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教會史話31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教會史話31 唯獨恩典

奧古斯丁自413年至427年,奮力寫作《上帝之城》。同時期,他也面對當時教會中的 「伯拉糾派之爭」(Pelagian Controversy)。北非主教們在412年的「迦太基會議」,已經定罪伯拉糾(Pelagius)門生柯里提(Celestius)的教訓。在巴勒斯坦的耶柔米,也極力抵擋伯拉糾的教訓。羅馬主教英諾森一世(Innocent I)也裁定∶伯拉糾派若不認錯悔改,則被開除教籍。奧古斯丁以為「伯拉糾派之爭」終告結束。然而,伯拉糾派死灰復燃,又以新的形式出現。

伯拉糾派的反擊

當羅馬主教英諾森於417年逝世之後,左西穆(Zosimus)繼任。柯里提認為機會來了,就從以弗所赴羅馬,親自面求左西穆平反。伯拉糾身在耶路撒冷,也差人送其新出的著作,為自己的論點辯護。伯拉糾派原先主張∶人犯罪墮落之後,沒有罪性;悔改是人自由意志的選擇,人有能力行良善,恩典不是絕對必須的。如今,伯拉糾派願意承認∶恩典是必須的,但是人自己的意志是獨立自主的,不被罪捆綁,所以自己要負起責任來悔改行善。伯拉糾派現今否認他們的教導∶說人不需要神的恩典,自己有能力避免犯罪。

奧古斯丁仔細研究伯拉糾派的辯解,發現伯拉糾派並非說話不清楚,以致遭誤會定罪;他們乃是不誠實提出狡辯。奧古斯丁指出∶伯拉糾沒有表明真相,他所認為的「人需要恩典」,此「恩典」是指外在的教導或榜樣鼓勵,作為協助提拔;並非指「神主權的愛」藉着聖靈注入我們心中,改造我們,除去我們的悖逆,正如聖經所清楚教導的。

伯拉糾派的失勢

左西穆未能明察秋毫,草率結論,告知北非的主教們說∶他們聽信偏見,誤解了伯拉糾派;伯拉糾派的基本信仰沒有問題。北非主教們大吃一驚,激烈反應,以致左西穆安撫他們說∶目前他尚未做出最後裁定。後來,當羅馬皇帝在418年4月頒佈諭令,將「伯拉糾派人士」從羅馬城驅逐出境。左西穆雖然不滿北非主教們的抗議,但是一看情勢不妙,羅馬教會中反對伯拉糾派的勢力也不可忽視,只有正式定罪伯拉糾與柯里提。

柯里提及其友伴,失去羅馬主教的支持之後,就赴埃及的亞歷山大,後來又轉到康士坦丁堡尋求庇護與平反。雖然428年「伯拉糾派」在康堡,得到聶斯多留(Nestorius)主教長的收留,然而,當431年「以弗所大公會議」時,聶氏自身難保,「伯拉糾派」被正式定為異端。

伯拉糾派此後直到今日,在正統信仰的教會中無法立足,但是其神學思想卻陰魂不散,不斷地困擾教會。奧古斯丁在413年時,仍對伯拉糾疑中留情,但是在414年開始明白其論說的危險,他自415年起已經洞察伯拉糾派的真相,就開始一連串的信件著作,來評析其錯謬危害,並回覆伯拉糾派人士的辯論。其目的在於∶積極正面闡述聖經的「恩典」教義。甚至到了427年出版《論恩典與自由意志》時,仍在駁斥伯拉糾派的異端思想。

卡西安的「半伯拉糾主義」

伯拉糾派的思想,強調人要自己努力追求聖潔,所以吸引了一些修道士的跟隨。其中最出名的是卡西安(Cassian),他原在巴勒斯坦與埃及修道,屬俄利根派,參與「高大弟兄會」(Tall Brothers)。當400年時「高大弟兄會」被亞歷山大主教從埃及驅逐出境後,卡西安與弟兄們到了康堡。當康堡主教屈梭多模被放逐後,卡西安轉赴羅馬,最後約於415年到了在高盧(今日法國)的馬賽。他在那裏以東方修道模式,建立修道團體,對於西方修道運動有顯著的影響。

