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希伯來書第三章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希伯來書第三章,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希伯來書提要

希伯來書第一章
希伯來書第二章
希伯來書第三章
希伯來書第四章
希伯來書第五章
希伯來書第六章
希伯來書第七章
希伯來書第八章
希伯來書第九章
希伯來書第十章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
希伯來書第十二章
希伯來書第十三章
希伯來書靈訓要義


希伯來書第三章

六 基督比摩西更美(3:1 -6)

摩西是以色列人的第一個大領袖,是神在律法時代所興起的第一個工人,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占崇高的地位。所以,本書在證明基督比屬靈界之天使更美之後,就將以色列最崇敬的人──摩西──與基督比較,以證明基督較摩西更美。在此分兩方面比較:

1 基督與摩西同,而較摩西更美(3:1 -2)

著者先比較摩西與基督相似卻比他更美的地方,然後再指出基督與摩西完全不同的特點,證明 是全然高過摩西的。這樣比較,能使當時的希伯來信徒,不至因摩西與基督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而誤以為摩西幾乎可以及得上基督。

「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阿,你們應當思想……耶穌」。在未比較基督與摩西的異同之前,聖經首先提醒信徒說:「應當思想……耶穌」,因為多思想耶穌的結果,必然會使我們認識 比一切更超越。反之,如果我們多想人的結果,就會產生兩種不良的影響:不是過於崇拜所思想的人,就是過於鄙視所思想的人。我們應善用我們的心思去思想耶穌的事。在此指出我們應當思想耶穌的原因有二:

A 我們都是「同蒙天召」

這意思就是我們都是同蒙屬天的恩召,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作屬天的子民。我們領受了屬天的生命,等候屬天的國度,所以應當思想天上的事(西3:1 -2),追求屬天的智慧,使我們雖然在地上,卻能活出屬天的生活來。

B 我們都是「聖潔的弟兄」

雖然當時的信徒未必已經在生活上聖潔,但在基督里,神卻看為聖潔的,以基督的聖潔為信徒的聖潔(林前1:30)。在保羅和彼得的書信中,都同樣以信徒為已經聖潔的人(林前1:2;6:11;彼前1:2;2:9),這樣我們既有聖潔的尊貴地位,就當多思想聖潔的耶穌,使我們能在生活上像 一樣聖潔。

這兩節論基督之與摩西相同,而較摩西更美的有五點:

A 為使者(3:1 )

1摩西亦是神的使者(出3:10),是神所打發去向以色列人宣布神的眷顧和拯救,並把神所曉喻給他的話教訓以色列人,代表神向以色列人說的。但耶穌基督卻是神所差派的新約使者(參約5:36-38),向全世界的人宣布神的慈愛(約3:16),將神的啟示完全曉喻我們,比摩西和眾先知所得的啟示更完全。摩西曾行各種神跡戰勝埃及的法老,但基督從死里復活,就永遠得勝了掌死權的真「法老」──魔鬼。

B 為中保(3:1 )

1摩西也是舊約的中保(加3:19-20),站在以色列人與神之間,為以色列人代求(出32:30-32);但為「大祭司」的耶穌,卻是約的中保,比摩西更美,因 乃是站在一切信徒──真以色列人(羅2:28-29)與神之間代求(來7:25)。舊約的以色列人,雖然有摩西為他們代求(民14:13-19),仍不免倒斃曠野(民14:20-35);但新約的基督憑著 自己受死流血的功勞(來9:14)向神代求,就能拯救一切靠著 進到神面前的人到底(來7:25)。

C 為救主(3:1 )

1「耶穌」原文就是救主的意思。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救贖者」(徒7:35),救他們脫離法老的手,但耶穌基督卻是全世界人的獨一救主(提前2:5-6;約4:42),救我們脫離罪奴的生活。摩西雖救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卻沒有領他們進入迦南,但基督不僅救我們脫離罪惡的痛苦,也要救我們的身體靈魂進入真正的安息裡面(太11:28-29;帖前5:23-24)。

D 為設立 的盡忠(3:2)

2耶穌基督是神所設立的(參來1:2),摩西也是神所設立的(撒上12:6);但神設立摩西只為以色列人,設立基督卻是為一切的人。摩西雖然一生向神盡忠至死,卻是因自己的罪而死(民20:10-13;申32:48-52);但基督向神盡忠,卻是為罪人的罪而死(彼前2:24)。

信徒也應當自己省察,究竟神有否設立我們在神的家中作些甚麼?我們若遭遇些損害是否因自己的罪,抑為別人而犧牲?

