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舊約綜覽:年期疑竇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年期疑竇,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
聖經記載瑪土撒拉活了九百八十七年(創五 25),亞伯拉罕一百歲生以撒(二十一5),這些資料常常引起我們問及古代的年份計算,是不是與現代的相同。基本上,答案是肯定的。古代的年份計算,正如現代的方法一樣,最終也是從觀察自然現象而取得時間的分段。
日。在閃族的世界,每一日由日落開始(可再細分為第一顆星出現而開始):後來,當每日以「小時」劃分,每日便當作是由下午六時開始(小時從未在舊約出現過)。因此,古時的「一日」,由黃昏開始,伸延至現代人所指的明日的白天,因此橫跨了「兩日」,所以一些學者為求準確,用了「雙日」來計算古代的日子,如「6月6至7日」:即由 6日黃昏至七日日落的那日。
月。日以太陽的外顯移動決定,月則由月亮的變化決定。早期記錄顯示每月由新月開始(即日落西方時,朦朧的彎月首次出現)。月循環是二十九點五日,所以月的長度是二十九及三十日互相更替
年份。年的概念,以最早期的資料來說,是與季節改變有關,而季節則按着地球繞太陽一周而改變(三百六十五點二五日)。但陰曆的月份,是不能完全對等的。假設在某一年尼散月的新月,與春分是同一日,那麼,陰曆與陽曆便同時間開始。十二個月之後(即12X29.5=354日),尼散月第一日便會是春分以前約十一日。十二個陽曆月等於一個陽曆年,長度約是365日。
對於游牧者來說,陰曆較適用,因為他們只按季節作牲口遷移,而無須知道何時耕地何時撒種。但巴勒斯坦的農夫則需要陽曆年的計算法。在埃及也一樣,尼羅河每年泛濫對農業生產都很重要,所以也需要陽曆作準。於是米所波大米人把陰陽曆大概的關係,造了一個圖表。埃及人以十二個三十日(那已不是陰曆月了)為一年,每年再加五日,所做成的年曆表,便與陽曆相約。
閏月。希伯來人的曆法是借用巴比倫人的,所以也像他們那樣,把閏月加插其中,以致能使陰曆年與陽曆年同步。這種加插的月份,每十九年有七次,每次由王或祭司宣佈,由他們決定使尼散月與春分同步抑或使提斯利月與秋分同步。
民事年和宗教年。除了這些混亂的算法外,希伯來人還有兩種定新年的方法。按出十二2,耶和華吩咐摩西以尼散月為正月。但猶大新年(希伯來文字面義為年的頭)卻在秋天的提斯利月。這表示他們有一民事年由提斯利月開始(秋分左右):宗教上,他們的新年是在尼散月(春天);不同的君王以及南北兩國,都可能有不同的算法。
無論那種年,尼散月也是指「第一月」、以珥月也是指「第二月」,如此類推。所以耶三十六22雖用了民事年,但「第九月」也是指冬天的基斯流月(即十一月至十二月),而不是西彎月(五月及六月)
登基年及非登基年。現代曆法,是以一已知事件計算年份,主後一九七三(A.D.1973)即假定是耶穌降生年份之後一千九百七十三年。但在這以前,事件的年份,卻以王帝的統治年期來記錄,例如「大利烏第二年」(該一1)。
然而,王帝們不全是自動在一年完結時逝世,以至新王能在新年開始統治。那麼留下來的空檔如何處理呢?假如國王甲在八月十九日逝世,其子於八月二十日繼承王位,但新年卻在提斯利月開始(在此假設中為九月二十日)。有些國王會把八月二十至九月十九這段時間,當作是他在位「第一年」。但如果「第一年」是從九月二十開始,新王可能會把他的登基至新年開始的時間,稱為登基年,而將新年的頭一日,當作「第一年」的開始。這兩種計算法分別稱為登基年算法和非登基年算法。很明顯,幾個王合起來的年期,若用不同的算法,是有不同的結果的。例如若有以下一句:「大利烏王第二年,第六月,該月的第一日」,要找出此句的意思,必須先知道大利烏王用登基年抑或是非登基年的算法;另外,第六月必定是以祿,無論他用民事年曆或宗教年曆亦然(參上文),而第一日應是「新月」的那日――如果年份決定了,這日便能以天文圖表決定。
問題的基本資料。列王紀上、下及歷代志上、下,均有很多詳細的年份資料,涉及猶大和以色列國每一個統治者的統治年期、南北國同期君主的年份關係,以及猶大王國登基時的歲數。另外,有一些重要事件,亦以某君主的在位年份記錄下來:倘若那些重要事件能在普通歷史文獻中找到,那就尤其重要了一一例如,示撒入侵(王上十四 25),及西拿基立摧毀猶大各城(王下十八13)。有時,聖經作者甚至用外邦國王的年份,來記錄一件事的年期:例如耶二十五1指出約雅敬第四年,即是尼布甲尼撒第一年,而三十二1則指明西底家第十年,即是尼布甲尼撒第十八年。
