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MHC:約翰福音 6

出自基督徒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約翰福音第6章

在這一章我們看到,I. 五餅二魚的神跡,1-14節。 II. 基督在水面行走, 15-21節。 III. 群眾蜂擁跟從祂到迦百農,22-25節。 IV. 因着五餅二魚神跡引發的祂與他們的談話,在當中祂責備他們尋求屬肉體的食物,並指引他們尋求屬靈的食物(26-27節),向他們表明,他們如何一定要為屬靈的食物作工(28-29節),這屬靈的食物是什麼,30-59節。V. 他們對祂所說的不滿,為此祂對他們的責備,60-65節。VI. 很多人背道離開祂,祂針對這種情形,與跟從祂的門徒所作的交談,66-71節。

約 6:1-14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有許多人,因為看見祂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跡,就跟隨祂。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祂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着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着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着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跡,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

我們在此看到關於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記載,這個神跡在這方面是特別的,就是這是唯一一段所有四福音書作者都記載的基督生平的作為。約翰通常不會敘述那些在他之前寫作的人已經記錄的事,然而卻敘述了此事,是因為下列的講論針對此事所論述到的事情的緣故。請留意,

I. 地點與時間,這個神跡發生的地方和時候,指出這點,是因為這更有力證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這裡沒有說這是從前所行的,沒有人知道這在哪裡發生,而是情形是具體的,事實是可查究的。

1. 基督所在的鄉間(約 6:1):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在其它地方這被稱為革尼撒勒湖,這裡被稱作提比哩亞海,這是從旁邊一座城所取的名,這城是希律最近擴建和美化的,取這個名是為了向皇帝提比里烏斯致意,很有可能把這座城作為他的大城。基督不是直接渡過這個內陸湖,而是沿着岸邊航行,去到同一邊的另外一個地方。我們本可以沿陸路去到的地方,如果方便,我們選擇走水路,這並不是試探神;因為基督從來不試探主祂的神,太 4:7。

2. 跟從祂的那群人:有許多人,因為看見祂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跡,就跟隨祂,約 6:2。留意,(1.) 我們的主耶穌四處去行善時,是一直生活在人群當中,這給祂帶來的更多是麻煩,而不是尊榮。良善、被神使用的人,在服事神和他們世代的人時,絕不可抱怨事務急促;當我們去到在當中我們要享受神的那個世界時,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享受自己。(2.) 基督的神跡吸引很多人跟隨祂,他們並不是有效地被吸引到祂這裡來。他們的好奇心因着這些神跡的奇異得到滿足,他們的良心並沒有因着這些神跡的能力而被說服。

3.基督自己取了一個有利地形來接待他們(約6:3):祂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使祂可以更方便地被擁擠着跟隨祂的眾人看見和聽到;這是一個天然的講壇,不像以斯拉的那個講壇,是特備的。基督現在不得不作一個曠野傳道人;但祂的話語對於那些懂得如何看到其價值的人來說,並不因此變糟,或變得不能接受,這些人仍跟從祂,不僅在祂出去去到曠野的時候,還在祂上山的時候,儘管這是費力,不是隨心所願。祂坐 在那裡,像夫子在座位上 — 在教訓的位置上一樣。 祂不是隨意輕鬆坐下,也不是威嚴地坐着,然而祂坐下,是一個有權柄的人,坐下準備聽向祂說的話;願意的人都可以來,在那裡找到祂。祂和門徒一同坐下,祂屈尊俯就,讓他們與祂同坐,在眾人面前抬舉他們,給他們一個憑據,很快他們就要與祂同坐的那榮耀的憑據。聖經說我們要與祂同坐,弗 2:6。

4. 這件事的時間。第一句話,就是這事以後,並不表明這是馬上跟着前一章講述的事,因為這是後來相當一段時間,它表明的不過就是在一段時間後;但我們被告知(約6:4) ,這時逾越節近了,這裡指出這點,(1.) 因為很有可能這把門徒從他們各自外出的工作中帶回來,他們是奉差遣作為巡迴傳道人出去;讓他們可以伴隨他們的主去耶路撒冷守節。(2.) 因為這是一個猶太人虔誠遵守的風俗,在逾越節到來三十天前,帶着某種莊嚴遵守的;之前很久他們就想到這節期,如有需要,就修橋補路,並談論逾越節和它的設立。(3.)因為,也許隨着逾越節的臨近,每個人都知道基督要上耶路撒冷,要離開一段時間,這使得眾人更加蜂擁跟隨着祂,更殷勤隨從祂。留意,料想到我們要失去機會,這要使我們快快加倍殷勤善用機會;還有,當嚴肅的聖禮臨近時,熟悉基督的話語,以此為這些作預備,這是好的。

II. 這神跡本身。在此請留意,

1. 基督留意跟從祂的眾人(約6:5):祂舉目看見許多人來,無疑是貧窮、卑微、普通的人,因為群眾是由這樣的人組成,特別是在鄉間這樣偏僻的角落;然而基督表明祂歡喜他們來跟從祂,關心他們的福祉,為要教導我們俯就那些卑微的人,不要把基督列在祂羊群中羔羊的人,列在我們羊群中的狗當中。窮人的靈魂對基督來說同樣寶貴,對我們來說也當如此,就像那些富有之人的靈魂一樣。

2. 祂問怎樣供應他們的方法。祂親自問腓力,腓力是一開始就作祂門徒的,見過祂所行的一切神跡,特別是祂把水變為酒的神跡,所以我們可以期望他會回答說,「主,如果禰願意,要給他們所有人吃飽,這很容易。」那些像以色列一樣見證過基督的作為,在這些作為中分享益處的人,要是說,神在曠野豈能擺設筵席嗎?他們就是不可原諒了。腓力是伯賽大人,伯賽大是在基督現在所在城鎮附件的地方,所以他最有可能幫助他們找到能最好供應他們食物的地方;很有可能這群人中有很多人是他認識的,他關心他們。此時基督問:「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1.) 祂理所當然認為,他們所有人都一定要與祂一同吃飯。人可能以為,當祂教導了他們,醫治了他們,祂就已經盡了祂的本分;他們現在反而要想怎樣招待祂和祂的門徒,因為其中一些人很有可能是富有的,我們肯定基督和祂的門徒是貧窮的;然而祂卻關心要招待他們。那些要接受基督的屬靈恩賜的人,不是為這些恩賜付出,而要因着他們的接受而得到收穫。基督已經用生命的糧餵養他們的靈魂,也用需用的飲食餵養他們的身體,這是要表明,主是為身子,為要鼓勵我們為我們日用的飲食禱告,為我們樹立一個榜樣,憐憫窮人,雅2:15-16。(2.)祂的問題是,「我們從哪裡買餅呢?」人可能會想,鑑於祂是貧窮的,祂倒應當問,「我們到哪裡找錢為他們買食物呢?」但祂寧願交出祂的一切所有,而不願他們有缺乏。祂要買,然後分給人,我們一定要勞力,使我們可以分給人,弗 4:28。

3. 這個提問的目的;這只是為了試驗腓力的信心,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約 6:6。請留意,(1.)我們的主耶穌從來不會不知如何打算;而是不管情況多麼困難,祂都知道祂要做什麼,要採取什麼方法,徒15:18。祂知道祂向祂的百姓所懷的意念(耶 29:11),絕非不確定;我們不知道的時候,祂知道要怎樣行。(2.) 當基督願意讓祂的百姓迷惑不解時,這只是為了試驗他們。這問題使腓力為難,然而基督提出這個問題,要試驗看看他是否會說:「主,如果禰為他們使用禰的能力,我們就不需要買餅。」

4. 腓力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也是不夠的,約6:7。主,說要為他們買餅,這是沒有用的,因為鄉下沒有這麼多的餅,我們也不能拿出如此多的錢;問拿着錢袋的猶大就知道了。」按他們的二十兩銀子,約等於我們的六英鎊,如果我們一次把這數目全部拿出,這要窮盡他們的資金,使他們身無分文,他們自己就必然挨餓了。格魯修(Grotius)計算出,二十兩銀子的餅僅僅夠兩千人吃,但腓力要儘可能,叫各人吃一點;我們有話說,自然滿足於少少。請看腓力的信心,在這窘況中,仿佛家主是一個普通人,他只是用普通的方法尋找供應。基督現在本可以對他說,就像祂後來說的那樣,「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或者,像神在一個類似的情形里對摩西說的那樣,「耶和華的臂膀豈是縮短了嗎?」當眼見和一般的方法失敗時,我們很容易就這樣不信靠神的能力,就是我們信靠祂的,並不超過我們能眼見祂的程度。

5. 耶穌從另外一個門徒那裡得到的,關於他們擁有的食物的情況。這門徒的安得烈,聖經在這裡說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儘管他早於彼得作門徒,在把彼得帶到基督這裡這件事上發揮作用,但然後彼得後來光芒遠遠超過了他,聖經就用他與彼得的關係來描述他:他告訴基督他們手頭有什麼;在這事上我們可以看到,

(1.) 他對於那些他看到他的主關心的人的強烈的愛,在這件事上他願意把他們所有的都拿出來,儘管他知道他們自己都不夠,任何人都會說,做人首先得照顧自己。他沒有打算隱藏這件事,假裝他比主是更好管理看顧他們有的供應,而是誠實把他們所有的一切進行交賬。這裡有一個孩童,paidarion— 一個小子,可能是一個常常跟着這群人的人,就像當地的人跟着紮營的人一樣,售賣食物,門徒已經知道他可以賣給他們的,就是五個大麥餅,還有兩條小魚。在這裡,

[1.]這食物是粗糧,是普通;這些是大麥餅。迦南那地有小麥(申8:8);它的居民常常有上好的麥子作食物(詩81:16,申32:14);然而基督和祂的門徒有大麥餅就很高興了。這不是得出結論說,我們應該讓自己守着這些粗糧,把這當作有信仰的意義(當神把那更好的交在我們手中時,讓我們領受,並且感恩);但確實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因此我們不可貪戀美食(箴23:3);如果我們不得已要吃粗糧,我們不可抱怨,而要知足感恩,好好接受;大麥餅是基督吃的,比我們配得的更好。讓我們不要輕看窮人卑賤的食物,不要蔑視,要記住基督是怎樣得着食物供應的。[2.] 這食物不過是簡單稀少,不過有五個餅,這些餅如此之小,一個小孩子就能拿着全部這些;我們看到有(王下4:42-43)二十個大麥餅,還有一些其它的食物幫助解決問題,沒有一個神跡,就不能給一百人吃飽。這裡只不過有兩條魚,是小魚(dyo opsaria),如此之小,一條只不過是一口而已,pisciculi assati ,我認為這魚是醃製、醃漬的,因為他們沒有火烹調食物。餅這食物很少,但按比例,魚更少,所以要吃這食物,他們一定要先一點一點干啃許多口餅才行;但他們對此滿足了。餅是解決我們飢餓的食物,但是對於那些口出怨言要吃肉的人,聖經有說,他們隨自己所欲的求食物,詩78:18。安得烈還是願意,只要這食物夠分,大家就吃這些。請注意,不能信靠,懼怕我們自己會有缺乏,這不應當攔阻我們向別人行必需的善。

(2.) 請看在這句話中,他信心的軟弱,「 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把這些給如此多的眾人,這只不過是戲弄他們而已。」腓力和他沒有真的思想基督的大能(對此他們是有如此多的經歷),他們本應如此思想。是誰在曠野給以色列營吃飽呢?使一人追趕千人的那一位,可以用一塊餅餵飽千人。

6. 基督指揮門徒讓客人就坐(約6:10):「叫眾人坐下,儘管你們沒有什麼可以擺在他們面前,但要為此信靠我。」這就好像派遣節儉去市場,要不花錢買食物:基督要這樣試驗他們的順服。請留意,(1.) 這飯廳的家具:儘管那是荒野,但那地方的草多;請看大自然是多麼豐富,它使草生長在山上,詩147:8。這草是未被牛羊吃過的;神不僅賜下夠用的,還超過夠用。這裡,在基督講道的地方有很多草;福音把其它的祝福與它自己一同帶來:地已經出了土產,詩 67:6。這許多的草使這個地方更方便那些一定要坐在地上的人,給他們作墊子,或床榻(這是他們對坐在上面吃飯的地方的叫法,帖1:6),思想基督對野地里的草的說法(太6:29-30),這些床榻勝過亞哈隨魯王的床榻:大自然的華麗是至為榮耀的。(2.) 客人的人數:數目約有五千:接待眾多,象徵着福音的款待,那是為萬民設擺筵席(賽 25:6),給所有來的人擺設的筵席。

7. 食物的分發,約 6:11。請留意,

(1.)是帶着感恩分發:祂祝謝了。留意,[1.]我們應當為着我們的食物向神感謝,因為得着食物,這是蒙了憐憫,我們從神手裡得着食物,一定要感謝着領受,提前 4:4-5。這是我們得着造物安慰的甘甜所在,這些安慰為我們提供了盡感謝這卓越責任的實質內容,盡這責任的機會。[2.]儘管我們的食物粗糙稀少,儘管我們所有的不豐富,也非美食,然而我們一定要為着我們所有的向神感恩。

(2.) 這是藉着基督門徒的手,從祂手裡分發的,約 6:11。留意,[1.] 我們所有的安慰都是原本從基督的手裡臨到我們的;不管是誰把它們帶來,差遣他們的是祂,祂向那些給我們分發的人分發。[2.]在向那些跟從祂的人分發生命的糧時,祂樂意使用祂門徒的侍奉工作;他們是基督桌前的侍從,其實是祂家中的管家,按時分糧給各人。