卡西安持守伯拉糾的原本思想,將之略微修正。他在著作中表示∶他同意奧古斯丁所說「人在每一方面都需要神的恩典」,但是人自己首先要回應,神看到了人的回應之後,就將恩典賜給人。人的意志所作的抉擇,必須靠神的恩典,才有能力迴轉歸向神。所以,人的悔改歸正,是人的意志得到神的恩典的幫助,也就是所謂「天助自助」的「神人合作說」。

卡西安雖然不像伯拉糾完全否認「人有罪性」,他承認人的本性受罪惡的影響很大,所以「神的恩典進入人心」是必須的;但是他拒絕奧古斯丁所說的「人性是徹底的被罪敗壞污染,以致毫無真實的良善,不能自己回應神的呼召」,他也不承認「救恩是神的大能,永不失落」。

簡言之,對照伯拉糾的「人無罪性,本性沒有改變,只需外在幫助」,卡西安的說法是「人心受罪影響,本性需要改變,需要內在幫助」。伯拉糾認為人所需要的恩典,是外在的榜樣鼓勵;卡西安承認人的內在,也需要恩典的能力。卡西安承認「人需要內在恩典,才能得救」,但是卻反對奧古斯丁「唯獨恩典使人得救」的看法。

「罪」與「恩」

如此的爭論,關鍵核心在於對「罪」與「恩」有截然不同的認識∶

(1) 「罪人的景況」∶罪人到底有沒有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伯拉糾認為「罪人的本性沒有問題,只是選擇錯誤」。卡西安承認「罪人的本性,只是生病虛弱」。然而奧古斯丁則堅持「罪人的本性,是徹底死在罪中」。

(2) 「信心的來源」∶信心是不是人自己的作為。伯拉糾認為「信心是人自己的產品,只需要外在的鼓勵支持」。卡西安的看法是∶「信心仍是人自己的抉擇,但是需要恩典進入人內心來幫助」——人自己先要有信心來信靠神,神才賜下恩典來幫助。奧古斯丁則表明「信心是神所賜的」∶神先賜下恩典,賜給人真信心來信靠神。

對卡西安而言,罪人仍然有自由意志,但是需要神的恩典來幫助,以實現罪人自己的選擇。如此說來,卡西安的立場與「伯拉糾派」大同小異,所以奧古斯丁駁斥卡西安的立場「神的恩典需要配合人的選擇」為錯謬的,因其否定了聖經真理「神的救恩是無條件的,且必然達到目的」。卡西安與其修道團體的看法,也引起教會中的激烈反對,被稱為是妥協路線的「半伯拉糾派」。

奧古斯丁的中心思想

奧古斯丁在其《抗伯拉糾派文集》中,根據聖經,深入淺出探討「罪」與「恩」等主題。其中所闡述的論點,關鍵在於∶人必須完全倚靠神的主權,人的被造完全是神的主權創造,人的得救也完全是神的主權救贖。我們得蒙救贖,是「神恩獨作」,唯獨神的恩典拯救。正如保羅所說∶「你有什麽不是領受的呢?」(《林前》4∶7)

奧古斯丁對「人的意志」的體會,是刻骨銘心的,是根據聖經真理來看自己以往的經歷。他深知罪人的意志已經被罪俘虜,是全然的敗壞與無能。所以對於「伯拉糾派」認為「罪人的意志是自由的,罪人沒有罪性,有能力行神眼中的良善」的看法,奧古斯丁認為是規避事實、虛假的幻象。至於「半伯拉糾派」的「需要恩典,但不是唯獨恩典」折衷妥協,在奧古斯丁眼中,仍然是與「伯拉糾派」如出一轍。

奧古斯丁駁斥「自由意志論」

奧古斯丁駁斥伯拉糾派的「自由意志論」,基本上指出三要點∶

(1) 罪人的意志來自罪人的本性。

伯拉糾派認為罪人的「意志」決定行惡時,其「本性」不受罪捆綁。奧古斯丁則堅持∶意志的所有行動都是表達此人的本性,「意志」與「本性」二者無法劃分開來;罪行來自罪性。

(2) 罪人的本性不可能選擇真實的良善。

伯拉糾派認為罪人因其本性無罪捆綁,可以選擇行真實的良善。奧古斯丁則表明∶罪人雖能行世人眼中的外在形式善行,但是無能去行神眼中真實的良善。本性敗壞的壞樹,只能結壞果子,不能結好果子。

