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舊約綜覽:以色列的黃金時代――大衛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Qbook.png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以色列的黃金時代――大衛,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舊約綜覽》
01.舊約的權威
02.啟示與默示
03.正典
04.舊約聖經的形成過程
05.地理
06.摩西五經
07.創世記:遠古序幕
08.創世記:族長歷史
09.出埃及記:歷史背景
10.出埃及記:內容及神學
11.利未記
12.民數記
13.申命記
14.前先知書
15.約書亞記
16.士師記
17.王國的誕生
18.以色列的黃金時代――大衛
19.王國分裂
20.猶大國(王下十八至二十五)
21.年期疑竇
22.先知與預言
23.希伯來詩歌
24.阿摩司書
25.何西阿書
26.約拿書
27.彌迦書
28.以賽亞書的背景
29.以賽亞書:信息
30.彌賽亞的預言
31.耶利米書
32.西番雅書及約珥書
33.那鴻書及哈巴谷書
34.俄巴底亞書
35.以西結書
36.哈該書
37.撒迦利亞書
38.瑪拉基書
39.聖卷
40.詩篇
41.智慧文學
42.箴言
43.約伯記
44.傳道書
45.雅歌
46.路得記
47.耶利米哀歌
48.以斯帖記
49.歷代志的敘事觀點
50.以斯拉、尼希米
51.但以理書


與所羅門(撒下一至王上十一)


引言

這章所討論的八十年,幾乎是以色列政治與經濟生活完全改變的年代。大衛及他的兒子使猶大及以色列成為凌駕外邦的軍事強國,國內興盛的商業為以色列人帶來前所未有的財富和聲譽。他們所有支派由一個國君緊密聯繫起來,成為後世的模範:王朝持續了差不多四個世紀,這八十年委實是以色列的黃金時期。

大衛強盛的帝國(撒下一1至18)

這幾章接續撒上十六有關大衛興起的故事。掃羅之死令以色列失去領袖而臣服於非利士人腳下。然而,大衛正在有計劃地一步一步踏上猶大以至全以色列君主這寶座:他的步履是堅定的,他不單為填補一個空缺。掃羅因執迷於追殺大衛而暴露了自己的弱點,使非利士人有機可乘,然而,大衛卻致力保衛和擴大以色列的國土,鎮壓非利士人,而且使以色列的近鄰順服下來。

在希伯侖作猶大王(一 l一四 12)。(1)英雄何竟死亡(一1一27)!雖然掃羅追逼大衛,但當大衛從非利士人處歸來,終止逃亡的生活時,卻聽聞基利波山的噩耗,他心裏面便極之憂愁――不單只為了失去他曾經尊敬的掃羅,還有他所關懷的約拿單,而使他心情更為複雜的是以色列的安危,以色列現在正需要一個勇敢的保護者。亞瑪力的一個投機份子向大衛報王的死訊,希望藉此得到賞賜,卻招來殺身之禍,由此可見,大衛的情緒是何等困擾。

他的哀歌反映出他因以色列人痛失君主而深感沉痛(一19一27)。大衛複述掃羅這位英雄已逝的光榮,具體地對比出現在受辱的感受,再加上輓歌那幾句使人痛心的詩句,激發起所有以色列人,甚至發生這悲劇的基利波山,都為王與他的兒子哀哭。

(2)爭取王位(二 1一四12)。大衛從他的寄居之地洗革拉勝利地回到希伯侖,在那處被擁立為猶大王(二1―4)。希伯侖這個古代城市,充滿亞伯拉罕事跡遺留下來的記憶,這城有七年半的時間用作為大衛的首都(五5)。這時,掃羅家族仍然希望奪回王位。掃羅一個聰巧的將軍押尼珥,支持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更確切應是伊施巴力),成為其他支派的王(包括約但河東的支派),但沒有什麼證據指出伊施波設的政府受人民支持。因為他的首都在河東,於是對支派間的影響力大受限制。反之,大衛卻日漸受歡迎。

