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吕沛渊主日证道之罗马书25
讲道: 罗马书 3:27-31 信心不唯独
前言: 【信】在新约圣经中出现约 560 次[动词+名词+形容词],显示
其重要性。【信】在罗马书 3:21-31 出现 9 次,说明了【义人必因信
得生】[1:17]的真义,即罗马书的主题【唯独因信称义】。称义是藉
著“信[主]”之法,不是藉著“立功[行为]”之法,除去一切自夸。然而
这作为称义媒介的“信”,却不是唯独的 The faith which justifies is
never alone,必定结出行为的果子,所以【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 断
乎不是,乃是坚固律法】3:31
1. 真实得救的信: 定义与焦点
(1) “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 [创 15:6;来 11:1]
(2) “信”是心灵眼睛[在圣灵里]看见肉眼[在今世]看不见的 [来 11:13,27;林后 5:7]
(3) “信”是注目仰望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 [来 12:2;彼前 1:8]
2. 真实得救的信: 客观与主观
(1) 客观面: “信仰”,真道、所信的道[1:5;16:26;林前 16:13;弗 4:13;
提前 6:12;提后 4:7;犹 20]
(2) 主观面: “信心”,信德、彼此的信心、信实[1:8,12;路 18:8;弗 6:16;加 5:22]
(3) “信仰”与 “信心”是一体的两面,圣灵恩召我们、真道[神的话]进 入我们心中,重生了我们,产生了信心[太 13 撒种的比喻,雅 1:18; 彼前 1:23]。所以, “信心”是神所赐的[弗 2:8-10]
3. 真实得救的信: 三要素
(1) 理智的认知、情感的认同、意志的交托 [提后 1:12]
(2) 理智认知真理 [律法所教导、指向的福音]、情感认同[律法与福 音所说的是真实的]、意志交托[将自己交托救主耶稣]
(3) 真实得救的信,所信的救主耶稣福音,没有废弃律法,乃是成全 律法[太 5:17]。所以,从真道而来的信,没有废弃律法,乃是坚固 [establish 成就]了律法
4. 真实得救的信: 必结出果子
(4) 信心与行为的关系: 信心生发仁爱 faith working through love 藉
著爱发出功效[有用]加 5:6。 “生发”: 发出来、发动、运行[太
14:2;罗 7:5;林前 12:6]。所以 “爱”是由 “信”发出来所结出果
子
(5) 雅各书 2 章指出: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假信心、死信心,没有用 处[益处],因为真信心必定结出行为的果子
(6) 真信心是活泼、有功效的[太 17:20],因为真道是活泼大有功效的 [来 4:12;罗 10:17]
结论:
5. 犹太人、外邦人都是【唯独因信称义】,并且【信没有废弃律法,
乃是坚固律法】
6. 【信】的客观面: 主耶稣是我们信仰的具体对象与内容,圣经的
真道福音的中心就是主耶稣的死与复活。圣经真道进入我们心
里,产生了真实得救的信心
7. 【信】的主观面: 信心三要素,认识主耶稣、认定主耶稣、委身
投靠主耶稣。信靠顺服主耶稣,遵行他的话【圣经】,这就是运
用他所赐给我们的宝贵信心[彼后 1:1]
8. 如何运用真信心? 如何注目仰望主耶稣?
(1)真心悔改歸向他,凡
事讨他喜悦;
(2)殷勤使用施恩的媒介: 圣道与圣礼、读经祷告、 团契与敬拜聚会;
(3)具体操练爱神爱人,结出虔敬的生活果子;
(4)向家人亲友见证传扬主耶稣,不论得时不得时,信心要行动, 因为信心不唯独!
问题讨论:
1.何谓 “真实得救的信”? 为何说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
如今虽不得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
1:8]?
2.何谓 “信仰”? 何谓 “信心”? 这两者的关系为何? 有些人有信仰、
无信心,另有些人有信心、却无信仰,原因何在? 你是否在这两方
面有所缺失?
3. 真实得救的信心有哪三要素? 如何从此三要素来解释【信心没有
废弃律法,乃是坚固律法】?
4.加 5:6【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这句话如何解释“信”
与“爱”的关系? 为何说 “真信心、活信心,必定结出行为果子”?
5.福音信仰的中心、真实信心的焦点,是主耶稣的十架受死与复活,
原因何在? 你现在有没有注目仰望主耶稣? 什么事情常常打岔? 请
反省分享你的心得
6.【注目仰望主耶稣】的具体实行步骤有哪些? 有哪些是你忽略的?
有哪些是你现在正在操练的? 操练是否殷勤呢? 如何改进? 请分享
http://biblerc.org/media/brc/2015/articles/document/bulletin2015-2-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