因此我們有很豐富的資料,來編寫年代表,又能將希伯來歷史的細節,編排年表之內。但問題是這些資料很多時表面上互相矛盾;例如,王下一17記載亞哈之子約蘭,在猶大王約蘭(約沙法之子)第二年登基,但三1卻說是在約沙法王十八年。同樣,統治年期的總數,亦常會引起疑竇。可作為標準的年份,應是羅波安和耶羅波安將以色列南北二分的年份(王上十二),因他們兩人差不多同時作王,這可作計算的起點,終點則分是約蘭之死(以色列,王下九24),及死在耶戶手下的亞哈謝(猶大,王下九27)。但若分別計算每邊的總年期,以色列有九十八年零七日,猶大卻是九十五年。另一時期的數目更令人感到疑惑。以色列的耶戶,以及猶大的亞他利雅在同時期得勢,所以從他們興起時計算,到撒瑪利亞陷落為止(被置於何細亞第九年及希西家第六年,十八10),年期總數應該相符:但以色列是一百四十三年零七個月,猶大卻是一百六十六年。若再加上亞述的時代資料,問題就更複雜一一這些資料只容許上述歷史發生在一百二十年之內。
更令人痛頭的是,各君主的統治時期,與同代的另一國的年期,是極難協調的。例如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了以色列四十一年(十四23)・他死後由兒子撒迦利亞繼位,年份是猶大烏西雅王十四年,而烏西雅王登基之年,則在耶羅波安二十七年(十五1):然而,經文又指出撒迦利亞登基之年,是烏西雅王三十八年(十五8);那麼便漏掉了二十四年。
這些例子提供了問題的範圍。直到最近,企圖以經文數字為基礎來解釋年期的學者,都遇到了難以征服的困難。其中最重要的突破,要算是費毅榮 (E.R.Thiele,Mysterious Numbers of theHebrew Kings。費毅榮解決方法的長處是,他能夠令聖經資料被人理解,但又不會作出重大的修改和協調。因為年份問題在各段歷史時期都不同,所以我們會逐個時期獨立討論,並簡括介紹費毅榮的提議。
由王國分裂至比加登基(約九三至七四○)。上文提及的登基年計算法,在聖經時代的亞述、巴比倫、波斯,都普遍使用。但首要的問題是,以色列南北兩國所用的是那一種算法。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統治期從那一個月開始。希伯來人有時以尼散月(三至四月)為每年第一月,有時以提斯利月(九至十月)為新年的首月,因而令這問題更為重要。那些君主究竟在那時開始計算在位的年份呢?是否南北兩國都用同一個月計?各國自己的算法是否一致呢?對另一國用不同算法,一個文士會抱什麼態度?他是不是單單抄下另一個算法的年份?又會不會把它轉化,用自己的算法再計算那個年份呢?這一連串的問題,都與聖經年期有關。
跟着,我們也要承認有攝政的可能――個王在另一個王死之前開始統治。這會令統治年期重疊,因而使合共的年期加長。另一因素就是沒有王在位的過渡時期。
費毅榮研究過所有解決的方案,最後找出最能協調列王紀和歷代志數據的最佳進路,並定下極有說服力的結論。第一,耶羅波安與羅波安分裂之後六十年或以後,猶大王室文士用登基年算法,而以色列的文士則以非登基年算法。而且每逢聖經列出猶大王的資料時,均以登基年算法計算那王的年數,及同期以色列王的年數。同樣,北國的王,亦以非登基年算法來計算自己的統治期及猶大同期君主的年分。另外,費毅榮指出猶大登基年的月份是以民事年的算法計算(參尼一1及二1):然而,以色列則以宗教年計算,這可能是為了從猶大分別出來,也可能是為模仿埃及和亞述。
把攝政的可能(尤其是猶大),與上述因素合併起來,再加上南北國均無跡象顯示有國中無君的過渡時期,於是,費毅榮便能掌握主要的線索去解決希伯來列王的數字。費毅榮進路最重要的優點,以及其論證最令人信服的地方,就是他提供了一個解釋的方法,但同時不需要修改聖經的資料,和作出太多臆測。
由約蘭登基至約阿施逝世之間的五十二年(約八四八一七九六),所有證據都指出猶大國把登基年的算法改為非登基年算法。理由很清楚:這時期猶大王與亞哈之後的暗利家族,有密切的邦交。費毅榮覺得是亞他利雅作出的改變:他顯然鼓勵官方文土改動算法,來把約蘭的統治期包括在內。
八世紀初,政治壓力逼使以色列和猶大採用登基年計算法。這時亞述的影響力加深了,可能因此做成這種改變。於是,由以色列的約蘭(約七九八)及猶大的亞瑪謝(約七九六)開始,兩國均採用登基年算法,直至他們亡國為止。
如何確保古代年期準確無誤?陶器或其他古代遺址等老古資料,只能提供一相對的年表。即是,可定出各文化階段的時序,以及聯繫其他遺址的相同階段,但不能藉考古學定出絕對的日期。近期,用有機物碳十四放射量來決定古物年代的方法,已經加以改良,但此方法亦只能顯示古物之先後次序,而且有百份之十的差誤率。那麼,我們用什麼理由來說明誇誇之役是在八五三年呢?或尼布甲尼撒在五八六年摧毀耶路撒冷?