E 在神的全家盡忠(3:2)

2摩西雖然也與基督一樣為神的全家盡忠,但摩西的「全家」只限於舊約的以色列人,而基督的「全家」乃是包括古今中外的普世教會。我們應當作為神的「全家」盡忠的信徒,不要只為和自己一同聚會的人──神全家的一部份人──盡忠。應當因神「全家」的得失而歡喜或憂愁,不要只為自己「小家」的得失而歡喜或憂愁;如果我們看見別的教會興旺,要因此感恩歡喜,正如為自己的教會感恩歡喜一樣,這才是為神的全家盡忠。

2 基督與摩西不同而較摩西更美(3:3-6)

在此有三點證明基督與摩西完全不同而更超越:

A 建屋的和房屋的不同(3:3)

3摩西之不及基督,正如房屋之不及建造房屋的人。房屋不過是一種工程,建造房屋的乃是工程師,房屋工程之宏美,無非顯出工程師作為之偉大而已;所以如果「房屋」有尊榮,則建造房屋的人當然更尊榮。摩西不過是「房屋」,他雖然是舊約最大的以色列人領袖,曾經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又把神的律法曉諭他們,也行了許多神跡,又是世上最謙和的人;但這一切都是那「建造房屋的」所使然。摩西不過是受造者,而基督卻是創造者,泥匠差別何等大,摩西與基督差別也何等大。

「我們原是 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我們所有的德性、恩賜和工作的果子,以及其他屬靈的成就,都無非是神的工作,證明 福音的大能而已。

B 神與人之不同(3:4)

3本節繼續上文的意思,以房屋之必須有人建造,證明人的由來,和人的成就,亦必有他們的創造者,並賦予他們各種智慧和能力,而創造人又給人智慧能力的──就是創造萬物的神(參創1:26-28)。摩西不過是神所創造的人,是神創造的萬物中一類受造者而已;但耶穌基督就是神,人與神是完全不同的種類。人無論怎樣有才能,仍是人而已,與神相去甚遠,這樣摩西當然遠不及基督了。

C 兒子與僕人之不同(3:5-6)

5-6上 摩西是神的僕人,舊約多次提及(出14:31;民12:7;申34:5),但耶穌基督乃是神的兒子(約1:18;3:16,36)。摩西雖然為神的全家盡忠,但只是站在僕人的地位上盡忠。僕人與兒子在管家方面最大的分別,是在權柄和地位上大不相同;僕人不過照主人的意思管理家務,但兒子卻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分派僕人所當作的事,前者是「代理」,後者是「治理」。

並且摩西如此在神的全家盡忠的目的,乃是要「證明將來必傳說的事」。這「將來必傳說的事」,就是指基督和 大能的福音。摩西那樣盡忠為神管理百姓,把神的律法曉諭教導他們,他所盡忠所教導以色列人的一切事,都不過是一個預表,證明那以後要來的基督,將要如何拯救、教導 的百姓,治理神的全家而已;所以摩西的盡忠,不過是預表那真正配治理神全家的基督將如何盡忠罷了。

