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人啊,你往何處去? 20
十六、基 督 徒 與 教 會
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着聖靈居住的所在。——以弗所書二章二十二節。
人是社會的動物,好群出諸天性;跟興趣相同、志氣相投的人在一起時,會覺得最稱心自在。人世間各種各樣的集會結社,歷史上各種各樣的宗族、部落等等組織和社團,沒有誰比基督教會更具深遠影響力,更普及全球,更強大有力。
原始人結社為了自保:久而久之藉集族而居,開始分工合作,謀團體的福利;又有消遣以增生活樂趣。等到人類文明漸進,民間出現秘密結社,參加的人有一種歸屬感,覺得與眾不同,是從人群中「分出來」的。秘密社團有誓詞、入會儀式、還有規章,十分嚴格,不能破壞。
大到一國一族的人民會團結在一起,高舉代表他們的旗幟;小到鄉村俱樂部、大學弟兄或姐妹會,以及各種藝文學會、政黨等等。它們的存在無不說明人的好群天性,喜歡和生活方式相同的人聚在一道,覺得舒服,也可以肯定存在的價值。
但是,人無論在那種結社中,都找不到象基督教會裡 的那種安泰、祥和和以及對生存的肯定。因為別的結社乃人所推動,在人中間勉強劃出範疇,但求自固吾圉,其實並非真安全。教會則不同,乃是一個有生命與活力 的有機體,其動力來自造誰主自己,毋須假手外在環境來肯定其存在的意義,取得生存的力量。
教會的起源
「教會」譯自希臘文ekklesia,意思是「集 在一起的人」,有上主子民的聚會之意。這個詞很快便成了基督徒的專用詞,但以前早已存在。在說希臘話的古代世界中,教會這個字是指自由城邦里全體公民的定 期大會。傳令官會自公民中召出一群人,共商公眾事務,制定決策。「教會」這個詞也可從聖經舊約找到希伯來文的同義字,中文譯為「大會」或「會」,指上主選 民的聚會。新約《使徒行傳》記錄有司提反的自辯詞,其中提到「教會」;他說摩西「曾在曠野會中」(徒七38)。「會」就是指以色列人在公眾地方召開的集 會,「曠野會」占「教會」的先河。主後第一世紀,「教會」一詞對希臘人來說,指自治的民主社團;對猶太人來說,則指神權團體,其組成份子都是上主的子民。
用「教會」來指基督徒的聚會,始自主基督自己。 他告社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十六18)。因此基督教會的奠立人是主基督,他是那偉大的房角石(基石),教會 建立在他身上。他也是基督徒各種生活體驗和活動的基礎。聖經說:「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三11)。耶穌宣告 了他是基督教會的奠基人,是教會的建造者;教會屬他,也只屬他。他應許與屬他的人同在,並住在他們裡面。因此,教會不只是一個組織,而且是個有機體,與地 上任何社團或機構完全不同。上主自己與他教會裡的信徒同在,且住在他們中間。
主耶穌是教會的元首
新約聖經教導我們:普世教會只有一個,但地方性教 會可以無數,形成各種宗派與宗會。這些地方性的教會與宗派團,可以依國家或神學信仰來劃分,也可依其會員的性質來區別。不過,新約也教導我們:雖然在教會 的結構里,有許多界限和區劃,但我們的主只有一位。有首讚美詩寫得好:「耶穌基督我們的主,乃教會唯一根基」。
耶穌基督是這個偉大的普世教會的頭,教會一切的活動與教導,都從他而出;他是所有基督教會生命與生活的泉源。
在今天電子時代,我們可以見到無遠弗屆的通訊系 統。這系統有一個中央台,為光波與聲波集中點,也是對外聯絡的中心。我們熟悉的火車運輸網,也有一個中央指揮台,控制所有駛出駛入的車輛,是個發號施令的 中心。在軍隊裡,有位總指揮官,全體將士都須遵守他的命令;他的部屬在解釋命令時容或有微小出入,但他的命令是所有行動的所本。
在教會的結構中,主基督的位置就象軍隊裡的總指揮官。教會秉承他的命令而設立,教會的力量直接來自他。每間教會、每個教會團體,必須儘量忠實遵依他命令行事。指揮官要求部屬忠實執行命令;主耶穌也要求他教會的每一枝幹都百分之百遵守他的教訓。
