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神必記念以色列的復興(信息)
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是我們基督徒百科網的合作夥伴,本書原文請參照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網站的PDF文件|
以色列的復興(信息)
從悲哀到歡樂(亞7:1~8:23)
一、序言
在撒迦利亞書的序言內(1:1-6),先知強調悔改轉向神的勸告。悔改是復興的門徑,也促使彌賽亞國降臨,正如「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隨後他借着八異象將以色列將來的遭遇向當時的讀者宣佈。如今他透過發生在八異象兩年後一事,再向讀者預告以色列的將來。 亞7、8 兩章雖是歷史軼事,在內容性質方面卻佈滿有關以色列末世之預言。首六章的末世異象以「啟示文學」(apocalypticliterature)的象徵格式表達之,而本處兩章則以平鋪直敘之「預言文學」(prophetic literature)的行文格式表達【注1】。 這兩章的預言是因一個問題而產生的,這問題表面上似與以色列的將來毫無關係,可是細觀之下便發現,這歷史的主題關乎以色列的滅亡,與本書以色列復興的預言主旨大有關係。
二、歷史背景(7:1~3)
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思流月初四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撒迦利亞。那時伯特利人已經打發沙利色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去懇求耶和華的恩,並問萬軍之耶和華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說:「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麼?」 先知將其信息的年日準確地定下,是大利烏王第四年基思流月(巴比倫月曆名稱,相當於現代的十二月)初四日,此時為518B.C.。兩年前,先知從神那裏領受八異象,並做象徵性的動作。重建聖殿偉工已復始了,還有兩年便將竣工(參拉6:15)。 那時,從伯特利有一代表團來到耶路撒冷聖殿所在,志在「懇求」(lehalloth,意「撫摸面臉」)神恩,並詢問祭司(約書亞和其它人)及先知(哈該與撒迦利亞)有關在五月間哭泣齋戒之事。
伯特利在耶羅波安時代是個偶像中心(參王上12:29),至國家滅亡後才停止崇拜外邦各神,這時他們經歷了國破家亡的慘痛,故常遵守節期禮儀,紀念亡國時的特別事跡。如今,他們聽聞聖殿重建之工如火如荼,城市亦開始漸有起色,各處生氣蓬勃,遂派人前來探詢,是否仍需保持哭泣齋戒,記念以前國家的慘事。 在亞7~8 兩章中,當時的猶太人特別記念五個國家悲劇,在這些日子中禁食悲哀(注意,這是按月份排,非按年日,若以年日排列,其程序應該是第五項為首),其順序如下:
A. 586B.C.4 月9 日(8:19)──城被攻破(參耶39:2;52:6 7;王下25:3 4)。
B. 586B.C.5 月7 日(7:3 5;8:19)──聖殿、皇宮及全城被焚毀(參王下25:8 9)。
C. 586B.C.5 月10 日(7:3 5;8:19)──同上(參耶52:12~13)(事實上,耶路撒冷從5 月7 日至5 月10 日都在火海中,參王下25:8;耶52:12)。
D. 585B.C.7 月3 日(7:5;8:19)──省長基大利被殺(參耶41:1;王下25:25~26)。
E. 588B.C.10 月10 日(8:19)──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攻耶路撒冷,十八個月後攻陷(參耶39:1;王下25:1)。
三、神的回答(7:4~8:23)
他們的問題觸動了神,神遂透過先知傳給代表團(亦給其它猶太人)四篇信息,首兩篇為消極性的,後兩篇乃光明積極性的。性質分別為責備、警告、復原及保證與安慰。
A. 第一篇信息:責備──悲哀非主悅(7:4~7)
萬軍之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吃喝,不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嗎?當耶路撒冷和四圍的城邑有居民,正興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時候,耶和華藉從前的先知宣告的話,你們不當聽嗎?』」