6下可夸的盼望和膽量,就是指信福音的盼望和膽量。福音使我們有榮耀和存在天上的盼望(西1:5,23;彼前1:3;帖後2:16;多1:2),但這也要我們有勇敢順服神旨的膽量(參徒4:13;29-31及徒5:29;路12:4,5,8-9;徒14:22;羅1:16;10:9-10)。魔鬼常用懼怕與膽怯使人不敢接受福音,或不敢傳講福音;所以聖經以那些膽怯和不信的,都是被丟在火湖裡的人(啟21:8)。但勇敢接受福音的結果,使我們滿有信心的盼望和膽量,這樣的盼望和膽量是可夸的、榮耀的,是我們所當堅持到底的。我們若堅持這種信福音的盼望和膽量到底,便是 的家了,意即便是讓神的兒子治理我們了。按原文「便是 的家了」,應為「 的家是我們」,是連在本節的第一句之後,即「但基督為兒子治理神的家,這家是我們,我們若將……」這告訴我們:

A 我們應當獻上自己作神的家,作聖靈的殿,讓基督居住在裡面治理這個家(林前5:19;弗2:22)。

B 我們應當以信福音的盼望為可夸的,為榮耀而真確的,勇敢的持定這種盼望,決不可以為羞恥(羅1:16;彼前1:3-4)。

C 我們應當堅持這種盼望和膽量到底,應當有恆久而真實的信心和熱心,不是一時的感動和暫時的「相信」(路8:13;提前1:5;提後1:5),才能堅持「到底」。

七 第二個插入的警告──不信神的應許不得進入安息(3:7-4:13)

1 不得進入安息的警語(3:7-19)

A 當以古時以色列人為鑑戒(3:7-11)

7-8上 本節是引自詩95:7大衛的話(這證明詩篇的話就是聖靈的話)。大衛寫這些話的時候,離本書引用這些話的時候,大約已經隔了一千年的時間,但這些聖靈所說的話不獨可以警戒大衛時代的以色列人,也同樣可以警戒新約時代的信徒。雖然以色列人和信徒在神面前所蒙的恩典有不同,但他們都有共同的軟弱,所以也適合受同類的警戒。

聖靈的話有永久的作用, 的話常常是「今日」的,基督在異象中曾吩咐約翰寫上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2:7)。今日聖靈不但借著眾神仆說了聖經的話,也借著聖經,在凡事上,在信徒心中說話(約一2:27),又借著歷史的實例和別人的行動向我們說話;所以信徒必須時常留意聖靈向我們所說的話。

「今日」在7-15中共用了三次(3:7,13,15),是本段最重要的字,這「今日」有幾層重要的涵義:

1. 表明神的寬容和忍耐;雖然人已經有許多次的悖逆,但神仍容忍直到今日,「今日」若肯聽 的話仍然不遲。

2. 表明神對你我的盼望是熱切的; 急於看見我們今日開始「聽 」,不再硬心。

3. 表明聽 的機會無多;「今日」正是神悅納人的日子(參林後6:2),若要等待「明日」,可能失去接受恩典的機會。「今日」才是屬神的,明天乃是屬魔鬼的。

4. 表明一個真正要「聽 」的人應有的態度;真正要聽聖靈的話,必是在「今日」就聽,決不會推到明日,否則可能不是真正有誠意要「聽 」。

5. 表明神的恩典是現成的;基督的救恩是已經預備好的,只要現在接受現在就可以得著。

「就不可硬著心」,表明聽話要有實際的表現,如果一面硬著心,一面說要聽話,這樣的聽話是假的。凡接受聖靈的話的人,要有一個柔和謙卑的心(雅1:21)。出埃及的那些以色列人,口頭說要聽從神的話(出19:8;24:3),心卻剛硬;所以我們若聽從神就不可硬著心像他們那樣。按聖經論以色列人有三硬:

1. 心硬(來3:8),
2. 頸硬(出32:9),
3. 嘴硬(羅10:21)。

這幾節是引證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之失敗,以為信徒的鑑戒。別人的失敗常是自己最好的教訓,反之,既有前車可鑑,仍蹈前人的覆轍,就無可原諒了!在此論以色列的情形有四:

8下飄流曠野

「像在曠野……」,他們雖已出埃及,卻仍在曠野飄流。曠野的生活是惹神發怒的生活,充滿各種的失敗和怨言。靈程仍在「曠野飄流」的信徒,也是常常失敗,怨嘆神,惹神的怒氣。

