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世界观的交锋7
“多度空间”的上帝,在“多度空间”中创造了宇宙及人类。人类想在三度空间内,去理解这位上帝,就如在二度空间的蚂蚁,企图了解人类如何登陆月球,真是 “连门儿都没有”!我们最进步、最引以为傲的认识工具就是科学方法;蚂蚁最进步的认识工具就是彼此交头接耳。我们在月球上讥笑蚂蚁的幼稚,在“多度空间” 的上帝又是如何想我们呢?
在第四章,“自然主义”哲学观的偏差中,我们曾经分析“自然主义”在哲学、科学及神学上的不合逻辑。科学方法不能超脱“自然主义”的设限,也就无法证明,也无法否定上帝的存在;更不用说对上帝的认识了。我们若关心蚂蚁到一个地步,愿意把登陆月球的原理告诉它们,惟一的方法就是变成会和它们交头接耳的蚂蚁,一面又不失去人的智慧与身份。上帝如果关心我们到一个地步,要我们认识祂的奇妙作为,惟一的方法也是缩小到“三度空间”来启示我们。
早在罗素向上帝求这样的证据以前,上帝就说:“我已经去过那三度空间的地球了。他们称我为耶稣。”
上帝关心我们到这个地步,祂以宇宙万物,耶稣的降世救赎及圣经的教导,世世代代地启示我们。
宇宙万物的启示
我们在前一章第二节,叙述上帝在多度空间点燃了“宇宙大爆炸”。这以后,上帝的创造与启示就没有停止过。在这里我们要述说大爆炸以后的创造与维持。这个记载在“创世记”的创造过程,和科学观察到的,一点也不冲突。“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三节)
“创世记”中的创造
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一百五十亿年前,宇宙没有原始人、没有恐龙,没有动植物、没有海洋、没有高山峻岭,也没有太阳、月亮及星星。什么都没有,连时间空间都不存在。只有上帝!
上帝在永恒里用祂大有能力的话,造了空间、时间、物质与能量。这就是大爆炸。就在开始的瞬间,星云团开始聚合,银河系、星球及行星等都陆续地造成。那时宇宙充满了光,只是光达不到地球表面,因为那时地是“空虚混沌”(创世记一章二节),被一层很厚重的“云雾”笼罩,挡住了宇宙的光。那时的地球,真是“渊面黑暗”(创世记一章二节),完全不合适人类及任何生物居住。
上帝的灵开始运行在水面上(创世记一章二节),或许上帝就在此时创造了单细胞的生命,放在黑暗的水中,因为这种生物不需要光。
继而上帝用祂的大能,拨云见日,立即太阳及星星的光,可以达到地球上(一章三节)。不仅如此,上帝也让深渊的水与云雾之间的水蒸气,有了交互作用。
上帝在地面上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植物(一章十一节)。植物吸收空中的二氧化碳及水,利用太阳的能量,制造养分,也放出氧气。
于是上帝又在云雾中作工,利用植物放出的氧气,调节云雾中的成分,使得空中不再是阴霾密布。云开时,可以看到太阳、月亮、星星。同时也造了一层臭氧在云层之上。这样可以保护新造的各种动植物,不至被外来的强烈辐射线伤害。(一章十四节)
到了这个时候,环境够好,上帝开始在海中陆上造一些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软软滑滑的小东西;继而造一些有壳的动物如蛤、蟹及昆虫类(一章二十节)。以后,又造一些大一点的鱼及两栖类如青蛙。最后造更大的爬虫类如蜥蜴等(一章二十四节)。所有以上的创造,和科学家观察到的有冲突吗?
“恐龙”之后
大约到了一亿年前,上帝造了很大的爬虫—恐龙。有的恐龙长达三十米,重达五十吨。约六千万年前,地球上碰到外来的大灾害。可能是附近一个星球爆炸,或是小行星撞上地球,也可能是地球本地上一个巨大的火山爆发,大大地破坏了生态,杀灭了所有大物种的恐龙,只有一些小的残存。
被天灾灭绝的不仅是大恐龙。早期地球地层不稳,宇宙尚在初期,天灾频繁,生物绝迹的比比皆是。事实上,所有生物,给予足够的时间,都会一一绝灭。一般的情况是:愈大的动物,赖以生存的需求大、条件苛、绝灭得较快。大动物如狮子、羚羊等,可在几百万年内绝灭。愈小的动物,如讨厌的蟑螂,可以活一亿年以上。这就是上帝的创造与维持:“上帝作事直到如今。”以新的动植物来取代已绝迹的物种。
继恐龙之后,地球的环境渐渐稳定,上帝造飞鸟及哺乳动物(一章二十五节)。祂造了几大类的哺乳动物:有在海中的海豚及鲸鱼;有在陆上的兔子及我们做实验用的小白鼠;有四只脚的老虎、狗、牛、羊等。这时造的鸟及哺乳动物和前面造的显然不同—它们有表情、会表达喜怒,也借此和人类沟通。这是不是上帝造来陪我们的呢?我们喜欢养狗、猫、鸟当宠物;很少有人养蜥蜴、蟑螂吧!