伯特利代表團的問題在此只是序言,作者乃借題發揮,因隨後神的話是給全國的(7:4),而非單給代表團的。神在給先知的回答中,指出在別處亦出現的一個原則:
神喜愛聽命勝過獻祭(撒上15:22~23)。以色列人在遵守紀念國家淪亡之日期、事跡時,只強調外表的哭泣或禁食,卻忽略了出自心靈的懺悔;他們的悲哀是為了家破人亡,是為「果」而傷痛,而非為了神的審判──「因」而悲傷【注2】,這是神不喜悅的。
所以,神以三個問題責備他們:⑴他們的悲哀非向神所發出(7:5),⑵他們的生活是為己而非為神(7:6,參林前10:31),⑶他們悲哀之初因乃是在國亡之前(城邑有居民,正興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他們(國家)不聽當時先知的話語,才有今日國破家亡的情形(7:7)。這三個問題顯露他們如今因前車可鑑,當聽現時先知的話,要醒悟過來,為神而活(如1:1 6 的主旨)。
B.第二篇信息:警告──民散因其惡(7:8~14)
1.神的吩咐(7:8~10)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撒迦利亞說:「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裏謀害弟兄。』」
本段可說是7:7 的代表,是解釋現況形成的原由,也是警告不回頭者將有的結果。過去神曾多次吩咐選民:按「至理判斷」(meshpat emeth,意按實情判斷,非按人情,如結18:8), 以慈愛憐憫待弟兄(如何2:19~21), 不欺壓寡婦、孤兒、寄居者和貧窮人(如利19:15~18;耶22:3), 不可謀害弟兄(彌2:1)。
2.民的悖逆(7:11~12)
他們卻不肯聽從,扭轉肩頭,塞耳不聽,使心硬如金鋼石,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藉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故此,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烈怒。然而他們卻不聽從,扭頭反抗(如牛扭轉頭來,不願負軛時的情景,參尼9:29;何4:10),心硬頑梗(頭、耳、心),不聽律法與先知的話(「先知的話」是神靈的工作,與律法等量齊觀,地位相若),結果神大發烈怒(參代下36:16),向他們施行審判。
3.神的審判(7:13~14)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我必以旋風吹散他們到素不相識的萬國中。這樣,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 本段引證7:12 末句,論及神的烈怒,結果有三:⑴神不再聽他們的呼求(其實他們早有其它先知所給的警告,如耶11:11、14;14:11、12);⑵他們分散在列國中(歸回者還算少數,其餘的仍散佈在列邦國中),⑶「巴勒斯坦地」(意「美地」,本節說是「美好之地」。如耶23:19;詩106:24)成為荒地(最後一點可能是先知感懷性的補語)。在歸回時期,巴勒斯坦地逐漸有人墾荒種植,這是神開始施恩的象徵,也是日後更大復原的預嘗,只要他們肯聽律法和先知的話。
C.第三篇信息:復原──耶京必復興(8:1~17)
1.神的保證(8:1~8)
萬軍之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錫安心裏極其火熱,我為她火熱,向她的仇敵發烈怒。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萬軍之耶和華的山必稱為聖山。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將來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因為年紀老邁就手拿拐杖。城中街上必滿有男孩女孩玩耍。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到那日,這事在余剩的民眼中看為希奇,在我眼中也看為希奇麼?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從東方從西方救回我的民。我要領他們來,使他們住在耶路撒冷中。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都憑誠實和公義。」 先知後兩篇信息產生極大的安慰,叫當時的選民甚得激勵、喜樂,因為神向他們保證施恩,這是以色列復原與振興的保證。 按格式言,8 章共有十句「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8:2 4 6 7 9 11、14、19、20、23),故學者們呼之為「撒迦利亞書的十誡」【注3】或「十個神諭」【注4】。可是,從「臨到」這詞的用法(7:1 8;8:1 18),8 章亦可分為兩篇信息,這兩篇內容皆充滿安慰之言及保證復原的應許。