基督教會受到外間批評,說內部爭論甚多,為芝麻小事辯論不休,殊少合而為一的精神。其實,這些爭端都是由於對總指揮官的命令作的解釋略有不同,實在微不足道,絲毫不影響命令里的智慧,一點無損他發號施令的權威。
要是把各宗各派的基本信念拿來研究,會發現它們在 沿革上、在中心要義上幾乎完全一樣。所表現於儀式上的也許不同甚大;在神學的細微枝節上也許爭論得難分難解;但在基本要道上,他們無不承認耶穌基督為上主 道成肉身,被釘十字架,但死而復活,人因他得到救贖。這是關乎全人類的真理,其重要超乎一切。
教會是一個還是多個
你已接受基督作救主,相信他、倚靠他。你已經成為 那看不見的大教會中的一員,你也是信心家庭中的一份子,是基督身體的一部份。現在,你必須學習順眼;你若遵行他的話,就會學他的榜樣,與主里子民一同敬拜 上主。「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象那些停止慣了的人」(來十25)。
我們講聚會,講的是地方上的教會,也就是你所住 的社區中的教會。你也許知道地上的教會有許多不完全、不完美的地方。不過,我們須知道,人間根本沒有完美的東西。人在地上建造的體制,無論如何壯麗,與上 主的榮美比較,一樣滿了缺憾與瑕疵。耶穌是自有人以來唯一的完人。我們最多只是悔改了的罪人,盡力想學習基督的完美榜樣,達到他的標準。教會若認為自己或 其成員無錯誤,十分完美,那是罔顧事實的。
盧特福德博士某次接到一些教會會友的投訴,對他們的會牧和教會均不滿意。盧氏寫了一封義正詞嚴的覆信,說會牧的生活如何,毋須他們負責;他們的責任是為他禱告,自己留在教會裡事奉主基督;這樣,主才會悅納,才會賜福。
《撒母耳記上》記有大祭司以利的事。他主持下的會幕(「耶和華的殿」)綱紀蕩然,百姓厭棄給耶和華獻祭,因為以利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三13)。但上主將小撒母耳安置在這環境中,長大後成為以色列人偉大的先知。
從聖經新約所記,我們知道,把主基督針死在十字架上的,是聖殿裡的領袖;可是等到耶穌復活、升天后,主的門徒「常在殿裡稱頌神」(路廿四53)。
主耶穌設立了教會,是為了讓信徒可以加入,在教會 里忠心事奉他。你要是還沒有所屬的教會,而地上的教會數目又那麼多,難免會有無所適從之感。你也許會選中一間有親友在那裡聚會的教會,也可能選擇一間能滿 足你屬靈需要的教會。要歸屬一間教會成為其中一員,不可掉以輕心。你應謹慎選擇;不但讓這間教會可以充份照顧到你靈命的需要,也可以給你有機會去服務他 人。你應藉着禱告,選擇一間你最可以事奉上主的地方聚會。
教會為每個信徒而有
有的人要在建築得美奐絕侖的禮拜堂里敬拜,有莊嚴 的儀式,才覺得容易接近上主;有的人喜歡簡樸,要在樸實無華的環境裡,仰望上主的面。有的愛隆重的儀禮,覺得很自在;有的喜歡無拘無束才感到舒服。其實, 如何敬拜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有顆誠實的心和那份敬拜神的心意。我們每個人都應參加一間教會,在那裡可以盡心盡意敬拜我們的主。
別把自己的注意力寄放在某一個人或某一位牧者身 上,這是錯誤的;我們所歸屬的是教會本身。牧養的人會變動,不變的是教會的宗旨和信仰。我們效忠的是教會和基督。一間教會的會眾若都能體認到:團結他們的 是大家對主基督的熱愛,以及跟從主腳蹤行的熱望,這間教會才是一個可以穩步向前的教會。
敬虔的基督徒去到教會,不只要在那裡有所得着, 也要對教會有所貢獻。他赴崇拜,可以在大家的禱告裡獻上他的一份,在大家的讚美聲音中獻上他的一份。大家努力尋求上主的賜福,他也加一把力。他參加崇拜, 與大家一同見證主基督拯救的大能,一同思想他無限的慈愛。他去到那裡與眾信徒有交通,關懷肢體,獻上一份溫暖。
做了基督徒卻不積極參與當地教會生活,好比燒得熾熱的煤塊,從熊熊爐火中取了出來;結果如何,你當然知道:煤塊逐漸冷卻,火焰也跟着熄滅。
在美國西部草原上,狼攻擊羊群時,先全力把它們驅散,然後包圍離群的羊只,飽吃一頓。
教會是一條管道