大约二百万年前,上帝造了一些像人的哺乳类(Hominids)。这些动物可以用两脚直立,有较大的脑袋,会用工具,比前述的哺乳类更有表情,有的还会埋葬它们的死者,甚至在洞穴壁上作画。无论如何,它们还是动物,不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因为它们没有“灵”;没有像我们一样的良知;不会祭拜神;没有宗教仪式;也不会和上帝沟通。
当一切准备妥当,上帝决定照祂的形象造男造女,来取代绝迹的像人的哺乳类。上帝要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全地”(一章二十六到二十八节);又要他们用智慧来治理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及资源。我们就是始祖亚当夏娃布满全地的后代。
到此为止,上帝对祂的创造十分满意(一章三十一节)。以后,上帝颁订十条命令,有敬拜的、有道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条—要敬拜上帝,用心灵诚实与上帝沟通。上帝喜悦我们的敬拜,人类是万物之“灵”,更需要这样的敬拜。(注一)
耶稣降世的启示
世界所有宗教信仰中,只有犹太教、基督教,及回教是敬拜独一真神;相信上帝创造万物的启示。但仅靠创造的启示,仍不能与上帝沟通,建立上帝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在第一节“讲理的上帝”中,我们已解释:惟有耶稣能将上帝完全显示给我们。然而除了基督教,其他信仰并不承认耶稣的神性。我们现在就以推理的方法,证明耶稣是上帝,是我们与上帝间惟一的桥梁。
在历史上耶稣确有其人其事
反对基督教信仰的人,认为耶稣是信徒们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根本不存在。这种想法的由来,一是因耶稣一生太完美,几近不可能;二是如果能举出耶稣从未来过世上的证据,或只是一个平凡人,则基督教信仰失去了独特性,与其他宗教无异,仅是劝人为善而已。耶稣如果来过,且行神迹奇事,为何历史没有记载?
历史当然有记载!只是一般历史教科书,为了保持中立性,没有把耶稣的神性叙述出来。最可靠的记载当属现场的目击者,就是圣经里马太、约翰、彼得、雅各等的书信。但因他们是耶稣的门徒,惟恐有偏见,那么是否有“非基督徒”的记载?当然有!耶稣生长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治事的精神是重法重理,一丝不苟。且看当时罗马历史,官方与民间的记载:
‧塔西图斯(Tacitus, 55~117):被认为是第一世纪罗马最著名最可靠的历史家。就是从他的记录中,后人得知罗马城大火是尼禄所纵。关于耶稣的记载,他说耶稣在提庇留(Tiberius)任内,死在彼拉多手下;祂的门徒说祂复活了,并且将祂的话由犹太地传到全罗马帝国(Annals, 15.44)。(注二)
‧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 69~140):罗马传记作家及历史家,哈德良皇帝(Emperor Hadrian)的机要秘书。在他的记载 [Claudius, 25] 及 [Nero, 16] 中,叙述耶稣是第一世纪的人,祂的门徒将祂的福音在犹太地传扬,结果被革老丢(Claudius)驱逐出城。(注三)
‧约瑟夫(Josephus, 37~95):犹太历史家。在他的作品 [Antiquities] 中记叙耶稣是雅各的哥哥,被称为基督;祂行了许多神迹,后来被彼拉多钉死。祂的门徒说祂三天后复活,因此祂必定是弥赛亚。(注四)
‧泰勒斯(Thallus):是耶稣钉死时在场的目击者。他的记载(52 AD)已失传,但被历史家阿非利加努斯(Julius Africanus)转记下来:“在基督被钉后,不知明的原因,发生了从未有的大黑暗及地震。黑暗,像是日蚀;地震,则全城飞沙走石,地裂开,房屋倒塌。”这个记载和圣经上马太福音的记载相同。(注五)
‧罗马政府官员的记载:如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给皇帝图拉真(Emperor Trajan, 53~117)写的信,记载耶稣被彼拉多钉死,及门徒事后的反应,和民间记载大同小异。
‧犹太人公会(Talmud in Sanhedrin, 43a):连审问耶稣的犹太人公会都记录了耶稣的钉死:“在逾越节的晚上,耶稣被钉。在这以前,民众就喧闹,说这个人行很多奇怪的事,又煽动百姓,并行邪术……。”由他们的角度来记载,已算是很诚实了。(注六)
‧外邦历史家:庐奇安(Lucian)是一叙利亚历史家,也有和以上相类似的记载。(注七) 总之,除了四福音书,当时非基督徒的历史家,官方记录,民间记载,大致可归纳如下:耶稣是拿撒勒人,祂的行为无懈可击,在该撒提庇留任内被彼拉多钉死于逾越节晚上。祂被称为犹太人的王。祂的门徒传扬祂的话,不怕逼迫。这些和圣经的记载不是完全符合吗?只是由另一个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耶稣是历史上曾有的真人真事,是无庸置疑的。
耶稣一生无懈可击
1. 耶稣是谁?
约翰福音十章三十节:“我与父原为一。”耶稣不只在一个场合称祂自己是上帝。历史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当一个人自称为神时,旁人惯有的反应有三,按照名作家鲁益师最著名的归纳法,这个人只可能是:一、骗子,二、疯子,三、是神。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宗教大骗子,有自称为神的,也有自称为先知的。他们煽惑群众,招赀敛财,造成多少悲剧:如一九七八年美洲人民庙堂的琼斯(Jim Jones);一九九三年德州维口的科雷斯(David Koresh)等。事后来看这些领袖,发现他们的言论、道德,尤其是私生活,比大骗子还可怕。马太福音七章十八节:“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也不能结好果子。”这是耶稣的话。耶稣的一生事迹,世上找不到第二个比祂更完美的人。法国著名语言学家、批评家及历史家勒南(Ernest Renan),本身并非基督徒且厌恶基督徒。他以学者的身份,在他的《耶稣生平》(Vie de Jesus, 1863)一书中,称赞耶稣是:“有史以来世上惟一具有完美无瑕品德的人。……是人类伟人中之伟人,……无人能分享祂的荣耀。……只有祂配为宗教立下基础,因为惟有祂能引领跟随者成圣。”(注八)这样的耶稣,像个大骗子吗?