兩位王並存的第二年(二10,三1),伊施波設因為不滿押尼珥與掃羅妃嬪相好而責備他(三 6一11)。如果這是事實,可能代表押尼珥自己也有奪王位的野心,因為與掃羅妻妾有性關係可以視為王權的其中一個指標。押尼珥與王決裂之後,唯有投奔大衛(三 12一16);大衛則要求押尼珥幫助他使掃羅的女兒米甲重新作他妻子,這是大衛接受押尼珥的條件。伊施波設應承大衛的要求,但大衛的動機是政治性的:大衛旗下仍有掃羅的支持者,若米甲生下兒子,有助團結這批效忠掃羅的人。



押尼珥轉過來協助大衛週遊各地,向各支派長老遊說,希望在大衛名下統一全國(三 17一19)。大衛的將軍約押,因為疑忌這位化敵為友的押尼珥,便把他殺了。押尼珥之死,除了令大衛憂傷(三33、34的哀歌)之外,亦令伊施波設驚惶起來;不久之後,他便被掃羅以前的兩個軍長刺殺而死(四2、3)。這兩個刺客希望藉此為大衛立功,但大衛卻不高興,並把他們殺掉。

在耶路撒冷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五l一八18)。大衛的對手死了之後,大衛在希伯侖被立為全以色列的君主(五 1-5)。這時,猶大(這時包括了西緬、耶拉篾、基尼、拉哈勒,迦勒;撒上二十七10,三十29)與北部(以色列)聯合起來。年者從未全心全意接受猶大所擁立的王,大衛的孫兒羅波安在位時,南北分裂一觸即發,足以證明北方支派對南方的疑心。

(1)攻取耶路撒冷(五 6―16)。以色列入進迦南二百五十年後,卻因為迦南人死守耶路撒冷而不能控制此城。耶路撒冷是一座古城(參創十四 18),是大衛設立首都的理想地點,它位於國土的正中央,不屬南北支派,它的中立性,足以成為統一全國的理想地點。大衛軍兵攻陷此城的詳情極之模糊,但他們很可能是從一個水道進攻的(五8)。大衛攻城的時候,因着對耶布斯人的憎恨而用了心理戰術:城內的耶布斯人曾取笑他們的軍隊為瞎子瘸子,所以攻城時,大衛提到這嘲弄,以激起士兵上戰場撕殺的士氣。

攻取耶路撒冷之後,大衛立刻鞏固和美化他的首都。雖不及所羅門的氣派,但大衛建築計劃所表現的奢華氣氛,是掃羅最強盛的年日也想像不到的。單從大衛家族的人數(參三 2―5,五 13―16),已經知道宮室將會何等宏大。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開始改變了,大衛就是改變的策動者。耶路撒冷成為大衛自己的城市,裏面的軍隊不屬於任何支派,而是他自己擁有的。他有堅固的首都,能掃羅所不能――他由耶路撒冷出發,攻打非利士人的國土。果敢的大衛,對非利士人的戰略了如指掌,令他不單在戰場上得到決定性的勝利,而且還限制敵人不能踏出非利士地半步(五 17―25),達一百五十年之久,這是前所未有的勝利。

(2)宗教改革(六 1一七 29)。掃羅其中一個基本的錯誤,是他對宗教制度(尤其是聖所及祭司)毫不敏感。但大衛掌握到人民靈性傳統的重要性,所以努力加以推廣和發展。除非以色列的政治領袖同時也是宗教領袖,否則以色列難以真正統一。被掃羅忽視了很久的約櫃,由大衛帶到耶路撒冷,為它設立一座帳幕,因而使大衛之城不單是政治首府,也是宗教中心:這次行動,令大衛更能取得人民的效忠。大衛熱烈地參與(在端正嚴肅的妻子米甲面前,他可能是太活躍了)奉獻典禮,標明了他對以色列的神是何等敬畏,也令以色列人的信心鞏固起來。他這份聲譽,是他應得的,他從沒有失去它。

