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宗教改革結束了嗎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作者/R.C.史鮑爾 R.C. Sproul 譯/王一 Yi Wang 校/


宗教改革結束了嗎?一些被我稱為「昔日福音派人士(erstwhile evangelicals)」在這個問題上有些看法。其中之一這樣寫道:「路德在十六世紀時是對的,但是稱義(justification)的問題如今已經不再是什麼值得討論的問題了。」第二個觀點是我在一家出版社的會議上聽到的,一位自稱是福音派的人如此說:「在十六世紀唯獨因信稱義所引發的爭論不過只是一場茶壺裏的風暴。」還有一位歐洲著名的神學家也寫到唯獨因信稱義的教義不再是教會裏的重要問題了。我們面對的是一幫自稱是抗羅宗(Protestant)卻很明顯忘記自己在抗什麼的人。


看到這些當代評論,讓我們回憶起十六世紀的改教家們對唯獨因信稱義的重要性截然不同的態度。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本人對唯獨因信稱義教義最有名的評述是:這是對教會來說生死攸關的教義(the article upon which the church stands or falls)。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增添了一個異曲同工的比喻,稱義是轉動一切的鉸鏈(justification is the hinge upon which everything turns)。二十世紀的J.I.巴刻說,唯獨因信稱義的教義就是泰坦阿特拉斯(Atlas)的肩膀,是其他一切教義的立足點(Atlas upon whose shoulder every other doctrine stands)。之後巴刻用另一個比喻說,唯獨因信稱義的教義是福音的印記(the fine print of the gospel)。


據上所述,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十六世紀以來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當然,有好有壞。好的是人們變得更加文明,處理神學異議也更加寬容。我們不會看到有人因教義的問題被燒死,或者被掛在刑架上受苦。在過去這些年中,我們也看到羅馬教會在其他一些關鍵的正統教義上保持穩固,例如基督的神性(deity of Christ),基督的代贖(substitutionary atonement),聖經的默示(inspiration of the Bible),而這些重要的教義在自稱福音派的自由派人士(liberals)中已經被批髮式地丟棄了。我們也看到羅馬教會在一些重要的倫理議題上也保持穩固,例如墮胎和道德相對論等問題。在十九世紀梵蒂岡第一次會議(Vatican Council I)上,羅馬教會稱抗羅宗(Protestant)為「異端和分裂分子(heretics and schismatics)」。而在二十世紀的梵蒂岡第二次會議(Vatican II)上,抗羅宗卻被稱為「分離的弟兄(separated brethren)」。我們看到在不同會議里羅馬教會完全不同的口吻。


而壞的是,那些在十六世紀區別正統抗羅宗和羅馬天主教的重要教義,在今天被羅馬教會宣佈成為自己的合法教理(dogma)。所有聖母論(Mariology)的法令幾乎都是在過去150年之間宣佈的。雖然在正式定義教宗無誤(papal infallibility)這一教義之前,該教義實際已經存在了(de facto),但在1870年的梵蒂岡第一次會議中羅馬教會正式定義了教宗無誤,並宣佈為認信內容(de fide)(救恩中必須相信的內容necessary to believe for salvation)。我們也看到最近這些年羅馬教廷出版了新的天主教要理問答(a new Catholic catechism),在其中毫不含糊地重申了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的教義,包括天特會議中對稱義的定義(也因此申明了天特會議中對宗教改革中唯獨因信稱義教義的定罪譴責(anathemas))。隨着對天特的重申,隨之而來就是對煉獄(purgatory),大赦(indulgences)和功德庫(treasury of merits)等教義的肯定。


在一次神學討論會中,針對唯獨因信稱義教義的延續相關性問題(issue of the continued relevance of 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霍頓(Michael Horton)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過去這幾十年裏,是什麼使這個第一世紀的福音看起來如此無關緊要?」在稱義問題上的爭論不僅僅是神學領域裏的技術問題,可以隨便存放在聖經真理倉庫的某個邊緣位置。我們絕不能視之為茶壺裏的風暴,因為這個風暴所延及的範圍是極其深遠的,遠遠超過茶壺的容量。「我該如何才能得到救贖」,這對於每個暴露在上帝聖潔忿怒之下的靈魂來說,永遠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比問題更關鍵的是問題的答案。因為這個答案觸及到了福音的核心。羅馬天主教在最後的分析報告中,肯定了天特會議的觀點,現在又繼而肯定另一個觀點,就是上帝宣佈一個人義或不義的基礎是在此人的固有之義(inherent righteousness)之中。如果義在本質上沒有固有在一個人裏面,那最壞的情況是他下地獄,最好的情況(只要在他生命中還有任何雜質的話)是去煉獄呆一段時間,而這一段時間有可能是好幾百萬年。


與此迥然不同的,是抗羅宗對稱義的觀點,也是聖經的觀點。我們稱義的唯一根據和基礎乃是基督的義(righteousness of Christ)。這義乃是加給一切相信的人。這樣,他們在基督里產生真實信心的時刻,他們的救恩所需的一切義,都因為基督的義加給他們而成為他們的了。最最根本的問題乃是:我被稱為義的義是我自己的嗎?


或者像路德所說的,這義是「一個外來的義(an alien righteousness)」,是一個我們之外的義(extra nos),是在我們之外的——別人的義,是基督的義。從十六世紀到今天,羅馬教會一直教導稱義是基於對基督和恩典的信心。但是區別在於,羅馬教會同時又不斷地否認稱義是唯獨基於基督,唯獨因信心而領受,就唯獨本乎恩典。而這兩種教導的區別乃是救恩和非救恩之間的區別。對於與公義的上帝隔離的罪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問題了。


不論羅馬教會在其他正統教義上如何重申,當她宣判聖經中唯獨因信稱義的教義有罪時,她就是否認了福音,也就不再是合法的教會。而當她否認聖經的救恩時,信奉擁護她為真教會是危險致命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認為神學爭論是不正當的時代,然而,沒有平安卻宣告說平安了、平安了的人,是背叛福音核心與靈魂的人。


英文原文地址:http://www.ligonier.org/learn/articles/reformation-over/ 中文譯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6f76480101je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