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約翰福音-真理的腳蹤第五章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Template:約翰福音

耶穌此刻雖在猶太地廣受眾人歡迎,但反對他的人亦多起 來。一些學者認為他的先鋒施洗約翰此時被關在監牢內【注1】, 他的信息在猶太地區自然面臨極大的阻撓。因為先鋒的遭遇如 何,他的遭遇也會如何,所以他暫時離開猶太地,回到加利利, 特意經過撒瑪利亞,在那裏顯出彌賽亞的恩賜超越種族界限。

在撒瑪利亞與婦人談道(4:1~42)

背景(4:1~6)

離開猶太(4:1~3)

主知道法利賽人聽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其實 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他就離了猶太, 又往加利利去。 主(彌賽亞的名號,4:1 上)離開猶太的原因,據作 者指出有二(4:1 下): 他不願自己的門徒與施洗約翰 的門徒因過於愛戴各自的老師而產生摩擦。他有意避開, 免得此時與法利賽人發生衝突,故此「他就離了猶太,又 往加利利去」(4:3)。 作者在此補上他自己的詮釋,主所給的洗禮並非他自 己作的,而是他的門徒替他行的(4:2)。主故意不替人 施洗,是避免當時人誤解了他的洗禮勝於施洗約翰的洗禮。 事實上,兩者洗禮的意義都是相同的—象徵性的將人轉入 新的境界內(身分與地位),即轉入彌賽亞要建立的國度 內。

路經撒瑪利亞(4:4~6)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 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裏有雅各 井;耶穌因走路睏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必須」二字顯出主故意走這條路線,約三日路程, 因為猶太人對撒瑪利亞人仍存仇恨及鄙視的心理(源自王 下17:24 及兩約間的歷史),所以他們繞道而行,約需六 日。這裏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彌賽亞是萬民的救主(先是以 色列民的)。 他們來到靠近以巴路(Ebal)山坡下的敘加,這地是 以前雅各購買下來的(創33:18~19),此處也是約瑟墳 地所在(創48:22;書24:32)。那時為傍晚六時了(非 一般稱午正之時,參1:39 評語),婦女通常在這時間至 城外公井打水(參創24:11)(有些學者解說,這婦人因 為本身的背景,避免在打水時與人接觸,才在午正之時去 打水。但她既然能大言不慚地道出複雜的婚姻情況,相信 她不會天天如是避開同村居民的)。考古學家在1697 年進 行發掘,發現此井原深達一百零五呎,但經多年之積污, 現在只有七十五呎【注2】。

講論(4:7~26)

作者特別選記了主與一撒瑪利亞婦人談話的經過,旨在 指出三個要點:

神的禮物(4:7~18)

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 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瑪利亞的 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 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 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 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婦人說:「先 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哪裏得活水呢?我們 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 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耶穌回答說:「凡喝 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 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婦人說:「先 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裏來。」婦人說:「我沒 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 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 本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4:9),「來往」 原文sugchrdomai 意即「共享」。從這字的用途可見猶太人 與撒瑪利亞人非全無瓜葛,而是說他們並不共享同一打水 的器具。因主的門徒已進城與撒瑪利亞人「來往」了(4: 8)。在與外邦人來往方面,加利利的猶太人比耶路撒冷的 較隨和【注3】,主用這難得的機會把生命之水介紹給打水 的婦人(4:10)。主說(4:10)神的恩賜「就是」(「和」 字是下譯上用法,即「重言法」,可譯作「就是」,參3: 5)耶穌本身(參3:16),而耶穌的恩賜就是活水,叫人 喝了能活到永遠。「活水」在舊約詞彙中與「救恩」是同 義詞(如賽12:3;55:1;亞14:8)(4:14)。 如上文主說「聖殿」(2:19)、「重生」(3:3)及 現在所說的「活水」(4:10、14),聽者立即想到物體方 面的意義,可見世人並不先注意屬靈事物的。及至那婦人 給指出自己的屬靈(包括道德)情況時(4:16~18),她 便覺察到這位先生有點不尋常(從稱主為「先生」至「先 知」)。

