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箴言灵训要义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Qbook.png 声明:本文主要摘自网页箴言综合灵训要义,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资料查询和学习之用。无任何商业目的!
箴言提要
箴言提要
箴言第一章
箴言第二章
箴言第三章
箴言第四章
箴言第五章
箴言第六章
箴言第七章
箴言第八章
箴言第九章
箴言第十章
箴言第十一章
箴言第十二章
箴言第十三章
箴言第十四章
箴言第十五章
箴言第十六章
箴言第十七章
箴言第十八章
箴言第十九章
箴言第二十章
箴言第廿一章
箴言第廿二章
箴言第廿三章
箴言第廿四章
箴言第廿五章
箴言第廿六章
箴言第廿七章
箴言第廿八章
箴言第廿九章
箴言第三十章
箴言第卅一章
箴言灵训要义

箴言综合灵训要义

第一篇 教师之训诲(一1-九18)

第二篇 智慧人的箴言

一、人物的类型

愚蒙人

十四章十五节

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

廿二章三节

通达人见祸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

廿七章十二节

通达人见祸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

十四章十八节

愚蒙人得愚昧为产业;通达人得知识为冠冕。

这些箴言,使人忆起这卷书开头给人的印象:愚人(或愚蒙人、愚昧人)极其需要智慧之道的训诲(一4)。这样我们便看见言及的愚人指没有生活经验的年轻人,他对世人的手段和诡计缺乏认识,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和操纵,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所以他成了愚昧夫人招手招呼的最佳候选人(九16)。我们在这里发现两个理由,显示愚人为甚么在这个女士出现之处,成了这样容易猎取的猎物:

(甲)他容易接受人告诉他为‘福音真理’(十四15)的话。他从不会想起要停下来自问一下,这个人或这个女人是否可信任的人,或细心衡量一下他们所说的;或者去为自己寻出那些事实的究竟。简言之,他并没有学会为自己想一想。让别人去为我们思想,总是比我们自己去思想容易,引致麻烦亦少得多,我们听到我们想听的,尤其引人动心。我们这样行对自己就有危险,往往对别人也有危险。一听见人说某人愚昧就相信,这在教会内外已造成太多伤害,产生太多不幸。煽动人者、诽谤人者、喜闲话是非者,都任凭我们轻信而不会可怜我们。

第二行把愚蒙人的轻信与通达人的慎重作对比。在这里的要点可能是:通达人在行经人生道路时,总保持机警,小心注视前面的路;或更明确的说,他非常留神任何人告诉他的话,看那话引向何处。新英文译本采用两不相容的译法,增强了这个对比:‘愚蒙人相信他听到的每一句话;聪明人明白证据的必要。’

(乙)他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暴露于致命的危险之中,而那些危险必毁灭他,使他无法逃避(廿二3;廿七12)。到处都标贴了显示有危险的标志,但他得意忘形地不予理会一直向前冲,误解他的迟钝为威风。今天最显着的这一类人也许是那涉足于毒品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达人不但有‘小心行动’的智慧,他也有智慧知道何时要胆怯,为宝贵的生命逃跑,把自己隐藏起来。

愚蒙人的轻信和自显威风,混成一种使他易醉的鸡尾酒,他发现愚昧这样容易到手,是不足为奇的(十四18)。在第七章他与荡妇相遇的故事,正是要强调那是何等轻易,而且这个故事读起来几乎就像这些言论的注释一般。在那里年轻人穿过街道向她的家走去,不注意那些危险的记号,相信从她口中吐露的每一句甜言蜜语,与她一同离去──并因此受苦。他成了愚顽人(十四18)。但愚昧夫人对愚蒙人并不能全凭她自己的主意而行;因为智慧女士也招手招呼他,向他提供她的救生命和赐生命的忠告(一22-23;八5;九4-6)。因此面对愚蒙人的问题是:他要留意谁的声音,智慧女士的、或是愚昧夫人的呢?虽然箴言里面的话特别对年轻人而讲,却是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曾超越的问题。

愚妄人

愚妄人的印记(Ⅰ)

十七章十六节

愚昧人既无聪明,为何手拿价银买智慧呢?

十七章廿四节

明哲人眼前有智慧;愚昧人眼望地极。

十七章十节

一句责备话深入聪明人的心,强如责打愚昧人一百下。

廿七章廿二节

你虽用杵将愚妄人与打碎的麦子一同捣在臼中,他的愚妄还是离不了他。

廿六章十一节

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

十八章二节

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

廿八章廿六节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凭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

十二章十五节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

十四章卅三节

智慧存在聪明人心中;愚昧人心里所存的,显而易见。

(译按:上面所引经文,中文本除廿七22和十二15作‘愚妄人’以外,其余应译作‘愚妄人’之处均译成‘愚昧人’。)

以色列的智慧人并不喜欢忍受愚妄人(或愚顽人)。虽然他们希望愚蒙人会留意他们的训诲并成为智慧人,却不期望有从愚妄人而来的那种愚妄。愚妄人对人生僵化定型的心态、意向,是与智慧人所代表的一切相反的。但像美酒一样,愚妄人并不是一夜之间成形的。智慧人无疑打算把有关愚妄人及其愚妄的箴言制成一系列快照,使人认真瞧一瞧,看看他们是否能认出自己──并得到警告!

(一)

古语云:‘愚妄人就是穿上礼服也不见得聪明些’。上面所引的,是说明何以给愚妄人穿上智慧学校的学生服装他依然是愚妄人。

在十七章十六节有一张近镜,我们看见一个愚妄人在门口交学费,随是一个有识别力的旁观者讽刺的按语:这个人徒然浪费了他的金钱,因为他没有下决心运用他的心思学习智慧,而只希望把智慧放在一个碟子上递给他。我们获得愚妄人处身课室中如此一幅图画是不足为奇的:正当其他学生全神贯注于教师身上,他却忙于往窗外望,环顾课室四周,并抬头望天花板,因为他胡思乱想(十七 24)。

缺乏留心和勤奋,实在并非不平常的学生弱点。所以有人可能会以为,加以适当的责,用皮带抽打几下,把一些愚昧从他身上抽出去,再把智慧反复灌输,是必要的。但这种办法对于儿童虽然产生奇迹(见父母的管教 {\LinkToBook:TopicID=154,Name=父母的管教}这个题目的内文),一句斥责对智慧人来说已经足够,然而在愚妄人身上,甚至一百板都无丝毫冲击力(十七10)。愚妄人积习难改,他的愚妄近乎不能根绝(二十七22)。

显然愚妄人学不会智慧,并非单纯地出于他是不中用的学生那一类,而是源于那更加根深柢固的东西。首先,他对于智慧几乎没有胃口。愚妄更加适合他的口味(十五14)。甚至引致‘食物中毒’,可能对他有更佳教导作用,也似乎不能抑制他对愚妄的口味(廿六11)。其次,无论如何他并不以为可以从智慧学到任何东西。他认为在那里辛辛苦苦思索并设法学习,并不会得到甚么,即使有所得也无享受可言──至少不适合像他这样的人,在他的舌尖上已有一切答案,而且正要爆发出高谈阔论,叫人听到他智慧之言哩(十八2)。当然,他是生活在愚妄人的乐园中;但无人能给他说出真相(廿八26;十二15)。智慧在智慧人心中固然受到热诚欢迎(‘是无拘束的’,十四33,新英文译本的译法),她从愚妄人则得到冷淡的对待(‘不太舒服’,新英文译本的译法)。

愚妄人的印记(Ⅱ)

十三章十六节

凡通达人都凭知识行事;愚昧人张扬自己的愚昧。

十二章廿三节

通达人隐藏知识;愚昧人的心彰显愚昧。

十七章廿八节

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

廿六章七节

瘸子的脚空存无用;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也是如此。

廿六章九节

箴言在愚昧人的口中,好象荆棘刺入醉汉的手。

十五章二节

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十五章七节

智慧人的嘴播扬知识;愚昧人的心并不如此。

廿四章七节

智慧极高,非愚昧人所能及,所以在城门内不敢开口。

廿九章十一节

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十二章十六节

愚妄人的恼怒立时显露;通达人能忍辱藏羞。

二十章十六节

谁为生人作保,就拿谁的衣服;谁为外人作保,谁就要承当。

二十章三节

远离纷争是人的尊荣;愚妄人都爱争闹。

十四章十六节

智慧人惧怕,就远离恶事;愚妄人却狂傲自恃。

十三章十九节

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远离恶事,为愚昧人所憎恶。

十章廿三节

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明哲人却以智慧为乐。

十五章廿一节

无知的人以愚妄为乐;聪明的人按正直而行。

十四章廿四节

智慧人的财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终是愚昧。

十四章八节

通达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诡诈(或作自叹)。

十四章十二节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十六章廿五节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亡之路。

(译按:上列经文,除了最后两处以外,在廿四7,十三19,十四8,十四12,十六25之‘愚妄人’,中文本均作‘愚昧人’或‘愚昧’,其余均作‘愚昧人’。)

(二)

在智慧学校外面,愚妄人立即表明出是用甚么材料做的。他所说所作的一切都鼓吹他的愚妄,他抓住每一个机会以愚妄自夸──与通达人适得其反,通达人知道有时候要说要行,有时候又要退隐、缄默(十三16;十二23)。

(甲)他的话语。‘愚昧人默不作声就是美德’。默不作声也是智慧人的美德(十七27)。所以默不作声的愚妄人与智慧人很少能加以分别。只要愚妄人保持缄默,有时智慧地点点头,他便能享受那给予有正确判断力、寡言之智慧人的尊敬(十七28)。如果愚妄人在课室中罕有的留神的瞬间偶获这智慧的珍珠,我们不应抱太大希望,以为他会缄口不说。他不可能想象缄默适用于他。无论如何,他有一种癖好,喜欢拾人牙慧,并在所有不适当的时间、地点,把它们抛出去。他以为他能说出精简的话便非常聪明了,但那些话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廿六7),一点儿冲击力也没有(廿六9)。即使愚妄人说出一些智慧的话,总因时间不对而失去意义。

更典型地,愚妄人说的话明显是愚蠢或怀恶意的,就像涌流的泉水倾泻出来(十五2)。那些话语从他的‘心’奔涌而出(十五7)。他的言语泄露他的心和人格没有价值。即使说好话,也是说得太多(见十三3;十八7),不先想一想或听一听就信口开河(见十八13);然而要是说坏话,那诽谤等等坏话就轻易从他口中溜出来了(见十18;二十19)。

廿四章七节的言论说,事实上有时愚妄人保持缄默。‘城门’,是长老考虑并决定影响社区事情、问题的地方。对这些讨论作出明智的贡献,是超乎愚妄人的能力,而且他知道无人会留心听他所说的。因此他自缄其口。传道经的哲人联想到愚妄人可能保持安静的时候:‘有人保持缄默,因为他无话可答,然而另一人保持缄默,因为他知道何时发言’(二十6)。

(乙)他的行为。愚妄人除了因他所说的暴露其愚妄之外,他也往往因极轻微的激怒原因(十二16)而爆发怒气(廿九11),并因性急向人挑衅且互殴(二十3──见暴躁之人{\LinkToBook:TopicID=142,Name=暴躁之人}这个题目的内文)──而显露出自己真面目。

其后的几个言论给人最黑暗的印象。虽然智慧人谨慎自己的行为,而且避免做任何伤人损人的事;愚妄人却行为轻率毫无抑制不顾一切,不理自己使别人所受的损害和伤害(十四16)。‘轻率’与一章卅三节译作‘安然’以及十四章廿六节译作‘倚靠’那个字是同一字根(译按:十四16之‘轻率无抑制’,中文本作‘狂傲自恃’)。他的不顾一切加上他对自己才能极大的自信,总是以高人一等出现。他应该以任何其他途径立身处世,这种想法他不能想象,实际上极其嫌恶(十三19);因为他认为那样会损害他的戏耍(十23),并使生活变成非常单调(十五21)。不用说他是‘无知’的。提及智慧人行走的人生道路是正直的道路(十五21──所以他知道甚么才是真正的‘快乐’,见十23),便使人联想起箴言头一大段自始至终发挥的‘两条道路’这个主题(尤其是四10-19的注释──两条道路{\LinkToBook:TopicID=124,Name=两条道路(四10-27)})。愚妄人终于发现自己在坏人和恶人 中,他们行走引至死亡的又黑又滑的道路。

十四章廿四节希伯来原文第二行作‘愚妄人的愚妄,终是愚妄’,这话说得并不使人觉得可怕。标准修订本把希伯来文稍微修改(译按:比照第一行的‘冠冕’),用‘花冠’代替‘愚妄’。愚妄给愚妄人的一切努力加上冠冕,并且‘装饰’他的人生像把一个花环戴在他头上(请比较一9)。麻烦在于愚妄人以为他的花冠很合适,而且傲然拿它来炫耀。但是‘愚妄人的愚妄是欺骗人的’(十四 8),受欺骗最甚的还是他们自己。他迟早会发现他到处炫耀的是另一种花冠(十四12;十六25)。

(三)

详述愚妄人印记的箴言,大抵都用概括的词语论到他。那些词语包括愚妄人许多类别和级别。在一极端愚妄人只是有太多的话要为自己说、令人烦扰的人;在另一极端愚妄人则是彻底邪恶、的确危险的人。其他品格的类型,我们会集中于一种或另一种愚妄人及愚妄之种种,不过愚妄人现在将以不同名称来描述。有两件事是不论甚么肤色的愚妄人所共有的,它们非常清晰地浮现于这些箴言中:(1)不愿意学习──不论是正式教导(十七16),管教(十七10),劝戒(十二15),或他自己的经验(廿六 11),不论如何严厉(廿七22),都不愿意有所学习;以及(2)缺乏自制──不论他们所说的(十五2),他们如何反应(十二16),或他们所作的(十四 16),都缺乏自制。愚妄人无论在何处被发现,的确有主要印记,那是所以使他真正成了愚妄人的因素,智慧人如果不小心的话,也是能立即使他们成为愚妄人的那种东西。

愚妄人的份

十章十三节

明哲人嘴里有智慧;无知人背上受刑杖。

十章十四节

智慧人积存知识;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

十四章三节

愚妄人口中骄傲,如杖责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十八章七节

愚昧人的口自取败坏;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网罗。

十八章六节

愚昧人张嘴启争端;开口招鞭打。

廿六章三节

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

十章八节

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十六章廿二节

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愚昧人必被愚昧惩治。

十章廿一节

义人的口教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

十九章三节

人的愚昧倾败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华。

(译按:上引经文除了第一处的‘无知人’以外,其余经文中的‘愚妄人’或‘愚妄’在中文本中除了十14、十四3,以及十8以外,均作‘愚昧人’或‘愚昧’。)

‘谨守口与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灾难’(廿一23),是智慧人学到的一个教训。他知道怎样智慧而又审慎地说话(十13);他也知道何时保持缄默,并等候合时宜说话的时候(‘积存’,十14)。他智慧而又自律的言语,能导引他平安无恙行经许多布雷区的人生道路(十四3)。愚妄人便没有那样幸运了。他的口便是布雷区,每一次他张口,便把他的脚踏在地雷上(十八7)。由于他不负责或恶意的话,一定使人生气,像要人在他鼻子上赏一记老拳,否则便与当局争执,以致公然招鞭打(十八6)。诚然‘鼻子挨了一拳流血’,是愚妄人了解的唯一言辞。他要是打算真的要学到甚么的话,就要从这条难堪的路去学。因为他像马或驴一般不可理喻(廿六3;见诗卅二9)。甚至驴能使有些愚妄人感到羞耻(见赛一3)。所以愚妄人最狠的仇敌就是他自己。他在周围造成破坏和毁灭时,其实是使灾难临到自身,少量(十六22)或大量(十21)撒下了招毁灭的种子(十8)。

上引最后一处的言论,说到愚妄人吃他愚妄所结果子时典型的反应:他勃然大怒、大发脾气,把他的灾祸归罪于上帝。这是他不愿意学习他的功课最后的注解。从来没有甚么是他自己的错。不幸临到他,他认为他是众人嫉妒、遭遇残忍命运、或上帝怪念头的受害者──下面的诗句捕捉到了人性的讥刺:

刚愎的人类!他们的意志随意创造, 把他们所有的灾祸都归咎于绝对的天命; 将他们所有的罪都转嫁给那些该死的神明, 并把所有愚妄都误称为命运的罪行。

事情变成对我们不利时,我们都太容易抗议,会说“那不是我的错”,并归咎别人。我们不幸的经验教训我们的宝贵功课,我们往往学不到。

下次你遇见愚妄人……

廿七章三节

石头重,沙土沉,愚妄人的恼怒比这两样更重。

十七章十二节

宁可遇见丢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见正行愚妄的愚昧人。

廿三章九节

你不要说话给愚昧人听,因他必藐视你智慧的言语。

廿六章四节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

廿六章五节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廿九章九节

智慧人与愚妄人相争,或怒或笑,总不能使他止息。

廿六章六节

藉愚昧人手寄信的,是砍断自己的脚,自受(原文作喝)损害。

廿六章十节

雇愚昧人的,与雇过路人的,就像射伤众人的弓箭手。

十四章七节

到愚昧人面前,不见他嘴中有知识。

十三章二十节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廿六章一节

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相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

廿六章八节

将尊荣给愚昧人的,好象人把石子包在机弦里。

(译按:上引经文除了廿七3和廿九9的‘愚妄人’以及十七12、廿六4与廿六5的‘愚妄’以外,其余经文中的‘愚妄人’,中文本均作‘愚昧人’。)

愚妄人因他不负责和无自制的恼怒,易彻底引起纠纷和令人吃不消(廿七3)。举起一块大石头或一个大沙包周围走动,都比忍耐他要轻省。人遇见正行愚妄的愚妄人的确不幸(十七12)。他比一头狂怒的熊更加危险,更难抑制(请比较撒下十七8;何十三8)。但无论如何,由于人遇见愚妄人比遇见熊更加可能,哲人传递一些劝戒的话,就是最好怎样对待他:

(甲)保持缄默!(廿三9)。‘说话给……听[按字义是‘耳’]’这措辞含有直接对愚妄人讲的意思,而不是他偶然听到时讲的。哲人的忠告背后,包含设法供愚妄人操练的智慧,乃积累多年的经验。只因他拒绝学习智慧言语或从中获益,便给他机会把双唇呶起,在他的愚妄中证实自己是愚妄人。有关耶稣不要把珍珠丢在猪前的言论,表明了类似的要点(太七6)。有时候最好任凭愚妄人独自去学习行那条难行的路。

(乙)留心你怎样回答他!(廿六4,5)。拉比为这两节之间明显的矛盾所困扰,不愿接受箴言为圣卷。他们以第四节指属世的事、并以第五节指属灵的事来解决这个难题。但它们之间的矛盾便没有比格言‘慎思而后行’与‘迟疑则失之交臂’之间的更甚了。哪一样最好呢?答案是清楚的:一切要看情形而定!知道最好怎样回答愚妄人需要机巧。你保持缄默么?若不保持,可能很快便发现自己与他在同样的水平上说话,使自己成了愚妄人(廿六4)。另一方面,你若不毫无拘束的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愚妄人的自负便无人加以抑制;更糟的是:他可能因此给别人和他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认为他有可矜夸的智慧。愚妄人无论何时开口,智慧人便处于进退维谷之境,正如使徒保罗灵敏地知道的(见林后十二1-11)。知道哪一种做法,缄默或申斥,会在当时的情况造成最少的损害,乃是智慧和正确判断的考验。

(丙)勿与他争论!(廿九9)。这言论特别涉及在法庭解决的争论(见新英文译本),并说,与愚妄人涉及诉讼,往往是麻烦多于价值,而且很少能圆满解决的。就大体而论,这在辩论上同样真实。愚妄人不能平心静气讨论和辩论。他不会听从理由,也不会被论据说服。相反地,他不是控制不住发怒,便是在庭外嘲笑你的观点。因此与愚妄人争论,除了使所有有关的人忿忿不平以外,不会有结论也不会有所得。

(丁)不可依赖他为你做任何事!(廿六6;廿六10)。请求愚妄人为你做一件事,准要知道事情一定做不好。至于在进行中他会导致的麻烦,……就别说了!打发愚妄人给你带信,非但不能借助其脚力,你反而等于砍了你自己的脚(廿六6);你给他一样工作做,你可能也像用你的弓和箭去乱冲一般(廿六10)。至少,这是标准修订本对这言论的了解。希伯来经文是绝不可能的。其困难的尺度可以比较钦定本的译法便能看出来:‘作成万事的伟大上帝惩罚愚妄人,也惩罚违犯者’。但在经文中没有一个人是代表‘上帝’的。译作‘伟大’(希伯来文为rav)的那个字在约伯记十六章十三节和耶利米书五十章廿九节是‘弓箭手’的意思,现代大多数版本都这样翻译(新英文译本,新国际译本,耶路撒冷译本;但现代英文译本则译作‘雇主’);它们在细节上虽然不同,大多数也都同意这是一句关于雇用愚妄人愚妄的谚语。

(戊)避免与他作伴!(十四7;十三20)。愚妄人很慷慨与他的友人分享他的愚妄,以色列哲人确信,与他作伴,是变成像他一样的人最快的方法。因此他们再三警告我们要留意我们与谁为同伴(例如,廿二24-25;廿三20;廿八7;请比较林前十五33)。与愚妄人为伍,既不能藉言语、也不能藉 榜样学到智慧。愚妄人能教的唯一智慧的功课,是在他遭受不幸时(请比较十九25)。但他的同伴会发现,他们自己成了实物教材的一部分!

(己)不可尊荣他!(廿六\cs161;廿六8)这两部表明人想把尊荣赐予愚妄人,擢升他担任社区中负公众责任的某种职位。愚妄人既不配受这样的尊荣,他们也不能负责任地尽他们在公众的职责。因此用这种方法(或任何其他方法)去尊荣愚妄人,是曲解合时合宜的事,就像夏天降雪或收割时下雨一般(就是从三月至十月那漫长而又干燥的季节);那就像大 要对抗歌利亚,而又不知道怎样把石子适当地套在机弦的折缝中一样可笑。今日的英雄崇拜,有些便落在同样的判决下。

暴躁之人

十七章廿七节

寡少言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

十四章十七节

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设立诡计的,被人恨恶。

十四章廿七节

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廿九章廿二节

好气的人挑起争端;暴怒的人多多犯罪。

十五章十八节

暴怒的人挑启争端;忍怒的人止息纷争。

十九章十一节

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

十九章十九节

暴怒的人必受刑罚;你若救他,必须再救。

十四章三十节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

廿五章廿八节

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象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

十六章卅二节

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廿二章廿四节

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往来。

廿二章廿五节

恐怕你效法他的行为,自己就陷在网罗里。

十五章一节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三十章卅二节

你若行事愚顽,自高自傲,或是怀了恶念,就当用手 口。

三十章卅三节

摇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样,激动怒气必起争端。

廿七章四节

忿怒为残忍,怒气为狂澜,惟有嫉妒,谁能敌得住呢?

这个人像个导火线很短的炸弹。他按字义是‘发热的人’(‘性情暴躁的人’,十五18)。这个‘热’字是个强烈的字。它是用来指蛇的‘毒气’(诗五十八4)和酒的‘烈性’(何七5)的字。他也是‘短鼻’的人(‘易怒’,十四17)。在希伯来文这一个字有‘鼻子’和‘怒气’双重的意义。它们之间共同的连系或许是‘喷鼻息[带怒气]’吧。在三十章卅五节有这两种意义的双关语。与暴躁之人相对的是头脑‘冷静’的人(十七27。译按:中文本作‘性情温良’。‘冷静’一字另译作‘凉或凉爽等’)──既‘凉爽’且易于令人爽快,就像水解除旅客的干渴一般(廿五25)──而且是‘长鼻’(‘不轻易发怒’,十四29)的人。这是知道怎样抑制自己脾气和口舌的人。

在这些箴言中引伸的暴躁之人与头脑冷静的人之间的对比,也是埃及人智慧教训一个标准的题目。在那里理想的人物被描述为‘冷静’或‘沉静的人’:这种人保持他的冷静,在他一切所说所行都显示有纪律的约束。那与他相反的人是‘冲动的人’,缺乏自制,是失礼、分裂、毁谤人的。论到这两种人,埃及哲人所持的思想,认为沉静、自制的人,会享受生命、顺利、健康,然而冲动的人会陷于不幸的结局。阿曼尼摩比之训诲\cs8把这两种类型的人及其各别命运加以比较,所用辞语颇引人注目,使人联想起诗篇第一篇和耶利米书十七章五至八节所说义人与恶人之间的对比:

至于冲动的人…… 他像一棵树生长在旷野。 过了一瞬间它的叶子没有了, 它伸展的极处在船坞; [或]漂到远离它本处的地方, 火焰是它葬礼时穿的尸衣。 [但]真正沉静的人保持自己与人的距离。 他像一棵树生长在园中。 它长得茂盛并有双倍的出产; 它[矗立]在它主人面前。 它的果实甘甜; 它的荫下令人愉快; 它伸展的目的地在花园里。

就我们所知,埃及哲人关注训练国家的高级官员和公仆担任治理事务,在那里不论受到甚么刺激,时时保持冷静和清楚的头脑是绝对必要的。或许由以色列哲人所提供的箴言,有些原来同样要作为国家事务中任高位者的忠告。一个人掌管的权力愈大,他的忿怒造成的破坏就会更大,他更加需要有冷静的头脑。我们无论往何处看,暴躁之人并不在少数,这些箴言便同样有广大用途。

(二)

我们已经看见愚妄人的印记之一,是他的怒气容易发作且完全不能控制(见十二16;廿九11)。所以暴躁之人是他的近亲。这里对这种人作了若干深刻的观察:

(甲)他行事愚妄(十四17;十四29)。他怒气发作时,一定表现愚妄。他的怒气蒙蔽了他的判断,掠夺了他一切洞见,因此他反应与行事都不符合当时情况应有的做法,轻举妄动,完全无法预测,往往非常可怕,那些做法在他心情比较平静时他自己大概会后悔的。是那抑制自己脾气的人,才能清楚地思想并理性地行事。他对当时的情况能作良久而又冷静的观察,明智地加以衡量,不容许自己被激怒急忙去说或做任何事。

(乙)他引起纷争(廿九22;十五18;十九 11)。如果要有两个人才能发生争吵,暴躁之人独自一个便足以产生争吵的热度,绰绰有余。只须一个人就能引起众怒。我们都记得有理性的讨论,只因有人发怒便变成一场 战。不幸,这样的事发生在教会事务的会议上,并非不为人所知。十九章十一节的言论,触暴躁之人的“要害”之一:他立即动怒(请比较十二16)。稍微刺 他的自尊,他就会骤然震怒,并用辱或暴力反击。一旦他冷静下来,他仍然会对惹他生气的人心怀压抑的怨恨。容易发怒的人,通常也容易不饶恕人。与他作风相反的人,则量度大得多,对猛烈的攻击才敏感;甚至被过分冒犯时,他仍有良知和道德的勇气,保持镇静,肯饶恕并忘记。

(丙)他积重难返(十九19)。暴躁之人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中,情况足以说明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但他既然是愚妄人,就学不会这个教训。这言论表明的要点是:把他从困境中保释出来是有反效果的;因为那样只会鼓励他以为自己总有办法逃避惩罚,结果使他每下愈况。

(丁)他并不健康(十四30)。暴躁之人不但是不宜结交的人(廿二24-25),他自己的健康也是不会太好的。‘愤懑’(译按:中文本作‘嫉妒’)是代表使人‘激动’的相当普遍的字眼,它包含嫉恨、嫉妒(六34;廿七4)与忿怒。精神状态和情绪对一个人健康的影响如何,在这里以色列哲人显示出他们精微的洞察(请比较三8)。

(戊)他不能保自己(廿五28;十六32)。廿五章廿八节的言论,说到缺乏一般的自制,不过它在十六章卅二节的同类经文中则特别说到忿怒。无纪律的人就像城墙已被夷为平地的城。他无法抗拒从里面而来的愤懑的破坏力量,也不能抵挡从外面而来的试探。诚然他已被打败,如那城散布于废墟之中。另一言论则说明与他作风相反的人的情形。经文承认自制对一个人而言来得不易──不会比取城容易和轻省。但他打的是一场更重大的仗,他的胜利应得到更佳的奖章。

(三)

在上引最后三处的言论中,哲人传递若干实用的忠告:(1)无论作何牺牲都要避免与暴躁之人交友。他的忿怒是易传染的,而且会致命(廿二24-25)。阿曼尼摩比之训诲传递同样智慧的忠告:‘不可与好生气的人结交,也不可为了谈话而拜访他’;(2)你若发现自己与暴躁之人相遇,尝试使用柔和的言语(十五 1)──这种言语往往有效;(3)最重要的,要确定你自己不是嫌疑犯(三十32-33)。最后的言论,警告人不可耽溺于那惹人生气的傲慢和不当行为。哲人说,最好加以压抑(‘当用手 口’)而不可激动;因为你只会引起争执,而且可能挨揍。

怒气一旦发作,何处可止便不得而知了。那才是怒气真正的危险。古时关于西缅和利未受审判的言论是可怖的(创四十九5-7;请比较卅四章)。耶稣谴责动怒,认为等于引致谋杀(太五21-22)。有时“义怒”确实是证明为十分正当的。例如,我们可能想到大听了拿单所设的比喻而起的忿怒(撒下十二5-6)。有正义感的人对像这故事中那样无情的人,怎能不勃然大怒呢?但圣经中无一处向我们推荐忿怒在任何情况下为合乎需要的反应。以弗所书四章廿六节并不推荐怒气,反而警告人要小心。甚至义怒可能蒙蔽判断,引致后来可能要后悔的冲动行动。大的实例便多么容易显示义怒竟可能是假冒为善和错用的。义怒有时可以证明是正当的,但它决不能补偿所带来的恶果。

亵慢人

廿一章廿四节

心骄气傲的人名叫亵慢;他行事狂妄,都出于骄傲。

廿四章九节

愚妄人的思念乃是罪恶;亵慢者为人所憎恶。

十四章六节

亵慢人寻智慧,却寻不 ;聪明人易得知识。

十五章十二节

亵慢人不爱受责备;他也不就近智慧人。

廿六章十二节

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十九章廿九节

刑罚是为亵慢人预备的;鞭打是为愚昧人的背预备的。

十九章廿五节

鞭打亵慢人,愚蒙人必长见识;责备明哲人,他就明白知识。

廿一章十一节

亵慢的人受刑罚,愚蒙的人就得智慧;智慧人受训诲,便得知识。

廿九章八节

亵慢人煽惑通城;智慧人止息众怒。

十三章十节

骄傲只启争竞;听劝言的,却有智慧。

廿二章十节

赶出亵慢人,争端就消除;纷争和羞辱也必止息。

(译按:上引以‘亵慢人’或‘亵慢’为主,其中亦涉及‘愚妄人’或‘愚妄’,其中除了廿四9以及廿六11之‘愚妄事’以外,中文本均作‘愚昧人’。)

亵慢人是愚妄人中最糟的一种。上引第一处言论触及他的脉搏:他的脉搏立即以骄傲和自大跳动起来。他是最自负而又最固执己见的愚妄人。从他最好的来说,他从不试图看看,更不要说尊重别人的观点。他总是对的,而别人总是错的。从他最坏的来说,他到处走来走去,脸上露出目空一切的鄙夷态度,对别人、对作为个人或体生活所珍视并断定为有价值的东西,充分表明他的藐视。亵慢人的虚荣,作了量度万事的尺度,这种虚荣藉降低别人的地位而增长了。他对任何人或任何事从来没有肯定的话或好的话要说;他对于任何别人所说的,总是报以讥 的评论和浇冷水的卑鄙的话。

智慧女士在一章二十至卅三节中,对亵慢人所作的呼吁说得很清楚。他对人类的看法及其努力的原动力,在于他任性的弃绝那立基于敬畏耶和华的智慧。没有甚么能避开他轻蔑的注视和嘲笑的评论,他特别喜欢贬低他所扬弃的宗教信仰和道德价值。是这更黑暗的一面把亵慢人显示出来,无论他出现在诗篇或先知书中,(诗一1;一二三4;赛廿八14;廿九20;何七5)。因此他找到恶人和罪人为意气相投的同伴(诗一1)。与智慧人为伴,诚然令他厌烦,而且尽所能的要规避(十五12)。当然在这些辞语中他也看不见有这种人可以作伴。他既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他的同伴,因为他们是愚妄人,而且自欺,以为知道在哪里可找到真智慧,以对抗所调智慧人肤浅的智慧。亵慢人极可能勤勉地寻求他那种‘智慧’,而且精力充沛去促进那种智慧,但它基本上是空的(十四6)。因为他以他的虚荣作智慧的尺度,并违反常情以大胆的激进主义为乐,不外是一种自我的步态。那是使他这样难教的原因(见九7-12的注释──智慧女士与愚昧夫人{\LinkToBook:TopicID=133,Name=智慧女士与愚昧夫人(九1-18)})。大概哲人考虑到无望如愚妄人的例子时想到他,他毕竟不是像自以为有智慧的那个人的情形没有希望(廿六12)。亵慢人,全然与愚妄人一样,招致严厉的对待(十九29);不过他可能从中学不到甚么,倒是可供愚蒙人从中学习的精彩实物教材(十九25;廿一11)。

亵慢人的自大与难教,只可与他擅长挑拨争论和争端相配(廿九8;十三10;廿二10)。他挑起派系争吵,从不放过使任何争论火上加油的机会,使人七窍生。智慧人会承担使人和睦的角色(廿九8)。亵慢人过处,留下破坏处处,别人往往要费极大力量去修补。哲人清楚答案在何处:在他作出任何进一步的破坏以前,便把他赶出去。在严肃而又有理性的人 中,亵慢人是没有地位的(廿二10;廿四9)。

亵慢人除了被别人鄙视,并被别人从他们中间驱逐出去以外,还有更多为他准备 。智慧会为他的嘲弄最后讥诮他(一26),上帝必亲自在他身上改变形势,因为‘ 讥诮那好讥诮的人’(三34)。

骄傲人

三十章十三节

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举。

十六章十八节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十一章二节

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廿九章廿三节

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

十八章十二节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廿一章四节

恶人发达(发达原文作灯),眼高心傲,这乃是罪。

十六章五节

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

十五章卅三节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训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廿二章四节

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

(一)

‘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举!’(三十13)。前面已经明示:这一宗人是智慧所恨恶(八13),为上帝所憎恶的(六16-17)。这些箴言从两个对应的观点去看骄傲:视之为愚妄,并视之为罪恶。

(甲)骄傲的愚妄。十六章十八节把骄傲概括起来说:‘骄傲在……跌倒之前’。‘骄傲’和‘狂’这两个词,来自其基本意义为‘要高高的举起来’的字根。简言之:骄傲的人认为,他比别人略胜一筹。他也不变地鄙视他认为略逊他一筹的人。骄傲与藐视并肩而行,彼此互相扶持。‘法利赛人’时常感谢上帝,因他不像别的人有更高才能,赚更多钱,握有更大权力,完成更大成就或不论甚么。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他的自负,与他实际成就的或能成就的,根本不成比例。他对他自己的价值与重要性妄自夸大,愚妄地期望别人像他那样,想到他自己是多么了不起。但他是在每下愈况的过程中,必定会招致十分应得的耻辱(十一2)。因为骄傲确实比野心更过分地夸张自己;迟早这膨胀的气泡必定爆炸──正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吴尔斯(Wolsey)痛苦地发觉的:

……我曾冒险, 像那些靠充气囊袋游泳的任性男童, 许多夏天都浮现于壮观的海上, 但超过我所能涉及的深度,我趾高气扬的骄傲 终于在我下面粉碎,并离我而去, 疲倦而长久的挣扎,任由一股猛烈的 水流摆布,它必然永远把我覆盖。

(乙)骄傲的罪。廿一章四节第一和第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分明的。如果‘灯’(译按:见中文本小字)是对的话(钦定本作‘耕种’),它可能是幸福(十三9)或指导行为(六23)的象征。因此这言论可能谴责那或是自满或是自私自利的骄傲是罪。新英文译本不满意希伯来原文,建议变作‘眼高心傲──这些罪把恶人显明出来’。骄傲的罪在十六章五节加以强调:它是上帝所憎恶的;而且骄傲的人必不免受罚。译作‘必定’的希伯来文片语,是饶有意味的。它按字义是‘手连手’的意思──仿佛上帝已经说过,‘在这里我的手指 它[即骄傲──译按]’,而且保证了这对比(请比较十一21)。

旧约,自始至终都给人首先看见骄傲是背逆上帝的罪。最饶意味的是:那些表示人之骄傲的希伯来文字眼,也是表示上帝的赞扬和威严的字眼。例如,十六章十八节‘骄傲’这个字与在出埃及记十五章七节,以赛亚书二章十节,廿四章十四节,弥迦书五章四节,以及其他章节中译作‘威严’的字是同一个字。那‘极点’唯独属于上帝。在人的骄傲与神圣的威严之间,有一种利益的冲突。骄傲自大的人和国家,不论他们知道或不知道,他们正在为自己僭窃那合法属于创造主上帝、而不属于受造者的东西。在最后的分析中,人骄傲的顶点,并不是极度愚妄地假定自己比其他人类略胜一筹,而是它有罪地假定自己比上帝更胜一筹。那是骄傲和最终极的罪的本质。

这是先知书许多章节中所强调的话。请特别注意以西结书廿八章,那里用神话的言辞描述历史上那个推罗王的骄傲和受的刑罚。这段描述,以他作为每一世代和每一种骄傲的代表。请也参阅以赛亚书十章十二至十四节、四十七章、耶利米书五十章廿九至卅二节,阿摩司书六章八节,俄巴底亚书三、四节,西番雅书三章十一至十三节。在这些章节中,视骄傲为各种各样邪恶之根。但骄傲无须时常公然叛逆并滋生不法的。因为人把上帝贬谪至人类舞台的边线,视为与他们怎样过生活最无关联的一环就够了。先知对上帝刑罚人的骄傲最典型的声明,见于以赛亚书二章六至廿二节,而且它们是我们的世代要认真留意的话(12-17节):

必有万军耶和华降罚的一个日子,要临到骄傲狂妄的,一切自高的,都必降为卑。又临到利巴嫩高大的香柏树,和巴珊的橡树。又临到一切高山的峻岭,又临到高台,和坚固城墙。又临到他施的船只,并一切可爱的美物。骄傲的必屈膝,狂妄的必降卑。在那日,惟独耶和华被尊崇。

(二)

我们发现与对骄傲的谴责相提并论的,是对谦卑的称赞。谦卑在我们要竞争的社会并不认为有很高的价值,被视为懦弱的一种表记,而不认为是品格的力量,几乎被视为是公开邀请那些有野心的人在人生中力争上游的踏脚石。以色列哲人洞察力敏锐得多,却采取一种不同的见解。依他们看,谦卑就是智慧的记号(十一2),正如骄傲是愚妄的记号一般。他们非常尊重谦卑、谦逊的人,他安静地去做他的事,知道自己的限制,并不盲目向前力冲寻求自我发展。哲人察看世事时,在四点上看出谦卑人是智慧人:(1)他是受教的(见亵慢人{\LinkToBook:TopicID=143,Name=亵慢人}这个题目的内文),(2)他规避不必要的争论和争端(再看亵慢人{\LinkToBook:TopicID=143,Name=亵慢人}这题目的内文),(3)他不落入自命不凡的网罗中── 他没有膨胀的气泡要爆裂,而且无需怕自己会跌倒(十一2);以及(4)他行走安全而又稳当的路,向持久的尊荣和进步前进,基于认识他自己真正的价值而不是自命不凡。哲人目睹这制订出的一个方法,在王面前实践了出来(见廿五6-7关于智慧的朝臣 {\LinkToBook:TopicID=189,Name=智慧的朝臣}的注释)。这要点在廿九章廿三节中用希伯来文一个双关字加以强调,这个字幸而在翻译时保存下来了:骄傲的人必降为卑(low),然而卑微的人(the lowly)(译按:中文本译作‘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

但谦卑不单被智慧嘉许,而且赢得众人的恩宠;更重要地,它也被上帝嘉许而赢得的恩宠(见三34)。在十一章二节的‘谦逊’是个罕见的字眼,在别处只见于弥迦书六章八节,这一节概括上帝对人的要求,要人‘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谦卑是众人在上帝面前正确的态度。因此十五章卅三节与廿二章四节,同敬畏耶和华非常密切地连结起来,它是谦卑的真正来源和泉源。在上帝面前谦卑而行的人,必不会在众人面前骄傲而行(彼前5-6)。

懒惰人

廿六章十四节

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

廿六章十三节

懒惰人说:道上有猛狮,街上有壮狮。

廿二章十三节

懒惰人说:外头有狮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杀。

十九章廿四节

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

廿六章十五节

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也以为劳乏。

十章廿六节

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熏目。

十三章四节

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殷勤人必得丰裕。

十六章廿六节

劳力人的胃口使他劳力,因为他的口腹催逼他。

廿一章廿五节

懒惰人的心愿将他杀害,因为他手不肯做工。

二十章四节

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

十二章廿七节

懒惰的人不烤打猎所得的;殷勤的人却得宝贵的财物。

廿六章十六节

懒惰人看自己比七个善于应对的人更有智慧。

十九章十五节

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

十二章廿四节

殷勤人的手必掌权;懒惰的人必服苦。

十五章十九节

懒惰人的道像荆棘的篱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

十八章九节

做工懈怠的,与浪费人为弟兄。

二十章十三节

不要贪睡,免致贫穷;眼要睁开,你就吃饱。

廿四章三十节

我经过懒惰人的田地、无知人的葡萄园,

廿四章卅一节

荆棘长满了地皮,刺草遮盖了田面,石墙也坍塌了。

廿四章卅二节

我看见就留心思想;我看 就领了训诲。

廿四章卅三节

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 手躺卧片时,

廿四章卅四节

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

六章六节

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

六章七节

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

六章八节

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

六章九节

懒惰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你何时睡醒呢?

