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MHC:约翰福音 18
约18
到目前为止,这位福音书作者一直很少记载基督的历史,只是在为了引入祂的讲论非要不可时才加以记载;但现在时候临近,耶稣一定要死了,他就非常详细讲述祂受苦的情形,其中一些是其他福音书作者省略的,特别是祂说的话。跟从祂的人是如此不以祂的十字架为耻,不努力将它隐藏起来,以至于他们无论是口传还是书面记载,都最努力要将这十字架宣告出来,以此为荣。本章讲述了,I. 基督如何在园中被捕,把自己当作囚犯交出来,1-12节。II. 祂如何在大祭司的院中受虐待,同时彼得是如何不认祂,13-27节。III. 祂如何在彼拉多面前被控告,被他审讯,与巴拉巴一道交由众人,让他们选择宽恕哪一位,并失去这宽恕,28-40节。
约18:1-12
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已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祂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祂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祢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祂捆绑了。
我们救恩的元帅,将要因受苦难得以完全,现在时候到了,祂要与敌交战。在此我们看到祂开始与他们遭遇冲突。祂心里想的是奖赏的日子,救赎祂民之年已经来到,祂自己的臂膀作成救恩, 因为祂没有别人帮助。让我们过去看这大异象。
I. 我们的主耶稣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首先走上战场(约18:1-2):祂说了这话,讲完道,祷告完祂的祈求,这样完成祂的见证之后,不愿浪费时间,而要趁有月色,马上从屋子里,从城里出去,因为逾越节是在月圆的时候,祂同门徒出去(那十一个人,因为犹大有另外的用场),过了汲沦溪,这溪是在耶路撒冷和橄榄山之间流淌,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不是祂自己,而是某位朋友的,允许祂随意使用。请观察,
1. 当我们的主耶稣说了这话,就进入祂的受苦,像在太26:1,祂说完了这一切的话。这里表明,(1.) 我们的主耶稣以工作为先。祭司的职分是教导、祷告和献祭。基督,在教导和祷告后,让自己来作成赎罪的工作。基督作为先知当说的一切,祂已经说了,现在祂让自己履行祭司的职分,要献本身为赎罪祭;当祂完成这一切,就进入祂作为君王的职分。(2.) 在已经用讲道预备门徒迎接这试炼的时候,用祷告预备自己面对之后,祂就勇敢地出去,迎接这试炼。当祂披戴上军装,就出战,直到那时才出战。让那些按照神的旨意,为着美好的奋斗目标,带着无愧良心,有着清楚呼召去受苦的人,以此获得安慰,就是基督首先为属祂自己的人受苦(这是为预备他们争战必不可少的),然后才让他们投身任何冲突;如果我们领受了基督的教训与安慰,在祂的代求中有份,就可以带着不动摇的决心,在尽责的道路上勇敢经历最大的苦难。
2. 祂同门徒出去。犹大知道祂会在城里的哪一幢屋子里,祂本来可以留下,在那里迎接受苦;但是,(1.) 当祂的时候到了,祂要按照惯常的那样行,不改变祂的做法去迎见祂的十字架或错失这十字架。他的习惯是,当祂在耶路撒冷,白天做完公开的工作后,在夜晚退下去到橄榄山;在那里,在城市的边缘,祂住宿,因为他们不愿在城市的中心,在王宫里为祂腾出地方。这是祂的习惯,不因预见受苦而改变祂的做法,而是像但以理那样,在那时候行事,与素常一样,但6:10。(2.) 祂不愿民间生乱,就像祂的仇敌不愿有这情形发生一样,因为争竞喧嚷,这并不是祂的行事之道。如果祂在城里被捕,由此引发动乱,就可能生发祸害,大量流血,所以祂退下。请注意,当我们发现自己身陷麻烦,我们应当担心把别人牵涉进来,与我们一道受苦。跟从基督的人行事温柔,这并非羞辱。那些为得人的荣耀的人,以定意尽其所能死得轰轰烈烈为豪;但那些知道他们的血对基督来说为宝贵,不出于有价值的理由一滴也不流下的人,却无需如此行事。(3.) 祂要在受难开始的时候,就像在受难结束时一样,为我们树立一个离开这世界的榜样。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 13:13。我们若要欢欢喜喜背负我们的十字架,在当中保持我们与神的相交,就必须把众人、诸般顾虑、各样安慰、各城、甚至各圣城放下,撇在身后。