9試我探我

他們存著不信的噁心,這是他們常常發怨言的根本原因。按照民14:22說,他們一共十次試探神,這十次的試探神都無非是由於不信和體貼肉體。「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他們一面觀看神的大作為,一面得罪神,試探神。不但出埃及的頭兩年是這樣,以後受管教的三十八年中仍沒有改變。許多人以沒有看見為不信的理由,但以色列人的經歷證明不信的噁心若沒有除去,即使觀看神的作為四十年之久,仍然無益。

新約書信中也常警告信徒不可試探神(林前10:9-11;雅1:13),更不可以為神的審判不會來到;當時的以色列人不但試探神的作為,也試探神的審判,他們多次自以為神未必就會這樣因他們所作的審判他們。這一點可以從他們多次怨責,並叛逆摩西的事上得到證明(參民11:1 -9,31-35;12:1 -16;14:1 -10,26-35及民16:1 -35,41-50……)。現今有許多人不信神的審判會臨到他們,或以為神還不會這樣快,這樣認真審判他們。但新約中對神審判必然臨到,有十分明確的記載(來9:27;太12:36-37;羅1:32;2:1 -2;林前3:10-15;林後5:10;彼後2:4-7;3:4-7;猶5-7),不信的人要受生命的審判(啟20:11-15),信徒則受工作的審判,無論甚麼人都要受審判;所以我們切不可存著一種且看神到甚麼程度才來懲罰我們的心。

「試我探我」,原文是試探我,觸怒我的意思;這是特指瑪撒和米利巴的事件說的,因希伯來文瑪撒(massah)意即試探,米利巴(meribah)意即爭鬧,有觸怒之意。這兩次的事件各記於出17:1 -7;民20:1 -13。第一次是他們出埃及走曠野路程時,為食水與摩西爭鬧;第二次他們在曠野飄流近四十年後,再次為食水與摩西爭鬧。所以,這兩次爭鬧可以代表他們整個曠野行程中的失敗,從開始到末了都是試探和觸怒神的。

10心中迷糊

神的旨意和神的作為,對以色列人本是很清楚的。神的律法藉摩西清楚傳給他們;神在四十年中,為他們行了許多明顯的神跡,如:為他們降十災刑罰埃及,分開紅海,降下嗎哪,使盤石出水,為他們戰勝亞瑪力人……。這些事無一不清楚地證明是神的作為;但他們因為體貼肉慾和存著不信的噁心的緣故,以致他們對神已經顯明的旨意和作為仍迷糊不清,不明白神的心意和 行事的法則。他們雖然一面獻祭守節或禁食,另一方面卻敬拜金牛,怨瀆神,戀慕埃及,不信神的應許;所以神厭煩他們所作的,因為他們沒有一心遵從神的旨意。注意聖經是說他們心裡迷糊,不是說他們頭腦迷糊;一個人的心若迷糊了,即使有很聰明的頭腦,也會作出迷糊的事來。

11不得安息

「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這節聖經,無疑是指他們到加低斯時,因聽信報惡信的探子的話,大發怨言後,神發怒不許他們進入迦南,只好迴轉曠野飄流,直到倒斃曠野(民14:1 -35;申2:14)。但本節既連接上文「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就給我們解釋了以色列人不得進入迦南,並不單純由於加低斯那一次的怨言。實是由於他們多次試探神,存不信的噁心,甚至雖經過四十年的飄流,依然如故。

注意:神並非不願意 的選民進入迦南,乃是他們那種不信的情形,使他們不能進入迦南。神也沒有立即把他們滅盡在曠野,乃在三十八年以後;這三十八年的時間,一方面證明神對他們已儘量容忍,另一方面證明他們確是應該倒斃曠野,不配進入迦南的。

「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這一句話顯示迦南是預表屬靈的安息。這一點對本章的解釋很重要,因為如果迦南是預表天堂,則不進入迦南就是滅亡的意思,反之,只是沒有進入安息而已。