(3.) 這分發使所有人得到飽足。他們不是每個人吃一點點,而是所有人隨着他們所要的;不是有限的酌量,而是全餐;請想一想他們沒有吃飯有多久了,他們坐下有什麼樣的胃口,這行神跡而來的食物是何等可口,超過一般的食物,他們儘量、白白不花錢吃,給他們吃的絕不是一點點。對基督給他們生命糧吃的人,祂決不吝嗇,詩81:10。只不過有兩條小魚,然而他們隨着他們所要的吃了。祂沒有把這留下給更尊貴的客人,用乾乾的餅打發窮人,而是同等待他們,因為他們都是同樣受歡迎。那些把吃這魚稱為禁食的人,是在責備基督在此對人的款待,這招待是一場豐盛的筵席。

8. 對碎餅的處理。(1.) 基督對此下的命令(約6:12):他們吃飽了),每一個人在他裡面都感觸見證這個神跡的真實,基督對門徒說,對祂使用的僕人說,「把零碎收拾起來。」請注意,我們必須總要小心,不要浪費任何神美好的造物;因為我們得着這些,儘管豐富充足,卻受這條件的限制,只是故意浪費除外。在我們浪費的事情上神使我們缺乏,祂這樣做是公義的。猶太人非常小心不丟失任何餅,不讓它落在地上,被人踐踏。 Qui panem contemnit in gravem incidit paupertatem—輕看餅的落入窮困的深淵,這是他們中的一種說法。儘管基督什麼時候願意,都可以命令有供應,然而祂卻要人把零碎收拾起來。我們吃飽時,一定要記住其他人缺乏,我們可能也會缺乏。人要以什麼施捨,就要在什麼事情上節儉。如果這掰碎的餅留在草地上,牲畜和飛鳥會把它收拾起來;但適合給人作食物的,如果扔給受造的畜生,就是浪費失去了。直到所有人吃飽了,基督才命令把掰碎的食物收集起來;直到所有應該擺出來的都擺出之後,我們才可以收聚儲藏,否則就是扣住不給超過應當的程度了。巴克斯特先生在此觀察說,「這樣我們丟失的神的話語、幫助,或者我們的時間,或如此更大的憐憫,就會何等少得多呢!」(2.) 對這些命令的遵守(約6:13):他們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這不僅證明這個神跡的真實,證明他們得飽足,吃的不是幻想,而是真正的食物(有那些剩下的為證),還證明這個神跡的偉大;他們不僅得飽足,還遠超這一切。請看神的豐富是何等浩大;它不僅使杯充滿,還使之滿溢;我們的父家口糧有餘。零碎裝滿了十二個籃子,每一個門徒都有一籃;為着他們願意交出他們所有的服務大眾,他們就這樣得着利息償還;見代下31:10。猶太人給自己定下一個條例,他們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在桌上留下一塊餅,以此承載飯後的祝福;因為其餘的沒有一樣他不吞滅,這是對惡人的咒詛(伯20:21)。

III. 這是這個神跡對那些嘗了它益處的人所施的影響(約6:14):「 這真是那先知。」留意,1.就連一般的猶太人也非常肯定盼望彌賽亞要降世,作一位 大先知。他們在這裡講的,是肯定祂要來。法利賽人蔑視那些不明白律法的人;但看來他們比法利賽人更明白祂是律法的總結。2. 基督所行的神跡確實清楚證明祂是所應許的那位彌賽亞,從神來作師傅的,那位大先知,這些神跡只能讓驚奇的觀眾相信,祂就是要來的那一位。有很多人相信祂就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卻不熱誠領受祂的教訓,因為他們不持守在這教訓中。敗壞、不聖潔之人的思想存在着如此卑劣的支離破碎和前後不一,以致人有可能承認基督就是那先知,卻對祂充耳不聞。

約 6:15-21

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到了晚上,祂的門徒下海邊去,上了船,要過海往迦百農去。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裡。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門徒搖櫓約行了十里多路,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他們就害怕。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門徒就喜歡接祂上船,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


在此,I. 基督從人群中退去。

1. 請留意,是什麼使得祂退下;因為祂看到那些承認祂就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的人要來,強迫祂作王,約 6:15。在此我們看到,


(1.) 一些跟從基督的人不正當的熱心;除了讓祂作王以外,沒有什麼能滿足他們。在此,[1.] 這是為基督的榮耀發熱心的舉動,與猶太教會治理的那部分人對祂的蔑視形成對比。看到如此造福這世界的恩主,竟在這世上如此不被人看重,他們就擔憂;因為王的稱號被認為是最卓越的,所以他們要祂作王,知道彌賽亞是要作王的;如果是一位先知,像摩西一樣,那麼就要像他,作一位有主權的王,頒布律法;如果他們不能在錫安的聖山上立祂為王,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也能在當前湊合。基督用天上王的美食擺設筵席招待的人,要回應祂的恩待,以祂作他們的王,使祂坐在他們心裡的寶座上;讓餵飽我們的那一位作我們的王。但是,[2.] 這是一種不正當的熱心;因為第一,這是建立在一種對基督國度性質錯誤的看法之上的,仿佛它是屬這世界,祂一定要帶着外表的榮華顯現,頭戴冠冕,腳前有一支大軍;他們要使祂作這樣的一位君王,這是對祂榮耀的極大污衊,就像要給金子塗漆,或者給紅寶石塗油一樣。對基督國度的正確認識,要使我們用正確的方法推進這國度。第二,這是被對肉體的愛激發起來的;他們要使祂作他們的王,因為祂能使他們如此充足地吃飽,無需他們勞動,救他們脫離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的咒詛。第三,這是為了實現一個屬世的目的;他們希望這會是一個擺脫他們厭倦的羅馬的軛的好機會。如果他們有一位能供養一支軍隊,所需花費比人養家的花費更少,讓這一位作王,他們就肯定能有軍費,不會不得勝,重得他們古時的自由。這樣信仰就常常被出賣給屬世的利害關係,只是為了滿足己需而服事基督,羅16:18。 Vix quæritur Jesus propter Jesum, sed propter aliud — 人通常尋求耶穌,並非為祂自己的緣故,而是有所他求。 — 奧古斯丁。還有,第四,這是一次喧嚷煽動性的企圖,是對公共安寧的騷擾;這要使國家成為戰爭的所在地,把它暴露在羅馬權勢的怒氣之下。第五,這是違背我們主耶穌祂自己的心意的;因為他們要強迫祂,不管祂是否願意。請留意,那些把基督不要求從他們手中得到的尊榮強加在祂身上的人,是令祂不悅,是對祂最大地不尊。那些說「我是屬基督的」,反對那些屬亞波羅和磯法的人(這樣就把基督變成一黨的頭目),是強迫祂,讓祂作王,違背祂自己的意思。

(2.) 這裡是主耶穌謙卑和舍己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他們要讓祂作王時,祂退下;祂根本不是縱容這種打算,而是實際上將它擊破。在此祂留下一個見證,[1.] 反對野心和對屬世榮耀的喜愛,對於這些祂是完全向自己治死了的,教導我們也要如此。當他們要讓祂作王時,祂是極力隱匿,就像他們來強迫抓住祂,將祂囚禁一樣。那麼讓我們不要貪心,去作眾人的偶像,也不要貪圖虛浮的榮耀。[2.] 反對結黨和暴動,謀反和叛逆,以及任何擾亂君王和各行省和平的企圖。藉此看出祂不是該撒的敵人,也不要跟從祂的人作該撒的敵人,而是要作地上的安靜人;祂要祂的工人迴避各樣看起來像是暴動,或者有這樣傾向的事情,只要為他們工作的緣故更加盡心。

2. 請看祂退下去了哪裡:又退到山上去了,eis to oros— 進到山上,祂在上面講道的那座山(約6:3),祂從上面下來,給眾人吃飽,然而獨自回去,一個人獨處。基督儘管在人群匯集的地方如此大大做工,然而有時卻選擇獨處,為要教導我們時不時讓自己從世上退下,為要更自由與神,與我們自己的靈魂相交;認真的基督徒說,獨處的時候最不孤單。公開的事奉絕不可排擠個人的靈修。

II. 這裡看到門徒在海上的困境。在海上坐船,他們看見耶和華的作為,因祂一吩咐,狂風就起來,詩107:23-24。把這用在門徒身上。

1. 在這裡,他們坐船下海邊去(約6:16-17):到了晚上,他們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是時候要回家,所以他們上船,起航前往迦百農。他們是按照他們的主的特別吩咐如此行的,(看來)為的是讓他們脫離試探,不遇見那些要讓祂作王的人。

2. 有狂風興起,成就神的命令。他們是基督的門徒,現在正在履行他們的職責,基督現在在山上為他們禱告;然而他們落在這困境中。此刻的危險和困苦可能與我們在基督里有份,基督為我們禱告非常切合。他們剛剛在基督的桌前飽嘗筵席,但是在安慰的陽光之後,要預料會有狂風。(1.) 天已經黑了;這讓狂風更危險、更令人不安。有時候神的百姓落在困苦之中,看不到擺脫的出路;在黑暗中為他們受苦的原因擔憂,為這受苦的目的和發展,到底是有什麼問題擔憂。(2.)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裡。他們落在那狂風中的時候(太8:23,等等),耶穌和他們一道;但現在他們親愛的主抽身退下,不在。基督不在,讓基督徒的受苦大大加深。(3.) 忽然狂風大作,海就翻騰起來。他們出海的時候,風平浪靜,天色晴好(他們還沒有到在狂風中開船那如此自以為是的地步),但是當他們在海上時,這風就起來了。在平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為苦難作預備,因為我們對此不加思想的時候,苦難可能出現。當好人在海上遇上狂風的時候,讓他們以基督的門徒也是如此作為安慰;讓一位滿有恩典的神的應許抵消怒海的威脅。儘管在狂風中,在黑暗中,他們的處境卻不比基督門徒的處境更糟。烏雲和黑暗有時候包圍光明之子,白晝之子。

3. 這裡講到他們落在這危險中時,基督及時就近他們,約6:19。他們搖櫓(逆風逼着他們搖起擼來),行了十里多路。表明此事的聖靈本可以精確說明里數,但這只是次要的,就按着筆者的推測表明出來。當他們在海上航行了相當遠之後,他們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行走 。這裡請看,(1.)基督在大自然定律和常例之上,按祂的意思控制、打消這些的能力。沉重的身軀沉到水裡,這是很自然的,但是基督在水面上行走,就像在旱地上行一樣,這比摩西把水分開,穿越水中行走更厲害。(2.)基督關心祂受苦的門徒:漸漸近了船;因為祂這樣在水面行走,就像祂為幫助祂的百姓,乘在天空一樣,申33:26。他們看似被風飄蕩不得安慰時,祂不會讓他們不得安慰。當他們像約翰一樣被放逐到荒涼地方,或者像保羅和西拉一樣被關在密室之中時,祂要尋得通路到他們那裡,與他們接近。(3.)基督給恐懼的門徒帶來的解救。他們害怕,害怕是鬼怪(因為他們以為祂是),勝過怕風浪。與管轄這幽暗世界的摔跤,比與狂風洶湧的大海對抗更為可怕。他們以為一個鬼怪在纏繞着他們,也許是這鬼怪在興起狂風的時候,他們就比在狂風中什麼也看不見,一切只是出於自然更加害怕。請留意,[1.] 我們真正的苦常常因着我們想象出來的東西,我們自己幻想造出來的東西大大加增。[2.] 就連安慰解救臨近,也常常因為被如此誤會而變成懼怕和困惑的原因。我們要得到幫助的時候,常常不僅更害怕,超過所受的傷害,還是就在此時最擔驚受怕。但是,當他們懼怕,基督是何等慈愛用那溫柔話語消除他們的恐懼(約6:20),「是我,不要怕!」沒有什麼比「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這句話更能使罪人知罪;沒有什麼比「我就是你所愛的耶穌,愛你,為你求益處的是我;不要怕我,也不要怕這狂風」這句話更有力安慰聖徒。苦難臨近之時,基督臨近。

4. 這裡講到他們快快抵達他們要去的港口,約 6:21。(1.) 他們歡迎 基督上船;他們喜歡接祂。請注意,基督讓自己離開片刻,只不過是在祂回來的時候,使看重祂的同在勝過一切的門徒更愛祂自己;見歌3:4。(2.)基督帶他們安全抵達岸上:船立時到了他們所要去的地方。留意,[1.] 基督的門徒自己登上,把他們的所有也安置其上的教會這艘船,可能備受衝擊,大大受苦,然而它最終要安全到港;在海上被吹來吹去,但沒有失喪,被壓倒,但沒有被摧毀;荊棘燃燒,但沒有被燒毀。[2.]教會的王的能力與同在,要加速達成它的解救,勝過挫敗它其他一切朋友技巧和努力的難處。門徒用力搖櫓,但基督沒有上船,他們就不能前進,然後這工作突然作成了。如果我們接受主耶穌基督,歡喜迎接祂,那麼儘管夜色黑暗,風高浪急,然而我們卻可以以此安慰自己,就是我們很快就要到岸,比我們以為的更靠近了。很多疑惑的人被驚喜接進天堂,自己還不曉得。

第二日,站在海那邊的眾人,知道那裡沒有別的船,只有一隻小船,又知道耶穌沒有同祂的門徒上船,乃是門徒自己去的。然而有幾隻小船從提比哩亞來,靠近主祝謝後分餅給人吃的地方。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既在海那邊找着了,就對他祂:「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跡,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

在這些經文中我們看到,

I. 眾人關心詢問基督,約6:23-24。他們看到門徒出海;他們看到基督退到山上,可能表明祂希望獨處一段時間;但是他們的心思放在使祂作王這件事上,就等候祂回來,第二日,他們熱情的火熱噴發仍在繼續,

1. 他們苦苦尋找祂。祂不在,他們不知道祂出了什麼事。他們見到那裡除了門徒離開乘坐的那條船以外,並沒有別的船,神的護理如此安排此事,為要證實祂在海面行走這神跡,因為沒有別的船供祂出去。他們也留意到耶穌沒有同祂的門徒上船,而是他們自己去的,留下祂在他們所在的湖的這一邊,在他們中間。留意,那些要找到基督的人,一定要努力觀察祂一切的行蹤,學會辨認祂同在和離開的記號,好使他們可以相應改變方向。