掃羅的興起,令先知撒母耳憂心不已;但大衛的登基卻得到拿單完全的支持(七1―13),先知照神所吩咐,宣佈大衛及其後裔與神有特別的關係。拿單以亞伯拉罕之約的用字,應許大衛得「大名」(七9,「得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國內人民安享太平,他和他的繼承者與神都有親密的關係;雖然神不允大衛為他建立一永久的聖殿,但卻保證他兒子可以這樣做。在以色列的宗教傳統,這盟約的重要性是不能忽略的。先知盼望將來會有一位大衛君王在榮耀中統治以色列(賽九6及下文,十一1及下文),此盼望便源自這盟約:先知排斥北國非大衛後裔的君主,原因亦出於此約;而新約更把耶穌治理萬民的權柄,追溯到耶穌的祖先大衛那裏去(太一1;路一32) 。

為了管理公眾崇拜中眾多的敬拜規則,大衛便委派撒督及亞希米勒作祭司(八17)。亞希米勒的父親亞比亞他似乎亦很活躍(十五24),也許他成為了「名譽祭司」,所以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這兩個祭司的家族,若追考其根源,可回到示羅聖所,或再追溯到祭司譜系的創始人亞倫那裏。不過,不是所有祭司都屬於亞倫的後裔,大衛自己的兒子們,有些也算在其中(八18)。撒母耳記下對官方宗教的描述非常簡單,但歷代志的記載則非常詳盡(代上二十三 1至二十九30),這個記錄見證了大衛的改革政策:以前在示羅簡單的聖所,在大衛手下漸漸改變,耶路撒冷詳盡的祭儀,因此便成為所羅門及其繼承者的管治特色。

(3)無與倫比的軍事成就(八1―18)。第八章是大衛軍事活動一個精簡的總結,部份細節則在下文的段落才有所交待(例如,他與亞捫人及敘利亞聯盟的衝突,第十章)。當各場戰爭塵埃落定,非利士人、以東人、摩押人、亞捫人,還有強盛的敘利亞城邦國――大馬色、瑣巴,甚至是哈馬,都受大衛控制或歸順他。以往的二十年內,以色列一直想擺脫非利士人的箝制。到了大衛上場後,非利士人的五大都會聯盟就破壞了,以色列的影響範圍也大為擴大,成了亞洲西部最強大的國家,疆土由沙漠伸展到地中海,又由亞迦巴灣伸到奧侖地河的哈馬邊境。

(4)治權中央化。大衛的宗教改革、軍事成就、政治及社會改組,處處都要求行政結構的重大改變。這結構的複雜程度是難以估計的。聖經有兩個大衛官員的名單(八15―18,二十23―26),他們包括:以色列的步兵元帥(約押):統轄非利士僱傭兵(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的領袖;上文提及的兩位祭司;兩位書記記錄官方、國家,及行政上的文件;以及一個掌管「服苦的人」的監督(此監督的職位可能不是長期性的),責任顯然是管理外邦來的勞工。這些官員沒有獨立的權力,王是每一方面(軍事、宗教,或政治)的絕對領袖,他會緊密監察官員的工作,擁有最後的決策權。

File:18-2.gif

二十四章記錄先知強烈反對大衛的人口調查,是因為調查背後的動機有問題。它不只是為了計算人民的數目,而是決定各支派納稅及填補軍兵的能力。雖然以色列人在大衛領導下能夠不受外強幹擾,但在國內,人民的個人自由就比較少了。由支派聯盟到君主制的中央集權,所要求的調節是艱難的,而以色列人以後的歷史,都證明他們的調節不大成功。

大衛滿懷大志的兒子們(撒下九1至上二46)

由神能領袖過渡至王朝領袖,其中遇到的困難,不能因着衛登基就可以解決。掃羅的子伊施巴力企圖繼位,後來便雅憫人示巴又煽動以色列人與他對抗大衛(二十1―22)。但更悲慘的是,有時奪權的力量竟是出自大衛家族之內。大衛應付國際及國家事務綽綽有餘,但對於家庭內的事卻不然――至少有三個兒子想奪取王位。他們的故事,充滿榮耀與羞辱、陰謀與反陰謀、愛與血腥、輝煌的成就與悲慘的挫敗。