B 當趁有今日彼此相勸(3:12-14)

12-14 在這幾節聖經中,最重要的是「把永生神離棄了」,是甚麼意思?這句話對這段聖經的解釋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此可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

「把永生神離棄了」,意思就是這個人要滅亡。這樣,上句「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的「有人」,不是指已經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乃是指基督徒中間有名無實的基督徒。照這樣講這幾節應該是這樣的意思:

1. 3:12的「弟兄們」雖然是對使徒的一種稱呼,但不能憑這種稱呼斷定所有受稱呼的人,都是清楚重生得救的人;因為這稱呼既是用於對全教會(多數弟兄),當然只是一種概括性、一般性的用法,以表明被稱呼的那一班人,是在教會範圍內的;卻不是表明被稱呼各個別的人是得救的人。例如:福音中稱主的十二門徒為使徒,但事實上猶大乃是從起初就不信的,照理不能被稱為門徒,但在那些地方,門徒既被用作一種團體的稱呼,就概括了團體中的不同份子在內。決沒有人在稱呼一個體的人之時,另外挑出團體中不同的份子給他不同的稱呼。如果這樣每逢稱一個人的時候,就可能跟著一連串不同的名字了;所以單憑一種團體性的稱呼,以斷定其中個別的人的情形是不準確的。

並且,「弟兄們」的稱呼有濃厚的猶太人習慣之背景,舊約猶太人彼此都以弟兄相稱,新約中「弟兄們」也不是只用於信徒,例如:彼得在五旬節布道時,就稱那些還未信主的聽道者為弟兄(徒2:29),那些聽道的人也稱彼得為弟兄(徒2:37);又在聖殿中講道時,稱呼聽道者為弟兄(徒3:17)。司提反為道爭辯時也這樣(徒7:2──「父兄」原文為父老和弟兄們),保羅布道時也曾多次用弟兄們稱未信主的猶太人(徒13:26,38;22:1 ,5;23:1 ,5,6;28:17)。由此可見,新約中的「弟兄們」並非絕對限用於基督徒,也用於不信的猶太人;本書信既系對希伯來的信徒而寫,則我們更不能單憑「弟兄們」的稱呼,來斷定那些受稱呼的人都是真實得救的人。

2. 這裡勸勉他們「要謹慎」有兩方面的用意:一方面是要提醒那些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因他們可能存著「不信的噁心」,卻不自覺;另一方面要提醒那些真正得救的基督徒,應當關心他們之間的弟兄,是否有名為基督徒,而心裡卻是存著不信的人。

3. 「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可見在此所謂「不信」是特指不信永生神而言,「不信」永生神是聖經中最大的罪。這些人既不信永生神,又處在信徒之間,當然就是有名無實的基督徒了。他們知道賜人永生的神,和 如何使人得著永生的方法,而又背棄了,其結局當然是滅亡。

4. 「起初確實的信心」,就是指起初真實的信心,與12節「不信的噁心」成對比。真實的信心使人在基督里有分,不信的噁心,使人雖然在教會的範圍以內,處在信主的弟兄們之間,仍會把永生神離棄。聖經在此把這兩種「心」對照,使信徒知道應當堅持到底的是甚麼,和應當謹慎省察自己的是甚麼。

5. 凡是有真實信心的,必能堅持到底;因為使我們能堅持到底的,不是我們自己,乃是救我們的主。任何信徒憑著自己,沒有一樣屬靈的德行能堅持到底。但凡從起初確實信靠基督的人, 都救他們到底(來7:25;彼前1:5;猶24),所以他們必能堅持到底。

另一方面,真實的信心,必是堅持到底的信心。反之,只是暫時相信的信心,必是虛假的信心。例如:主耶穌所講撒種的比喻中,那些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種子,雖然暫時相信,但究竟不是確實的信心;那些確實的信心,乃是持守在誠實良善的心裡,並忍耐著結實的信心(路8:15,18)──也就是堅持到底的信心。