(3)罪人的意志是由其罪性發出,所以沒有真正的自由。

伯拉糾派認為「自由意志」是意志作自由選擇,不受心態動機的壓力影響。奧古斯丁則指明「意志」所作的選擇不能超出「人心」的範圍。人心被罪敗壞受罪管轄,從人心產生的意志,不論所作的選擇為何,必然都是受罪惡的污染所轄制。

所以,奧古斯丁結論說∶神的主權恩典是絕對必須的,恩典進入罪人的心,改變其心之後,重生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意志。「神恩獨作,唯獨恩典」才是聖經的救恩福音。奧古斯丁認定∶不論伯拉糾派的「人意獨作,外在襄助」或半伯拉糾派的「人意先作,內在恩助」,都是「神人合作說,天助自助」的版本,都是違背聖經的異端邪說。

奧冉吉會議

雖然「伯拉糾派」在431年「以弗所大公會議」被定為異端,但是「半伯拉糾派」在高盧南部的修道團體中,仍然頗具勢力。當地一位名叫朴斯伯(Prosper of Aquitaine)曾著書駁斥卡西安與其他「半伯拉糾派」人士的論調。後來他成為羅馬主教利歐一世(Leo I)(440至461年在位)的秘書,將奧古斯丁的著作精華選錄,編成系列出版《奧古斯丁選集》,帶來很大的影響。

高盧南部阿爾斯(Arles)地區主教該撒瑞(Caesarius),大受《奧古斯丁選集》的影響。他於529年在奧冉吉(Orange)召開地區主教會議,決議肯定奧古斯丁「神的恩典改變扭轉罪人的意志」的立場,但是對其「預定與恩典」的教義,則大幅度的削減。此「奧冉吉會議」的決議,獲得羅馬主教邦尼費二世(Boniface II)(530至532年在位)認可,所以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雖然「奧冉吉會議」的結論,是「罪人的意志,已經不能選擇迴轉歸向神」,但是「半伯拉糾派」的爭論仍未徹底解決。有關「罪與恩」的教義,仍然是中世紀的主要議題。「半伯拉糾派」的思想繼續在中世紀作祟,直到16世紀「宗教改革」之時。改教家路德,慈運理,加爾文,都一致拒絕中世紀「半伯拉糾派」的錯謬,恢復了福音真理,即奧古斯丁所闡揚「唯獨恩典」的教義。

結論

奧古斯丁長期對抗「伯拉糾派,半伯拉糾派」的「神人合作,天助自助」謬說,他越來越清楚並闡揚聖經「神恩獨作,唯獨恩典」的教義。此「唯獨恩典」的真理,成為他的安慰與力量,來面對北非迫在眉睫的災難。

蠻族汪達爾人(Vandals)信奉亞流派異端,於407年入侵高盧,409年入侵西班牙,所到之地屠殺掠劫,毫不留情。羅馬帝國軍隊盡力抵抗,也只能拖延時間,到了429年,汪達爾人已經橫渡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高盧與西班牙的主教,許多位死守崗位團結民心以抵禦外侮,但也有些主教面對這殺人越貨的蠻族時,選擇與難民一同逃難。

奧古斯丁在其書信中,討論牧者的良心問題∶北非的牧者可否逃難?他不希望所有優秀的牧者,在即將而來的浩劫中喪生;他認為也必須有牧者留守崗位,以服事那些走不了的百姓。所以,他建議有些牧者應該離開,有些應該留下;如何決定何人去留,他建議抽籤以避免不公平。

奧古斯丁雖然年紀老邁,但仍選擇留在希坡,與百姓一同面對此浩劫。領受「奇異恩典」與見證「唯獨恩典」的奧古斯丁,完全靠主恩典,只為神的榮耀,留守希坡主教之職,與神的百姓同受苦難。然而,就在蠻族軍隊攻破防線,攻下希坡之前,他蒙主恩召於430年8月28日離開世界,進入天上更美家鄉。


教會史話系列,佳美整理自《舉目》,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http://www.oc.org/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