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淺談愛的雜質
本文摘自: http://bbs.creaders.net/rainbow/bbsviewer.php?trd_id=368882
近來被我們看作金童玉女的朋友突然來哭訴夫妻間的感情冷漠,又有朋友訴苦到同住的父母把他們夫妻關係被搞得支離破碎,突然就有一些言語不吐不快。
09年夏於家後院的自留地
愛與靈
都嘆人生苦短,而這苦都是因着愛的缺乏,愛是人的終極追求和和存在的理由,人心若沒有安頓在愛的港灣中時就總是惶惶不安。但可惜的是,來自人的愛又是短暫的,因為人在情、欲、感和社會經歷的變化前是如此無能為力。像毛主席所說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很多人把人間的愛當成某種程度上的交易;且不說有人把愛乾脆當兒戲,對很多人來說,真愛被來自父輩、朋友、當然更多是自己的「私心條件」所五花大綁;這些短暫的「條件」 嚴重干擾了男女自身對愛這個生命終極意義的判斷。
看看關於愛的詩歌,滿了"永恆", "無限"等超越生命的元素;即便你再是唯物者,回想當你被愛通電的剎那,那種可以「為愛犧牲「的片刻衝動,也可以讓你感受到靈魂永恆的真實。再想想當你刻骨銘心愛一個人時,如果問你到底喜歡他什麼?你很難找出明確的答案,往往是「你特有的氣質」,「你的眼神」或「緣分」等模糊的東西。這些吸引你的東西總給人一種「天生超然」的感覺,也給人「恆久可靠」的盼望,所以你會動心不已;雖然一些看得見的「條件」,如人成長的經歷、學識甚至地位都是催化這些東西的因素,但一旦形成卻是超脫於這些「條件」完全獨立的;換句話說這些「條件」不是這些吸引你的「天生超然」之處的真正緣由。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真愛一定是"無緣無故"的,真正的出處你只能從「天生超然」上去找,中國人說的「天」不就是神嗎?
由此可見,愛是人在短暫生命中唯一可感受到永恆的體驗,是人身上神性的表現。
人間的愛,不論是男女間的,對兒女的,大都有美好的開始,但卻是軟弱、不持續可靠的,到後來會轉化成轄制、恨怨、麻木甚至死。看看這多如牛毛的愛情詩歌,大多是幽怨哭訴;以至於流傳百世的愛情故事往往都有死的代價。而神的愛卻是以殘酷的死開始的,釀出的倒是大量讚美的詩歌。
關於生命,大家有個基本共識:生命是由靈、魂、體三個層次組成的,其中只有「靈」是具有永恆意義的。這男人在看女人時,看」體「的眼睛特別明亮,太在乎外在感官;而女人的視野要寬一些,也看重男人的內在,但也限於」魂「的層次。真愛卻是可以超越時空,超越生死的,沒有東西能阻隔相愛之人間的牽掛思念,可見它是「靈」的範疇。由於人對世間"私心條件"的在乎,在「靈」上的眼睛就弱視到了瞎的地步,讓你只能看到流星般地愛;所以常有人抱怨和不愛的人或不愛他的人結合。
在人生短暫的幾十年中,總是苦苦在追尋着稍縱即逝的愛。但是肉體的放縱只帶來更大的空虛,對金錢權利的追逐更多帶來的是欺騙和躁動,在風雅情歌里的消魂也更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無論從橫天下的成吉思汗還是被世人奉若神靈的屋大維,最後的遺訓都是「空空來空空去」的嘆息,更不要說那自古多薄命的紅顏。「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傳1:2)。
由此可見,若體貼人的肉體和魂魄,窮其一生追到的只是愛的失落。那麼,人這一生有何益處呢?超越在「肉體、魂魄」上的追逐,擦亮我們「靈」的眼睛,讓生命的 「靈」與愛的永恆相連結,就是和神的大能合為一體,這就是神為短暫人生設立的根本使命;而肉體和魂魄只是真正生命的一個序幕和功課。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而神啟示說"道...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1:14)。永恆大能的愛就是這道,愛就是神本身。中國人又常說「六十知天命 」,猜想神給我們一生的歲月長短就剛好是可以體驗和感知此使命的時間。