實際上,以色列的敵人,尤其是亞述,對年份計算很有幫助:他們提供了古史的一個絕對時序,讓聖經歷史的相對時序,可以依附其上。亞述不單用一種類似現代年份的陽曆年,同時也設立了名祖部門(採用人的名字來給地方命名,亞述文為limmu),每年選用一個大臣、總督,或三帝的名字:這些名祖的名單,可作為參考標準的一個系統:由八九一年至六四八年,每年均有名祖可尋。另外,經文提及一次日蝕,天文學家將它定期為七六三年六月十五日。把名祖表與亞述列王表相比對,便能確立一個亞述的王室年表。亞述的文獻對聖經年表極之重要,因為它們集中在聖經年表最重要的時期――大衛王朝。
亞述後期及亞述時代之後的年份,我們可以採用多利買正典(約主後七○至一六一)作參考。這份文獻印證和擴充了亞述的年表。多利買追溯主前七四七年以後的巴比倫王、波斯列王、亞歷山大和他在埃及的承繼者,直到多利買本人那時代的羅馬君王。他精通地理、歷史、天文,在著作內提及日、月,或星體位置達八十餘次之多,所以令這份文獻更為珍貴。他記載亞述撒珥根二世在七二二/七二一年登上巴比倫的王位,因而提供了一個核對亞述名祖表的重要日期。
要決定聖經年某個特定的年份,可以用亞述和以色列歷史的比照來作準。撒縵以色三世任期內,曾與亞哈在誇誇之役交手(八五三),並收取耶戶的貢物(八四一):這些年份極具參考價值,它們可以讓以色列史與準確的亞述年表聯繫起來。另外,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撒縵以色五世、撒珥二世,及西拿基立的遠征,亦可作為核對年份的參考。
比加登基至亞哈斯之死(約七四○至七一五)。這段短短的時期,是其中一段最令人頭痛的時期。它引起的年代的問題,往往令人懷疑列王紀的準確性。列王紀下十五30說以色列的何細亞在約蘭王二十年奪權,但三十三節卻說約蘭只統治了十六年!更惹人注目的是以色列的比加:希伯來年表說他由七四○年開始統治以色列,亞述提革拉毗列色的記錄卻說他的統治期在七三二年完結。然而,第二十七節卻說他統治了二十年!亞哈斯和希西家的問題就更令人困擾,若比照十五 27、30,十六 1、2,十八11,便會得出一個不可能的結論――亞哈斯二十六歲那年,他的二十五歲兒子希西家開始統治猶大!正如費毅榮指出,十八1的比對年期,把希西家登基定於何細亞在位第三年,必定是不正確的數字。
費毅榮收集的證據顯示,比加是一個犯人。他顯然把米拿現的登基年(七五二),作為自己登位的年份:這可能是因為比加與米拿現一起合謀對付沙龍。到七四○年,比加更殺了米拿現的兒子比加轄,於是,登位時便決定把米拿現及比加轄的十二年納入在自己帳內。若把比加登基年定為七五二,以後整個年表便開始清晰起來。
聖經記載阿細亞於亞哈斯在位第十二年登基(即七一九),又把何細亞的統治期與希西家聯繫,因而把希西家與父親亞哈斯的年份重疊了(王下十七 1,十八 1、9、10) O#毅榮的解釋似乎亦很可信:這事以後很多年,一個文士或編輯,不明白比加的「二十年」有十二年是別人的,所以把比加之死定在七二○年:另一方面,他又知道是何細亞繼位,所以把何細亞的登基年定於七二○年,並把何細亞登基年對照為亞哈斯在位第十二年。但這位文士或編輯卻忽略了十五30的正確對照年份一一約蘭在位二十年。跟着,他又知道希西家和何細亞任內的事件。換句話說,十七1,十八1、9、10的對照年份是錯誤的,因為何細亞在希西家登基之前幾年,已經被亞述人擄走了。這位文士不知道約蘭攝政十二年(其父烏西雅患了麻瘋),又忽略了比加暗自取了米拿現及比加轄的十二年,所以錯誤地把亞哈斯與約蘭聯繫在同一段時期內,令兩者重疊了十二年。
費毅榮艱苦又徹底的研究,為舊約歷史這個大難題提供了一把鑰匙。他說明了聖經的準確性,顯示了聖經與高度可靠的亞述年表,可以極之和諧地協調起來。而且,他辨明了四個錯誤的對照年份,又點出了主要困難的來源。
最後,我們引用艾榮(W.A.Irwin)的評語作為本章的總結,是最適當不過的了――
「有一些經文,一般學者都認為是揭示了聖經歷史作者的疏
忽甚至是無知,但他(費毅榮)卻說明了他們的可靠程度是令人驚訝的……有一點極之重要――以前視為笑柄的材料,現在卻說明了列王紀是可靠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