這些故事記在「大衛宮廷歷史」之內(撒下九1至二十;王上一一二),被認為是古代最優秀的歷史作品:

「這故事的作者,對於一個故事戲劇性的結構,以及忠於事實和不加修飾地描述他所介紹的人物,都具有同樣的技巧。他置身於幕後,然而有少量的跡象(撒下十一27,十二 24,十七 14)顯示,他甚至認為歷史上最後的關係也是屬地事件與神的安排之間的關係。

這段宮廷歷史有很多宮廷生活細節和用語,表示作者很可能是宮廷成員一一可能是所羅門的女婿亞希瑪斯,或者是大衛的祭司亞比亞他。

大衛的能力與缺點(撒下九l至十一31)。大衛對掃羅的家人十分仁慈,尤其記念約拿單,他對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的關懷,充分說明了他的心腸(九1―13)。米非波設是瘸腿的,這往往被視為神的審判,但王謙虛地要他領情的態度,因此就更形突出了(約九1、2)。東方古國習慣把敵對王族的男了殺掉,但大衛卻對對手的家人關懷備致。大衛遵守他對約拿單所許下的諾言,為他留後(參撒上二十14―17)。當基遍人於掃羅復仇的時候,大衛對此誓約的忠誠受到考驗,但他仍能堅持(撒下二十一1―6)。顯然米非波設因為大衛對他仁慈而至死忠心;雖然他的監護人和僕役洗巴在押沙龍叛變的時候,曾出賣他,離間他與大衛的感情,但他與大衛的關係,卻沒有受到影響(十六1―4)。

記載大衛與亞捫人爭戰的故事(十一1―27),把大衛的另一面表達出來。入侵的軍隊(尤其是亞述)通常在三月少雨至五、六月收成之間發動進攻,這時道路較干,而且軍隊可沿途取敵人的農作物作食糧。當大衛的軍隊出戰,大衛留在首都:他與迷人的拔示巴的謬事便在此時發生。大衛與拔示巴相好後,千方百計把他的丈夫烏利亞置諸死地,令他犯了姦淫之後再加上殺人之罪。拿單以寓言含蓄但又有力地責備大衛,足見這些偉大的先知,在以色列人的生活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十二 1―15)。王的主要責任是實行約的條文,確保社會每一階層都行公義,但他自己卻違反這約。在嚴正的先知面前,那無法否認的審判』令大衛頹然崩潰,他唯一的希望只是神的憐憫:他的罪留下惡果,拔示巴與他所生的嬰孩死了(十二15一19),他兒子們的道德操守也變得隨便鬆懈(例如暗嫩,十三1―39);不過神仍然憐憫大衛,赦免了他。聖經沒有隱藏或維護這位偉大的君主,只誠實地記載大衛在道德上跌倒,可見舊約的記錄真誠可靠。

押沙龍奪權(十三l至十八33)。一個強大的統治者必定有敵人,大衛也不例外。連年的戰事,令以色列軍兵士氣消減,他們長年披甲上陣,與大衛那批私人僱傭兵一起作戰。在宮廷內,因為大衛繼承權的問題,無疑會引起爭競猜疑,尤其在大衛各個妻子之間更甚。

大衛的長子暗嫩,蠻不講理地佔了同父異母的妹妹便宜,他本可以正正式式娶他瑪為妻,但他現在卻殘酷地拒絕她(十三1一19),這事立刻觸發了奪權的衝突。他瑪的兄長押沙龍(動機顯然非常複雜,一方面是為了妹妹受辱而起來報復,但其實也希望藉此除掉繼承王位的對手),因父王寬待暗嫩而懷恨於心,但他忍耐等候了兩年便把暗嫩殺死,然後逃到他母親家鄉亞米忽的基述王那裏去(20一39節)。