六章十节

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 手躺卧片时,

六章十一节

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缺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

哲人显然乐于对这个懒惰家伙加以嘲弄和讥嘲。他们为他保留了一些上佳幽默和最生动的意象。我们阅读他们的箴言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今早起床的时候和今天我们怎样消磨我们的时间,我们都要回想一下!

(一)

懒惰人的日子循陈旧常规进行。很自然地从床上开始(廿六14)。那里是他感觉最舒适的地方。他窗外早晨嘈杂的声音吵醒了他,告诉他现在是起床的时候了。但是他如同他床上的‘枢纽’一样,以润滑的动作翻身过来,过一会又翻转过去,再一会又翻转过来──这其间睡眼惺忪地喃喃低语‘再过五分钟,只再睡一会儿’(六 9-10;廿四33)。懒惰人在他做任何事以前的五分钟,通常都是冗长的,即使这样,终归要离床的。其后我们发现他已‘病后复元’,纵令不是准确的说法,‘而且能够活动了’,从他的窗户往外望,沉思先一天有甚么未了事情和要完全的工作(廿六13;廿二13)。他会指他行将结束的一天盲目发誓说,他真的曾看见有只狮子!还有甚么更佳的理由令人可以留在家里不出去工作呢?他决定既不宜出外,倒可以享受一顿悠闲的大餐。他充满希望的开始:把手放在盘子里(十九24;廿六15),但把食物放进口里却那样令人厌烦,他不是放弃进食(十九24),就是需要稍睡片刻得回他的力气(廿六15)。下午将尽,可能发现这个懒惰人坐在门阶上,注视世人忙于他们的工作。人们若是有差使,他是准备好的。但最好劝告他们,那差使还是他们自己去做要好得多。那样可以使自己省却许多烦恼(十26)。因为懒惰人只会三心两意到处浪费时间,直到他把所要做的事情都忘记了。

这些箴言当然是讽刺懒惰人,以夸张有趣的方式指出懒惰的男女的记号:(1)他们极其怠惰(廿六14);(2)他们有值得注意的才能为自己想出借口,确实相信那些不论多么荒唐的借口(廿六13;廿二13);(3)他们对任何事都不能作出决定性的开始(总是‘再过片时’,六9-10;廿四33);以及(4)一旦开始了,他们却不能认真从事,以竟全功(十九24;廿六15;十26)。

(二)

最特别的事情是:懒惰人完全野心勃勃要在世上作人上人的成功人士;他也比大多数躺在床上梦想怎样成事的人强得多!在十三章四节的那个‘人’字最好译作‘胃口’,正如它在十六章廿六节的情形。在那里它是催逼劳力人劳力的原因,这里它是催逼懒惰人沮丧的原因。他有意愿得到辛勤工作的报偿,但没有意愿辛勤工作。他‘却无所得’。在廿一章廿五节他的‘心愿’可能是留在床上不做甚么,或是得到他因此构不的事物的心愿。不论哪一方面,都置他于死地──纵令不是按字面的意义,即使按其他每一种想象的方式都可能。从懒惰至沮丧最短而又必然的一步,在二十章四节显示出来了。懒惰人在旁闲散地站,注视别人忙碌耕种他们的田地。但永远是乐观主义者,他竟然在收成的时候在期望得到丰盛的收成。这个人生活在空想的乌托邦领域中!任何懒惰人都是如此,以为自己不工作而应得到任何东西。十二章廿七节的言论,似乎在表明完全一样的要点,不过希伯来原文就不是太清楚:懒惰的猎人必定无所‘获’(标准修订本的译法──或太懒去‘烤’,钦定本,新国际译本的译法);那就是得到劳苦工作的报偿。因此,勤劳是必需的。

懒惰人,是箴言所说自以为智慧的那不幸的其中一种人。他要以他懒惰的方式和妄想的智慧,与任何知识团体这世界的现实主义对抗,而且证明他是更加智慧的(廿六16)。当然自欺是所有生活在愚妄人乐园中能不受骚扰享受的奢侈品;但真实的世界便没有多少时候见那些愚妄人或懒惰人作幻想了。假如他的滑稽动作有时娱乐别人的话(只要他们无须为任何事靠赖他,十26),同伙不幸的命运就决不是给他耍乐的:他会挨受贫穷和缺乏(十九15;六11;廿四34),丧失自主(十二24),而且一事无成,长久沮丧(十五19)。简言之,他以他的倦怠自毁,正如别人必定被他的暴行毁坏一般(十八9;请比较六11)。在十五章十九节他与‘正直人’之间的对比是预料不到的,暗示懒惰是一种不诚实么?新英文译本仿效希腊文的翻译,反而把它译作‘殷勤人’。

‘殷勤’人是与懒惰人相反的人。这个字按字义是‘锋利,锐利’的意思。他是孜孜不息做他的工作并获得工作报偿的人(十二27),他能为自己和家人丰富的预备(十三4),而且攀登至社会阶梯的顶点(十二 24)。即使诚实工作的满足和报偿并没有那样丰富,他依然会辛勤工作,把饥饿拒诸家门之外(十六26)。

(三)

只是对人性认识太彻底了──它爱午睡假寐浅睡,而这代价是错失许多机会──哲人谨慎详细解释这个教训:‘不要贪睡,免致贫穷;眼要睁开,你就吃饱’(二十13)。同样的教训在廿四章三十至卅四节中引伸出来,不过现在用介绍逸事的‘昔时’予以加强,使这要点更加清楚(译按:廿四30‘我经过’,中文本因文体与习惯关系未把‘昔时’‘曾’经过的意思表明出来;七6就有这个‘曾’,见下)。我们发现关于荡妇的教训便用完全一样的方法予以加强(见七6-23)。不过在廿四章三十至卅四节,加强这教训是从观察一人的懒惰所得而来,在六章六至十一节,其加强则是从观察蚂蚁的勤劳所得而来。蚂蚁无须驱迫也无须组织,在为自己的储备上表现出勤劳、纪律、和知见之明。为了有益的策略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加添了一段论蜜蜂勤劳的经文:

或者你去察看蜜蜂,并学习它如何勤劳、热心的从事工作;它的劳动成果王帝庶人用于健康上,它为所有人所羡慕所敬重;它躯体虽然弱小,却是由尊荣的智慧促成的。

我们人类能从观察动物怎样活动而学会智慧,委实不夸大(见三十27-28;伯十二7)。

酒徒

二十章一节

酒能使人亵慢,浓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

廿三章廿九节

谁有祸患?谁有忧愁?谁有争斗?谁有哀叹(或作怨言)?谁无故受伤?谁眼目红赤?

廿三章三十节

就是那流连饮酒、常去寻找调和酒的人。

廿三章卅一、卅二节

酒发红,在杯中闪烁,你不可观看,虽然下咽舒畅,终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

廿三章卅三节

你眼必看见异怪的事(或作淫妇);你心必发出乖谬的话。

廿三章卅四节

你必像躺在海中,或像卧在桅杆上。

廿三章卅五节

你必说:人打我,我却未受伤;人鞭打我,我竟不觉得。我几时清醒,我仍去寻酒。

廿三章十九节

我儿,你当听,当存智慧,好在正道上引导你的心。

廿三章二十节

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

廿三章廿一节

因为好酒贪食的,必致贫穷;好睡觉的,必穿破烂衣服。

(一)

二十章一节里简明的言论,为其后篇幅较长的经文定了音调。‘嘲弄者’,是与我们较早所见章节译作‘亵慢人’的同一个字(译按:中文本译法略有不同,‘嘲弄者’作‘使人亵慢’,‘使人喧嚷’原文则作‘高声争论者’)。‘酒’和‘浓酒’的拟人法,是一种生动和诗体的方法说出两者使那过度纵酒的人成为嘲弄者和高声争论者。他在清醒时可能是个安静、不摆架子的人,但在饮料的影响下,他在他周围造成争论和争吵的气氛,使公众受威胁。‘入迷途(译按:中文本作“错误”)’是与五章十九、二十节译作‘恋慕’的同一个字,不过我们认为更恰当的是‘被包裹起来’的意思。它也出现于以赛亚书廿八章七节论醉酒的关联中(译按:中文本作‘东倒西歪’),在那里标准修订本把它译作‘摇晃’。但在二十章一节和以赛亚书这两处地方,大概指被酒包裹起来,全然被酒迷糊的意思(请比较新英文译本的译法)。顺便说一下,在以赛亚书廿八章我们也发现醉酒与亵慢(东倒西歪,摇摇晃晃)相提并论(1-3节,7-8节,14节)。最后一句片语要点,或可能指饮过量的酒是不智慧的,或可能指饮过量的酒使人不智慧地行事。二者都是真确的。酒徒的愚妄是由愚妄调合的。

醉酒的愚妄,在廿三章廿九至卅五节详尽地加以扩展。酒徒这幅写真,极端生动与刻划的功力,只有对荡妇和懒惰人那些描绘可以比拟。懒惰、醉酒、淫荡!它们构成可怖的三重唱,而且往往发现是连结在一起的。藉这三重唱,每一个恰似其他人一样,生命耗尽、逐渐失去活力,并准备好飞扑并攫住未提防它的受害者。以色列哲人肯定这三者同样要提防。

这段经文正中间,警告人不可被杯中物的血红、闪烁及其下咽舒畅令人愉快的滋味催眠了(‘观看’)(31节;见歌七9)。‘闪烁’按字义是‘把它的眼给人’。似乎酒的‘眼’和‘舒畅’,具有荡妇诱人眼色、圆滑言语,令人陶醉、令人迷惑同样的能力(六24-25:然而廿三31的‘舒畅’,来自希伯来文一个不同的字根。更严格说,它是‘立即’下咽的意思)。三者都使人迷惑并给予愉快和享受的应许;但二者都致命地使人迷惑,因为它们每一样在尾部(‘终久’,32节;请比较‘至终’,五4)都有刺。酒的滑过,就像蛇的滑过一样,头向后退并露出尖牙,正准备袭击了。

酒毒的效果,生动地在卅三至卅五节描写出来:(1)可怜的醉酒者陷入梦魇似的昏迷中,并不能直向目标看,也不能直向目标想,他发烧的头脑和紊乱的心思已丧失与现实一切的接触,变成幻想的牺牲品(33节);(2)眩晕的头、要呕吐的胃、和不稳固的腿,甚至把身子依附在一根灯柱上或懒卧在他床上,他觉得自己有如在海中被风浪冲击的船上一般(34节;请比较诗一○七27)。这一节第二句最好译作‘像依附[或‘躺卧’]在桅杆顶上的人’(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以及(3)他无痛苦的感觉(35节)。这里提及的大概是他醉酒与人争吵打架过程中所挨受的殴打(二十1)。他已被麻醉而无感觉了,甚至对自己惹来的痛苦不那样敏感了。卅九节概括他可怜的状态:他就是那个有忧愁、祸患,哀叹、争斗,被猛打受伤,和眼目模糊的人。不但如此,仿佛这还不够,廿三章廿一节还说,贫穷必然来到。这样看来,这便是尾部的刺。那根最深的刺见于卅五节末了:‘我几时清醒?我仍去寻酒’。这段经文描述的并非只是一晚的醉酒和一早的宿酲。它描述经常饮酒者和酗酒者身体和精神愈来愈衰败的结果。

廿三章十九节,哲人之子的心应向往的‘道’,是智慧之道,要求他有清晰的头脑和稳当的脚步。这里暗示与酒徒之道对比,这酒徒在愚妄的道路上蹒跚而行,因醉变成糊涂的心思想他下一次的痛饮。这里正如极常见的情形,智慧注意我们与谁为伍的问题(20节)。那在早上独酌的可怜人,极可能在晚上已与他的友人开始豪饮了。

(二)

根据创世记九章二十至廿七节那个古老的故事,挪亚成了最先栽种葡萄的人,而且迅速成了痛快的醉酒者,因而自暴其丑,并成了众子分裂的祸源。从那时开始旧约自始至终都有强烈谴责人酗酒的语气。除了智慧人,先知也谴责酒徒。他们的谴责特别针对百姓的首领(见赛五11-12;廿八7;五十六11-12;何四11;七5;摩六6;请比较箴卅一4-5)。另一方面,旧约里面也说到酒为人生中的美物,是上帝赐给人愉快身心的(创廿七2;士九13;诗一○四15;传十 19)。也要注意酒及其用香料调和更强有力的品种能适当地用来作智慧的象征(九2,5)。以色列哲人强有力的警告,是要人饮酒适度,而不是要人禁酒。传道经精确地概括了他们的观点(卅一25-30):

不可以豪饮为目标, 因为酒已毁灭多人。 火与水证实钢的硬度, 酒照样考验骄傲人争竞的心。 酒像生命之于众人, 你若饮酒适度的话。 生命之于一个滴酒不饮的人将怎样呢? 它为使人快乐而酿造的。 饮酒适时适度 使心欢喜,使灵愉快。 饮酒过量,使灵痛苦, 使人愤怒、绊跌。 醉酒使愚妄人的忿怒变本加厉自害, 使其气力衰退,伤损增加。

新约对放纵保持同样谴责的语调。这里也是教会身为领袖的必须特别小心(提前三3;多一7),然而任何酒徒都必须逐出教会(林前五11-13)。醉酒与属灵盲目形影不离(路廿一34;罗十三11-14),使那人无资格承受上帝的国(林前六10;加五21)。这里还有另一方面。耶稣在迦拿婚筵上慷慨的供应了美酒(约二1-10),使自己遭受‘贪食好酒的人’的谴责(太十一18-19),并用新酒象征的教训(可二22),同时保罗向提摩太推荐饮酒的医疗价值(提前五23)。总之,圣经坦然承认酒的积极价值,也强调它的危险。基督徒在饮酒适度与完全禁饮之间,必须自行决定并要信服他自己的良心(请比较罗十四13-23)。要牢记:当用与滥用之间的界线是非常微小的,而且容易不知不觉地逾越了。

贪婪人

廿七章二十节

阴间和灭亡永不满足;人的眼目也是如此。

廿八章廿五节

心中贪婪的,挑起争端;倚靠耶和华的,必得丰裕。

廿三章六节

不要吃恶眼人的饭,也不要贪他的美味;

廿三章七节

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他虽对你说,请吃、请喝,他的心却与你相背。

廿三章八节

你所吃的那点食物必吐出来;你所说的甘美言语也必落空。

十一章廿四节

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十一章廿五节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贪婪的人品格两种特性在这箴言中都特别显露出来:无餍足的欲望,吝啬鬼般讨厌。

(一)

‘亚巴顿’(Abaddon。译按:中文本作‘灭亡’),意义为‘灭亡’,代表阴间一个诗使用的字眼(廿七20;见十五11;伯廿六6;卅一12;诗八十八 11)。这里的意象又以阴间为怪物,永不能满足它吞吃人的胃口(见关于一12的注释──规避不良同伴 {\LinkToBook:TopicID=112,Name=规避不良同伴(一8-19)(续)}和那里提及的章节)。这条箴言说,‘人的眼目’就是这样的;贪婪并垂涎他们见到的一切,但永无餍足(请比较传二10;四8)。把人的‘眼目’比作阴间,可能暗示他无餍足的欲望也像阴间一样难以控制;对他们自己并对别人正是同样残酷无情的。这种概括的论述──论到人性,不只是那过度贪婪的人──并非包括无遗,比我们所愿承认的卑鄙得多。我们基督徒读的时候,容易把它当作对我们注重物质的社会一种诠释,而未停下来反省一下它对我们自己的诠释到甚么程度。

人常常谈起第十诫‘不可贪恋’(出二十 17),是唯一谴责心意中有罪的态度,不是有罪行为的诫命。如果是这样的话,剩下的思想的罪就会很少了。有罪的思想有方法在有罪的行为中结出果子来。当然在以色列智慧人看来,贪恋或贪婪并不是个人的恶行,而是对公众的威胁。正如廿八章廿五节直言明说的,‘心中贪婪的,挑起争端’。他在社会上引起分裂并造成破坏。为要得能得到的一切(极多他决不能拥有)而有的困恼,像暴躁之人的忿怒(廿九22)或亵慢人的自大(廿二10)一样,是容易泼动的。他是搜括者和阴谋者;无论看到甚么就极想得到;而且十分飞扬跋扈,不介意他怎样去得,已准备竭尽全力去得。他极喜爱而又无法获得的东西,他便不得不以鄙视为足了。

雅各问了一个极率直的问题──他问善良基督徒的那种问题不是我们应期望的!──‘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么?你们贪恋,还是得不;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雅四1-2)这地球上大多数纷争、或战争,都是根源于人的贪婪──不论是在钱财、地位、权力或声望上,那里找不到贪婪,那里便少有争吵或争战了。除此以外,廿八章廿五节那似相矛盾的话暗示:贪婪的盈利便是损失(请比较十一24);因为唯有‘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那的确是使人得富足的。

(二)

廿三章六至八节的忠告,给予人较温婉的印象。这里是守财奴罕有的其中一个宴会一幅素描。他设筵宴客,显然一切都显示自己是个慷慨的主人。他热忱地说,‘请吃,请喝’;他的客人也大嚼那些热腾腾的菜肴,并进行热诚的交谈。但他心不在焉。他像个小孩子注视你给他的巧克力棒咬多大一口,而且极想知道会有多少剩下给他。他正在盘算(‘计算’,7节。译按:中文本作‘思量’),看看他将要破费多少。但守财奴的吝啬和虚伪已毒染了他的菜肴;当他的客人看穿了他时(他们必定会的),他们必定会厌恶地‘吐出来’,而且后悔浪费在他身上的每一句友善的话语。吝啬的人毕生的时间都在盘算,精确算算每一件事令他破费多少。艾略特(Eliot)笔下之普鲁夫乐(Prufrock)说的话,会是适用于他的一句绝妙墓志铭:‘我曾用咖啡茶匙量度我的一生’。所以他慷慨或友善的每一姿态都是虚伪的,而且在他的计算之灰烬中粉碎了。

十一章廿四节那突出的似相矛盾的话听起来很真:吝啬的人结果更穷,慷慨好施的人结果更加富裕(请比较十一25)。这言论想到对金钱的吝啬和慷慨,而且留意到社会上的穷人。保罗论到基督徒的施舍,他这样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林后九6)。其中包含的原则适用于生活和人一般的关系:正如我们有时说的,我们只得到我们所存入的。

妖冶妇

廿三章廿六节

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悦我的道路。

廿三章廿七节

妓女是深坑;外女是窄阱。

廿三章廿八节

她埋伏好象强盗;她使人中多有奸诈的。

廿一章十四节

暗中送的礼物挽回怒气;怀中搋的贿赂止息暴怒。

三十章二十节

淫妇的道也是这样: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

廿三章廿六至廿八节,恢复这卷书第一大段的语调和中心主题(见五1-23;六20-35;七1-27)。在那里大量出现使人招致不幸的妇人(famme fatale),后来的段落很少见她扬起头来,有点令人惊奇。或许哲人较早要人提防她的警告已足够冗长有力,不再需要额外提醒了。

值得注意的是:与六章廿六节对照一下,廿七节似乎把公娼和荡妇混在一起,视为同样危险(见关于这一节和关于五3的注释──慎防妖冶妇! {\LinkToBook:TopicID=125,Name=慎防妖冶妇!(五1-14)})。掘深坑是要设陷阱捕捉野兽(撒下廿三20;请比较耶十八 22)。因此这里再论到妖冶妇作为女猎人的意象,正等候她的猎物落入陷阱(见六26;七21-23)。廿二章十四节的‘口’,使我们联想到那勾引人的言语是她主要的饵(见关于五3的注释──慎防妖冶妇!{\LinkToBook:TopicID=125,Name=慎防妖冶妇!(五1-14)})。坑或井的深、窄,确保她的猎物会容易而又确实被捉住(请比较耶卅八6-13)。这里可能也暗指阴间(见二18-19;五5;七27)。在一章十二节,‘阴间’用‘坑’作对比,这个字是诗体用的常见的阴间同义词;见诗篇廿八篇一节(译按:‘如同下坑的人’之中文本意译作‘如将死的人’,未将‘坑’字译出);以赛亚书十四章十五节,卅八章十八节;以西结书卅二章十八节。廿二章十四节的‘坑’字,在希伯来文与所有这些其他章节用的那个字不同。虽然如此,它与二章十八节‘陷入’(那就是去阴间)这个动词的希伯来文同一字根。廿三章廿八节那意象,从猎人变为强盗,这就使我们联想到那落在她掌握中的人会被剥夺所有的一切,甚至被夺去他自己的性命(见五10-11;六32-35;七23)。

如果廿三章廿八节使人联想到妖冶妇使奸诈人的数目增加的话,廿二章十四节便使人联想到奸诈人几乎全都处于陷入她坑中之虞。可怕的后果必会临到他们,他们必因他们的奸诈经历上帝的刑罚。

荡妇对她足以致命的行动只有一件事要说:‘我没有行恶’(三十20)。对她来说,她的行为像吃一顿饭一样自然。这话表明她无怜悯,就如同她道德瘫痪一样;只因她良心刚硬,对道德问题不再清晰,否则对自己造成的损害不会视而不见。

奸人

廿四章八节

设计作恶的,必称为奸人。

十二章二十节

图谋恶事的,心存诡诈;劝人和睦的,便得喜乐。

十二章五节

义人的思念是公平的;恶人的计谋是诡诈的。

十六章三十节

眼目紧合的,图谋乖僻;嘴唇紧闭的,成就邪恶。

十八章一节

与众寡合的,独自寻求心愿,并恼恨一切真智慧。

廿八章五节

坏人不明白公义;惟有寻求耶和华的,无不明白。

廿一章八节

负罪之人的路甚是弯曲,至于清洁的人,他所行的乃是正直。

十三章五节

义人恨恶谎言;恶人有臭名,且致惭愧。

廿一章廿九节

恶人脸无羞耻;正直人行事坚定。

十三章二节

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诈人必遭强暴。

廿一章十节

恶人的心乐人受祸;他眼并不怜恤邻舍。

十六章廿九节

强暴人诱惑邻舍,领他走不善之道。

十一章九节

不虔敬的人用口败坏邻舍;义人却因知识得救。

廿九章廿七节

为非作歹的,被义人憎嫌;行事正直的,被恶人憎恶。

廿九章十节

好流人血的,恨恶完全人,索取正直人的性命。

十一章三十节

义人所结的果子就是生命树;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廿九章七节

义人知道查明穷人的案;恶人没有聪明,就不得而知。

十二章十节

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

十五章廿八节

义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恶人的口吐出恶言。

十六章廿七节

匪徒图谋奸恶,嘴上仿佛有烧焦的火。

十二章六节

恶人的言论是埋伏流人的血;正直人的口必拯救人。

十章十一节

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十章六节

福祉临到义人的头;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十章卅二节

义人的嘴能令人喜悦;恶人的口说乖谬的话。

十章二十节

义人的舌乃似高银;恶人的心所值无几。

除了妖冶妇以外,在一至九章大量出现的人物是恶人和他乖谬的言语以及他邪恶的行径(一8-19;二12-15;四14-19;六12-15,16-19)。我们在这些箴言中又再碰上他。

(一)

廿四章八节给恶人起的‘绰号’,按字义是‘阴谋专家’(请比较新国际译本译的‘阴谋家’)。‘阴谋’与一章四节译作‘谋略’的字是同一个字,指值得弄到手的才干,能计画有目的和远见的行动方针。然而这个奸人不像一章四节的愚人,他不需要有关的教训。他是个熟练的策画家,只不过把才干错误地应用于邪恶的目的。他要干的坏事经细心策画,冷静计算,又熟练地完成,并非出于冲动、欠思考或粗心。他做坏事的老练,从‘图谋恶事’(十二20;请比较六14)的说法和‘计谋’这个字(十二5)间接表明了。‘计谋’是一章五节代表智慧人得的‘技巧’(译按:中文本作‘智谋’)那个字,然而‘设计’则是与希伯来文技巧工人或匠人有密切关系的那个字(赛四十19;耶十9;请比较结廿一31)。奸人用智慧人同类技能从事不法勾当,并用匠人同类专长做坏事。他若不是以诡谲的眨眼、紧闭的嘴唇(十六30)、暗讽的方式造谣中伤他的邻居(请比较六 13-14),就是以脸上的表情示意已成功地完成鬼主意。

与他相反的人则是‘谋善’的人(见十四22,以及忠诚与信实 {\LinkToBook:TopicID=167,Name=忠诚与信实}这个题目的内文);或者如十二章二十节这里所说‘设计好事’(译按:中文本作‘劝人和睦’)的人。在这言论中‘好事’其实是翻译希伯来文shalom,这个字我们通常都想到它为‘和平(或平安,或和睦)’的意义(请比较新国际译本译的‘那些促进和平的人’)。然而我们已经看见shalom包含福利、整体、和谐的概念(见三17的注释──这人便为有福! {\LinkToBook:TopicID=121,Name=这人便为有福!(三13-20)})。新英文译本适当捕捉了其中意义,把它译作‘那些谋求公众幸福的人’。正直人对社区的整体和福利都有贡献,然而邪恶的人则决心加以破坏。前者是社会之友;后者则是社会不共戴天之敌。简言之,在箴言中这是把奸人的特点表明出来,并与正直人成对比的情形。如果标准修订本在十八章一节的译法是正确的话(希伯来经文是费解的),他与社区公共生活疏远并加以敌视的言论便是注解──二者是互相助长的。

他们之间的对比还有另外一面。这是由其名称义人与恶人的对比而特别加强了。虽然这些名称表明那人对社会或为正确或为错误的关系,正如我们刚才所描述的,它们也使人联想到他们对社会的姿态,乃肇端于他们对上帝正确或错误的关系。义人促进其和平(shalom)、而恶人则加以破坏的社会,乃是属于上帝的社会,是与上帝立约之民的社区。因此恶人的邪恶,与他拒绝敬畏耶和华并肩而行,而义人则敬畏耶和华并远离恶事。他们行动的宗教基础在廿八章五节说得很明确,那里把恶人与那些存谦卑顺服的心‘寻求耶和华的’人作对比。恶人缺乏对公义的认识,他不理上帝要人怎样在公义与和谐的社会中一起生活的旨意,是由于对属灵和道德的事都是盲目的。因此在十一章九节恶人被称为‘不虔敬的(或“不信神的”)’人。这宗教层面,充其量只是含蓄的,而且这些言论注意社会义行(请比较诗十五2-5;赛卅三15)。

(二)

邪恶的人其歪曲(廿一8)、可耻(十三5)、厚颜无耻(廿一29)的路,是‘强暴’的路(十三2)。这是一个颇笼统的字眼,包括对别人任何一种敌对、有害的行动,或对他的权利任何的侵害,实际对身体的伤害。他的邻舍(廿一10;十六29;十一9)、正直人(廿九27;廿九10)、以及穷人(廿九7),都是他恶意的目标;甚至为他工作的牲畜都感到其反撞力(十二10;请比较申廿五4)。恶人好流人的血(廿九10)。这就使人忆起一章八至十九节所说的那些强盗和杀人者。‘完全人’可能是被他们杀害的无辜(请比较一11),或者更可能是那些反对他们的行动并要使他们绳之于法的人。这一节的第二行是费解的。希伯来原文作‘正直人寻索他的性命’,这种说法大概可以说是不对的。标准修订本把‘正直’修改为‘恶’(在希伯来文中是很小的改变)。可供选择地,大约像‘价值’这样的意义,必须对‘寻索’的曲解而来(请比较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但正直人非常重视他的性命’)。在十一章三十节第二行经文,出现类似的难题。希伯来原文在这里作:‘那夺取众多性命的是智慧人’。钦定本和新国际译本按‘赢得’的意义去了解‘夺取’(‘那得人的是智慧的’,那就是说智慧人吸引别人来领受他的智慧)。标准修订本则仿效七十士译本,把‘智慧’修改作‘不法’(这个字是在别处译作‘暴行’的同一个字,请比较新英文译本),这在希伯来文字母中也是很轻微的改变(译按:中文本廿九10 作‘好流人血的,恨恶完全人;索取正直人的性命’。十一30的下半节作‘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奸人的言语所作的暴行特别加以强调(十一 9)。他的口像染污的水泉(十五28),而且他的话语吞吃人毁灭人像‘烧焦的火’(十六27;请比较雅三5-6)。‘图谋奸恶’最好译作‘想出鬼主意’(新英文译本则意译作‘反复恶意说人闲话’)。他散布闲言谤语专心中伤人,破坏别人名誉(十二6;十一9),不过他善于向他的受害人掩饰你的恶意和敌意(‘掩饰强暴’,十11;十6。译按:中文本作‘强暴蒙蔽……’)。他这一方面的活动在众多其他箴言中都更强并更广的刻画出来(见下一段说谎者,谄媚者,和传舌人)。是奸人的言语造成的暴行和毁坏,深深印在哲人心上,并使他们充满恐怖,这话说得并不过分。智慧人经熟虑(十五28)、赋以生命力(十 11,‘生命的泉源’的隐喻,见三18的注释──这人便为有福!{\LinkToBook:TopicID=121,Name=这人便为有福!(三 13-20)})、精选的话语,也在许多箴言中加以扩展,我们在后来将要查看(见善用言语{\LinkToBook:TopicID=195,Name= 善用言语(Ⅰ)}这个题目的内文)。

说谎者、谄媚者、和传舌人

十二章廿二节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他所喜悦。

十二章十九节

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廿六章廿八节

虚谎的舌恨他所压伤的人;谄媚的口败坏人的事。

廿九章五节

谄媚邻舍的,就是设网罗绊他的脚。

廿六章廿三节

火热的嘴,奸恶的心,好象银渣包的瓦器。

十八章八节

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廿六章廿二节

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十六章廿八节

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

廿六章二十节

火缺了柴就必熄灭;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

十一章十三节

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心中诚实的,遮隐事情。

二十章十九节

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十一章十二节

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

十章十八节

隐藏怨恨的,有说谎的嘴;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

廿五章廿三节

北风生雨,谗谤人的舌头也生怒容。

十七章四节

行恶的,留心听奸诈之言;说谎的,侧耳听邪恶之语。

这三种人物有两件事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奸人,而且都用舌头搬弄是非:

(甲)说谎者。高位必须给予说谎者,因为他是谄媚者和传舌人的父亲──而且也是假见证的父亲,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要看见的。以色列哲人对各种各式撒谎的谴责是不松懈的。这里说到它的三件事:(1)它是上帝所憎恶的(十二22;请比较六13-17);(2)它怀藏并助长憎恨(廿六28;请比较十18;廿六 24-26:然而,这里第一行是费解的;新英文译本冒险把它译作‘撒谎的舌似乎使无辜成为有罪的’);以及(3)它是短命的;‘只存片刻’(十二19)。如谚所言:‘谎言无腿’。为挽救面子、逃避困难、图谋小利而撒的谎,和藉经验丰富而说话流利的说谎者所编欺骗的蜘蛛网,其实都无实质。说谎者迟早必定被人查出来。真相必然显露,只有真言必‘永远坚立’。

撒谎的舌与‘行事诚实’(十二22)以及‘口吐真言’(十二19)成对比。‘诚实(或“信实”,希伯来文为emunah)’和‘真(实)或真(理)’(emeth)都来自同一字根。emeth这个字也能发现被译作‘诚实(或信实)’,尤其是它考虑到一个人整体行为的时候(例如,三3;王上二4;赛卅八3)。两个字都有稳固、坚实、可靠所包含的基本意义。这便加强了旧约里面‘真实(或诚实)’重要的两方面:第一‘真理(或诚实)’不只是要传讲的,也是要实行的;第二,‘诚实(或真实)’的人不但正确了解他得到的那些事实并照事情直说,也如那在言行上忠实、可信任、而又可靠的人(见\cf4 忠诚与信实{\LinkToBook:TopicID=167,Name=忠诚与信实}这个题目的内文)。要‘忠于’别人,并只是针对最重要的事实。那对事实敏感的人,往往对人不敏感、而又以‘坦白’自豪,必得不到智慧人的称赞,因为他造成极多的损害正如说谎者造成的一样。

(乙)谄媚者。这种人按字义是那‘使[他的话语]圆滑’的人(廿九5)。这个字与较早以前用于形容妖冶妇‘油滑的言语(译按:中文本作“口比油更滑”)’那个字属同一字根(见关于五3的注释──慎防妖冶妇!{\LinkToBook:TopicID=125,Name=慎防妖冶妇!(五1-14)})。谄媚者的言语像她的一样,都是用同样流行的卑劣狡诈和欺骗人的话语。因此廿六章二十八节‘谄媚的口’与‘撒谎的舌’适当并列在一起。廿六章廿三节‘圆滑的嘴(译按:中文本作“火热的嘴”)’的译法是仿照七十士译本的变体(新英文译本即如此)。希伯来原文作‘烧焦的嘴’(钦订本,请比较新国际译本)。如果希伯来原文正确的话,它大抵指友谊的热诚抗议。然而一件陶器的光滑,与加上一层釉之间的比较,就使它具有更佳的意义。这句话可能指谄媚,或者更普遍地指任何一种缺乏诚意、坦白并掩饰恶毒意图的话语。

虽然谄媚无须时常心怀欺诈,在箴言中典型的谄媚者是阿谀者,他毕生走巴结奉承人的路,设法博取别人的好感,为他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而摆布他们。他的话不论有无欺诈成分,可能对一个人的自我有用处,而对他的脚则糟透了(廿九5)。狄斯累利(Disraeli)有一回对安诺德马太(Matthew Arnold)说,‘人人都喜欢受人谄媚;你来到王者跟前,就应当竭力阿谀’。这话的确有真理在其中,而且谄媚者深谙此道。说我们是多么好的人总是令人愉快的,即使我们知道那人在夸张──当然只一点点!这件事情本身可能没有多大害处。但难处在于我们可能很快便开始相信那些话,并且以为我们真是那样好的人。谄媚产生骄傲并使它膨胀。这是它的‘网罗’和它的‘破坏’。

(丙)传舌人。我们从其他的名称:诽谤者,好说闲话者,泄露他人秘密者,搬弄是非者等等,更能认识这个令人厌恶的人物。传舌人,他最糟的是经营诽谤生意。他无意纯粹出于恶意去捏造并传播另一个人的谎言。因此传舌人与那个‘说乖谬话的人’──那个颠倒是非曲直的人(见二15-17的注释──智慧的戒备!{\LinkToBook:TopicID=125,Name=慎防妖冶妇!(五 1-14)})──是密友(十六28)。传舌人则更常经营那更‘体面的’(!)说人闲话的生意。他自然从未梦想要撒谎。因此他从事暗讽、片面真理的行业,歪曲、夸大事实使人认不出真相。他散布是非并非为了别的更佳理由,只是为了使他觉得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并地位重要(请比较十一12)。但是传舌人,不论是作诽谤者、搬弄是非者、或好说闲话者,都是在做毒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六28),制造争端(廿六20),出卖友人和邻舍(十一13),而且也干暗杀──毁坏名誉和生命(请比较十一9;利十九16)的生意。

十八章八节对人性有令人哀伤的注释。在这里有两种相关联的思想。第一,人们似乎发现没有甚么比能令人津津有味的闲话甜品更可口的了──他们似乎总是情愿相信最坏的情况。第二,传舌人的话语一旦被消化了,便决不会忘记。那些话永不磨灭地深印在他们心思中。虽然听者可能保守秘密不让别人知道,就他已听见这件事本身便意味已造成破坏;因为从此以后他对受害者的态度和关系完全不一样了。留心听传舌人,就像自己完全是个传舌人一样要不得(十七4;请比较二十19)。拉比称说人闲话或诽谤为‘第三条舌头’,并解释其意义:‘它杀了三个人:发言者,听其言者,和所谈论者’。避免受发言者、听其言者的舌头所杀害的金科玉律,其忠告再好不过的了:‘要珍惜你邻舍的尊荣,如同珍惜你自己的一般’(见美名这个题目的内文)。

义人和恶人

十章三节

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

十章九节

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

十章十六节

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死原文作罪)。

十章廿四节

恶人所怕的,必临到他;义人所愿的,必蒙应允。

十章廿五节

暴风一过,恶人归于无有;义人的根基却是永久。

十章廿八节

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恶人的指望必致灭没。

十章廿九节

耶和华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却成了作孽人的败坏。

十章三十节

义人永不挪移;恶人不得住在地上。

十章卅一节

义人的口滋生智慧;乖谬的舌必被割断。

十一章三节

正直人的纯正必引导自己;奸诈人的乖僻必毁灭自己。

十一章五节

完全人的义必指引他的路;但恶人必因自己的恶跌倒。

十一章六节

正直人的义必拯救自己;奸诈人必陷在自己的罪孽中。

十一章七节

恶人一死,他的指望必灭绝;罪人的盼望也必灭没。

十一章八节

义人得脱离患难,有恶人来代替他。

十一章十八节

恶人经营,得虚浮的工价;撒义种的,得实在的果效。

十一章十九节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十一章二十节

心中乖僻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完全的,为他所喜悦。

十一章廿一节

恶人虽然连手,必不免受罚;义人的后裔必得拯救。

十一章廿三节

义人的心愿尽得好处;恶人的指望致干忿怒。

十一章卅一节

看哪,义人在世尚且受报,何况恶人和罪人呢?