3. 祂过了汲沦溪。要去到橄榄山,祂就一定要越过这溪流,但提到这一点,表明其中有一些意义重大的地方;这指向,(1.) 大卫关于弥赛亚的预言(诗110:7),祂要喝路旁的河水;喝在通往祂得荣耀、我们得救的路上受苦的河的河水,这是由汲沦溪象征出来的,它被称作黑溪,是因为它从黑暗的山谷中流过,或是因为水的颜色因着城中脏物受玷污;当这样的河水处在我们救赎的道中,基督喝这水,并且因此必抬起头来,抬起祂自己和我们的头。(2.)大卫的做法,他是弥赛亚的一个预表。当他逃避押沙龙的时候,圣经特别指出他过了汲沦溪,上橄榄山,一面上,一面哭 ,所有跟从他的人也落泪,撒下15:23,30。大卫的子孙,被叛乱的犹太人驱逐,不愿祂作他们的王(犹大,就像亚希多弗一样,阴谋反对祂),在卑微和受辱之中,由一群真正忧伤的人陪同过了这溪。犹大敬虔的君王把他们找到的偶像在汲沦溪旁焚烧摧毁;亚撒,代下15:16;希西家,代下30:14;约西亚,王下23:4,6。可憎之物被扔进那溪里。基督现在替我们成为罪,好使祂能将罪除灭挪去,在同一条溪边开始祂的受难。基督开始受苦的橄榄山是在耶路撒冷东面;祂完成受苦的加略山是在西面;因为在这些山上,祂看到那些要从东和从西来的人。
4. 祂进入一座园子。只有这位福音书作者记载了这个细节,就是基督的受苦始于一座园子里。在伊甸园,罪开始;在那里,神宣告咒诅,在那里神应许要赐人救赎主,所以在一座园子里,所应许的后裔向那古蛇发出挑战。基督也是被埋葬在一座园子里。(1.) 当我们走在我们的园子里,让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在当中默想基督在一座园子里受苦,我们在自己园子里一切的欢乐都是因着祂受苦的缘故,因为藉着这受苦,因人的缘故地所受的咒诅被除去了。(2.) 当我们得着一切的财产和享受时,一定要继续期望会有苦难,因为我们喜乐的园子是位于流泪谷中。
5. 祂让门徒与祂在一起,(1.)因为祂退下祷告时,习惯把他们带上,与祂在一处。 (2.) 他们一定要作祂受苦,以及在受苦中忍耐的见证,使他们可以更确信、更充满爱地向世人传讲这些事情(路24:48),并且他们自己也预备好受苦。(3.) 祂要带领进入危险,让他们看到,虽然他们作出要忠心的承诺,他们却是软弱。基督有时把祂的百姓带进困难当中,使祂可以在解救他们的事情上尊荣祂自己。
6. 卖主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知道那是祂通常退去的地方,可能因着基督所说的某句话,知道祂因没有更好的隐蔽之处,打算那个晚上去那里。一座偏僻的园子,是默想和祷告的合适地点,逾越节的晚餐过后,是退下私下敬拜的合适时间,使我们可以趁热打铁,对所受的感动和更新的起誓再作全面的祷告祈求。提到犹大知道这个地方,(1.) 这使他的罪更大了,虽然他深入了解他的主,他却要出卖祂;而且他要利用对基督的熟悉,以此作为出卖祂的机会;仁厚之人会耻于做如此卑贱的事。就这样,基督圣洁的信仰在亲友家中受伤,而这是在任何别的地方不会发生的。许多离道反教之人,若不曾是认信之人,就不可能是如此亵渎神;若不知道圣经和诫命,就不可能讥笑它们。(2.) 这彰显了基督的爱,虽然祂知道这叛徒会到那里找祂,祂还是去那里,被他找到,因为祂知道祂的时候到了。就这样,祂表明自己愿意为我们受苦和死。祂所做的不是出于被迫,而是出于甘心;虽然身为人祂说,“求祢叫这杯离开我,”但作为中保,祂说,“神啊,我来了,心甘乐意来了。”基督出去到园子那里的时候夜已深了(我们可以猜测是八点或九点);遵行差祂来者的旨意,这不仅是祂的吃喝,还是祂的休息和睡眠。其他人要睡觉的时候,祂要去祷告,去受苦。
II. 我们救恩的元帅已经上了战场,敌人现在来到现场,并攻击祂(约18:3):犹大接受对基督最怀恨在心的仇敌,就是祭司长,特别是身为法利赛人的祭司长的命令,带着他的人来到这里。这位福音书作者略过基督园中的受苦,因为另外三位已经全面描述了此事,就马上引入来捉拿祂的犹大及他的同党。请观察,