大衛的將軍約押是個有力的政治人物。他盼望令押沙龍與大衛和好,但卻被大衛悉破,不過他仍能成功地使王允許押沙龍回到耶路撒冷(十四 1―33)。押沙龍不可入宮見父王,但每天到城門處理爭訟事件,煽動申訴者不滿大衛的統治,並說:「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就好為你們判決。」押沙龍個人的俊俏和魅力,以及那投機取巧的作風,再加上他奪權的陰謀,使他成為大衛一個嚴重的威脅(十五1―6)。潛伏的危機很快便成為公開的反叛:押沙龍終於在希伯侖自立為王(7一12節)。

當叛軍愈來愈強,大衛與他那批忠心耿耿的僱傭兵,只得一起逃出耶路撒冷。這位被追逼的王,光着腳爬上橄欖山,哀傷地蒙着頭,滿臉淚容,尤其使他痛心的是,他聰慧的謀士和朋友亞希多弗,也棄他投奔押沙龍(十四 30、31,十六 15―23);這個故事,可說是舊約其中一個最惹人傷感的故事。大衛委派忠心的戶篩,留在耶路撒冷探聽押沙龍的活動(十五 32―37,十六 16一19)。第十七章記載亞希多弗建議立刻追殺大衛,但這良謀被戶篩成功地阻止了,亞希多弗因此自縊而死。

大衛在約但河東鞏固軍力,又得當地向他忠心的群眾幫助,便差派三支軍隊攻打押沙龍,成功地戰敗叛軍。將軍約押非常現實,不理大衛的禁令,殺了押沙龍,因為他知道若押沙龍繼續生存,以色列就不能安享太平(十七 24至十八33)。

大衛晚年(撒下十八l至王上二46)。流亡在外的大衛,仍然為押沙龍而感到憂傷。他未曾回到耶路撒冷,另一次反叛又發生了,這次是由便雅憫人示巴策動的。大衛知道敵人會招欖掃羅那邊的人反叛他,所以立刻派亞瑪撒鎮壓叛黨:然而,最後的勝利仍要歸功給約押,他用巧計殺了未能及時完成任務的亞瑪撒,還控制了他的軍隊(二十1―26)。大衛起初沒有派約押攻打示巴,很可能反映出他極不贊成約押殺死押沙龍(十八 14、15)。

儘管當時以色列國很不穩定,人民對將來也缺乏信心,但大衛卻沒有積極選立他的繼承者。大衛尚在生,年紀最長的兒子亞多尼雅(三4),得到大衛的祭司亞比亞他及將軍約押支持,要求大衛立他為王位繼承人。亞多尼雅自行在隱羅結大設筵席,預祝登基,當消息傳到耶路撒冷,先知拿單及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催促大衛立所羅門為王。大衛答應了他的愛妻,以誓約膏立所羅門,又把他私人的非利士兵轉交給他,作為一具體的憑證:所羅門在基訓登基,以撒督為祭司、拿單為先知、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作將軍,亞多尼雅聞信後,歡樂立時變作悲哭(王上一1―53)。

亞多尼雅恐怕自己會喪命,便抓住祭壇的角,作最後掙扎。他要求所羅門起誓不殺他,而所羅門亦應承了他。但在大衛死後,他卻要求娶大衛的妻子亞比煞為妻。所羅門知道這項要求背後的政治含意,便在母親拔示巴代亞多尼雅提出此要求時,誓言要處決亞多尼雅。及後,所羅門以亞拿突代替亞比亞他(參耶一1),又按大衛遺訓殺了約押,作為他殺害押沙龍和亞瑪撒的代價,於是,所羅門的敵人都除掉了,可以安心統治以色列及猶大(王上二1―46)。王室世襲的方式自此被確立了四個世紀之久,耶路撒冷的君主都是大衛的後裔。

大衛雖然在道德方面曾經跌倒過,又不能處理家族的內部問題,而且政治手腕不甚可取,但他確是為以色列帶來最興盛的年日,因而成為了所有後世君王的典範。

所羅門輝煌的日子(三1至十一43)