十二章二节

善人必蒙耶和华的恩惠;设诡计的人,耶和华必定他的罪。

十二章三节

人靠恶行不能坚立;义人的根必不动摇。

十二章七节

恶人倾覆,归于无有;义人的家必站得住。

十二章十二节

恶人想得坏人的网罗;义人的根得以结实。

十二章十三节

恶人嘴中的过错是自己的网罗;但义人必脱离患难。

十二章廿一节

义人不遭灾害;恶人满受祸患。

十二章廿六节

义人引导他的邻舍;恶人的道叫人失迷。

十二章廿八节

在公义的道上有生命;其路之中必无死亡。

十三章六节

行为正直的,有公义保守;犯罪的,被邪恶倾覆。

十三章九节

义人的火明亮(原文作欢喜);恶人的灯要熄灭。

十三章廿一节

祸患追赶罪人;义人必得善报。

十三章廿二节

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罪人为义人积存资财。

十三章廿五节

义人吃得饱足;恶人肚腹缺粮。

十四章九节

愚妄人犯罪,以为戏耍(或作赎愆祭愚弄愚妄人);正直人互相喜悦。

十四章十一节

奸恶人的房屋必倾倒;正直人的帐棚必兴盛。

十四章十四节

心中背道的,必满得自己的结果;善人必从自己的行为得以知足。

十四章十九节

坏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恶人俯伏在义人门口。

十四章卅二节

恶人在所行的恶上必被推倒;义人临死,有所投靠。

十五章六节

义人家中多有财宝;恶人得利反受扰害。

十五章九节

恶人的道路,为耶和华所憎恶;追求公义的,为他所喜爱。

十五章廿六节

恶谋为耶和华所憎恶;良言乃为纯净。

十六章四节

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十六章十七节

正直人的道是远离恶事;谨守己路的,是保全性命。

十七章二十节

心存邪僻的,寻不 好处;舌弄是非的,陷在祸患中。

十八章十节

耶和华的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

廿一章七节

恶人的强暴必将自己扫除,因他们不肯按公平行事。

廿一章十二节

义人思想恶人的家,知道恶人倾倒,必致灭亡。

廿一章十五节

秉公行义使义人喜乐,使作孽的人败坏。

廿一章十八节

恶人作了义人的赎价;奸诈人代替正直人。

廿二章五节

乖僻人的路上有荆棘和网罗;保守自己生命的,必要远离。

廿二章八节

撒罪孽的,必收灾祸;他逞怒的杖也必废掉。

廿四章一节

你不要嫉妒恶人,也不要起意与他们相处;

廿四章二节

因为,他们的心图谋强暴,他们的口谈论奸恶。

廿四章十五节

你这恶人,不要埋伏攻击义人的家;不要毁坏他安居之所。

廿四章十六节

因为,义人虽七次跌倒,仍必兴起;恶人却被祸患倾倒。

廿四章十九节

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嫉妒恶人;

廿四章二十节

因为,恶人终不得善报;恶人的灯也必熄灭。

廿五章廿六节

义人在恶人面前退缩,好象 浑之泉,弄浊之井。

廿六章廿七节

挖陷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滚石头的,石头必反滚在他身上。

廿八章一节

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

廿八章十节

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里;惟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

廿八章十八节

行动正直的,必蒙拯救;行事弯曲的,立时跌倒。

廿九章六节

恶人犯罪,自陷网罗;惟独义人欢呼喜乐。

题目论及义人和恶人的箴言,数量超过其他。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人物类型与‘两条道路’的主题之间密切的关联(见二20-22注释──智慧在戒备! {\LinkToBook:TopicID=117,Name=智慧在戒备!(二9-22)}和四10-19的注释──两条道路 {\LinkToBook:TopicID=124,Name=两条道路(四10-27)})。诚然,这两条道路明确地称为‘义人的路’(二20;四 18),和‘恶人的路’(四14,19),我们在诗篇第一篇碰到这个主题。我们也发现各种不同的词语描述这些道路,和那些行走在其中的人:例如,‘恶道’,是‘说乖谬话的人’行的(二12),以及‘正直的路’,是‘善人’,是‘正直人’行的(四11;二20-21)。两条道路这个主题,也发现贯穿于这些论义人和恶人的言论中(十9;十29;十二26;十二28;十三6;十四14;十五9;十六17;廿二5;廿八10;廿八18)。我们在较早以前已经看见这主题,主要是用来作教导的辅助,有助于教师概括他的教导增加冲击力,又强调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和行经人生程途旅客两种不同目的地之间的对比,使他的学生在了解上不会有困难。我们已经在奸人{\LinkToBook:TopicID=149,Name=奸人}这个题目中思考过义人和恶人的生活方式。当前的这些箴言,是关注到他们对比的最后目的或命运。

(一)

这许多箴言全是论一个题目:义人顺利,恶人则受苦──这只是可以想象的每一种情形的种种变化。

义的收获(请比较十一18),就如这里概述的,与一至九章所述,留意教师训诲或获得智慧而有的益处,都循差不多同样的途径而来。我们会想起在这卷书的那一段中也是这样,最多考虑的是在道德和宗教方面的智慧。因此义人以稳定而又坚定不移的脚步,安全地行走人生的程途(十9;见三5-8,21-26的注释──睦邻之道{\LinkToBook:TopicID=122,Name=睦邻之道(三21-35)});因为他的正直是向导(十一3;十一5;请比较二9;六22)和警(十三6;十六17;十四32;见二9-22的注释──智慧在戒备!{\LinkToBook:TopicID=117,Name=智慧在戒备!(二 9-22)}),使他避开阻碍他脚步,并使他走错的那些隐藏的陷阱和网罗(廿二5)。诚然上帝自己是他的保护(十29;十八10;见二6-8的注释 ──……与上帝的赐与{\LinkToBook:TopicID=116,Name=……与上帝的赐与(二6-8)})。因此他的生命稳当地扎根,并建立在一个稳固的根基上(十25;十30;十二3;十二7;十二12),完全能平安度过那些威胁要毁坏它的风暴。他赢得了上帝的微笑(十一20;十二2;十五 9;十五26);享受亨通(十三21;十三22;十五6)而且决不会挨受空的食橱(十3;十三25);同时他的每一种盼望都得以实现(十24;十一 23)。简言之,他得到丰盛的生命(十16;十一19;十二21;十二28;请比较三16,18)。这样他发现极多可歌可喜的,那便不足为奇了(廿九6;十三9)。

另一方面,恶人便没有甚么可令他欢唱的。他实际上是在所有的人中最可怜的。不错,他为非作歹的做法可能带给他财富(这财富他会投资在另外为非作歹的勾当上,十16),但他赚得的是虚浮的工价(十一18)──没有真正实质,利益,或耐久价值的工价(请比较十三22;十五6;十七 20)。他行经人生黑暗而又乖僻的道路,每一步都有阻碍(廿二5),不幸咬他的脚跟(十三21;十一8;十二21);他的脚陷入网罗(十一6;十二13;廿九6);他的愿望和期望,每次都遭受挫折(十3;十28;十一23);他赚得上帝的定罪(十一21;十二2;十四9;十五9;十五26),他会发现他依赖为安全保证的财富,不能给他提供保护,因为上帝要毁灭他(十29)。

(二)

以色列哲人坚信在他们所住这一个有秩序的世界上,智慧而又正直的行为必受赏,而愚妄而又邪恶的行为必受罚。有时他们论到行为及其后果之间的连系,为这个世界大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种甚么便收甚么。因此‘乖谬的人必充满自己手段的结果,而善人则充满自己行为的果实’(十四14;见一24-33的注释──……和她所遭受的拒绝 {\LinkToBook:TopicID=114,Name=……和她所遭受的拒绝(一24-33)}。译按:十四14中文本作‘心中背道的,必满得自己的结果,善人必从自己的行为得以知足’)。那是廿六章廿七节深坑和石头的言论所表达的概念。由于这是上帝的世界,其他时间他们说到上帝察看义人和恶人,正好得到他们应得的赏罚(例如,十3;十29)。对这世界道德秩序的确信,箴言从头到尾我们都随处可见,但表达得最有力的则是关于义人和恶人命运的言论。

这样看来,根据这些箴言,对于义人来说,这是可居住的非常好的世界,但对于恶人来说,这是非常坏的世界。却并不是我们现在居住在其中的世界。在我们的世界上,义人并不是时常亨通,恶人也不是时常受苦。而且没有理由假定以色列哲人居住在与我们不同的世界上。当然他们并不是完全不知道他们这整齐的规范与百姓的经验并不相合。他们确实承认恶人有时亨通,而义人有时也经历不幸,但这种情形并不过分烦恼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点点忍耐。恶人亨通时,他们不要嫉妒;因为他们的亨通是很不实在的,他们的灯迟早会熄灭(廿四19-20):义人遭遇不幸时,他们不必绝望;因为他们总是会再起来的(廿四16)。人强烈怀疑以色列的哲人把他们所信为应该的情形与实际所是的情形混淆了。我们必须求助于约伯记和传道书这些智慧书,找到以色列智慧人关于义人受苦和恶人亨通之谜较成熟的意见(见二20-22的注释──智慧在戒备!{\LinkToBook:TopicID=117,Name=智慧在戒备!(二9-22)})。

我们决不可忘记,这些箴言与那两条道路这个主题相联,还有教诲的目的。我们在较早以前已经注意到,除了把人生程途中,旅客的‘生活方式’与‘最终目的’作对比以外,两条道路这个主题也用来强调所要作的方向之选择。所以,如果这些关于义人和恶人的箴言,是与断言道德的秩序有关的话,它也是要加强我们‘远离恶事’(十二26直译)和‘追求公义’的决心(十五9;见四20-27的注释──两条道路{\LinkToBook:TopicID=124,Name=两条道路(四10-27)})。

二、不同背景中之智慧

A、家庭中

父母的管教

廿二章六节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廿九章十五节

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

二十章三十节

鞭伤除净人的罪恶;责打能入人的心腹。

廿二章十五节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

十九章十八节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廿九章十七节

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十三章廿四节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廿三章十三节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廿三章十四节

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

(一)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廿二6),是加于父母严肃的责任。希伯来原文这一行的下一半是含糊不明的。它只作:‘按照他的[孩童的]道’。这可能意味训练必须设法配合个别孩童的需要与才能。智慧的家长要时常把这一点牢记在心。但标准修订本了解‘他的道’指孩童应当行的道,即正道,就是智慧和正直的路(四 11)。

训练之钥是‘管教’。我们读这些箴言时,必须小心,不要把这个词作太过狭窄的了解。管教首先是一件教导孩童的事情(见一2的注释 ──智慧有许多切面(Ⅰ){\LinkToBook:TopicID=108,Name=智慧有许多切面(Ⅰ)(一1-6)(续)}),只有他后来因做错事才责罚他。不附属于教导更高目的之责罚,充其量是随私意的,最恶劣的情形便是虐待孩童了。与许多人所想的似乎相反,箴言对父母管教所给的忠告多与倾听的耳有关(见四1-9的注释──治家智慧LinkToBook:TopicID=123,Name=治家智慧(四1-9)}),不在体罚!虽然如此,以色列哲人分享他们埃及相似人物的见解──正如他们轻描淡写说的──‘男童的耳 在臀部’;而且这一组箴言主要是在管教纠正方面。

推荐两种管教的纠正方法:‘杖打’和‘责备’(廿九15);或者,正如我们会说的,即痛快的鞭打和有力的责。也许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希伯来文的‘责备’这个字,它也是表示说服人的论据的字眼,正如律师在法庭中会陈述的(请比较伯十三6;廿三4)。我们做父母的应平心静气,设法劝服我们的儿女时,常都倾向于提高我们的声音。他们愿意接受责备,便是智慧人的记号(九8;十二1)。把他们纠正过来,那就够了。但是哲人相信,对尚要学习智慧的孩童,那是不够的:责备的言语还须要用杖打的刺痛来加强、加深。

这里所作的忠告:‘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是历世历代以来给做父母和做教师的指导原则。以色列的哲人无疑对它极其重视。二十章三十节已把这一点说明了。近来许多人已对它加以猛烈抨击,对其智慧及其人道表示怀疑。他们有其论点。无疑有些孩童简直受到愚蠢的父母和教师野蛮的对待,并使他们的生活成为不幸。这些箴言字句被利用作为护符,而非出于精意。当然,体罚容易被人妄用而产生反效果,那并非意味体罚没有其理性和适当用处的地位;但它应给人停顿一下的时间让人可以思想。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见解,即在一个稳定而又善良的家庭关系中体罚,对于一个孩童是无害的,而且可能对他有相当益处。我们也可能极想知道体罚是否真正的需要,为了同样目的,是否没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无论如何,这些箴言教训表明体罚对父母管教儿女是多么重要,不在于这件事应怎样去做。他们怎样 手体罚,是对个别家长智慧的一种考验。

(二)

管教孩童这种性质的工作,需要仁慈而坚定的手。在这里涉及三方面:

(甲)它是一种困难的工作。它的困难由‘愚蒙迷住孩童的心’(廿二15)这个事实而起。在这里愚蒙是那“小魔鬼”,甚至在最甜密的小天使身上都使人觉察它的存在。它也是一个倔强的小魔鬼!它最爱照它自己的意思而行,而不愿欣然接受被吩咐去做的事。因此只设法灌输智慧(廿九15),就是像人设法把一种拼图拼在一起却发现那些拼块的边缘并不相配一样。孩童心里的愚蒙,也要从他里面赶逐出来(廿二15)。

(乙)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作。那束缚孩童的愚蒙,并不是为愚妄人所欣然接受和喜好的那种(请比较廿六11;十五21)──至少,还不是。它接近‘愚蒙人’的愚昧,这种人不大加以思索便受一时兴致所支配,爱好随心所欲。但对于那些小魔鬼的麻烦是:他们若不能学得好一些,便习惯长成为大魔鬼了。学习的时候是‘趁有指望’之时(十九18)──那就是在童年形成时期,愚蒙的花蕾尚未盛开为愚妄人的愚妄以前,便把它掐掉。若是长成了,甚至最严厉和最痛苦的管教都不能使他摆脱了(请比较十七10)。

(丙)它是一种严谨的工作。哲人坚信,在这里有比着名的传说中只属‘宠坏的孩童’更濒临危险的情形。不管束孩童,让他随便行动,或是纯粹出于疏忽,或是出于他们认为对‘自由表现’普遍崇拜的叛逆要给做父母的带来羞耻和许多晚上的失眠(廿九15;廿九17);而更加重要地,这样做便几乎等于毁灭孩童了(十九 18)。‘他必不至于死’(廿三13),杖打不会使他招致不能救治的伤害。这个说法,可能是夸张的说法。由于下一节继续说‘你……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这思想最可能指坚定的管教,会拯救孩童,不致走上引致死亡的道路,相反地会指引他沿 生命的道路行走(请比较十三14;十五24)。

认真负起教养他们儿女责任的父母,由廿二章六节可以得到鼓励,可安心寄望于‘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他们不能再做甚么了。

孝敬父母

十章一节

所罗门的箴言:智慧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

十五章二十节

智慧之子使父亲喜乐;愚昧人藐视母亲。

十七章廿一节

生愚昧子的,必自愁苦;愚顽人的父毫无喜乐。

十七章廿五节

愚昧子使父亲愁烦,使母亲忧苦。

廿三章廿四节

义人的父亲必大得快乐;人生智慧的儿子,必因他欢喜。

廿三章廿五节

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

廿三章十五节

我儿,你心若存智慧,我的心也甚欢喜。

廿三章十六节

你的嘴若说正直话,我的心肠也必快乐。

廿七章十一节

我儿,你要作智慧人,好叫我的心欢喜,使我可以回答那讥诮我的人。

十三章一节

智慧子听父亲的教训;亵慢人不听责备。

十五章五节

愚妄人藐视父亲的管教;领受责备的,得 见识。

廿三章廿二节

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

三十章十七节

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

三十章十一节

有一宗人(宗原文作代,下同),咒诅父亲,不给母亲祝福。

二十章二十节

咒 父母的,他的灯必灭,变为漆黑的黑暗。

十九章廿六节

虐待父亲、撵出母亲的,是贻羞致辱之子。

廿八章廿四节

偷窃父母的,说:这不是罪,此人就是与强盗同类。

十章五节

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

廿九章三节

爱慕智慧的,使父亲喜乐;与妓女结交的,却浪费钱财。

廿八章七节

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与贪食人作伴的,却羞辱其父。

(一)

虽然由廿二章六节给予满有希望的印象。许多父母都很有理由知道,事情的结果并非时常是那样。可悲地,父母可能小心而仁慈地用正确方法养育他们的儿女,到头来发现他们竟然是“冒牌货”,便希奇自己到底对他们在哪里做错了。他们太过严厉么?或者不够严厉呢?或许他们如果曾……。他们不是看见儿女长成优秀又有责任感的青年而快乐,反而看见他们如愚妄人忙于他们的愚妄事而经验痛苦悲伤忧愁。作一个愚妄人的父亲,是够难受的。古时以色列,作儿子的与他的父亲并肩工作,到了时候会承继他的衣 ,接受他的责任,继续家族的名字,那就加倍难受了。

然而开头几处的箴言(十1;十五20;十七21;十七25)都不是失望的家长悲哀的感想,也不纯基于对家庭生活难堪的事实观察所得。它们倒是要使年轻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所作的能带给他们的父母喜乐或忧愁。因此主题也是选取直接恳请的形式(廿三24-25;廿三15-16;廿七11),力劝他们‘要给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有喜乐的原因’(廿三25,新英文译本的译法)是他们的行为有价值的动机和指南。这是与第五诫‘当孝敬父母’(出二十12)颇为一致的。给父母带来的喜乐没有比他们儿女的孝敬带来的更大了。

(二)

第二组箴言,可视为对第五诫若干内容和所强调的智慧的引伸。孝敬父母不但是儿女的本分;它也是有智慧的孩童的表记。这些箴言强调了表示孝敬父母的五种方法:

(甲)倾听他们!(十三1;十五5;廿三22;三十17)。激愤、有时感到极度痛苦,‘他就是不愿听!’这充分表明了许多父母设法把“家庭真理”教导他们的儿女时遭遇的难题。在这里给我们看见对这难题根源清楚的分析:有些儿女是愚妄人;而且更有甚者,他们是‘亵慢人’──他们对自己那样过于自信,而脑袋里也毫无见识,以致他们不但难教,也藐视那些设法教导他们的人。他们无疑视他们的父母为不懂事的老古板。他们并不需要用很多话语表达他们的藐视:他们的脸色就能表达一切(三十17)。

律法对悖逆而且不顺服的儿女,就是在家中顽梗地拒绝听从、学习的儿女,采取一种非常严厉的观点。根据申命记廿一章十八至廿一节,他们要被人用石头打死。这条规定,并非源于父母的智慧与权柄夸大的观念,而是源于家庭作为孕育个人生命和社区生活的基础是重要的,是合理的观念。尤其是作为以色列与上帝立约的信仰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方法(申六4-7,20-24)。悖逆父母,便是悖逆上帝制定、设计的秩序与责任。是否有任何家长曾实际采取那最后的步骤,则是另外的问题。但这要点已经表明了。

哲人在三十章十七节明示了一个类似的要点。循‘以眼还眼’的方向,侮慢而又悖逆的儿女会遭遇横死,而且不得埋葬,作为飞鸟吃的废肉(请比较王上十四11;耶十六4)。纵令不是那样可怖,基督徒青年人应发现歌罗西书三章二十节的话不能看作是没有强迫性的:‘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

(乙)不要说他们的坏话!(三十11;二十20)。在律法中,咒 父母的也是一种死罪(出廿一17;利二十9)。虽然在那里见到的最主要的恶行,是藉向他们发出咒诅伤害他们。广义上,不论是否藉 辱或诽谤,都造成伤害。警告用来表明这样讲害人的话,最受害的乃是说话者自己:他,正如箴言说的,必会像灯熄灭,让他落在漆黑的黑暗中。我们已经看见过用熄灭的灯来描述恶人命运的隐喻(见十三9;廿四20;伯十八5-6;廿一17)。在这里用这个隐喻,并不是作处死的一种隐瞒说法(出廿一17),而且三十章十七节更不是回顾申命记廿一章十八至廿一节中的规定。这些处罚,在箴言着作的时候,未必仍然施行。这两种情形的概念,只在表明上帝必定会留意而且必定会刑罚犯罪者。

要做的最适当的事情是‘祝福’我们的父母(三十11),那就是称赞他们。有些做儿女的人,从未做过挑剔他们父母过错并批评他们的事。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父母缺点很多,或许用多一些感激和少一些自私,可能我们就正好发现他们有更多的好事和更少的坏事要说了。

(丙)不可虐待他们!(十九26;廿八24)。如果标准修订本的译法是正确的话,在十九章廿六节第一行正视的恶行是“责打父亲”。然而译作‘虐待’这个字的意义非常不确定。耶路撒冷译本译作‘强夺他父亲的’,这种译法与第二行的对比更接近。那么警告便是针对把年老父母逐出家庭让他们自谋生计的事。因为这样虐待父母的儿子是可耻的;而且这种背景必定会被人认出他是怎样的人。安排年老的家长,由一个特别的家庭或老人院照顾,并不是现代版本。

虽然廿八章廿四节会包括通常的偷窃,这一节的恶行,大概指以某种看来似乎正当可行的事为借口,得到他父母财产的企图。假如是这种情形,马可福音七章九至十三节,便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使用这种做法的例子。我们有时听见人说到一个孩童,说他在家中像魔鬼,在外面则像天使。真叫人感到惊奇!常识告诉我们,儿女若在家中没有学会为人仁慈和诚实的表现,在外头也不会有这种表现。

(丁)要尽你的本分!(十5)。有些儿女当他们的家是他们不必破费的旅馆。他们在那里吃喝睡觉,但有工作要做时便到处都不见他们了。他们真可耻!他们是他们父母的耻辱。

(戊)要留意你与谁为伍!(廿九3;廿八7)。年轻人结交的朋友,往往能成为他们与他们的父母之间磨擦的原因。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可能从参孙的父母那里学到一个教训。他们强烈地不赞成他挑选的妻子,但他们仍然去主持婚礼(士十四)。这教训是要年轻人学的。简言之,这样的事提醒人与坏人为伍不但愚昧,也羞辱他们的父母,引致哀伤。他们必须记得,除了他们自己以外,他们还要考虑到他们父母美好的名声。

好唠叨的妻子

十九章十三节

愚昧的儿子是父亲的祸患;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

廿七章十五节

大雨之日连连滴漏,和争吵的妇人一样;

廿七章十六节

想拦阻她的,便是拦阻风,也是右手抓油。

廿一章九节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

廿五章廿四节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

廿一章十九节

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

男人会面带会心的微笑阅读这些箴言,但他们与他们的妻子在一起时就可能不会太舒适了。无疑她们会用她们自出心裁的几句箴言胜过他们!

十九章十三节和廿七章十五、十六节里面那幅图画,是刻画雨水渗过木板疏松的地方连连滴漏的情景。木板是用来作普通房屋屋顶其上墁有灰泥或粘土的。这种屋顶,如果有某些外形干燥的东西要保存在它下面,又不让它塌陷的话,就必须时常加以注意(见传十18)。在迦南人中,正如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告诉我们的,在潮湿天气修理屋顶的,被视为好儿子最有价值的美德之一。没有甚么比屋漏(除了好争吵、好唠叨不休的妻子以外)更令人要发狂了。至少屋漏是可以塞住的;但是设法使泼妇驯服下来,那就极像人设法把风包裹起来或想抓起一把油一般!

因此为了保持一点和睦和安静,可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躲避她。有个哲人建议,如果那房子没有小楼的话(王上十七19;王下四10),就设法躲到屋顶上去,在那里受围攻的丈夫总是能搭个帐幕的(犹底特书八章五节)。为了实用的措施,这箴言且加以复述。另一位哲人觉得为了安逸,这样行仍然太过接近了。他建议最安全的地方是退到旷野去。两个箴言所表明的要点是:任何一种不舒适和剥夺,无论多么极端,都比家中的安逸(只要有个好唠叨的妻子围绕)要好过千倍。

在这些箴言中闪烁的不只有一种幽默感,然而也无法使他们从那今日称为男性盲目排他主义的可怕行为挽回过来!

贤妻(Ⅰ)

十八章廿二节

得 贤妻的,是得 好处,也是蒙了耶和华的恩惠。

十二章四节

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贻羞的妇人如同朽烂在她丈夫的骨中。

十四章一节

智慧婚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

十九章十四节

房屋钱财是祖宗所遗留的;惟有贤慧的妻是耶和华所赐的。

由于上一段的那些箴言,我们可能极想知道,十八章廿二节是否由一个乐观而好幻想的年轻人创作的。他正寻求妻子。因为得 一个妻子是一回事,得一个贤妻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不过正如十二章四节明确表明的,所说的的确是指一个贤妻。第一行是响应、而第二行则是复述八章卅五节智慧女士之言:‘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仿佛是说,得 贤妻与得 智慧是同等的。确是很高的赞扬,是从智慧人而来的!

娶妻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她会建立或拆毁丈夫和家庭。在十二章四节的‘好’字(译按:中文本译作‘才德’)与十八章廿二节用的那个字,在希伯来原文是不同的字。基本上它是‘力量,坚定’的意思。它见于片语‘一切大能的勇士’(书一14)中那个字,它也往往只是指‘军队’的意思(出十五4,新英文译本的译法。译按:中文本作‘军兵’)。在这里它的意思是指坚强的本性,包括她作主妇的才能(请比较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以及她作为一个妇人的正直(请比较钦定本的译法)。同一个字用于路得记三章十一节描述那个女杰为‘一个有价值的妇人’。这样的妇人的确是高贵的,她不但给丈夫带来光荣与尊严,也把他里面最佳的品德显示出来。另一种妻子则是多么不同啊,因 她可耻的行为,使她自己毫无价值,把耻辱带给丈夫,而且像一种破坏健康而又致命的骨病,腐蚀他的活力(请比较十四30)。

犹太人拉比用稍微不同的手法,在如下轶事中也强调了一个妻子能使她丈夫变好或变坏的重大影响:

据说有个虔诚人,娶了一个虔诚女子为妻,因无生养,他们便同意离婚。虔诚人再婚,娶了一个邪恶妇人为妻,她使他成了邪恶的人。那虔诚女子再嫁,嫁了一个邪恶的人,而她使他成了公义的人。这结果全在乎妇人。

如现在的经文所示,十四章一节复回到九章一至六节的那一段经文,在那里智慧女士建造她的房屋,并邀请愚蒙人进去享受她的饮食:智慧所苦心建造的。愚妄则苦心在拆毁。另一方面,正如标准修订本在边注中特别提及的,希伯来原文实际上作‘妇人的智慧’,而且有些其他的现代译本宁愿保留这种译法。因此新国际译本把这一节译作:‘智慧的妇人建立她的家,但愚妄的妇人亲手把它拆毁。’那种情形,这节箴言的概念显然是:贤妻凭她妇人的智慧会为丈夫和儿女把房屋变成一个家,而且把力量和稳定带给这个家,然而邪恶的妻子会使它倒塌在他们的身旁。拉比在他们的定见中捕捉到了在这里的内在真理,说:‘一个男人的家是他的妻子’。其中有一位告诉我们,他总是称他的妻子为‘我的家’。

贤妻,为丈夫的冠冕和家庭建立者这个主题,在卅一章十至卅一节作了详尽的发挥。有这么多得失攸关,并这么多期望,以色列哲人要问这个问题:‘贤妻(译按:中文本作“才德的妇人”),谁能得呢?’(卅一10),或许就不足为奇了。这一节继续说,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这话最清楚的含意,表明她是稀罕的。十九章十四节所作出的答案是:这样罕有的宝贝妻子,是从耶和华而来。有时从这句箴言引伸的教训是:青年基督徒在选择终身伴侣上,应寻求上帝的引导,好找到正确的那一位,是上帝拣选的配偶。这确实是好的忠告;但这与这个箴言实际所说的相距颇远。在这里有两种概念。第一,娶妻是一件危险的事。人承受房屋和财富时,他准确知道为他贮藏的是甚么,但他娶妻时,他决不能有充分的把握。只有时间会表明她是否为一个贤妻。第二,人发现自己蒙受福气得了贤妻时,他能确信他已经得到从上帝而来的特别赐与(请比较十八22)。这是一个实例,在这里我们要说上帝的赐与是赐给配得者。一个贤慧的妻子不适于配坏丈夫。

贤妻(Ⅱ)(卅一10-31)

扰害己家的父亲

十一章廿九节

扰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风;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仆人。

廿七章八节

人离本处飘流,好象雀鸟离窝游飞。

二十章七节

行为纯正的义人,他的子孙是有福的!

至目前为止,我们看过的箴言中,关于给一家之主带来麻烦的儿女与妻子,哲人已经说了颇多义正辞严的事情。然而无须提及不忍用杖责的事,他会成为一个模范父亲和丈夫,几乎似乎已被视为当然。他可能喜欢这样看自己,但他的妻子和儿女都知道不是那回事;而且他们或许会觉得不公平,哲人的箴言倾向于偏帮对方了。这是有道理的。这些都是人的箴言,由做父亲的和做丈夫的创制的。因此他们倾向于从他们的观点去看事情。在更深的层面上,它们都反映万事都平等的观点,对家庭的稳定最大的威胁,是破坏为父的权威。如果在家庭中为父的权威被破坏了,这样他在社区的地位也破坏了──而且连同它整个家庭的地位也破坏了。哲人同时也承认一家之主能使他妻子儿女招致极大祸患,像他们在家中造成的破坏一样多。这是我们在这里的三处箴言中论及的主题。

第一个箴言可以了解为或是(1)属于对家主给家人招致痛苦并毁坏关系的做法,作一般性的警告,或是(2)对家产和财富作负责任和大意的处理特别的警告。译作‘扰害’和‘己家’的希伯来文字眼是颇含混的,容许指其中任何一种。然而这言论其余的话似乎更加切合后者。那浪费其资源的‘扰害者’,结果必无有价值的东西遗留下来(‘风’,请比较传一14),而且事实上或实际上──结果会成为那智慧地管理其家庭者的仆人。这里的教训是:不好好照顾其家人和家庭的人,有一天会觉悟过来,并发觉他们都不在了。我们曾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按字义或隐喻地。

廿七章八节(第二个箴言)的‘飘流’这个词,是与该隐被放逐之地,即挪得(即‘流离飘荡’,创四16)之地有关系的遥远的名字。在那里他会是个‘逃亡者和流浪者’(创四12直译);而且那段经文说到这样的一个人暴露于危险中,隔绝于亲友和社区的保护。不论用甚么话来描述一个逃亡者或流浪者,那可能是关于他不幸命运的注释:暴露于危险,像离巢的鸟(请比较赛十六2),不安地想回家(巢)。所以这话会是情绪的一种表示:‘无处可与家比’。但这箴言也能从不同的方向去了解。家是人所属的地方,‘漂泊者(或“飘流者”)’可能不是一个诚实的(纵令是不幸的)旅行者,而是一个无责任感的游荡者。这种情形下,这言论便加强了十一章廿九节所表明的要点。一个人应好好看顾他自己的家,不可让那些受他照顾者自谋生计,像那些被弃的刚能飞的幼鸟一样。

第三而且是最后一个箴言说得比另两个更好。是那善待自己家人和整个社区的人给留下的,乃是他儿女能得到的最佳的一种产业。

老者

十七章六节

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

二十章十九节

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十六章卅一节

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 。

十七章六节,我们有一幅跨越三代家庭生活坚固而又和谐的美丽图画。在这里没有误解或不相容的‘代沟’。相反地,每一代从其他代发现丰富并得到荣耀和尊贵。有儿女在以色列人中被视为是神祝福的一种记号,而且被认为是使人在社区中受重视和有影响力的事物之一(诗一二七3-5;一二八3-4;一四四12-15)。有孙儿女在家里到处走动,被视为蒙受了加倍的福气(诗一二八5-6)。他们不但是老年人主要的喜乐之一,也是家族名字会继续存留下去的一种保证。所以孙儿女是老年人适当的装饰和满足。那个可敬的约伯的故事,以如下的话把这观念推向极致:‘约伯……得见他的儿孙,直到四代。这样,约伯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伯四十二16-17)第二行加添了补充的思想,即儿女的尊贵和荣耀,是由他们的父亲赐与他们的。这是反映在像‘以利加拿是……耶罗罕的儿子’(撒上一1)这种常见的希伯来人名字的形式。愚昧的儿子能给父亲带来羞耻的思想,在箴言中时常加以强调,正如我们已经看过的;愚昧的父亲会把耻辱带给他的儿子,不过加以暗示而已,但它同样是真实的(见美名这个题目的内文)。

在二十章廿九节,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装饰个别是‘强壮’和‘白发’。对于‘强壮’,其意义不只是指手臂的力量,也是指充分经验及享受人生要提供的一切能力和才能。相反随年龄而来的弱和缺乏活力,已由八十高龄的巴西莱适当地表达了,他拒绝大要他到耶路撒冷宫中与他同住的邀请,并且解释道:‘仆人……还能尝出饮食的滋味,辨别美恶么?还能听男女歌唱的声音么?’(撒下十九35)。类似地,在传道书十二章一至七节,我们见到最后‘银链折断’以前的老年人与日俱增的弱生动而又真实的描述。但与日俱增的岁月在活力和强壮中丧失的,它们(应)在经验和智慧中得。约伯在十二章十二节说,‘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请比较伯十五10)。年轻人卤莽而又任性的主张,与老年人审慎而又智慧的建议,有明显的差异的,我们在列王纪上十二章能找到极好的例证。在那里罗波安王听从年轻人的主张,结果招致灾祸。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事实,老年人并非经常因他们的年龄和智慧,而受到尊重,即使家庭和社区事务都稳固地掌握在他们手里。就老年人在我们社会中的地位观察所得,这箴言简直不真实。就经验的资源观察所得,老年人要对年轻人的发展作出贡献,这箴言是供应思想的养料的。同时老年人并不保证有智慧,年轻人也不一定没有智慧。传道书的那个哲人,仿佛把自己当作所罗门发言时,这样回想道:‘贫穷而有智慧的年轻人,胜过年老而不肯纳谏的愚昧王。’(传四13)

十六章卅一节的言论,依循所有关于义人和恶人命运的言论同一思想方向。白发是公义生活的表记和报偿。恶人未到老年以前必被剪除。当然,这是未考虑到一个事实,就是发现许多恶人都在嘲弄白发。

家仆

廿九章十九节

只用言语,仆人不肯受管教;他虽然明白,也不留意。

廿九章廿一节

人将仆人从小娇养,这仆人终久必成了他的儿子。

三十章十节

你不要向主人谗谤仆人,恐怕他咒诅你,你便算为有罪。

廿七章十八节

看守无花果树的,必吃树上的果子;敬奉主人的,必得尊荣。

十七章二节

仆人办事聪明,必管辖贻羞之子;又在众子中同分产业。

家奴或仆人在以色列许多更兴旺的家庭中都可以找到(请比较卅一15;撒上廿五42;撒下九10)。头两处的箴言,有些话是给作主人的劝告。一个仆人可能非常倔强而又反叛成性,这样就必须非常坚定的处置他。你若只是斥责他,他就会无礼不作声盯住你,根本不理会你。这样,你最好省得呕气,而挥动你可信任的杖(廿九19)。出埃及记廿一章二十至廿一节的法律,正反映有些仆人是受到多么厉害的责打。第二处的言论(廿九21)表明了差不多完全相同的要点。这话是联想到生在家中的奴仆(创十七23;出廿一4),而且警告主人在他还幼小时不可娇惯他。第二行的意义不明确。新英文译本把把它译作‘他会被证实为忘恩负义的’;而新国际译本则译作‘他终久会给带来悲伤’。作仆人的麻烦,清楚地,不待别人给他加上甚么就已经够多了(三十10)。

平衡对家仆所作这令人难受的话,廿七章十八节和十七章二节,有劝告仆人、鼓励他们更有希望的话。他的命运无须全是血、汗、和眼泪的。如果他忠心尽自己的本分,并好好照顾主人的利益,在适当的时候他必定会有好报(廿七18)。尽管他的身分卑微,他智慧而又忠诚的服务,诚然会使他比生来有特权而人格卑鄙的人有更多好处(十七2)。虽然仆人在主人无子时能成为后嗣(请比较创十五2-3),律法上却无规定仆人可以剥夺儿子的继承权。终久人们会乐于承认,德性和才能比身分和特权更加重要。大抵这样的事,可能发生,有时确实发生了。

B、社区中

美名

廿二章一节

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

十章七节

义人的纪念被称赞;恶人的名字必朽烂。

十三章十五节

美好的聪明使人蒙恩;奸诈人的道路崎岖难行。

十二章八节

人必按自己的智慧被称赞;心中乖谬的,必被藐视。

十一章廿七节

恳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独求恶的,恶必临到他身。

廿一章廿一节

追求公义仁慈的,就寻得生命、公义,和尊荣。

十八章三节

恶人来,藐视随来;羞耻到,辱 同到。

十一章十六节

恩德的妇女得尊荣;强暴的男子得资财。

十一章廿二节

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廿七章廿一节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人的称赞也试炼人。

(一)

虽然不常提及,美名无价的资产(廿二1),在以色列哲人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为他们许多言论的基础。廿二章一节希伯来原文只作‘一个名字’,‘美’字是由翻译者加上去,使它的意义更加清楚。这个字在旧约里面以‘名声’的意义用了几次。因此最声名狼藉的是那些建造巴别塔的人,他们要传扬他们的‘名’(创十一4);而一段比较愉快的记录,藉直接的对比,上帝应许使亚伯拉罕的‘名’为大(创十二2;也见撒下七9;八13)。名声不好的人干脆被称为‘无名者’(伯三十8,新国际译本的译法。译按:中文本译作‘下贱人’)。

在廿二章一节的言论后面(也见传七1),包含了古时希伯来人的思想,即一个名字不只是一个标记,而是理想上拥有其名者内在本性与品格的外在表现。例如当雅各之名被改为以色列时,这名字便配合了他品格的改变(创卅二28;请比较创廿七36)。仿佛这个人已在他的名字里面。这一点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超越财富价值的美名,并非只是一个在名义上的名字而已──那可能是不应受的──而是一个与拥有其名者实际的品格与价值相应的,所以那名字是充分应得的。要注意,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应受人赞许,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却还有比这更加得失攸关的。一个人的名字也被视为他死后继续存在的‘不朽的部分’(撒下十四7;十八18;得四10;伯十八17)。一个人须留下美名,而且他死了很久以后会被人忆起,他死后的名望被人称赞;他须弃置恶名(那就是‘无名’),让它腐朽湮灭,让他与恶名一同腐朽(十7)。或许更加中肯的是:他的家人仍然要与恶名同活!未闻有一家人因作父亲的和作丈夫的加于这一家的耻辱而更改其名者。

美名这个主题由后来的哲人继续论述。因此在传道经中有如下鼓励我们的言论(四十一12-13)。

要关心你的名,因为它会比贮存千年的金子 为你存留更加久远。 美好的一生之日子是有限的, 但美名存留到永远。

我们也受到警告(六1):

恶名招致耻辱和谴责。

而且,在犹太人之先祖言论(Sayings of the Fathers)中告诉我们(四17):

有三种冠冕,就是妥拉的冠冕,祭司的冠冕,和王的冠冕,但美名的冠冕尤胜三者。

(二)

在箴言中美好名声的概念,隐藏在‘恩宠’和‘尊荣’这些字眼里面,是很典型的。前一个字眼在考虑到众人的(和上帝的!三4,34)接纳和嘉许;后一个字眼在考虑到人们的重视和尊敬──也是所说的那个人在社区事务中带有的‘力量’或影响力(见三16的注释──这人便为有福! {\LinkToBook:TopicID=121,Name=这人便为有福!(三13-20)})。约伯在他比较幸福的日子里,提供了赢得恩宠并受人尊荣者(见伯廿九)美好的榜样。在这里我们也应注意这两个字眼,还包含一个思想,就是个别的人对他所得的恩宠与尊荣加以权衡的内在价值。这一点在十一章十六节便巧妙地显示出来了。‘恩德’是与十三章十五节译作‘恩宠(译按:中文本作“蒙恩”)’的同一个字。这个妇人,举止可爱而又吸引人,以及品格正直,使她得到她应得的嘉许和尊荣(见卅一章,和贤妻{\LinkToBook:TopicID=157,Name=贤妻(Ⅰ)}这个题目的内文)──与十一章廿二节那个夫人完全相反,她的美貌很肤浅,因她缺乏高尚气质与道德的识别力而显得不相配。人们必定会看到金环后面的猪鼻。拿强暴的男人来作比较,其意义大概指他们被排除,虽然得到财富,却不能得到那应与财富配合的尊荣(见三16)。因外在的美貌应该是内在美的一个指标,一个人的财富应该是他在自己社区的价值一个指标,一个人的财富应该是他在自己社区的价值一个指标;非法获得的决不能作为一个指标(见智慧与财富 {\LinkToBook:TopicID=172,Name=智慧与财富(Ⅰ)}这个题目的内文)。恩宠与尊荣正当地属于那些把好见识加于人生实用事务上的人(十三15;十二8),他们实际上对他们的同侪的利益和幸福有贡献(十一27),而且他们追求公义和仁慈(chesed,见忠诚与信实 {\LinkToBook:TopicID=167,Name=忠诚与信实}这个题目的内文)所需要的一切(廿一21)──那就是追求作智慧人和义人。他们的对手,就是那些心思乖僻、行为邪恶而又不信上帝的人,他们对于社区的结构并无积极的贡献,反而阴险地加以损害,而且切实摧毁及破坏,必定会受到‘藐视’和‘辱 ’(十八3)。‘辱 ’来自一个意思是‘会是轻的’字根。那么这种人是‘轻量的’;是被风吹散的糠(请比较诗一4);而且他们的同侪会为他们所是而承认他们──他们会是“无名的”。

(三)

很明显哲人极其信任社会的良知,把尊荣赐与那些应得尊荣的人,并把藐视加于那些应受藐视的人。这种含义包含在廿七章廿一节的言论中。正如金银的价值在坩埚中受到测验一样,一个人品格的价值也同样受到他名声的测验。一个人的名声是品性奇妙的见证人。

众人的意见可能是错的,而且有些人的尊荣是耻辱,他们的耻辱则是尊荣,这些事情都须要加以断定,以期得到正确的权衡。良心的嘉许和上帝的嘉许引导一个人在他的同侪中踏上一条孤独的路时,就会给他带来他们的讥嘲和藐视。耶利米便是一个这样的人;耶稣则是另一个。有十字架要耶稣的门徒在同一条道路上背负(见路六 22-23,26)。但是因为基督的名而成为‘无名的’(‘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路六22)是一回事;因我们自己的缘故则是另一回事(请比较彼前四 14-15)。我们永远不可忘记二者是有分别的。新约并不鼓励我们对于我们的名声不必加以注意或不必关心。它多次重复箴言三章四节的语调,即定真智慧的道路必赢得上帝的嘉许和世人的嘉许(路二52;徒二47;罗十四18;林后八21)。在整个社区中好名声被挑选出来,作为在教会中作领袖的资格之一(提前三 2,7)。如果在我们的教会以外认识我们的人,无人对我们有好话可说,那我们的基督教便大错特错了。

朋友和邻舍

十八章廿四节

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

十七章十七节

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

廿七章十节

你的朋友和父亲的朋友,你都不可离弃。你遭难的日子,不要上弟兄的家去;相近的邻舍强如远方的弟兄。

廿七章九节

膏油与香料使人心喜悦;朋友诚实的劝教也是如此甘美。

廿七章六节

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

廿七章十七节

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脸)也是如此。

廿六章十八、十九节

人欺凌邻舍,却说:我岂不是戏耍吗?他就像疯狂的人抛掷火把、利箭,与杀人的兵器(原文作死亡)。

廿五章十七节

你的脚要少进邻舍的家,恐怕他厌烦你,恨恶你。

廿七章十四节

清晨起来,大声给朋友祝福的,就算是咒诅他。

十七章九节

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

廿五章八节

不要冒失出去与人争竞,免得至终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样行了。

廿五章九节

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泄漏人的密事。

廿五章十节

恐怕听见的人 你,你的臭名就难以脱离。

(一)

钦定本把十八章二十四节第一行译作‘朋友多的人必然表现自己是友善的’。这句时常被引证的格言,表达一种值得切记的优雅情怀。但是希伯来原文在这里颇含糊,更可能是在两种不同的朋友之间引出对比的箴言。但第一种是那些假装为友善的人(标准修订本的译法),或是只适于作闲聊(新英文译本的译法),或是那样不可靠、证明会为招致失败的人(新国际译本,耶路撒冷译本的译法)呢?无论如何,他们似乎是水手型的那一种人,会沉迷于:

在每一个共食者中找一个朋友, 在每一个港口中找一个妻子。

无疑很好交际,却非常浅薄!与这样的朋友对比起来,却有一位,其友谊之连结比亲族更密切,而且他与他的朋友‘结合(译按:中文本未译出)’在一起,同甘共苦。‘结合’是与路得记一章十四节用以描述路得‘依附(译按:中文本译作‘舍不得’)’她婆婆拿俄米为同一个字。传道经用如下的话表明这种对比:‘有一个朋友是酒肉朋友,但在你遭遇困难的日子他不会助你一臂’(六10)。正如患难见弟兄真情,照样这时候你就知道谁是你的真朋友(十七17)。

在廿七章十节里面,似乎是把三种各别的言论连结在一起。第一种应用坚持真朋友‘乃时常亲爱’这个要点,强调必须保持‘经常修补友谊’,尤其是对长时期而又证明有价值的朋友:‘毋忘你的战友’(传道经卅七章六节,耶路撒冷译本的译法)。我们无一人有朋友像那样绰绰有余的。失去老朋友总是比得到新朋友容易的。第二种言论读起来使印象奇异。一个人在患难时若不上弟兄的家去,要到哪里去呢?(请比较十七17)。那意义正可能是‘不可以你一切的难题烦扰你的弟兄’(请比较廿五17)。然而大多数注释家认为这经文有错误的地方。新英文译本干脆把这一行删掉了。第三种言论提醒我们在许多难关中,在近处而最能帮助的,往往会是我们的邻舍,而不是我们的弟兄(见三27-28的注释──睦邻之道{\LinkToBook:TopicID=122,Name=睦邻之道(三 21-35)})。

廿七章九节的经文,正如标准修订本所示,与朋友无关。然而第二行,在希伯来原文费解的地方采用了七十士译本的变体,作‘但他朋友出于真诚的劝教令人愉快’。这话的意思可能是,‘但友谊比人自己的秘密甘美’(见新英文译本旧约编者加的注脚)。但友谊并非全是膏油和香料,正如廿七章六节强调的。有某些关于我们不愉快的事,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应告诉我们的。我们可能不喜欢听见那些事情;但他们善意导人向善的真理,是使我们成为更加健全的人而加的‘伤痕’,我们迟早会为他们这样行而感谢他们(请比较廿八23)。那是所以要有真朋友的目的;人若奉承我们,只说关于我们的好话……要当心犹大式的亲嘴!

