,成為劫後餘生、僅僅脫逃的人民,在神恩典下仍可保存【注6】。
那時,約書亞(代表以色列,稱「集體人格」,以一代表全體)身穿污穢衣服,有辱大祭司身分,工作必定不當與不足,所以,彌賽亞(「使者」)以法官的權柄吩咐其餘天使脫去約書亞污穢的衣服,表示約書亞脫離罪惡及蒙恩赦(3:4 上),並換上「華美」(意「潔淨」)的衣裳,才可以從事祭司的工作(3:4 下),還要戴上祭司的「冠帽」(tsanif,祭司頭冠,參出28:4 37、39,後來君王亦用,參賽62:3;結21:31,暗示以祭司與君尊的身分重回以色列中)(3:5 上),以示職位重登,以色列要回復先前被揀選成為祭司國度的地位,而彌賽亞在旁站立,表示見證整個過程(3:5 下)。
2.安慰的預言(3:6~10)
耶和華的使者誥誡約書亞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若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命令,你就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院宇;我也要使你在這些站立的人中間來往。大祭司約書亞阿,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當聽。(他們是作預兆的。)我必使我僕人大衛的苗裔發出。看哪,我在約書亞面前所立的石頭,在一塊石頭上有七眼。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親自雕刻這石頭,並要在一日之間除掉這地的罪孽。當那日,你們各人要請鄰舍坐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這異象的格式與上文相若,亦是一個象徵性的行動,繼附一段實際的勉語,這勉語是預言性質,分「誥誡」(3:6 7,vayyard,意「警誡」、「嚴厲勸導」,如申8:19;32:46)及應許(3:8 10)兩部份,合計七點:
a. 管理神家(3:7 上)
以色列當遵守神的律法,就可代替神「管理」(tadhin,意「治理」,如申17:7)或「保護性」方面的管理(如箴31:9)他的家(以色列稱為「神的家」)。此點預告以色列將回復神治國度(中保王國)的地位,這預言必使以色列人獲得無限的鼓舞與振奮。
b. 看守院宇(3:7 中)
並可「看守」(tishmor,意「看顧」,如創2:15)神的殿,不叫人褻瀆(如主後來潔淨聖殿的作為)。
c. 自由敬拜(3:7 下~8)
可在這些站立的人中來往(指其餘的祭司),他們均是作「預兆的」(mophthim,意指「將來事物之預表」,參賽8:18;20:3;結12:6;24:24),指祭司們是以色列祭司國度的標誌(他們的出現表示祭司國度要恢復了)。
d. 苗裔發出(3:8 下)
神又必使他的僕人(「我的僕人」亦是彌賽亞之名稱,參賽42:1;49:3 5;52:13;53:11)稱「苗裔」(zemach,英譯shoot,「大衛的」是補字)發出來,這是彌賽亞來臨的應許(參賽4:2;61:11;耶23:5;33:15)。
e. 立定石頭(3:9 上)
神應許在約書亞面前選立的石頭(「石頭」亦是彌賽亞之名詞,參賽28:16;但2:35;詩118:22),在「那」(補上這指定詞」石頭上有七眼,象徵全知,也指出石頭帶有神的屬性。 神應許給約書亞一塊全知的石頭,這石頭代表彌賽亞,也是但以理預言那打碎列國的石頭(2:35),藉此叫約書亞安心,因神的國度必然建立。
f. 除掉罪孽(3:9 下)
神親自雕刻這石頭(指神親自引導彌賽亞,使他完成神的救贖偉工),並在一日之間除掉罪孽。「一日之間」指短暫之時(涵蓋主耶穌在世上的日子)。
g. 平安豐盛(3:10)