第三篇信息的保證與第一異象(1:12~17)有甚多相同之處,可分七方面:
a. 神必為錫安極其火熱(8:2 上)
這亦是神在兩年前向先知申告的保證,神為錫安大發火熱(參1:14)。這種火熱是因神與選民所立的約而生發出來的(「火熱」一詞首次出現在摩西之約中,參出20:5)祂,亦是屬性的表現(如申4:24)。
b. 並向仇敵發怒(8:2 下)
神的火熱與震怒常並列(如結5:13;賽59:17~18),如今向以色列的仇敵表達出來。
c. 重回耶京(8:3)
神保證重回錫安,並住在其內(聖殿必要建畢才能成就,參1:16),這樣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如賽1:26,因神是真實的神),其上之山亦稱為「聖山」(因神揀選了它作為聖殿之地點)。此方面的保證重申先前在1:16;2:10 的話。
d. 耶京必平安喜樂(8:4~5)
耶路撒冷有神同住時必國泰民安、豐盛發達(參1:17)。神以一幅年老及年幼安閒逸樂的圖畫,預告將來的情形(8:4 5 的「街上」,原文rehobot,意「廣場」)。
e. 神是無所不能的神(8:6)
神續向選民保證,「到那日」時,以上所言的必成就。「這事」(尤指上文的國泰民安)在歸回者(余剩的民)眼中看為「希奇」(yippale,意「困難」,如創18:14;耶32:17、23),但在神眼中也看為難嗎?這是神的反問,答案固然不用宣告,因太明顯了。這是作者文學技巧上的一種表現。
f. 神必從祂各處救回的選民(8:7)
這「救回」包括招聚、保守、眷顧他們,使他們平安返抵「神的聖地」(2:12)、神的城邑(1:17)、神的聖山(8:3)。神招聚分散的子民歸回,是舊約末世論中的一個要題,亦是神的選民將來蒙恩的一個保證(如賽43:5 6;瑪1:11)。
g. 神必作選民的神(8:8)
這是舊約福中之福(參出19:5;29:45;利26:12;耶31:33;何2:19~20),亦是神選召以色列至終之目的。此時,以色列憑誠實和公義作神的子民。一些學者主張,本處的預言在教會時期便應驗了,但本段的重點必須在彌賽亞掌王權時才能完全應驗。猶太人在536B.C.歸回本土,那只是象徵性及部份性的應驗。至於此處預言的各細節必待將來才滿驗,支持此解說的學者有數個基本理由【注5】:
⑴536B.C.的歸回是部份與單方面的(非四面八方)。
⑵本書中仍有多處等待將來應驗的預言(如1:18~21;2:11;6:13;8:20~23)。
⑶只有在70A.D.耶城被毀後,猶太人才正式分散在外邦列國中。
⑷以色列人的歸回是極大規模的,是普世性的。
⑸撒迦利亞書本處的預言與其它大小先知書中同類預言所等待的時期是一致的(如賽11:11~12;43:5 6)。
2.神的勸勉(8:9~17)
神保證式的預言發出後,隨即「打鐵趁熱」勸勉他們當努力建殿,在此處,神以過往及現今兩情況作對比,藉此喚醒他們愛神殿的熱忱。
a. 以前的情況:解釋困苦之因(8:9~10)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當建造萬軍之耶和華的殿,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所說的話,現在你們聽見,應當手裏強壯。那日以先,人得不着雇價,牲畜也是如此;且因敵人的緣故,出入之人不得平安,乃因我使眾人互相攻擊。」 首點之對比指出立根基之日,先知(指哈該及撒迦利亞,「立基之日」是籠統說法,因此時不是535B.C.立根基之時,而是518B.C.恢復重建的時候)的話他們聽見了,故應當繼續做成該做之工。 那時(「那日以先」指聖殿怠工之時,即535-520B.C.時),他們忽略續建聖殿,導致神不降福於他們的生活,致生活困苦(參該1:2 6 9 11;2:15~19),仇敵環伺,伺機攻擊;百姓平安失落,困苦流離。
b. 現今的保證:保證日後蒙福(8:11~13)
「但如今,我待這余剩的民必不像從前。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因為他們必平安撒種,葡萄樹必結果子,地土必有出產,天也必降甘霖。我要使這余剩的民享受這一切的福。猶大家和以色列家啊,你們從前在列國中怎樣成為可咒詛的;照樣,我要拯救你們,使人稱你們 為有福的。你們不要懼怕,手要強壯。」 因為他們恢復建殿,神於是向他們發出三大「另眼看待」的保證(8:11): 「平安撒種」(8:12 上,原文作「平安的種子」)指太平時代所撒下的種子,故本句可指撒種時的情形及時代, 享受種植之果(8:12下), 從被咒詛的情況改為蒙福的境地(8:13;參賽19:24;結34:26),故此,可放膽作工完成建殿。