所羅門艱苦地登上王位,但登基之後,卻安享前所未有的榮耀及財富。他父親統治以色列四十年,得到空前的軍事勝利:他亦統治了四十年(約九七一至九三一),令以色列在太平盛世中達到高峰。拿單曾為他取名為耶底底亞(「耶和華愛他」之意),登基的名字是所羅門。他在大衛晚年之前的日子,只站在聖經記載的背景,唯有暗嫩、押沙龍、亞多尼雅離開舞台的時候,所羅門才登上王座,得到了王的權力與威名。

列王紀的作者與成書過程。所羅門是列王紀頭十二章的主角。深受讚譽的大衛宮廷史在王上二46完結。王上三1至王下二十五的編修者,肯定是一位受靈感且有才華的作者,因為他賦予列王紀一個統一的神學觀點,又能以極具風格的方式,表達這段以色列史。相信作者是活在猶大將亡的時代(約五九○)。因為內文重視以利亞、以利沙及其他先知的工作,同時,又採取了先知的角度,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列王紀上、下的作者是耶利米。事實上,位作者實在是以耶利米的角度去了解以色列史的,寫作的方式亦很受他影響。正如撒母耳記一樣,列王紀也不是純粹按時序記錄事件,而是按一主觀取向選錄事件。它可不是要把列王的功跡褒揚(除了赫族,很多古國的宮廷史都會這樣),反之,作者經常評價和批判統治者,並常以理想的典範――大衛作為比較的標準。

列王紀內有些關於其資料來源的線索。很可能王上三至十一有關所羅門的大部份材料,均來自「所羅門記」(十一41),而其他故事則來自「以色列王記」及「猶大王記J 。七十士譯本提及八12、13(七十士八53)取自「雅煞珥書」(參書十 13:撒下一 18)。以利亞及以利沙的事跡則可能從先知學校中口頭傳誦下來。

這些資料都被作者很有技巧地結合在歷史敘述之中。以色列及猶大的歷史,本來是各自獨立的,現在由編者努力地交織在一起,並由編者作出評註。結果:

「這卷歷史書的寫作目標是實際和宗教的……當以色列失去所有,有人卻發現這段可悲的歷史,可作為神磨練他子民的一個教訓,值得記下來為後世所參考。」

賢明的君主所羅門。所羅門是第一位世襲的統治者,他得位不是靠神權的能力。然而,他在基遍見異夢時,神允許他選擇恩賜(王上三 5――14)。所羅門知道君主的責任重大,所以求神賜他智慧,讓他能判別是非。他藉着國際性的交往,得到了財富,也壓止了戰爭。他努力寫作。收集格言和智慧話。他在埃及、阿拉伯、迦南及以東四周的列國,都享有盛名(四 29―34),成為以色列智慧文學最偉大的倡導者。所羅門在舊約文學所扮演的角色將在討論箴言、傳道書及雅歌時加以說明。

所羅門不單在以色列成為英雄,同時亦盤據了各地居民的想像(除了亞歷山大以外),沒有一個古代人物,能在猶太、阿拉伯,及伊索匹亞的文學著作中,受到如此廣泛的傳頌。

商人與政治家。大衛把一個大國傳給所羅門,所羅門的責任是控制和強化它的中央政府。大衛創立了這個政府,對維繫全國有根本的重要性。所羅門沒有理會傳統的支派疆界,而重新劃分行政區,每區每年負責宮廷的一個月食糧(那是一個極大的負擔,四 22、23)。所羅門另一個政策是從各支派抽取勞工,參與公共建設的三萬名以色列人,雖不像迦南工人那樣作苦役(九15―22),但他們喪失的自由太多了,少不免會發怨言。勞工的監督亞多尼蘭遇刺(四6,五 14,十二 18),多少反映出以色列人對所羅門嚴厲的政策的強烈不滿。