「當那日」(舊約常用之詞彙,統稱「耶和華的日子」,分審判及福氣兩部份,此處是論祝福即禧年國部份,是描繪彌賽亞時代的氣象),神便賜平安豐盛給以色列,堅定揀選之福樂(參彌4:4)。猶太傳統稱(Yoma 7:4),大祭司在完成贖罪日的祭祀工夫後便回家,與友人舉行慶祝會,以示罪得贖了,當快活過日子。這喻作禧年彌賽亞國度內之喜樂、平安【注7】。
E.第五異象:金燈台及兩橄欖樹(4:1~14)
第五異象與上述異象亦有頗密切的關係;上文為一幅以色列重建作祭司國度的異象,此次則指出祭司國度的中心──聖殿──必得重建。上文主要是鼓勵約書亞在重建聖殿時不要灰心,此次卻是幫助所羅巴伯在復建時勿絕望。
1.異象的情況(4:1~3)
那與我說話的天使又來叫醒我,好像人睡覺被喚醒一樣。他問我說:「你看見了什麼?」我說:「我看見了一個純金的燈台,頂有燈盞,燈台上有七盞燈,每盞有七個管子。旁邊有兩棵橄欖樹,一棵在燈盞的右邊,一棵在燈盞的左邊。」 先知經歷首四異象後,精神極為疲憊而睡著了(或可能得著莫大的安慰,故安臥在神的應許中熟睡了)。先前與他說話的天使(即彌賽亞)前來喚醒他,他舉目一看,見有一「金燈台」(menorah,七柄形的,象徵以色列)。燈台之每柄各有七管子,共有四十九個管子,連接至燈台頂上,懸在不高之半空中的一油盞(名gullah)上。燈台兩旁,橄欖樹的橄欖枝自動注油入此油盞內,再流進連接燈台的各管子中。 這是一個特別的燈台,是一座光明燦爛的燈台,管子之多前所未有,象徵光明與豐富,提醒以色列人在萬邦中為神發光,作見證。
2.安慰的預言(4:4~14)
a. 有關金燈台(4:4~10)
我問與我說話的天使說,「主阿,這是什麼意思?」與我說話的天使回答我說:「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我說:「主阿,我不知道。」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大山哪,你算什麼呢?在所羅巴伯面前,你必成為平地。他必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人且大聲歡呼說:『願恩惠恩惠歸與這殿(殿:或作石)!』」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所羅巴伯的手立了這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這工。你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了。誰藐視這日的事為小呢?這七眼乃是耶和華的眼睛,遍察全地。見所羅巴伯手拿線鉈就歡喜。」
如先前的經歷般(1:9 19;2:1),先知莫名異象之妙,於是向天使查詢(4:4)。天使故意拖延回答,非顯神秘,而是加強重點(4:5)。原來這異象是特為所羅巴伯而設的。神藉先知的口傳遞信息給所羅巴伯,要他在指揮重建聖殿事宜上認識一個屬靈原則:凡屬神的工作非靠「勢力」(chayil,意「軍事力量」,如出14:4 9;撒上17:20)或「才能」(koach,意「人力」,如士16:5;賽44:12),而是靠神的靈方能成事(4:6)。
天使續說,大山(指建殿的攔阻,非指外邦國)必成為平地(4:7 上),重建必成功;他(指所羅巴伯)必搬出石頭,置放於殿頂(這是重建的最後一步),以示全部工作完成。那時人必大聲歡呼說感恩的話(4:7下)。 上文(4:6 7)雖是對所羅巴伯說的,但先知亦蒙神給予三方面特別的保證:
⑴神的手必親自引導所羅巴伯,完成建殿工程(4:9)。
⑵這日(重建聖殿的工程)沒有人敢「藐視」(baz,亦意「拒絕」、「抵擋」)(4:10 上)。
⑶神的眼目遍察全地,他早已看見所羅巴伯歡喜地拿著線鉈,這是聖殿重建完成之時,他所拿的量准儀器,他巡視並確定聖殿之重建全部竣工(4:10 下)。