6.「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這是對已有確實信心的人一句慰勉的話。聖經既在上文警告他們,那存著不信噁心的人把永生神離棄了,就在這裡勸慰那些從起初確實相信的人;若他們從起初就確實相信,就當有堅定的態度,持定起初所信的,不可因那些從起初就沒有確實相信的人把永生神離棄,而信心動搖,也不必因他們的結局,而為自己在基督里的地位擔憂。因為我們若將從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所以這句話只有正面的意思,沒有反面的意思,不能用來反面推論,以為起初確實的信心可能是不能堅持到底的信心,或不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沒有分。否則一個基督徒是否有分於基督,就是現在所不能知道的,要等著看他是否已經把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然後才可以斷定他是否有分於基督;如果這樣,這「到底」的意思就應當是指他肉身生命的終結。

基督徒不須等到死後才知道自己是否有分於基督;在新約中,曾多次稱那些還活著而信了基督的人為「在基督里」,並且是與基督聯合的(參約17:23;林前1:2-5;林後1:21;加2:17;3:27-29;弗3:6;4:12-13;5:31-32;西3:3,11)。由此可見聖經認為他們都是已經與基督有分,而不是尚未能確定是否有分於基督的。因為那因信基督而住在我們心裡的聖靈,既是要與我們同在,「直等到神之民被贖」的(參弗1:14;約14:16),自必保守我們起初確實的信心,「直等到神之民被贖」,否則聖靈就不能永遠與我們同在。

第二種解釋

「把永生神離棄了」不是走向滅亡的意思,乃是指人離開了神,走向失敗痛苦的路。上句「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的「人」,就是指信徒當中可能有人失敗離開神的意思,所以「把永生神離棄了」這句話,雖然是指已經得救的信徒說的,卻不是說他們要到滅亡的地方,不過是說他們要離開神而已。照這樣講法,下文的解釋應當是這樣:

1. 在12節的開頭就用「弟兄們」的稱呼,這種稱呼在書信中是慣用於稱呼信徒的。

2. 「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這些話當然是勸勉信徒之間的人要謹慎自己而說。

3. 「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這句話並非說那些清楚得救的信徒會變到根本不信永生神的地步,乃是指他們在得救以後的某些方面對神存著不信的噁心。正如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並非根本不信神,只不過他們在進迦南的應許上因不信神而失敗了。

4. 「把永生神離棄了」,這是論存著不信之噁心的結果,會使人離開神;但這裡未說明離開的結局是甚麼。按本書的12:10-13可知信徒離開神的結果就必受管教,使他們不再走彎曲的道路。

注意:「離棄」原文aposteenai有「分離」,「離棄」,「離開」等意,新約共用過十四次,中文聖經有九次譯作「離開」(路2:27;4:13;13:27;徒12:10;15:38;19:9;22:29;林後12:8;提後2:19),有二次譯作「離棄」(參來3:12;提前4:1 ),有一次譯作「不要管」(徒5:38),一次譯作「退後」(路8:13;但英譯作fall away,即離棄之意),另一次中文聖經未譯出(提前6:5;但英譯作withdraw即「撤回」,「罷止」或「取消」之意)。