耶稣在世三十三年。最后三年招收门徒,到各处传讲天国的福音。祂的教导清楚明白;祂的登山宝训世代诵传;祂的比喻故事发人深思。对软弱者祂温和怜悯;对挑衅者祂睿智对答。耶稣像是一个头脑不清的“疯子”吗?拿破仑一生显赫,临终时,有人问他:“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拿破仑不加思索地:“拿撒勒人耶稣!”当问及原因时,他回答:“我争战夺取城市,用刀枪、用武力,到头来军队都不听指挥。这位拿撒勒人耶稣,没刀没枪,却用爱征服了全世界。”
按鲁益师的归纳法,耶稣既非“骗子”、亦非“疯子”、祂必定是“上帝”。若耶稣仅自誉为上帝,而不是真正的上帝,对祂又有什么益处呢?祂就是因为承认是上帝才被钉死的。祂不能说谎,因“祂不能背乎自己。”
2. 降世的目的
a. 经历人生苦难
上帝按照祂的形象造男造女,为的是希望我们以“心灵诚实”与祂沟通。但是人以有限的思维,实在难以揣摩上帝深奥的智慧。惟一的办法,就是上帝以人的样式来到人间,生于贫穷、长于平凡,死于忧患,亲身经历世上生、老、病、死的苦痛,人间的冷暖、无情与争斗,罪恶的试探及财势的诱惑。这样祂能感受我们的争战,分担我们的忧愁。祂的一生行事为人,成为后人的典范。祂以上帝荣耀的身份,受尽世上最大的欺凌与羞辱,最后以最惨痛的方法,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b. 代赎世人的罪
上帝是慈爱的,也是圣洁的,圣洁到笔墨无法形容。当上帝拣选摩西带领为奴的以色列民出埃及期间,有一次,摩西要求见上帝的面。上帝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为什么呢?因为上帝的荣耀与圣洁是我们无法承受的。于是上帝想了一个勉强可以让摩西见祂的办法:“你要站在磐石上,我的荣耀经过的时候,我必将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过去,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这就是上帝的荣耀圣洁,隔鲜磐石洞穴,上帝手的遮掩后,才是摩西能承受,能见到“背”的圣洁荣耀。每次想到摩西这个要求,上帝把我们放在磐石洞穴,不是保护我们免于遭受敌人的攻击而已,而是污秽的我,只有被藏在磐石洞穴里,才能承受上帝的圣洁!因此不得不更加警惕。
上帝是慈爱圣洁,也是公义的,万不以有罪为无罪。因祂的圣洁公义,绝对不能容忍世人的不义。所以,上帝要以无罪的来代赎世人的罪。但是世上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上帝只有以祂自己降到世界上来,最后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当祂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说:“成了!”(约翰福音十九章三十节)“成了”什么?成了救赎的大业,成了以无罪代替有罪,成了我们和上帝和好的桥梁,成了我们活在世上,也能享受平安喜乐的盼望,也成了启示上帝慈爱、公义、圣洁的工作。
耶稣复活的史实
世界上没有一宗历史事件,像耶稣复活这样,经得起两千年时间的考验,经得起无以数计宗教家,专家及学者的攻击和考证。一些慕道朋友认为,基督教的道理是一种“循环印证”(Circular Reasoning):以圣经证明耶稣的存在;耶稣又解释圣经的可靠性,因此,不合逻辑。言之似乎有理。因此必须有一外来、客观、理智的证据,来破解这个循环。耶稣基督复活的史实,就是这强而有力的证据之一。
从耶稣复活那个清晨开始,犹太祭司长和长老用欺骗贿赂的方法编造谣言,掩盖复活的事实。直到今日,仍有像“耶稣研究社”(Jesus Seminar)这样的团体,有组织有系统地来推翻这件历史事实。正因为他们也相信“耶稣复活”不是信徒单凭“信心”的接受,而是理性地认识这件史实。所以,如果能证明它从未发生过,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就会动摇。问题是,有限的人类,本已难理解无限的上帝;更何况三度空间的思想,企图推翻多度空间的事实!
有关耶稣复活最好的证据,应属圣经“四福音”的记载。许多福音丛书也都有详细的分析,其中最周全的应是麦道卫(Josh McDowell)的《铁证待判》。笔者只想在这里,为《铁证待判》增加点“科学性”注脚。
1. 犹太人相信“逾越节策谋”说
美国东北部是犹太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笔者同事有一半以上是犹裔医生、教授、博士。为了传福音,笔者常常和他们讨论到耶稣是上帝这个敏感问题。所幸一向的争论都是“良性”的,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恭谨而诚恳。一半以上的同事,深受一本一九六五年的畅销书《逾越节策谋》的影响。
《逾越节策谋》(The Passover Plot)的作者舍恩非德(Hugh J. Schonfield)异想天开地叙述:耶稣因熟悉旧约的记载,于是和门徒串通好,首先骑驴驹进城,以应验先知的话。然后到圣殿吵吵闹闹,被拘禁起来后,因说狂妄亵渎神的话,被钉十字架。且事先与一罗马兵丁以金钱串通,在最后要喝的醋里放了昏迷药。连肋旁的枪伤也是预先策谋的一部分。末了耶稣晕了过去,被枪刺后,门徒将祂拿去埋葬。三天后恢复过来,宣称复活。两周后因受伤太重而真的去世!(注九)
这个故事漏洞百出。但是犹太人历代传下来拒绝耶稣的想法,根深蒂固。这本书的出版,只是将他们原本有的印象,更加具体化罢了。
2. 彼拉多确有其人
前面提到的几位罗马历史家,记载耶稣钉死与复活的事迹,也提到彼拉多的名字。彼拉多是下令执行钉耶稣在十字架的罗马巡抚。笔者五年前旅行到以色列的西岸海港该撒利亚城。就在当年保罗为自己辩证的半圆形竞技场旁,看到一块考古学家发掘的石碑,上面题了一些对当时凯撒皇帝歌功颂德的话,下款署名就是“彼拉多”,任职时间和圣经记载完全相同。足见彼拉多确实有其人,也确实做了这件遗恨千古的事。如果耶稣没有复活,没有彼拉多及与他同时代的人活鲜,历史家可以信口雌黄地随意记载吗?