所羅門時代影響最深遠的建設,是耶路撒冷的聖殿。唯有在這段沒有外強壓逼的時期,以色列人才可以有足夠的財富和集中的政權來完成這項計劃。所羅門的帝國以及友邦腓尼基(五1),這兩個國家的資源,都因為神的居所而大為消耗。以色列人以畜牧為主的生活方式不會刺激手工藝術;另外,禁做偶像的規矩(出二十4)也妨礙雕刻工藝的發展,所以聖殿極需要外來工匠協助裝飾。

考古學的發現,以及聖經詳盡的描述(王上五一八),容許我們合理地繪製聖殿及其擺設的圖樣。然而,這座聖殿沒有留下任何遺物,直至目前為止,仍未有十世紀的腓尼基廟宇出土。九世紀的敘利亞泰納神殿(Tainat),內有與聖殿相似的三個間格一一外院、聖堂(聖所),及內聖所(至聖所)。

所羅門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建立友好邦交,有時以通婚達成,此外,亦以一強大軍隊來維持這些國際關係。他的其中一個妻子是法老的女兒,他特別為她在皇宮旁另建宮室(三1一七8)。埃及王自己常與外邦公主通婚,但把自己的公主下嫁非埃及人卻是極罕有的。所以所羅門能娶法老之女,顯示了所羅門的名望與埃及勢力微弱。把女兒嫁給所羅門的法老可能是第二十一王朝末期的王帝,他把邊境城市基色送給所羅門(九16)。

所羅門與推羅的希蘭建立邦交,亦得到了利益(五 1―12)。腓尼基人的殖民擴展剛有所成的時候,便為聖殿與皇宮提供工匠及物料,尤其是利巴嫩的木材。他們為所羅門建造和修補船隻,並為以色列的小麥和橄欖油提供了銷售的市場。這邦交令所羅門得很大收益(參九11:「希蘭王曾照所羅門所要的,資助他……」)。

所羅門是第一個有效地運用戰車的人。他駐軍於邊境那些鞏固的城市(九15―19),軍隊包括四千套車的馬,和一萬二千馬兵(四26)。近期在夏瑣、伊磯倫、基色已發掘出所羅門的遺物。而米吉多的馬棚,以前認為是所羅門擁有的,現在卻證實它屬於亞哈。

貿易是所羅門的專長。他明白到以色列是埃及和亞洲的橋樑,所以控制了南北的商旅幹線。商人的船隻把他們的貨物從以旬迦別等海港,駛往亞洲及非洲。示巴女王到訪(十1―13),可能是商業性的。示巴人居住在阿拉伯西南;所羅門緊握他們的商旅路線,很明顯會使他們陷入經濟窘境。女王的訪問雖然成功,但她仍得與所羅門分享利益。埃及把戰車出售給北部的赫人和亞蘭人,所羅門便成為他們之間的中間人。同樣,他亦控制了西里西亞(聖經中的古厄:編按:和合本沒翻出此地名,但可參振中譯中)的馬匹買賣(十28、29)。很不幸地,所羅門在商業上的成就,雖然為耶路撒冷帶來巨大的財富,但並不是所有的以色列階層都受益。事實上一般平民百姓,在大衛及婦羅時代比起所羅門時代的生活更加舒適。就是所羅門最輝煌的時代,以色列那些偉大的先知,已開始指摘財富集中的傾向。

以色列鄰邦漸漸不受控制,表明所羅門正在失去他控制國家的權力。哈達在以東發起叛變,另外更有威脅的是,利遜攻取了大馬色,大大妨礙了所羅門在亞蘭城邦國的勢力(十一14-25)。列王紀的作者認為這些事件是神對所羅門宗教妥協的審判。他沒有斥責所羅門那些聲色酒肉的生活,但卻責備他違反了以色列獨尊耶和華的理想。所羅門容納了他那些妻妾的宗教,放棄了以色列的傳統,沒有保衛以色列的信仰,這都是以色列王所必須負起的責任。神的審判必定臨到,就算因為大衛的原故,不是在所羅門有生之年,但無論如何,審判遲早亦會臨到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