人心驕傲比天高,但又如此愚拙和偏執。為了開啟我們「靈」的眼睛,神體貼我們,奇妙地安排了男人和女人這骨中骨、肉中肉的關係,這是完全對等、容不得半點勉強的愛情關係:神借着每個人的另一半,與人面對面,親密對等,同樣感知患難,深入體貼內心的軟弱;神借着這種關係讓人感知天國般愛的永恆,進而可以啟示人去完成與神合二為一的使命。換一個說法,當你面對愛人的時候,你其實也是在面對神;當男女深愛時,都會在對方體驗到神靈的感覺,感嘆道」我的女神「,」 我的天堂「;這個時刻,神在人身上的影子是如此深刻,這大概就是愛情的奧秘吧。
相對愛情和婚姻,人們更傾向與認為母愛或父愛更為偉大。但這種不對等的愛是更多停留在」體和魂「的層次,是居高臨下從一個獨立個體給另一個獨立個體的愛,這種愛的目標是讓兒女能最終離開,獨立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因此他不能完成」與神合二為一「這一生命的終極任務。"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創2:24)。所以說,世間的愛中,唯有愛情擔負着生命根本使命的重任,也由於這樣的終極使命,註定了世間愛情的艱幸和彌足珍貴。
神也要我們孝敬父母,但愛情和婚姻的神聖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中國的傳統理學,從人倫道德,其實就是從「體和魂"的高度推崇」百善孝當先「的說法,無非是為了迎合君王的至高神聖地位;這奴性的道德把人倫凌駕於神之上,千百年來困擾了多少家庭,引出父母兒女不平等的關係,引出隔閡,引出婆媳紛爭,破壞夫妻和睦,結果我們看到的孝道不是虛偽的,就是顫驚的。認識兒女婚姻的神聖地位,從」靈「的層次上尊重兒女的獨立人格,是我們中國人為人父母當要警醒的。
愛情和婚姻,作為人生最重要的神聖功課,每個人都不可逃避。所以不可輕言獨生;同樣,對待一次不及格的愛情和婚姻,更不可輕率,更要用心靈和誠實去通過這個功課;更不可絕望,無論你經歷什麼樣的挫折,請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哀莫大於心死,若對愛沒有信心就是對生命沒有信心了。
愛的雜質
常有人抱怨說自己是在正當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又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相知的人;好像他是「世俗婚姻」的「無辜」受害人。在你對這樣的怨言不以為然時,不妨回過頭來,反思一下自己愛的歷程,會發現人的愛是如此充滿了雜質,不得不承認這些愁煩是你自己釀的: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其實無論男女,最放不下的恐怕還是兒女這一關。但即便這人類最看似無私的愛也無法迴避犯各種膚淺的雜念:父母溺愛孩子就不說了,單說父母評判兒女姻緣的心態:首先想到的是「得」 - 媳婦要能伺候自己的兒子,女婿要有能力讓女兒「享福」。即便你歷經世事,明知愛的福氣是出於甘願奉獻的心而不是索取,當你身處其中就會不免犯俗。
如果你多留意,會發現這樣一個和世俗「條件」很背離的現象:那種看來「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的「金玉良緣」往往會「莫名其妙」地冷漠;倒是一方有病痛或是大的困擾的夫妻間,可以看見感人的恩愛。為什麼?當真愛被各種讓人羨慕的 「條件」 所捆綁時,真愛就被埋葬,因為真愛的神聖是和世間私心「條件」水火不容的;而當這些私心「條件」 被破碎時,人身上才能激發出那無條件的愛。