3. 耶稣昏迷论(Swoon Theory)
关于耶稣没有死去,仅是昏迷的事,麦道卫有很精辟的分析。笔者在这里要提供的,是两千年以后的“科学证明”。
一九八六年美国医学权威期刊《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简称JAMA),出版了一篇不寻常的学术论文,“论到耶稣基督身体之死”(On the Physical Death of Jesus Christ)(注十)。它的不寻常,是因为JAMA和其他科学期刊一样,“肯定”不接受任何“超自然”现象的学术论文。即使是“自然现象”的论文,在公诸于学术界以前,要经过极为严格的审核。由此可见这篇论文的内容,必然是百分之百的“自然性”、“医学性”及“科学性”。
作者爱德华医生很公正地自当时历史背景,四福音的记载,客观地分析耶稣受难的经过,及诊断祂的死因,纯粹是站在医学的立场。福音书的作者,除路加外,都不具有医学常识;他们的记录,当不会刻意迎合医学的观点,就事论事,诚实可靠。作者自耶稣晚餐后,到客西马尼,走多少路,被捕,被鞭打,戴荆棘冠等,都有仔细的分析。他还考证那时代罗马人用的鞭子,长度,上面骨刺的形状,如用右手鞭抽耶稣的背,打多少下,割破的是哪几条血管等,解释分析得像是在医学院上“人体解剖学”的课。每次读到那一段,笔者真的心痛如绞。“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最后作者由肋旁枪伤以致水和血流出,来作死因的诊断。耶稣在两千年以后,终于有一张“美国医学协会”的“死亡诊断书”,写下的死因是“心脏破裂或心肺衰竭”。并且证明:“按照近代医学的研究,耶稣自十字架取下时,已经断气了。”
这篇论文至少证明一件事,“耶稣昏迷论”不攻自破。
4. 空坟墓的解释
前面论到犹太人一半相信“逾越节策谋”论,另一半却采信:“耶稣的尸体被偷走”,因此坟墓是空的。至于是谁偷的?与这案子有关的只有三种人:耶稣的敌人,犹太教领袖;耶稣的朋友、门徒或亲人;恶作剧者,可能是罗马兵士及其它。
耶稣埋葬后,彼拉多听取犹太人的建议:派兵丁严严看守坟墓。罗马是法纪严苛的国家,罗马兵战兢地看守都来不及,为什么要偷?偷的动机又是什么?其他恶作剧者又如何攻破罗马兵丁的防守?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
犹太人要偷吗?如果他们偷了,又为何要编造是耶稣门徒偷的呢?数周后,彼得等被圣灵充满,在耶路撒冷城大声宣讲耶稣复活的福音,该处离开坟墓不远。犹太领袖如果偷了,只要把耶稣尸体拿出来,不就真相大白!这些领袖们痛恨门徒的传讲,但是敢怒不敢言,表示他们拿不出证据来。所以这个推断不合理。
门徒偷了吗?门徒偷只有一个动机:他们太想念他们的主,想把祂的尸体偷回去作纪念。试想想,门徒都不是有财势有地位的,他们将耶稣改葬的地方,总不会比财主的墓更妥当,“风水”地点更佳吧!因此动机不够。
如何偷呢?罗马律法这么严,守夜睡鲜是死刑。罗马兵丁眼都不敢闭,哪敢睡觉?更别说集体睡觉!真睡鲜了还敢事后跑去犹太领袖那儿报告吗?理当像保罗在罗马管区腓立比监狱的禁卒,拔刀畏罪自杀了。
耶稣死了,门徒在心灰意冷之余,如鸟兽散,实在没有偷墓的动机。如果偷了,还会相信复活的主穿墙透门向他们显现吗?还会为复活的主牺牲生命吗?耶稣的门徒在亲眼见到复活的主以后,脱胎换骨地,一反过去的胆怯畏惧,放胆传讲复活的见证,最后全都为主奉献了生命。有人会为一个主义,一个他认为对的、值得的理想殉道。历史上有许多这种烈士。但是,没有一个人,会为他自己编造的谎言殉道,这是确实的。
耶稣的门徒,不是一、两个为他们的主殉道,而是每一位。因他们的死,基督教传遍全世界。
早期门徒的殉道,是历史家有迹可查的事实。因此耶稣复活,也是历史的事实。这不是信心,是极为理性的推论。
5. 流传的民间故事
有人认为耶稣或真有其人,因为历史有记载。祂在世极受人爱戴,又救济医治了许多人。死后,大家思念祂渐渐把祂神化,就像有名的历史人物关公、张飞一样。传到后来,复活就变成了历史。
我们不知道关公、张飞的墓,第三天是否空了?但是圣经及民间记载复活的事,最早的记录是西元四十四年。离开耶稣被钉仅十多年。与耶稣同时代的人都还健在,他们会说话、会写历史,也会作见证。一般民间神话的流传,总是要等到当事人的同一代都过去以后,由子孙口中渐渐演变为神话。十多年之间,时间太短了!何况罗马正史上记载了耶稣复活,正史是不能记载民间神话的。因此,这个推理,不合逻辑。
考古学家于一八七八年在以色列的拿撒勒城找到了一方石碑。上面刻鲜革老丢(Claudius, 41~54AD)的告示:警告民众不得侵扰墓穴,更不得移动尸体,违者法办。这原是个寻常的告示。但其不寻常之处,在于革老丢所指的“法办”是死刑。这时正值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49AD),革老丢必也听闻耶稣复活及犹太祭司长传出门徒偷尸的事,认为犹太人造反与偷墓有关连而出此告示,杀一儆百。(注十一)