1. 在这件事中使用的人 —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1.) 这是一群反对基督的人 —一队兵,speira-cohors — 兵团,一支罗马军队,一些人认为有五百人,其他人认为有一千人。基督的朋友寥寥无几,祂的仇敌众多。所以让我们不可随众作恶, 神若帮助我们,就不怕向我们图谋行恶的众人。(2.) 这是一群混杂的人;这一队人是外邦人,罗马士兵,驻扎在安东尼塔楼,守着城的卫兵中派出的支队;祭司长的差役,hyperetas 。 不是他们家中的仆人,就是他们法院中的差役,这些是犹太人;这些曾是彼此为仇的人,却联合起来反对基督,基督来,将犹太人与外邦人两下合而为一,使他们与神和睦。(3.) 这是受命而来的一群人,不是群众暴动;不是的,他们从祭司长那里领受了命令,祭司长向巡抚表示,这位耶稣是一个危险的人,有可能他们也从巡抚那里得着命令,将祂逮捕,因他们惧怕百姓。请看基督和祂的福音曾经有过,现在可能会有何等的仇敌,人数众多、大有势力,所以可怕;宗教和民事权柄联合起来反对祂和祂的福音,诗2:1-2。 基督说过情况会是这样(太10:18),结果如此。(4.) 所有人都由犹大引路。他领了这一队兵;很有可能这是他要求的,宣称有必要派出一支大部队,渴望在这次出征中得着作头指挥的尊荣,他是贪婪要得这不义的工价。他以为从受人藐视的十二门徒中的最后一位,被安排作这浩浩荡荡几百人的头,自己就是得到大大提升;他从前从未成为这样的人物,也许对自己说,这不应该是他最后一次,如果他在这件事上成功,就应该得着奖赏,被委任作首领,或位置更高。
2. 他们为进攻作的准备:他们来,拿着灯笼、火把、兵器。(1.) 要是基督潜逃,虽然有月光,他们是用得着他们的照明;但他们本可以省了这些;末后的亚当不像第一位的亚当,不会被驱赶,把自己藏起来,也不会出于惧怕或羞耻,藏在园里的树木中。点亮蜡烛去找日头,这是愚昧。(2.)祂要是抵抗,他们就用得着他们的武器。祂争战的兵器是属灵的,使用这些兵器,祂已经常击败他们,堵住了他们的口,所以现在他们求助于其它兵器,刀棒。
III. 我们的主耶稣荣耀地击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约18:4-6,在当中请观察,
1. 祂是怎样用能想象得出来、对他们一切的温柔,在祂自己里面能想象得到的一切平静来接待他们。
(1.) 祂用一个非常柔和的问题迎见他们(约18: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已的一切事,所以对这紧急情况根本不感到吃惊,带着一种奇妙的勇敢和镇定,不受扰乱,不惧怕,祂就出来迎见他们,仿佛祂不在乎,柔和地问,“你们找谁?有什么事?晚上这时候,这忙乱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请看,[1.] 基督预见到祂要受苦;祂知道将要临到自已的一切事,因祂已经约束自己,让自己一定要受这些苦。除非我们像基督一样有力量承受这发现,我们就不应当追求要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事;这不过就是要让我们的痛苦提前发生;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然而在总体上预料到会有受苦,这对我们是有好处,以致苦难临到时,我们可以说,“这只不过就是我们期望的,我们曾经坐下计算的代价。”[2.] 基督急切面对祂的受苦;祂不是逃避,而是出来迎接,伸手接过这苦杯。众人在加利利要强迫祂加冕,提出要让祂作王时,但祂退下,把自己隐藏起来(约6:15);但是当他们来强迫祂上十字架时,祂把自己交出来;因为祂来这个世界受苦,去另外一个世界作王。这没有授权我们无谓地把自己暴露在麻烦之中,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时候何时来到;但除非通过犯罪,我们就别无它法避免受苦时,我们是蒙召来承受;当事情变得如此时,我们应当不以性命为念,因这些并不能伤害我们。