本段說明金燈台的存在是表示聖殿必先存在,神藉這異象安慰先知,透過他鼓勵及堅固建造的人。
b. 有關兩橄欖樹(4:11~14)
我又問天使說:「這燈台左右的兩棵橄欖樹是什麼意思?」我二次問他說:「這兩根橄欖枝在兩個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邊是什麼意思?」他對我說:「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麼?」我說:「主阿,我不知道。」他說:「這是兩個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邊。」
撒迦利亞還有一點疑問要弄清楚,就是在燈台旁的兩棵橄欖樹究竟代表什麼(4:11)。天使正要回答,他又迫不及待地問(「二次問」另一問題:這兩棵橄欖樹上的枝(shebbalay,意「滿了子的枝):橄欖樹左右兩旁的金嘴正把金色油倒進去,又是什麼作用(4:12 直譯)?因枝上的橄欖正將油倒進燈台頂上的燈盞(gullah),再由燈盞經過四十九個管子流入各金燈內(參4:2)。
天使澄清先知發問的動機後(4:13),便告訴他,兩棵橄欖樹象徵站在普天下主旁的兩個受膏者(4:14)。 「普天下主」一詞,是預指「神是全地之王」的意思(參彌4:13;詩97:5)。這固然在彌賽亞國度建立時才實現。這兩個受膏者不是指哈該及撒迦利亞,而是約書亞及所羅巴伯,他們二人是承擔督導重建聖殿偉工的領袖。 先知所見就是重建聖殿及聖民的兩大領袖──約書
亞及所羅巴伯──事奉神時所需的力量,非人力(勢力、才能)而是靈力。靈力的支取在乎油(聖靈)的供應,這是一個原則,也是一個應許,他們必得著神靈之助,建殿工作必得完成;故此,這異象亦帶來莫大的鼓舞,尤其是對督工的領袖所羅巴伯。
F.第六異象:飛行之書卷(5:1~4)
先知八異象中的最後三個,是審判性的,與先前的並不相同。之前,先知的異象主要是安慰性的,著重四大主題:以色列度的恢復; 仇敵的殲滅; 國內宗教生活蒙潔淨; 為神發光的見證與事奉重新振作起來。但這些應許在實現前,神對付罪的公義必先彰顯:以色列本國的罪、外邦的罪、全地的罪,這是後三個異象的主題了。
第六異象繼承上文四、五兩異象的主題,第四異象遙望以色列回復祭司與君尊國度的建立,這要在彌賽亞於全地掌國權之時才實現。第五異象則遙望以色列在彌賽亞掌國權的國度下,才能恢復為神發光的使命。這兩大應許實現前,以色列的罪必先除淨,否則污穢的選民斷不能承受國土。所以,第六異象著重以色列個人性的罪需除滅;第七異象卻著重神審判國家性之罪的方法;第八異象則論全地性的罪受審判。這樣,彌賽亞國才能建立。參下圖:
異象 | 安慰性 | 異象 | 審判性 |
一 | 以色列必得復興 | 五 | 為神發光使命得重整 |
二 | 仇敵被殲滅 | 六 | 個人罪行受審判 |
三 | 以色列都必得復建 | 七 | 國家罪行受審判 |
四 | 祭司國度再復現 | 八 | 全地罪行受審判 |
結論:彌賽亞國方能建立起來
1.異象的情況(5:1~2)
我又舉目觀看,見有一飛行的書卷。他問我說:「你看見什麼?」我回答說:「我看見一飛行的書卷,長二十肘、寬十肘。」 先知舉目看見一飛行中的巨型書卷,長寬20×10 肘(30 呎×15 呎),上下兩面(上這面、下那面)充滿咒詛的字句,象徵審判速臨及不能規避。書卷不是捲起的,否則便看不見神的啟示,現今書卷很大,且飛行在高空,無遠弗屆,無人能推諉與逃避。 書卷的大小與曠野的帳幕(出26:15~25)、聖殿的殿廊(王上6:3)及至聖所(王上6:5)相同,顯出審判的性質與來源──審判是因神的聖潔受藐視,故由神的寶座(內殿)發出。 36 神必記念——撒迦利亞書詮釋
2.天使的解釋(5:3~4)
