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世界基督教歷史故事2 -5
〖 第五節 歷史觀:關於上帝之城 〗
1. 歷史的統管和人的作用
我們在前面思考了奧古斯丁初期的自由意志思想和後期的預定與統管思想。在體現他歷史觀的《上帝之城》(De Civitate: A.D.413-425完成)中提到神的歷史統管和在預定中人的歷史性參與和責任性。
奧古斯丁認為人的人格(Persona: περζονα:person)在社會中日益變化,正如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的人格也日趨成熟進步一樣,歷史也隨着歷史中人的人類存在格變化和自由意志的作用而發展、變化。
因此,奧古斯丁闡述神的歷史統管和計劃與預定,絕不是陷入摩尼教的歷史決定論(determinism)或歷史命運論(fatalism),而是給人類留下參與歷史的餘地。
2. 愛的歷史
這自由意志和人格在歷史中以愛出現。所以如果說《懺悔錄》中表現了神的愛(amor dei)和自愛(amur sui)在一個人格中鬥爭的話,那麼這個鬥爭出現於歷史中的是《上帝之城》。
韓太東博士將它用圖來表示。
上帝的愛 | Ⅰ
亞伯 |
Ⅱ
以色列 |
Ⅲ
教會 基督再臨 |
自愛 | 該隱 | 埃及,
巴比倫 |
羅馬帝國 |
創造 | 異邦人 | 道成肉身 |
神大愛所支配的上帝之城從亞伯、雅各,以色列延續到教會;而由利己的愛所支配的世俗之城是從該隱、以掃、亞述、巴比倫、希臘,延續到羅馬。雖然異教徒否認羅馬最終衰退並滅亡於基督教(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但奧古斯丁的辯證不是如此。最終上帝之城(教會)在世俗之城(羅馬)中走殉道之路。
3. 目的論式的直線歷史(Teleological Linear History)
奧古斯丁對希臘的回歸歷史觀(Circulation)加以批評,而將歷史理解為向末世(目的)奔跑的一條直線。並且奧古斯丁不僅相信超越的末世論,而且也強調神國的內在性(immannce),即他是位不相信千禧年王國出現在歷史終了的無千禧年說(amillenium)主義者,即認為無千禧年王國指現在的教會,教會中雖有穗子因素,但教會是在地上的天國模型(Representative Kingdom of God)。
這種內在的天國觀成為查理曼大帝(Charlemange: 法蘭克王國大帝)實現中世基督教社會的理想之夢。A.D.800年,他由教皇那裏授予王冠,妄想建立基督教國家。
並且,教皇格列高利四世(Hildebrand)跟德國國王亨利四世爭論聖職的任命權時,他想實現奧古斯丁的理想社會,即妄想用基督教理想和信仰來支配世俗社會,建立上帝之城。
(討論題目)
歷史的主宰是神,還是人?討論一下在歷史創造和發展過程中神對歷史的掌管和人類的歷史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