(2.) 他们告诉祂他们在找谁时,祂用非常平静温和的回答应对他们,约18:5。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祂说:“我就是。”[1.] 看来是,他们的眼睛被遮蔽,使他们不能认出祂。极有可能这队罗马人中的很多人,至少守卫圣殿的差役,曾经常见过祂,即使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然而犹大肯定是认识祂够熟悉的了,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妄想说,祢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人。就这样祂让他们看到,带着照明的光来找祂,这是何等愚昧,因为祂能使他们看见祂的时候却不认识祂;祂以此让我们看到,祂能多么轻易混乱祂仇敌的计划,在他们企图行恶时,让他们迷失了自己。[2.]他们找祂的时候把祂称作拿撒勒人耶稣,这是他们唯一知道的祂的称呼,有可能他们的逮捕令上就是这样称呼祂的。这是一个加给祂的羞辱的名称,为要掩盖祂是弥赛亚的证据。从这一点看,他们不认识祂,不知道祂从哪里来;因为如果他们认识祂,肯定他们就不会迫害祂了。[3.] 祂清楚地回答他们:“我就是。”祂没有利用因他们盲目,祂对他们拥有的优势,像以利沙对待亚兰人那样对他们说,“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而是利用这件事,作为表明祂愿意受苦的机会。虽然他们称祂作拿撒勒人耶稣,祂却回应这叫法,因祂轻看羞辱;祂本可以说,“我不是”,因为祂是伯利恒人耶稣;但祂绝不容许含糊其词。祂已经借此教导我们要认祂,不以祂或祂的道为耻;而是就连在艰难时候也要承认相信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祂的旗帜下果断战斗。“我就是,Ego eimi—我是祂,”这是配得称颂的神荣耀的名(出3:14),那名的尊荣,配得称颂的耶稣完全有理由宣告拥有。[4.] 这里特别指出,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曾同跟从基督的人站在一起的那一位,现在同与祂相争的人站在一起。这描写了一位离道反教之人,他是一个换边的人。他让自己与那些他心总与他们在一起的人结成一伙,在审判日,他要和他们在一起得到他的份。提到这一点,第一,为要表明犹大的无耻。人难以明白,他在哪里得着这胆量,面对祂的主,还毫不惭愧,也不知羞耻;撒但在他心里面给了他娼妓的面额。第二,表明伴随“我就是”这句话而来,要挫败入侵者的那能力,是特别瞄准在犹大身上。这是对准那叛徒良心的一支箭,刺透他的要害;因为基督来,以及祂的声音,对离道反教和背叛之人显得更为可怕,超过对任何其它种类罪人的威慑。
2. 请看祂是如何令他们惧怕,迫使他们退下(约18:6):他们就退后,像遭雷击的人一样,倒在地上。应该指出,他们不是向前跌倒,仿佛在祂面前降卑自己,向祂降服,而是往后,好像顽固坚持到极处。就这样基督被显明宣告不仅是一个人,就连祂被践踏,是虫,不是人的时候,也远超是一个人。“我就是” 这句话,曾令祂的门徒振奋,把他们兴起(太14:27),但同样这句话,把祂的仇敌击倒。借此祂清楚表明,
(1.) 祂本来是可以怎样对付他们。当祂击倒他们时,祂本可以把他们击杀掉;当祂说话,使他们倒在地上时,祂本可以说话,使他们落在地狱里,像对可拉一党的人那样,接着把他们送到那里;但祂不愿如此行,[1.] 因为祂受苦的时候到了,祂不愿逃避;祂只要表明,祂的性命不是从祂那里被强夺去的,而是像祂曾经说过那样,是祂自己舍的。[2.] 因为祂要表明祂对最恶劣之人耐心容忍,连对祂的仇敌也充满怜悯之爱的实例。击倒他们,只是如此,祂就既呼吁他们悔改,也给他们悔改的余地;但他们的心刚硬,一切都是虚妄。
(2.) 祂最终要如何对付祂一切的死敌,那不悔改把荣耀归给祂的仇敌;他们要逃避,要在祂面前跌倒。现在圣经应验了(诗21:12),祢必使他们转背逃跑,还有诗20:8。这要越来越多得到成就;祂要用口中的气灭绝恶人,帖后2:8,启19:21。Quid judicaturus faciet, qui judicandus hoc facit? —祂来受审判时如此行,祂将要来审判时将要如何行呢?—奥古斯丁。
IV. 击退了敌人之后,祂给祂的朋友一种保护,这也是通过祂的话,约18:7-9,在当中我们可以观察,