前牛津大学历史系主任阿诺德(Thomas Arnold)教授承认:“在人类历史上,从没有比耶稣钉死及复活的事件,经历过更严谨、更苛刻的考证。”前英国首席大法官达林也说:“我不相信任何一个陪审团,在聆听了各方压倒性的、正面反面的、善意恶意的、直接间接的证词后,能否定耶稣复活的事实。”
圣经的启示
除了藉鲜所造的宇宙,及耶稣基督的降世救赎外,上帝又藉祂自己的话—圣经,持续不断地启示我们。
言传不如笔传。上帝的话,藉鲜先祖、先知、使徒的笔,记录流传下来,成为世世代代的经典。至于圣经真是上帝的话吗?还是人的思想?记载可靠吗?还是人的杜撰?我们认为圣经无论在文字传递的忠实性,与科学的比对,考古的证据,及预言的应验上,真金不怕火炼,可能是历史上最经得起考证的书。证实圣经可靠性的参考书,坊间应有尽有,笔者仅提供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报导,以作补充。
忠于原著
上帝在诸多民族间拣选了以色列民,我们最好不要嫉妒,上帝必有祂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必是为记录、抄写、传递、保留祂的话。以色列民得到上帝的青睐,是因他们特殊的民族性。这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一板一眼、既计较又在乎的民族。他们的文士,就是负责抄写研究圣经的文书官,在抄写上帝的话时,他们的心境可用我们中国人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在没有印刷术的时代,上帝的话是抄誊在芦苇纸上,或是羊皮上。笔者在埃及亲自目睹尼罗河畔芦苇草纸的制作,这种纸可保持千年不变。无论是芦苇草或羊皮,都是有机物。它们的年代,日后可以用碳14定期。因此圣经古卷的抄誊日期年代,是可追查的。
历史记载文士在抄写时,先沐浴更衣,祷告:“奉耶和华的名抄写。”然后试他们的芦苇笔,按照申命记二十五章十九节在纸上写很多的“亚玛力”(亚玛力人是以色列民离开埃及,进入迦南地时的敌人)。继之用笔涂抹,一面试笔,一面操练杀敌军心,一举两得。每抄一个字都大声朗诵出来。写完一版,数算字数,直数横数,再对照旧版新版校对每行中间的字母。如果偶尔把耶和华的名字写错了,全版重来,也换新笔,因为上帝的名字是不可修改涂抹的。据说他们抄错字的比例是每一千五百八十个字才错一个字。这样敬畏上帝的民族性,使我们相信他们抄誊的失误几近于零。(注十二)
在发现死海古卷以前,最早的抄本大约是第十世纪。因为文士每抄了新版,旧的就毁去,免得被污染,或错误累积。死海古卷抄本接近于耶稣出生时期,与最早抄本中间差了一千年。若将这相隔一千年来,中间经过无数抄誊过程的抄本相比,几乎完全一样。笔者参观了以色列地的“藏经塔”,就以其中以赛亚书来说,一千年间只差一个字母上面的一点。圣经能这样的保存下来,只能说是神迹!
通常我们用两种方法来鉴定抄本与原版的忠实性:一是流传下来抄本的数目;二是能找到最早抄本与原著相隔的年代。原则上,时间愈短以及册数愈多愈准确。例如被称为史学家之父的希罗多德(Herodotus)的作品,最早抄本距希罗多德死后相隔一千三百年,只找到八本抄本;柏拉图的作品如《理想国》等,距希罗多德死后也是一千三百年,找到七件抄本;荷马的《奥德赛》,距希罗多德死后二千二百年,也只找到五本。但后世将这些古典文学复制千万卷,没有人怀疑它们对原著的忠实性。
再来看旧约圣经:相隔六百年,共有二十万卷;新约相隔三十到三百年,共有抄本二万五千卷。与上面的年代与卷数相比,谁还能怀疑它们的可靠性呢?
圣经不抵触科学
当基督徒被问及圣经的权威与科学的关系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回答:“圣经不是一本科学教科书。”言下似乎带有一丝遗憾,一点抱歉。这实在是不必要的。圣经“故意”不要成为一本科学教科书,而且有它的道理在。
圣经如果是教科书,是应当教化学呢?还是纯教物理呢?教生物是不是更合时尚呢?圣经在科学上面的表达,为了世世代代有效,未用当代的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DNA排列,或工程流程图;为的是能合适广大的、知识背景各异的读者;也为了避免日日更新的科学所造成的争议。现代仍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见到化学符号头就痛,难道上帝只对化学家说话吗?