2. 他們非常努力找祂。他們搜尋周圍各個地方,當他們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找不到祂或任何能報告關於祂消息的人),他們決心在別處尋找。請留意,那些要找到基督的人,一定要勤奮尋找,一定要尋找直到找到為止,一定要從這海到那海,尋求神的話語,也不願沒有神的話語而活着;基督已經用生命的糧設筵席招待的人,應當全心投入熱切渴求祂。與基督相交,多多還要更多。在此,(1.) 他們決心去迦百農找祂。那裡是祂的總部,祂通常住在那裡。祂的門徒往那裡去了,他們知道祂不會長久離開他們。那些要找到基督的人,一定要跟着羊群的腳步走。(2.) 神的護理眷顧他們,給他們機會過海去到那裡,這是最快速的辦法;因為有幾隻小船從提比哩亞來,提比哩亞是位於同一岸邊更遠的地方,靠近,儘管不是如此接近他們確實吃餅的地方,他們乘坐這些船,可以很快到達迦百農,這些船可能就是要前往那個港口的。留意,那些真誠尋找基督,尋找機會與祂相交的人,神的護理通常承認這些尋求,並加以協助。福音書的作者趁此提到他們吃了加增的餅,補充了一句,主祝謝後,約6:11。門徒被他們的主祝謝這件事如此深深感動,以致他們絕不能忘記這件事給他們帶來的印象,而是歡喜記起當時從祂口而出的感恩言語。這就是那頓飯滿有恩典和美好的地方,使之成為特別;他們的心在他們裡面燃燒。

3. 他們抓住不請自來的機會, 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他們沒有拖延,希望在海的這一邊再次見到祂;而是他們決意堅定,願望強烈,現在就跟從祂。好的動機因着沒有及時跟進,常常就被壓制,一事無成。他們去迦百農,從情況來看,這些不正、虛偽跟從基督的人航行平穩愉悅,而祂真誠的門徒航程則是艱難、經歷風暴。在這個邪惡的世界上,最好的人有最糟的遭遇,這並不奇怪。他們去找耶穌。留意,那些要尋找基督,尋找在祂裡面安慰的人,一定要願意花大力氣,像在這裡一樣,穿越大海和陸地,尋找和服事從天上到地上來尋找和拯救我們的那一位。

II. 這尋求的成功:他們在海那邊找着了,約6:25。請注意,基督遲早要被那些尋找祂的人尋見;只要我們能最終找到基督,那麼過海,不,就是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去尋找祂,這也值得。這些人後來顯為不正,不為任何好的動因驅動,然而卻是如此熱心。請注意,假冒為善的人在遵循神的蒙恩之道方面可能非常熱心。如果人除了熱心聽講道和禱告,情意切切喜愛好的講道以外,就別無其它來顯明他們對基督的愛,那麼他們就有理由懷疑他們自己並不強於這群心急的群眾。但儘管這群人沒有更好的動因,並且基督知道這點,然而祂卻願意被他們找着,接納他們與祂相交。如果我們可以明白假冒為善之人的內心,然而,只要他們的認信還是表面講得通,我們就決不可把他們排斥在我們的團契之外,更何況我們並不知道他們的內心。

III. 他們找着祂的時候向祂提出的問題:「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 」從約6:59可以看出,他們是在會堂里找到祂的。他們知道這是最有可能在當中找到基督的地方,因為參加公眾聚會作信仰敬拜,這是祂平常的規矩,路4:16。留意,一定要在基督百姓的聚會中,在祂蒙恩之道的施行中尋找基督,祂也必在這些當中被尋見;公眾的敬拜是基督要承認,施恩在當中同在的。他們在那裡找到祂,他們對祂所說的一切就是,「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他們看見祂不願被人擁戴為王,所以不再提此事,而是稱呼祂為拉比,他們的夫子。他們的詢問不僅是指着祂讓自己到這裡來的時間,還是指着祂來的方法問的;不僅是幾時,還是「禰是怎樣到這裡來的? 」因為沒有船讓祂可以到這裡來。他們好奇詢問基督的作為,但並不關心留意他們自己的作為。

IV. 基督對他們的回答,不是對他們問題的直接回答(他們所問的祂是幾時和怎樣到這裡來的),而是他們的情況所需要的回答。

1. 祂揭露了他們跟從祂的敗壞行事動機(約6:26):「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是察驗人心的,知道人心裡存着什麼,我是那為阿們的,為誠實真實見證的,啟3:14-15。你們找我,這是好的,但不是出於一個好的動因。」基督不僅知道我們做什麼,還知道我們為什麼這樣做。這些跟從基督的人,(1.)不是為了要聽祂教訓的緣故:並不是因見了神跡。神跡是大大證實祂的教訓的;尼哥底母是為了神跡的緣故來找祂(約3:2),以祂作為的能力作論據,證明祂話語的真實;但這些人如此愚蠢無心,以致他們從未考慮過這一點。但是,(2.) 這是為了他們自己肚腹的緣故:「乃是因吃餅得飽」;不是因為祂教導他們,而是因為祂給他們吃飽。祂給他們,[1.] 飽足的食物:他們吃餅得飽足;他們中間的一些人可能如此貧窮,以致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吃飽,有吃的,還有剩下。[2.] 美好的食物;很有可能就像神跡變成的酒是最好的酒一樣,同樣這神跡變成的食物比一般的更美好。[3.] 廉價的食物,不花費他們分毫;不向他們算賬。請留意,很多人跟從基督是為了餅,而不是為了愛。那些承認有信仰,以此追求世俗的好處,因着藉此手段得到提升的人就是如此行。Quanti profuit nobis hæc fabula de Christo—我們利用這個關於基督的傳說,把它變成何等獲利的事情!其中一位教皇如此說。這些人用拉比的稱呼恭維基督,向祂表示極大的尊敬,然而祂如此忠心向他們指出他們假冒為善;祂的工人因此必須學會不恭維那些恭維他們的人,不被美言賄賂,向所有向他們呼叫拉比的人呼叫平安,而是有必要就發出忠心的責備。

2. 祂把他們引向更好的動因(約6:27):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對那位撒瑪利亞婦人,祂用水作類比談論屬靈的事;在此祂以他們已經吃過的餅為機會,以食物作類比講論這些事情。祂的目的是,

(1.) 控制我們在世界上的追求: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這並不禁止為合宜的食物誠實勞力,帖後3:12。但我們絕不可把這世界的事作為我們首要的顧慮和關心。請留意,[1.] 世上的事是必壞的食物。世上的財富、尊榮和快樂是食物;它們滿足嗜好(很多時候這就是一切),填飽肚腹。這些事情是人當成食物來渴求,以此使自己飽足,只要這些事情還在,屬肉體的心就想法設法為此而活的;但它們是必壞的,實質是必壞的,本身要衰殘,暴露在千萬變故之中;那些擁有最多這些事情的人,活着的時候不肯定能否保留它們,但死的時候肯定要離開它們,失去它們。[2.] 所以我們過度為它們勞力,這就是愚昧了。第一,我們決不可為這必壞的食物在信仰上勞力,做信仰的工,以此為目標;我們決不可使我們的信仰屈從在世界的利益之下,也不可用神聖的操練追求世界的好處。第二,我們決不可在根本上為這食物勞力,就是說,我們決不可把這些必壞的東西當作我們的至善,把我們對這些事情的掛慮和苦惱變成我們主要的工作;把它們作為我們第一和最大的追求,箴23:4-5。

(2.) 喚醒激發我們對恩典的追求:「把你們的勞力用在更好的目的上,為那屬於靈魂的食物而勞力」,對於此,祂向我們表明,

[1.]這是好得無法言說的:這是存到永生的食物,這是和我們必然要存到永遠一樣永久的福,它本身不僅存到永遠,還要滋養我們直到永生。新約的祝福是為我們得永生作預備的,保守我們得永生,是永生的質和抵押。

[2.]這是毫無疑問可以得到的。搜遍世界全部的珍寶,收集地上所有的果子,這能給我們持久直到永遠的食物嗎?不能,對於藏在沙中一切的珍寶,滄海說,不在我中。這非用黃金可得;但這是人子要賜給的;hen dosei,人子要賜給的,是糧,是生命。在此留意,第一,是誰賜給這糧:人子,那位偉大的家主和庫房的主,神委託祂在人當中治理神的國度,分發這國的恩賜、美德和安慰,有能力賜永生,以及賜下得永生的一切方法,為得永生所作的一切預備。我們被告知要為這勞力,仿佛是靠我們自己努力得着的,是根據那有價值的想法得着的,正如那位異教徒所說的,Dii laboribus omnia vendunt—天道酬勤。但是我們為此大大勞力的時候,我們得着,也不是作為我們的工價,而是人子賜給的。還有什麼是比恩賜更白白賜予的呢?賜給這的是人子,這是對我們的鼓勵,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盼望,尋求,為此勞力的眾人子,就不會得不着。第二,祂有什麼權柄可以賜給這食物;因為 祂是父神所印證的,touton gar ho Pater esphragisen, ho Theos —因為父印證(證實、證明)祂是神;一些人如此解讀;祂已經宣告祂是大能的神的兒子。祂已經印證祂,就是已經賜給祂完全的權柄在神與人之間行事,作神向人指派的使者,為人向神代求,用神跡證明祂的使命。父神已經賜祂權柄,也把此事的確據賜給我們;已經把無限的能力交託給祂,祂已經用關於這些能力無可置疑的證據使我們感到滿意;所以祂可以繼續充滿信心為我們成就大事,使我們可以有信心把自己交託給祂。父神已經用安歇在祂身上的聖靈,用來自天上的聲音,用在神跡奇事中為祂所作的見證印證祂。神的啟示在祂身上得以完全,在祂裡面異象和預言被封住(但9:24),所有相信的人都印證證明祂是真實的(約3:33),在祂裡面他們都得到印證,林後1:22。

約 6:28-59

眾人問祂說:「我們當行什麼,才算作神的工呢?」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作神的工。」他們又說:「禰行什麼神跡,叫我們看見就信禰。禰到底作什麼事呢?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着說,祂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

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只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差我來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賜給我的,叫一個也不失落,在末日卻叫他復活。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祂。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祂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嗎?祂如今怎麼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耶穌回答說:「你們不要大家議論。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在先知書上寫着說,他們都要蒙神的教訓。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我這裡來。這不是說,有人看過父,惟獨從神來的,祂看見過父。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的糧。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着。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個人怎能把祂的肉,給我們吃呢?」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祂裡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着,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個糧的人,就永遠活着,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些話是耶穌在迦百農會堂里教訓人說的。

這是與基督現在身處會堂所在之處迦百農的人,還是與那些從海那邊來的人進行的交談,這不確定,也不重要;然而基督容許他們向祂發問,不嫌棄打擾,把這看作是冒犯(不嫌棄祂普通聽眾的打擾,儘管他們不是親密跟從祂的人),這是基督屈尊俯就的一個例子。那些希望要成為善於教導的人,一定要快快地聽,努力回答提問。當教師被提問,甚至是無關無益的問題時,抓住機會作有益的回答,讓問題被拒絕,發問卻不遭拒絕,這就是教師的智慧了。在此,

I. 基督告訴他們,他們一定要 為祂講過的食物作工,一定要為此勞力之後,他們問,他們一定要作什麼工,祂回答他們,約6:28-29。1.他們的問題是夠相關的(約6:28):「 我們當行什麼,才算作神的工呢?」一些人把這理解為是一個冒失的問題:「除了我們為服從摩西律法所作的工,我們還要作更多更好的工嗎?」但我寧願把這看作是一個謙卑認真的問題,表明他們至少目前有良好的心態,願意明白並履行他們的責任; 我認為那些問這個問題,問如何、問什麼(約 6:30),提出請求(約 6:34)的人,與發怨言(約6:41-42),爭論(約6:52)的那些人並不是同一批人,因為那些人被清清楚楚稱為是猶太人,那些人從猶大(因為那裡的人嚴格來說被稱為猶太人)來吹毛求疵,而這些人是加利利的人,來是為了受教。這裡的這個問題表明,他們相信那些要得到這存到永遠食物的人,(1.) 一定要有做一些大事的志向。那些在期望方面遠大,盼望得享神的榮耀的人,一定要在這些努力的事情上胸懷大志,努力作神的工,作神要求的工,領受神的工,與世人在世追求的工有別。口說神的話語,這還不夠,我們還一定要作神的工。(2.)一定要願意作任何事:我們當行什麼?主,我願意作禰安排的任何事,儘管這是如此不討屬肉體血氣之人的歡喜,徒9:6。2.基督的回答是夠清楚的(約6:29):「信,這就是作神的工。」請留意,(1.) 相信的工是神的工。他們問關於神各樣的工的事(是用複數),關注許多事情;但是基督引導他們到一件工作上,這是包括全部的,是不可少的那一件事:就是信,這廢棄了所有禮儀律的工;所有其它的工要得接納,這件工作就是必需的,這工生出其它的工,因為你沒有信,就不能討神喜悅。這是神的工,因為這是祂在我們裡面作成的,它使人心服在祂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之下,使人心甦醒,去為祂作工,(2.) 信是神的工,這工抓住基督,依靠祂。它是信祂是神所差來的,信祂是在神和人中間成就和睦這件大事上神的特派專員,以祂為這樣的人,以祂為安息,把我們自己交託給祂。見約14:1。