1. 祂是怎样继续使自己暴露在他们的怒气之下,约18:7。他们不是长久躺在他们跌倒的地方,而是由神允许,再站起来;只有在另外一个世界,神的审判才是直到永远的。他们跌倒的时候,人以为基督会逃走;他们重新站起来的时候,人以为他们会放过他们追寻的;但我们仍然发现,(1.) 他们像以往一样心急要抓住祂。在某种慌张和混乱之间,他们让自己缓过神来;他们无法想象是什么让他们出了毛病,不能站稳,而是把这归于除基督大能以外的任何事情。请注意,一些人心在罪中如此极其刚硬,以致没有什么能在他们身上动工改变他们,使他们悔改。(2.) 祂像以往一样甘愿被抓。当他们在祂面前跌倒,祂没有凌辱他们,而是看见他们惊慌失措,就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们找谁?”他们对祂同样作答,“找拿撒勒人耶稣。”祂重复问题,看来是更贴近他们的良心:“你们不知道你们找谁吗?你们不晓得你们犯错,你们要找事对付你们的对头吗?你们没有受够吗,而是要试其它的争战吗?谁向神内心刚硬而得亨通呢?”他们重复同样的回答,表明是顽固坚持在他们的恶道之中;他们仍称祂作拿撒勒人耶稣,像以往一样大大蔑视,犹大和他们任何一人那样不思悔改。我们就当畏惧,免得因着在罪恶道路中起初大胆的几步,我们的心就刚硬了。
2. 祂如何设法保护门徒脱离他们的怒气。祂利用这对付他们的优势,保护跟从祂的人。当祂表明祂的勇气,讲到自己,“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祂表现出对门徒的看顾,“让这些人去吧。”祂说这话,好像对他们发命令,而不是与他们签订协议;因为他们要祂怜悯,而不是祂要他们可怜。所以祂命令他们,正象有权柄的人:“让这些人去;如果你们多事对付他们,你们要危险自负。”基督给了他们这通行证,或保护状,他们却没有信心足以去依靠它,而是自己取了如此卑贱可怜的方法自保,这就让门徒离弃祂的罪,特别是彼得不认祂的罪更大了。当基督说,“让这些人去吧”,祂是为了,
(1.) 显明对门徒充满爱的关心。祂表明自己身份时,祂让他们免于如此行,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受苦;他们的信心是软弱的,他们的精神低落,现在让他们受苦,这对他们的灵魂,他们灵魂的生命的价值,不过就是如此。新酒绝不可装在旧瓶子里。另外,他们有其它工作要做;他们一定要去,因为他们要往普天下去传讲福音。不要毁坏他们,因为福在他们其中。在此,[1.] 基督极大鼓励我们来跟从祂;因为虽然祂已经安排我们受苦,祂却顾念我们的本体,要满有智慧地安排我们背负十字架的时间,使这十字架对应我们力量的程度,要搭救敬虔的人脱离试探,从中脱离,或经历其中得以脱离。[2.] 祂给我们爱我们的弟兄,关心他们福祉的好榜样。我们绝不可只考虑我们自己的安逸与安全,还要既考虑我们自己的,也考虑别人的,在某种情形里考虑别人的多于我们自己的。有一种慷慨英勇的爱,使我们能够为弟兄舍命,约壹 3:16。
(2.) 祂打算给人看到祂作为中保工作的实例。当祂把自己献上受苦和死的时候,能够逃脱的是我们。祂是我们的antisychos —代替我们受苦的人;当祂说,“我来了”,祂也说,“让这些人去吧”;就像那代替以撒献上的公羊。
3. 在此祂证实了祂刚刚说过的话(约17:12),“因祢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没有一个灭亡的。”基督通过具体应验了这话,给我们保证,这要完全得应验,不仅应验在那些现在与祂同在一处的人,还应验在所有将要通过他们的话相信祂的人身上。虽然基督护卫他们,意思特别是指保守他们灵魂脱离罪和离道反教,然而这里是应用在保守他们肉身的生命上,是非常贴切,因为就连身体也是基督负责看顾的一部分;祂要在末日叫身体复活,所以既保守灵与魂,也保守身体,帖前5:23;提后4:17-18。基督要保守人肉身的身体,去进行为它安排作的事奉;它被赐给了祂,是被祂使用,祂不会得不到它所作的事奉,而是无论是生是死,要因它显大;只要从身体还能得出任何用处,它就要被维持在生命中。基督的见证人不举出他们的证据就不会死。但这不是事情的全部;这对门徒的保守,按其意向,是灵里的保守。他们现在信心和决心如此软弱,完全有可能的是,如果他们此时被呼召出来受苦,他们就会令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主蒙羞,他们中的一些人,至少他们当中较为软弱的人,就会灭亡了;所以,祂为了叫他们没有一个灭亡的,就不把他们暴露在危险之中。圣徒得安全与保守,不仅是归功于神的恩典,这恩典使他们试炼如何力量也如何,也归功于神的护理,这护理使他们力量如何试炼也如何。
V. 祂在已经为门徒的安全作安排之后,就斥责他们其中一位的鲁莽,压制跟从祂的人的暴力,正如祂已经压制了逼迫祂的人的暴力一样,约18:10-11,在当中我们看到,