再說這男人本身,除了太看重外在感官外,即便在欣賞女子的勤儉溫柔的美德時,也往往不是出於純粹的憐愛,而帶有「索取佔有」的意圖;在確信女人對自己傾心的時候,男人多少會得意而不是感恩。總之,是要「得到」女方的這些好處好讓自己安逸。而女人本身更看重男人的內在,但不光是男人的閃光氣質和愛心,多少也包括對「才能」 (包括經濟能力)的期盼。這樣一來,男女結合在一起時就或多或少埋下了自己的私心和條件,當這種雜質被放到婚姻的各種矛盾中,就開始慢慢發酵,長期發酵的結果就可能是:
讓男人認為「佔有」妻子的全部精力來洗衣做飯看孩子是理所當然的,而憐愛之心就漸漸淡去;妻子的種種犧牲不再被看做是種恩德,像是連同自己的才情和世界賣給了丈夫一樣。由此也引伸出了男人對女人才情的一種悖論:一方面男人喜歡有才情的女子,另一方面又因為要獨佔妻子而去阻止才情的持續和發展。人的才情是需要獨立人格才能生存發展的,如果因為擁抱一顆大樹而失去森林世界,再好的才情也會枯萎;而隨着才情的凋萎和世界的停滯,女人在男人眼中就不再賞心悅目了。這種情形其實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很多皇帝費勁力氣選出佳麗三千卻提不起精神,而對布衣簡裝造訪紅樓卻樂此不彼。
這個悖論的結症說到底是對愛沒有信心。當妻子只被看成」屬於你的人」時,你很難建立信心,「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17: 9)。但婚姻的背後是神的應許,面對自己的配偶其實也是在面對神:相互的選擇是彼此的恩典,有神的祝福;彼此提醒 (甚至爭吵) 其實是神所給的相互扶持的功課。夫妻結合併不否定各自的獨立人格,每個人都有神獨立的恩賜和相應的責任。明白這點,靠着對神的信心,你才能不怕妻子去發光,而妻子將回報你更多的愛。當然世事有引誘,人心有不測;但神是慈愛公義的,違背神的必得懲戒,而對在行為意念中顯示出信心的人,神必保護和祝福,即便有婚姻不幸,相信神也會賜福更美好的愛。換個更白的說法,如果你非要去佔有地抓緊愛,愛就會變成一把沙子,你抓得越緊,就失去的越快。
回頭再說這女人,愛的雜質在婚姻中發酵,會讓女人變得嘮叨挑剔起來,主題大概是對男人」萬能「的幻夢有些破滅, 發現很多事情到頭來還得靠自己。而聖經其實說「丈夫是妻子的頭」(以5:23),其實大多數妻子是做到了大事上聽從丈夫的,但同時也沒有信心:明明做了,卻不甘心。我們聽到妻子表揚丈夫的時候也不多,有句話叫」男人的負擔中,女人的怨氣多「。現代社會,男人好像不比女人能幹,反而很多領域需要女人的細心和耐性,所以女人無論里外都更是家中的重要或主要支撐。難怪女人想不通為什麼要聽丈夫的。
但聖經里說的「頭」 是指屬靈事務上的頭,是說「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他的丈夫」(弗5:33) 。同時透過「箴言」31,神啟示了他喜悅的賢德女子正是在家中勇於承擔、智慧才幹的女子(這和我們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女德觀念相去甚遠)。所以如果你抱怨丈夫不愛你的同時又不認可丈夫做家裏的頭,就又是自己否定自己了。再探其原因,就又回到愛的信心的問題上來了:如果你面對的僅僅是個「男人」,他的愛一定是不信實的;只有你信靠婚姻背後神那雙愛的大手,才可能甘願順從。"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弗5:22)。又退一步講,哪怕你丈夫不擔當這「頭」的責任,不夠愛你,只要你保守對神的信心,盡了順服敬重丈夫的職責(比如給丈夫回頭的機會),神也必保護和祝福你;萬一有婚姻不幸,神也更會看顧和疼愛你。
相比男人,女人更相信感情是可以培養的,而男人更相信感官的第一印象。但由於女人更看重內在,面對婚姻中失望,卻也更會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或" 狗該不了吃屎")這樣的觀念,在結束婚姻時更毅然決然。其實這「感情是可以培養」和「狗該不了吃屎」是回答同一問題的又一個悖論。但神之所以是神,就是他可以成就人們確定無望的東西。所以做妻子的不可隨意失望,不可妄下斷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