II. 基督告訴他們人子要把這糧賜給他們後,他們問關於祂的事,祂回答他們的詢問。

1. 他們所問的是求一個神跡 (約 6:30):「禰行什麼神跡,叫我們看見?」到目前為止,他們是對的,因為祂要求他們信祂,祂就應該舉出祂的憑證,通過神跡表明祂是神所差來的。摩西用神跡證實他的使命,來廢除禮儀律的基督,應該同樣證實祂的使命,這是必需的:「禰到底作什麼事呢?禰的目的是什麼呢?禰打算給禰的教訓加上什麼持久的特徵,表明一種來自神的能力呢?」但在這裡他們看不到,

(1.) 他們忽視了他們已經看過的,由祂所行的許多神跡,這些神跡等同充分的證據,證明祂從神而來的使命。這是問「禰行什麼神跡 」的時候嗎?特別是在迦百農,這個神跡的中心,在此祂已經行了如此多的異能,如此表明祂的職分和工作的神跡的這個地方,他們應該問這個問題嗎?豈不正是這些人,在那一天由祂行神跡、給他們吃飽嗎?沒有比不願意看見的人更瞎眼的了;因為他們可能如此瞎眼,陽光照在他們臉上的時候,他們都要問現在是否是白日。

(2.) 他們看重在曠野中給以色列吃飽這個神跡,勝過基督行的所有神跡(約 6:31):「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為了加強他們的反對意見,他們引用了一節經文來支持這一點:祂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取自詩78:24),將天上的糧食賜給他們。他們本應可以從他們在這裡提到的這個故事得出何等好的應用!那是表明神大能和良善的一個難忘例子,經常被提起,把榮耀歸給神(尼 9:20-21),然而請看這些人是如何曲解這事,錯誤應用此事。[1.]基督責備他們喜愛神跡的食物,命令他們不要把心思放在那必壞的食物上;他們說:「嗨,肚腹的食物是神在曠野賜我們祖先極好的東西;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應該為這食物勞力?如果神重視這些食物,我們為什麼不應該追求那對我們如此重要的食物?」[2.]基督用五餅給五千人吃飽,以此給他們一個神跡,證明祂是神所差來的;但是,他們在尊崇摩西的神跡的幌子下,心照不宣地輕視基督所行的這個神跡,對這個神跡的證據避而不見。「基督給祂的幾千人吃飽,但是摩西給他數十萬計的人吃飽;基督只不過是給他們吃飽一次,然後責備那些跟從祂希望再得吃飽的人,用一篇關於屬靈的糧的講論把他們拒之門外,但是摩西四十年給跟從他的人吃飽,神跡不是他們極少見到的,而是他們每天的糧:基督用出於地的餅,大麥餅,還有出於海的魚給他們吃飽;但是摩西用從天上來的糧,天使的食物給他們吃飽。」就這樣這些猶太人大肆談論他們的祖先確實吃過的嗎哪;但是他們的祖先就像他們現在輕看這些大麥餅一樣,輕看這嗎哪,把它稱為淡薄的食物,民21:5。我們就是這樣容易輕看忽視在我們自己的時代神大能和恩典的顯現,與此同時卻假裝羨慕我們祖先告訴我們的神跡。假使基督的這個神跡被摩西行的那些神跡超過,然而還有其它的例子,在當中基督的神跡是超越摩西的神跡的;另外,所有的真神跡都證明一個神的教訓,儘管在情形方面都不是同樣明顯,這些是按照時機要求的,各有變化。像嗎哪超越大麥餅一樣,基督的教訓超越摩西律法,超越得極多極多,祂設立的屬天制度遠超那時代屬肉體的條例。

2. 這裡是基督對此問題的回答,在當中,

(1.)祂糾正他們關於那起預表作用的嗎哪的錯誤觀念。確實他們的祖先在曠野吃了嗎哪,但是,[1.]這不是摩西賜給他們的,他們無須為此感激他;他只不過是工具,所以他們一定要超越他以外,去仰望神。我們看不到摩西為着嗎哪向神祈求,當摩西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他是在魯莽說話。摩西既沒有給他們那糧,也沒有給他們 那水。[2.] 那不是像他們想象的那樣,是從天上,從至高的天上賜給他們的,那只不過是從雲中而來的,所以不像他們以為的那樣,是如此大大超越出於地上的食物。因為聖經說,祂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這並不必然意味着這就是 天糧,或者是要作對靈魂的滋養。對聖經用詞的誤解帶來對神事情的許多錯誤觀念。

(2.)祂告知他們關於真 嗎哪的事,嗎哪是它的預表:這「乃是我父將天上的真糧賜給你們」;這是真正完全的天上的糧,嗎哪只不過是影兒和預表,如今賜下,不是給你們的祖先,他們死了,不在了;而是給你們,現今這個世代的人,為了你們神保留了更美的事:祂現在賜給你們那天上的糧,如此稱它,這是名副其實的。正如神榮耀的寶座超越空中的雲朵之上,同樣持續到永遠的福音這靈糧超越嗎哪。祂稱神為祂的父,就是宣告自己比摩西更大;因為摩西盡忠,但是是作為僕人盡忠,基督是作為兒子盡忠,來3:5-6。

III. 基督回答了他們的問題,根據他們關於嗎哪的反對主張,進一步抓住機會,談論以糧為比喻的祂自己,以吃喝為比喻的信;本次談話餘下的內容,可以歸類為這些講論,以及祂把吃祂的肉、喝祂的血放在一起說的事,以及聽眾對此作的評論。

1. 基督說了祂自己是從神而來極大的恩賜,是真糧之後(約 6:32),詳細解釋和證明了這一點,使我們可以正確認識祂。

(1.) 祂在這裡表明,祂是真糧,這是祂重複了一次又一次的,約6:33,35,48-51。請留意,[1.] 基督是靈魂的糧,正如餅是身體的糧一般,滋養和支持屬靈的生命(是它的必需品),就像糧對肉身生命的作用一樣;這是生命的必需品。關於基督的福音教義 — 祂是神和人中間的中保,祂是我們的和睦,我們的義,我們的救贖主;人靠這些事情活着。我們的靈魂沒有基督就不能活,正如我們的身體沒有食物就不能活一樣。作餅的糧食是用磨磨碎 (賽 28:28),基督也是如此;祂生在伯利恆,伯利恆就是糧倉的意思,有陳設餅作祂的預表。[2.]祂是神的糧(約 6:33),屬神的糧;祂是從神來的(約6:46),「我父賜的糧」(約 6:32),神使祂作我們靈魂的糧;神的家的糧,祂兒女的糧。利未人的獻祭被稱為神的食物(利21:21-22),基督是那偉大的獻祭;基督在祂的話語和聖禮中,是作為筵席供我們享用的獻祭。[3.] 祂是生命的糧(約 6:35,再一次,約 6:48),那生命的糧,暗指那在伊甸園當中的生命樹,這生命樹對亞當來說,是聖約的那部分,就是照這而行就得存活的印證,他可以吃這生命樹的果子而活。基督是生命的糧,因為祂是生命樹的果子。第一,祂是生命的糧,有生命的糧,(祂是這樣說明自己,約6:51):「我是生命的糧」。糧本身是死物,靠着有生命身體的機能的幫助才能滋養人;但基督祂自己是生命的糧,有生命的糧,靠祂自己的能力滋養人。嗎哪是死物;只要留一夜,就變壞生蟲;但基督是永遠活着,是直到永遠的糧,絕不會發霉,絕不會變舊。基督釘十字架這教義現在和從前一樣,仍給相信的人加力和安慰,祂的中保之工和從前一樣大有價值和功效。第二,祂賜生命給世界(約 6:33),賜屬靈和永遠的生命;是靈魂在這世上與神聯合相交的生命,在將來的世界得見祂和結出祂的果子的生命;這生命本身包括所有的福。嗎哪只不過是存留和維持生命,並不保守和延續生命,更不用說恢復生命了;但基督賜生命給那些死在罪中的人。嗎哪只是為以色列人的生命、由神命定,但基督是為世人的生命被神賜下的;除了把自己排除出去的人以外,沒有一人被排除在這糧的益處之外。基督來,把生命放在人的思想中,把生出蒙神接納行為的原則放在人的思想中。[4.]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在這裡,這話常常重複,約6:33,50-51,58。這表明,第一,基督位格的神性。作為神,祂有天上的生命,祂從天上下來,取了我們的人性在祂身上:我從天上降下來,從中我們可以推出祂的遠古,祂是起初與神同在;祂的能力,因為天是充滿能力的天;還有祂的權柄,祂來是奉神的差遣。第二,所有藉着祂流向我們的美善都是源於神的。祂來,不僅是 katabas—降了下來(約6:51),還是 katabainoi—正降來;祂正降下,表明一種不斷的光、生命和愛的傳遞,藉着基督從神傳遞到相信的人那裡,就像嗎哪每天降下一樣;見弗1:3。Omnia desuper—從上而來的各樣事情。 [5.]祂是那糧,嗎哪是這糧的預表和影兒(約6:58),那糧,真糧,約6:32。正如他們飲於的那磐石是基督一樣,他們吃的嗎哪是靈食,林前 10:3-4。嗎哪是賜給以色列的;同樣基督是賜給屬靈的以色列的。有足夠的嗎哪給他們全部人;同樣在基督里有充滿的恩典,給所有相信的人;多收這嗎哪的人,用的時候沒有餘,少收的人,當他所蒙的恩在榮耀中得完全的時候,要發現他沒有缺。嗎哪是要在早上收的,那些要找着基督的人,一定要早早將祂尋找。嗎哪是甘甜的,正如《智慧論》 的作者告訴我們的(《智慧論》16:20),是適合每種人口味的;對那些相信基督的人來說是寶貴的。以色列以嗎哪為生,直到他們進入迦南為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嗎哪存在約櫃裡留作紀念,同樣基督在主餐里作為靈魂的糧得到紀念。

(2.) 祂在這裡表明祂的工作是什麼,祂來這世界的使命是什麼。祂把隱喻放在一邊,明說,不用比喻,向我們講述祂在人當中的工作,約6:38-40。

[1.] 祂在總體上向我們說明,祂從天上來做祂父的工(約 6:38),不是要按祂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祂來者的意思行。祂從天上降下來,這說明祂有理智活躍的生命,是自願降下來到這個下面的世界,鑑於祂來自的那世界的榮耀,以及祂來到的這世界的多災多難,這是遙遠的旅程,向下邁出的一大步;我們完全可以驚奇地問,「是什麼感動祂作如此的遠征?」在此祂說祂來,不是按祂自己的意思,而是按祂父的意思行;不是說祂的意思有任何和祂父的意思衝突的地方,而是祂對他們說話的那些人懷疑祂會按自己的意思行。祂說:「不,我自己的意思不是我行事的源頭,也不是我行事的準則,我而是來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 。」就是,第一,基督來到這世界,不是作為一個個人,只是代表自己行事,而是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作為一位使者為其他人行事,或者作為一位全權大使,得到一個事關公眾的使命的授權;祂來到這世界,作神偉大的代理,這世界的大醫生。把祂帶到這裡來的並不是任何私事,祂而是來解決大事,那不亞於是偉大的創造主和整個受造界之間雙方的事。第二,基督在這世上的時候,不是帶着任何個人的目的,根本不追求任何另外的利益,與祂代表為之行事的人利害關係有別的利益。祂整個一生的活動就是為要榮耀神,向人行善。所以祂從來不考慮自己的安逸、安全、安寧;而是當祂要捨棄祂的生命時,儘管祂有人性,因這事不安,祂卻把這考慮放在一邊,把作為人祂的意思變成神的意思:「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禰的意思。」

[2.] 祂具體讓我們認識到祂來行的父的旨意;祂在這裡傳聖旨,傳祂要奉行的指示。

第一,向基督所作,給祂個人的指示,就是祂要確實拯救所有揀選的余民;這是父與子之間的救贖之約(約 6:38):「差我來者的意思,我受託的使命,就是祂所賜給我的,叫我一個也不失落。」請注意,1. 父賜給耶穌基督,讓祂看顧,因此使祂得名聲,得頌讚的人,是有確定的人數;這些人是給祂作產業,給祂為業的。讓祂按照他們情形所要求的,向他們行一切當行的事;教導他們,醫治他們,償還他們的債,為他們的案子懇求,預備他們、保守他們得永生,然後祂按自己看為最好的來使用他們。父本來可以隨自己的意思處置他們:作為人,他們的生活和生命是出自於祂;作為罪人,他們的生活和生命對祂而言是失喪了的。祂本可以把他們賣掉,以此滿足祂的公義,把他們交在行刑的手裡;但是祂揀選他們,作祂憐憫的豐碑 ,把他們交給救主。那些神揀選作祂特別之愛對象的人,祂要交託在基督手裡。2. 耶穌基督承諾,父這樣賜給祂的,祂一個也不失落。祂要領進榮耀里去的許多的兒子都要來,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會失落,太 18:14。他們當中沒有一人會因着缺乏使他們成聖的恩典而失落。我若不帶他回來交在你面前,我情願永遠擔罪,創 43:9。 3. 基督為賜給祂的那些人承擔要作的,包括他們身體得復活。「在末日卻叫他復活」, 這以前面所講的一切為先決條件,但這要給基督的工作加冕,使之完全。身體是人的一部分,所以是基督買贖和承擔的責任的一部分;身體與諸般應許有關,所以不會失落。這保證不僅是祂叫一個也不失落,不僅叫人不失落,而且祂要叫什麼也不失落,人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失落,所以身體也不失落。基督的保證要直到復活才成就,那時聖徒的靈魂和身體要重新聯合在一起,被收聚歸向基督,使祂可以把他們獻給父:「看哪,我與神所給我的兒女」,來2:13,提後1:12。4. 這一切的源泉和原本是神主權的旨意,祂旨意的計劃,祂按此作成這一切。這是祂差祂兒子來到世上時,祂給祂的命令,子總是以此為目的。

