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海德堡要理問答簡介
作者/萊爾·畢爾瑪 Lyle Bierma 譯/王一 Yi Wang
問:你無論是生是死,唯一的安慰是什麼? 答:我無論是生是死,身體靈魂,皆非己有,而是屬於我信實的救主耶穌基督。
——《海德堡要理問答》第一問
1563年出版的海德堡要理問答可以說是十六世紀最為有名的問答。而這段開場白可以說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段了。出版後沒幾個月,蘇黎世改革宗教會領袖海因里希·布林格(Heinrich Bullinger)便稱讚海德堡要理問答是「有史以來已出版過的最好的要理問答」。很快,要理問答便從德文被譯成了拉丁文,荷蘭文,英文,法文,希臘文和匈牙利文。直到今天,歐洲所有國家和不少非洲和亞洲的都有這本要理問答的譯本。學者們稱其為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的最為溫和且大公的基督教信仰表述(the most irenic and catholic expression_r of Christian faith)。可以說,海德堡要理問答的確是最受喜愛的問答之一。
在世界範圍內如此這般的褒揚聲,很容易使我們忘記,這份文件最初是由一個特別的原因,在一處特別的地點,寫給一群特別的讀者的。要理問答的完整標題是「專為普法爾茨候選國中諸教會和學校而制的要理問答或基督教教學指南(Catechism or Christian Instruction as This Is Conducted in Churches and Schools of the Electoral Palatinate)」。這是了解其歷史背景的線索。首先,要理問答雖然是在海德堡市寫作出版的,但其原意是要在以海德堡為首都的一大片領土上使用。這片土地被稱為普法爾茨候選國(Electoral Palatinate),是十六世紀構成神聖羅馬帝國的三百多個小國之一。
其次,要理問答是提供給「教會和學校」的。普法爾茨國在1546年已經正式成為抗羅宗(路德宗)的國家,我們應該記得差不多30年前,路德在德國的另一邊奏響了宗教改革的序曲。1559年,當普法爾茨國的政治領袖腓勒德利三世(Frederick III)掌權之後,他便在國內開展了一次教會尋訪,以評估教會屬靈光景。結果十分令人沮喪,年輕一代在一個「對上帝毫不敬畏,對上帝話語毫無知識」的境況下成長。當時的確有一些教義學習,但教師和牧師各自使用不同的問答,有的教師甚至用一些與福音毫不相關的問題和模糊不清的教導使學生陷入混亂。腓勒德利三世說,如果我們真的想在這片土地上帶來革新,要從訓練我們的孩子開始——青年事工!我們需要一份統一的、清晰的教導聖經真理的材料,和一群按照這份材料生活、教導的教師們。
最後,要理問答是一本「基督教」教學指南。這似乎也看出腓勒德利的良苦用心,他試圖避免為這本要理問答貼上諸如「路德宗」,「加爾文主義」或者「慈運理派」之類的標籤。當時在德國境內,唯一合法的抗羅宗宗派是路德宗,他們使用1530年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不過腓勒德利的前任不僅對路德的追隨者敞開大門,同時也接待了墨蘭頓(Melanchthon),布林格(Bullinger)和加爾文(Calvin)等宗教改革家。所以到了腓勒德利三世的時候,他越來越對改革宗的觀點感興趣,便繼續推行這一政策。為了使國家在宗教和政治上穩定,腓勒德利決定出版一本要理問答教導「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內容,對聖經教義進行總結,並儘量在抗羅宗內部求同存異。
1562年,出版這樣一本要理問答的任務分配給海德堡市的牧師以及大學裡的神學家們,他們便組成一個團隊,由腓勒德利親自監督進行。在這個團隊裡,有兩位非常年輕的成員,撒迦利亞·烏爾西努(Zacharias Ursinus 1534-83)和加斯帕·俄利維亞努(Caspar Olevianus 1536-87)。這兩位經常被認為是要理問答的合作者,但是今天學者們普遍認為烏爾西努是主要作者。烏爾西努特別適合這個任務,不僅因為他的性格溫和,更主要是因為他曾在維滕堡,蘇黎世和日內瓦,跟隨不同傳統的頂級神學家學習。寫作團隊仔細閱讀了路德宗和改革宗各自早期的要理問答,甚至借用其中的用詞,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出爐了最後的草稿,遞交海德堡總會進行審核。最終成文中每個問答下面都標註了聖經經節,全本問答分割成52個主日,牧師可以在一年的時間裡,利用下午敬拜的教義講道,講完整本要理問答。
當海德堡要理問答於1563年第一次出版時,沒人會想到它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作者是一個不到29歲無人問津的年輕神學教授。原本只是為了德國版圖角落裡一個小小的候選國的教會和學校所寫。與當時流行的其他改革宗要理問答有許多相似之處。那麼,為什麼這份要理問答最終從其他文件里脫穎而出呢?