1. 彼得的鲁莽。他带着一把刀,不大可能他是像一位绅士那样常常佩刀,而是他们全部人有两把刀(路22:38),一把交托给彼得,他把刀拔出;因为他想,如果真的要用,现在就是他用这刀的时候;他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彼得很有可能是其中一个最急性的人,他可能为的是要劈开这人的头,他没有打中目标,只是削掉他的右耳。为了令叙述更确凿,这里记载了那仆人名叫马勒古,或玛鹿,尼 10:4。
(1.) 我们在此必须承认彼得是出于好意;他对他的主有一种诚挚的热心,虽然此时是用错了方向。他最近许诺要为祂舍命,很有可能现在要应验他说的话。很有可能彼得看见犹大是这群恶棍的头,就令他怒火万丈;他的卑贱激发起彼得的大胆,他真拔刀出来的时候,没有对准这位叛徒的头,我真感到奇怪。
(2.) 然而我们一定要承认彼得的举动是恶劣的;虽然他的好意确实为他辩解,然而却不能证明他有理。[1.]他所做的,没有得到从他的主而来的许可。基督的士兵必须等候发令的话,不在这命令之前抢跑;他们在让自己落在苦难之中前,必须确保,不仅他们的动机是好的,而且他们有清楚的呼召。[2.] 他越过了他本位的责任,与这些势力作对,这是基督绝不会纵容,而是禁止的(太5:39):不要与恶人作对。[3.] 他反对他的主受苦,虽然曾经有一次为此受到责备,却准备再犯,主啊,祢自己免了吧,祢受苦,万不可如此;虽然基督已经告诉他,祂必须,并将要受苦,祂的时候现在到了。就这样,虽然他看起来是为基督而战,其实他争战,是与基督作对。[4.]他破坏了他的主刚才与仇敌定好的事。当祂说,“让这些人去吧” ,祂不仅定好了使他们得安全,还实际上是说这话,保证他们有好行为,他们会和平离开;这话是彼得听到的,然而却不愿受此约束。正如我们蒙召站出来时可能犯了胆怯的罪,同样当我们蒙召退下时,我们可能犯下鲁莽冒进的罪。[5.] 他愚昧地把自己和与他同作门徒的人暴露在这群发怒之人的狂怒下。他削掉马勒古耳朵的时候,如果砍掉了他的头,我们就能想象士兵会扑在所有门徒身上,把他们砍成粉碎,并把基督说成是不比巴拉巴好的人。就这样,许多人热心自保,却犯了自毁的罪。[6.] 彼得在此之后如此快快成为懦夫(不认他的主),以致我们有理由认为他本不会这样做,但他看见他的主让他们跌倒在地,那时他可以对付他们;但是当他看见祂还是把自己交出来,他的勇气就离开了他;真正的基督徒英雄要为基督的事业挺身而出,不仅在这事业得胜时,还在它看似衰退时;要站在正确一方,虽然可能不是占优的一方。
(3.) 我们必须承认,神反胜的护理作为引导这击打(让它不造成更多杀伤,只是削掉他的耳朵,这给他留下一个印记,多于让他残废),也给基督一个机会医治这伤,彰显祂的大能与良善,路22:51。就这样,那有危险变成责难基督的事,成了大大增强祂的尊荣,即使在祂敌人当中也是如此的时机。
2. 他的主对他的责备(约18:11):“收刀入鞘吧!” 这是温柔的责备,因为是他的热心让他超越了慎重的界限。基督没有让事情变得更严重,只是命令他不要再这样做了。许多人认为,他们身处悲伤愁苦的境地,如果他们对身边的人火爆急躁,这就使得他们这样做变得情有可原;但基督在此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在受苦中温柔的榜样。彼得一定要收刀,因为交给他的是圣灵的宝剑 —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然而却是有能力。当基督用一句话让入侵者跌倒,祂就让彼得看到,他将要怎样得到武装,拥有一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在这不久之后,他用它让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死在他脚前。