关于与别人交游的价值,在廿七章十七节作了尖刻的注释。一个人的品格和才智,不是在茧囊中发展的,而是藉与别人互相影响:美好的谈话,交换意见,健康的不同意见等等,都是敏锐心思和塑造品性所必需的。与别人交游较黑暗的一面是:‘与坏人为伍败坏好的品行’(林前十五33,新国际译本的译法;请比较箴十三20)。

(二)

约翰生博士(Dr. Johnson)智慧的忠告是:‘先生,一个人应经常修补他的友谊’,这是第二组言论的基础的主题。同伴,同事或邻居之间的友谊,并不是自动增长的,而是要留心培养和照料的;它们破裂比修补更迅速。在这里列举出五点关于照料友谊和睦 的忠告:

(甲)要知道有时玩笑岂止是玩笑!(廿六18-19)。这个言论大可以包括在那些论愚妄人的言论中,因为在这里警告人不可作这种戏耍的话就出现在他的街道上── ‘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十23)。他不顾一切信口雌黄,像火箭四射,当他的邻居被刺透时,他认为他的金属丝护罩‘我不过是开玩笑’会为他辩解。他已从戏弄和恶作剧以至彻头彻尾的挑拨离间毕业,而且已不能加以区分。

(乙)不可使自己成了令人讨厌的人!(廿五17)。这个箴言警告人不可利用我们 居的仁慈和好客,不论是自私或是不得体。我们都知道那种隔天就来到门口借点糖、并一脚便挤进门来的那种居;或是那种时常来借你的工具并期望你也为他做好那工作的人。埃及人的亚尼训诲录(Instruction of Ani)有类似的教训,警告人不可靠居的门阶过活,且不可靠他的仁慈过活:‘不可随便到你 居的家里去,只在你受到邀请时才好去’。

(丙)不可不顾及他人!(廿七14)。用现代的习语来说,这言论要表明的要点似乎是:人在超乎事理之外的时候,使他唱机或电视机爆出刺耳的声浪,他的居必定会有老实不客气的话要说了!这言论的要点可能表明这人是无诚意的。他假装非常友善,但他的‘友好姿态’的确做得太过分了。他大概正在做某种恶作剧;极可能他正设法暗中从你获取甚么(请比较廿七6)。

(丁)不可讲述他人的坏事!(十七9)。新英文译本解释这一节论及向你的朋友‘反复申说’他的亏欠和过错──这就使人联想到循廿七章六节的路线结交朋友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机智。然而标准修订本可能是正确的,了解这一节是言及在你朋友的背后讲述有害于他的故事。无论如何,两种情形都必定失去朋友。友谊在饶恕和爱心的土壤中才容易生长;而且它们不怀恶意,不讲述他人的坏事(请比较林前十三)。

(戊)不可泄露秘密!(廿五 8-10)。不清楚这几节是警告人不可冲动的在法庭中控告居,或是警告人不可在公众中用有害的闲言和背信,达到与他争吵对你的胜算。这几节强调那设法刻薄批评他的居并这样破坏他美名的人,结果自己便背上不忠和不能信赖之人的污名。正确而智慧的做法,是使争吵在私下进行而且在私下了结(请比较太十八15-17)。

仇敌与报复

二十章廿二节

你不要说,我要以恶报恶;要等候耶和华,他必拯救你。

十七章十三节

以恶报善的,祸患必不离他的家。

廿四章十七节

你仇敌跌倒,你不要欢喜;他倾倒,你心不要快乐;

廿四章十八节

恐怕耶和华看见就不喜悦,将怒气从仇敌身上转过来。

廿五章廿一节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

廿五章廿二节

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也必赏赐你。

十六章七节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虽然人时常能选择自己的朋友,他却不能时常选择自己的仇敌。他也不能经常规避他们。他能做的,是避免向他们显出敌意,虽然他们会向他显出同样的敌意,这是这个哲人在这里关注的。

(一)

旧约的\cs9报复法(lex talionis),‘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廿一23-24),听起来令我们感到难受。它的用意是抑制拉麦夸耀的那种无自制的报复(创四 24),那在古代世界太常见了。这原则既非要求,也不是推荐以眼还眼,而是强调不过一个眼。虽然如此,二十章廿二节叫我们看见处理个人屈更佳的方法:‘你不要说,“我要以恶报恶”’。伸 在上帝,而且必须让去处理(申卅二35;罗十二17-21;帖前五15;来十30)。人的本分是等候并寄望上帝的帮助,而不举手报复。他的‘野性之公义’并不成就上帝的公义。在仇敌的恶意面前安静、而又坚定等候上帝帮助的主题,在许多诗篇中都详尽加以说明(见诗廿五3;廿七14;卅七34;六十二5)。在山上宝训中,耶稣加强这要点,加上的门徒应‘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更进一步告诉他们‘要爱你们的仇敌’(太五38-48)。最好要注意旧约所论报复,从适当的角度看,并不是一个发泄个人报复心理的问题,而是为触怒带来分裂的社区恢复和谐与平衡,恢复我们已经看见的旧约所谓平安的问题。当耶和华,就是伸的上帝发出光来(诗九十四1)帮助我们对抗我们的仇敌时, 可能用令我们惊奇的方法这样行──因为 也是和平的上帝(请比较十六7)。

我们在十七章十三节在拿八这个人物身上,见到愚顽而又刚愎之人的好例证。他,正如他的妻子告诉大的,是与他名叫‘拿八(就是愚顽的意思)’很相称的(撒上廿五21-22,25;请比较诗卅五12;一○九4-5)。以恶报善不但是以友当敌;哲人说,这样作也要成为你自己的仇敌,和那些与你最接近且最亲爱之人的仇敌。大在他下流的对待乌利亚以后,发现了这种做法的真理(撒下十二7-12;尤其是请比较11节)。

(二)

在廿四章十七、十八节警告我们,在我们的仇敌失败时不可幸灾乐祸。虽然我们可能不会举手反击得罪我们的人,我们若是向自己诚实的话,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承认我们有限的忍耐远不及约伯的忍耐(见伯卅一29):‘报应不爽,他是应该的,’我们易于脸上沾沾自喜的说,‘我不能说我感到难过!’下一节乍看起来反而破坏了上一节美好的情怀。它似乎是说,我们决不可幸灾乐祸,因为那样只会把我们的仇敌解救出来。更可能它的意思只是指对他的不幸幸灾乐祸,是与他对我们的敌视一样要不得,一样使上帝不喜悦。哲人是要我们更进一步,在我们的仇敌困境中向他表示同情和怜悯,正如那位诗篇作者在诗篇卅五篇十一至十四节所表示的么?无论如何,下一段经文(箴廿五21-22)包含了那种思想。它鼓励我们用非常实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我们便利的时候,向我们的仇敌表示仁慈和体恤。但是我们要怎样解释廿二节呢?在这里乍看起来又是这种情形,这样一来倒是使廿一节的光辉黯淡了。在诗篇中我们也听见被仇敌围困的这样一个祷告:‘愿火炭落在他们身上!愿他们被……抛在深坑里,不能再起来!’(诗一四○10)。那里的意思就是在这里表达的思想么?若然,其意义便是:藉把仁慈堆在我们仇敌的头上,我们便是在刑罚他们的火上加燃料,并且为我们自己赢得更加宽大的报答。另一方面,在埃及有一种习俗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中一个人把一盆炭火放在自己头上作为向公众承认他的恶行可耻和懊悔的记号。那可能是廿五章廿二节炭火的解释。那么,这言论的要点就会是以仁慈报敌对,我们的仇敌就会自觉十分羞愧,而且我们会化敌为友。阿曼尼摩比之训诲举出同样忠告的例子:‘要用你的饼充满他的肚腹,好叫他感到满足而且羞愧’。使徒保罗便是这样去了解这言论的。引证了这言论以后,他继续写道:‘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十二20-21)。罗马书中的这段经文(见14-21节)也给十六章七节提供了合适的注释。蒙上帝嘉许之人所行的就是使人和睦之人所行的(见创廿六26-30;诗卅四14;太五9;雅三17-18)。最后,所行的也博得众人的赞赏。

虽然他们并没有用这么多的话说到这一点,关于对待仇敌,哲人所作实用的忠告,与耶稣‘要爱你们的仇敌’的命令之间,是没有多大分别的。在已往的日子所‘说的’(太五43)并非智慧人所说的。

怨恨与争执

廿六章廿四节

怨恨人的,用嘴粉饰,心里却藏 诡诈;

廿六章廿五节

他用甜言蜜语,你不可信他,因为他心中有七样可憎恶的。

廿六章廿六节

他虽用诡诈遮掩自己的怨恨,他的邪恶必在会中显露。

十章十二节

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十五章十七节

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十七章一节

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

廿六章廿一节

好争竞的人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

十七章十九节

喜爱争竞的,是喜爱过犯;高立家门的,乃自取败坏。

廿六章十七节

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甘己的争竞,好象人揪住狗耳。

十七章十四节

纷争的起头如水放开,所以,在争闹之先必当止息争竞。

十八章十九节

弟兄结怨,劝他和好,比取坚固城还难;这样的争竞如同坚寨的门闩。

(一)

廿七章六节,把忠诚朋友的斥责,与仇敌奸诈的连连亲嘴作对比(见朋友和邻舍{\LinkToBook:TopicID=164,Name=朋友和邻舍}这个题目的内文)。在这一节里面的‘仇敌’一词按字义是‘憎恨人者’。因此,在廿六章廿四至廿六节这里,我们有一篇论及这种人,最坏的一种仇敌简略的描述,而且警告人不要被他愚弄。这种仇敌总是与家庭很接近的。它原来就是某一位你视为很要好的朋友或同事,而且是最后一个想你受害的人。但是在友善话语的虚饰后面潜伏‘七样可憎恶的’;他虽然在你面前微笑,他会在你背后刺你一刀。‘七样可憎恶的’可以回顾一下六章十六至十九节所说的话;但其概念更加可能是:憎恨乃许多邪恶的念头和行动的发源地。廿六节还说,他的口是心非和奸诈迟早会显露出来被大家看见。不幸在破坏造成之前这种情形很少出现,因为最后总是给他走脱。或许我们许多人都有过这种朋友被证实为仇敌的某种痛苦经验。因此当人得罪你而不被宽恕时,友谊便很容易变质(十12;请比较十七9,朋友和邻舍 {\LinkToBook:TopicID=164,Name=朋友和邻舍}的内文);被冒犯的一方若不怀怨而长久积郁,到最后,必然会突然爆发为憎恨。然后“报复”便视为当然了(见仇敌与报复{\LinkToBook:TopicID=165,Name=仇敌与报复}这个题目的内文)。被触怒的朋友、邻舍、或同事,诚然成为怀恨的仇敌,是到处最常见的典型。我们若没有学会饶恕并忘记的话,我们大家也都有危险变成这一种仇敌。

(二)

在十五章十七节把两种餐会拿来作对比。在一个餐会中预备了奢华的酒席。在这里只有最好的。‘肥牛’是王家的食品(王上四23),而且是顺利和奢华的表记(摩六4;请比较路十五23)。但是在谐笑底下,有闷在心中苦毒的愤慨、争胜、憎恨,掠过席间。因此这宴会非但不是表达并加强友谊结合的特别时机,反而成了运用欺诈的大场合。另一个餐会比较起来显得很寒酸:一碟蔬菜中简单的日常食品。在这里没有甚么可以刺激味蕾。但在这餐桌上爱是主人,因此在这里有令心灵欢乐的一切。哲人无疑宁愿会在那一张餐桌上进食。

两种餐食这个题目在十七章一节又还更进一步。这里说到憎恨所助长的争执(请比较十12)与爱所产生安宁的和谐之间的对比。‘设筵……大家相争’按字义是‘争执的祭物’。在旧约所献某些祭物的情形,那祭肉不是放在祭坛上焚烧掉,而是被礼拜者之家人和友人作为团契餐吃的。因此所应为节庆和团契的一个特别时机,又再次成为冲突和争执的时机(请比较撒上一3-8)。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在新约里强烈的警告人,关于不配领受主的晚餐或圣餐的事,与教会内的分裂和纷争有关联(林前十一17-34)。

(三)

关于餐会的言论,显示以色列的哲人真是多么重视人与人彼此之关系的和睦与和谐。他们对于使和睦破裂和散布纷争之人的类型与各种行为,都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而且对于这样的人,都立即加以谴责。心里充满憎恨和恶意的人,在箴言中,只是在那些善于惹起争执的许多人物之一。例如,在他的同侪中有愚妄人(十八6;二十3。译按:中文本十八6作‘愚昧人’),暴燥之人(十五18;廿九22),亵慢人(廿二10;廿九8),酒徒(廿三29-35),贪婪人(廿八25),奸人(廿四8),和传舌人(廿六20)。

最后一组的箴言,包含关于争执这个题目一些进一步的观察所得和评论。

在廿六章廿一节好争吵的人,可能是廿六章二十节的传舌人,或者他只是个总是迫切要人争吵并且喜好看见别人彼此相争的人。无论如何,廿六章十七节那个爱管闲事的人正是这一种人。他助长争执和分裂,他总是干预别人的争吵,而且给他们的争论火上加油。他若碰了一鼻子灰,那才活该!

以色列哲人对卷入事不干己的争吵者很不耐烦。但他们够现实,知道争论并不时常都能避免(请比较三30的‘无故’)。我们已经看见他们劝人,要使这样的争论在私下进行并且在私下解决(廿五8-10,朋友和邻舍 {\LinkToBook:TopicID=164,Name=朋友和邻舍}的内文)。然而在十七章十四节指出其要点:我们应当尽可能在一开始就要避免卷入争吵。这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应当转身离开现场,而是设法寻求‘和解’,使双方和好。而且作这事的时间,是在争吵真正要进行并且不可能阻止之前──在堤坝爆裂之前修补缺口总是明智之举。十八章十九节的希伯来原文非常暗晦不明。新国际译本的译法较可取:‘被触怒的弟兄比坚城更难折服,而争论则像城堡闩住了的门’。争吵发生时,双方关系愈是密切,所造成的疏远也愈大,要变成和好如初也愈困难。妨碍和好的障碍是难以克服的。那当然要给‘务要消弭争吵于未然’的忠告增添更大的重要性和智慧了。

忠诚与信实

十九章廿二节

施行仁慈的,令人爱慕;穷人强如说谎言的。

二十章六节

人多述说自己的仁慈,但忠信人谁能遇 呢?

廿五章十九节

患难时倚靠不忠诚的人,好象破坏的牙,错骨缝的脚。

十四章廿二节

谋恶的,岂非走入迷途吗?谋善的,必得慈爱和诚实。

十一章十七节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

在这里我们再次碰见对待所有的人如朋友和邻舍的两个伟大的字眼:‘忠诚’(chesed)和‘信实’(见三3注释──哲人的妥拉 {\LinkToBook:TopicID=118,Name=哲人的妥拉(三1-4)}和三27-29的注释──睦邻之道 {\LinkToBook:TopicID=122,Name=睦邻之道(三21-35)})。

十九章廿二节的第一行是费解的。希伯来原文作‘一个人的热望是他的忠诚’。这一句话由标准修订本给予的较佳意义使人容易懂些(请比较新国际译本)。然而新英文译本假定‘忠诚’是‘耻辱’之误,并译作:‘贪婪是一个人的耻辱’。如果仿照七十士译本的变体,这一句话可以译作:‘造就一个人的是他的忠诚’。所以这句箴言的意义,可能是指产生忠诚者甚至是最穷的人,对社区生活的贡献,比任何说谎的人,不论如何富足,都更丰富。人与人彼此勒诈,或他们的关系由冷酷的经济学所支配的社区,便没有一个能健康地繁荣起来的。

二十章六节观察到,把忠诚加以测验时,便发现在诺言与表现之间的悬殊。碎片已落地,寻找一下所行而不是所说时,便发现忠诚和信实是比想象稀罕得多的商品。下一个箴言(廿五19)把倚靠放在一个令人失望且不忠于所托的人身上,比作人依赖烂牙或跛的腿:那是完全没有用的,而且容易引致痛苦和损伤。那是约伯痛苦的经验(见伯六14-23)。

这些言论,给论良友与酒肉朋友这个题目提供另外的注释(见朋友和邻舍 {\LinkToBook:TopicID=164,Name=朋友和邻舍}这个题目的内文)。但它们比那些还要更进一步。‘不忠诚’一词,与其他章节中译作‘奸诈’的,是同一个字。在那些章节中指出奸诈人不但是损友;他也是公众的仇敌(见二22;十一3;十一6;十三2)。因此这里忠诚与信实,是与撒谎、奸诈、残酷,遥遥相对的(十一17‘仁慈’是chesed[忠诚]这个字意义的另一色度)。这种对比的适当注释,是由先知何西阿向百姓愤慨地说出这可怕的谴责时提供的(何四1-2):

这地无信实[译按:中文本作‘诚实’], 无仁慈[chesed][译按:中文本作‘良善’], 无人认识上帝; 但起假誓,撒谎[译按:中文本‘不践前言’], 杀害,偷盗,奸淫,行强暴,杀人流血接连不断。

第一节的反面与第二节的正面,是互相连属的。因为无论何时,人让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对待,由自己的利益支配,而且不把价值置于‘信实’和‘仁慈’之上时,他们便把应成为照顾的社区,变成最强者继续生存的血腥森林──有害于他们自身(十一17)而且牺牲他们的人性。他们正如何西阿十分清楚表明的,也招致上帝对他们社区的审判。

富人与穷人

{\Section:TopicID=169}人生事实

廿二章二节

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

廿九章十三节

贫穷人、强暴人在世相遇;他们的眼目都蒙耶和华光照。

第一处的箴言,易于使我们联想到如下的诗句:

富人居巨第, 穷人住门口, 上帝造他们或尊或卑, 并注定他们的财产。

哲人似乎未必很像所说的那样迟钝的。毋宁说,他是说在上帝所造的世界中、和统治的世界上,富人和穷人(以及穷人和压迫他们的人,廿九13;请比较太五45)都并排可以见到──并没有借此暗示造成这种情势的责任在于上帝,而且有亲手所作的工作的记号或嘉许的印记。但必须承认,廿二章二节确实给予人颇保守的印象;而且确实是给所有论及这主题的箴言所定的主调。有些人富裕,而别的人则贫穷。有些人力足以过极奢华的生活,别的人则要挣扎才能使收支平衡;然而许多人都穷困。这是人生事实。以色列哲人接受这种事实;他们并未尝试改变这种事实。他们既不是政经家,也不是社会改革家。因此并未尝试在理论上精细计画、或设法以实际的措施,使人人能过更好的生活,或使社区能完全根除贫困。先知在古时的以色列是真正的激进分子。甚至哲人为了穷人而论及社会公义这主题时,他缺乏先知那如火的热诚以及对暴行的深恶痛绝。我们不可对他期望过多。

{\Section:TopicID=170}贫富的利弊

十章十五节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十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的财物是他的坚城,在他心想,犹如高墙。

十三章八节

人的资财是他生命的赎价;穷乏人却听不见威吓的话。

十九章四节

财物使朋友增多;但穷人朋友远离。

十四章二十节

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十九章七节

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

廿二章七节

富户管辖穷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

十八章廿三节

贫穷人说哀求的话;富足人用威吓的话回答。

以色列哲人的保守态度,在这些箴言中精微地显示出来,不带感情地把社会上富人的利益与穷人的不利作对比。他们很确定关于富足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关于贫穷,如果有的话,就很少话可以说了;而且他们也不怕这样说。从观察所得的有四样:

(甲)财富给人安全(十15;十八11)。富人不但能很好的供给他们自己,并能满足他们财政上的一切开支;他们也能充分地保护自己,应付命运任何突变。他们作了完全的保险,而且有银行存款以备不虞之需。穷人便没有这样幸运了。他的生存方式,甚易受伤害而又不安定。他可能日复日过得还不错。可是若有预料不到的一张账单掉进他的信箱,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十八章十一节中,其意义应依照其边注的变体,‘……而且在他的想象中犹如高墙’。这可能暗示富人实际上在欺骗自己(请比较十一28)。但它的意思大概不过是表明富人想到他们的安全便感到很安慰。

十三章八节,正如在标准修订本的译法,便是与本题有关的一种情形。富人的性命,受到强盗、绑架者、勒索者等等威胁时,能用钱作赎价,救他脱离危境,由于穷人没有甚么可以争议,他便完全由他们处置了。另一方面,谁会找麻烦去抢劫穷人呢?富人才是这种无法无天的行动的目标。因此这种优势很成问题。实际上,这似乎就是这个箴言的要点。第二行希伯来原文其实是说‘但穷人并不注意别人的指责’,新英文译本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乃指他‘是免除威胁的’,这大概是正确的。这是穷人结果反而有利的一种情形。他至少不会被人抢劫。但我们不应不注意这种反常的事情!

(乙)财富使朋友增多(十九4;十四20;十九7)。我们极可能想知道,由财富而新结交的朋友,是否值得结交的朋友。但这些箴言,并非要讽刺那些寄人篱下者和阿谀者。它们只是表明锐敏的观察所得,无人愿意与穷人做朋友,人性就是如此。穷人使他邻舍的忍耐受考验,甚至成了他亲戚的重担。与他做朋友简直太多要求了。一般人自己的难处就够受的了,不愿把穷人的担子也担上。十九章七节的最后两行,标准修订本,已尽所能把那很难的希伯来原文试译出来。新英文译本跟随七十士译本,译出一个论不同题目独立的箴言:‘习惯作恶的成了彻底的无赖;饶舌之人得到他应受的惩罚’。

(丙)财富给人带来权力(廿二7)。政治和经济的权力,都集中于富人手中。他们支配社区的事务,控制市场价格,支付工资并借贷图利。他暗中操纵,穷人便是随其操纵要跳舞的傀儡。

(丁)财富使人想怎样便怎样(十八23)。穷人必留心他所说的,尤其是当他希望赒济的时候。需要说讨好的话,而且也是他所留心培养的。但由于富人主持牌局,大牌全在他手中,他是无须小心翼翼的。他甚至能使出十分粗野的手段,不理穷人,并叫对方滚开。传道经作了富于机智的观察,说:‘富人得罪人,还要侮辱并损害人;穷人被人得罪,还须另外赔罪’(十三3,新英文译本的译法)。

这样看来,富人比穷人多有这些社会上的利益。这是以不提交的方式陈述的。它只是表明事情的真相。当然,富人把他们的利益应用在甚么利益上,则是另外的问题。那将会是他们智慧的证明或是他们愚妄的表记。但是至少在社会生活主要的范围内,富人可以选择按智慧行事或按愚妄行事。这是要点所在。他们有足够工作的空间──活动和决定的自由。在这些范围中,穷人便没有这些活动的空间。这便是为甚么关于这个主题的那些箴言,要富人听而不是要穷人听了。

{\Section:TopicID=171}愚昧与贫穷

十三章十八节

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

十章四节

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

十二章十一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却是无知。

廿八章十九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廿一章十七节

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

十三章廿三节

穷人耕种多得粮食,但因不义,有消灭的。

在一至九章中有个经常响起的旋律,即尊荣、财富,和智慧携手而行,而且属于智慧的施与(请比较三16;八18,21)。这旋律连同其反面,一同在十三章十八节里面重复:贫穷与耻辱、愚妄携手而行。在上列开始奏出的主题,便是这反旋律。

设法避开辛苦的日常工作的懒惰人(十4),把时间与精力浪费于琐事的妄人(十二11;廿八19),或好宴乐生活和放纵自己于感官享受的人(廿一17),结果必致穷乏。他们不能埋怨谁,因为要怪责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缺乏智慧,时常都会缺之金钱(廿一20)。‘耻辱’一词(十三18)表明缺乏明达人对他们的尊敬,而且他们对于社区也毫无价值。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人’;对公众的利益无明智的话可说,无有价值的事可以贡献(见十八3,论\cf4 美名{\LinkToBook:TopicID=163,Name=美名}的注释)。

这些箴言的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但以色列哲人并不是这样天真的──正如有些基督徒一样──以为穷人所以穷乏,大都由于他们自己的过错,由于他们不勤劳,不节俭和无见识。十三章廿三节的农夫,孜孜不息耕种他那一块颇贫瘠的田地,有美好的谷物收成;却被那贪婪而狂妄的人强索殆尽。这世上的穷人更常成为别人贪婪和愚妄的牺牲品,过于成为他们自己愚蒙的牺牲品,而且哲人对这方面还有更进一步的事情要说。

{\Section:TopicID=172}智慧与财富(Ⅰ)

十三章十一节

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

廿七章廿三节

你要详细知道你羊 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 。

廿七章廿四节

因为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

廿七章廿五节

干草割去,嫩草发现,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敛。

廿七章廿六节

羊羔之毛是为你作衣服;山羊是为作田地的价值,

廿七章廿七节

并有母山羊奶够你吃,也够你的家眷吃,且够养你的婢女。

二十章廿一节

起初速得的产业,终久却不为福。

廿八章廿二节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廿八章二十节

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二十章十七节

以虚谎而得的食物,人觉甘甜;但后来,他的口必充满尘沙。

廿一章六节

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十章二节

不义之财毫无益处;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十一章四节

发怒的日子资财无益;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以色列哲人虽然确信财富是智慧的一种果实,他们同样确信并非所有财富都是智慧的果实。财富与智慧结亲成为一对幸福的配偶、但财富与智慧离婚,便成了不幸的单身汉──诚然,成了不幸造成的苦命人。因此一个人获得他的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衡量一下,好评估其真正的价值:为有价值的东西或为债务。

(一)

最佳而又最耐久的一种财富,是以正当手段藉辛勤的汗水逐渐积蓄而来的(十三11;请比较十4;十二11;廿八19)。在极端的勤劳中,有智慧和确定的报偿。这是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用家常的笔触显示出来的。这段经文推荐畜牧生活的价值和优点,为家庭经济最佳的基础。

在十三章十一节,把用正当手段藉劳苦工作获得的财富,与不劳而得的那种财富作对比。在这里所说的,大概指在贸易和商业上藉投机的投资而得的“横财”。‘迅速得来’(译按:中文本作‘不劳而得’)一语,可能暗示投机者用不诚实和狡诈的方法,或者无论如何他们是令人怀疑的。这可能是从一个心许地土的哲人而来的一句箴言,他吐露他对城里市场中进行的情形有怀疑。但如果有一点成见在其中的话,那也不只是一点善意而已。金融市场会计员的多变时常都是声名狼藉的。这句箴言在我们会注意到的‘易得易失’的情况中,是广泛适用的。

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中所表明的,大概也是同一要点,不过这个哲人是个牧人,而且在思想和感情深处不是个农夫。受劝诱而把田地卖掉的小地主,到市场去用卖得之钱去投资碰碰运气,最好接受劝告三思而后行。即使他发现金矿,他的钱终久会用尽。他留意他的绵羊和山羊就会更好。它们是不会缩减的资产,反而在每年春天小羊生下来时还会增加,为他全家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在这个哲人身上没有多少企业家的味道。但他对于衡量任何新的商业冒险,和避免卤莽从事的精明,能给人极佳的忠告。

‘急速’也是其次三个箴言(二十21;廿八22;廿八 20)的钥字。二十章廿一节的箴言,大概想到在恰当的时间以前攫取的遗产,尤其是藉骗取或暴力的方法取得的。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十九章廿六节和廿八章廿四节都警告作儿子的不可做这种事情(见孝敬父母 {\LinkToBook:TopicID=155,Name=孝敬父母}这个题目的内文)。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故事,不但切题,而且是这一节第二行真理一个精微的例证。

(二)

在廿八章二十节和廿八章廿二节里面,我们有守财奴和诚实人之间的一个对比。不久我们将会论及诚实人(见照顾穷人{\LinkToBook:TopicID=174,Name=照顾穷人(Ⅰ)}这个题目的内文)。‘守财奴’按字义是‘恶眼人’。这种人不但是吝啬的。他是那极欲急速求富的人,对他怎样去做,或谁在这种过程中会受苦,不会特别加以注意的:‘欺骗(译按:中文本作“虚谎”)’(二十17),‘说谎(译按:中文本作“诡诈”)’(廿一6),明目张胆的‘邪恶(译按:中文本作“不义”)’(十2)──不论甚么全都为了一个‘急速发财的人’。这种人在任何有钱可到手的所在,从董事室至二手车场,从政府会堂至后街,都可以找到。他可能轻拍他胀满的钱袋并欣赏它甘甜的滋味,但是哲人说,迟早它会使他消化不良(二十17)。不义之财是‘吹来吹去的浮云’(廿一6),是无实质的。传道经四十章十三节,有个毫不优雅的隐喻表达了同一思想:‘不义之人的财富必定会像急流一样枯竭,并且轰然一声破灭像雨中轰隆巨响的雷声一般’。它也是一个致命的‘网罗’(廿一6),在‘发怒的日子’毫无益处(十2;十一4)── 那就是当上帝斥责这样的罪犯,刑罚他们的日子。因此不义之财不但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它也在上帝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并且发现亏欠,它的获得是致命的损失!

{\Section:TopicID=173}智慧与财富(Ⅱ)

廿三章四节

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

廿三章五节

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

十一章廿八节

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义人必发旺,如青叶。

廿二章一节

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

十六章八节

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十九章一节

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廿八章六节

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十五章十六节

少有财宝,敬畏耶和华,强如多有财宝,烦乱不安。

十章廿二节

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廿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

三十章七节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三十章八节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三十章九节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但我们无需因取不义之财被发现为亏欠的。还有为另一方面是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的:我们在我们自己的价值的天平上怎样衡量财富。

(甲)如果智慧比金银和众人视为价值最高的东西都更加宝贵的话,那么在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便是智慧而不是金钱。所以成为智慧而不是成为富足,应当是人一生中第一个优先和首要拥有的。

关于金钱的难题,难在它就是不能耐久。它有长翅飞去的习惯(廿三4-5),或者如耶稣所说的,它──如果不是先被盗贼偷去的话──就会被虫子咬而且能坏(太六19)。因此为赚钱而不顾自己性命的人是愚人,而且他正是在为一种枉费的目的而付出他的性命。他愈赚得多,他损失的便愈大。因此若非之前,他必定会在最后日子发现,正如意大利一句古谚说的,‘一个人最后穿的衣裳是没有口袋的’。

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哲人都愿意承认:金钱在人生中并不给人增添一定的安全。它能压制人生中的许多打击。但他们也确信把你的人生固定在金钱上,并把你的倚靠放在金钱上,那就是在做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十一章廿八节说,它实际上会‘枯萎’掉(但请看标准修订本的注脚。译按:中文本作‘跌倒’)。很少事物使一个人的品格那样彻底萎缩,像他让金钱为他思想和说话时那样。相反的,一个把自己的人生固定于公义上,并把自己的倚靠放在应当放的地方(请比较三5)的人,便充满生命的力量,而且茂盛繁昌(见诗一3)。

(乙)在箴言中的哲人看来,义人的茂盛繁昌包含物质的繁荣。然而一系列‘胜过’(译按:见廿二1,十六8,十九1,廿八6,十五16;中文本有两处如上译,另两处作‘强如’中十六8一反常态把语句倒译而作‘不如’。若译作‘好过或更好’,则如下的意思更易表达,见下)表明两个主要的论点:(1)虽然正当获得的财富是‘好’的事,(2)在人生中还有比财富更加‘好得多’的事。这些更好的事有三样被挑选了出来:美名(廿二1),公义(十六8;十九1;廿八6),和敬畏耶和华(十五16)。在这里强调财富的真正危险,在于它能歪曲我们对于价值和优先的意识,而使我们看不见失去那些真正重要,而确实使人丰富的‘更好’的事(请比较十12)。

(丙)要注意这些用了‘更好(或好过)’这字眼的言论,并未假定智慧必然在它后面带来财富。这种思想在箴言中颇例外,在这卷书中,财富是智慧整体中的一部分(请比较三13-18;八17-21),不过在人生中这是更真实的情形。这样从以色列哲人的观点来看,像廿八章六节的言论大可以配上‘行为纯正的富足人就最好’这样的语句。然而廿八章十一节那无掩饰的声明,似乎暗示他是罕见的一种人,因为‘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

在三十章七至九节,我们见到一个人的祷文,他锐敏地留意到财富能产生道德和灵性上的盲目。他知道骆驼穿过针的眼是多么困难(太十九24)。但他也十分确信,贫穷并不是走上敬虔的一步。贫穷有可能使他变成一个盗贼,正如财富使他变成一个亵慢人一样。他的理想是‘中庸之道’:既不贫穷,也不富足。这种理想,源于他对人生美好事物清晰的洞察力。耶路撒冷译本对第八节最后一行,有一种有力的译法:‘求你只把我那一分的饼赐给我吃’。如果个人和国家都这样满足的话,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不会生活在贫困中。这样便把我们带到下一个题目。

{\Section:TopicID=174}照顾穷人(Ⅰ)

十七章五节

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

十四章廿一节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十四章卅一节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

廿二章十六节

欺压贫穷为要利己的,并送礼与富户的,都必缺乏。

三十章十四节

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廿八章三节

穷人欺压贫民,好象暴雨冲没粮食。

廿二章廿二节

贫穷人,你不可因他贫穷就抢夺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

廿二章廿三节

因耶和华必为他辨屈;抢夺他的,耶和华必夺取那人的命。

十五章廿五节

耶和华必拆毁骄傲人的家,却要立定寡妇的地界。

廿二章廿八节

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

廿三章十节

不可挪移古时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儿的田地;

廿三章十一节

因他们的救赎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为他们辨屈。

十四章卅一节的言论,概括了以色列哲人对照顾穷人要说的话。简言之:不可压迫他们,而要仁慈对待他们。当前这一段中那些箴言,都是关注到加于穷人的压迫。

(一)

头三处的箴言,形成这些言论的一个小家庭。它们从‘戏笑’(十七5),而经由‘藐视’(十四21),以至‘欺压’(十四31)追溯压迫的过程。在十四章廿一节,我们能确实假定穷苦的邻舍是首先考虑的。新英文译本译的‘饥饿的人’,可以假定是把希伯来原文经文作稍微修正。本来似乎无恶意企图做的事(嘲弄穷人的情况),立即变成固定的态度(以全然藐视的态度对待他们),然后这种态度演变为行为(压迫他们)。但要注意,同样的判决应用于态度正如应用于行为一样── 而且它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判决:上帝当它是对个人的侮辱!也要注意这判决,是以上帝已经创造人类,包括穷人的事实为根据。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对别人的歧视,不论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肤色、宗教、政治见解等等为理由,都是否定全人类的创造主上帝,而且落在同样的判决之下。

在三十章十四节那些行不义并压迫穷人的人,被比作食人肉的野蛮人。先知弥迦,当他谴责市民的首领和百姓的统治者时,使用这个意象,但是更加生动得多:

你们……从我民身上剥皮, 从他们骨头上剔肉;吃我民的肉, 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 分成块子像要下锅, 又像釜中的肉。 (弥三2-3修译;见诗十四4;五十七4)

廿八章三节的隐喻是较为适度的:压迫穷人的,像铲平并毁坏谷物的暴风雨,结果粮食缺乏。这里压迫人的,明显也是比他那强有力的食肉的一方,有较为适度的工具。他自己也算是贫民中人。许多注释家认为这必是经中文的错误,那个‘穷’字应改正为意义为强有力的暴君的字(新英文译本即如此),这个意义在希伯来文中只要作稍微改变便能办到。在一部关于印度的记录影片中,已故卡美隆(James Cameron)叙述遭放利者毒手的一个故事,他丧失了房子和家园,然后到城里去。他在那里的遭遇不坏,而且开始积蓄了些钱。过一段时间,他回到他本乡 ──并开始从事放利的生意!这是一种压迫──与出卖混合的压迫──就是在这里所暗示的么?像那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而且现在还有许多,都是最坏的那一种暴君。

(二)