第二,向人作的給眾人的指示,他們要用什麼方法,按照什麼條件得到基督的拯救;這就是神和人之間的恩典之約。賜給基督的有哪些具體的人,這是一個秘密:主認識誰是祂的人,我們不認識,這也不是我們應當認識的;但儘管他們的名字是隱藏起來的 ,他們的特徵卻是公諸於眾的。神按照福音的條件向人傳生命和幸福,好讓那些被賜給基督的人可以藉此被帶祂這裡來,其他人被撇下,沒有藉口(約6:40):「這是我父的意思,是那差我來者顯明出來的意思 ,是認定好的方法,以此方法待人,讓一切人,不管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那見子而信的人可以得永生,並且我要叫他復活。」這確實是福音,好消息。聽到這事豈不令人振奮嗎?1. 那要不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罪過,我們本來可以得着的永生,反而因着首先的亞當的罪,通往生命樹的道路被關閉,靠着末後的亞當的恩典,現在人可以再次得着。榮耀的冠冕擺在我們面前,作神從上面召我們來得的獎賞,我們可以追求得着它。2. 每一個人都可以得着它。這福音要向萬民傳講,這所傳的要向萬民傳,無人可以說,「這不屬於我」,啟22:17。3. 這永生確實是給所有相信基督的人的,是只給他們的。見子 而信的人要得救。一些人把這見理解為是對這得救條件的限制,只是給那些得到基督的啟示,祂向他們施恩的人的。每一個有機會認識基督,使用這機會以致相信祂的人,可以得到永生,所以除了那些有福音傳給他們,像這裡的猶太人一樣(約6:36),已經看見,然而卻不信,已經認識基督,卻不信靠祂的人以外,沒有一人因着不信被定罪(然而他們可能因為其它罪被定罪)。但我寧可把這裡的見理解為是與信意思相同,因為它是theoron,與其是眼睛的看見(像約6:36, heorakate me —你們已經看見我),倒不如更多是意味心思的思量。每一個見子,就是信祂的人,是用信心的眼睛看見,藉此我們來正確認識關乎祂的福音教義,受其感動。這是仰望祂,就像被蛇咬的以色列人抬頭看那銅蛇一樣。基督要求的不是一種盲目的信心,不是我們應該願意把我們的眼睛挖掉,然後跟從祂;而是我們應該見祂,看見我們相信的根基。這不是因為道聽途說而相信(教會信什麼就信什麼),而是因着充分的思考並察驗相信的動機而信,那麼這就是正確的信:現在我的眼見禰。是我們親自見了。4.那些相信耶穌基督的人,為了讓他們得到永生,要在末日靠着祂的能力得復活。這是祂父的意思,祂負責此事(約6:39),在此祂莊嚴地以此作為祂自己的工作:我要叫他復活,這不僅表明身體重得生命,還表明讓全人完全得着所應許的永生。

2. 現在基督這樣談論祂自己,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命的糧,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祂的聽眾對此有何評論。

(1.) 當他們聽說有賜生命的神的糧這樣的事,他們真心祈求要得着它(約6:34):「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我不認為他們是像大多數解經家理解的那樣,用嘲笑的口吻,用取笑的方式說這句話:「如果禰能夠,就賜我們像這樣的糧;讓我們吃這糧,不是吃一頓,像吃那五餅,而是常吃」; 仿佛這祈求不過就像那位不悔改的強盜的祈求:「禰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 但我認為這請求儘管是出於無知,卻是真誠,是好意的;因為他們稱祂主,希望在祂所賜的當中有份,不管祂指的是什麼。 對神的事情泛泛和糊塗的觀念,在屬肉體的人心中產生出某種對這些事的渴望,要得到它們的希望;就像巴蘭願如義人之死而死。那些對神的事認識不清,看人如樹木行走的人,為要得到屬靈的祝福,發出那我可以稱之為矛盾的祈求。他們認為神的眷顧是一件好事,天堂是一個好地方,禁不住希望得到屬於他們自己的這一切,卻對對這一樣和另外一樣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聖潔根本不加看重,不想得到。讓這成為我們內心所渴望的:我們嘗到了主是滿有恩惠,已經享受到神的話語,在神話語中的基督了嗎?讓我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讓這生命的糧作我們每天的糧,這天上的嗎哪作我們不斷的盛宴,讓我們永遠不會有對此的缺乏。」

(2.) 但是當他們明白耶穌祂自己對這生命的糧]是怎麼說的時候,他們就藐視它。他們是祈求這糧的同一批人(約6:34),還是人群中的其他人,這裡沒有明說;看來是一些其他的人,因為他們被稱為猶太人。這裡說(約6:41),他們私下議論祂。這是在基督莊嚴宣告在人得救的事情上神的旨意,以及祂自己的工作(約6:39-40)之後馬上發生的,這宣告肯定是曾經出自我們主耶穌的口的一些最有分量、最恩惠的話,是最可佩服的。人可能會以為,像在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樣,當他們聽到神這樣眷顧了他們,他們就本應低頭下拜;但相反,他們不是抓住這傳給他們的,而是私下議論,挑基督說的話的毛病,儘管他們沒有公然反對反駁這話,他們卻私下彼此低聲議論,藐視它,在彼此的思想中灌輸反對它的偏見。很多不願公開聲明反駁基督教訓的人(他們的無端指摘如此根據不充分和無理,他們不是羞於承認這指摘是出於自己,就是害怕他們的指摘被駁斥得無話可說),卻在心裡說他們不喜歡這教訓。在這裡,[1.] 讓他們跌倒的是基督的宣告,就是祂原本是從天上來的,約6:41-42。祂怎麼可以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的呢?他們聽說過天使從天上降下來,但從未聽說有一個人是從天降下,忽略祂表明的祂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證據。[2.]他們以為證明自己在這方面有理的,就是他們知道祂在地上的出身:「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祂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嗎 ?」 他們認為祂是他們中的一個人,竟說祂是從天上來的,這就錯了。他們輕蔑提起祂配得稱頌的名,耶穌,這不是耶穌嗎。他們理所當然認為約瑟其實是祂的父親,儘管他只是名義上如此。留意,關於基督位格的錯誤,以為祂只是一個人,由一般的生育成孕生出,就使得人因祂的教訓和職分跌倒。那些把祂和其他人,他們的父母是我們認識的人放在同一個層次的人,貶低祂滿足神公義的尊榮,祂承擔工作的奧秘,像這裡的猶太人一樣,私下議論祂要在末日叫我們復活的應許,這就不足為怪了。

3.基督在說了信是作神的大工(約 6:29)之後,主要論述了關於這工的事,在當中給我們教訓和鼓勵。

(1.) 祂表明什麼是信基督。 [1.]信基督就是到基督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人是和信我的是同一個人(約 6:35),再說(約6:37):「 到我這裡來」,約6:44-45也是如此。向神悔改是到祂這裡(耶 3:22),以祂作我們的至善和最大的目的;所以相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是到祂這裡來,以祂作我們的王和救主,我們到父那裡去的道路。這意味着我們對祂的愛的流露,因為這些是心靈的作動,合宜的行動;這是離開所有反對祂、或者與祂競爭的事,來到藉着祂向我們傳的生命和救恩的條件那裡。祂在這地上的時候,這不僅僅是到祂所在之處;同樣,現在這不僅僅是到祂的道和典章這裡來。[2.] 信基督就是吃基督(約6:51):人若吃這糧。前者意味着把我們自己交給到基督;這意味着帶着喜好和喜悅,把基督應用到我們身上,使我們可以從祂那裡領受生命、力量和安慰。以祂為糧吃下,就像以色列人吃嗎哪,放棄了埃及的肉鍋,不依靠他們手的努力(去吃那食物),而是完全以吃從天上賜給他們的糧而活。

(2.) 祂表明相信基督可以得着什麼。如果我們到祂這裡來,祂要給我們什麼?我們吃祂,我們要得到什麼好處?缺乏和 死亡是我們主要害怕的事;只要我們能得到保證,我們可以活着得安慰,在這些安慰中繼續活下來,我們就滿足了;在這裡,這兩樣事情是保證給真正相信的人的。

[1.] 他們不再缺乏,必定不餓,永遠不渴,約 6:35。他們的願望,懇切的願望,如此合適、如此合時、如此充足地得到滿足,以致不能被稱作餓和渴,餓和渴就是不安和痛苦。那些確實吃了嗎哪,飲於那磐石的,後來餓了,渴了。嗎哪令他們感到厭煩,出於那磐石的水停了,不能令他們滿足。但在基督里有如此豐滿盈溢,是絕不會窮盡的,從祂那裡有如此長流的傳遞,是絕不會中斷的。

[2.] 他們必不死,不永死;因為第一,相信基督的人有永生(約 6:47);他有永生的確據,永生的授予,永生的憑據;他在應許和初熟果子裡得到永生。與基督聯合,在基督里與神相交,這是永生的起頭。第二,那些吃了嗎哪的人死了,但基督是如此這般的糧,人吃了就不再死,約6:49-50。在此留意,1. 起預表作用的嗎哪的不足:「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我們祖宗的死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很好的教訓;他們的墳墓對我們說話,他們的紀念碑使我們回憶起往事,特別是這事,即最美味的食物縱有最多,也不能延長生命,避免死亡的打擊。那些確實吃了嗎哪,那天使的食物的人,還是像其他人一樣死了。他們的飲食不可能有缺乏,以致縮短他們的年日,他們的死也不可能是由生活的勞苦促成(因為他們不種也不收),然而他們還是死了。(1.) 他們很多人因着不信和抱怨,被神報應直接擊打而死;因為雖然他們確實吃了那靈食,然而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林前10:3-5。他們吃了嗎哪,這並不保護他們脫離神的忿怒,不像對我們而言,相信基督保證我們脫離一樣。(2.) 他們其餘的人在自然的過程中死去,他們的屍首倒下,倒在神的宣判之下,倒在那在其中他們確實吃了嗎哪的曠野。就是在那神跡如日用飲食一般的世代,人的壽命被減少到現在有的限制,正如詩90:10所說。那麼讓他們不要為嗎哪如此大大誇口。2. 那真正嗎哪全然充足的能力,另外那樣是這真嗎哪的預表: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那真正從神而來的天糧,叫人吃了就不死;就是說,不在神的忿怒下倒斃,神的忿怒是殺人靈魂的;不死那第二次的死;不死,不最終和無可挽回地死那第一次的死。不死,就是不滅亡,不會不能進入那天上的迦南,不像以色列人因缺乏信心不能進入地上的迦南那樣,儘管他們吃了嗎哪。這由接下來的話中的那應許作了進一步的解釋:「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着」,約 6:51。這就是不再死的含義:儘管他下去到死里去,他卻要經過它去到那世界,在那裡不再有死亡。永遠活着不是永遠存在(地獄中被定罪之人要永遠存在,人的靈魂是為無休止的光景而造的),而是永遠幸福。因為身體必然要死,就像水灑在地上,基督在此承諾要把身體也收聚來使之復活(如前面,約6:44,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就是要永遠活着。

(3.)祂表明,我們可以得着什麼鼓勵來相信基督。基督在此講到一些人,他們已經看見祂,還是不信,約6:36。他們看見祂這個人,還有神跡,然而卻沒有被帶來相信祂。信並非總是看見的結果;兵丁是祂復活的目擊證人,然而他們不是信祂,反而扭曲祂的真相;所以讓人來相信基督,這是一件難事:靠着施恩的聖靈動工,有人沒有看見就信了。在此,在兩件事上我們得到保證,鼓勵我們的信心:—

[1.] 子要歡迎所有到祂這裡來的人(約6:37):「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這句歡迎我們到基督這裡來的話,是何等令我們的心歡喜!來的人,這裡是單數,表明不僅眷顧普遍一群信徒,還是眷顧把自己交給基督的每一個具體的人。在這裡,第一,所要求的責任是一種純全的福音責任:到基督這裡來,叫我們藉着祂到神這裡來。祂的美好和愛,這些極大的吸引,必然吸引我們到祂這裡來;感受到有需要,懼怕危險,這必然驅使我們到祂這裡來;每一樣事情都把我們帶到基督這裡來。第二,所應許的是一個純全的福音應許:「我總不丟棄他—ou me ekbago exo。原文這裡有兩個否定詞:我絕不,不,我絕不。1. 這裡表達了極大的恩待。我們有理由懼怕祂會丟棄我們。看我們的卑賤,我們的惡劣,我們不配來,我們來的時候軟弱,我們可以很有道理地認為,祂要對我們皺眉,把祂的門向我們關上;但是祂用這保證打消這些懼怕,祂絕不這樣做;儘管我們卑賤,卻不鄙視我們,儘管我們有罪,卻不拒絕我們。糟糕的學生到祂這裡來要受教於祂嗎?儘管他們愚鈍遲緩,祂卻不丟棄他們。可憐的病人到祂這裡來為求得治癒,可憐的委託人到祂這裡來為求得建議嗎?儘管他們的情形是糟糕的,儘管他們兩手空空而來,祂卻總不丟棄他們。但是,2. 當中包含的眷顧比表達出來的更多;當這裡說祂不丟棄他們時,這意思就是,祂要接納他們,招待他們,賜他們到祂這裡來所求的一切。就像他們第一次來的時候祂不會拒絕他們,同樣後來祂不會因着各樣不喜悅的事把他們棄絕。祂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

[2.] 父要全無失敗,在適當時候把所有賜給祂的人帶到祂這裡來。在父與子之間關乎救贖人的約的協定中,正如子承擔要使所有到祂這裡來的人稱義、成聖和得救(「請禰把他們放在我手中,把管理他們的事交給我」),同樣那是存有、生命和恩典的源頭和原本的父,承擔把所有賜給祂的人交在祂手中,把他們帶到祂這裡來。在此,