因此,圣经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任何与科学有关的思想,使你我都能了解。前面讲到“大爆炸”时的高温高能,没有任何物质可以存在;连放射线的波长都是眼见不到的“短”。希伯来书如何解释“大爆炸”时的高温高能呢?“世界是藉鲜上帝的话造成;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希伯来书十一章三节)上帝不用方程式,每个人看都能了解;基督徒物理学家读了上面的话,也能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前面我们已经举例证明上帝是超越科学的。现在我们举几个例子证明圣经比现代科学更具“先知先觉”之处。许多圣经在耶稣生前一千年指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界在西元一六○○年后才彻悟过来。因为例子太多,今略列举如下:
圣经的先知先觉 | 圣经参考 |
地球是悬在宇宙中 | 约伯记二十六7 |
星球是数不尽的 | 耶利米书三十三22 |
地球一直在转动 | 约伯记三十八14 |
海底有高山有峡谷 | 撒母耳记下二十二16; 约拿书二6 |
海里有激流漩涡 | 诗篇八8 |
空中有风向气流 | 传道书一6~7 |
水能蒸发成雾,云能凝聚成雨 | 约伯记三十六27 |
各种动物各从其类 | 创世记一21 |
人的生命存在血液之中 | 利未记十七11 |
有些疾病会靠接触传染 | 利未记十三章 |
生命先由海中开始,继而到陆上 | 创世记一21、26~27 |
考古学的证据
圣经是记录上帝晓谕先知、列祖,与使徒们的话。时间跨越了三千多年,可以和历史相呼应。上帝的话,应当和祂的创造一样,是永恒的,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因三千多年,历经民族的迁移流离、战争的破坏、语言文字的改变等因素,原著的地名、人名和现代的语音文字不同。欲追溯原著的每个细节,鲜实不易,遂使一些记载成为争议的话题。越是久远的记载,争议性也越高。幸而近年考古鉴定仪器的进步,圣经考古学者锲而不舍的努力,将原先被判为“不实”的圣经记载,由五十年前的“尚待查证”,进展到现在的“已经证实”。例如许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圣经在“创世记”就记载的“赫人”(Hittite),一直未找到他们存在的根据,历史上也未曾有过赫族。后来考古家掘出极为完整赫人的文物,在土耳其建立了“赫人国家图书馆”。(注十三)
有关圣经考古资料,许多学者专家有客观的研究报告。其中最受重视的首推奥尔布赖特(William F. Albright)(注十四)的《新旧约考古》及哈利(Halley)的《哈利圣经手册》(注十五)。我们以几则例子,证明圣经的永恒性。
1. “创世记”考古证据
一九七四年考古学家在现在叙利亚埃卜拉(Ebla)发现的泥版,该算是二十世纪考古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出土的泥版共一万六千块。它们的定期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四百五十年到二千五百八十年,比最早的巴比伦记录尚早了六百年。泥版上的图画及文字,描述当时人类对宇宙起源的看法。这是在圣经以外,最早对创世的记载。(注十六)
泥版中有的写:“创造天地的主……,原来没有地球,阱造了地球;原来没有光,阱造了光。”有的记载:上帝造天、月亮、星辰;还记载了一些地名、人名,如吾珥、所多玛、蛾摩拉、亚当、夏娃、挪亚等。甚至也提到“巴力神”。这些皆和圣经“创世记”吻合。
经由这些泥版,也推翻了达尔文以后近代宗教家的“宗教起源理论”—认为人类原始宗教为多神信仰,及至中世纪才转为一神信仰的说法。由泥版的记录,人类最原始是敬拜一神的。
摩西当时凭什么写下“创世记”的呢?我们相信上帝的默示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摩西也可能读到像泥版这样的记录,而将其一点一点记下来。摩西在埃及宫廷长大,是一位饱学多识的领袖。
2. “出埃及记”的时间
以色列人曾在埃及为奴四百年吗?为何埃及历史没有记载?六○年代反传统的大学生曾如此向圣经的权威挑战。事实上,埃及历史上有明文记载:历史上的希克索(Hyksos),自1750至1550年BC统治埃及北部。"Hyksos"意为“外来的统治者”。据考古学家研究,此“外来”系来自巴勒斯坦。是否因此约瑟就被重用为宰相呢?
圣经旧约时代的埃及,除了财力、兵力的雄厚外,文明发达远超过周围的国家。当时世界各国古文化纪元,都以埃及王朝的年代为指标。因此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年代,因鲜埃及王的时间而不能定断。有认为是公元前一二三○到一二二○年之间,但圣经本身的记载却是在公元前一四○○年左右。
一九七○年代以来,考证“出埃及”的活动又热闹起来。根据俄国考古学家维利克斯奇(I. Velikovsky)及柯维(D. Courville)(注十七)的考证,原来古埃及王并不是一个接续一个,中间尚有一些“王”,并不是法老,而是与法老同时治理,活在同一年代的统治者。经过新的排列,出埃及的时间提早到大约公元前一四五○年。从此,以色列历史与埃及史的年代就同步了。
3. 亚述王攻打犹大
以赛亚书三十章记载:“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攻打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破。”希西家王眼看亚述军队兵临耶路撒冷城下,立即向上帝祷告:“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现在求阱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阱是耶和华。”亚述王攻陷四十六座坚固城后,直攻耶路撒冷,就是无法将城拿下。这听起来像是神话故事,却是历史的事实。
考古学家在以撒哈顿(Esarhaddon,以赛亚书三十七章三十八节)儿子阿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的宫殿废墟中,找到二千六百块大小石版。其中记载以撒哈顿王于公元前七百二十二年灭亡以色列。石版记载所有亚述王的名字,与圣经记载完全吻合。笔者也曾在大英博物馆的这些石版上,看到西拿基立王对所掳以色列人的残暴。(注十八)
西拿基立王没有攻下耶路撒冷,他又如何挽回自己的颜面呢?石版上刻鲜:“希西家王没有臣服在我手下。但是我攻破他四十六座大城及无数小城。我将他们为数二十万零一百五十的百姓驱出城外,带走他们所有的牛羊财产。至于希西家,我就把他关在一个像鸟笼的牢狱里,那鸟笼就是他的宫殿。”其实,希西家王毫发未损,在自己的宫殿里,作诗赞美拯救他们免于亡国的耶和华。(以赛亚书三十八章九节)
4. 残酷的十字架刑罚
耶稣的时代,“钉十字架”是罗马官方对非罗马人所施最重的刑罚。圣经记载耶稣被钉的经过。现代人或许认为圣经作者言过其实博取同情。一九六八年在耶路撒冷城外挖掘出一个二十五具骸骨的埋葬堆,全是死于十字架的酷刑。时间大约是西元七十年,罗马提多将军攻陷耶路撒冷的时候。(注十九)