‘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廿二22)的意思是剥夺他们的公平待遇。古时的以色列法庭,是在城门口开庭的(见得四1-12)。旧约强调穷人应公平对待的要求,而且再三警告人不可否定他们的权利。旧约也绝对清楚表明这是上帝特别关注的问题(见出廿二2-24;申十17-18;赛一23;十1-2;廿五4;耶五28;摩二6;四1;五12;弥三11)。穷人,连同寡妇(十五25)和孤儿(廿三10),穷人往往是与他们连结在一起的(见诗八十二3-4;赛十2),属于社会的外围。他们在社会上是弱者而又毫无能力,而且不能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利。所以那时和现在一样,他们是易于诱使比他们有能、有势的邻居,以苛刻、极不公正对待的对象(阿摩司书尤其显示那是多么诱使人对他们不利)。但这两节警告人,如果处断不公,法庭成了对付穷人和困苦人的武器,上帝便会立即为他们辨屈(出廿二22-24),使他们获得公正的对待。

‘地界’(廿二28;廿三10;请比较十五25)是竖立的石柱或圆锥形石堆,显示不动产之间的边界,标明合法的所有权。挪移这些界石,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请比较申十九14;廿七17;伯廿四2),由于这样行意味非法剥夺一个家庭所属的一小块土地。众先知严厉地谴责贪婪的地主,他们藉苛刻的策略,牺牲他们那些较贫穷的邻居,独占巨大地产:

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 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 霸占房屋和产业。(弥二2)

祸哉那些以房接房, 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 只顾自己独居境内。 (赛五8;请比较王上廿一)

地界的使用在古时近东各地是常见的,而且擅改地界是到处都被判为有罪的。因此在阿曼尼摩比之训诲中类似地警告人:

不可以暴力带走可开垦之地边界的界石, 也不可搅动测量的绳索之位置; 不可贪得一肘的土地, 也不可侵占寡妇的边界…… 人以主的旨意满足神明, 确定可开垦之地的边界。

在以色列,属于家庭的一小块土地,是以遗产由父传给子的。除了成为狂妄之人的牺牲品以外,许多家庭在艰难的时候可能被迫卖掉他们部分产业,或者因拖欠债务可能失去全部财产。这种情形下,他至近的亲属就有义务赎回那产业,并把它归还这个家庭(请比较利廿五25)。他是‘赎回者’(希伯来文为goel)。然而家属的赎回者对于他的亲人被强取和被压迫而让渡的产业,他是毫无办法赎回的。但廿三章十一节说,上帝却不是无能为力的:是困苦人和被压迫者的亲人和赎回者, 还会接纳他们的缘由,把他们的土地归还给他们。

{\Section:TopicID=175}照顾穷人(Ⅱ)

廿二章九节

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食物分给穷人。

十九章十七节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廿八章廿七节

赒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廿一章十三节

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

如果‘诚实人’在他获得酬报以方法上有别于‘守财奴’(‘恶眼人’),(请比较廿八20,22;智慧与财富(Ⅰ) {\LinkToBook:TopicID=172,Name=智慧与财富(Ⅰ)}的内文),那他在使用金钱的时候会是个‘慷慨的人’(廿二9,按字义是‘眼目慈善的人’)。诚实人不但知道怎样智慧地获得财富,也知道怎样智慧地加以使用。诚实人的有些品质,已出现于三章三节,三章廿七至廿九节以及忠诚与信实{\LinkToBook:TopicID=167,Name=忠诚与信实}这题目内文的注释中。他是那熟知‘社区’一词之真正意义的人,而且他把‘信实’和‘仁慈’置于私利之上,好叫他向上帝守信(赛廿六2),向他的邻舍守信(三27-29),向穷人守信:‘他将食物分给穷人’(廿二9)。慷慨的人这样行,就是借给上帝(十九17)!耶稣还把这思想更加推前一步,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而且要注意:我们无须有‘牙如剑’的(三十14),而落在耶稣随后所说的审判之下(太廿五41-46)──‘佯为不见的’(廿八27)和‘塞耳不听的’(廿一13)就必定会受审判!哲人说,对穷人佯作不见的硬心肠而又吝啬的人‘必多受咒诅’。传道经中的哲人详细说明(四5-6):

不可把你的目光转离困苦人, 也不可给人有理由咒诅你; 因为人如果心灵痛苦, 他便切求咒诅临到你, 造他的主必会垂听他的祷告。

而且今日塞耳不听的人,极可能明日便发现自己在愿意有人听的一边。耶稣陈明了一般的原则:‘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塞德(Ronald Sider)在所着饥饿时代的富裕基督徒(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一书中引人注意地说:‘世界的穷困,是一亿做母亲的在哀哭……因为她们不能喂养她们的儿女。’面对这种情形,基督徒应当为她们的缘故,一同来思索旧约对社会公义要求的含义,作为个人、作为教会,最好怎样把智慧人和耶稣的忠告实际表现出来:要怜悯贫穷的并将食物分给穷人。基督徒也应当默想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和耶稣在马太福音廿五章卅一至四十六节以及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至廿六节说的严肃的话。这里有几句拉比的言论,也值得思索:

无论何人实践爱心和正义,他便仿佛是用慈爱去充满世界。 借钱给穷人的人比施舍的人更胜一筹;但其中最卓越的是把钱投资在合伙之穷人身上的人。

富人与穷人

{\Section:TopicID=169}人生事实

廿二章二节

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

廿九章十三节

贫穷人、强暴人在世相遇;他们的眼目都蒙耶和华光照。

第一处的箴言,易于使我们联想到如下的诗句:

富人居巨第, 穷人住门口, 上帝造他们或尊或卑, 并注定他们的财产。

哲人似乎未必很像所说的那样迟钝的。毋宁说,他是说在上帝所造的世界中、和统治的世界上,富人和穷人(以及穷人和压迫他们的人,廿九13;请比较太五45)都并排可以见到──并没有借此暗示造成这种情势的责任在于上帝,而且有亲手所作的工作的记号或嘉许的印记。但必须承认,廿二章二节确实给予人颇保守的印象;而且确实是给所有论及这主题的箴言所定的主调。有些人富裕,而别的人则贫穷。有些人力足以过极奢华的生活,别的人则要挣扎才能使收支平衡;然而许多人都穷困。这是人生事实。以色列哲人接受这种事实;他们并未尝试改变这种事实。他们既不是政经家,也不是社会改革家。因此并未尝试在理论上精细计画、或设法以实际的措施,使人人能过更好的生活,或使社区能完全根除贫困。先知在古时的以色列是真正的激进分子。甚至哲人为了穷人而论及社会公义这主题时,他缺乏先知那如火的热诚以及对暴行的深恶痛绝。我们不可对他期望过多。

{\Section:TopicID=170}贫富的利弊

十章十五节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十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的财物是他的坚城,在他心想,犹如高墙。

十三章八节

人的资财是他生命的赎价;穷乏人却听不见威吓的话。

十九章四节

财物使朋友增多;但穷人朋友远离。

十四章二十节

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十九章七节

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

廿二章七节

富户管辖穷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

十八章廿三节

贫穷人说哀求的话;富足人用威吓的话回答。

以色列哲人的保守态度,在这些箴言中精微地显示出来,不带感情地把社会上富人的利益与穷人的不利作对比。他们很确定关于富足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关于贫穷,如果有的话,就很少话可以说了;而且他们也不怕这样说。从观察所得的有四样:

(甲)财富给人安全(十15;十八11)。富人不但能很好的供给他们自己,并能满足他们财政上的一切开支;他们也能充分地保护自己,应付命运任何突变。他们作了完全的保险,而且有银行存款以备不虞之需。穷人便没有这样幸运了。他的生存方式,甚易受伤害而又不安定。他可能日复日过得还不错。可是若有预料不到的一张账单掉进他的信箱,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十八章十一节中,其意义应依照其边注的变体,‘……而且在他的想象中犹如高墙’。这可能暗示富人实际上在欺骗自己(请比较十一28)。但它的意思大概不过是表明富人想到他们的安全便感到很安慰。

十三章八节,正如在标准修订本的译法,便是与本题有关的一种情形。富人的性命,受到强盗、绑架者、勒索者等等威胁时,能用钱作赎价,救他脱离危境,由于穷人没有甚么可以争议,他便完全由他们处置了。另一方面,谁会找麻烦去抢劫穷人呢?富人才是这种无法无天的行动的目标。因此这种优势很成问题。实际上,这似乎就是这个箴言的要点。第二行希伯来原文其实是说‘但穷人并不注意别人的指责’,新英文译本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乃指他‘是免除威胁的’,这大概是正确的。这是穷人结果反而有利的一种情形。他至少不会被人抢劫。但我们不应不注意这种反常的事情!

(乙)财富使朋友增多(十九4;十四20;十九7)。我们极可能想知道,由财富而新结交的朋友,是否值得结交的朋友。但这些箴言,并非要讽刺那些寄人篱下者和阿谀者。它们只是表明锐敏的观察所得,无人愿意与穷人做朋友,人性就是如此。穷人使他邻舍的忍耐受考验,甚至成了他亲戚的重担。与他做朋友简直太多要求了。一般人自己的难处就够受的了,不愿把穷人的担子也担上。十九章七节的最后两行,标准修订本,已尽所能把那很难的希伯来原文试译出来。新英文译本跟随七十士译本,译出一个论不同题目独立的箴言:‘习惯作恶的成了彻底的无赖;饶舌之人得到他应受的惩罚’。

(丙)财富给人带来权力(廿二7)。政治和经济的权力,都集中于富人手中。他们支配社区的事务,控制市场价格,支付工资并借贷图利。他暗中操纵,穷人便是随其操纵要跳舞的傀儡。

(丁)财富使人想怎样便怎样(十八23)。穷人必留心他所说的,尤其是当他希望赒济的时候。需要说讨好的话,而且也是他所留心培养的。但由于富人主持牌局,大牌全在他手中,他是无须小心翼翼的。他甚至能使出十分粗野的手段,不理穷人,并叫对方滚开。传道经作了富于机智的观察,说:‘富人得罪人,还要侮辱并损害人;穷人被人得罪,还须另外赔罪’(十三3,新英文译本的译法)。

这样看来,富人比穷人多有这些社会上的利益。这是以不提交的方式陈述的。它只是表明事情的真相。当然,富人把他们的利益应用在甚么利益上,则是另外的问题。那将会是他们智慧的证明或是他们愚妄的表记。但是至少在社会生活主要的范围内,富人可以选择按智慧行事或按愚妄行事。这是要点所在。他们有足够工作的空间──活动和决定的自由。在这些范围中,穷人便没有这些活动的空间。这便是为甚么关于这个主题的那些箴言,要富人听而不是要穷人听了。

{\Section:TopicID=171}愚昧与贫穷

十三章十八节

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

十章四节

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

十二章十一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却是无知。

廿八章十九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廿一章十七节

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

十三章廿三节

穷人耕种多得粮食,但因不义,有消灭的。

在一至九章中有个经常响起的旋律,即尊荣、财富,和智慧携手而行,而且属于智慧的施与(请比较三16;八18,21)。这旋律连同其反面,一同在十三章十八节里面重复:贫穷与耻辱、愚妄携手而行。在上列开始奏出的主题,便是这反旋律。

设法避开辛苦的日常工作的懒惰人(十4),把时间与精力浪费于琐事的妄人(十二11;廿八19),或好宴乐生活和放纵自己于感官享受的人(廿一17),结果必致穷乏。他们不能埋怨谁,因为要怪责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缺乏智慧,时常都会缺之金钱(廿一20)。‘耻辱’一词(十三18)表明缺乏明达人对他们的尊敬,而且他们对于社区也毫无价值。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人’;对公众的利益无明智的话可说,无有价值的事可以贡献(见十八3,论\cf4 美名{\LinkToBook:TopicID=163,Name=美名}的注释)。

这些箴言的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但以色列哲人并不是这样天真的──正如有些基督徒一样──以为穷人所以穷乏,大都由于他们自己的过错,由于他们不勤劳,不节俭和无见识。十三章廿三节的农夫,孜孜不息耕种他那一块颇贫瘠的田地,有美好的谷物收成;却被那贪婪而狂妄的人强索殆尽。这世上的穷人更常成为别人贪婪和愚妄的牺牲品,过于成为他们自己愚蒙的牺牲品,而且哲人对这方面还有更进一步的事情要说。

{\Section:TopicID=172}智慧与财富(Ⅰ)

十三章十一节

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

廿七章廿三节

你要详细知道你羊 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 。

廿七章廿四节

因为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

廿七章廿五节

干草割去,嫩草发现,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敛。

廿七章廿六节

羊羔之毛是为你作衣服;山羊是为作田地的价值,

廿七章廿七节

并有母山羊奶够你吃,也够你的家眷吃,且够养你的婢女。

二十章廿一节

起初速得的产业,终久却不为福。

廿八章廿二节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廿八章二十节

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二十章十七节

以虚谎而得的食物,人觉甘甜;但后来,他的口必充满尘沙。

廿一章六节

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十章二节

不义之财毫无益处;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十一章四节

发怒的日子资财无益;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以色列哲人虽然确信财富是智慧的一种果实,他们同样确信并非所有财富都是智慧的果实。财富与智慧结亲成为一对幸福的配偶、但财富与智慧离婚,便成了不幸的单身汉──诚然,成了不幸造成的苦命人。因此一个人获得他的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衡量一下,好评估其真正的价值:为有价值的东西或为债务。

(一)

最佳而又最耐久的一种财富,是以正当手段藉辛勤的汗水逐渐积蓄而来的(十三11;请比较十4;十二11;廿八19)。在极端的勤劳中,有智慧和确定的报偿。这是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用家常的笔触显示出来的。这段经文推荐畜牧生活的价值和优点,为家庭经济最佳的基础。

在十三章十一节,把用正当手段藉劳苦工作获得的财富,与不劳而得的那种财富作对比。在这里所说的,大概指在贸易和商业上藉投机的投资而得的“横财”。‘迅速得来’(译按:中文本作‘不劳而得’)一语,可能暗示投机者用不诚实和狡诈的方法,或者无论如何他们是令人怀疑的。这可能是从一个心许地土的哲人而来的一句箴言,他吐露他对城里市场中进行的情形有怀疑。但如果有一点成见在其中的话,那也不只是一点善意而已。金融市场会计员的多变时常都是声名狼藉的。这句箴言在我们会注意到的‘易得易失’的情况中,是广泛适用的。

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中所表明的,大概也是同一要点,不过这个哲人是个牧人,而且在思想和感情深处不是个农夫。受劝诱而把田地卖掉的小地主,到市场去用卖得之钱去投资碰碰运气,最好接受劝告三思而后行。即使他发现金矿,他的钱终久会用尽。他留意他的绵羊和山羊就会更好。它们是不会缩减的资产,反而在每年春天小羊生下来时还会增加,为他全家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在这个哲人身上没有多少企业家的味道。但他对于衡量任何新的商业冒险,和避免卤莽从事的精明,能给人极佳的忠告。

‘急速’也是其次三个箴言(二十21;廿八22;廿八 20)的钥字。二十章廿一节的箴言,大概想到在恰当的时间以前攫取的遗产,尤其是藉骗取或暴力的方法取得的。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十九章廿六节和廿八章廿四节都警告作儿子的不可做这种事情(见孝敬父母 {\LinkToBook:TopicID=155,Name=孝敬父母}这个题目的内文)。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故事,不但切题,而且是这一节第二行真理一个精微的例证。

(二)

在廿八章二十节和廿八章廿二节里面,我们有守财奴和诚实人之间的一个对比。不久我们将会论及诚实人(见照顾穷人{\LinkToBook:TopicID=174,Name=照顾穷人(Ⅰ)}这个题目的内文)。‘守财奴’按字义是‘恶眼人’。这种人不但是吝啬的。他是那极欲急速求富的人,对他怎样去做,或谁在这种过程中会受苦,不会特别加以注意的:‘欺骗(译按:中文本作“虚谎”)’(二十17),‘说谎(译按:中文本作“诡诈”)’(廿一6),明目张胆的‘邪恶(译按:中文本作“不义”)’(十2)──不论甚么全都为了一个‘急速发财的人’。这种人在任何有钱可到手的所在,从董事室至二手车场,从政府会堂至后街,都可以找到。他可能轻拍他胀满的钱袋并欣赏它甘甜的滋味,但是哲人说,迟早它会使他消化不良(二十17)。不义之财是‘吹来吹去的浮云’(廿一6),是无实质的。传道经四十章十三节,有个毫不优雅的隐喻表达了同一思想:‘不义之人的财富必定会像急流一样枯竭,并且轰然一声破灭像雨中轰隆巨响的雷声一般’。它也是一个致命的‘网罗’(廿一6),在‘发怒的日子’毫无益处(十2;十一4)── 那就是当上帝斥责这样的罪犯,刑罚他们的日子。因此不义之财不但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它也在上帝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并且发现亏欠,它的获得是致命的损失!

{\Section:TopicID=173}智慧与财富(Ⅱ)

廿三章四节

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

廿三章五节

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

十一章廿八节

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义人必发旺,如青叶。

廿二章一节

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

十六章八节

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十九章一节

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廿八章六节

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十五章十六节

少有财宝,敬畏耶和华,强如多有财宝,烦乱不安。

十章廿二节

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廿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

三十章七节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三十章八节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三十章九节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但我们无需因取不义之财被发现为亏欠的。还有为另一方面是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的:我们在我们自己的价值的天平上怎样衡量财富。

(甲)如果智慧比金银和众人视为价值最高的东西都更加宝贵的话,那么在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便是智慧而不是金钱。所以成为智慧而不是成为富足,应当是人一生中第一个优先和首要拥有的。

关于金钱的难题,难在它就是不能耐久。它有长翅飞去的习惯(廿三4-5),或者如耶稣所说的,它──如果不是先被盗贼偷去的话──就会被虫子咬而且能坏(太六19)。因此为赚钱而不顾自己性命的人是愚人,而且他正是在为一种枉费的目的而付出他的性命。他愈赚得多,他损失的便愈大。因此若非之前,他必定会在最后日子发现,正如意大利一句古谚说的,‘一个人最后穿的衣裳是没有口袋的’。

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哲人都愿意承认:金钱在人生中并不给人增添一定的安全。它能压制人生中的许多打击。但他们也确信把你的人生固定在金钱上,并把你的倚靠放在金钱上,那就是在做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十一章廿八节说,它实际上会‘枯萎’掉(但请看标准修订本的注脚。译按:中文本作‘跌倒’)。很少事物使一个人的品格那样彻底萎缩,像他让金钱为他思想和说话时那样。相反的,一个把自己的人生固定于公义上,并把自己的倚靠放在应当放的地方(请比较三5)的人,便充满生命的力量,而且茂盛繁昌(见诗一3)。

(乙)在箴言中的哲人看来,义人的茂盛繁昌包含物质的繁荣。然而一系列‘胜过’(译按:见廿二1,十六8,十九1,廿八6,十五16;中文本有两处如上译,另两处作‘强如’中十六8一反常态把语句倒译而作‘不如’。若译作‘好过或更好’,则如下的意思更易表达,见下)表明两个主要的论点:(1)虽然正当获得的财富是‘好’的事,(2)在人生中还有比财富更加‘好得多’的事。这些更好的事有三样被挑选了出来:美名(廿二1),公义(十六8;十九1;廿八6),和敬畏耶和华(十五16)。在这里强调财富的真正危险,在于它能歪曲我们对于价值和优先的意识,而使我们看不见失去那些真正重要,而确实使人丰富的‘更好’的事(请比较十12)。

(丙)要注意这些用了‘更好(或好过)’这字眼的言论,并未假定智慧必然在它后面带来财富。这种思想在箴言中颇例外,在这卷书中,财富是智慧整体中的一部分(请比较三13-18;八17-21),不过在人生中这是更真实的情形。这样从以色列哲人的观点来看,像廿八章六节的言论大可以配上‘行为纯正的富足人就最好’这样的语句。然而廿八章十一节那无掩饰的声明,似乎暗示他是罕见的一种人,因为‘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

在三十章七至九节,我们见到一个人的祷文,他锐敏地留意到财富能产生道德和灵性上的盲目。他知道骆驼穿过针的眼是多么困难(太十九24)。但他也十分确信,贫穷并不是走上敬虔的一步。贫穷有可能使他变成一个盗贼,正如财富使他变成一个亵慢人一样。他的理想是‘中庸之道’:既不贫穷,也不富足。这种理想,源于他对人生美好事物清晰的洞察力。耶路撒冷译本对第八节最后一行,有一种有力的译法:‘求你只把我那一分的饼赐给我吃’。如果个人和国家都这样满足的话,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不会生活在贫困中。这样便把我们带到下一个题目。

{\Section:TopicID=174}照顾穷人(Ⅰ)

十七章五节

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

十四章廿一节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十四章卅一节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

廿二章十六节

欺压贫穷为要利己的,并送礼与富户的,都必缺乏。

三十章十四节

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廿八章三节

穷人欺压贫民,好象暴雨冲没粮食。

廿二章廿二节

贫穷人,你不可因他贫穷就抢夺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

廿二章廿三节

因耶和华必为他辨屈;抢夺他的,耶和华必夺取那人的命。

十五章廿五节

耶和华必拆毁骄傲人的家,却要立定寡妇的地界。

廿二章廿八节

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

廿三章十节

不可挪移古时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儿的田地;

廿三章十一节

因他们的救赎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为他们辨屈。

十四章卅一节的言论,概括了以色列哲人对照顾穷人要说的话。简言之:不可压迫他们,而要仁慈对待他们。当前这一段中那些箴言,都是关注到加于穷人的压迫。

(一)

头三处的箴言,形成这些言论的一个小家庭。它们从‘戏笑’(十七5),而经由‘藐视’(十四21),以至‘欺压’(十四31)追溯压迫的过程。在十四章廿一节,我们能确实假定穷苦的邻舍是首先考虑的。新英文译本译的‘饥饿的人’,可以假定是把希伯来原文经文作稍微修正。本来似乎无恶意企图做的事(嘲弄穷人的情况),立即变成固定的态度(以全然藐视的态度对待他们),然后这种态度演变为行为(压迫他们)。但要注意,同样的判决应用于态度正如应用于行为一样── 而且它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判决:上帝当它是对个人的侮辱!也要注意这判决,是以上帝已经创造人类,包括穷人的事实为根据。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对别人的歧视,不论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肤色、宗教、政治见解等等为理由,都是否定全人类的创造主上帝,而且落在同样的判决之下。

在三十章十四节那些行不义并压迫穷人的人,被比作食人肉的野蛮人。先知弥迦,当他谴责市民的首领和百姓的统治者时,使用这个意象,但是更加生动得多:

你们……从我民身上剥皮, 从他们骨头上剔肉;吃我民的肉, 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 分成块子像要下锅, 又像釜中的肉。 (弥三2-3修译;见诗十四4;五十七4)

廿八章三节的隐喻是较为适度的:压迫穷人的,像铲平并毁坏谷物的暴风雨,结果粮食缺乏。这里压迫人的,明显也是比他那强有力的食肉的一方,有较为适度的工具。他自己也算是贫民中人。许多注释家认为这必是经中文的错误,那个‘穷’字应改正为意义为强有力的暴君的字(新英文译本即如此),这个意义在希伯来文中只要作稍微改变便能办到。在一部关于印度的记录影片中,已故卡美隆(James Cameron)叙述遭放利者毒手的一个故事,他丧失了房子和家园,然后到城里去。他在那里的遭遇不坏,而且开始积蓄了些钱。过一段时间,他回到他本乡 ──并开始从事放利的生意!这是一种压迫──与出卖混合的压迫──就是在这里所暗示的么?像那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而且现在还有许多,都是最坏的那一种暴君。

(二)

‘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廿二22)的意思是剥夺他们的公平待遇。古时的以色列法庭,是在城门口开庭的(见得四1-12)。旧约强调穷人应公平对待的要求,而且再三警告人不可否定他们的权利。旧约也绝对清楚表明这是上帝特别关注的问题(见出廿二2-24;申十17-18;赛一23;十1-2;廿五4;耶五28;摩二6;四1;五12;弥三11)。穷人,连同寡妇(十五25)和孤儿(廿三10),穷人往往是与他们连结在一起的(见诗八十二3-4;赛十2),属于社会的外围。他们在社会上是弱者而又毫无能力,而且不能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利。所以那时和现在一样,他们是易于诱使比他们有能、有势的邻居,以苛刻、极不公正对待的对象(阿摩司书尤其显示那是多么诱使人对他们不利)。但这两节警告人,如果处断不公,法庭成了对付穷人和困苦人的武器,上帝便会立即为他们辨屈(出廿二22-24),使他们获得公正的对待。

‘地界’(廿二28;廿三10;请比较十五25)是竖立的石柱或圆锥形石堆,显示不动产之间的边界,标明合法的所有权。挪移这些界石,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请比较申十九14;廿七17;伯廿四2),由于这样行意味非法剥夺一个家庭所属的一小块土地。众先知严厉地谴责贪婪的地主,他们藉苛刻的策略,牺牲他们那些较贫穷的邻居,独占巨大地产:

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 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 霸占房屋和产业。(弥二2)

祸哉那些以房接房, 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 只顾自己独居境内。 (赛五8;请比较王上廿一)

地界的使用在古时近东各地是常见的,而且擅改地界是到处都被判为有罪的。因此在阿曼尼摩比之训诲中类似地警告人:

不可以暴力带走可开垦之地边界的界石, 也不可搅动测量的绳索之位置; 不可贪得一肘的土地, 也不可侵占寡妇的边界…… 人以主的旨意满足神明, 确定可开垦之地的边界。

在以色列,属于家庭的一小块土地,是以遗产由父传给子的。除了成为狂妄之人的牺牲品以外,许多家庭在艰难的时候可能被迫卖掉他们部分产业,或者因拖欠债务可能失去全部财产。这种情形下,他至近的亲属就有义务赎回那产业,并把它归还这个家庭(请比较利廿五25)。他是‘赎回者’(希伯来文为goel)。然而家属的赎回者对于他的亲人被强取和被压迫而让渡的产业,他是毫无办法赎回的。但廿三章十一节说,上帝却不是无能为力的:是困苦人和被压迫者的亲人和赎回者, 还会接纳他们的缘由,把他们的土地归还给他们。

{\Section:TopicID=175}照顾穷人(Ⅱ)

廿二章九节

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食物分给穷人。

十九章十七节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廿八章廿七节

赒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廿一章十三节

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

如果‘诚实人’在他获得酬报以方法上有别于‘守财奴’(‘恶眼人’),(请比较廿八20,22;智慧与财富(Ⅰ) {\LinkToBook:TopicID=172,Name=智慧与财富(Ⅰ)}的内文),那他在使用金钱的时候会是个‘慷慨的人’(廿二9,按字义是‘眼目慈善的人’)。诚实人不但知道怎样智慧地获得财富,也知道怎样智慧地加以使用。诚实人的有些品质,已出现于三章三节,三章廿七至廿九节以及忠诚与信实{\LinkToBook:TopicID=167,Name=忠诚与信实}这题目内文的注释中。他是那熟知‘社区’一词之真正意义的人,而且他把‘信实’和‘仁慈’置于私利之上,好叫他向上帝守信(赛廿六2),向他的邻舍守信(三27-29),向穷人守信:‘他将食物分给穷人’(廿二9)。慷慨的人这样行,就是借给上帝(十九17)!耶稣还把这思想更加推前一步,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而且要注意:我们无须有‘牙如剑’的(三十14),而落在耶稣随后所说的审判之下(太廿五41-46)──‘佯为不见的’(廿八27)和‘塞耳不听的’(廿一13)就必定会受审判!哲人说,对穷人佯作不见的硬心肠而又吝啬的人‘必多受咒诅’。传道经中的哲人详细说明(四5-6):

不可把你的目光转离困苦人, 也不可给人有理由咒诅你; 因为人如果心灵痛苦, 他便切求咒诅临到你, 造他的主必会垂听他的祷告。

而且今日塞耳不听的人,极可能明日便发现自己在愿意有人听的一边。耶稣陈明了一般的原则:‘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塞德(Ronald Sider)在所着饥饿时代的富裕基督徒(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一书中引人注意地说:‘世界的穷困,是一亿做母亲的在哀哭……因为她们不能喂养她们的儿女。’面对这种情形,基督徒应当为她们的缘故,一同来思索旧约对社会公义要求的含义,作为个人、作为教会,最好怎样把智慧人和耶稣的忠告实际表现出来:要怜悯贫穷的并将食物分给穷人。基督徒也应当默想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和耶稣在马太福音廿五章卅一至四十六节以及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至廿六节说的严肃的话。这里有几句拉比的言论,也值得思索:

无论何人实践爱心和正义,他便仿佛是用慈爱去充满世界。 借钱给穷人的人比施舍的人更胜一筹;但其中最卓越的是把钱投资在合伙之穷人身上的人。

富人与穷人

{\Section:TopicID=169}人生事实

廿二章二节

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

廿九章十三节

贫穷人、强暴人在世相遇;他们的眼目都蒙耶和华光照。

第一处的箴言,易于使我们联想到如下的诗句:

富人居巨第, 穷人住门口, 上帝造他们或尊或卑, 并注定他们的财产。

哲人似乎未必很像所说的那样迟钝的。毋宁说,他是说在上帝所造的世界中、和统治的世界上,富人和穷人(以及穷人和压迫他们的人,廿九13;请比较太五45)都并排可以见到──并没有借此暗示造成这种情势的责任在于上帝,而且有亲手所作的工作的记号或嘉许的印记。但必须承认,廿二章二节确实给予人颇保守的印象;而且确实是给所有论及这主题的箴言所定的主调。有些人富裕,而别的人则贫穷。有些人力足以过极奢华的生活,别的人则要挣扎才能使收支平衡;然而许多人都穷困。这是人生事实。以色列哲人接受这种事实;他们并未尝试改变这种事实。他们既不是政经家,也不是社会改革家。因此并未尝试在理论上精细计画、或设法以实际的措施,使人人能过更好的生活,或使社区能完全根除贫困。先知在古时的以色列是真正的激进分子。甚至哲人为了穷人而论及社会公义这主题时,他缺乏先知那如火的热诚以及对暴行的深恶痛绝。我们不可对他期望过多。

{\Section:TopicID=170}贫富的利弊

十章十五节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十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的财物是他的坚城,在他心想,犹如高墙。

十三章八节

人的资财是他生命的赎价;穷乏人却听不见威吓的话。

十九章四节

财物使朋友增多;但穷人朋友远离。

十四章二十节

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十九章七节

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

廿二章七节

富户管辖穷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

十八章廿三节

贫穷人说哀求的话;富足人用威吓的话回答。

以色列哲人的保守态度,在这些箴言中精微地显示出来,不带感情地把社会上富人的利益与穷人的不利作对比。他们很确定关于富足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关于贫穷,如果有的话,就很少话可以说了;而且他们也不怕这样说。从观察所得的有四样:

(甲)财富给人安全(十15;十八11)。富人不但能很好的供给他们自己,并能满足他们财政上的一切开支;他们也能充分地保护自己,应付命运任何突变。他们作了完全的保险,而且有银行存款以备不虞之需。穷人便没有这样幸运了。他的生存方式,甚易受伤害而又不安定。他可能日复日过得还不错。可是若有预料不到的一张账单掉进他的信箱,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十八章十一节中,其意义应依照其边注的变体,‘……而且在他的想象中犹如高墙’。这可能暗示富人实际上在欺骗自己(请比较十一28)。但它的意思大概不过是表明富人想到他们的安全便感到很安慰。

十三章八节,正如在标准修订本的译法,便是与本题有关的一种情形。富人的性命,受到强盗、绑架者、勒索者等等威胁时,能用钱作赎价,救他脱离危境,由于穷人没有甚么可以争议,他便完全由他们处置了。另一方面,谁会找麻烦去抢劫穷人呢?富人才是这种无法无天的行动的目标。因此这种优势很成问题。实际上,这似乎就是这个箴言的要点。第二行希伯来原文其实是说‘但穷人并不注意别人的指责’,新英文译本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乃指他‘是免除威胁的’,这大概是正确的。这是穷人结果反而有利的一种情形。他至少不会被人抢劫。但我们不应不注意这种反常的事情!

(乙)财富使朋友增多(十九4;十四20;十九7)。我们极可能想知道,由财富而新结交的朋友,是否值得结交的朋友。但这些箴言,并非要讽刺那些寄人篱下者和阿谀者。它们只是表明锐敏的观察所得,无人愿意与穷人做朋友,人性就是如此。穷人使他邻舍的忍耐受考验,甚至成了他亲戚的重担。与他做朋友简直太多要求了。一般人自己的难处就够受的了,不愿把穷人的担子也担上。十九章七节的最后两行,标准修订本,已尽所能把那很难的希伯来原文试译出来。新英文译本跟随七十士译本,译出一个论不同题目独立的箴言:‘习惯作恶的成了彻底的无赖;饶舌之人得到他应受的惩罚’。

(丙)财富给人带来权力(廿二7)。政治和经济的权力,都集中于富人手中。他们支配社区的事务,控制市场价格,支付工资并借贷图利。他暗中操纵,穷人便是随其操纵要跳舞的傀儡。

(丁)财富使人想怎样便怎样(十八23)。穷人必留心他所说的,尤其是当他希望赒济的时候。需要说讨好的话,而且也是他所留心培养的。但由于富人主持牌局,大牌全在他手中,他是无须小心翼翼的。他甚至能使出十分粗野的手段,不理穷人,并叫对方滚开。传道经作了富于机智的观察,说:‘富人得罪人,还要侮辱并损害人;穷人被人得罪,还须另外赔罪’(十三3,新英文译本的译法)。

这样看来,富人比穷人多有这些社会上的利益。这是以不提交的方式陈述的。它只是表明事情的真相。当然,富人把他们的利益应用在甚么利益上,则是另外的问题。那将会是他们智慧的证明或是他们愚妄的表记。但是至少在社会生活主要的范围内,富人可以选择按智慧行事或按愚妄行事。这是要点所在。他们有足够工作的空间──活动和决定的自由。在这些范围中,穷人便没有这些活动的空间。这便是为甚么关于这个主题的那些箴言,要富人听而不是要穷人听了。

{\Section:TopicID=171}愚昧与贫穷

十三章十八节

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

十章四节

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

十二章十一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却是无知。

廿八章十九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廿一章十七节

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

十三章廿三节

穷人耕种多得粮食,但因不义,有消灭的。

在一至九章中有个经常响起的旋律,即尊荣、财富,和智慧携手而行,而且属于智慧的施与(请比较三16;八18,21)。这旋律连同其反面,一同在十三章十八节里面重复:贫穷与耻辱、愚妄携手而行。在上列开始奏出的主题,便是这反旋律。

设法避开辛苦的日常工作的懒惰人(十4),把时间与精力浪费于琐事的妄人(十二11;廿八19),或好宴乐生活和放纵自己于感官享受的人(廿一17),结果必致穷乏。他们不能埋怨谁,因为要怪责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缺乏智慧,时常都会缺之金钱(廿一20)。‘耻辱’一词(十三18)表明缺乏明达人对他们的尊敬,而且他们对于社区也毫无价值。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人’;对公众的利益无明智的话可说,无有价值的事可以贡献(见十八3,论\cf4 美名{\LinkToBook:TopicID=163,Name=美名}的注释)。

这些箴言的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但以色列哲人并不是这样天真的──正如有些基督徒一样──以为穷人所以穷乏,大都由于他们自己的过错,由于他们不勤劳,不节俭和无见识。十三章廿三节的农夫,孜孜不息耕种他那一块颇贫瘠的田地,有美好的谷物收成;却被那贪婪而狂妄的人强索殆尽。这世上的穷人更常成为别人贪婪和愚妄的牺牲品,过于成为他们自己愚蒙的牺牲品,而且哲人对这方面还有更进一步的事情要说。

{\Section:TopicID=172}智慧与财富(Ⅰ)

十三章十一节

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

廿七章廿三节

你要详细知道你羊 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 。

廿七章廿四节

因为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

廿七章廿五节

干草割去,嫩草发现,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敛。

廿七章廿六节

羊羔之毛是为你作衣服;山羊是为作田地的价值,

廿七章廿七节

并有母山羊奶够你吃,也够你的家眷吃,且够养你的婢女。

二十章廿一节

起初速得的产业,终久却不为福。

廿八章廿二节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廿八章二十节

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二十章十七节

以虚谎而得的食物,人觉甘甜;但后来,他的口必充满尘沙。

廿一章六节

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十章二节

不义之财毫无益处;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十一章四节

发怒的日子资财无益;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以色列哲人虽然确信财富是智慧的一种果实,他们同样确信并非所有财富都是智慧的果实。财富与智慧结亲成为一对幸福的配偶、但财富与智慧离婚,便成了不幸的单身汉──诚然,成了不幸造成的苦命人。因此一个人获得他的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衡量一下,好评估其真正的价值:为有价值的东西或为债务。

(一)

最佳而又最耐久的一种财富,是以正当手段藉辛勤的汗水逐渐积蓄而来的(十三11;请比较十4;十二11;廿八19)。在极端的勤劳中,有智慧和确定的报偿。这是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用家常的笔触显示出来的。这段经文推荐畜牧生活的价值和优点,为家庭经济最佳的基础。

在十三章十一节,把用正当手段藉劳苦工作获得的财富,与不劳而得的那种财富作对比。在这里所说的,大概指在贸易和商业上藉投机的投资而得的“横财”。‘迅速得来’(译按:中文本作‘不劳而得’)一语,可能暗示投机者用不诚实和狡诈的方法,或者无论如何他们是令人怀疑的。这可能是从一个心许地土的哲人而来的一句箴言,他吐露他对城里市场中进行的情形有怀疑。但如果有一点成见在其中的话,那也不只是一点善意而已。金融市场会计员的多变时常都是声名狼藉的。这句箴言在我们会注意到的‘易得易失’的情况中,是广泛适用的。

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中所表明的,大概也是同一要点,不过这个哲人是个牧人,而且在思想和感情深处不是个农夫。受劝诱而把田地卖掉的小地主,到市场去用卖得之钱去投资碰碰运气,最好接受劝告三思而后行。即使他发现金矿,他的钱终久会用尽。他留意他的绵羊和山羊就会更好。它们是不会缩减的资产,反而在每年春天小羊生下来时还会增加,为他全家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在这个哲人身上没有多少企业家的味道。但他对于衡量任何新的商业冒险,和避免卤莽从事的精明,能给人极佳的忠告。

‘急速’也是其次三个箴言(二十21;廿八22;廿八 20)的钥字。二十章廿一节的箴言,大概想到在恰当的时间以前攫取的遗产,尤其是藉骗取或暴力的方法取得的。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十九章廿六节和廿八章廿四节都警告作儿子的不可做这种事情(见孝敬父母 {\LinkToBook:TopicID=155,Name=孝敬父母}这个题目的内文)。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故事,不但切题,而且是这一节第二行真理一个精微的例证。

(二)

在廿八章二十节和廿八章廿二节里面,我们有守财奴和诚实人之间的一个对比。不久我们将会论及诚实人(见照顾穷人{\LinkToBook:TopicID=174,Name=照顾穷人(Ⅰ)}这个题目的内文)。‘守财奴’按字义是‘恶眼人’。这种人不但是吝啬的。他是那极欲急速求富的人,对他怎样去做,或谁在这种过程中会受苦,不会特别加以注意的:‘欺骗(译按:中文本作“虚谎”)’(二十17),‘说谎(译按:中文本作“诡诈”)’(廿一6),明目张胆的‘邪恶(译按:中文本作“不义”)’(十2)──不论甚么全都为了一个‘急速发财的人’。这种人在任何有钱可到手的所在,从董事室至二手车场,从政府会堂至后街,都可以找到。他可能轻拍他胀满的钱袋并欣赏它甘甜的滋味,但是哲人说,迟早它会使他消化不良(二十17)。不义之财是‘吹来吹去的浮云’(廿一6),是无实质的。传道经四十章十三节,有个毫不优雅的隐喻表达了同一思想:‘不义之人的财富必定会像急流一样枯竭,并且轰然一声破灭像雨中轰隆巨响的雷声一般’。它也是一个致命的‘网罗’(廿一6),在‘发怒的日子’毫无益处(十2;十一4)── 那就是当上帝斥责这样的罪犯,刑罚他们的日子。因此不义之财不但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它也在上帝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并且发现亏欠,它的获得是致命的损失!