5. 按12節上文,是引證古時以色列人不能進迦南的事為鑑戒,而11節末句「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與下文18節「不容他們進入 的安息」的話,都顯示迦南在這裡乃是預表「安息」不是預表天堂。那些以色列人出埃及是預表信徒得救的經歷,他們不能進迦南,是預表失敗的信徒不能進入基督的安息,不是滅亡。那些倒斃曠野的以色列人,不是回到埃及死去,他們乃是出了埃及的人。(注意,按當時的以色列人而論,他們不論出埃及或倒斃曠野,都只關係肉身的得救或滅亡,至於他們靈性方面的得救與否,乃是在乎他們個別對神的應許有無信心而定。他們不是因肉身出了埃及,靈性也得救了;也不是因肉身倒斃曠野,靈性也滅亡了。例如:摩西也是不得進迦南而死在曠野的人;但顯然摩西所受的,只是肉身方面的刑罰,他的靈性並不因此滅亡,按太17:3所記主耶穌登山變像時,摩西還在榮光中與主說話。我們現在引用以色列人的經歷為預表時,是以他們全體肉身方面的出埃及與倒斃曠野為預表,不是以他們個別的靈性為預表,這一點必須分別清楚。)這12節到14節的話,乃是就上文所舉的例引出來的教訓,若這裡勸勉警戒的話是指信徒有滅亡的危險,則與上下文預表的一貫之靈意不合。上下文的預表既論以色列人不得進迦南,是預表信徒不得進入安息;無疑,這裡勸勉信徒要謹慎,免得有人存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的話,就是勸勉信徒要謹慎自己,免得離開神而失敗的意思。

6. 「……就在基督里有分了」。聖經既以那些從起初確實有信心信靠基督的人,為已經在基督里的人(見上文5.之註解),則這裡所說「在基督里有分」,必有另外的意思。按上下文可知就是指在基督的安息里有分的意思(按原文這句話可譯作「是基督的有分者」,或「是基督的伴侶」)。所以這裡所論的是得救的人進一步的靈性問題。

總之,上面兩種解釋雖有些不同,但也可以互相補充,使我們看見,無論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或有名無實的教友,都應當謹慎省察自己,不要辜負主的恩典,以致不能得著神所樂意給我們的屬靈福份。更當注意的,是這幾節聖經所給我們下列的靈訓:

1. 信徒之間愛心的表現

最重要的還不只是物質方面的互相幫助,乃是靈性方面的互相勸勉,和互相挽回錯失。今日教會在彼此勸勉的愛心方面,表現得比在物質上彼此濟助更不如,這是證明今日信徒對於弟兄在信仰上或德行上的錯失,常常輕忽了自己應盡的本分,對於弟兄的忠告,則缺少順服真理的態度,無法虛心接受別人的勸勉;但無論如何,若我們尚不覺悟自己的錯失,或是有了錯仍不肯接受弟兄的勸告,當然更談不上去挽回別人的錯失了。

2. 在此告訴我們相勸的生活

a. 是「要趁著還有今日」的今日不但是罪人聽信福音的機會,也是信徒相勸的機會。我們要學習及表現這實際相愛相顧的生活,就當趁著還有今日來學習表現。「今日」仍是主遲延未到的時候,仍是可以相勸相愛的時候,若到了天上就沒有相勸的必要了;因為天上既沒有試探和罪惡的迷惑,當然也不須要像今日這樣相勸,而且到了天上的時候,一切已經定實了,即使相勸也不能挽回或改變神所已經定準的事;所以應當趁著還有今日過相勸的生活。

b. 是「天天」的相勸相愛的生活,不是一次作完就了事的,乃是經常的,天天的。因為我們天天都有可能跌倒,天天都可能受罪的迷惑,雖然已往曾為這方面的錯失相勸過,但現在仍須同樣的相勸。

c. 是「彼此」的相勸的生活也是彼此的;並非有甚麼少數人是絕對比別人優越,只勸勉別人,而無須別人勸勉的。這「彼此」的相勸,說明任何人都應當承認自己是軟弱的,和別人一樣須要弟兄的提醒和扶助。雖然在弟兄之中會有比較剛強的人,但沒有絕對剛強的人;雖然會有多得勝少失敗的,但沒有不會失敗的;所以沒有人可以因自己信主的年日比別人長久,在教會中的地位比別人高,或恩賜比別人長進,就可以自高自大,不受勸告。

3. 罪惡常常有使人著迷的誘惑力

任何人都可能受罪的迷惑,所以都須要謹慎。在應付罪惡的迷惑上不經心的人,必定比別人更容易受罪的迷惑;人若落在罪惡的迷惑中,向神的心就剛硬了。這裡告訴我們何以許多人的心向神那麼剛硬不肯悔改,為自己說許多推諉和辯護的話,甚至毀謗聖經的真理,其實是他們被罪迷惑,不肯丟棄自己的罪罷了。