3. 这责备的原因:“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马太讲了基督发出这责备的另一个原因,但约翰保留了马太省略的这个理由;在当中基督让我们看到,(1.) 祂自己顺服父旨意的完全证据。对于彼得所做事情中的一切过失,祂看起来最不喜悦的,就是现在祂的时候到了,他要拦阻祂受苦:“什么,彼得,你要在这杯和这嘴唇之间插手进来吗?撒但,退我后边去吧!” 如果基督决定要受苦和死,那么彼得用言语或行为阻拦,就是自以为是:“我岂可不喝呢?”这说法表明一种坚定的决心,以及祂不愿有任何与之反对的念头。祂愿意喝这杯,虽然这是一个苦杯,灌注了茵陈苦胆,是让人颤惊的杯,血杯,主忿怒的爵,赛 51:22。祂喝了这杯,使祂能把救恩的杯,安慰的杯,祝福的杯交在我们手里;所以祂愿意喝这杯,因为这是祂父所给祂的。如果祂的父要求这样,这就是为了最好的,就让它如此成就。 (2.) 为我们作的一个美好榜样,让我们在与我们有关的每一件事上顺服神的旨意。我们一定要喝基督喝的那杯(太20:33),一定要说服自己顺从。[1.] 这不过是一个杯;相对来说是一件小事,让它怎样就怎样吧。这不是海,红海,死海,因为它不是地狱;它是轻的,不过是暂时的。[2.] 这是给我们的杯;苦难是恩赐。[3.] 这是由一位父给我们的,祂有父的权柄,不会错待我们;祂有父的爱,不是要伤害我们。
VI. 祂已经全然让自己顺从这安排,就平静地把自己交出来,让自己作一位囚徒,不是因为祂无法逃脱,而是因为祂不愿。人本可能会以为,治好马勒古的耳朵会让他们心平缓下来,但没有什么会把他们争取过来。Maledictus furor, quem nec majestast miraculi nec pietas beneficii confringere potuit—那可咒的狂怒,神迹的伟大不能使之平息,恩待的温柔不能使之得劝慰。—安瑟伦。在此请观察,
1. 他们怎样把祂抓住:他们拿住耶稣。他们当中只有很少人能按手在祂身上,但这控告是向他们所有人发出的,因为他们全部人都在协助鼓动。叛逆的罪没有从犯,所有人都是主犯。现在经文应验了,有许多公牛围绕我(诗 22:12),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诗 118:12。耶和华的受膏者,好比我们鼻中的气,在他们的坑中被捉住,哀 4:20。他们曾企图抓住祂,却如此经常遭受挫败,以致现在已经把祂抓在他们手里,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更是大大用尽力气扑在祂身上。
2. 他们怎样抓牢祂:他们把祂捆绑了。祂受苦的这个细节,只有这位福音书作者才记录下来,就是祂一被抓住,就被捆绑,两手被捆住,戴上手铐;传统说,“他们如此残忍地捆绑祂,以致血从祂指尖冒了出来,把祂的手反绑在身后,他们用一条铁链缠住祂的颈项,用这来拉着祂走。”见吉拉德,《福音合参》,第5章。
(1.) 这表明逼迫祂的人的仇视。他们把祂捆绑,[1.] 使他们可以折磨祂,让祂受苦,就像人捆绑参孙让他受苦一样。[2.] 使他们可以羞辱祂,让祂蒙羞;奴隶被捆绑,基督也被捆绑,虽然祂是自主生的。[3.] 使他们可以防止祂逃脱,犹大已经告诉他们要牢牢抓住祂。请看他们的愚昧,他们竟然以为可以捆绑那刚才还证明是全能的能力。[4.]他们捆绑祂,好像祂已经被定罪,因为他们决心控告祂,将祂处死,让祂像愚顽人一样死,就是像一个罪犯一样,手被捆绑,撒下3:33-34。 基督已经用祂话语的大能捆绑逼迫祂的人的良心,使他们心生怨恨;为了报复祂,他们把这些捆绑加在祂身上。
(2.) 基督被捆绑,这有极大意义;在这里,就像在其它事情上一样有一奥秘。[1.] 他们捆绑祂之前,祂已经自己承担要作中保的工作与职分,以此约束捆绑自己。祂已经用祂自己对人的慈绳爱索,以及对祂的父当尽的责任,把自己绑在祭坛的角上,否则他们的绳索就不能把祂绑住。[2.] 我们被自己的罪恶如绳索缠绕(箴 5:22),被我们罪过的轭辖制,哀 1:14。罪责是对灵魂的捆绑,借此我们被捆绑送到神的审判面前;败坏是对灵魂的捆绑,借此我们被捆绑落在撒但的权势之下。基督为我们成为罪,为要释放我们脱离这些捆绑,就亲自顺服,为我们受了捆绑,否则我们早就手脚被捆绑,被交给黑暗的锁链了。我们的自由要归功于祂的捆绑;祂被拘束,这成了我们的释放;就这样子使我们得自由。[3.] 旧约的预表和预言在当中得应验。以撒被捆绑,为要把他作为祭物献上;约瑟被捆绑,他被铁链捆拘,为要让他从监牢去到掌权的地位,诗105:18,等。参孙被捆绑,好让他死的时候杀的非利士人比他活的时候还要多。弥赛亚被预言要作囚徒,赛53:8。[4.] 基督被捆绑,好让祂可以把我们和本分与顺服绑在一起。祂为我们所受的捆绑,是加在我们身上的约束,借此我们要永远感恩去爱祂、服事祂。保罗对他朋友的问候:“你们要记念我的捆锁(西 4:18),纪念这捆锁,与他一道受捆绑脱离一切的罪,受约束去尽一切本分”,这是基督对我们所有人的问候。[5.] 基督为我们受的捆绑,是为了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如此被召出来为祂受苦,我们为祂受的捆绑对我们来说可以变得轻省,使之分别为圣,变得甘甜,得到尊荣;基督的捆绑使得保罗和西拉被上了木狗仍能歌唱,伊格那修称他为基督受的捆绑是属灵的珍珠。—伊格那修,《给以弗所教会的信》。