他對我說:「這是發出行在遍地上的咒詛。凡偷竊的必按卷上這面的話除滅;凡起假誓的必按卷上那面的話除滅。萬軍之耶和華說:我必使這書卷出去,進入偷竊人的家和指我名起假誓人的家,必常在他家裡,連房屋帶木石都毀滅了。」 天使(5:3,指4:11 及4:1 的那位,即彌賽亞)告訴先知這飛行書卷的意義,原來它發出遍行地上(指散居在不同地方〔猶大或巴比倫〕那些活在律法下的人)之咒詛,尤其是指巴勒斯坦約所言的咒詛【注8】。 於是天使從律法中選兩例,說明活在律法下的人怎樣受咒詛:⑴凡偷竊的,⑵凡起假誓的。這兩罪就是破壞十誡的第三及八誡的選例。Baumgarten 稱這兩條選例亦是主耶穌基督在世上所說律法的總綱:愛神與愛人的總結──偷竊便是不愛人如己;起假誓等於不盡心、性、意的愛神【注9】。故此,此等罪人就是破壞神的律法者,必按咒詛而受審判,被除滅被剪除。 神在此加以補充(5:4;或是天使轉達神的警告),他必將審判降臨那破壞神律法者的家,住在(中譯「常在」)他家中(意即審判必不離開那家),叫全家「毀滅」(killattu,piel 式字,是強烈動態詞,意全部毀壞、夷為平地),顯示不遵守神律法的嚴重性,也指出咒詛的效力在罪惡的所在處施展出來,使惡人不能逃脫。此異象對當時管理司法行政的人,亦是一項極大的提示。
G.第七異象:量器中之婦人(5:5~11)
1.第一次看見與解釋(5:5~6)
與我說話的天使出來,對我說:你要舉目觀看,見所出來的是什麼?」我說:「這是什麼呢?」他說:「這齣來的是量器。」他又說:「這是惡人在遍地的形狀。」
先知又看見一件東西在他眼前,於是向天使詢問何解(5:5 6 上)。天使說那是一個「量器」(ephah),是猶太人量度固體對象的最大容器,約可盛八加侖對象(學者的計算由五至十一加侖不等)。
天使續說這容器是「惡人在遍地的形狀」(5:6下)。「形狀」指「樣子」,代表惡人罪惡眾多之意。從上文可見(5:3),這「遍地」乃指猶大地,量器是一個象徵,大量器代表罪大惡極,審判正迫在眉睫。
2.第二次看見與解釋(5:7~8)
(我見有一片圓鉛被舉起來。)這坐在量器中的是個婦人。天使說:「這是罪惡。」他就把婦人扔在量器中,將那片圓鉛扔在量器的口上。
先知再看,見量器中有婦人坐著,又有一片極大的圓「鉛」(talent,重約110 磅)被舉起來,放在量器的口中,使裡面的婦人不能出來。
「圓鉛」是猶太人最重的器物,天使將量器緊緊封閉,叫在裡面的婦人被扔倒(加「倒」字,即摔倒),動彈不得。這婦人代表以色列。這是擬人修辭法,以罪作人。如今,以色列惡貫滿盈,非受罰不可(「罪」字在原文是陰性字,用婦人來象徵罪是最自然的,況且希伯來文喜用陰性詞彙代表抽象的觀念)【注10】。
3.第三次看見與解釋(5:9~11)
我又舉目觀看,見有兩個婦人出來,在他們翅膀中有風,飛得甚快,翅膀如同鸛鳥的翅膀。他們將量器抬起來,懸在天空中間。我問與我說話的天使說:「他們要將量器抬到哪裡去呢?」他對我說:「要往示拿地去,為它蓋造房屋;等房屋齊備,就把它安置在自己的地方。」
此時,先知看到有兩婦人出現,各具大翅膀,如鸛鳥之翅膀般,她們有力地拍打翅膀,長途飛行。她們二人將載有婦人的容器抬起,飛在空中,直抬至示拿地(5:9 11 上)。
這兩位婦人分別代表亞述與巴比倫,是神審判猶大的工具,將猶大擄至示拿地去(即巴比倫及亞述一帶),叫猶大在示拿地經歷一段頗為長久的為奴時期(建造房屋,安頓在自己所建造的地方)。這異象說明,神用亞述(722B.C.)與巴比倫(586 B.C.)先後作為審判以色列(亞述)和猶大(巴比倫)的工具,旨在教訓選民,神是輕慢不得的,他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對罪,他必清算,對選民也不例外,只是選民的被罰,是復興的前奏,器皿要煉淨後才複合用。
H.第八異象:在兩山中出來的四輛車(6:1~8)
最後的異象與上章的雙審判異象有極密切的關係。在第六個異象中,以色列個人的罪遭受審判,在第七個異象中,以色列舉國之罪遭受審判,而如今在這最後的異象中,全地的罪亦遭受審判,這是以色列度復興的前奏。