回頭再說說做父母的,體貼兒女的「肉體」、「理智魂魄」的健康,學琴棋書畫外加練武功;但有多少人曾想過兒女人生的最大課題上更需要幫助?兒女的一生的更多時間和精力將會和他的另一半渡過,這是建立在愛這個「靈」上的課題,如何在「靈」上與人溝通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在任何風浪下都能真正幸福。父母對兒女的愛的目標是讓他能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所以父母要尊重兒女的獨立,要視兒女的愛情和婚姻為神聖。
如果只體貼兒女「肉體」、「魂魄」的需要,兒女永遠只能是個索取者,因為對任何人來說,這些屬於世間被時間管轄的東西既短暫又弱小;父母更要體貼兒女在「 靈」上的需要,讓他學會做把愛傳播出去的人,因為「靈」的得失觀念與「肉體和魂魄」恰恰相反:越付出越是得到,靈的恩賜就是在愛中的平安,神總是將這恩典持續地賜在人心中並輻射出去;但如果靈的恩賜被人的私心所遮蔽而不能把愛傳播出去,人內心與神的通路就被切斷,神的恩就不能再臨到人身上了。
拯救愛
既然我們一生都為了愛而活,那我們有什麼切實可行的方法可以拯救這似乎得了絕症的愛呢?讓我們看看神是怎麼如何計劃救我們脫離罪性的捆綁的吧?
「 他是愛我,爲我舍己」 (加2:20)。不管我們有什麼樣的過犯,神用自己的死幫我們一筆勾銷了;而我們要做的僅僅是打開心門信任他 - 就是無保留地把這罪的重擔交給他。所以憑着信心"認罪"是我們脫離罪性捆綁的既簡便又可靠的方法。「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太11:28)。
而我們罪性的一個集中表現就是愛心的不持久、不信實。人的罪性在生命中發酵的結果是死,而愛的雜質在生活中發酵的結果是在臨死時還不甘願地嘆息道錯過了愛。
對於相愛中的人,神不但通過對方的光亮而讓你感受天堂般的感動,也直接施恩在你身上,讓你也在愛中能閃現出神平安甜美的影子;但當你「驕傲地索取和佔有」 了對方的這些光亮後,這些光就會在你眼目中鈍化,反過來你膨脹麻木的心也遮住了神放在你身上的光,你就切斷兩條獲取神恩典的通路。所以說靈魂的驕傲是人罪性的根源,也是人的愛不信實可靠的根源;驕傲容不下友誼,更容不下愛情。「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羅13:8)「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18:12)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似乎就有了對付愛之困惑的答案:放下驕傲的靈魂,敢於面對自己由來已久且綿延不斷的私心,把自己在愛中的雜質向神坦誠,也相互」認錯「。若能如此,神必大大地在你們彼此身上做工,開啟眼目去重新發現彼此的感動,讓彼此寬容,感恩和奉獻的感覺回到你們的身邊。
但這個直接了當的方法又確實是行之不易,人在指責對方時候可以毫不手軟,但對自己總是百般辯護,哪怕明知是謊話,究其原因,人驕傲的靈魂隨時都想抬頭做自己的主;只有當我們意識到彼此的關係後面有神真光的照射時,才可以掃去私心的陰暗,戰勝伺機要佔滿我們靈魂的驕傲。或許有事情讓你在愛人面前難於啟齒,至少你可以向神坦誠,沒有神不可原諒你的事情。
人的愛是短暫不定的,只有把它放到神永恆愛的包圍和補充之中,才能不乾涸。所以若我們能正視自己愛中的天然缺陷,從神信實的愛中支取對真愛的信心,神就會在我們生活的「磨合」 中,把愛的雜質慢慢的磨去篩掉;即便有時磨得心中流淚,眼中流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的境界其實不只是夢。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哥前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