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信條的價值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作者/道格拉斯•凱利 Douglas Kelly 譯/王一 Yi Wang 校/

直到今天,特別在宗教改革的傳統里,教會運用一種有力的工具來「守住那純正話語的規模」,將福音傳到地極——教會信條(confession)。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標誌著與中世紀教會的決裂,全歐洲三分之一的教會不得不回到「繪圖板」面前,重新向世界描繪自己的信仰見證。

這繪圖板就是聖經。無數的牧師學者以全新的原文知識,傳統的奧古斯丁主義(Augustinianism )和初代教父為基礎進行探索。因此,儘管在當時羅馬天主教統治階級的殘暴壓迫下,他們最終建立了新的宗派,但他們看自己是真正的(或者歸正的)大公教會信徒(catholics),而非一個新的宗派組織。

羅馬天主教指控他們跟從異端教導,離棄真教會,因此對他們來說,準確地自我定義是十分必要的。作為教會,他們以謹慎的態度配合禱告來解釋整本聖經,確保其陳述和定義與聖經中關於教義與責任的重要教導一致。十六、十七世紀時,一些總會堅實紮根於上帝的話語,延續前五世紀的基督教歷史中的傳統信經,完成了這一使命。

工作的果效隨時間逐漸出現了(從1520-1530年代最初的一些改革宗信條到1640年代的威敏斯特信條)。這些紮實的信仰準則以清晰的聖經教導為根據。聖經是試金石。1560年蘇格蘭信條的起草人們曾聲明,如果任何人能找到這一信條有什麼不合聖經之處,他們樂意修改。歷史上,教會清楚地說明,最終一錘定音的一定是聖經,正如威敏斯特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中所說:「天下最純正的教會也難免有混雜和錯謬」(25.5)。

從嚴肅的辯論中誕生的信條,簡要明確地表達了聖經教導關於救恩和聖潔生活的要旨。合乎聖經的教導使得這些信條對今天的我們依舊有寶貴的價值,能夠引導我們正如數世紀前曾引導過我們的前輩一樣。今天的教會不必重新建構這些信條乃是上帝的憐憫。藉著信條,我們住在健康而安全的「聖徒相通」之中。

這種教義的連續性與當今西方世俗文化的相對主義截然不同。相對主義認為「古舊真理粗陋不堪」(ancient truth is uncouth),人們必須狂熱地追趕瞬息萬變的知識領域當中最新的潮流。不但如此,相對主義的侵略絕沒有止步於教會的大門。今天,對信條的感激和讚許會引起橫眉冷對,甚至在不少福音派(甚至改革宗)教會和宗派中,會引發公開的反對。

許多福音派教會,為了避免這些信條中清晰的教導(這些教導是基於聖經超自然的宣告),為了避免挑戰我們文化中相對主義的統治地位(相對主義最終是反對超自然的),他們對這些準則採用了一種「唯名論式」(nominalistic)的解釋。所謂「唯名論式」解釋,就是避免正式地簽署採納信條,從而避免在這些合乎聖經的信條中明確清晰的教導,同時用乖僻精明的方法努力將其解釋成其他內容;就是解釋成一些對世俗文化沒什麼挑戰的內容。

神導進化論(theistic evolutionist)就是一個例子。神導進化論者用一種叫做「詭辯術」(Jesuit casuistry)的方法,把創世紀前三章強迫解釋成原本這三章要避免的意思——就是在亞當墮落之前有罪,以及生命是由機率和運氣來決定發展的。

威敏斯特信條的偉大價值之一就在其對創造的教導。如果我們跟隨信條的教導,就不會成為科學哲學(philosophical science)範式變化的犧牲品(科學哲學不同於經驗科學(empirical science),後者在我看來是與創世紀教導完全相符的)。有信條準則可以極大地幫助我們(如果我們真實地住在它們裡面,而不是名義上,逃避它們的實意):這些信條準則清晰直接地告訴教會聖經中對創造所一貫教導的,而不是帶我們去追隨後啟蒙時代的哲學。信條準則幫助教會看清許多像神導進化論等方法不是出自聖經,而是從外面來的,需要甄別。信條寶貴的見證,幫助我們繼續站立在堅實的合乎聖經的基石之上,儘管這樣會與世俗為敵,但只有這裡,我們才找到與聖言和聖靈的真理一貫始終的教導,那賜生命的聖言和聖靈,也必能改變一切文化與思想。


道格拉斯F.凱利 博士,任教於美國RTS改革宗神學院(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他著有Revelation: A Mentor Expository Commentary. 一書

英文原文地址:http://www.ligonier.org/learn/articles/the-value-of-confessions/ 中文譯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6f76480101n1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