最後的異象與第一及第二異象在主題上亦相當銜接。在首次異象中,神的審判工具(眾馬)四出巡查地上的情形,回報當時是安靜平穩(1:11),但後來卻並非如此(見第二異象)。在此異象中,神的選民陸續受外邦國的侵略,可是外邦國同樣被打敗,如今在末了的異象內,侵略以色列的外邦國逐一被神的審判所剷除,於是以色列的國度重建了。
1.異象的情況(6:1~3)
我又舉目觀看,見有四輛車從兩山中間出來;那山是銅山。第一輛車套著紅馬,第二輛車套著黑馬。第三輛車套著白馬;第四輛車套著有斑點的壯馬。
先知看見四輛車從兩山中出來,車輛的套馬(「馬」是複數字,舊約時每車輛套四馬)各有不同的顏色:紅、黑、白、斑四色。 「兩山」字之前有定冠詞,特指某兩座山。這兩座山對讀者來說是熟稔的,故不用解釋是哪兩座山。從地理境域看,這兩山必是讀者所住耶路撒冷附近的兩山,一是錫安山,另一是橄欖山,這是大部份學者的意見。
為了免去讀者的誤會,作者補充那些山是銅山(「山」是多數字,可加「些」字)。「銅」在聖經象徵學中一貫代表「審判」之意(如銅製的洗濯盆、燔祭壇、曠野中的銅蛇),既然兩山是銅山,代表審判,故從這兩山中出來的四輛車就是為審判而來。而它們從兩山中的谷地出來,那正是約沙法谷(意「神的審判谷」)的所在地(約沙法谷是舊約中多處預言最後審判邦國的所在地。參珥3:2)。
四輛車象徵強大的軍事力量(車輛是「戰車」,參王上10:29,「四」代表「全地」),代替神分別向以色列全地的仇敵施行審判。而紅黑白斑分別指戰爭及戰爭的結果:流血(紅)、死亡(黑)、勝利(白)、瘟疫(斑),故這異象充滿「火藥味」,是一個普世審判速臨的緊張場面。
2.天使的解釋(6:4~8)
我就問與我說話的天使說:「主阿,這是什麼意思?」天使回答我說:「這是天的四風,是從普天下的主面前出來的。」套著黑馬的車往北方去,白馬跟隨在後;有斑點的馬往南方去。壯馬出來,要在遍地走來走去。天使說:「你們只管在遍地走來走去。」他們就照樣行了。他又呼叫我說:「看哪,往北方去的已在北方安慰我的心。」 先知不明所見(6:4),解釋天使便先告訴四輛車的身分,後告之它們的使命:
a. 四輛車的身分(6:5)
天使說四輛車是天的四風,本在普天下的主面前事奉(「面前」之前有「站立」一字,意「侍立」,參撒上3:1),現今出來為他服役。
「天的四風」是指天使(「風」字譯作「靈」字,因風不是侍立在神面前的使者,天使才是,參伯1:6,2:1),他們如風般出外為神服役。
b. 四輛車的使命(6:6~8)
四輛車各有使命:⑴往北方去的是黑、白兩套馬車輛(6:6 上);⑵往南方去的是斑馬車輛,即壯馬車輛(6:6 下~7 上)。 「北方」指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地,這些外邦國是以色列的世仇,現今神吩咐其僕役向他們施行審判。在歷史上,亞述及巴比倫早已敗亡,如今還在的只有強國波斯,這異象給當時的讀者帶來莫大的鼓舞,因為神必在列邦國中彰顯他的公義,揀選與保守以色列的恩典。
「南方」則指埃及,這是以色列的另一世仇,在此時亦受神特派使者的審判。撒迦利亞書沒有記載紅馬到哪裡去,東方及西方亦沒有車輛受命前往,因為西邊是地中海,東邊乃是亞拉伯曠野,這兩邊在先知時代對以色列均沒有危險。 四輛車照天使所吩咐的全部出去,在遍地走來走去,執行當執行的審判。天使在此時特別指出往北方去的車輛所執行的任務,在北方安慰神的心(6:8)。「安慰」(henihu 是使動詞,意「叫平靜」、「叫止息」),「心」(ruah,意「靈」,)與「止息」一字並用時可譯作「怒氣」(如士8:3;箴16:32),所以,「安慰他的心」意指「止息了他的怒氣」(如結5:13;16:42)。這裡天使所言是一個特別的宣告,他指出神特別為其選民之故審判北方的仇敵,以正神的公義。巴比倫過去酷待神的選民,如今神替它伸張正義,欺壓選民的外邦受刑罰後,救贖臨到屬神的人。這異象在基本信息上與四匠打四角的異象相同。