{\Section:TopicID=173}智慧与财富(Ⅱ)

廿三章四节

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

廿三章五节

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

十一章廿八节

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义人必发旺,如青叶。

廿二章一节

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

十六章八节

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十九章一节

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廿八章六节

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十五章十六节

少有财宝,敬畏耶和华,强如多有财宝,烦乱不安。

十章廿二节

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廿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

三十章七节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三十章八节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三十章九节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但我们无需因取不义之财被发现为亏欠的。还有为另一方面是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的:我们在我们自己的价值的天平上怎样衡量财富。

(甲)如果智慧比金银和众人视为价值最高的东西都更加宝贵的话,那么在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便是智慧而不是金钱。所以成为智慧而不是成为富足,应当是人一生中第一个优先和首要拥有的。

关于金钱的难题,难在它就是不能耐久。它有长翅飞去的习惯(廿三4-5),或者如耶稣所说的,它──如果不是先被盗贼偷去的话──就会被虫子咬而且能坏(太六19)。因此为赚钱而不顾自己性命的人是愚人,而且他正是在为一种枉费的目的而付出他的性命。他愈赚得多,他损失的便愈大。因此若非之前,他必定会在最后日子发现,正如意大利一句古谚说的,‘一个人最后穿的衣裳是没有口袋的’。

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哲人都愿意承认:金钱在人生中并不给人增添一定的安全。它能压制人生中的许多打击。但他们也确信把你的人生固定在金钱上,并把你的倚靠放在金钱上,那就是在做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十一章廿八节说,它实际上会‘枯萎’掉(但请看标准修订本的注脚。译按:中文本作‘跌倒’)。很少事物使一个人的品格那样彻底萎缩,像他让金钱为他思想和说话时那样。相反的,一个把自己的人生固定于公义上,并把自己的倚靠放在应当放的地方(请比较三5)的人,便充满生命的力量,而且茂盛繁昌(见诗一3)。

(乙)在箴言中的哲人看来,义人的茂盛繁昌包含物质的繁荣。然而一系列‘胜过’(译按:见廿二1,十六8,十九1,廿八6,十五16;中文本有两处如上译,另两处作‘强如’中十六8一反常态把语句倒译而作‘不如’。若译作‘好过或更好’,则如下的意思更易表达,见下)表明两个主要的论点:(1)虽然正当获得的财富是‘好’的事,(2)在人生中还有比财富更加‘好得多’的事。这些更好的事有三样被挑选了出来:美名(廿二1),公义(十六8;十九1;廿八6),和敬畏耶和华(十五16)。在这里强调财富的真正危险,在于它能歪曲我们对于价值和优先的意识,而使我们看不见失去那些真正重要,而确实使人丰富的‘更好’的事(请比较十12)。

(丙)要注意这些用了‘更好(或好过)’这字眼的言论,并未假定智慧必然在它后面带来财富。这种思想在箴言中颇例外,在这卷书中,财富是智慧整体中的一部分(请比较三13-18;八17-21),不过在人生中这是更真实的情形。这样从以色列哲人的观点来看,像廿八章六节的言论大可以配上‘行为纯正的富足人就最好’这样的语句。然而廿八章十一节那无掩饰的声明,似乎暗示他是罕见的一种人,因为‘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

在三十章七至九节,我们见到一个人的祷文,他锐敏地留意到财富能产生道德和灵性上的盲目。他知道骆驼穿过针的眼是多么困难(太十九24)。但他也十分确信,贫穷并不是走上敬虔的一步。贫穷有可能使他变成一个盗贼,正如财富使他变成一个亵慢人一样。他的理想是‘中庸之道’:既不贫穷,也不富足。这种理想,源于他对人生美好事物清晰的洞察力。耶路撒冷译本对第八节最后一行,有一种有力的译法:‘求你只把我那一分的饼赐给我吃’。如果个人和国家都这样满足的话,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不会生活在贫困中。这样便把我们带到下一个题目。

{\Section:TopicID=174}照顾穷人(Ⅰ)

十七章五节

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

十四章廿一节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十四章卅一节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

廿二章十六节

欺压贫穷为要利己的,并送礼与富户的,都必缺乏。

三十章十四节

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廿八章三节

穷人欺压贫民,好象暴雨冲没粮食。

廿二章廿二节

贫穷人,你不可因他贫穷就抢夺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

廿二章廿三节

因耶和华必为他辨屈;抢夺他的,耶和华必夺取那人的命。

十五章廿五节

耶和华必拆毁骄傲人的家,却要立定寡妇的地界。

廿二章廿八节

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

廿三章十节

不可挪移古时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儿的田地;

廿三章十一节

因他们的救赎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为他们辨屈。

十四章卅一节的言论,概括了以色列哲人对照顾穷人要说的话。简言之:不可压迫他们,而要仁慈对待他们。当前这一段中那些箴言,都是关注到加于穷人的压迫。

(一)

头三处的箴言,形成这些言论的一个小家庭。它们从‘戏笑’(十七5),而经由‘藐视’(十四21),以至‘欺压’(十四31)追溯压迫的过程。在十四章廿一节,我们能确实假定穷苦的邻舍是首先考虑的。新英文译本译的‘饥饿的人’,可以假定是把希伯来原文经文作稍微修正。本来似乎无恶意企图做的事(嘲弄穷人的情况),立即变成固定的态度(以全然藐视的态度对待他们),然后这种态度演变为行为(压迫他们)。但要注意,同样的判决应用于态度正如应用于行为一样── 而且它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判决:上帝当它是对个人的侮辱!也要注意这判决,是以上帝已经创造人类,包括穷人的事实为根据。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对别人的歧视,不论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肤色、宗教、政治见解等等为理由,都是否定全人类的创造主上帝,而且落在同样的判决之下。

在三十章十四节那些行不义并压迫穷人的人,被比作食人肉的野蛮人。先知弥迦,当他谴责市民的首领和百姓的统治者时,使用这个意象,但是更加生动得多:

你们……从我民身上剥皮, 从他们骨头上剔肉;吃我民的肉, 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 分成块子像要下锅, 又像釜中的肉。 (弥三2-3修译;见诗十四4;五十七4)

廿八章三节的隐喻是较为适度的:压迫穷人的,像铲平并毁坏谷物的暴风雨,结果粮食缺乏。这里压迫人的,明显也是比他那强有力的食肉的一方,有较为适度的工具。他自己也算是贫民中人。许多注释家认为这必是经中文的错误,那个‘穷’字应改正为意义为强有力的暴君的字(新英文译本即如此),这个意义在希伯来文中只要作稍微改变便能办到。在一部关于印度的记录影片中,已故卡美隆(James Cameron)叙述遭放利者毒手的一个故事,他丧失了房子和家园,然后到城里去。他在那里的遭遇不坏,而且开始积蓄了些钱。过一段时间,他回到他本乡 ──并开始从事放利的生意!这是一种压迫──与出卖混合的压迫──就是在这里所暗示的么?像那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而且现在还有许多,都是最坏的那一种暴君。

(二)

‘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廿二22)的意思是剥夺他们的公平待遇。古时的以色列法庭,是在城门口开庭的(见得四1-12)。旧约强调穷人应公平对待的要求,而且再三警告人不可否定他们的权利。旧约也绝对清楚表明这是上帝特别关注的问题(见出廿二2-24;申十17-18;赛一23;十1-2;廿五4;耶五28;摩二6;四1;五12;弥三11)。穷人,连同寡妇(十五25)和孤儿(廿三10),穷人往往是与他们连结在一起的(见诗八十二3-4;赛十2),属于社会的外围。他们在社会上是弱者而又毫无能力,而且不能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利。所以那时和现在一样,他们是易于诱使比他们有能、有势的邻居,以苛刻、极不公正对待的对象(阿摩司书尤其显示那是多么诱使人对他们不利)。但这两节警告人,如果处断不公,法庭成了对付穷人和困苦人的武器,上帝便会立即为他们辨屈(出廿二22-24),使他们获得公正的对待。

‘地界’(廿二28;廿三10;请比较十五25)是竖立的石柱或圆锥形石堆,显示不动产之间的边界,标明合法的所有权。挪移这些界石,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请比较申十九14;廿七17;伯廿四2),由于这样行意味非法剥夺一个家庭所属的一小块土地。众先知严厉地谴责贪婪的地主,他们藉苛刻的策略,牺牲他们那些较贫穷的邻居,独占巨大地产:

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 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 霸占房屋和产业。(弥二2)

祸哉那些以房接房, 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 只顾自己独居境内。 (赛五8;请比较王上廿一)

地界的使用在古时近东各地是常见的,而且擅改地界是到处都被判为有罪的。因此在阿曼尼摩比之训诲中类似地警告人:

不可以暴力带走可开垦之地边界的界石, 也不可搅动测量的绳索之位置; 不可贪得一肘的土地, 也不可侵占寡妇的边界…… 人以主的旨意满足神明, 确定可开垦之地的边界。

在以色列,属于家庭的一小块土地,是以遗产由父传给子的。除了成为狂妄之人的牺牲品以外,许多家庭在艰难的时候可能被迫卖掉他们部分产业,或者因拖欠债务可能失去全部财产。这种情形下,他至近的亲属就有义务赎回那产业,并把它归还这个家庭(请比较利廿五25)。他是‘赎回者’(希伯来文为goel)。然而家属的赎回者对于他的亲人被强取和被压迫而让渡的产业,他是毫无办法赎回的。但廿三章十一节说,上帝却不是无能为力的:是困苦人和被压迫者的亲人和赎回者, 还会接纳他们的缘由,把他们的土地归还给他们。

{\Section:TopicID=175}照顾穷人(Ⅱ)

廿二章九节

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食物分给穷人。

十九章十七节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廿八章廿七节

赒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廿一章十三节

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

如果‘诚实人’在他获得酬报以方法上有别于‘守财奴’(‘恶眼人’),(请比较廿八20,22;智慧与财富(Ⅰ) {\LinkToBook:TopicID=172,Name=智慧与财富(Ⅰ)}的内文),那他在使用金钱的时候会是个‘慷慨的人’(廿二9,按字义是‘眼目慈善的人’)。诚实人不但知道怎样智慧地获得财富,也知道怎样智慧地加以使用。诚实人的有些品质,已出现于三章三节,三章廿七至廿九节以及忠诚与信实{\LinkToBook:TopicID=167,Name=忠诚与信实}这题目内文的注释中。他是那熟知‘社区’一词之真正意义的人,而且他把‘信实’和‘仁慈’置于私利之上,好叫他向上帝守信(赛廿六2),向他的邻舍守信(三27-29),向穷人守信:‘他将食物分给穷人’(廿二9)。慷慨的人这样行,就是借给上帝(十九17)!耶稣还把这思想更加推前一步,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而且要注意:我们无须有‘牙如剑’的(三十14),而落在耶稣随后所说的审判之下(太廿五41-46)──‘佯为不见的’(廿八27)和‘塞耳不听的’(廿一13)就必定会受审判!哲人说,对穷人佯作不见的硬心肠而又吝啬的人‘必多受咒诅’。传道经中的哲人详细说明(四5-6):

不可把你的目光转离困苦人, 也不可给人有理由咒诅你; 因为人如果心灵痛苦, 他便切求咒诅临到你, 造他的主必会垂听他的祷告。

而且今日塞耳不听的人,极可能明日便发现自己在愿意有人听的一边。耶稣陈明了一般的原则:‘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塞德(Ronald Sider)在所着饥饿时代的富裕基督徒(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一书中引人注意地说:‘世界的穷困,是一亿做母亲的在哀哭……因为她们不能喂养她们的儿女。’面对这种情形,基督徒应当为她们的缘故,一同来思索旧约对社会公义要求的含义,作为个人、作为教会,最好怎样把智慧人和耶稣的忠告实际表现出来:要怜悯贫穷的并将食物分给穷人。基督徒也应当默想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和耶稣在马太福音廿五章卅一至四十六节以及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至廿六节说的严肃的话。这里有几句拉比的言论,也值得思索:

无论何人实践爱心和正义,他便仿佛是用慈爱去充满世界。 借钱给穷人的人比施舍的人更胜一筹;但其中最卓越的是把钱投资在合伙之穷人身上的人。

富人与穷人

{\Section:TopicID=169}人生事实

廿二章二节

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

廿九章十三节

贫穷人、强暴人在世相遇;他们的眼目都蒙耶和华光照。

第一处的箴言,易于使我们联想到如下的诗句:

富人居巨第, 穷人住门口, 上帝造他们或尊或卑, 并注定他们的财产。

哲人似乎未必很像所说的那样迟钝的。毋宁说,他是说在上帝所造的世界中、和统治的世界上,富人和穷人(以及穷人和压迫他们的人,廿九13;请比较太五45)都并排可以见到──并没有借此暗示造成这种情势的责任在于上帝,而且有亲手所作的工作的记号或嘉许的印记。但必须承认,廿二章二节确实给予人颇保守的印象;而且确实是给所有论及这主题的箴言所定的主调。有些人富裕,而别的人则贫穷。有些人力足以过极奢华的生活,别的人则要挣扎才能使收支平衡;然而许多人都穷困。这是人生事实。以色列哲人接受这种事实;他们并未尝试改变这种事实。他们既不是政经家,也不是社会改革家。因此并未尝试在理论上精细计画、或设法以实际的措施,使人人能过更好的生活,或使社区能完全根除贫困。先知在古时的以色列是真正的激进分子。甚至哲人为了穷人而论及社会公义这主题时,他缺乏先知那如火的热诚以及对暴行的深恶痛绝。我们不可对他期望过多。

{\Section:TopicID=170}贫富的利弊

十章十五节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十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的财物是他的坚城,在他心想,犹如高墙。

十三章八节

人的资财是他生命的赎价;穷乏人却听不见威吓的话。

十九章四节

财物使朋友增多;但穷人朋友远离。

十四章二十节

贫穷人连邻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十九章七节

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

廿二章七节

富户管辖穷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

十八章廿三节

贫穷人说哀求的话;富足人用威吓的话回答。

以色列哲人的保守态度,在这些箴言中精微地显示出来,不带感情地把社会上富人的利益与穷人的不利作对比。他们很确定关于富足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关于贫穷,如果有的话,就很少话可以说了;而且他们也不怕这样说。从观察所得的有四样:

(甲)财富给人安全(十15;十八11)。富人不但能很好的供给他们自己,并能满足他们财政上的一切开支;他们也能充分地保护自己,应付命运任何突变。他们作了完全的保险,而且有银行存款以备不虞之需。穷人便没有这样幸运了。他的生存方式,甚易受伤害而又不安定。他可能日复日过得还不错。可是若有预料不到的一张账单掉进他的信箱,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十八章十一节中,其意义应依照其边注的变体,‘……而且在他的想象中犹如高墙’。这可能暗示富人实际上在欺骗自己(请比较十一28)。但它的意思大概不过是表明富人想到他们的安全便感到很安慰。

十三章八节,正如在标准修订本的译法,便是与本题有关的一种情形。富人的性命,受到强盗、绑架者、勒索者等等威胁时,能用钱作赎价,救他脱离危境,由于穷人没有甚么可以争议,他便完全由他们处置了。另一方面,谁会找麻烦去抢劫穷人呢?富人才是这种无法无天的行动的目标。因此这种优势很成问题。实际上,这似乎就是这个箴言的要点。第二行希伯来原文其实是说‘但穷人并不注意别人的指责’,新英文译本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乃指他‘是免除威胁的’,这大概是正确的。这是穷人结果反而有利的一种情形。他至少不会被人抢劫。但我们不应不注意这种反常的事情!

(乙)财富使朋友增多(十九4;十四20;十九7)。我们极可能想知道,由财富而新结交的朋友,是否值得结交的朋友。但这些箴言,并非要讽刺那些寄人篱下者和阿谀者。它们只是表明锐敏的观察所得,无人愿意与穷人做朋友,人性就是如此。穷人使他邻舍的忍耐受考验,甚至成了他亲戚的重担。与他做朋友简直太多要求了。一般人自己的难处就够受的了,不愿把穷人的担子也担上。十九章七节的最后两行,标准修订本,已尽所能把那很难的希伯来原文试译出来。新英文译本跟随七十士译本,译出一个论不同题目独立的箴言:‘习惯作恶的成了彻底的无赖;饶舌之人得到他应受的惩罚’。

(丙)财富给人带来权力(廿二7)。政治和经济的权力,都集中于富人手中。他们支配社区的事务,控制市场价格,支付工资并借贷图利。他暗中操纵,穷人便是随其操纵要跳舞的傀儡。

(丁)财富使人想怎样便怎样(十八23)。穷人必留心他所说的,尤其是当他希望赒济的时候。需要说讨好的话,而且也是他所留心培养的。但由于富人主持牌局,大牌全在他手中,他是无须小心翼翼的。他甚至能使出十分粗野的手段,不理穷人,并叫对方滚开。传道经作了富于机智的观察,说:‘富人得罪人,还要侮辱并损害人;穷人被人得罪,还须另外赔罪’(十三3,新英文译本的译法)。

这样看来,富人比穷人多有这些社会上的利益。这是以不提交的方式陈述的。它只是表明事情的真相。当然,富人把他们的利益应用在甚么利益上,则是另外的问题。那将会是他们智慧的证明或是他们愚妄的表记。但是至少在社会生活主要的范围内,富人可以选择按智慧行事或按愚妄行事。这是要点所在。他们有足够工作的空间──活动和决定的自由。在这些范围中,穷人便没有这些活动的空间。这便是为甚么关于这个主题的那些箴言,要富人听而不是要穷人听了。

{\Section:TopicID=171}愚昧与贫穷

十三章十八节

弃绝管教的,必致贫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得尊荣。

十章四节

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

十二章十一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却是无知。

廿八章十九节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廿一章十七节

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

十三章廿三节

穷人耕种多得粮食,但因不义,有消灭的。

在一至九章中有个经常响起的旋律,即尊荣、财富,和智慧携手而行,而且属于智慧的施与(请比较三16;八18,21)。这旋律连同其反面,一同在十三章十八节里面重复:贫穷与耻辱、愚妄携手而行。在上列开始奏出的主题,便是这反旋律。

设法避开辛苦的日常工作的懒惰人(十4),把时间与精力浪费于琐事的妄人(十二11;廿八19),或好宴乐生活和放纵自己于感官享受的人(廿一17),结果必致穷乏。他们不能埋怨谁,因为要怪责的只有他们自己。他们缺乏智慧,时常都会缺之金钱(廿一20)。‘耻辱’一词(十三18)表明缺乏明达人对他们的尊敬,而且他们对于社区也毫无价值。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人’;对公众的利益无明智的话可说,无有价值的事可以贡献(见十八3,论\cf4 美名{\LinkToBook:TopicID=163,Name=美名}的注释)。

这些箴言的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但以色列哲人并不是这样天真的──正如有些基督徒一样──以为穷人所以穷乏,大都由于他们自己的过错,由于他们不勤劳,不节俭和无见识。十三章廿三节的农夫,孜孜不息耕种他那一块颇贫瘠的田地,有美好的谷物收成;却被那贪婪而狂妄的人强索殆尽。这世上的穷人更常成为别人贪婪和愚妄的牺牲品,过于成为他们自己愚蒙的牺牲品,而且哲人对这方面还有更进一步的事情要说。

{\Section:TopicID=172}智慧与财富(Ⅰ)

十三章十一节

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

廿七章廿三节

你要详细知道你羊 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 。

廿七章廿四节

因为资财不能永有,冠冕岂能存到万代?

廿七章廿五节

干草割去,嫩草发现,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敛。

廿七章廿六节

羊羔之毛是为你作衣服;山羊是为作田地的价值,

廿七章廿七节

并有母山羊奶够你吃,也够你的家眷吃,且够养你的婢女。

二十章廿一节

起初速得的产业,终久却不为福。

廿八章廿二节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廿八章二十节

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二十章十七节

以虚谎而得的食物,人觉甘甜;但后来,他的口必充满尘沙。

廿一章六节

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十章二节

不义之财毫无益处;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十一章四节

发怒的日子资财无益;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以色列哲人虽然确信财富是智慧的一种果实,他们同样确信并非所有财富都是智慧的果实。财富与智慧结亲成为一对幸福的配偶、但财富与智慧离婚,便成了不幸的单身汉──诚然,成了不幸造成的苦命人。因此一个人获得他的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衡量一下,好评估其真正的价值:为有价值的东西或为债务。

(一)

最佳而又最耐久的一种财富,是以正当手段藉辛勤的汗水逐渐积蓄而来的(十三11;请比较十4;十二11;廿八19)。在极端的勤劳中,有智慧和确定的报偿。这是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用家常的笔触显示出来的。这段经文推荐畜牧生活的价值和优点,为家庭经济最佳的基础。

在十三章十一节,把用正当手段藉劳苦工作获得的财富,与不劳而得的那种财富作对比。在这里所说的,大概指在贸易和商业上藉投机的投资而得的“横财”。‘迅速得来’(译按:中文本作‘不劳而得’)一语,可能暗示投机者用不诚实和狡诈的方法,或者无论如何他们是令人怀疑的。这可能是从一个心许地土的哲人而来的一句箴言,他吐露他对城里市场中进行的情形有怀疑。但如果有一点成见在其中的话,那也不只是一点善意而已。金融市场会计员的多变时常都是声名狼藉的。这句箴言在我们会注意到的‘易得易失’的情况中,是广泛适用的。

在廿七章廿三至廿七节中所表明的,大概也是同一要点,不过这个哲人是个牧人,而且在思想和感情深处不是个农夫。受劝诱而把田地卖掉的小地主,到市场去用卖得之钱去投资碰碰运气,最好接受劝告三思而后行。即使他发现金矿,他的钱终久会用尽。他留意他的绵羊和山羊就会更好。它们是不会缩减的资产,反而在每年春天小羊生下来时还会增加,为他全家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在这个哲人身上没有多少企业家的味道。但他对于衡量任何新的商业冒险,和避免卤莽从事的精明,能给人极佳的忠告。

‘急速’也是其次三个箴言(二十21;廿八22;廿八 20)的钥字。二十章廿一节的箴言,大概想到在恰当的时间以前攫取的遗产,尤其是藉骗取或暴力的方法取得的。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十九章廿六节和廿八章廿四节都警告作儿子的不可做这种事情(见孝敬父母 {\LinkToBook:TopicID=155,Name=孝敬父母}这个题目的内文)。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故事,不但切题,而且是这一节第二行真理一个精微的例证。

(二)

在廿八章二十节和廿八章廿二节里面,我们有守财奴和诚实人之间的一个对比。不久我们将会论及诚实人(见照顾穷人{\LinkToBook:TopicID=174,Name=照顾穷人(Ⅰ)}这个题目的内文)。‘守财奴’按字义是‘恶眼人’。这种人不但是吝啬的。他是那极欲急速求富的人,对他怎样去做,或谁在这种过程中会受苦,不会特别加以注意的:‘欺骗(译按:中文本作“虚谎”)’(二十17),‘说谎(译按:中文本作“诡诈”)’(廿一6),明目张胆的‘邪恶(译按:中文本作“不义”)’(十2)──不论甚么全都为了一个‘急速发财的人’。这种人在任何有钱可到手的所在,从董事室至二手车场,从政府会堂至后街,都可以找到。他可能轻拍他胀满的钱袋并欣赏它甘甜的滋味,但是哲人说,迟早它会使他消化不良(二十17)。不义之财是‘吹来吹去的浮云’(廿一6),是无实质的。传道经四十章十三节,有个毫不优雅的隐喻表达了同一思想:‘不义之人的财富必定会像急流一样枯竭,并且轰然一声破灭像雨中轰隆巨响的雷声一般’。它也是一个致命的‘网罗’(廿一6),在‘发怒的日子’毫无益处(十2;十一4)── 那就是当上帝斥责这样的罪犯,刑罚他们的日子。因此不义之财不但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它也在上帝的天平上加以衡量──并且发现亏欠,它的获得是致命的损失!

{\Section:TopicID=173}智慧与财富(Ⅱ)

廿三章四节

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

廿三章五节

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

十一章廿八节

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义人必发旺,如青叶。

廿二章一节

美名胜过大财;恩宠强如金银。

十六章八节

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十九章一节

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廿八章六节

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十五章十六节

少有财宝,敬畏耶和华,强如多有财宝,烦乱不安。

十章廿二节

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廿八章十一节

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

三十章七节

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三十章八节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三十章九节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但我们无需因取不义之财被发现为亏欠的。还有为另一方面是财富要在智慧的天平上加以衡量的:我们在我们自己的价值的天平上怎样衡量财富。

(甲)如果智慧比金银和众人视为价值最高的东西都更加宝贵的话,那么在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便是智慧而不是金钱。所以成为智慧而不是成为富足,应当是人一生中第一个优先和首要拥有的。

关于金钱的难题,难在它就是不能耐久。它有长翅飞去的习惯(廿三4-5),或者如耶稣所说的,它──如果不是先被盗贼偷去的话──就会被虫子咬而且能坏(太六19)。因此为赚钱而不顾自己性命的人是愚人,而且他正是在为一种枉费的目的而付出他的性命。他愈赚得多,他损失的便愈大。因此若非之前,他必定会在最后日子发现,正如意大利一句古谚说的,‘一个人最后穿的衣裳是没有口袋的’。

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哲人都愿意承认:金钱在人生中并不给人增添一定的安全。它能压制人生中的许多打击。但他们也确信把你的人生固定在金钱上,并把你的倚靠放在金钱上,那就是在做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十一章廿八节说,它实际上会‘枯萎’掉(但请看标准修订本的注脚。译按:中文本作‘跌倒’)。很少事物使一个人的品格那样彻底萎缩,像他让金钱为他思想和说话时那样。相反的,一个把自己的人生固定于公义上,并把自己的倚靠放在应当放的地方(请比较三5)的人,便充满生命的力量,而且茂盛繁昌(见诗一3)。

(乙)在箴言中的哲人看来,义人的茂盛繁昌包含物质的繁荣。然而一系列‘胜过’(译按:见廿二1,十六8,十九1,廿八6,十五16;中文本有两处如上译,另两处作‘强如’中十六8一反常态把语句倒译而作‘不如’。若译作‘好过或更好’,则如下的意思更易表达,见下)表明两个主要的论点:(1)虽然正当获得的财富是‘好’的事,(2)在人生中还有比财富更加‘好得多’的事。这些更好的事有三样被挑选了出来:美名(廿二1),公义(十六8;十九1;廿八6),和敬畏耶和华(十五16)。在这里强调财富的真正危险,在于它能歪曲我们对于价值和优先的意识,而使我们看不见失去那些真正重要,而确实使人丰富的‘更好’的事(请比较十12)。

(丙)要注意这些用了‘更好(或好过)’这字眼的言论,并未假定智慧必然在它后面带来财富。这种思想在箴言中颇例外,在这卷书中,财富是智慧整体中的一部分(请比较三13-18;八17-21),不过在人生中这是更真实的情形。这样从以色列哲人的观点来看,像廿八章六节的言论大可以配上‘行为纯正的富足人就最好’这样的语句。然而廿八章十一节那无掩饰的声明,似乎暗示他是罕见的一种人,因为‘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

在三十章七至九节,我们见到一个人的祷文,他锐敏地留意到财富能产生道德和灵性上的盲目。他知道骆驼穿过针的眼是多么困难(太十九24)。但他也十分确信,贫穷并不是走上敬虔的一步。贫穷有可能使他变成一个盗贼,正如财富使他变成一个亵慢人一样。他的理想是‘中庸之道’:既不贫穷,也不富足。这种理想,源于他对人生美好事物清晰的洞察力。耶路撒冷译本对第八节最后一行,有一种有力的译法:‘求你只把我那一分的饼赐给我吃’。如果个人和国家都这样满足的话,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不会生活在贫困中。这样便把我们带到下一个题目。

{\Section:TopicID=174}照顾穷人(Ⅰ)

十七章五节

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幸灾乐祸的,必不免受罚。

十四章廿一节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十四章卅一节

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主。

廿二章十六节

欺压贫穷为要利己的,并送礼与富户的,都必缺乏。

三十章十四节

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廿八章三节

穷人欺压贫民,好象暴雨冲没粮食。

廿二章廿二节

贫穷人,你不可因他贫穷就抢夺他的物,也不可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

廿二章廿三节

因耶和华必为他辨屈;抢夺他的,耶和华必夺取那人的命。

十五章廿五节

耶和华必拆毁骄傲人的家,却要立定寡妇的地界。

廿二章廿八节

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

廿三章十节

不可挪移古时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儿的田地;

廿三章十一节

因他们的救赎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为他们辨屈。

十四章卅一节的言论,概括了以色列哲人对照顾穷人要说的话。简言之:不可压迫他们,而要仁慈对待他们。当前这一段中那些箴言,都是关注到加于穷人的压迫。

(一)

头三处的箴言,形成这些言论的一个小家庭。它们从‘戏笑’(十七5),而经由‘藐视’(十四21),以至‘欺压’(十四31)追溯压迫的过程。在十四章廿一节,我们能确实假定穷苦的邻舍是首先考虑的。新英文译本译的‘饥饿的人’,可以假定是把希伯来原文经文作稍微修正。本来似乎无恶意企图做的事(嘲弄穷人的情况),立即变成固定的态度(以全然藐视的态度对待他们),然后这种态度演变为行为(压迫他们)。但要注意,同样的判决应用于态度正如应用于行为一样── 而且它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判决:上帝当它是对个人的侮辱!也要注意这判决,是以上帝已经创造人类,包括穷人的事实为根据。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对别人的歧视,不论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肤色、宗教、政治见解等等为理由,都是否定全人类的创造主上帝,而且落在同样的判决之下。

在三十章十四节那些行不义并压迫穷人的人,被比作食人肉的野蛮人。先知弥迦,当他谴责市民的首领和百姓的统治者时,使用这个意象,但是更加生动得多:

你们……从我民身上剥皮, 从他们骨头上剔肉;吃我民的肉, 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 分成块子像要下锅, 又像釜中的肉。 (弥三2-3修译;见诗十四4;五十七4)

廿八章三节的隐喻是较为适度的:压迫穷人的,像铲平并毁坏谷物的暴风雨,结果粮食缺乏。这里压迫人的,明显也是比他那强有力的食肉的一方,有较为适度的工具。他自己也算是贫民中人。许多注释家认为这必是经中文的错误,那个‘穷’字应改正为意义为强有力的暴君的字(新英文译本即如此),这个意义在希伯来文中只要作稍微改变便能办到。在一部关于印度的记录影片中,已故卡美隆(James Cameron)叙述遭放利者毒手的一个故事,他丧失了房子和家园,然后到城里去。他在那里的遭遇不坏,而且开始积蓄了些钱。过一段时间,他回到他本乡 ──并开始从事放利的生意!这是一种压迫──与出卖混合的压迫──就是在这里所暗示的么?像那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而且现在还有许多,都是最坏的那一种暴君。

(二)

‘在城门口欺压困苦人’(廿二22)的意思是剥夺他们的公平待遇。古时的以色列法庭,是在城门口开庭的(见得四1-12)。旧约强调穷人应公平对待的要求,而且再三警告人不可否定他们的权利。旧约也绝对清楚表明这是上帝特别关注的问题(见出廿二2-24;申十17-18;赛一23;十1-2;廿五4;耶五28;摩二6;四1;五12;弥三11)。穷人,连同寡妇(十五25)和孤儿(廿三10),穷人往往是与他们连结在一起的(见诗八十二3-4;赛十2),属于社会的外围。他们在社会上是弱者而又毫无能力,而且不能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利。所以那时和现在一样,他们是易于诱使比他们有能、有势的邻居,以苛刻、极不公正对待的对象(阿摩司书尤其显示那是多么诱使人对他们不利)。但这两节警告人,如果处断不公,法庭成了对付穷人和困苦人的武器,上帝便会立即为他们辨屈(出廿二22-24),使他们获得公正的对待。

‘地界’(廿二28;廿三10;请比较十五25)是竖立的石柱或圆锥形石堆,显示不动产之间的边界,标明合法的所有权。挪移这些界石,被视为非常严重的罪行(请比较申十九14;廿七17;伯廿四2),由于这样行意味非法剥夺一个家庭所属的一小块土地。众先知严厉地谴责贪婪的地主,他们藉苛刻的策略,牺牲他们那些较贫穷的邻居,独占巨大地产:

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 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 霸占房屋和产业。(弥二2)

祸哉那些以房接房, 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 只顾自己独居境内。 (赛五8;请比较王上廿一)

地界的使用在古时近东各地是常见的,而且擅改地界是到处都被判为有罪的。因此在阿曼尼摩比之训诲中类似地警告人:

不可以暴力带走可开垦之地边界的界石, 也不可搅动测量的绳索之位置; 不可贪得一肘的土地, 也不可侵占寡妇的边界…… 人以主的旨意满足神明, 确定可开垦之地的边界。

在以色列,属于家庭的一小块土地,是以遗产由父传给子的。除了成为狂妄之人的牺牲品以外,许多家庭在艰难的时候可能被迫卖掉他们部分产业,或者因拖欠债务可能失去全部财产。这种情形下,他至近的亲属就有义务赎回那产业,并把它归还这个家庭(请比较利廿五25)。他是‘赎回者’(希伯来文为goel)。然而家属的赎回者对于他的亲人被强取和被压迫而让渡的产业,他是毫无办法赎回的。但廿三章十一节说,上帝却不是无能为力的:是困苦人和被压迫者的亲人和赎回者, 还会接纳他们的缘由,把他们的土地归还给他们。

{\Section:TopicID=175}照顾穷人(Ⅱ)

廿二章九节

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食物分给穷人。

十九章十七节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廿八章廿七节

赒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廿一章十三节

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

如果‘诚实人’在他获得酬报以方法上有别于‘守财奴’(‘恶眼人’),(请比较廿八20,22;智慧与财富(Ⅰ) {\LinkToBook:TopicID=172,Name=智慧与财富(Ⅰ)}的内文),那他在使用金钱的时候会是个‘慷慨的人’(廿二9,按字义是‘眼目慈善的人’)。诚实人不但知道怎样智慧地获得财富,也知道怎样智慧地加以使用。诚实人的有些品质,已出现于三章三节,三章廿七至廿九节以及忠诚与信实{\LinkToBook:TopicID=167,Name=忠诚与信实}这题目内文的注释中。他是那熟知‘社区’一词之真正意义的人,而且他把‘信实’和‘仁慈’置于私利之上,好叫他向上帝守信(赛廿六2),向他的邻舍守信(三27-29),向穷人守信:‘他将食物分给穷人’(廿二9)。慷慨的人这样行,就是借给上帝(十九17)!耶稣还把这思想更加推前一步,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而且要注意:我们无须有‘牙如剑’的(三十14),而落在耶稣随后所说的审判之下(太廿五41-46)──‘佯为不见的’(廿八27)和‘塞耳不听的’(廿一13)就必定会受审判!哲人说,对穷人佯作不见的硬心肠而又吝啬的人‘必多受咒诅’。传道经中的哲人详细说明(四5-6):

不可把你的目光转离困苦人, 也不可给人有理由咒诅你; 因为人如果心灵痛苦, 他便切求咒诅临到你, 造他的主必会垂听他的祷告。

而且今日塞耳不听的人,极可能明日便发现自己在愿意有人听的一边。耶稣陈明了一般的原则:‘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塞德(Ronald Sider)在所着饥饿时代的富裕基督徒(Rich Christians in an Age of Hunger)一书中引人注意地说:‘世界的穷困,是一亿做母亲的在哀哭……因为她们不能喂养她们的儿女。’面对这种情形,基督徒应当为她们的缘故,一同来思索旧约对社会公义要求的含义,作为个人、作为教会,最好怎样把智慧人和耶稣的忠告实际表现出来:要怜悯贫穷的并将食物分给穷人。基督徒也应当默想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和耶稣在马太福音廿五章卅一至四十六节以及路加福音十六章十九至廿六节说的严肃的话。这里有几句拉比的言论,也值得思索:

无论何人实践爱心和正义,他便仿佛是用慈爱去充满世界。 借钱给穷人的人比施舍的人更胜一筹;但其中最卓越的是把钱投资在合伙之穷人身上的人。

负责还债

十七章十八节

在邻舍面前击掌作保,乃是无知的人。

十一章十五节

为外人作保的,必受亏损;恨恶击掌的,却得安稳。

廿二章廿六节

不要与人击掌,不要为欠债的作保。

廿二章廿七节

你若没有甚么偿还,何必使人夺去你睡卧的床呢?