教會應該成為你的一條渠道,通過教會把你的金錢放 進基督教的事工,幫助有需要的信徒。聖經教導我們什一奉獻,什一就是淨收人的十分之一,這十分之一乃屬主。什一之外,你應照上主給你的豐富多多捐獻。施是 基督徒的好品質,應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成為一種習慣。。慷慨的心應成為凡事的推動力。
主基督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廿35)。他 知道施可以溫暖人心,叫人心靈得飽足。他希望你可以因施而蒙福。人的自私源自恐懼,基督徒應該坦然無懼。主耶穌喜愛張開的雙手,不喜歡自私自利、貪得無 厭,老是把雙手握着緊緊不放的人。施,要做得不張揚,不要讓人知道。耶穌告訴我們,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太六3)。
施捨一事的價值不能單靠金錢的多寡來衡量,也不 能用捐出衣物的多少來計算。很多時候,最好的禮物並非這些,而是你溫暖的友誼和愛鄰舍的心。一句溫柔的話、一個友好的問候、陪伴孤獨的人談心,都能為上主 的國帶來豐足的收成。不肯犧牲自己施捨出去,永不能為主爭得靈魂。你給主的不只是金錢,還包括你的時間、才智和你自己。
什一之外的奉獻不應自定規例來限制,而應依照基督在《馬太福音》六章一至四節所說的原則,視需要來決定。受益人可以是鄰舍、給你送報的童子、或者遠在國外的人。施是愛上主的表達;他給了我們大愛,我們以愛報愛,把他的愛散布四方。
如果時間和金錢都許可,基督徒也應負起服務社區的責任。受幫助的人應知道你乃奉基督的名而給,你可以在捐贈的信中說明。
別把應歸上主的物據為己有,以致犯罪。聖經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10)。
L•伊文士博士說得好:「福音是白白給的,但是盛救恩活水的桶得用錢去買。」
捐獻象禱告與讚美一樣,都屬敬拜的一部份。
教會應傳揚福音
教會乃為傳揚福音而設。主基督的命令是:「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並給相信的人施行水禮。教會最主要且基本的使命是把福音傳給失喪的人。
主耶穌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 能力,……作我的見證」(徒一8)。靠着聖靈的能力,我們可以和全球的信攜手,一同來為基督得人。今天,全世界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未曾聽過基督福音。我們 這一代的信徒可說虧欠萬分,沒有能努力傳揚福音。據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的報告,全球仍有三千多種語文與方言,沒有可用的聖經,急待翻譯。
初期的教會既沒有印刷成書的聖經,也沒有神學院,更沒有印刷機、印刷品、教育機構,更不用說收音機、電視、汽車與飛機了;可是福音卻能在他們那一代傳到當日大半已知道的世界中。福音能夠廣傳的秘訣,是他們倚靠聖靈的大能。
今天,傳播媒介與傳播方法已發達非凡,而聖靈的大能依舊。我們要倚靠聖靈,不可憑自己的力量;若靠自己,只有失敗。
今天,主基督要我們做他的腳、他的手、和他的口來傳揚。我們必須竭盡一切的才能,運用一切設備與方法來領人歸主;這是教會的大使命。但目的則一:領人歸向基督。
今天,世界上有些地方不許教會活動,有的且遭到摧 毀;但從許多事例來看,正證明「殉道者的血乃教會的種子」這句話十分準確。上主的教會是以聖經為中心的教會,在迫害中卻能生長壯大。主基督說:「只要有兩 三個人奉我的名聚集,我必在他們當中。」在今天某些地方,的確是如此。信徒生活在赤貧中,仍照樣奉獻什一;若遇一人受苦,其餘的信徒會齊來幫助。要是不能 公開傳講,他們就用自己的生活來見證。例如當一位信徒,因為相信基督而受到十分不公道的對付時,他居然承受,毫不以為忤;旁觀的人大惑不解,會悄悄走到他 身邊說:「我親眼目睹,這件事對你不公道,但你何以能無怨無艾、不以為忤?」這位信徒便有了向他見證所信的基督的機會。
所以,即令基督的教會受苦,仍能壯大。我們當然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