神的禮拜(4:19~24)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們的祖宗在這山 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耶 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 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 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時候 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 靈和誠實拜他。」 婦人承認主是一位真先知時,便向這位「神的先知」 傾心吐露他們撒瑪利亞人在敬拜上所受的冤屈,因為他們 認為將來有位真先知出現,這位真先知就是神的代表(源 自申18:15)來到後,會帶領及教導他們恢復他們的敬拜。 4:20說他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現今卻沒有了。這 山是基利心山。他們傳說亞伯拉罕在此山迎見麥基洗德, 及在此山獻以撒【注4】。在歸回時代,因猶太人不許撒瑪 利亞人參與重建聖殿的工程,所以撒瑪利亞人便在撒瑪利 亞境內之基利心山上自建一座聖殿,在那裏自己進行敬拜 (參拉4:1~2;尼4:1~2;約瑟夫《猶太古史》XI,8, 4)。後在馬加比時代(129/128 BC),這座長六十八呎, 寬六十五呎的撒瑪利亞殿,被哈斯摩王朝許爾堪一世(John Hyrcanus)收復失地時焚毀了【注5】,敬拜也隨之終止。 此後他們等候那位真先知的出現,恢復敬拜的禮儀。 主對她指出真實的禮拜是注重心靈的,而非注重地理 的(4:21),亦指出他們的禮拜在態度上錯了,非對象不 對(4:22 上,本句是指心靈或態度方面而非對象方面)。 至於敬拜的地點,舊約早已劃分特別的地方(如申12:5; 代下6:6;7:12;詩78:67~68),不能忽略或弄錯。主 也強調敬拜的前題是救恩,而救恩乃透過猶太人而來(4: 22下)。主此言奠定了神揀選猶太人的地位,然而「時候 到了」(即主所帶來的新時代),人應存「誠實的心靈」 (非誠實與心靈兩件事,而是重言法hendiadys)崇拜神, 那才是真正的、神所喜悅的敬拜(4:23~24)。

神的彌賽亞(4:25~26)

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 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說:「這和你 說話的就是他!」 撒瑪利亞人有一傳說:他們相信一位彌賽亞來臨,此 人名Taheb,即「復興者」,又名「星」(據自民24:17)。 Taheb 來後便會到基利心山上恢復在該殿的敬拜,及接受 全地的敬拜【注6】,並且會將「一切的事」(指屬靈復興 的事)告訴他們。婦人既有這樣的傳統背景,主便立時宣 稱他就是神的彌賽亞。在4:26,主說「我就是他」的「我 是」在舊約詞彙中是神的自稱(如出3:14;賽41:4;43: 10)。故在此處,耶穌表示自己是與神同等同質的。這是 本書最早有關主與神合而為一的記載。

後果(4:27~42)

與婦人有關(4:27~30)

當下門徒回來,就希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只是沒 有人說:「你是要什麼?」或說:「你為什麼和她說話?」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 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 就是基督嗎?」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裏去。 門徒購物回來,看見主正在與一婦人談話,他們驚愕 異常(4:27),因在猶太的傳統中,拉比是不與婦女談話 的,更不用說外邦婦人了(參《父老的格言》Pirke Aboth 1: 5),所以他們甚詫異這位拉比的作風與傳統相違。 婦人留下水罐(4:28),迫不及待地回城報喜訊。她 對村民說話時,用詞十分小心,不是教導性的(因這不是 婦女的本分),而是徵詢性的(4:29),促使全城人都出 城探究真相(4:30)。

與門徒有關(4:31~38)

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耶穌說: 「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就彼此對問說: 「莫非有人拿什麼給他吃嗎?」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 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你們豈不說『到收割 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 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 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俗語說:『那人撒種, 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 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 門徒將購回的食物給主吃,主藉此教導門徒人生與事 奉的屬靈原則:

  1. 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遵行神旨,做成他的工(4:34)。
  2. 做主工是要認識及把握當前的時機(4:35)—如對撒瑪利亞婦人談道。「四個月」是可算出的時間,故當時

約是四、五月間禾穗青綠之時,再過四個月就是麥秋收成的季節了(如B. F. Westcott;H. W. Hoehner)。

  1. 收割的(如主及門徒)與撒種的(先前神的僕人如施洗約翰)同享天恩(3:36)。

與撒瑪利亞人有關(4:39~42)

那城裏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 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於 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他在他們那裏住下,他便在那 里住了兩天。因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便對婦人說: 「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 道這真是救世主。」 一個人的見證叫全城蒙恩,最先信的人是因婦人的見 證(4:39)。他們(撒瑪利亞信徒)央求主在那裏小住, 因而信的人更多。後來的人相信是基於親自與主交往的經 歷(4:42 上)。 撒瑪利亞信徒稱耶穌為「救世主」(4:42 下)。此 詞在舊約專用在神方面(如賽43:3),在新約只在其它一 處出現(約壹4:14),然而其意義則早在3:17,約翰的 詮釋中見到了。由於撒瑪利亞人是被鄙視的民族,所以非 常渴望神的救恩臨到。後來主在加利利宣道時,禁止十二 門徒往撒瑪利亞村莊去(參太10:5),因救恩是先給猶太 人的。然而猶太人雖先「嘗救恩滋味……覺悟來世權能」 (來6:4~5),但不易接受主。主後來親自在撒瑪利亞工 作時,亦遭當地人鄙視(參路9:52~53),可見外邦人也 不較易接受主。

在加利利行第二個神跡(4:43~54)

在加利利各處事跡的總綱(4:43~45)

主在加利利被人棄絕,也被人接受。作者選輯了一些代 表性的事跡,在簡短數節中,寫出主在加利利的遭遇。

被棄絕(4:43~44)