第一,祂在這裡向我們保證:「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約6:37。基督已經控訴那些人(約6:36),他們儘管已經看見祂,然而卻不信祂;然後祂補充這話,

a. 為使他們知罪和甦醒,清楚表明他們不到祂這裡來信祂,如果他們堅持這樣,這就是一個明確的標記,說明他們並不屬於恩典的揀選;因為如果我們把自己交給世界和肉體,那麼我們怎能認為神是已經把我們賜給了基督?彼後 1:10。

b. 為使祂自己得安慰和鼓勵:即使以色列不被收聚,我仍要得榮耀(亨利先生引用的是英文欽定版賽49:5,譯者注)。蒙揀選的人得着了,儘管眾多的人要頑梗不化,羅 11:7。儘管祂失去很多祂所造的人,交託給祂負責的人祂卻沒有失去一個:儘管如此,凡父所賜給祂的人,必到祂這裡來。在此我們看到,(a.) 對蒙揀選的人的描寫:凡父所賜給我的人,pan ho didosi —父賜給我的每一樣東西;揀選的人,以及屬於他們的一切;他們所有的服事,他們所有的利益。祂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的,同樣他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祂的,祂說到他們,把他們當作祂所有的一切:他們被賜給祂,作為對祂工作完全的報酬。不僅所有人,而且還是所有的事,都被收聚在基督里(弗1:10),與神和好,西1:20。把蒙揀選的余民賜給基督,在約 6:39被說成是一件已經成就的事;祂已經賜下他們。在這裡這被說成是一件正在作成的事;祂賜下他們;因為當這位首生的被帶到世上來的時候,看來這是更新了這賜與;見來10:5,等等。神現在要將列國賜祂為基業(詩2:8),讓祂承受荒涼之地為業(賽49:8),使祂與位大的同分,賽53:12。儘管猶太人看見祂卻不信祂,然而(祂說)這些人要「到我這裡來」;其它不是這個圈裡的羊要被領來,約10:15-16。見徒13:45-48。(b.) 這獲得的果效:他們「必到我這裡來 。」 這實質上並不是一個應許 ,而是一個預言,就是凡在神意旨中命定得生命的人,都要藉着被帶到基督這裡來而被帶領得生命。他們被分散,散布在列國當中,然而他們沒有一人會被忘記;正如應許的那樣,基督的谷一粒也不失去,摩 9:9。按本性他們是與神隔絕的,仇恨祂,然而他們要來。正如神使用祂的全知來把他們都尋找出來,同樣祂使用祂的全能把他們都帶來。不是他們都要被驅趕到我這裡來,而是他們要自由地來,要被改變成為願意。

第二,祂在這裡讓我們了解這事要如何成就。 那些被賜給基督的人,要怎樣被帶到祂這裡來?為此要做兩件事:—

a. 他們的悟性要被照亮;這是在約 6:45-46中應許的。這是在先知書中記載的,先知之前說到這些事情,他們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我們在賽54:13看到這一點,還有耶31:34,他們都必認識我。請注意,

(a.) 要相信耶穌基督,我們就一定要受教於神;就是,[a.]要有神的啟示向我們顯明,讓我們看到,關於基督我們當相信什麼,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如此信。有一些事情,是連大自然也教導的,但要把我們帶到基督這裡來,這就需要一種更高的光照。[b.] 要有神的工作成就在我們裡面,使我們能夠明白和接受這些啟示出來的真理,以及關於它們的證據。神通過賜我們理智,就教訓我們勝於地上的走獸;但通過賜我們信心,祂就教訓我們勝過屬血氣的人。就這樣,所有教會的兒女,所有是真兒女的,都受教於神;祂已經作工教育他們。

(b.)通過由此作出的引申,那麼必然的就是,凡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就到基督這裡來,約6:45。[a.] 這裡意味着除了那些聽見父之教訓又學習的人以外,沒有一個會到基督這裡來。除了在一種神的引導下,我們就絕不會被帶到基督這裡來;除非神施恩光照我們的心思,教導我們的判斷力,糾正我們的錯誤,不僅僅告訴我們應當聽,還教導我們應當學習那在耶穌里的真理,我們就絕不會被帶來相信基督。[b.] 這種神的教訓確實必然生出神選民的信心,這使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些不到基督這裡來的人,是從未聽見父,或學習受教於父;因為如果他們真的是這樣,那麼無疑他們就要到基督這裡來。人如果不相信基督,他們謊稱是受教於神,這就是枉然,因為祂不教導別的教訓,加1:8-9。請看神是如何對待人,把他們看作有理智的受造之人,用慈繩牽引他們,首先開他們的悟性,然後藉此固定地影響在悟性之下的其它官能;就是這樣,祂是從門進來,但撒但是盜賊,是從別的路爬進來。但免得有人幻想神有形向人顯現(教導他們這些事情),心存任何關於聽見和學習父教訓的錯誤觀念,祂補充說(約6:46):這不是說,有人看過父;這意味着,人不能用肉眼的眼睛看見祂 ,也不可期望像摩西那樣學習祂的教訓,神是面對面向摩西說話;但神光照人的眼睛教訓他們,是用一種屬靈的方法動工。萬靈的父進到人的靈面前,並影響人的靈,這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進行的。那些沒有見過祂的面的人,是已經感受過祂的能力。然而有一位是親密熟悉神的,基督祂自己是從神來的,祂看見過父,約1:18。請留意,第一,耶穌基督是按獨特的方式從神來的,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不僅由神差遣,還是在萬世之前為神所生。第二,見過父,完全認識祂和祂的定旨,這是基督的特權。第三,就連為信心作預備的光照也是神藉着基督供應給我們的。那些蒙父的教訓的人,由於他們不能自己看見神,就一定要蒙基督的教訓,唯有祂曾看見過祂。正如所有對神的認識都是藉着基督而有的,同樣所有神的能力都是藉着祂成就的。

b. 他們的意志要被降服。如果人的靈魂現在具有它起初的正直,那麼就像無需光照悟性一樣,同樣無需影響意志;但是在墮落之人敗壞的靈魂中,意志是對抗悟性正確的指示;人體貼肉體,這本身是神的光照和律法為仇的。所以必需要有恩典對意志動工,這在這裡被稱作吸引(約6:44):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猶太人議論基督的教訓,不僅自己不接受,還對接受的人發怒。基督在一旁聽到他們秘密低聲說的話,就說(約6:43),「你們不要大家議論;不要彼此背負厭惡我的教訓這個罪過,仿佛你們認為這是普遍令人厭惡的;不是的,問題在於你們自己,在於你們自己敗壞的性情,你們的性情如此敗壞,這等於是一種道德的無能;你們對神真理的反感,對神真理的偏見如此強烈,除了一種從神而來的能力以外,就沒有任何東西能把它們征服。」這是全人類的光景:「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就沒有能說服自己接受福音的條件的」,約6:44。請留意,(a.) 這作為的實質:這是吸引,這表明不是作用在意志上的一種強力,藉此我們由不願意被改變為願意,有一種新的傾向被賦予人心,藉此人心歸向神。這看來不止是一種道德規勸,因為這有能力吸引;然而這不可稱為是一種身體的衝動 ,因為這是在本性的範疇之外的;而是用祂創造的能力造人裡面之靈,用祂護理的作用塑造人心的那一位,知道怎樣重新塑造 人心,改變它的傾向和脾性,使之與祂自己,與祂自己的意志相符,卻不破壞它本性的自由。這是如此的吸引,不僅生出服從,還生出一種歡喜的順服,一種滿足:願禰吸引我們,我們就快跑跟隨禰 。(b.) 這作為的必要性:就沒有人,在這軟弱無助光景中的人,沒有一個能不需這作為就到基督這裡來。正如沒有普遍護理的同時發生,我們就不能行任何出於本性自然的作為一樣,同樣沒有特殊恩典的影響,我們就不能行任何道德方面的善;新人是在這特殊恩典中生活、行事、存在,就像僅僅為人的人在神的護理之中生活、行事、存在一樣 (c.)這作為的創始者:差我來的父。父差遣了基督,就要使祂獲得成功,因為祂不會差遣祂行事,卻無果效。基督已經承諾要把人帶進榮耀,為此神應許把他們帶到祂這裡來,使祂得着祂賜祂有權得着的這些人。神藉着應許把以色列國賜給大衛,確實最終吸引百姓的心歸向他;同樣,神差遣了基督救人,祂就差遣人到祂那裡,被祂拯救。(d.) 這作為的巔峰和完全:「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這篇講論第四次提到這一點,無疑這包括神恩典所有在中間和預備性的作為。當祂在末日叫他們復活,祂要給祂的工作加上最後一手的推動,祂要搬出一塊石頭安在殿頂上。如果祂做此事,肯定祂能做任何為作成此事所需做的事,並要做為作成此事所需的每一件事。讓我們盼望那為末日存留的福,那時所有的年歲要完全完成並結束。

4. 基督在這樣講了祂自己是生命的糧,相信就是作神的工之後,現在更具體說明祂自己的什麼是這糧,就是祂的肉,相信就是吃這肉,約6:51-58,在這當中祂仍繼續使用食物這個隱喻。在這裡請留意,這食物的預備:「 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約6:51),「人子的肉,人子的血」,約6:55。也請留意這食物的分享:我們一定要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約6:53);再一次(約6:5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還有同樣的話(約6:56-57),「吃我肉的人」。這肯定是比喻,或比喻性的講論,在當中用身體對能感觸之事的作為來說明靈魂對屬靈和屬神之事的作為,這使得基督的真理對一些人來說更容易明白,對其他人則是更難理解,可 4:11-12。在這裡,

(1.) 請讓我們來看,基督的這篇講論是多麼容易被誤解和歪曲,以致人看是看見,卻不曉得。[1.] 屬血氣的猶太人將它曲解,而這是首先傳給他們的(約6:52):他們彼此爭論,他們在彼此的耳邊喃喃細語,表達他們的不滿:「這個人怎能把祂的肉給我們吃呢?」基督講到(約 6:51)把祂的肉為我們賜下,受苦並死;但是他們沒有正確思想,而是把這理解為祂把祂的肉給我們,拿來吃,這就使得基督對他們說,儘管祂所說的要表明別的意思,然而就連吃祂的肉,如果按他們理解的被當作主要的事加以正確理解,這也不會如此荒謬。[2.]這被羅馬教會惡毒扭曲,來支持他們那可怕的化質說教義,這是違背我們的認識,與聖禮的實質背道而馳,推翻所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他們就像這裡的猶太人一樣,把這理解為在身體和肉體方面吃基督的身體,就像尼哥底母的認識一樣,約3:4。主餐還沒有設立,所以這是不可能指着它說的;這裡講的是在靈里的吃喝,而不是聖禮的吃喝。[3.] 這遭到許多無知的屬肉體之人的誤解,他們按此得出推論,如果他們死的時候領聖餐,他們就必然要上天堂,這就使很多軟弱的人如果不得領聖禮,就毫無道理地不安;同樣這使很多邪惡之人如果領了聖餐,就毫無道理地心安理得。所以,

(2.)讓我們來看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基督的這講論。

[1.] 基督的肉和血是什麼意思。這被稱作人子的肉,人子的血(約6:53),這人子是彌賽亞和中保:祂道成肉身時取的血肉之體(來 2:14),是祂在死和受苦時交出來的:「我的肉」是為釘十字架和被殺所賜的。聖經說這是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這就是,第一,不是因着罪被沒收的世人的生命,基督賜祂自己的肉作為贖價代價。基督是我們的保釋,正如我們所說,以身體代替身體,所以祂的生命一定要為我們的生命捨棄,使我們的生命可以得到倖免。「我就是,就讓這些人去吧。」 第二,為叫世人得生命,為所有的世人買得一種永生的普遍傳講,給所有相信的人買得永生的特別確據。所以人子的肉和血意味着道成肉身和要死的救贖主;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由祂成就的救贖,以及救贖一切的寶貴益處:罪得赦免,被神接納,得兒子的名分,可以來到施恩座前,約的諸般應許,以及永生;這些被稱作是基督的肉和血,1. 因為這些是由祂的肉和血,由祂的身體被掰開,以及流出祂的血置買回來的。願這些置買回來的特權用為它們付出的代價來衡量,因為這代價賦予它們價值;在它們之上寫下 pretium sanguinis—血的代價。2.因為它們是我們靈魂的飲食。肉帶着血是禁止吃的(創 9:4),但是福音的特權對我們就像肉和血,是為我們靈魂的滋養預備的。祂之前曾把自己比作糧,這是必需的食物;在這裡比作肉,這是美味的。這是用肥甘擺設的筵席,賽25:6。靈魂因基督得滿足,就像滿足於骨髓肥油一般,詩 63:5。這是真是可吃的肉,真是可喝的血;真是如此,就是從屬靈方面來講;惠比博士如此認為;基督被稱作真葡萄樹,被稱作真是可吃的肉,與世人謊稱那些以此為食物的人吃是假裝和幻影相反對。在基督和祂的福音里有真正的供應,實在的滿足;那使人飽足和振作的,是真可吃的,真可喝的,耶 31:25-26。

[2.] 這如此有必要,如此有益的吃這肉、喝這血是什麼意思;肯定的是,它的意思正正就是相信基督。正如我們通過吃喝與吃的、喝的有份,同樣我們通過相信與基督和祂的益處有份:相信基督包括了這四件事,是吃喝所包括的:—第一,這意味着對基督有胃口,這屬靈的吃喝始於饑渴(太5:6),誠懇和迫切地追求基督,不願意以任何不及在祂裡面有份的事情為滿足:「賜我基督,否則我就要死了。」 第二,把基督應用到我們自己身上。眼看的食物不會滋養我們,但吃,因此成為我們的,就像與我們為一食物卻會。我們一定要接受基督,以致是把祂用在我們自己身上:我的主,我的神,約20:28。第三,以基督和祂的救恩為樂。基督釘十字架的教訓一定要成為我們的食物,最愉快、最令我們歡喜的。我們一定要飽嘗在基督血中的新約 這美好的食物,以無限智慧的神所採取的贖我們、救我們的方法為極大的滿足,就像我們以大自然最需要的供應或最令人感恩的樂事為滿足一樣。第四,從祂獲得滋養。為支持和安慰我們屬靈的生命,使這新人得力、成長和充滿活力而依靠祂。把基督作食物吃了,就是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奉祂的名,靠着從祂而來的功德;就是靠着祂而活,就像我們靠着我們的食物而活一樣。我們的身體怎樣因我們的食物得到滋養,對此我們無法描述,但我們知道、我們發現情況確實是如此;這屬靈的滋養也是如此。我們的救主對這隱喻如此滿意(因它很有意義,非常生動),以致後來祂要設立某些外在可感觸的標記,藉此代表我們從祂的死領受益處時,祂選擇吃和喝的這記號,使之成為聖禮的舉動。