每一具骸骨的四肢,都有破裂的钉洞。有一具年约二十岁名叫约哈南(Yohanan)的骸骨,七吋长的粗大铁钉仍挂在他的足踝上。钉子穿过双足钉在一块橄榄木柱上,两手有同样的钉痕,可以想象罪犯每次呼吸都要双臂上提,撕裂筋肉,直到力竭而死。约哈南的膝盖骨也有被重物击裂的痕迹。一切和约翰福音十九章记载的相同。耶稣就是这样,被祂所爱、所教导、所医治的犹太人出卖、钉死。然而,在这极度的羞辱痛苦中,祂却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考古学权威阿尔拜特说:“所有以往及目前对圣经记载的怀疑,均是因为考古技术尚未臻完美。假以时日,所有的记载,都会一一被证实。”
==圣经预言的应验 在所有宗教的经典中,基督教的圣经是惟一装满预言的。圣经是上帝的话,最客观也最有力的证明,就是预言的应验。圣经早在千百年前预言的事件,除了少数因时间尚未来到外,均一一在历史上应验。有些应验得连细节都不遗漏,简直不可思议。潘巴顿(J. Barton Payne)在他《圣经预言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Biblical Prophecies)中,列出圣经一千八百一十七件预言,一千二百三十九件出自旧约,五百七十八件在新约。预言中有一百九十一件与耶稣降生有关:
1. 耶稣降生
当上帝发现亚当夏娃被蛇引诱犯罪后,就对蛇说:“我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世记三章十五节)这是预言耶稣降生为人的第一个预言。剩下的一百九十件,包括以赛亚在耶稣降生七百年前,预言耶稣将为童贞女所生,以及同时代的玛拉基,预言耶稣会降生在当时毫不起眼的伯利恒城。
2. 但以理预言耶稣的事工与受死
“但以理书”是旧约的一卷先知书。犹太亡国,先知但以理被掳至巴比伦。约在公元前六百零六年,他就预言耶稣出来传道的时间及何时被除灭。天使对但以理说: “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但以理书九章二十四至二十七节)
波斯王古列颁令以色列民回国重新建城是公元前四百五十七年。七十个七年又被天使分为三段:七个七、六十二个七、及一个七。七个七加上六十二个七年,就是六十九个七年,等于四百八十三年。由公元前四百五十七年加上四百八十三年,正好是西元二十六年。耶稣,就是那位受膏的至圣者,开始出来传讲天国的福音。而最后一个七的一半,就是耶稣传讲三年半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从但以理说预言,到耶稣去世,这段预言的经文,因为用了很含蓄的数字,很少人刻意去研究它的含义。直到耶稣复活升天以后,才有人想到这个预言,应验到一年都不差的准确。只有上帝说的话,才有这种力量。
3. 以赛亚预言耶稣的死与埋葬的情形
圣经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预言之一,就是先知以赛亚对耶稣一生的描述,像是事后的回忆录。他预言耶稣一生将遭遇贫穷、悲伤、受苦,被排斥、被弃绝,担当人类的忧患,因我们的罪被鞭打、最后如羊被牵到宰杀之地,与罪人同死,与财主同葬等等。以赛亚比耶稣早七百年,完全不同的政治社会背景。犹太人一直期望的弥赛亚救世主是位君王,来拯救以色列脱离被统治的痛苦。在这种期望之下,以赛亚为何会描述一位贫穷受苦、被排斥的君王?而且是在十字架刑罚不存在的年代,为何会与罪人同死?这么穷苦的弥赛亚,又何以能和财主同葬?这必定是来自上帝的默示。
无怪乎现代的犹太人在会堂诵读经文时,尽量避开“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因为里面所描写的耶稣一生,实在太逼真了。免得犹太人拿这章书来困扰他们的拉比。
4. 圣经对以色列国的预言
以色列民虽是上帝的选民,却是多遭苦难、流离失所的民族。圣经在二千五百年前,就预言以色列民族会有两次由流散到回归,重建家园。这些预言也是以色列民千年来不敢奢想的希望,却都实现了。我们举一些预言实现的例子,及实现的时间:
圣经对以色列国的预言 | 预言年代 | 应验年代 |
以色列民将四百年在埃及为奴(创十五13) | 1400BC | 1800~1400BC |
以色列民将七十年在巴比伦为奴(耶二十五11) | 610BC | 605~536BC |
以色列民将四散到世界各地(申二十八37) | 1400BC | 公元70年以后 |
以色列民将被欺凌逼迫(申二十八65) | 1400BC | 一直如此 |
以色列民永不失其民族性(耶四十六28) | 600BC | 一直如此 |
以色列民至终会回到应许地(申三十3~5) | 1400BC | 1948年5月 |
以色列的敌人会占住他们的土地(路二十一24) | 耶稣时代 | 至今仍是 |
以色列会再造伊甸园(结三十六34~35) | 597BC | 现今如此 |
以色列将不再亡国(耶三十一35~46) | 610BC | 现今如此 |
既然圣经旧约部分是以色列人的历史书,记载了这么多预言,他们为何不更加警惕,更加相信耶稣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呢?以色列人的心态,其实也早在上帝的预言之中,“以赛亚书”五十三章有最贴切的描述。至于他们为何要拒绝耶稣,反对基督教,其中历史渊源,与两千来年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演变有密切的关连,我们以后另文分析。
结论
耶稣来,乃是要完成上帝交给祂的大使命。耶稣离世升天前,安慰祂的门徒:祂虽然离开三度空间的世界,但祂会差来代替祂的“圣灵”,却是不受三度空间的限制。世人藉鲜住在心里的圣灵,可以随时与上帝沟通。“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上帝,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祂。”(以弗所书一章十七节)。因此,纵然我们现代的人,没有亲自见到二千年前降世的耶稣,但因鲜住在我们心中那自由运行的圣灵,使我们比二千年前的人,更能认识上帝。这章 “启示真理的上帝”,就是藉鲜启示我们的圣灵,由上帝所造的宇宙中,认识祂无所不能的伟大;藉鲜圣灵,我们知道耶稣不仅降世,为我们立了榜样;并且为我们的罪受死,而且复活,证明祂真正是上帝;更藉鲜圣灵,我们得以从圣经中,每天读到上帝和我们说的话;也因鲜圣灵,我们可以祷告,用我们的话来和上帝沟通,赞美祂,敬拜祂。
当然,我们仍有一些难以了解的问题:例如上帝、耶稣、圣灵,如何三位一体?以及苦难,预定论等等。我们若被这些问题所困,因而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好比蚂蚁不了解人类的登陆月球,但月球仍然是存在的。其实更困扰我们的,应当是一旦耶稣反过来问我们:“你了解我创造的伟大吗?”“你了解我钉在十字架是为你吗?”“你了解我以永远的爱来爱你吗?”这些我们都了解。如果耶稣继续问下去:“你以我对你的爱去爱那不可爱的人吗?”我将无言以对。耶稣让我们知道:我们对已经清楚明白的事,尽上我们该负的责任;那一些我们暂时尚未能明白的事,上帝会负祂的责任。
我们一生总是要面临一些抉择:我们或是选择“自然主义”的人本哲学,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求建造一个乌托邦理想国;也可以和雅各一样,藉鲜上帝给我们的启示,恍然大悟地觉醒过来:“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这是一个“选择”。让我讲述一个“选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故美国总统尼克森的特别顾问寇尔森(Chuck Colson)先生的亲身经历。我们且用寇尔森先生的第一人称来叙述:(注二十)