最後的異象是一幅神得勝的異象,以色列的仇敵(以南方及北方作代表,此是舊約慣用之代表)全遭殲滅,這是以色列度復興的前奏。這異象對當時及日後的選民產生莫大的安慰與鼓舞。神是公義的,亦是保護他揀選之民的神(參1:17;2:8 12 等不贅)。
總結:
八異象分別指出神如何愛護、眷顧及復興他所揀選的以色列,他們雖遭外敵侵侮及自身的污穢,但神仍以永遠的愛(參耶31:3)記念他們,賜恩與他們,恢復他們被揀選時之身分與地位。又復興他們的使命與任務,叫他們忠心,矢志不移地事奉神。
所以,八異象合為一篇信息,是以色列預言史的鳥瞰,從先知的時代直至彌賽亞建立國度時(注意,多次預告「你們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如2:9 11;4:9;6:15)。整體說來,八異象信息可分作八點,每異象一點:⑴從「外邦人日期」至國度重建(1:7 17)。⑵外邦人日期時的動態(1:18~21)。⑶神藉其彌賽亞建立國度(2:1 13)。⑷國度建立前之「屬靈重建」(3:1 10)。⑸以色列在神計劃中的地位(4:1 14)。⑹以色列個人性之罪的審判(5:1 4)。⑺以色列家性之罪的審判(5:5 11)。⑻以色列仇敵之罪的審判(6:1 8),以及國度建立時,國君掌權時的情形(6:9 15)。
四、象徵性的動作(6:9~15)
隨著最後的異象,先知看見一個象徵的動作,這動作連接最後異象的信息:以色列之仇敵受了審判,於是國度可建立起來。先知看完異象之後,蒙神囑咐,以動作表達一件將來的事實──以色列的仇敵消滅、國度建立、國君掌權時的情形,所以這是一個「預言性的動作」(如八異象是「預言性的異象」),結束八異象所帶至此時的情形:神的彌賽亞在地上掌王權(6:13),「世上的國成了我們的主和他的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遠」(參啟11:15)。
A.神的吩咐(6:9~13)
1.制冠戴冠(6:9~11)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你要從被擄之人中取黑玳、多比雅、耶大雅的金銀。這三人是從巴比倫來到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的家裡。當日你要進他的家,取這金銀作冠冕,戴在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的頭上。」 神的話臨到先知,吩咐他辦兩件事,且要「當日」辦妥,表示事件的重要性。
a. 到約西亞家中會見自巴比倫來的三人,取他們帶回的金銀(即禮物,可見他們受託帶回重建聖殿用的禮金),製作一個冠冕(6:9 11 上)。 「冠冕」(ataroth)是複數詞,但「戴」與「頭」卻是單數字,是指質方面的意義,不是指量。故這復語詞亦可解作「偉大」、「尊重」、「華貴」之意,(如「神」字也是多數字),或可解作一個帶有雙重目的的冠冕(composite crown)(如啟19:12)。
b. 將冠冕戴在約書亞頭上(6:11 下),是一個象徵動作,以約書亞的身分及被加冕之行動,表徵一些將來要發生的事。約書亞是祭司,他當然知道祭司與君王之身分有別,一定不願被加上皇冠,僭越了為王的地位,況且在本國史中的烏西亞曾因此事受罰(參代下2:6);可是,旳他亦知道祭司的職位是作兆頭(3:8),帶有預表的意義,所以他接受先知的加冠,靜候神旨意的顯明。究竟這動作代表什麼,下文便有分解。
2.宣告預言(6:12~13)