(3.) 就這樣解釋了基督講論這部分的大致含義,具體則可以被歸納為兩點:—

[1.] 我們以基督作為食物吃下的必要性(約6:53):「 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就是,第一, 「如果你沒有對基督的渴望,不以祂為樂,這就是你沒有屬靈生命的確實記號。」如果靈魂不饑渴,肯定它就不是活的:如果我們對這樣的食物是死的,這就表明我們真是死的。人說,用奇妙的彈簧造的人造蜜蜂可以前後移動,要把它們和自然的蜜蜂分別開來,就可以把蜜放在它們中間,只有自然的蜜蜂才會湧向這蜜,但人造的則不加理會,因為它們裡面沒有生命。第二,「除非你憑信心從基督得屬靈生命,否則肯定你不可能有屬靈的生命;與祂分離,你就不能做什麼。」對基督的信心,這是恩典的primum vivens—第一動因;沒有它我們就沒有屬靈生命的實在,也沒有任何資格得永生:如果我們的靈魂無需基督而活,我們的身體就可以無需食物而活了。

[2.] 它的益處和長處,在兩方面:—

第一,我們要與基督為一,就像我們吃的食物被消化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與這食物為一一樣(約 6:56):「吃我肉喝我血的人」,那因信被釘十字架而活的人(這裡講的是一種持續的行動),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 因信我們有與基督親近密切的聯合;祂在我們裡面,我們在祂裡面,約17:21-23;約壹3:24。相信的人住在基督里,以祂作他們的山寨和逃城;基督住在他們裡面,作家主,治理它,為它作供應。基督和信徒之間有如此的聯合,以致祂分享他們的愁苦,他們分享祂的恩典和喜樂;祂與他們同吃苦菜,他們與祂同吃祂的豐富美食。這是一種不可分的聯合,就像身體和消化的食物之間的聯合一樣,羅8:35;約壹 4:13。

第二,我們要因祂活着,永遠活着,就像我們的身體因食物而活一樣。

a.我們要因祂活着(約6:57):「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着,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 在此我們看到屬神生命的次序和順序。(a.)神是永活的父,在祂自己有生命,自己就是生命。我是自有永有的,這是祂永遠的名。(b.) 耶穌基督作為中保,因父活着;祂在自己有生命(約5:26),但祂有的是父的生命。父差遣祂,不僅使祂得着為承擔這如此重大工作所需的那生命,還使祂為我們成為神生命的寶藏;祂將屬靈生命的氣息吹進這末後亞當里,就像把天然生命的氣息吹進那首先的亞當里一樣。(c.) 真正相信的人因着他們與基督聯合而領受這種屬神的生命,這聯合是從父與子的聯合推出,正如它與父與子的聯合作比較一樣,約17:21。所以吃我肉的人,以我為糧吃下的人,也要因我活着:那些以基督為糧活着的人,要因 祂活着。相信的人的生命是從基督領受的(約1:16);是藏在基督里的(西3:3),我們因祂活着,就像肢體因頭活着,枝子因根活着一樣;因為祂活着,我們也要活着。

b. 我們要因祂永遠活着(約6:54):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這些是在福音中預備作靈魂的食物的),就有永生,他現在就有,如約6:40所言。他裡面有的是永生的起頭;他有永生的憑據和預嘗,永生的盼望;他要永遠活着,約6:58。他的福要與永恆本身最長的線路並行。

最後,這位歷史學家以敘述基督在哪裡與猶太人作這番講論作為結束(約 6:59):祂是在會堂里教訓人說的,暗示着除此之外,祂還教導其它許多別的事情,但這是在祂的這講論中新的東西。他加上這句,說祂是在會堂里說這些事情的,為要表明,1. 基督教訓的好名聲。祂的真理無需躲閃隱藏,而是在人混雜的聚會中公開傳講,能經受最嚴厲和公平的考驗。基督在受審時聲明這一點(約18:20):「我常在會堂里教訓人。」 2. 對此的這敘述的可信性。要向你們保證這講論是誠實地記敘出來,他就指出在迦百農的會堂,使之可以在那裡得到驗證。


約 6:60-71


祂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耶穌心裡知道門徒為這話議論,就對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跌倒嗎?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祂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叫人活着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穌從起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

從此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禰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禰是神的聖者。」耶穌說:「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耶穌這話是指着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說的。他本是十二個門徒里的一個,後來要賣耶穌的。

我們在此看到對基督講論效果的敘述。一些人因它跌倒,其他人得造就;一些人被驅使離開祂,其他人被帶來更向祂靠近。

I. 對一些人來說,這 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不僅對猶太人來說是這樣,他們公然與祂和祂的教訓為敵,而且對許多祂的門徒也是如此,像那些一般的門徒,他們經常聽祂講論,公開跟從祂;一群混雜的人,像以色列中的人一樣,所有的不滿從他們開始。在此我們看到,

1. 他們議論所聽到的教訓(約 6:60):「這話甚難,誰能聽呢?」(1.)他們自己不喜歡這講論:「這是什麼東西?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如果要按比喻來理解,這是不可理會的;如果按字面理解,則是不可行的。什麼!我們一定要變成食人族嗎?我們不能作虔誠人,而是一定要作野蠻人嗎?」 Si Christiani adorant quod comedunt , sit anima mea cum philosophis(阿維羅伊語)—如果基督徒敬拜他們所吃的,我的思想就繼續跟從哲學家們好了。在此,當他們發現這話難懂時,如果他們謙卑懇求基督將這比喻講給他們聽,祂是會將它打開闡明的,祂也會開啟他們的心智;因為祂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祂的道教訓他們。但是他們不願意基督的話向他們作解釋,因為他們不願失去拒絕這話的這藉口— 就是這話甚難。(2.) 他們以為任何其他人也不可能喜歡這話:「誰能聽呢?肯定沒有人能聽。」譏笑信仰的人就是這樣很容易地斷言,所有有理智的人都會認同他們的意見。他們很有把握地得出結論,就是有理性的人,沒有一個會承認基督的教訓,也沒有任何屬靈的人會服從祂的律法。因為他們自己受不了如此教導,如此被約束,他們就以為沒有其他別的人能:「誰能聽呢?」感謝神,成千上萬的人已經聽了基督的這些話,已經發現這些話不僅是容易的,還是令人喜悅的,是他們必需的食物。

2. 基督對他們議論的批評。

(1.) 祂非常清楚他們在議論,約6:61。他們的無端指責是秘密在他們自己心裡的,或者在一個角落,在他們當中細語。但是,[1.] 基督知道這些;祂看見這些,祂聽到這些。請注意,基督不僅注意到大膽罪人對祂的名和榮耀的大膽和公然對抗,還注意到屬肉體的認信之人對祂教訓的秘密輕慢;祂知道那些愚昧人心裡說,羞於說出來的東西;祂觀察到,祂的教訓是如何受到這些教訓傳給他們的那些人的恨惡,有哪些人是以之大大歡喜,哪些人對此議論;哪些人接受這教訓,在它面前屈身下拜;哪些人與之爭吵,悖逆它,儘管是如此秘密進行。[2.] 祂是靠自己就知道,不靠任何給祂的信息,也不靠任何事情外在的表徵,而是靠祂自己屬神的全知。祂不像先知那樣知道,靠着向祂所作的一種神的啟示(先知想知道的,有時是向他們隱藏的,如王下4:27),而是靠祂裡面一種神的知識。祂是那根本的道,表明心中的思念,來4:12-13。對基督來說,思想就像話語,所以我們應該不僅注意我們說什麼、做什麼,還要注意我們想什麼。

(2.) 祂很清楚應該怎樣回答他們:「這話叫你們跌倒嗎?這對你們是絆腳石嗎?」請看人是怎樣用他們自己故意的錯誤,造出令他們自己跌倒的東西:在沒有可讓他們跌倒的地方,他們跌倒,甚至在沒有什麼可以成為讓他們跌倒的事的地方,他們製造出跌倒之物。請注意,我們可以很有理由地驚奇,為着如此小小的緣故,人竟如此大大跌倒。基督在此是帶着驚奇說話:「這話叫你們跌倒嗎?」在這裡,作為對那些譴責祂的教訓是複雜隱晦的人(Si non vis intelligi, debes negligi—如果禰不願讓人明白,禰就應當被人忽視)的回應,

[1.] 祂向他們稍微暗示,祂要升到天上,這要成為不可抗拒的證據,表明祂教訓的真實(約6:62):「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祂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 」那麼怎麼樣呢? 第一,「如果我對你們說那件事,肯定你們會更大大跌倒,你們會以為我的託辭確實太大了。如果這話如此之難,你們不能聽,我對你們說我要回到天上,那我來自的地方,你們又怎能消化這話呢?」見約3:12。那些在更小的難題上跌倒的人,應該思想他們怎能跨越更大的難題。第二,「你們看到人子升天的時候,這要更令你們大大跌倒,因為那時我的身體更不能按照你們現在理解的那種世俗意義,被你們吃下;」惠比博士如此認為。或者第三,「當你們看見此事,或者從那些要看見此事的人那裡聽到此事的時候,肯定那時你們就要明白。你們以為當我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我是太放肆,因為你們議論的就是這話(約6:42);但是當你們看到我回到天上,你們還會如此認為嗎?」如果祂升上,那麼肯定祂降下,弗4:9-10。基督確實經常用這樣的後來的證據指着自己說話,如約1:50-51;約2:14;太12:40;太26:64。讓我們稍候片刻,直到神的奧秘事完成,那時我們就要發現,沒有理由為着基督說的任何話跌倒。

[2.] 祂給他們一條通用的鑰匙,打開這個以及所有這樣比喻性的講論,教導他們要按靈意解釋這些講論,而不是用實體的、屬肉體的方式理解: 「叫人活着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約6:63。 正如天然的身體,感性的靈使之甦醒活過來,沒有這靈,最滋養的食物也是無益的一樣(身體若不被靈甦醒,賦予生機,給它食物又有何用呢),靈魂也是如此。第一,僅僅參加聖禮,除非有神的靈與它們一道動工,使用它們使靈魂甦醒,否則這就是無益的;神的話語和聖禮,如果有神的靈與它們一道動工,就像對於活人的食物一樣,如果不是,它們就像給死人的食物。除非配得稱頌的聖靈藉着基督的肉,這為罪所獻的祭,以此甦醒我們的靈魂,把祂的死的強有力影響作用在我們身上,直到我們靠着祂的恩典,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否則就連基督的肉,這為罪所獻的祭,對我們也是無用。第二,吃基督的肉,喝基督的血的這個教義,如果按字義理解,就是無益的,反而要帶領我們進入錯誤和偏見;但是它屬靈的意思、含義,要甦醒靈魂,使它活過來,充滿活力;因為接着的這話就是這樣意思:「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吃基督的肉!這話甚難,但在我到神面前來,在我抵擋罪,為將來作預備的這些事情上,相信基督為我死了,從這個教義中得出力量和安慰,這就是這話的靈和生命,這樣加以解釋,這就是一句甚好的話。人不喜歡基督的話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誤解了祂的話。一個比喻字義的含義對我們不會有造就,我們不會因此就更有智慧,但是屬靈的含義是指教人的。第三,肉體是無益的 — 那些在肉體中的人(一些人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那些在屬肉體的思想的權勢之下的人,不會從基督的講論中得益;但是叫人活着的乃是靈 — 那些有聖靈的人,那些屬靈的人,是因着這些講論甦醒過來,活過來;因為這講論是ad modum recipientis — 對應着領受者思想的狀態,被人領受。他們挑基督的話的毛病,而毛病是在他們自己身上;只是對於屬肉體感覺的人的思想,屬靈的事情才是無意義,無生機,屬靈人的思想是享受這些事;見林前 2:14-15。

[3.] 祂向他們通告,祂認識他們,儘管他們自稱是祂的門徒,祂卻對他們不懷期望,約6:64-65。講到基督和祂的教訓的那先知的話(賽53:1)在此應驗了,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基督在這裡注意到了這兩件事。

第一,他們不信祂所傳的:「你們中間有人說要舍下一切跟從我,卻是不信;」這就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來4:2。他們不相信祂是彌賽亞,否則他們就會認同祂傳的教義,而不是與之爭辯了,儘管當中有一些事是晦澀,難明白的。Oportet discentum credere — 剛剛開始學習的人一定要按他們老師的話看待事情。請留意,1. 在那些掛名基督徒中,有很多人是實在的不信之人。2. 假冒為善之人的不信,在向世人顯露出來之前,在基督的眼前是赤露敞開的。祂從起頭就知道跟從祂的眾人當中誰是信的,那十二人當中誰是出賣祂的;祂從起頭就知道,從他們認識,來跟從祂的起頭就知道,他們熱心最熾熱的時候,誰像拿但業那樣是真誠的(約1:47),但誰不是。在他們藉着明顯的作為彼此分別出來之前,祂能真切地分別出誰信誰不信,誰的愛是偽裝的,誰的愛是誠摯的。我們可以因此推斷出,(1.) 那些長久以來作出看似真實的信仰認信的人,他們離道反教,這是他們一直在假冒為善的確鑿證據,證明從起頭他們就不信,但這不證明任何真正相信的人,有可能完全和最終離道反教:這樣的叛逆不應被稱作真聖徒的墮落,而是對假冒者的發現;見約壹 2:19。Stella cadens non stella fuit—墜落的星從來就不是一顆星。(2.) 知道人心,這是基督的特權。祂知道誰是不信,不過是假裝認信,卻繼續留在祂的教會裡,使用祂的蒙恩之道,承認祂的名,除非藉着他們自己的惡顯明自己,否在在這世上就不顯露出來;因為這就是祂有形教會組成的樣子,顯明的日子還沒有到。但如果我們妄想要判斷人的心,我們就是踏足基督的寶座,先於祂審判了。我們常常被人欺騙,發現有改變對他們感受的理由;但關於這一點,我們是肯定的,就是基督知道所有的人,祂是照真理審判。