二十年前我参观一所在巴西圣荷西的监狱。这是一所政府交给教会来管理,以圣经的原则来教导、训练、经营的监狱。这所监狱后来很有名,称之为“修玛以塔”(Humaita)。
“修玛以塔”有数百名犯人,却只有两名全职管理员,其他工作均由犯人自由选择承担。每两位囚犯成为一小组,彼此负责;每位囚犯有一外界的接待家庭,负责来探访及为他祷告。每周日全体囚犯参加主日崇拜,周间两个晚上有圣经学习。
实行三十年以来,“修玛以塔”保有世界记录最低的累犯罪率—百分之四。将之与美国及其它国家的百分之七十五相比,令人难以置信!是什么管理系统造成的呢?这是促使我去参观的原因。
我所看到的“修玛以塔”监狱,外面与普通监狱无异;里面却像是一所校园,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每间狱室窗明几净,墙上挂鲜囚犯们自己设计的圣经金句如诗篇、箴言等。走廊上每个囚犯都面带微笑。那位带我参观的领班自我介绍是位杀人犯。
参观到最后,这位杀人犯领班要带我去看他们的“刑求室”,需经过一条很长的走廊。原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远离刑求时的“惨叫声”吧!我心里暗想。一路上领班告诉我:这间“刑求室”已很久没有用了,里面只有一个囚犯。当我们走完长廊来到“刑求室”门口,领班把钥匙插入铁门,突然停下来,回过头问我:“你真要看吗?”我几乎不耐烦地:“当然,为什么不看?”二十多年来,我访问过无数个国家,参观过上千所监狱,什么光怪陆离的刑求法我没见过?于是,领班慢慢地打开室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具囚犯们用手雕刻的,巨大精美无比的十字架,及挂在上面的死刑犯耶稣。
“祂,在替我们所有的罪犯受刑求。”背后传来领班微小哽咽的声音。
在十字架上挂的是神圣的顺服。因祂的死,我们有了活的盼望。
从“修玛以塔”监狱出来,我有了答案:对每一位罪犯来说,今后的一生,都在乎一个神圣的“选择”。
我是在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听到收音机里寇尔森先生的这则故事。
寇尔森先生除了曾任尼克森总统的重要幕僚,也是著名的律师和教授。在“水门事件”前,他的“恶名昭彰”,白宫内外,无人不晓。举凡功、名、利、禄,他是毫不掩饰地会“抓”、会“夺”。寇尔森最有名的咒誓:“我在我祖母的坟前发誓……。”水门事件案发,他琅珰入狱在狱中重生得救。一九七四年出狱,变卖所有的财产,成立“监狱事工团契”,将耶稣基督的福音,带到每所监狱,带给每位囚犯。寇尔森先生所作的,不也是一种神圣的“选择”吗?
乌托邦理想国,不是建立在强大的政府及良好的社会制度上,而是建立在每一个重生的生命上。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十章十节)
你我是否愿意“选择”这丰盛的生命?
参考资料
- 注一:Ross, H., Creation and Time, NavPress Publishing Group, 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 1994.
- 注二:Tacitus, The Annals by 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 [15.44], The Modern Library Ed., 1942.
- 注三:Mottershead, J., Claudius by Suetonius, Focus Publishing Co., 1986.
- 注四:Josephus, Jewish Antiquities, Ed by L. H. Feldm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 注五:The Extant Writings of Julius Africanus, Christian Classics Electronic Library, Wheaton College, 1998.
- 注六:Pranaitis, I. B., The Talmud Unmasked, The Secret Rabbinical Teachings Concerning Christians, Imperial Academy of Science, 1896.
- 注七:Habermas, G. R., Ancient Evidence for the Life of Jesus.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4.
- 注八:Renan, E., Vie de Jesus, Schoenhof's Foreign Books, Inc., 1974.
- 注九:Schonfield H., The Passover Plot, Element Books, 1996.
- 注十:Edwards, W. D. et al., On the Physical Death of Jesus Christ, JAMA, 225(11), 1986.
- 注十一:Carrier, R., The Nazareth Inscription, 2000.
- 注十二:Archeology Ritual Objects Life Cycle Ethnology History,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Oklahoma.
- 注十三:Brownjohn, M., Hittites: People of a Thousand Gods, Penguin Putnam Children and HC, 1977.
- 注十四:Albright, W. F., From Stone Age to Christianity, 3rd ed., Doubleday, 1957.
- 注十五:Halley, Halley's Bible Handbook,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Grand Rapids, Michigan, 1965.
- 注十六:Bermant, C., EBLA: A Revelation in Archeology, N.Y. 1979.
- 注十七:Courville, D. A., The Exodus Problem and Its Ramifications, Challenge Books, Loma Linda, California, 1971.
- 注十八:Pritchard, J. B. ed., Ancient Near East Texts. University Press, 1976.
- 注十九:Glueck, N., Rivers in the Desert : A History of the Negev. 1959. 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Sixth Edi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 注二十:Colson, C., The Enduring Revolution, Templeton Address,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