海德堡要理問答有它自己獨特之處。和其他問答一樣,它提供了基督教信仰基本要點的解釋:使徒信經,十誡,主禱文,聖禮。但是,海德堡要理問答獨特之處就在於它把所有這些解釋都歸納到一個主題之下,就是文章最前面引用的第一問,也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問,安慰(comfort)。
第二問說到,不論是生是死,要享有這種安慰,我必須知道三件事:我的罪惡和愁苦有多大;我當怎樣從自己一切罪惡和愁苦中得拯救;我當怎樣為這樣的拯救感謝上帝。「愁苦(Misery)」,「拯救(Deliverance)」,「感恩(Gratitude)」這三個主題就形成了要理問答的三大部分,基督教信仰的基本要點也透過這三個主題交織而成。藉着十誡的總結使我知道自己的愁苦(第3-5問);藉着使徒信經所總結的福音使我知道救恩(第19-58問),並且也藉着聖禮使我有得救的確據(第65-85問);最後,藉着十誡分條的教導(第92-115問)和主禱文(第116-129問)使我知道該如何為着這樣的拯救來感恩。簡而言之,海德堡要理問答把所有基督教基本信仰內容都化成了信徒的安慰。
選擇安慰作為整本要理問答的核心主題,是為了對付當時教會普遍的屬靈焦慮。天主教的聖禮系統要求信徒通過懺悔聖事(penance)來補償自己的罪。為了抵擋這教導,海德堡要理問答宣告,安慰是因為我們屬於那位「完全補償了我一切的罪債」的基督(第一問)。在戰事、饑荒、災難、瘟疫綿綿不斷的時代,海德堡要理問答宣告,安慰是因為我們屬於那位「保守我……叫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得救」的基督(第一問)。中世紀後期的敬虔觀煽動人們盡力而為、抱最好希望(譯註:指無得救確據),海德堡要理問答宣告,安慰是因為我們屬於那位「藉聖靈使我有永生確信」的基督(第一問)。有人批判這種說法過於以人為中心,但是這正顯出要理問答的教牧特性,對信徒屬靈不安的敏銳,並用真正安慰人心的福音真理作以回答。
這種針對個人的實用性的教義教導方法在整本要理問答隨處可見。例如,要理問答不僅僅把使徒信經里的教導當作需要解釋的事實,更是當作上帝在信徒生命中真實的應許。它沒有問「信經里這一條是什麼意思?」,而是問「這條教導對你有什麼益處?」(例如第36,45,49問),或者「這教導是如何安慰你的?」(例如第52,57-58問)。在論及聖禮的部分,要理問答強調洗禮和聖餐禮帶給信徒救恩的確據。在解釋十誡時,不僅把誡命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更道出道德律禁戒中所暗含的正面的生活方式。它不僅解釋了主禱文中每句禱告,更是把這些解釋應用在教會禱告中。
令人驚奇的是,海德堡要理問答對一些改革宗神學傳統相關的教義保持沉默:揀選,遺棄,約,有限代贖,聖徒堅忍等等。既然如此,為什麼這份要理問答在今天的改革宗和長老會圈子裡依舊有如此地位呢?因為這份要理問答優美地將聖經的教義與敬虔融合起來,甚至直到今天依舊能夠與信徒的內心緊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