對他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他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 神要先知借著帶冠冕之動作向約書亞作多項預言性的宣告:
a. 苗裔從本處長出(6:12 上)
先知向約書亞宣告,叫他明白他的動作表徵將來「一人」的行為:「看哪,有一人稱為苗裔的⋯⋯」(自譯),這「苗裔」(彌賽亞的名稱,參亞3:8,亦是舊約一貫的稱呼)要在本處長起來。「本處」(mittaehtaw,意「在他之下」不一定指他卑微的出身,如Laetsch、Unger、唐佑之)可解作「自己的原地」(參出10:23,如Leupold、Feinberg),指以色列、大衛的王系(參羅1:3),甚至指他的出生地伯利恆城(如Chambers)。
b. 苗裔要建造神的殿(6:12 下~13 上)
苗裔長起來後的使命,其一就是要建造神的殿,這使命覆述了兩次,以示責任重大。
「神的殿」非指當時已在建造中的殿,原因有三:
⑴因那聖殿是所羅巴伯完成的(參4:9)。
⑵若然,那還要等候苗裔長大起來。因此那些認為這是指當時之殿的學者,便硬將苗裔解作所羅巴伯(如Kimchi、Cashdan、唐佑之),或將「殿」解作屬靈的殿,即舊約中的教會(如Laetsch、Leupold),但此舉更難與有關苗裔之其他經文吻合,亦不能解釋「長出來」是需要的(彌4:1 7)。
⑶本節是指彌賽亞國度內之殿(參結40~42 章;賽2:2 4;56:6 8),是彌賽亞將來要建造的另一殿。
c. 苗裔必擔負掌王權的尊榮(6:13 中)
「尊榮」(hodh,意君王的尊榮,如詩45:3;110:4)是「屬」(意「擔負」)那坐在位上(祭司從不坐下的)掌王權的彌賽亞。這樣,彌賽亞在建造神的殿時,亦是他執掌王權之時。
d. 苗裔在王及祭司兩位分上籌定和平(6:13 下)
這苗裔原是身兼兩職,是君王又是祭司(如麥基洗德般),憑此,他(運用兩職之治權力)籌定和平。 「籌定」(atsath,是名詞,意「謀略」、「輔導」、「策劃」,參賽9:6 的「策士」是同根字,中譯將之變成動詞),在舊約常表達「互相和合的意見」之意(如賽8:10;結11:2,同字譯「同謀」、「圖謀」),也許暗示兩職互相表達和合的意見,以和平作為結果(參賽9:6,彌賽亞亦稱為「和平之君」)。 在舊約中,祭司與君王之意見常不一,有權力的鬥爭,互相猜忌,暗地嫉妒,彼此敵視,但在彌賽亞國度內,此不和諧現象不再重現了。
B.彌賽亞的補語(6:14~15)
因6:15 的「我」是彌賽亞的自稱,可見他在神吩咐的某處,介入他的補語。既然6:14 並非預言,此處可作他插入之補語(彌賽亞介入神的講話中,是舊約常見的特徵,在本書內已有多次實例,參2:8 11;4:8 10。在其他地方,同一段經文中,說話者突然改變,亦是沒有先兆預告的,如詩95:1 8,是詩人對百姓說話;但詩95:9 11,立即轉為神向百姓說話)。
1.關乎冠冕(6:14)
這冠冕要歸希連(就是黑玳)、多比雅、耶大雅,和西番雅的兒子賢(就是約西亞),放在耶和華的殿裡為記念。
約書亞戴冠之事為時短暫,亦不為多人看見,所以,天使吩咐這冠冕要放在神的殿內作為「記念」(zikkaron,與先知之名同字根),一來多人可觀望而憶及或知悉約書亞被冕之經過與含義,二來可作永久性的提醒,提醒他們復興的盼望與應盡的責任。此舉是「由」(中譯作「歸」)三位代表人負責進行,不是要記念他們的獻金(如Laetsch),若然便小題大作了,可能別人的獻金猶勝他們呢!因他們也促成約書亞象徵性之動作,故也間接記念他們的「貢獻」【注11】。但他們此時的名字與先前(6:10)不完全一致(因古人常有幾個不同名字的):希連(可能是原名,意「力量」),亦稱為黑玳(別號,意「主的世界」,如烏西雅王的別號是亞撒利雅,王下15章,代下27 章),多比雅(無別名,意「神是善的」);賢(意「恩惠」,原名「耶大雅」,意「神知道」)──這節的幾個名字可能代表他們的特性。
