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世界基督教歷史故事5 -5
〖 第五節 對聖餐的理解 〗
1. 教會的巴比倫之囚(1520年)
路德在他的著述《教會的巴比倫之囚》中揭示了幾種對聖餐的理解。
但是,在關於基督的身體出席聖餐桌上的身體降臨說(real presence of body of Christ)上,路德與天主教說法一樣。只是路德相信餅和葡萄酒不是產生變化,而是基督的身體降臨於聖餐桌上(共體說:consubstantiation)。
並且,在這書中說洗禮和聖餐禮才算是真正聖禮,並指責了天主教的七種聖禮。當時,聖禮中包括告解,但後來也逐漸取消了。
2.《致德國貴族》(1520年)
路德在他的著作《致德國貴族》中提倡了萬人祭司論。
1)一切基督徒在接受洗禮的瞬間就接到了祭司的召命。不僅是祭司,而且平信徒也通過洗禮分別為聖,成為上帝的兒女,基督的祭司。
2)因受到相同的祭司职位(state),就没有圣洁领域与世俗领域的区分。圣徒和祭司之间不能有阶级之分。
3)因而沒有必要向神父告解聖事,將我們隱秘的罪直接向上帝坦白就可以了。
4)只在职能(function)上有区别而已。祭司举行圣礼,宣布神的话语,而平信徒在世俗职业上为上帝的荣耀担负召命。
除此以外,路德在此書中還表現了呼籲德國民族主義宗教改革精神。即教皇在任命樞機卿和主教時收到很多的賄賂,以高價出售高級聖職者禮服,而且從各國教會收大量供養金來賺錢,所以德國不能被教皇的奢侈所利用,呼籲不能使德國的經濟能力在教延的肥大之下變為奴隸。
3. 馬爾堡(Marburg:1529年)爭論
1)茨温利为代表的象征说派(瑞士)和以路德为代表的维滕贝格派(临在说:real presence)之间发出了争论。
2)何塞的腓利 (Philip of Hesse)为反对天主教势力,力图改新教在神学上一致和团结,但这种为政治目标召集的会议最终以失败告终。路德和茨温利没能在神学上达成一致。
3)路德的“This is my body”和茨温利的“This signifies my body”中有文字上、象征上(灵意上)解释的差别。
4)以亚历山大学派的基督论为依据,路德主张复活的基督之灵体是两个本性的结合(communicatio idiomatum),因而即在宝座的右边,也可以出席圣餐。
另一方面,茨溫利以安提阿學派的基督論為依據,強調復活的基督的身體只在寶座的右邊,不能出席聖餐,即拒絕無所不在論(ubiquity)。
(討論題目)
聖餐給我們信仰生活帶來的益處是什麼?
聖餐是單純的儀式還是得到恩典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