六章一节

我儿,你若为朋友作保,替外人击掌,

六章二节

你就被口中的话语缠住,被嘴里的言语捉住。

六章三节

我儿,你既落在朋友手中,就当这样行才可救自己:你要自卑,去恳求你的朋友。

六章四节

不要容你的眼睛睡觉;不要容你的眼皮打盹。

六章五节

要救自己,如鹿脱离猎户的手如鸟脱离捕鸟人的手。

廿七章十三节

谁为生人作保,就拿谁的衣服;谁为外女作保,谁就承当。

二十章十六节

谁为生人作保,就拿谁的衣服;谁为外人作保,谁就要承当。

(一)

这些言论的主题是说作保证人(‘担保人’),承担别人债务的法律责任为不智。愿负起‘担保人的责任’为在以色列以及古代近东各处获得借贷常见的方法。哲人可能特别思想到在市场地方,由商人和贸易者作信用处理办法的繁复,不过他们的言论同样适用于负责偿还陷于艰难时候的朋友或邻舍所负的债务。

以色列哲人所给人的忠告是:最明智的是不要替人作保,尤其是你对债务人并不很熟识的时候(‘外人’,十一15;六1──除非是这意思只是指‘另一个人’,见新国际译本的译法)。因此十七章十八节率直明言:为人作保是绝对愚蠢的记号;然而六章一至五节则力劝人,若是已经给人作了保证,就不可浪费时间,要竭力设法解除所作的保证。六章三节希伯来原文的最后一行,是比标准修订本的译法‘你要去,抑制你的骄傲,并包围你的邻舍’更加有力的。‘作保’这片语,按字义是‘击掌’的意思(六1;十七18;廿二26;不同地是廿七13),而且是指藉握手保证双方同意协议的习惯。哲人显然曾见够多的债务人不还债,以及够多出自善意但不谨慎的保证人因签保而要负责还债,因粗心大意使自己泥淖深陷毫无办法,困坐愁城,令自己确信这是最智慧的做法。廿二章廿七节用幽默的暗示警告人,对不智之保证人会发生的事情。他不仅变为赤贫,若不能还清拖债者的债务的话,他还要受奴役的威胁(请比较王下四1-7;尼五1-8)。

最后的言论(二十16;廿七13)可以从两方面来了解:(1)作为一种讥讽的警告:担保人无须期望在债主手中有慈悲:他要持守他的保证,债主要索债;或者(2)作者对债权人的忠告,由于外国人是不良的保险对象,在接受保证人负责为外人还债签保时,千万要提防,衣服往往提供作为借贷的抵押品(出廿二 25-27;申廿四10-13;请比较摩二8)。

(二)

我们若察究字里行间隐含的意思,这些言论的警告听起来主要是针对人不可作轻率和考虑欠周的保证,这样的保证都是凭一时慷慨的冲动而作的,后来却令人遭受极重的损失。可能有时候为朋友或邻舍做保证人是明智而又仁慈的事。这至少是传道经那个哲人所采取的见解,不过他也警告人提防这样做会有的危险(廿九14-15,18,20):

一个善良的人会为他的邻舍做保证人, 但一个已丧失耻辱感的人会使他失望。 不可忘记你的保证人一切的仁慈, 因为他已经为你交出他的性命…… 做保证人已破坏了许多原是顺利的人, 并且把他们摇撼得像海浪一样; 做保证人已驱使许多有权力的人流亡, 他们在异国到处流浪…… 要量你自己的能力帮助你的邻舍, 但要自己小心,免得你跌倒了。

在希伯来书中作担保人的术语应用于耶稣的身上,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七22)。其意思是耶稣已经为了这约的实践签保并使自己负起责任,不但从上帝那一方面,也从的百姓这一方面,作他们的代表行事── 的百姓,如果曾经有一个的话,乃是一个不良的保险对象;但 是个使人不致失望的中保。

礼物与贿赂

十五章廿七节

贪恋财利的,扰害己家;恨恶贿赂的,必得存活。

十七章八节

贿赂在馈送的人眼中看为宝玉,随处运动都得顺利。

十九章六节

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爱送礼的,人都为他的朋友。

十八章十六节

人的礼物为他开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

廿一章十四节

暗中送的礼物挽回怒气;怀中搋的贿赂止息暴怒。

廿五章十四节

空夸赠送礼物的,好象无雨的风云。

在十五章廿七节,我们有对贿赂率直的非难。其含意是:这些是那些牺牲别人、极欲急速攫取利益之人,所送或所受的贿赂,或许是在生意的企业上,或是藉歪曲公正的做法(请比较十七23)。下一个箴言出现在对贿赂这样坦白的非难之后,读起来有令人感到奇异的感觉。贿赂像一根‘魔术棒’,正如我们会说的:把棒一挥,(喂,说变就变!)‘随处流动,都得顺利’(十七8)。有贿赂或礼物在手中的人能结交朋友和有势力的人(十九6),为他在社会上的发迹开路(十八 16),并且使自己从困难的情况中解救出来(廿一14)。简言之,礼物和贿赂是社会上奇妙的滑润油。它们使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舒适并给他带来成功。

关于以色列的哲人认为贿赂是坏事或好事,似乎有些不分明的地方。我们可能认为把‘贿赂’和‘礼物’之间加以区分便把这种不分明消除了。但是在那些箴言中虽然用两个各别的希伯来文字眼,它们在廿一章十四节是被视为同等的,而且通常被译作‘礼物’的那个字,在十五章廿七节实际上是‘贿赂’这个字。有两点应特别提及。第一,作为贿赂之馈送与收受的评论,这些箴言听起来是对的。那是事情的实情。哲人没有必要推荐这种常例。第二,在古时以色列人的社会,正如今日许多东方人的社会一样,寻求上级或保护人的恩宠时,送礼是社会接受的一种习惯。礼物与贿赂之间的区别,大半的时候总是不容易画分的;而在有些社会中则比其他的更加难以画分。在要画分界线的地方,对于所有的社会来说也无须是相同的。虽然动机无疑是视为最重要的,礼物为明递或暗送是辨明它在这条界线哪一边的一个明确的记号,若有任何怀疑的话,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廿二节给基督徒提供正确的忠告:‘凡呈现邪恶的事都要禁戒不作’(钦定本的译法)。

在高位中之公义与邪恶

十一章十一节

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举,却因邪恶人的口就倾覆。

十一章十节

义人享福,合城喜乐;恶人灭亡,人都欢呼。

廿九章十六节

恶人加多,过犯也加多,义人必看见他们跌倒。

廿八章廿八节

恶人兴起,人就躲藏;恶人败亡,义人增多。

廿八章十二节

义人得志,有大荣耀;恶人兴起,人就躲藏。

廿九章二节

义人增多,民就喜乐;恶人掌权,民就叹息。

十四章卅四节

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

(一)

我们已经注意到(见奸人{\LinkToBook:TopicID=149,Name=奸人}这个题目的内文)义人的言语和行动对于社区的整体和幸福的贡献,然而邪恶人做的事则对社区造成破坏。它是好或坏的政治团体在社会上公义和邪恶的表现,就是现在在这些箴言中费煞工夫表达出来的。这一点已概括在十一章十一节里面。正直人的‘祝福’,可能是由上帝赐予他们的祝福,这祝福满溢出来,仿佛使整个社区(‘城’)都获益,或者由正直人藉他们的善言善行给予他们同城的市民的祝福。或许两者的意义都有。结果那城被高举或被‘建立’(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有明显差异的是:邪恶人邪恶而又恶毒的言语,则打击它的根基并且将城夷为平地。

四个相类的箴言,特别指出一个社区有恰当正确领导的重要性(廿九16;廿八28;廿八12;廿九2)。它们的主题是,社会由邪恶人或义人控制权力和影响时对比的结果。当邪恶人掌权并支配国家事务时,暴行和不义行为实际上便受到鼓励而且猖獗不受抑制(廿九16),人民在无法忍受的压迫的重担下呻吟(廿九2),而且因为惧怕受大伤害而使他们人数稀少(廿八28;廿八12)。当义人兴起掌权时,邪恶人便败亡,人民──尤其是穷人──就有很好的理由欢乐,因为公义和公平必定丰盛。

(二)

在十四章卅四节采取了最广大的视域:公义是使国家被高举所走的道路;罪恶是使国家招致羞辱的道路。这是呼应旧约总括的思想,尤其是在希伯来众先知的信息中属于极重要的一个主题。这原则或许在申命记廿八章,以其一连串祝福与咒诅的对比中,陈述得最清楚:‘你[以色列]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这以下的福必……临到你身上……’(1-14节);‘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这以下的咒诅都必……临到你身上……’(15-68节)。以色列人民的故事,就是在旧约里面陈述的,大都是这个主题的例证和表现。在本章所说的咒诅比所说的祝福强得多,反映出以色列民及其领袖更常宁愿背逆而不听从上帝声音的事实,直到他们最后被暴力带至放逐之地,作为对他们罪恶的惩罚。虽然以色列的故事以实例说明了这个主题,旧约视这个原则在一般的社区和国家,从所多玛和蛾摩拉诸城(创十九)至巴比伦大帝国(但五)中显示出来。

伯特菲德(Herbert Butterfield)在所着基督教与历史(Christianity and History)一书中写到‘在历史中之审判’这个主题时,说:

审判在历史中最沉重的落在那些自命为神明的人身上,他们大胆反抗上帝和历史,将他们的倚靠放在人为的体系里,并敬拜他们自己的手所做的工作,并说他们自己右臂的能力使他们获胜……。如果人相信科学并且以它为生命的一切和目的,仿佛它是不要向任何更高之伦理目的屈服的话,那么在宇宙的组成本身中就有东西会使它对它本身执行审判,若仅以原子弹的形式那就好了。

如果这些话不会成为对我们自己国家的预言的话,伯特菲德从过去国家与帝国兴衰学到的功课所要说的,是需要铭记于心的:

有一种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我们对这个题目可能说的,以及我们可能加于人类历史道德上的裁判,只有应用到对自我的审判才是有效的──只有令我们深切地领受到才是有用的。

C、市场上

合算的买卖,屯粮,和诡诈的法码

二十章十四节

买物的说:不好,不好;及至买去,他便自夸。

十一章廿六节

屯粮不卖的,民必咒诅他;情愿出卖的,人必为他祝福。

二十章十一节

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

二十章廿三节

两样的法码为耶和华所憎恶;诡诈的天平也为不善。

十一章一节

诡诈的天平为耶和华所憎恶;公平的法码为他所喜悦。

十六章十一节

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属耶和华;囊中一切法码都为他所定。

(一)

讨价还价,从前是,而且现在仍然是东方人市场中买卖货物的方法。在二十章十四节,我们有一段幽默的论及聪明的顾客简明的描写。他埋怨卖给他的是次货,好叫对方减价,及至买去,他便夸耀自己多么聪明。这言论是以简易视察人生事实的形式表达的。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或许这是要我们思考到,欺诈在柜台的任何一方都可能发现的。或许只是要我们作会心的微笑罢了。

十一章廿六节,售卖人正在从事他的诡计。在这里提及的或许是屯积谷物、推高价格的作法,谋取更大的利益,而且获得更多的利润。投机者听任他的顾客怎样想他是毫无疑问的;他们必定会‘咒诅’他。但零售商人顾及自己顾客的利益,不仅是他自己真正的利益,也赢得他们的‘祝福’。

(二)

律法、众先知、和智慧人,同声谴责包括使用诡诈法码、升斗与天平欺诈手段的交易(请比较利十九36;申廿五13-16;结四十五10-12;摩八5;弥六 11)。秤或天平,是现在仍然使用的一种简单的东西;天平是用一根秤杆两端各用绳悬挂一个浅盘,中间或是用手持住或放在中心的一个支架上。它们很容易用不足重量的法码加以操纵。‘两样的法码,两样的升斗’(二十10)的希伯来原文作‘石和一石,伊法和一伊法’。法码通常用石块制成并刻上它们的数值。它们保存在一个囊中(请比较十六11)。日常用的基本重量单位是‘舍客勒’(约11公分,王下七1;结四10)。伊法是用于谷类之量干物的量器(士六19),等于一个够大可以容纳一个人的器皿之容量(请比较亚五6-11),而且算作为一头‘驴的重量’(即一‘贺梅珥’;请比较赛五10)之十分之一。因此欺诈的商人会有两组法码和升斗,一组是低于标准的(‘公平’的法码,十一1;见新国际标准译本)用于卖出,另一组则多于标准的,用于买入。我们可能注意到:虽然我们听见有‘王的平’(撒下十四26)和‘圣所的平’(出三十13)以及这些可能代表用于征税等目的的标准,由商人所用实际重量的标准,是地区与地区和城与城之间都有分别的(见创廿三16)。那就使那狂妄者更容易使用欺诈的法码和升斗了。

上列第二组四个言论中的头三个都强调商业上这样不当的行为是上帝所痛恨的。然而最后的言论则更进一步,并且说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属于上帝,而且是 手所作的工作。仿佛已经规定一个舍客勒应有多少重量,或一个伊法应有多少容量,而且自己费心察看商人的法码和升斗是否与的相合。因此这些箴言坚持上帝锐利的细察临到商店柜台的教训,而且 期望完全的诚实。这个教训适用于我们所有商业和生意的交易。

犹太人的拉比也强调有必要在法码和升斗问题上完全诚实,而且规定严格的规则防止无意之中的曲解。因此,例如他们规定‘零售商人每周必须拭抹他的升斗两次,他的法码每周一次,以及他的天平每次称过都必须拭抹’。而且在注释利未记十九章卅五节时说,‘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在尺上”指地的量度,他不可为一个人在夏天量,为另一个人则在冬天量[在夏天量尺收缩];“在秤上”,他不可把他的法码放在盘里面[那样会使法码重些];“在升斗上”,他不可使液体物质起泡’。我们可能不大关心拉比声明的法律上的装饰,但我们必须赏识他们对细节的注意。根据一个古时的言论说,‘在小事上诚实不是一件小事’;另一句则说,‘诚实是精确至不差毫厘的’。‘小事’,‘毫厘’是我们容易忽略,而为上帝所考究的。

D、法庭中

假见证

十二章十七节

说出真话的,显明公义;作假见证的,显出诡诈。

十四章五节

诚实见证人不说谎话;假见证人吐出谎言。

十四章廿五节

作真见证的,救人性命;吐出谎言的,施行诡诈。

廿五章十八节

作假见证陷害邻舍的,就是大槌,是利刀,是快箭。

廿四章廿八节

不可无故作见证陷害邻舍,也不可用嘴欺骗人。

廿四章廿九节

不可说:人怎样待我,我也怎样待他;我必照他所行的报复他。

十九章廿八节

匪徒作见证戏笑公平;恶人的口吞下罪孽。

十九章五节

作假见证的,必不免受罚;吐出谎言的,终不能逃脱。

十九章九节

作假见证的,不免受罚;吐出谎言的,也必灭亡。

廿一章廿八节

作假见证的必灭亡;惟有听真情而言的,其言长存。

廿九章廿四节

人与盗贼分赃,是恨恶自己的性命;他听见叫人发誓的声音,却不言语。

在全以色列大小城市中,法庭是在城门口开庭的。审判官是从长老──族长和社区中的领导人物──抽签选定的(申廿一19;廿二15)。他们审问刑事和民事案件,不过二者的区别在旧约里面,是从未清楚加以划分的。这些法庭在工作上一个好例子,见于路得记四章一至十二节;一个较不吉利的例子则见于列王纪上廿一章八至十四节。

审判处理得公正或不公正大半有赖于证人的说实话(十二17;十四5)。因此证人登证人席要严肃起誓‘说实话,全部实话,只说实话,不说别的’。作假见证是第九诫特别加以责难的罪:‘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出二十16)。伪证是谎言最恶劣的一种形式,因为它使审判成了笑柄(十九 28),而且破坏了审判的目的(十四25)。

在这些箴言中拟想的情况是,人作假见证陷害无辜的人,而不为有罪的人──例如用案发不在场的假证提供罪证。在古时的以色列多方面的罪行都处以死刑,而且死刑通常大抵都是执行的。作假见证者的谎言,真正是致命的武器(廿五18)。这种武器,不但能破坏无辜之人美好的名誉,使他受重重打击、受伤害,还能真的把他杀了(十四25)。拿伯的命运最能说明这一点。受王后耶洗别的教唆,他被当局依据捏造的罪名提讯,而且凭两个被雇来与他作对之人的口供,他被定罪而且被人用石头打死了(王上廿一8-14)。当死刑执行时,律法要求见证人‘要先拿石头打死他’(申十七7;请比较约八7),作为他们公开承认他们对他的被定罪与处死负责。

在廿四章廿八节‘无故’这措辞是含糊不明的。它可能意味没有根据的控告;或者意味没有必要作见证人,那就是在没有法律上的义务这样作的时候。在后一种情形,虽然这样作的人可能是个无赖,他是无须作假见证的。然而第二行显示这样的人,自己并不以为在作假见证。不论是哪一种情形,下一节显露出所包含的动机:要报复。这样看来,在这里我们见到更进一步的警告,叫人不要报复(见仇敌与报复 {\LinkToBook:TopicID=165,Name=仇敌与报复}这个题目的内文),现在又见到附加的思想,即出于怨恨诋毁他邻舍的人会立即发现自己在说谎。

在十九章廿八节的‘戏笑’一词,是与‘亵慢人’一词来自同一字根。这是亵慢人处于他最不以为耻和最危险的情形。像一个怀恶意、而不是那个和蔼的彭布先生(Mr. Bumble)一样,他认为如果法律假定听假见证是错误的话,那么‘法律便是一头驴──一个白痴’;而且他发现他造成的伤害是一口味美的食物(请比较十九 28)。但他嘲笑的公平,会发出最后的笑声。作假见证的,无法逃避刑罚(十九5;十九9;廿一28)。应用报复法(lex talionis),法律规定:诬告者将会受被告(因他的见证而定罪)同样的刑罚(申十九16-21)。然而更可能这些箴言的意思意味伪证者会被上帝刑罚,而不是透过适当的法律程序受罚。如果廿一章廿八节的第二行,是说忠实的见证人会存活──正如第一行导致我们预期它说的──那是奇怪的说法,希伯来原文就更加奇怪了(‘听见的人会永远讲述’,请比较钦定本的译法。译按:中文本作‘其言长存’)。其意义是非常不清楚的,各种译本都用它们自己的方法设法把其中的意义表明出来(请比较新英文译本,新国际译本的译法)。

作假见证者一个更加明确的例子,在廿九章廿四节已被挑选出来。当时的情况,似乎是法官公开请求任何对罪行知情的人出来作见证(见利五1)。一个盗窃的从犯听见了严肃的嘱咐,但保持缄默,由于他只会使自己受牵连。结果他给盗窃加添伪证,使咒诅临到他自己头上(请比较士十七2)。

受贿的法官

十七章十五节

定恶人为义的,定义人为恶的,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

廿四章廿三节

以下也是智慧人的箴言:审判时看人情面是不好的。

廿四章廿四节

对恶人说“你是义人”的,这人万民必咒诅,列邦必憎恶。

廿四章廿五节

责备恶人的,必得喜悦;美好的福也必临到他。

十八章五节

瞻徇恶人的情面,偏断义人的案件,都为不善。

十七章廿三节

恶人暗中受贿赂,为要颠倒判断。

廿八章廿一节

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

十七章廿六节

刑罚义人为不善;责打君子为不义。

被假见证人控告是够糟的了,但人的案件,像拿伯的一样(王上廿一8-14)也由那些受贿的法官审讯的话,就实在不幸了。因为盘诘见证人是他们的责任,并细察他们的见证,看看其真实性是否成立(请比较申十九18),好得到正确的判决。

受贿的法官,使公正的车轮偏离它们的轨道(十七23),定恶人为义并定义人为恶(十七15)。法庭的来龙去脉,宣告一个人为恶或义,并不是通过观察他是那一种人,而是通过判决,指控他有罪或无罪。因此称恶人为义只是意味宣告在错误一方的那人为正确的一方──即宣告有罪的为无罪;然而定义人有罪乃意味在正确一方的人是在错误的一方──就是宣告无辜的为有罪(请比较廿四24-25;出廿三7;赛五23;也见申廿五1关于正确做法给倒过来!)这术语形成了保罗在罗马书开头几章解释‘因信称义’的背景。在那里最伟大的真理是上帝为义而且称罪人为义(罗三26;四5)──在这里这是法官决不会作的事!但是神圣恩典的反论就是这样的;这非常大胆的思想,也警告人对律法的措辞不能过于强求,正如许多神学家往往冒险要作的。用不同的方法来说,受贿的法官偏袒有罪的人而剥夺无辜人的权利(十八5)。‘偏袒’按字义是‘扶起脸面’(译按:中文本作‘瞻徇情面’)。这种说法,追溯帝王把向他俯伏求怜悯或某种别的施与之臣民的脸扶起来,作为他已赢得恩宠的指示(请比较玛一8)。虽然我们很少人会显示裁判官偏袒的心理状态,雅各书二章一至四节表明我们大家怎样在教堂座位上,只藉势利眼光就能把这种心态表露出来,实际上使我们自己作了审判官。提摩太前书五章廿一节也有话对教会的领袖们讲。

在十七章廿三节的‘恶人’,就是那受贿的法官。在先知书中所提及的话,显示贿赂朝臣在古时的以色列盛行,正如今日在世界上有些地方一样(赛一23;摩五12;弥三11;请比较撒上八 3)。那些在律法错误一方的人,总是发现有一、两个法官在他们的口袋中作一种稳健的投资。‘怀里(译按:中文本作“暗中”)’指衣裳在胸前的折层,在那里金钱能隐藏起来,而且能秘密地溜出来。与歪曲公平之受贿并驾齐驱的贪婪和腐败,在廿八章廿一节加以强调:‘一块饼’,那就是一个小数目,有时会被当作是足够的报酬(见摩二6;请比较结十三19)。

十七章廿六节的第一行是够清楚的:无辜的人不应被罚锾。但第二行是甚么意思呢?由于职位上的高贵并不保证品格上的高贵,它是否意味高贵人士因为他的高位,决不应被责打,或有高贵品格的人(就是‘无辜的’)不应被责打。如果第二行是指这样的意思,那么这一行说的大概与第一行说的是同样的事。但是在那种情形,‘高贵(译按:中文本作“君子”)’会是用得古怪的字,因为它通常指一个人的职位,而不是指他的品格。前者是了解这一行更加自然的方法,即使它在我们看来带有偏袒的意味。它是费解的一行。新国际译本译作:‘或为他们的正直责打官员’;这种译法,如果正确的话,似乎意味拒绝被那“体系”贿赂的官员,不应成为受害者。

十八章十七节

先诉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邻舍来到,就察出实情。

十八章十八节

掣签能止息争竞,也能解散强胜的人。

十六章卅三节

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

第一处的箴言警告不可太早下判断。它的背景是法庭。那先诉情由的是那控告另一个人的人。他说了他那一番话时,似乎很清楚他是对的。然而当被告有机会发言时,事情往往显露不同的形势;只有那时才能作公平而又相称的判断。作为一个共通的原则:每一个争论都有两面,这个箴言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够明显的要点,却是容易被人忘记的要点。

有时案情已全部听取,而且作了谨慎的细察之后,法官仍然不能作出判决。在这样的情况下,‘签’便有用场了。我们听见签被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例如,在各支派中分地给他们(书十八10);选立扫罗为王(撒上十20-21);以及在赎罪之日要选取送到旷野去的那头公山羊(利十六8)。实际上,这是我们听见在解决争论上使用它的唯一地方。抽签(或拈阄)实际上所包含的情形不得而知。它们可能是小石头,在上面有记号,抽的时候就把它们抛在地上,颇像掷钱币的情形;或者它们可能从一个容器中抽出来,颇像从其中所盛许多作了记号的茎管抽出一根来的情形。投掷钱币,可能是决定板球队哪一队先击球的极好的方法,但我们会认为用它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或无罪,是一种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方法。如果不用太多的言辞来说的话,我们所称为‘或然(或可能)’的,希伯来人则称为‘上帝的保佑(或上帝的预备)’。在他们看来,人可以投掷钱币,但它是否出现为人头或背面,则由上帝决定的:‘定事[按字义是“判定”]完全由耶和华’(十六33直译)。

抽签之法曾为初期使徒所采用,以决定哪一位加入他们的数目中(见徒一26),但自此以后似乎已经抛弃,由于圣灵来临引导教会进入上帝的真理而作废了。我们对于用任何机械方法以确定上帝旨意和寻求 的引导必须十分小心。

E、宫庭中

王的措施(Ⅰ)

廿八章十五节

暴虐的君王辖制贫民,好象吼叫的狮子、觅食的熊。

廿八章十六节

无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贪财为可恨的,必年长日久。

十六章十节

王的嘴中有神语,审判之时,他的口必不差错。

二十章八节

王坐在审判的位上,以眼目驱散诸恶。

二十章廿六节

智慧的王簸散恶人,用碌碡滚轧他们。

廿九章十四节

君王凭诚实判断穷人;他的国位必永远坚立。

廿九章四节

王藉公平,使国坚定;索要贿赂,使国倾败。

二十章廿八节

王因仁慈和诚实得以保全他的国位,也因仁慈立稳。

与大家都熟悉的描绘贤明智慧的君王清晰的轮廓描绘的独栽者画像(廿八15、16)遥遥相对的,是这里并下一段言论,约略刻画出贤明智慧君王的轮廓来。虽然这描绘大都是理想的,这些箴言乃是要作王的人倾听,并且提醒他,这是他应当设法符合并受其规范的理想。

(一)

在以色列哲人看来,作君王的智慧标准,尤其是要知觉敏锐和正直,他要以此为伸张正义。列王纪上三章十六至廿八节,所罗门了结两个妓女之间的争论,‘以色列众人听见王这样判断,就都敬畏他,因为见他心里有上帝的智慧,能以断案。’(28节)而且在箴言八章十五节善良的智慧女士宣告说,‘帝王藉我坐国位,君王藉我定公平’。因此在箴言中智慧的王首先应是一个公平的王\cs8。

‘审判的位’(二十8)极可能是指王审理案件时坐的一个特设的座位。在所罗门的王宫中有一个为这个目的而建造的特别的‘审判的会堂’(王上七7直译)。虽然案件会正常地在各地法庭由长老们审理,似乎每一个以色列人都有权利把他的 情直接呈到王面前,而且他的法庭也是最后的上诉法庭(请比较撒下十四4-11;王上三16-28;王下八1-6)。

由王所作的宣判是‘灵感的决定’(十六10直译。译按:中文本作‘有神语’)。在这里所用的那个希伯来文字眼是饶有意味的。它实际上是‘占卜’这个字。占卜术在古时的世界是广为人所使用的(民廿二7;撒上六2;结廿一21),但禁止上帝子民作任何形式的占卜(申十八10)。同一字眼,也用于描述假先知的神谕,他们声称已‘预言了’上帝的话(耶十四14;结十三6-7)。实际上,只在这个箴言中,这个字才带有一种良好的意义。但它是甚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可能指王的判断依赖上帝赐的智慧(八15;王上三28);或者它可能指智慧的王‘不可思议的’洞察力,使他的决定仿佛是从上帝的口而来的神谕(请比较撒下十六23)。无论哪一方面,结果都是一样:‘当他宣告判决时,他必不致差错’(新英文译本的译法,十六10)。新国际译本把它译作‘他的口不应出卖公平’(十六10),把王的不致错误的判断剔除了。这无疑是王在这里要学的教训;但它并不是希伯来原文最自然的译法。当然,智慧人并不会那样天真的相信那些君王不可能有差错;但他们确实相信真相在一个智慧之王包容而又细察的眼光下总是会‘露出来’(见廿五2的注释,王的措施(Ⅱ) {\LinkToBook:TopicID=187,Name=王的措施(Ⅱ)}的内文),这样使他能作出正确的判决。

(二)

王对公平的监督,是一种两方面的工作。

(甲)他要注意作恶者应加以斥责和刑罚。在这里,正如我们应期望的,智慧的王要有辨别力,看透恶棍为掩饰他们的邪恶并蒙蔽他而编造的狡诈计策。他要把真理与虚谎分开,确实如簸箕把糠与麦子分开一样(二十8);而且他不会疏忽而不处罚他们,正如车轮在禾场上来回地压在麦束上“辊轧”它们一样(二十26;请比较赛廿八27-28;摩一 3)。在这里没有温和的措施!

(乙)但更加重要地,他要注意穷人和困苦人的权利受到保护,不受富人和有势力人士严厉手段和声名狼藉的不公正对待(廿九14)。这诚然是旧约最期望一个君王要有的品质。因此每个新王在加冕仪式时都献上如下的祷告:

上帝阿,求你将判断的权柄赐给王, 将公义赐给王的儿子。 他要按公义审判你的民, 按公平审判你的困苦人! 他必为民中的困苦人伸 , 拯救穷乏之辈, 压碎那欺压人的。(诗七十二1-2,4)

这也是以色列诸王时常都太缺乏的品质。亚哈王便是一个特别显着的例子,他不但对社会不义行为视若无睹,他甚至以自己为榜样主动地加以鼓吹(王上廿一 1-16)。众先知有些最严厉的话,都专用来指摘这个王和他那些政治领袖,因他们用他们的权力,牺牲穷人和困苦人,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而那些人原是他们应特别照顾和关怀的对象(见赛三13-15;耶廿二13-19;结卅四1-10;弥三1-4,9-12)。

(三)

公义之王的理想,是从以色列在二十章廿八节的信心特别的角度去看的。这言论回顾撒母耳记下七章十一至十六节,上帝与大和他的家立的约。上帝与王之间这特别的结合,是由上帝之‘忠诚’(或‘坚定的爱’,chesed)与‘信实’(撒下七15;诗八十九24──见箴三3的注释──哲人的妥拉{\LinkToBook:TopicID=118,Name=哲人的妥拉(三1-4)}。译按:中文本作‘仁慈和诚实’)支持的,在这里被描述为王的王位,得以立稳的护。但这些也是王对他的臣民应显示的品质(请比较三3;赛十六5),好叫所有子民都能处于赐与王的幸福和祝福的情况中。大自己在他‘末了的话’里面,概括上帝为王和百姓,与他立的约的含意:

以色列的上帝, 以色列的盘石,晓谕我说: 那以公义治理人民的, 敬畏上帝执掌权柄, 他必像日出的晨光, 如无云的清晨,雨后的晴光, 使地发生嫩草。 是的,我家在上帝面前岂不是这样立 么? 因为 与我立永远的约, 这约凡事坚稳。(撒下廿三3-5修译;请比较撒下八15)

王要学习的教训是:自私而又不公正的运用权力,会暗中损毁他的王位并给他的百姓带来破坏。只有专心从事建立更公平的社会,纠正所加于无势力者之损害的权力,至终才能获胜,并给稳固的王位和安定的社会提供基础(廿九4;廿九14)。近代使许多国家遭灾,并牺牲无数生命的不稳定政治,显示人没有学会这个教训到甚么程度。但它也是容易转变为更加谦逊的领导形式,适用于教会内外的教训。

王的措施(Ⅱ)

廿五章二节

将事隐秘乃上帝的荣耀;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

廿五章三节

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测不透。

廿五章四节

除去银子的渣滓就有银子出来,银匠能以做器皿。

廿五章五节

除去王面前的恶人,国位就靠公义坚立。

十六章十二节

作恶,为王所憎恶,因国位是靠公义坚立。

十七章七节

愚顽人说美言本不相宜,何况君王说谎话呢?

廿九章十二节

君王若听谎言,他一切臣仆都是奸恶。

廿一章一节

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象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一)

廿五章二、三节的箴言,虽然是用有几分神秘论的言辞表达的,却指出了两个非常现实的要点:

(甲)智慧的王注意别人所说或所想的,作为行动的依据(2节)。上帝要深藏在人不能彻底明白的奥秘的事物中是一回事(申廿九29;伯廿六14;赛四十五15);但一个王不知道他周围所发生的事(即不是上帝所隐藏的事),他就是一个拙劣的王。在撒母耳记下十四章二十节提哥亚那个智慧的妇人称赞大说,‘陛下如上帝的天使一样智慧,而且知道国中所发生的一切’(新英文译本的译法)。王有本分统辖国家事务,密切注意他的大臣完成各人任务,并使自己对平民的情况见闻广博。尤其是,他有本分对任何须要他处理的事情,格外小心而又全面的调查,为的是在采取任何行动以前,寻根究柢,从杜撰的故事中挑出事实。因为出于善意但资讯不足、又判断失当而采取的行动,与出于恶意且不尊重真理、而采取的行动,同样能对整体造成损害。

(乙)智慧的王不会随便让人识破他的心意(廿五3)。这里的‘地’大概代表‘阴间’(请比较新英文译本的注脚;也见伯十一8)。比较的要点,不在于一个王深奥的思想像他不可预测的行动一样多。不过分泄露心意的王,会赢得他的臣民更大的尊敬。他要使他们保持警觉,在他面前放轻脚步,不可占他便宜──毕竟,王就是王!

从这些箴言的概念,除了那“大哥正监视你”用侦察、守秘密和恐惧为权力的重要支持策略之外,便没有另外的意思。倒不如说,它们强调获得公众信任和尊重(‘荣耀’,廿五2)的政府,虽然知道何时保持自己的意图,却显示经仔细考虑而承担起的行动和决定,是依据所见可用的证据与有关的事实,且最主要为关心真理和人民;而不是依据党派的利益,狭窄的政治意识,或短期政治上权宜之计。

(二)

智慧之王另外的标志,是他会谨慎用那些同样廉正的官员和顾问作他的近臣。这是廿五章四、五节所表明的要点。在第四节标准修订本加上‘作……的材料’一语,使含糊不明的希伯来经文能有较明确的意义。现代英文译本为使文意流畅而把它译作‘艺术家能制作美丽的东西’,这意思也许更好些。君王要摆出最佳状态,正如银匠显示出上好的一样,精炼的过程同样必要。因此君王如果要为良好而又公平的统治,奠定稳固的基础,就必须采取步骤,铲除贪官污吏。

十六章十二节第一行,新国际译本的译法较佳,‘作恶的为王所深深憎恶’(请比较新英文译本),因这话主要是指别人作恶(译按:以上的注释所以出现,因英译本有语病,可能被人误作‘可憎恶的是君王作恶’)。所以这个箴言与廿五章四、五节的思想相连。但那样并非让王可以置身于精炼过程之外;因为廿九章十二节有警告,在这里,正如极常见的情形,榜样是具有决定性的。邪恶的王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官员。

(三)

最后一处箴言的主题(廿一1),是上帝管理王的决定和行动。智慧的王行事为人,不会像个专横霸道的人,全凭他自己的喜好而行,除了他自己,无须向任何人负责。相反地,他愿意服从上帝的管理,好叫上帝能指挥他为 自己的旨意力,像农夫能那样容易藉他灌溉的水道把水引至最需要的地方。这是王为上帝的‘仆人’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诗七十八70;八十九3,50)。这是上帝时常期望众仆人的。然而这个箴言同时也表明这个要点,即专制的王并非如他所想,他是主宰;因为在上帝的助佑中,甚至君王发现他们无意中作了上帝的仆人──古列(赛四十四28),尼布甲尼撒(耶廿五9),和希律(徒四27-28)可资证明。

利慕伊勒王母后训诫(卅一1-9)

智慧而又公义之王的理想,是古代近东人民中广泛珍爱的,我们一直寻找特别关于以色列人这方面的箴言就很少。罕摩拉比(Hammurabi)王在他着名的法典中告诉我们,他受命于最高神明,要他‘促进人民的幸福……使正义在地上伸张,摧毁恶人恶事’;他而且夸耀说,‘我治理他们,使他们时常享平安;我运用我的智慧庇护他们;为的是使强者不致压迫弱者,孤儿寡妇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再者,在埃及人之米利卡勒王所受训诲(Instruction for King Merikare)中,王得到教导是:‘在你继续留在地上时要施行公义……。不可欺压寡妇,人在他父亲财产的权利中别人不能取代……。要提防滥用刑罚。’

当前这一段经文,是与本题有关的另一个实例。在这里我们有一篇保存在箴言中非以色列人的智慧文学,它甚至更确实强调论及王的义务这个最主要的题目。

关于利慕伊勒或他的母亲,除了这段经文之外,我们一无所知。然而玛撒(Massa,三十1;卅一1。译按:中文本两处均译作‘言语’)被认为是亚拉伯北部一个种族或地区(创廿五14)──一个以其智慧着名之地域(王上四30;耶四十九7)──的名称。另一方面,Massa也是希伯来文中意义为‘神谕’(按字义为‘负担[中文本作默示]’)的一个常见名词。因此不是指明利慕伊勒来自何处(标准修订本,新英文译本),而可能描述所说的为‘重要的话语’(请比较新国际译本,现代英文译本译法)。

我们是否应认为利慕伊勒为一位年轻的王,从母亲得到一些忠告,或认为他是一位放荡的王,受到严厉的叱责,则很难说。无论如何,决不会被误解的是这位母亲对儿子强烈的关注。这一点在第二节以它重复三次的‘啊’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来(译按:原文就更清楚。译作‘啊’的字是What[怎么],而且置于每一句开端,表示重的意思。直译作‘怎么[或啊],我的儿?怎么[或啊],我腹中生的儿?怎么[或啊],我许愿得的儿?’)。新英文译本这个惊叹词的意思是指:‘我要对你说甚么呢’。它也同样极可能有‘你究竟在做甚么’的含意,尤其是如果语气表示谴责的话。她诉诸他尊敬母亲的微妙感觉,并他的诞生乃答复她的祈求这些事实 ──极像撒母耳的情形(撒上一11)。在这里利慕伊勒之名可能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它的意思大概是指‘[奉献]给上帝的’。

在卅一章三至四节里面,我们有箴言两个最喜爱的主题:杂交与醉酒。要注意:母后不再打算要儿子戒酒过于要他独身。她的看法是:作全民的王在两样上必须避免过度放任;因为这一样(大概是指过大的后宫)使人心情纷乱并且削弱体力,而另一样则腐蚀意志并且使心思变为糊涂。而且这些国家的王不是在身体上、便是在道德上,不适于从事他的任务,监督公义的施行(5节;请比较后来的所罗门、王上十一1-6)。尤其是王必须为‘哑吧’开口,就是为那些缺乏‘膂力’的人,使他们的声音在维护他们合法权利时能被人听见:为孤独的、穷乏的、和困苦的也是如此(8,9节)。王作这样的事,就要有品格的力量和清楚的头脑,而且总要警醒。

六、七节的话,从字面的意义来了解,赞成人把他的忧愁淹没在酒杯中,从酒醉的昏迷中寻求解脱自己的不幸,是有几分讽刺的。有些注释家认为用酒作药品或兴奋剂是可推荐的。虽然智慧人确实认识它的药用价值,很难相信这几节是为了胃口而论到一点酒的功效。‘给’这个动词是复数,或许意味深长,好叫这训诲表明并非特别对利慕伊勒讲的。这一点倒使人联想到这几节,不过是对大众饮用酒类视察所得;好象是说,“对不幸的人而言,在杯中寻求忘却是一回事”,但王对于他们不幸的缘由不能忘却。

智慧的朝臣

十六章十五节

王的脸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象春云时雨。

十九章十二节

王的忿怒好象狮子吼叫;他的恩典却如草上的甘露。

二十章二节

王的威吓如同狮子吼叫;惹动他怒的,是自害己命。

十六章十四节

王的震怒如杀人的使者;但智慧人能止息王怒。

十四章卅五节

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贻羞的仆人遭其震怒。

廿二章廿九节

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吗?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必不站在下贱人面前。

廿五章十五节

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

十六章十三节

公义的嘴为王所喜悦;说正直话的,为王所喜爱。

廿一章十一节

亵慢的人受刑罚,愚蒙的人就得智慧;智慧人受训诲,便得知识。

廿四章廿一节

我儿,你要敬畏耶和华与君王,不要与反复无常的人结交,

廿四章廿二节

因为他们的灾难必忽然而起,耶和华与君王所施行的毁灭,谁能知道呢?

廿三章一节

你若与官长坐席,要留意在你面前的是谁。

廿三章二节

你若是贪食的,就当拿刀放在喉咙上。

廿三章三节

不可贪恋他的美食,因为是哄人的食物。

廿五章六节

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

廿五章七节

宁可有人说:请你上来,强如在你觐见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

在这些箴言中的警告和忠告,现在是给将要在王家公职部门之一从事终身事业的年轻人听的。

(一)

开头几处箴言警告年轻人职业上的危险。他们会发现王的公职会有危险,正如它会有酬报一样。他们能被擢升至高位,或者正如很快便被解除职务一样。一切完全视乎王对于他们的意向。而且王的喜好不但使他们的事业顺利或受阻;但也对他的臣仆操生杀之权。

另一处的箴言(十六15)论及较幸福的一面。春雨(钦定本作‘后雨’)约降于三、四月间,使谷物在被收割之前助其成熟。因此作雨水先兆的云彩便给人以好收成的应许(亚十1)。照样,王友善的容颜,便等于给蒙宠爱的朝臣生活顺利和事业成功的应许。

另一方面,他们若犯错误,使王向他们发怒,便有祸临到他们。他们也极可能激怒狮子;因为王的忿怒正如狮子的咆哮为死亡之先兆同样可怕(十九12;二十2)。智慧的朝臣会注意王不悦首先泄露底蕴的记号,并会立即采取步骤止息他(十六14)。

这些箴言的主题关于约瑟(创卅九至五十章)、但以理及其同伴(但一至六章)、以斯帖的故事中,以及临到亚多尼雅、约押、和示每(王上二)可怕的命运中,以实例说明了。

(二)

其他箴言关于怎样赢得王的恩宠,并避免惹起他的忿怒,列出一些实用的忠告。这种忠告大抵是任何父亲在儿子离开学校开始工作时会给他的,即使只是在当地的超级市场。

(甲)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朝臣为王一时的怪念头所支配,只要他应得的话,他可以预期有嘉许和擢升的。有效率而又明智地完成他任务的官员,就会走上成功的路;但不胜任的拙宦,使政府名声扫地,就得当心了(十四35;廿二29)。

(乙)在他被召向王献策时,就必须说得机智。王会采纳忠告,并且能使他改变主意。但朝臣若一切都要越俎代庖,语带要挟,要王随他的想法团团转,必引致反效果,不用说也知是不成体统了。所需要的是沉静温和、却又坚定的劝诱;因为那样至终会磨掉对他的忠告最坚固的阻力(廿五15)。

(丙)下一个箴言(十六13)现在强调言语必须真实而不在机智。它加强廿五章四、五节,十六章十二节和廿九章十二节的主题(见王的措施(Ⅱ) {\LinkToBook:TopicID=187,Name=王的措施(Ⅱ)}这个题目的内文),但现在是从官员的角度说的。(智慧而又公义的)王从他的官员听到的,不是他们认为他会喜欢听的,而是正直的话。

十六章十三节所要求的正直,和廿五章十五节所要求的柔和,似乎结合在廿二章十一节里面了。然而在这里希伯来经文是费解的。新英文译本把它译作‘耶和华喜爱真诚的人;但你用你精炼的片语会使王与你为友’。那么这话便暗示阿谀之词和口才,是比真诚和正直的话获得擢升更可靠的途径了。如果新英文译本的译法是正确的话,那么这言论对人生事实的观察所得,便比十六章十三节有更合乎真理的声音;但是作为一句忠告之言,对那认真接受第一行的人来说,是有所不足的。

(丁)朝臣对王必须敬畏和顺从,正如他要这样对上帝一样。不是极度尊敬和绝对顺从,对朝臣来说都会招致灾祸(廿四21-22)。如果正如这言论暗示的,他对王的忠诚,是与他对上帝的忠诚相等的话,那便很明显他极容易发现自己处于进退维谷之境。在这些忠诚互相抵触的处境中,他要怎样行呢?箴言中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会发生这种情况,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够真实的。不但在古时以色列朝臣中有这种情形。今日基督徒可能发现他事业的前途,有赖于照上级指示,从事于可疑的事情。我们刚才言及但以理书中的那些故事,大都环绕相抵触的忠诚这个问题旋转。在那里最重大的原则,正如后来初期教会的使徒说的,‘顺从上帝优先于顺从人’(徒五29,耶路撒冷译本的译法)。

(戊)一个朝臣无论如何能干、机智、诚实、而又顺服,如果他不留意坐席的礼貌的话,仍然可能陷于苦境的(廿三1-3)。面对豪华的酒席,使他食指大动,受到要把美食狼吞虎咽的试探,使自己成了老饕。‘就当拿刀放在喉咙上’,这种说法的意思,可能意味老饕的动作等于自杀,等于切腹自尽的动作;或者这可能是一种生动的方式说出:‘要抑制你的食欲’。王的少许精美愉人的食物,为甚么称为‘哄人的食物’(按字义是‘谎言的饼’)则不清楚。或许它的意思意味可能在他的款待后面,有某种阴险的动机。亚拉伯人有一句俗语:‘王的珍馐灼伤唇’。因此,朝臣要当心!更可能它只是意味王的款待,证实为朝臣的致败之由。王会留心贪食之人,而且会很合理地假定这个人在执行他的职务时是很粗野的。

(己)当王的大臣和权贵们为某一正式的特别时机会集在朝时,朝臣必须知道自己的地位(廿五6-7)。如果他设法与比他高级的交好的话,他便冒被申斥的危险,并在每一个有关系的人面前丢脸。对他事业的前途会有无穷的损害。对于他来说,最好的策略是,置身于比他低级的人员中,因此当他被邀请加入更高贵的人员中时,就表示在王心目中他的地位得到公开肯定。他感到满足。

这箴言可能是耶稣在路加福音十四章七至十一节所讲婚筵的故事的基础。耶稣做得比他更好,用格言中表示的意思,引伸出更广泛的教训(11节):‘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下一次我们假装优越的态度和举止时,值得想记这教训!