2.關乎將來(6:15)
遠方的人也要來建造耶和華的殿,你們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們神的話,這事必然成就。
冠冕放在殿中成為一件歷史性的對象,預指將來彌賽亞有君王與祭司兩職合在他一人身上,這時遠方的人會來建造聖殿(建造聖殿如上文6:12 所言,是指將來的殿)。
「遠方的人」在舊約詞彙中雖慣指外邦的人(如賽60:10),但有時亦稱那些分散在各處的猶太人為遠方的人(如賽60:4 9)。因本節是論及重建彌賽亞聖殿之事,故這是預言將來分散在各地的選民被招聚回來,在「祭司之王」所掌權的國度內敬拜神(參賽60:3 9;13~14;詩72:11,此時,固然外邦人也來殿中敬拜那全地之王、普天下的主,參詩72:11;賽2:2 4;彌4:2 3 等),那時他們將如撒迦利亞所言,必會認識「我」(彌賽亞)了(6:15)。
在最後結語中(6:15 下),彌賽亞(或許是先知)給他們一個教訓,若他們聽從神的話(如申28:1),必能享受歸回朝拜神的恩福(這是舊約慣說的預言,聽命的必蒙恩,不順命的必不能歸回在神殿中敬拜神;所以對他們來說就不成就)。
書目註明
【注1】M. F. Unger, Zechariah, Prophet of Messiah's Glory, Zondervan, 1970, p.24.
【注2】唐佑之稱他是天使長,見唐著《復興的前景》,證道出版社, 以色列的復興(異象) 49 1980 年版,第30 頁。
【注3】這是大部份學者的意見,如C. L. Feinberg, Minor Prophets, Moody, 1976, p.275;G. C. Luck, Zechariah, Moody, 1957, p.19.
【注4】這是初期教父的注釋。近代學者如C. L. Feinberg(上引書298 頁)亦贊同。
【注5】Fred Hartman, Zechariah: Israel's Messenger of the Messiah's Triumhp, Friends of Israel, 1994, p.24.
【注6】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約書亞從巴比倫出來,如同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他的祖父西萊雅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殺死(王下25:18~21;耶52:24~27),父親約撒答被帶到巴比倫為奴(代上6:15),故那些能經歷為奴之地獲歸國者,其命運如同「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般(參H. C. Leupold, Exposition of Zechariah, Evangelical Press, 1974, p.69)。
【注7】David Baron, The Visions and Prophecies of Zechariah, Kregel, 1972, p.122.
【注8】M. F. Unger, p.86.
【注9】引自D. Baron 上引書第146 頁。
【注10】C. L. Feinberg 上引書第295 頁。
【注11】猶太傳統(Talmud Mishnah, Middoth 3:8)稱該冠冕用金煉掛在殿廊頂的梁木上,好讓每日出入的祭司皆可目睹(參E. Cashdan, "Zechariah," The Twelve Prophets, Socino Press, 1948, p.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