c. 實時的行善:蒙福的途徑(8:14~17)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列祖惹我發怒的時候,我怎樣定意降禍,並不後悔。現在我照樣定意施恩與耶路撒冷和猶大家,你們不要懼怕。你們所當行的是這樣:各人與鄰舍說話誠實,在城門口按至理判斷,使人和睦。誰都不可心裏謀害鄰舍,也不可喜愛起假誓,因為這些事都為我所恨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祂神再以一個對比繼續勸勉他們:以前雖曾向列祖發怒(指國亡與被擄),現今定意施恩,可是蒙恩的途徑亦有四點;兩點屬積極性,兩點為禁戒性: 對人要誠實(8:16 上), 判事要按理,務要和睦解決(8:16 下), 對人不可心存不軌(8:17 上), 對神不可背誓(8:17 下)。此處的勸勉類似上篇信息的一部份(7:9 10)。在結束時,神申述這些事(指兩點禁戒的事)祂皆是甚憎惡的,所以務必禁行。
D.第四篇信息:改觀──憂傷變歡樂(8:18~23)
嚴格說來,最後的信息才是回答伯特利代表團的問題。
1.回答問題(8:18~19)
萬軍之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變為猶大家歡喜快樂的日子和歡樂的節期;所以你們要喜愛誠實與和平。」 此段說明所有悲哀的節日都會變為歡欣的節期(如摩8:10;耶31:10~14),因為神會回到錫安,住在其中,作選民的神,然而他們必要喜愛「真理」(代表「律法」,即對神之信仰方面,中譯「誠實」)與「和平」(代表「和睦」,即與人相處的生活方面)。
2.重申應許(8:20~23)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將來必有列國的人和多城的居民來到。這城的居民必到那城,說:『我們要快去懇求耶和華的恩,尋求萬軍之耶和華;我也要去。』必有列邦的人和強國的民來到耶路撒冷尋求萬軍之耶和華,懇求耶和華的恩。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在那些日子,必有十個人從列國諸族(原文作方言)中出來,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神與你們同在了。』」 在2:11,先知已預告將來外邦列國必會前來投靠以色列的神,現今在此處,神再申述這主題(也是眾先知多處的主題,如賽2:2 4;45:14;66:18~21;彌4:1 5),構成本書第一大部份的結語。這預言結語可分兩點:
a. 列國到耶城懇求神恩(8:20~22)
將來(下文是神與選民同在之時,即以色列在彌賽亞掌王權時),世界各國皆前來耶路撒冷,尋求神恩(這是罕有之舉,在歷史中,各國大部份皆與以色列為敵),即是說此時他們皆順服神的權能,而以僕人的態度到神祂的居所中敬拜,甚至在行動上是實時的,刻不容緩的,令人興奮的。
b. 耶和華必與選民同在(8:23)
那時,外邦列國必有多人前往耶京敬奉神。「十個人」代表「全部」或「無數」之意(如創31:7;民14:22;撒上1:8;耶41:8);此處不能按字面解釋,因十個人如何拉住一個猶太人的衣襟呢?況且「拉住衣襟」亦是一個象徵性的動作(「拉住衣襟」指「要求庇佑」或「分享恩惠」之意,如賽4:1)【注6】,因為在這時候,神與其選民永遠同在,也是「以馬內利」具體與永恆地實現(參結48:35)。
書目註明
【注1】C. L. Feinberg, God Remembers, Multnomah Press, 1979, p.89.
【注2】C. L. Feinberg, p.94.
【注3】H. C. Leupold, Exposition of Zechariah, Evangelical Press, 1974,p.141; E. Cashdan, "Zechariah," The Twelve Prophets, ed. A. Cohen, Soncino Press, 1948, p.297.
【注4】《舊約全書釋義》,三一文化事業公司,1978 年版,第12 頁。
【注5】M. F. Unger, "Zechariah," The Glory of The Messiah, Zondervan, 1970. p.138.
【注6】C. L. Feinberg, p.114.猶太傳統謂這個被拉衣襟的猶太人就是彌賽亞,如Peshitta 譯本,Rabbathi;引自D. Baron, p.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