F、智慧学校中

须侧耳听受智慧人的言语(廿二17-21)

这段经文和下一大段搜集在一起的言论,带我们再一次(请比较一至九章)回到智慧学校,来到智慧教师的跟前。

这段经文是这卷书第三大段(廿二17-廿四22)的引言。像一至九章一样,它采用一系列父对子讲话的功课的形式(廿三15,19,22,26;廿四 13,21──见一8-19,学校功课{\LinkToBook:TopicID=111,Name=学校功课(一8-19)}这题目内文的注释)。它的标题大概是‘智慧人的言语’(17节),它是后来错误并入十七节里面的。这样,第一行应依照七十士译本的变体,作‘你须侧耳听受我的言语’。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箴言这一段是从埃及人的阿曼尼摩比之训诲改作的。要注意我们这段经文与埃及哲人开始他的教训的方法之间的类同处:

你要倾听,注意听所说的, 你要用心了解所说的。 把所听见的存记在你心中是值得的。

也要注意‘你好将真言回复那打发你来的人’(21节),和‘把报告交给那打发你来的人’之间引人注意的类似点,后者是埃及人训诲文总论中所明示的目的之一(见一1-6默想箴言{\LinkToBook:TopicID=107,Name=默想箴言(一1-6)}这题目注释内文的引证)。在内容上也极其类似 ──其中有些我们已经特别提及了。下面是两个例子:

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 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 恐怕你效法他的行为, 自己就陷在网罗里。(廿二24-25)

愤怒的人,不可与他结交, 也不可为了谈论而访问他…… 恐怕可怕的人把你挟持而去。(阿曼尼摩比之训诲)

不要劳碌求富; 休仗自己的聪明。 你岂要定睛在虚名的钱财上么, 因钱财必长翅膀, 如鹰向天飞去。(廿三4-5)

你的心不要图谋追求财富, 因为并没有无知的命运和财富…… 它们已为自己作了翅膀像鹅一样 向天飞去。(阿曼尼摩比之训诲)

(要注意:在20节提及‘三十条言论’。译按:中文本未译出)。饶有意味的是:阿曼尼摩比之训诲分成简短的三十章。虽然只约有三分之一的言论相似,把它改作的以色列哲人确实似乎曾保持这同一数目。经文由现代英文译本整理成三十条言论,不过关于言论的精确数目和有些言论的分法,在注释家中有些歧见。

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阿曼尼摩比之训诲的设计,是用来教育政府官员和公仆,在服务国家方面事业成功。然而由以色列哲人把它改编与重作的过程中,已把它从专业训练的停泊处分离,并把它编成作为他们较广的教育目标的用途。这方针改变最清楚的记号是十九节,这一节把这一段第一段连结在一起(请比较一7;三 5-8)。

智慧人的教训

二十章十二节

能听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华所造的。

十五章卅一节

听从生命责备的,必常在智慧人中。

十八章十五节

聪明人的心得知识;智慧人的耳求知识。

廿三章十二节

你要留心领受训诲,侧耳听从知识的言语。

十九章二十节

你要听劝教,受训诲,使你终久有智慧。

廿九章一节

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 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十五章十节

舍弃正路的,必受严刑;恨恶责备的,必致死亡。

十二章一节

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恨恶责备的,却是畜类。

十九章八节

得 智慧的,爱惜生命;保守聪明的,必得好处。

十五章卅二节

弃绝管教的,轻看自己的生命;听从责备的,却得智慧。

十九章廿七节

我儿,不可听了教训而又偏离知识的言语。

十六章十六节

得智慧胜似得金子;选聪明强如选银子。

廿三章廿三节

你当买真理;就是智慧、训诲,和聪明也都不可卖。

廿四章十三节

我儿,你要吃蜜,因为是好的;吃蜂房下滴的蜜便觉甘甜。

廿四章十四节

你心得了智慧,也必觉得如此。你若找 ,至终必有善报;你的指望也不致断绝。

廿四章三节

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聪明立稳;

廿三章四节

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

十三章十四节

智慧人的法则(或作指教)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十五章廿四节

智慧人从生命的道上升,使他远离在下的阴间。

十九章十六节

谨守诫命的,保全生命;轻忽己路的,必致死亡。

十章十七节

谨守训诲的,乃在生命的道上;违弃责备的,便失迷了路。

十三章十三节

藐视训言的,自取灭亡;敬畏诫命的,必得善报。

廿一章十六节

迷离通达道路的,必住在阴魂的会中。

十五章卅三节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训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十六章二十节

谨守训言的,必得好处;倚靠耶和华的,便为有福。

十四章廿七节

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

十九章廿三节

敬畏耶和华的,得 生命;他必恒久知足,不遭祸患。

十四章廿六节

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

十章廿七节

敬畏耶和华使人日子加多;但恶人的年岁必被减少。

十四章二节

行动正直的,敬畏耶和华;行事乖僻的,却藐视他。

廿九章廿五节

惧怕人的,陷入网罗;惟有倚靠耶和华的,必得安稳。

廿八章十四节

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

廿三章十七节

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终日敬畏耶和华;

廿三章十八节

因为至终必有善报,你的指望也不致断绝。

这些箴言都有一种为它们熟悉的特性。它们集中于四个主题,这些主题是教师在这卷书第一大段(一至九章)讲述的训诲中极显着的。

(甲)留心听的耳。第一组的箴言强调密切留意教师所要说的重要性。它们重视学校功课惯常用的导言:‘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一8等)。善于观察的眼(请比较‘我看见就留心思想;我看 就领了训诲’,廿四32),尤其是留心听的耳,乃是赖以学习智慧的工具──而且二十章十二节说,它们是上帝所造的。其意义可能是表明藉 眼看和耳听而得来的智慧,是完全可靠的;或者意味眼睛和耳应当专注于学习智慧,由于那是上帝所以造它们的缘故。寻求智慧的人,除了用他的耳以外,也必须对教师所教导的运用他的心思(十八15;廿三12;见二1-5的注释──人的探索…… {\LinkToBook:TopicID=115,Name=人的探索……(二1-5)})。这一点在所罗门求上帝赐智慧的祷文中精巧地表明了,他祈求上帝赐给他‘倾听的心’(标准修订本的译法,‘能领悟的心思’,王上三9。译按:中文本未译出)。在埃及人的智慧文学中,智慧人有时干脆被称为‘倾听的心’。有‘倾听的心’的学生,那颗心就是他自己最好的朋友(十九8);因为终久(十九20)他必置身于智慧人的行列中(十五31),而且会享受生命的‘好处’(按字义是‘会得到美[物]’,十九8)。

为加强留心倾听的耳 之重要性,而对愚妄人发出警告,有为他预备的命运等 他,他有病的耳用最严厉的管教都无法医治(十五10),反而使那已经背逆而又倔强的颈项更加刚硬了(廿九1)。他极力蔑视一切责备和惩戒(十二1),实际上是轻视他自己(十五32)。他那‘刚硬的颈项’会变成那样易碎,在灾难来时便粉碎──无法可治(廿九1;请比较六15)。在耶利米书十九章十至十五节,先知把这隐喻应用在背逆的百姓身上,并在他们面前打碎那瓦瓶强调这要点。

(乙)智慧的价值。第二组头两条言论,回到智慧无法估计的价值上来,为智慧要付出的,没有代价是太高的(十六16;廿三23)。其后的两条言论增加其价值,强调(1)智慧的甘甜以及赐人健康的特性(廿四13-14;请比较十六24,以及与五3的对比),和(2)智慧的实际性(廿四3-4)。最后这一条言论可以按字面或隐喻的意义,指家庭关系之健康与和谐。头一种情形,其注释已由论智慧与财富的言论提供了;第二种情形,其注释则由那些搜集在家庭中这个总题下的言论提供了。

(丙)两条道路。其次一组的言论重提两条道路这个主题及其明显差异的目的地:其一的目的地是‘生命’,另一目的地是‘死亡’(见四10-19的注释──两条道路 {\LinkToBook:TopicID=124,Name=两条道路(四10-27)})。关于‘生命的泉源’(十三14)的隐喻,见三章十八节的注释──这人便为有福{\LinkToBook:TopicID=121,Name=这人便为有福!(三13-20)}。它再次给我们加强对箴言中‘生命的道’(十17)并非只是生存之道的认识,而是指它为最丰富而且最佳生命的道。在这里哲人的教训乃陈述它为生命活力和增长的泉源,它的丰满及幸福,它的完整与丰富果实,给那些有耳倾听的人(十17;十三13)。那些充耳不闻、而‘藐视’(十九16;十三13)训诲像亵慢人或‘违弃’(十17)训诲像愚妄人的人,便走上死亡的道路。要注意十三章十四节(十四27也是)那幅生动的死亡图画,说是像猎人布下的陷阱,捕捉未提防和未受指示要小心的人,使他们下到阴间(十五24;廿一16)。但我们可以再次提醒自己,所讲述的这条路并非只是指它为通往坟墓的捷径,而主要是指明它削弱生命的活力,并且使一个人健康而真正生活,使生命值得生活的事物都剥夺了。

(丁)敬畏耶和华。最后一组言论如上一组,除了一条以外都讲述大致相同的事情,不过它们已转到更高的层面。在其中是以敬畏耶和华为‘生命的泉源’(十四27;请比较十三14),然而那通往死亡的道路,则是由那些藐视上帝的人行的(十四2)。要注意:这些言论并非附于箴言末尾,作为一种回想、或作为给有心宗教人士额外可随意选择的事情,而是散布于十至卅一章各处,仿佛提醒读者时时都要想到一至九章所教导可以找到生活真智慧的所在,以及它存在何处的那些教训。

这些较早论及敬畏耶和华的教训,其中有三样是在这里特别加强的:(1)敬畏耶和华是最佳智慧教育。敬畏耶和华是使人真正智慧的‘训诲’(十五33;请比较十六20)。敬畏耶和华不但是所有真智慧的基础(见一7的注释──智慧的一个根基 {\LinkToBook:TopicID=110,Name=智慧的一个根基(一7)});敬畏耶和华也是敬畏耶和华的目标(见二1-5的注释──人的探索……{\LinkToBook:TopicID=115,Name=人的探索……(二1-5)})。因此人探索智慧,得以‘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上帝’(二5)时,他的探索便结出了它最成熟的果实;(2)敬畏耶和华便结出义果。在二章六至十五节上帝所赐的‘真智慧’是向导,也是保护他抵挡恶人及其邪恶行径的士。这种思想在十四章二节又再开始(请比较十六6)。箴言所最关注的便是敬畏耶和华所产生的这种在道德上的结果。因此在智慧人思想中,敬畏耶和华是与远离恶事并肩而行的(见八13;十六6;请比较伯一1;廿八28);(3)敬畏耶和华是人生最安全的保证。敬畏并倚靠耶和华的人便安全而又稳当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他既不会在抛于他脚前的香蕉皮人生上滑倒,也不会遭受那临到那些藐视上帝之人的灾难(见二20-22;三5-8的注释──要倚靠耶和华 {\LinkToBook:TopicID=119,Name=要倚靠耶和华(三5-8)},21-26的注释──睦邻之道 {\LinkToBook:TopicID=122,Name=睦邻之道(三21-35)})。关于廿三章十七-十八节,请看三章卅一至卅五节的注释── 睦邻之道{\LinkToBook:TopicID=122,Name=睦邻之道(三21-35)}。

第三篇 人的道与上帝的道

善用言语(Ⅰ)

十八章廿一节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

十八章二十节

人口中所结的果子,必充满肚腹;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饱足。

十二章十四节

人因口所结的果子,必饱得美福;人手所做的,必为自己的报应。

十八章四节

人口中的言词如同深水;智慧的泉源好象涌流的河水。

二十章十五节

有金子和许多珍珠(或作红宝石),惟有知识的嘴乃为贵重的珍宝。

十三章三节

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

廿一章廿三节

谨守口与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灾难。

十章十九节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廿九章二十节

你见言语急躁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十二章十八节

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

十八章十三节

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廿四章廿六节

应对正直的,犹如与人亲嘴。

舌头为善为恶的权力,在十八章廿一节加以强调。它可能与死、毁灭或生与医治有关。我们已听过很多有关舌头这些对比的情形,特别关于它致命的情形。我们在这一段和下一段将要注意的箴言,搜集了偏重于一些强调其比较幸福和比较稳当的情形──对说者和听者都一样有利的情形。

哲人在它们以后像雅各一样(见雅三1-12),对舌头中伤残害人的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比它给人带来稳当和医治的情形要强得很多了。因此除了警告人关于它的危险以外,他们用极多时间强调必须小心舌头不出恶言,也不可说轻率和絮聒的话语(十三3;廿一23)。除了要缄默时要缄默以外,有三件事显示人谨守自己的舌头:

(甲)他是沉默寡言的人(十19)。那太喜好自己所发出的声音的人,就像在击打有粘性的旋转栅门。百分比是对他不利的。即使他有世上最好的目的而且无恶意,迟早他会说出错误而又有害的话,是他极想收回的,但却不能了。

(乙)他先思而后言(廿九20;十二18)。‘急躁’在箴言中是一个不好的字眼:性情急躁的人(十四29。译按:中文本急躁作‘暴躁’),急躁的许愿(二十 25。译按:中文本作‘冒失……许愿’),急躁的判断(廿五7-8。译按:中文本同上作‘冒失’),急躁的决定(廿一5),急躁的行动(十九2。译按:中文本作‘急快’),急躁得的财富(十三11。中文本作‘不劳而得之财’),以及现在在这里的急躁的言语,所有都一样受到哲人的谴责。这个急躁开口的人,可能再次以最佳的用意这样做的。但充其量他的话与人无助而且滋扰,而不是缓和困难的情况或紧张的关系,然而坏到极点,他的话能像剃刀那样锋利的剑刺伤人。阿曼尼摩比之训诲也对我们要先思而后言给了很好的忠告:

在神明心中的另一善行 是先等待而后言。

(丙)他先留心听而后言(十八13)。这言论谴责健于谈而拙于听,乃一般人的通病。尤其是它考虑到在讨论中,我们都急切地表达我们自己的观点,却不给别人表达他自己意见的机会。那最后的结果便是:我们有的是与我们自己意见的讨论,而且以我们的蠢话逐渐破坏其中任何智慧。

善用言语(Ⅱ)

廿五章十一节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十五章廿三节

口善应对,自觉喜乐;话合其时,何等美好。

十二章廿五节

人心忧虑,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欢乐。

十六章廿四节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

十五章四节

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

十六章廿一节

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

十六章廿三节

智慧人的心教训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

廿七章二节

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

廿五章廿七节

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

廿五章十二节

智慧人的劝戒,在顺从人的耳中,好象金耳环和精金的妆饰。

廿八章廿三节

责备人的,后来蒙人喜悦,多于那用舌头谄媚人的。

廿七章五节

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十章十节

以眼传神的,使人忧患;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在这些箴言中,使用言语的四种智慧而又有吸引力的情形现在得到哲人的称赞:

(甲)说得合宜的言语(廿五11;十五23;十二25)。如下这些言语是合宜的:(1)在它们的表达上,以及(2)在它们的时间上。智慧人的箴言,在它们适合理想的表达上,提供了美好的例证。它们简明而又中肯,亲切文雅而又平衡,而且还饰以克制。说得合宜的一句话说得意味深长,而且说得恰当。我们大家最好都以此为目标,不限于在我们中间的教师。我们若重视我们的思想,我们会小心怎样用言语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是在‘愚顽人说美言本不相宜’(十七7)一语所指的意思合适的表达。我们较早以前已特别提及:甚至愚顽人有时能说出美言;只是他未能掌握到合适的时间,无意间把他的弱点暴露出来了(请比较廿六7,9)。所以一句说得合宜的话语,也是要合其时的。话语不合其时是无效的,而且生反效果。话语必须合时而且必须切合场合,只要把十二章廿五节的良言,与廿五章二十节唱得走调的歌曲作一比较,便适当地说明了。在廿五章十一节拟想的那种有美感的设计出处不清楚,不过那要点是够清楚的:说得合宜而且合时的话语,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是极富艺术性、美丽、和价值的东西。

(乙)悦耳的言语(十六24;十五4;十六21;十六23)。在十六章廿四节我们有甜如蜂蜜的言语在其最佳情况中;这言语不但甘甜,而且对讲者和他的听者都是健康的(与五3有明显的差异)。在十五章四节的‘温良’一词表达同样的概念。希伯来原文作‘医治人的舌’。在这一节促进生命和活力(‘生命树’)的那医治人的舌,与奸人乖谬的舌作对比,然而在十二章十八节,它是与说话浮躁如刀刺人的舌作对比。对我们的嘴和耳,甚至更加熟悉的,是那易感受刺激而又不耐烦的舌日常所说草率而又无情的话语。我们这个世界有多一点仁慈的话语和愉快的微笑的话,就会是个可居住更光明更加好的地方。‘说服力’(十六21;十六23。译按:中文本作‘学问’)一词是含糊不明的。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可以指这意义(正如在七 21),或者可以指‘学问’(正如在一5)。因此这些箴言可以提醒人,没有辩论是用刺耳的话语赢取的。或是刺耳的言语,不能使智慧人用来教导和推荐他们的智慧给别人(见新国际译本)。

(丙)称赞的言语(廿七2;廿五27)。廿七章廿一节说,‘人的称赞也试炼人’(见美名 {\LinkToBook:TopicID=163,Name=美名}这个题目的内文);但廿七章二节说,称赞出自他自己的口便不可了。无人喜欢自吹自擂的人。的确没有别的人能找到为他吹嘘的丝毫理由,有一句德国的谚语把这要点清楚表明出来:自赞臭,友赞跛,他人赞响叮当(Eigen-Lob stinkt, Freundes Lob hinkt, Fremdes Lob klingt)。

下一条箴言(廿五27)一开始便提醒我们我们可能吃太多的美物(请比较廿五16),然后至少根据标准修订本应用恭维的原则;适度的称赞,同样是健康的,过分的称赞便不健康了。恭维人的人必须自己抑制,否则他会被人发现为谄媚者,而他的恭维便成为网罗了(请比较廿九5)。在这里希伯来经文是费解的。它实际上是说,‘找到他们的荣耀就是荣耀’。标准修订本领先仿照七十士译本并且把经文加以修改。新国际译本仿照希伯来原文,但要插入一个‘不’字(‘人寻求自己的荣耀也不是光荣的’,请比较钦定本),然而英文圣经新译本从希伯来原文现有状态取其意义,假定为‘荣耀’与‘重量’之间的双关语(作‘而且寻求荣耀是累人的’──请比较三16的注释── 这人便为有福!{\LinkToBook:TopicID=121,Name=这人便为有福!(三13-20)})。

(丁)责备的言语(廿五12;廿八23;廿七5;十10)。如果哲人赞成称赞的言语的话,他们便无法保留责备言语的价值了,不论是属于父母的,教师的或朋友的。与留心听的耳相配的,智慧的责备者言语,好象个金环(廿五12──大概是‘耳环’,新英文译本);那些言语会提高并装饰听者品格和行为(请比较一9;三22;四9)。当然虽然指责的刺仍然尖锐而新,听者可能接受责备者有说服力的话,而不是谄媚者挂的金耳环(廿八23)。这言论生效的话语,因此是以‘以后’的事(请比较来十二11)。智慧的责备者当时无需期望感谢的。

廿七章五节,我们可能曾期望当面的责备与暗中怀恨之间的对比。第二行的意义是不清楚的。它的意思可能夸张地指引入歧途的爱,为至好的动机却对那人的过错视而不见,但至终它对任何人都没有帮助。如果十章十节的那‘以眼传神的’是为了保持和睦而佯为不见的人(请比较新英文译本),而不是六章十三节之奸人的话,那么这言论简直是表明同一要点(译按:十10第二句作‘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但原书引证的英文经文的意思完全不同,可译作:‘但勇敢责备人的使人平安’。中文本完全没有与‘责备’有关的字眼在这节经文里,把这一节经文放在这一段论‘责备的言语’这一段注释中,会使人莫名其妙。特此附及)。

心的忧苦

十七章廿二节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十五章十三节

心中喜乐,面带笑容;心里忧愁,灵被损伤。

十八章十四节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

十五章十五节

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的,常享丰筵。

廿五章廿五节

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

十五章三十节

眼有光,使心喜乐;好信息,使骨滋润。

十三章十七节

奸恶的使者必陷在祸患里;忠信的使臣乃医人的良药。

廿五章十三节

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里舒畅,就如在收割时有冰雪的凉气。

十三章十二节

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所愿意的临到,却是生命树。

十四章十节

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里的喜乐,外人无干。

十四章十三节

人在喜笑中,心也忧愁;快乐至极就生愁苦。

廿五章二十节

对伤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脱衣服,又如碱上倒醋。

这些箴言提供论喜乐与忧愁这个主题的若干反映。

(甲)头两条箴言中(十七22;十五13)关系幸福与健康,我们有具洞察力的注释。以色列哲人可能没有用过‘精神治疗’这个词语,但这种概念对于他们是够熟悉的。在这里所引伸的对比,并不是我们大家在某些时候感觉到的喜乐与忧愁,而是对人生立定意向。有‘喜乐的心’的人,是显着快乐的‘个人’,他对人生有积极和乐观的展望,他似乎总会发现一些事值得快乐的,他的微笑是易传播的。这样的意向,有利于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面色(请比较三8;十四30)。在另一个极端,有‘忧伤的心’的人是阴沉或忧心忡忡的‘个人’,他总是面容沮丧的,总发现因某事而抱怨或烦躁,而且他使周围的气氛濡湿,像人人皆知的湿毯子一样。这样的意向,不利于健康。它使身体衰弱,使目光阴沉,而且让它蚀刻在脸上。

(乙)你或许能想起小曲的诗句:

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知道挨 的是穷人, 知道享乐的是富人, 这岂不全是耻辱么。

除了撰写这些诗句的人以外,许多人也倾向于把幸福与享乐混淆了,而且有错误的观念,以为幸福有赖于物质的东西。在十八章十四节和十五章十五节的箴言,都关心的指出人生幸福并不视个人的情况和物质的条件而定。相反地,在像不健康或身体残疾的情形(十八14)和像贫穷缺乏的光景(十五15──‘困苦人’是受压制的穷人)都对我们不利的地方,喜乐的心、内在的幸福,能给我们勇气、力量、忍耐,并克服它们。在情况变成困苦和生活变成艰难时,真正关系重要的,是个人意向,士气和心灵力量;因为在浮游于人生波涛和巨浪之上,或沉没在其下化为无影无踪之间,造成巨大差别。

给身体带来健康、并给心灵带来力量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喜乐,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来得并不自然或很容易。它是必须小心培养的一种果实(请比较加五22)。要注意它在腓立比书四章十一至十三节增长的秘诀。

(丙)在廿五章廿五节和十五章三十节关于好消息的言论变得更加切题,我们且不管现代电讯,若记得在小马速递以前的时代,消息的传递是极其缓慢的。我们所见以利坐在道旁焦急地等待消息、企待报信的人这幅图画(撒上四13),必定是常见的情景。‘眼有光’(十五30)这种说法,或许指一个愉快友人快乐的神色和易传播的微笑;或者由这一节的第二行看来,报信之人眼中的闪耀,是与带来坏消息之人沮丧的眼神遥遥相对的。好消息带来的喜乐与爽快在创世记四十五章廿五至廿八节给我们美妙地说明了。当雅各听见他的儿子约瑟还活而且很好时,他的‘心就苏醒了’──好消息使他再活过来了。要记得我们有的信得要写的……!作为一个旁白,十三章十七节和廿五章十三节,注意到有忠信的和奸恶的报信的人,和好坏的信息。

(丁)在十四章十节和十四章十三节的言论,令人注意到在忧郁心情中的哲人,忧思人类经验中喜乐与忧愁的谜。在十四章十节他思考到这些感情的秘密性。我们虽能与别人分享我们的喜乐或忧愁(请比较罗十二15),其深处总是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的。有一句英国古谚差不多表明了同样的要点:‘无人知道鞋在哪里会挟脚,只有穿的人才最熟悉’。在十四章十三节他还更进一步。他在这里思考到人类的喜乐从来没有是纯粹的。甚至我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都带有悲哀的意味;而且忧愁紧随喜乐的脚跟。当然,这种颇悲观的思想未必时常都适用的。但至少有些人会承认其中的真理。我们若可以从这些言辞中引伸出提醒的话,对别人的感觉必须敏感,在廿五章二十节那首不成调的歌,便极妙地表明了这要点(见十二25,善用言语(Ⅱ) {\LinkToBook:TopicID=196,Name=善用言语(Ⅱ)}的注释)。

祷告,献祭,和誓愿

二十章廿五节

人冒失说,这是圣物,许愿之后才查问,就是自陷网罗。

十五章八节

恶人献祭,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祈祷,为他所喜悦。

廿一章廿七节

恶人的祭物是可憎的;何况他存恶意来献呢?

十五章廿九节

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

廿八章九节

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

廿一章三节

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

十六章六节

因怜悯诚实,罪孽得赎;敬畏耶和华的,远离恶事。

廿八章十三节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很少箴言论及以色列敬拜方面,这些是一部分(见三9-10)。

(甲)许愿是二十章廿五节的主题,不过这条箴言实际上是用来作为论及冒失说话的愚昧一个例证,冒失发言是哲人十分反对的。一旦许了愿,许愿的人便受誓愿的约束:‘这[誓愿的事物]是圣的’──那就是说,它已成为属上帝的所有物。所以许愿而不还愿,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民三十2;申廿三21-23),然而冒失许愿并还愿,可能是一件代价非常大的事情(请比较士十一30-40)。智慧人的忠告是:‘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传五5;请比较申廿三21-22)。

(乙)十五章八节表明的要点,并非祈祷在属灵上比献祭优越。二者并不是要彼此对抗的。祈祷与献祭在以色列的敬拜中,总是密切连结而且相属的。我们要把诗篇与利未记放在一起来读,才可以得到以色列人宗教聚会的整幅图画。更正确地说,那要点是:献祭本身并无功劳,但用真诚的心把它献上时才有意义而且蒙上帝接纳的。其后的三条言论(廿一27;十五29;廿八9)都强调这要点。对恶人来说,‘恶意’与廿一章廿七节的唐突献祭,他最熟悉。明显地他觉得他藉假装非常热心宗教,便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他现代的对手,便是能从易上当的教徒口袋里压榨金钱、而从事宗教事务的人。这个教训是从廿一章三节引伸的:正义和公平是比献祭更蒙上帝悦纳的。对于上帝,那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动听的赞美诗和措辞妥善的祷文、我们珍爱的教义和礼拜的形式,而是我们是哪一种人、我们过的是哪一种生活。我们在教堂外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生活、并怎样行事为人,决定上帝对我们在教会内所作之事的评价。这是众先知再三用可能最强烈的词语强调的教训(见赛一11-19;耶七21-26;何六6;摩五21-27;弥六6-8;请比较撒上十五22;诗四十6-8;五十8-15)。

(丙)最后两条箴言与廿一章三节,比乍看之下可能显示的主题关系还更加密切。‘得赎’(十六6)这个字眼,属于献赎罪祭所用的术语(利四20,26等;十六 1-34)。但在这里它不是献祭而是人的‘忠诚、信实’(译按:中文本作‘怜悯、诚实’)(见关于三3的注释──哲人的妥拉 {\LinkToBook:TopicID=118,Name=哲人的妥拉(三1-4)}),说它使罪得赎。哲人并非暗示我们能抛弃‘本乎恩因信’──这是旧约一个伟大的基本信条,正如为新约的一个基本信条一样。更正确地说,他在这里,而且在廿八章十三节,他予人以必要的提醒,即上帝的恩典不可能随便捡得,而且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在旧约和在新约一样,通往上帝之怜悯与赦免的道路,是一条三重的道路,即(1)认罪(请比较诗卅二3-5;五十一 1-17;约壹一8-10),(2)悔改──不只是说声‘抱歉’,而是转过来背对罪恶而面向上帝(请比较耶三11-14;何六1-3;太三2;林后七 10),和(3)改正生活(请比较赛一16-20;弥六6-8;雅二14-16)。上帝悦纳的祭是破碎痛悔的心,而且这样的心决不会轻看的(诗五十一17)。

在天平里称一称

十五章三节

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恶人善人,他都鉴察。

廿二章十二节

耶和华的眼目眷顾聪明人,却倾败奸诈人的言语。

十五章十一节

阴间和灭亡尚在耶和华眼前,何况世人的心呢?

十七章三节

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

廿一章二节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十六章二节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三十章十二节

有一宗人,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

二十章九节

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

二十章十一节

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

二十章廿七节

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鉴察人的心腹。

廿四章十节

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

廿四章十一节

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将被杀,你须拦阻。

廿四章十二节

你若说:这事我未曾知道,那衡量人心的岂不明白吗?保守你命的岂不知道吗?他岂不按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吗?

(一)

在十五章三节和廿二章十二节,我们再次遇见(见五21)上帝无所不察的眼目,观察锐利而且范围广远,探究并穿透思想领域。没有甚么能逃避上帝严密的细察。没有小的善行是琐屑的,没有易犯的小罪是无足轻重的,这些都使 注目而且获得 的祝福或定罪(十五3)。作为时常鉴察的上帝,凭 的能力,是真理的监护者和士,而且是对付错谬的仇敌(廿二12)。新英文译本给‘知识(译按:中文译本作“聪明人”)’假定一种不同的意义,产生差不多完全一样的意义,但现在是按法庭术语的说法──‘耶和华监察法律的每一个要求,却推翻无赖的诉讼’。

上帝洞察的眼目,是十五章十一节的主题。阴间,正如我们已经看过的(见一12的注释──规避不良同伴{\LinkToBook:TopicID=112,Name=规避不良同伴(一8-19)(续)};关于它的同义字‘亚巴顿’,见廿七20贪婪人{\LinkToBook:TopicID=147,Name=贪婪人}的注释),按照希伯来人说,座落于地球的中心,眼目不能接近,而且在活人的视界以外;一个被黑暗和隐晦,神秘和隐蔽笼罩的地方。因此这条箴言说,如果阴间黑暗神秘的深处在上帝面前是‘赤裸’(请比较伯廿六 6。译按:中文本译作‘显露’)的话,人的心在面前岂不更加透明么。在这里,正如在这一段其他的箴言中一样,‘心’代表内在的渴望,隐藏的意愿和动机,这些是一个人行动的根源和发条。是这些东西──别人不能接近的东西,而且如其他的言论会继续指出的,部分是我们自己不能接近的──向上帝的细察敞开、暴露,形成上帝评估与判断的基础。

用了两种隐喻的说法,描述上帝对人心的评估。第一,上帝‘熬炼’人心(十七3)。极像试金者在坩埚中试验金或银的真实与纯度一样,上帝‘试验’人心,以确定人的真实与纯度,把他们的假冒、外表、和伪称,都剥除净尽。第二,上帝‘衡量’人心(廿一2;请比较十六2)。在这里可能间接重复埃及人宗教信仰观念,他们相信死人的心在至高神明垒(Re)之判断的天平上,对‘真理与正确’(Maat,见三16的注释──这人便为有福{\LinkToBook:TopicID=121,Name=这人便为有福!(三 13-20)}的内文)加以衡量。然而在这些箴言中并无死后受审判的思想。在这里‘衡量’差不多与‘熬炼’是同样的意思,而且与上帝对人在此时此地之评估与判断有关。

(二)

我们现在从上帝的眼目转到人的眼目上来。其区别已佳妙地在撒母耳记上十六章七节表明出来:‘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这样,人的评估往往与上帝的评估不同──遑论在对自己评估的时候了(廿一2;十六2)。这两条言论并不是那假冒为善、而又自以为义者的注释,这种人对自己的正确判断十分自豪,他的眼睛只看见别人的过错(请比较太廿三25-26;路十八10-14)。那些是三十章十二节所拟想的那种人,是从他们真正所属的那人去看的(见三十11-14)。更正确地说,他们是对如下两点的注释:(1)人们衡量自己的可怜标准──‘那简直是不公正的!’等等。在这里饶有意味要特别提及的是:新英文译本不作‘耶和华衡量人心\灵’,反而译作‘耶和华给人的心\灵定了一个标准’,这是希伯来原文也能有的意思。无论如何,衡量的概念,包含对比一种标准加以衡量的思想。那标准必须是上帝的标准,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标准;(2)人类的易于自欺令人惊奇:‘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在耶利米书中这段经文立即接说,上帝鉴察每一个人的心,试验每一个人的肺腑,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10节)。然而其他章节提醒我们,上帝的熬炼工作是一种炼净的过程,不但要显示我们真正是哪一种人,也要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见诗一三九23;赛一25;鸿三2-3;彼前一7)。这个教训已经给一篇诗篇的作者充分学会了:

上帝阿,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 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一三九23-24)

在二十章廿七节的言论,与这一点配合得并不太恰当。它间接表明人的良心,鉴察并照明人心的纯度像上帝的眼目一样──除非它的意义是指上帝鉴察的灯(和人的愿意被鉴察)是赐生命的‘气息’(这个字字面的意义,请比较创二7)给人的。

上帝衡量人心这个主题,在廿四章十至十二节用一个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在十至十一节暗指的确实情况,是怎样的情形,是完全不清楚的。也许它是论到那些对欺压穷人的事视若无睹、而且不做甚么去帮助他们的人。他们的托辞,要不是说他们对于这样的事无能为力(10节),或者就说他们并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事(12 节)。但是‘那衡量人心的’只察觉到那对他们苦境无情的漠不关心,而且不会接受辩解的。

人的计谋与上帝的筹算

廿一章五节

殷勤筹划的,足致丰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十五章廿二节

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

十一章十四节

无智谋,民就败落;谋士多,人便安居。

二十章十八节

计谋都凭筹算立定;打仗要凭智谋。

廿一章廿二节

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墙,倾覆他所倚靠的坚垒。

廿四章五节

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

廿四章六节

你去打仗,要凭智谋;谋士众多,人便得胜。

廿四章廿七节

你要在外头预备工料,在田间办理整齐,然后建造房屋。

十六章一节

心中的谋算在乎人;舌头的应对由于耶和华。

十六章九节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

十九章廿一节

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

二十章廿四节

人的脚步为耶和华所定;人岂能明白自己的路呢?

廿一章三十节

没有人能以智慧、聪明、谋略敌挡耶和华。

廿一章卅一节

马是为打仗之日预备的;得胜乃在乎耶和华。

十六章三节

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廿七章一节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一)

有两种有密切关系的思想,贯穿于第一组的箴言中:即必须计画,和必须商议。一般原则在头两条言论中都陈明了。任何冒险成功之钥,都在于谨慎而又细心且坚决的计画;急躁而又考虑欠周的行动过程,一般都证明是徒劳的(廿一5)。然而没有尽可能作最广泛的商议而定下的计画,同样是无效果的(十五22)。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而且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其思想并不含多厨司坏肉羹(或意译谋士太多事难成)的意思!这样,这些原则应用于生活的三个范围,在这些范围中谨慎计画和广泛商议都是必要的。

(甲)在国家事务上(十一14)。这箴言再次反映智慧与治国方策之间的密切关系,关于这一点,在关系到八章十五、十六节,论及王及其朝臣的箴言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其中最重要的是王的顾问(请比较撒下十六5-十七23)。‘智谋’一词按字义是‘驾驶’,如同驾驶一条船。约拿书一章六节的船长是‘首席驾驶员’。因此这是要国家这条船上掌舵的那些人读的箴言,强调驾驶它经过风暴的水域,到达安全的港口,需要想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适当政策,而且是许多人慎思熟虑的结果。

(乙)在战略的运用上(二十18;廿一22;廿四5-6)。虽然士兵的力量和勇气,都是不可缺少的,战争很少单是靠这些赢得的。它是靠执行战略的智慧和使用战术战胜的。这里又是智慧将军在草拟他的作战计画以前先要作广泛的商议,好确保各方面都顾及,而且尽可能把一切意外事故都考虑到。

虽然我们很少人有可能成为政府的部长或将军,有两个教训能从这些言论引伸出来,是我们大家都适用的。第一,做一件事要三思而后行;而且要作的决定愈是重要,我们便应作更多的思考。第二,是要寻求忠告。我们没有一个人这样有智慧,而无须接受从别人而来的忠告,就能走过人生;但我们有些人给它作极好的尝试!

(丙)在建造房屋上(廿四17)。这谚语采取不同的策略,论到这个题目,论及计画值得注意的一方面。这是对年轻农夫的一个忠告,他正计画或是盖个房子或是娶妻生儿育女。这句希伯来文成语,可能指任何一样(后者见得四11)。当然二者往往会一同进行的。这忠告是:初期他应确保他的田地在良好状态而有充分的生产力。否则他可能发现自己的情况处于不能使房子完工,或给妻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盘算费用,并确定能够承担,是智慧而又谨慎计画的一部分。

(二)

因此智慧人直率地断言计画、和商议,在处理人间事务上的价值。忽略这些便招致灾祸,不论在政府,在战场,或在人间任何其他冒险事业中,都是如此。不过正如柏恩斯(Burns)说的:

鼠与人最周密的计画 也常有乖误。 (The best-laid schemes o' mice an' men Gang aft a-gley.)

人和鼠在实施他们的计画时,前者并不比后者更能主宰一切。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Hamlet)说的话就更加有见识:

有一位上帝策画我们的目的, 不论我们会把它粗制成怎样。

这是在第二组箴言中发出的平衡旋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会有他们的计画,他们伟大的计画,甚至他们的梦想;但当把计画付诸行动时,上帝总是有最后的发言权:‘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十九21),而且人的计谋,不论如何智慧而又聪敏,都不能阻挠上帝的目的(廿一30)。

上帝按照 自己旨意和目的,管理并克制人类和国家的行动这种思想,是旧约的基本信仰:

耶和华使列国的筹算归于无有, 使众民的计画无有功效。 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 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 (诗卅三10-11修译;请比较赛四十四24-28;但四34-35)

诚然,旧约叙述的故事大半是上帝运行在历史中的故事,在审判和拯救中完成的目的。这个主题在出埃及记一至十五章和以赛亚书四十至五十五章中一大幅的油画上,和在像创世记四十五章四至八节与民数记廿二至廿四章那些经文中较小一幅的油画上,都能看见。但它最有力的措辞,见于彼得在五旬节的讲词中:‘这耶稣,按 上帝的定旨和先见,被交给人,你们就藉 无法无天之人的手,把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徒二23修译;请比较四27-28)。

那么,当上帝旨意似乎无疑会行出来时,我们为甚么要祷告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呢?答案的一部分,在于实际上用这些话来祷告时,表示在我们这方面,甚愿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计画按照上帝的旨意被塑造。要紧的是要注意:这些箴言对我们的计画与共同商议的智慧和价值,并无发出上帝否决的声音。正如廿一章卅一节暗示的,即使依赖马和马车争取胜利是愚蠢的,时常把马预备好为战争的日子使用,总是好的,因为只有上帝能使人得胜(请比较诗二十7;卅三16-19;赛卅一1-5)。更正确地说,上帝的否决,是为我们那些与旨意不相合而不利于目的的计画保留的。所以这个教训不是论计画无用,而是我们在计画时必须就教于上帝:‘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十六3;请比较三 5-6)。我们的计画若是要有成果而不致遭受挫折,那么它们就必须与上帝的目的结合在一起。那控制我们目的的上帝,必定有助于控制我们的计画。

但除了看见我们的计画得以实现以外,还有另一个更加基本的理由,为甚么我们应把我们的工作交托给上帝。一个人如果认为他控制自己毕生的脚步,而能使自己的道路安稳不遭遇忧伤的话,他便是自欺;因为他没有上帝的帮助和引导,便不能制出一张毕生行走智慧道路的行程图(二十24)。在人生道路上确定而又稳当的脚步,是‘为耶和华所定’。上帝的筹算不但立定,而且在人间的事务上有最后的发言权;它为那些倚靠 的人也有最佳的发言权。

在箴言中大多数格言都有绪论中所谓俗世的性质。它们都假定各种情况,人能选择智慧行动的进程,而避免愚妄;此刻就是真实的,正如当时是真实的一样。但是生命有更深层的一面,我们已看过那些箴言显示以色列哲人并没有忽略这一点。我们若不把首位给我们自己的智慧,而给上帝的智慧,而且靠上帝的帮助努力使这两种智慧合而为一的话,我们以此为最后办法,就能活出智慧的生活。敬畏耶和华为智慧的开端,而且它也是它的目的。――《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