第二,他們不信祂所傳的,原因就是因為耶和華的膀臂沒有向他們顯露(約 6:65):「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裡來 ;」這是指約6:44說的。因此基督不能不知道誰信誰不信,因為信心是神的恩賜和作為,祂父一切的恩賜和作為不能不為祂所知,因為它們都經過祂的手。在那裡祂曾說過,若不是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祂這裡來的;在這裡祂說,「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這表明神通過賜給人恩典和力量,以及一顆到祂這裡來的心,以此來吸引人,沒有這些,人在墮落光景中道德是如此無能,以致他是不能來。

3. 我們在此看到他們於是最終背道離開基督: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約6:66。當我們容許對基督話語和作為責難的念頭進入我們的思想,生出一種隱秘的不悅,願意聽要責備這些的暗示時,我們此時就是進入試探了;這就像開閘放水一樣;這是回頭看,若不是無限的憐憫攔阻,結果就會是退去;所以要Obsta principiis—小心起頭,小心背道的起頭。(1.) 在此看這些門徒的後退。他們中多有退去的,回到他們家裡,家人中,工作中,這些是他們為了跟從祂曾經一度撇下的;退去,一人回到他的農場,另一人回到他的店鋪;退去,就像俄珥巴,回到他們的本國,回到他們所拜的神那裡,得 1:15。他們自己已經進入了基督的學校,但他們後退,不僅僅是逃學片刻,而是永遠告假離開祂和祂的教訓。請留意,基督的門徒背道離開祂,儘管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然而這已經如此常見,以致我們無需對此感到驚奇。在這裡多有退去的。情況常常是這樣,一些人退後的時候,很多人跟他們一道退後;疾病是會傳染的。(2.) 這退去的情形:從此,從基督傳這安慰人的教義,就是祂是生命的糧,那些憑信心以祂為糧吃下,就要靠祂活着的這教義時開始(人會以為這教訓本應使他們更緊緊與祂貼近)— 從那時候起他們退下。請注意,人敗壞和邪惡的心, 常常把那確實是最大安慰的事變成跌倒的緣由。基督預見他們會這樣因祂說的跌倒,然而祂還是說了。那是基督不可置疑的話語和真理的,一定要被忠心傳講,不管誰會因此跌倒。人的性情一定要被降服在神的話語之下,而不是神的話語遷就人的性情。(3.) 他們背道的程度。他們不再和祂同行,不再回到祂那裡,不再參與祂的服事。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神善道的滋味 的人,若是離棄道理 ,就很難叫他們從新懊悔了,來 6:4-6。

II. 這講論對其他人來說是活的香氣叫他們活。多有退去的,但感謝神,就在那時候,那十二個人緊跟着祂。儘管好些人的信心敗壞了,然而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在此留意,

1. 基督向這十二個人提出的這情真意切的問題(約6:67):「你們也要去嗎?」祂對那些退去的人什麼也沒有說。倘若那不信的人要離去,就由他們離去吧;那些祂從未擁有的人,他們離去,這對祂並不是重大的損失;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但祂抓住這個機會對那十二個人說話,為要堅固他們,通過試驗他們的穩固,更堅定他們:「你們也要去嗎?」(1.) 「你們願意還是不願意,這由你們選擇;如果你們離棄我,現在就是時候,現在如此多的人離開我:這是試探的時刻;如果你們要回去,現在就回去吧。」請注意,基督不會把任何人強留在祂身邊,違背他們的意願;祂的士兵是自願的,不是受強迫的人。這十二個人現在有足夠的時間來試驗他們是多麼喜愛基督和祂的教訓,以致沒有一人會後來說他們是被引誘來作門徒,如果要再來一次,他們也不會離去,祂在這裡許他們有撤消的權利,任由他們自由決定;如書 24:15;得 1:15。(2.) 「如果你們真的離去,你們就是風險自負。」如果他們任何一個人心裡有任何秘密念頭要離祂而去,祂是用這使人甦醒的問題,「你們也要去嗎」來打消這念頭。「不要以為你們像他們一樣若即若離,可以像他們一樣輕易離去。他們不像你們一樣與我如此親密,也沒有從我這裡領受如此多的眷顧;他們走了,但你們也要去嗎?記住你們的為人,要說,不管其他人做什麼,我們絕不離開。像我這樣的人豈要逃跑呢?」尼 6:11。請注意,我們越與基督相近,我們與祂在一起越久,我們就已經越多承諾讓自己服在祂之下,如果我們離棄祂,我們的罪就更大了。(3.) 「我有理由認為你們不會走。你們要走嗎?不會,我已經比那些人更緊緊抓住你們;我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來6:9),因為常與我同在的就是你們,」路22:28。當一些人離道反教,這令主耶穌憂傷,其他人堅忍,這是更榮耀祂,祂相應喜悅這事。基督和相信祂的人太互相了解對方,不會因着隨便哪一件不快之事分開。

2. 彼得以其他人的名義,對這個問題所作的表明相信的回答,約6:68-69。基督向他們提出這個問題,就像約書亞讓以色列選擇他們要事奉誰一樣,為要從他們引出一個跟從祂的承諾,這有類似的效果。不然,我們定要事奉耶和華,彼得在一切場合總是其他人的出口,不是因為他比他們更得他主的耳聽,而是因為他自己口舌更快;他說的,有時得到贊同,有時得到責備(太16:17,23)— 這是那些快快說話的人常有的事。在這裡他說的話,好得令人羨慕;很有可能他說這話,是得到與他同作門徒之人的指示和明明白白的認同;至少他明白他們的心意,把他們所有人的意思都說出來了,沒有不包括猶大,因為我們一定要往最好的方面想。

(1.)這是一個要跟從基督的美好決心,如此表達出來,說明他們一點也沒有想過要離祂而去:「我們還歸從誰呢?離開禰,這是愚昧的,除非我們知道哪裡可以使我們更得益;不,主啊,我們太喜歡我們的選擇,不願改變。」留意,那些離開基督的人,要是思想他們要去到誰那裡,除在祂裡面,他們是否能期望在任何別的地方得到安息和平安,這就好了。見詩73:27-28;何 2:9。「我們要去哪裡呢?我們要討好世界嗎?它肯定要欺騙我們。我們要回到罪中嗎?它肯定要毀滅我們。我們要離開活水的源頭,去得不能存水的池子嗎?」門徒決心繼續他們對生命和幸福的追求,要得着一位帶領他們追求的嚮導,要緊緊跟從基督作他們的嚮導,因為他們絕不能有一位更好的嚮導。「我們要去到異教的哲學家那裡,成為他們的門徒嗎?他們的心思變為虛妄,自稱他們在其它事情上有智慧,在信仰上成了愚昧人。我們要去到文士和法利賽人那裡,坐在他們的腳前嗎?他們用遺傳廢了神的誡命,能給我們什麼好處呢?我們要去摩西那裡嗎?他要把我們送回再到禰這裡來。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找到幸福之路,這道路必然就是跟從禰。」留意,基督神聖的信仰和其它制度比較時,顯為有極大的優勢,因為那時人要看到它是何等超越它們一切。讓那些挑剔這信仰的人,找到一個更好的才離開。我們一定要得着一位是神的教師,我們可以找到有比基督更好的嗎?我們不能沒有從神而來的啟示,如果聖經不是這樣的啟示,我們還要去哪裡找呢?

(2.) 這裡是這個決心一個很好的理由。這不是一種盲目之愛的輕率決心,而是周密考慮的結果。門徒決心絕不離開基督,

[1.]因為他們靠着祂,認定他們要得到的好處:「禰有永生之道。」他們自己並不完全理解基督的講論,因為十字架的教訓對他們來說仍是一個謎;但大體上他們滿足於祂有永生之道,這就是,第一,祂教訓的話指出通向永生的道路,把這擺在我們面前,引導我們該做什麼,使我們能承受永生。第二,祂的決定的話語必然要賜人永生。祂有永生之道,這和祂有能力將永生賜給父所賜給祂的人是一樣的,約17:2。祂在前面的講論中保證要賜跟從祂的人永生;這些門徒緊緊抓住這清楚的話,所以決心要跟從祂,而其他人忽視這一點,緊緊抓住那甚難的話,所以將祂離棄。儘管我們不能解釋基督教訓中的每一個奧秘,每一個難明的地方,然而我們知道,在總體上,這是永生之道,所以生死也一定要為了它;因為我們若棄絕基督,我們就是棄絕我們自己的憐憫了。

[2.] 因為他們有對祂的確信(約 6:69):「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禰是神的聖者。」如果祂是那所應許的彌賽亞,祂就必然引進永義(但9:24),因此有永生之道,因為義作王叫人得永生,羅5:21。請留意,第一,他們相信的教義:這位耶穌是神向列祖應許,他們盼望的彌賽亞,祂不是僅僅一個人,而是永生神的兒子,是神曾經說,禰是我的兒子,詩2:7,的同一位。在受試探的時候,可以依靠我們首要的原則,堅持不放,這是好的;如果我們忠心堅持那不容爭議的,我們就能更好在讓人起疑心的爭論問題上找到並持守真理。第二,他們信心的程度:這信心上升到完全的確信:「我們知道。」 我們已經藉着經歷知道;這是最好的認識。我們應該在其他人的搖擺不定的時候,以此為契機更得建立,在這眼前的真理方面更應如此。當我們對基督的福音有如此堅定的信心,以致可以放膽把我們的靈魂交託其上,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這時,只有到這時,我們才願意為此放膽交出其餘的一切。

3. 我們的主耶穌對彼得這回答說的令人深思的話(約6:70-71):「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福音書作者告訴我們祂是指什麼:耶穌這話是指着加略人猶大說的。彼得已經代表他們所有人,說他們要對他們的主忠心。在這裡基督不是責備他對人所懷的善意(往最好的想,這總是好的),而是暗中糾正他的信心。對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太過確信。神認識那些屬於祂的人,但我們不認識。在此留意,(1.) 假冒為善的人,出賣基督的人不比魔鬼好得到哪裡。猶大不僅身上有一個魔鬼,他還是一個魔鬼。你們當中有一個是好說讒言的人,diabolos這個詞有時是這個意思(提後 3:3);很有可能猶大向祭司長出賣他的主時,向他們說祂是一個惡人,證明他出賣祂是正確的。但我寧可按着我們看到的理解:他是一個魔鬼,一個取了人的肉身的魔鬼,一個墮落的使徒,就像一位墮落的天使一樣是魔鬼。他是撒但,攔阻的,是基督的敵人。他是亞巴頓,是亞玻倫,是沉淪之子。他屬他的父魔鬼,像該隱一樣,行他的私慾,遵循他的利益,約壹3:12。那些身體被魔鬼占有的人,聖經從來不稱他們是魔鬼(他們被稱為是被鬼附,但不是魔鬼);但撒但進了他的心的猶大,聖經稱他是魔鬼。(2.) 很多看似聖徒的人,其實是魔鬼。猶大和其他使徒一樣外面看起來很好,他的惡毒,就像蛇的惡毒一樣,是被一層漂亮的皮膚覆蓋。他趕鬼,好像是與魔鬼國度為敵,然而至始至終自己卻是一個魔鬼。他不僅很快就要成為一個魔鬼,而且他現在就是。這真稀奇,讓人感到十分奇怪;基督是帶着驚奇說這番話的:「我不是……嗎?」基督教信仰竟被當作魔鬼崇拜的幌子,這真令人難過,讓人哀嘆。(3.) 假冒為善之人的偽裝,不管是如何蒙蔽人,欺騙他們,卻騙不過基督,因為祂穿透一切的眼目看穿這些偽裝。祂能稱那些自稱是基督徒的人為魔鬼,就像那位先知向化裝來找他的耶羅波安的妻子開口說話一樣(王上14:6):「耶羅波安的妻,進來吧。」基督身為神的看見遠比任何雙準星更好,能看到靈。(4.)有一些人被基督揀選進行特別的服事,卻向祂顯為是虛謊之人:「我已經揀選你作 使徒,」因為聖經明明白白地說,猶大不是蒙揀選得永生(約13:18),然而你們當中有一個是魔鬼。留意,在教會中晉升到尊貴和可信的位置,這不是有得救恩典的必然證據。我們不是奉禰的名傳道嗎?(5.) 在天堂的這一邊,在最精華的人群中,遇上敗壞之人,這並非什麼新奇的事。這十二個人蒙揀選與一位道成肉身的神親密來往,這是人曾蒙揀選能得到的極大的尊榮與特權,但其中一位是成了肉身的魔鬼。這位記載歷史的作者強調這一點,就是猶大是如此得到尊貴、卓著的十二門徒中的一位。讓我們不要因為他們其中一位是魔鬼,就不承認他們,把他們趕出教會,也不要因為他們其中一位是騙子,是假冒為善的人,就說他們所有人都是如此;讓那些是這樣的人,而不是那些在這般人未被發現時與他們在一起的人受責備。在不潔之物不能進入的那幔子內有一群人,是長子的教會,在當中是沒有假弟兄的。


http://www.old-gospel.net/viewthread.php?tid=412&extra=&page=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