過了那兩天,耶穌離了那地方,往加利利去。因為耶 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 「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一句指出耶穌要離開 猶太地區之因(參4:3)。現在主來到加利利某地,作者 沒有說在哪處,這是作者的筆法,藉以顯示主在各地工作, 但他卻寫下主這樣在加利利各地遊行宣道的原因及結果: 先知在本地沒有人尊重(4:44)。 雖然4:1~3 記主在那裏的工作頗成功,但這只是表 面的成功,例如:在猶太地的耶路撒冷,主潔淨聖殿(2: 13~22)及行神跡(2:23~25),但也不被接納為彌賽亞, 故此主自己見證「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 主以在猶太的被拒作為往加利利前的「心理準備」。 他堅持前往加利利,因為:主知道在那裏仍會有人真信他。 在加利利他雖不受人尊敬,卻總勝過此時留在猶太與法利 賽人正面衝突。

被接受(4:45)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既然看見他在耶路撒冷過節所 行的一切事,就接待他;因為他們也是上去過節。 在加利利,耶穌得到一些人的接待。他們曾見過耶穌 在耶路撒冷行神跡,信心頓生(「接待」,參1:12)成為 神的兒女。

在迦拿行第二個神跡:醫治大臣之子(4:46~54)

背景(4:46~48)

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從前變水為酒的地 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他聽見耶穌從 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他,求他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 為他兒子快要死了。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跡奇事, 你們總是不信。」 約翰沒說主為何要重回迦拿,可能主要在那裏呼召一 些相信首次神跡而願意跟從他的人作門徒。 在第一次行神跡的迦拿城,有一個「大臣」(basilikos 意為「王的臣僕」,指希律派往迦拿的地方官)。他在迦 拿駐防,兒子在約二十五哩外的迦百農居住。可能他在耶 路撒冷過節時目睹耶穌所行的神跡,現聽見耶穌在迦拿, 便來求他去迦百農醫治他的兒子。 信心驅使他來見主求醫,可是主竟然像責怪他「若不 看見神跡奇事,你們總是不信」(4:48),其實那是主藉 此對加利利人(你們)下的評語,因為信心若建立在神跡 上而非單純的相信總是會有問題的。

神跡(4:49~52)

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 去。」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那人信 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 說他的兒子活了。他就問什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 日未時熱就退了。」 主的話像一盆冷水迎頭潑下來(4:48),但那正是信 心的考驗;大臣着急得要命,但不肯放棄,繼續求主快點 去,不然就來不及了(4:49)。大臣的信心有限,只相信 主可治百病,卻不曉得主可以起死回生,更不知主的神跡 是不受地理所囿限。 主沒有答應大臣的請求前往迦百農,卻要他獨自回去, 以此考驗他的信心。雖然大臣求不到主同去,但他相信主 的話,就回去。途中消息傳來,孩子活了(「活了」zao 指 「好了」如可5:23;非指死而復活,見4:52「熱退」)。 查問之下,知道孩子是在未時「活了」的(羅馬計算法是 下午七時;從「昨日」一字的用法,可見羅馬計算法才准, 否則大臣即日回去,便沒有「昨日」了)【注7】。

後果(4:53~54)

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 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神 跡,是他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 大臣信了(4:50),那是未見之信,現今的信是看見 的信,是實證的確信,是信心得堅固的確信,不但自己相 信,全家都信了。 約翰以這神跡為第二件神跡。這並非說主到目前為止 只行了兩個神跡(參2:23;3:2),而是說主在加利利所 行的第二個神跡,二者都在迦拿行出來。

結論

到此為止,作者選出三類接觸主而相信、接待主的人物,以 表示耶穌是以色列的彌賽亞、世人的救主: ⑴第三章—耶京的尼哥底母,代表有學問的猶太人。 ⑵第四章上—撒瑪利亞的婦人,代表被人鄙視的罪人。 ⑶第四章下—迦拿的大臣,代表政界的人士。 由地理環境方面看,本段亦可能暗示救恩從猶太、經撒瑪利 亞而及外邦,這也是約翰福音的「宇宙性」。

書目註明

  • 【注1】按耶穌傳道三年半的時間計算,這時他的先鋒已被囚在獄中,參H. W. Hoehner, Chronological Aspects of the Life of Christ, Zondervan, 1977, p.59.
  • 【注2 】R. L. Alden, "Jacob's Well,"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III, Zondervan, 1976, p.388;另參B. F. Westcott 上引書第70 頁。
  • 【注3】A. Plummer 上引書第116 頁。
  • 【注4】B. F. Westcott 上引書第72 頁。
  • 【注5】Howard F. Vos, Archaeology in Bible Lands, 1977 , 1980, p.169;又馬有藻着《新約概論》,中國信徒佈道會1978 年版第5 頁。
  • 【注6】T. H. Gaster, "Samaritans,"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IV, Abingdon, 1956, p.194; H. A. Kent 上引書第78頁。
  • 【注7】H. A. Kent 上引書第8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