「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可與上節「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相對照,可見被罪迷惑而剛硬的心,常是由於心裡存著不信的噁心的結果,不信神所應許屬天福樂的真確,就使人更易被今世的罪所迷惑了。

4. 信心是使人與神發生關係的根基

我們必須借著信心,才能與神聯繫、交通。所以我們必須有真確的信心,所有因環境而有的外表關係,如加入教會,都不能代替真信心的功用,使我們有實際的屬靈經歷;反之,沒有真信心必定不能持久,是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

C 幾個警告性的問題(3:15-19)

上文聖經引證古時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例子之時,加入一些警告性的勸勉和安慰,這幾節,再就所引證的例發出問題,以啟發希伯來信徒在主觀方面的思想,使他們能自己領悟上文所舉的歷史教訓,得到更深的感動和益處。

15這節聖經上文7-8節已經引用過;下文4:7再引用,這樣再三引用,顯明這警告性的話是信徒所當重視的。這節聖經告訴我們,神在已往曾經向那些不信從 的以色列人發過怒,在末後神也要向那些背逆 的人發怒(羅2:4-5),但在今日神仍等候我們聽從 的話。我們既看見已往許多先例,聽見關於將來的許多警告,就不可硬著心,應當趁著「今日」聽從 的話。

16第一個問題──關乎出埃及

惹神發怒的竟是神藉摩西所領出埃及的人,不是仍在埃及的以色列人。神曾經為他們施行極大的拯救,擊殺埃及所有的長子,為他們分開紅海的水,又從天上降下嗎哪作他們行走曠野路程的糧;但在曠野多次惹神發怒,受神重罰的竟就是他們。這是我們所當引為鑑戒的,我們既從罪惡的痛苦和極大的死亡中,被拯救出來,就不可貪戀今世罪中之樂,怨 神的安排,放縱肉體的私慾,招惹神的怒氣和管教。

17第二個問題──關乎行走曠野

神是厭惡罪惡的神。雖然他們已經離開埃及,正在曠野行走,而且神也曾在他們身上費了許多苦心,但這些並不能使神姑息他們的罪,不予追究。他們雖出了埃及,卻倒斃曠野,這是今日信徒所當戰兢的。我們雖然已經蒙救贖,神雖然向我們顯出極大的恩慈,但 並非不厭惡我們的罪;從罪惡中已經被救起的人,仍可能因犯罪而為神所不喜悅。所以我們不可以得救為滿足,乃當追求聖潔的生活,進入基督的安息里,勝過罪惡、肉體、和一切屬靈的仇敵。

18-19 第三個問題──關乎進迦南

在此指出以色列人雖然出了埃及,卻沒有進入迦南;雖然得救,卻沒有進入「 的安息」;最大的原因是由於「不信」,他們的眼睛只看當前路程的艱難,不信神的應許能夠兌現,不信神能帶領他們經過這艱難的曠野進入迦南;這不信的噁心,就是使他們不能進迦南的原因。其實神領他們出埃及的目的,是要他們進入神的應許地,但他們不信的結果,就使他們不能走到神所希望他們走到的地方現今也有許多信徒只看環境的艱難和自己的軟弱,看試探的厲害和人的失敗,而不信神的應許,不肯追求勝利的生活,進入基督的安息里,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的一生,就在失敗愁苦和怨嘆之中虛度了。

問題討論

為什麼要思想耶穌?

基督與摩西有何相同而較摩西更美?基督與摩西有何不同而更美?

甚麼是「可夸的盼望和膽量」?將這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 的家,怎麼解釋?有甚麼教訓?

3:7最重要的兩個字是什麼?試述其靈訓。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失敗有那四種情形可為我們的鑑戒?

3:12-14「把永生神離棄了」應如何解釋?

解釋3:15-19三個警告性的問題。

以色列人之倒斃曠野是否預表靈魂之滅亡?DD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