约18:13-27
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祂的教训盘问祂。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祂说:“祢这样回答大祭司吗?”耶稣说:“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得是,你为什么打我呢?”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我们在此看到基督在大祭司面前受传讯的记载,以及其他福音书作者省略的其中一些细节;还有彼得不认祂,其他福音书作者一次记载了这整件事,这里是与其它经文交织在一起记载。控告祂的罪与信仰有关,宗教法庭的审判官让这直接落在他们的审判权之下。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抓住祂,同样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审判祂,定祂的罪,因为祂为这两种人的罪死。让我们按顺序把这个故事看一次。
I. 他们抓住祂之后,把祂先带到亚那面前,这发生在他们把祂带到在该亚法的家里开庭,等着祂的法庭上之前,约18:13。1. 他们带祂走,得胜地带着祂,作为他们胜利的战利品;带着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他们带着祂穿过尼3:1讲过的羊门。因为是通过羊门,他们从橄榄山进入耶路撒冷。他们施行暴力把祂赶着去,仿佛祂是最恶劣最卑鄙的犯人。我们曾被我们自己狂暴的私欲带着走,被撒但随意掳去,为要拯救我们,基督被带走,被撒但的代理人和工具抓住带走。2. 他们把祂带去差遣他们的主子那里。现在差不多是半夜,人以为他们应该把祂收在监里(利24:12),应该把祂带去某座监狱,等开庭的合适时间;但祂是被直接匆忙带走,不是被交给治安法官受提审,而是被交给审判官被定罪;这逼迫如此极端暴力,部分原因是他们害怕人会来救祂,所以他们不愿给这留下时间,而是向这发出一个震慑;部分因为他们贪婪地要喝基督的血,如急落抓食的鹰。3. 他们首先把祂带到亚那面前。很有可能他的家位于路上,方便他们把所有人召集起来,让自己恢复精神,如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为他们的服务收取酬劳。我想亚那是年老体衰,不能和其他人一道在当天夜里那段时间开会,然而却心急要看看被抓获的这人。为了满足他,让他对他们的成功放心,使这老人睡得安心,并接受他为此发出的称赞,他们把他们的囚徒带到他面前。看到那些年老有病的人,当他们不能像从前一样犯罪,却喜悦那些犯罪的人,这真令人伤心。莱福博士认为亚那不在场,因为他要在那天一大早到圣殿,检查那日要献上的祭物,看它们是否有瑕疵;如果是这样,这件事当中就有一种意义,即基督,这伟大的祭,被交给他,然后绑着送走,被批准,准备献在祭坛上。4. 这位亚那是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他们之间的这种姻亲关系,是该亚法安排要这样尊重亚那,照顾他首先看这位囚犯一眼,或是亚那愿意在该亚法如此倾心关注的这件事上纵容他的一个原因。请注意,与恶人相识结盟,这大大坚固了许多人行在他们的恶道之中。
II. 亚那没有长时间扣留祂,和他们当中任何人一样,愿意这控告快快进行,所以把祂绑着送到该亚法那里,去到他的家里,他家被安排作这一次犹太公会聚集的地方,或者去到大祭司开庭的圣殿中那惯常的地方;约18:24提到此事。但我们圣经译本的翻译在边注处表明,应该是去到他家里,所以在那里相应读作,亚那让祂被带去。在此观察,
1. 表明的该亚法的权柄(约18:13)。他是本年作大祭司。大祭司的任命是终身的,但现在有如此频繁的变动,通过想当权的人买卖圣职的伎俩,现在变成了几乎是一年一任的职分,他们彼此倾轧的时候,这预示着它最后的日子正在来临。神正把他们全部推翻,使这职分属于祂的那一位可以临到。该亚法是弥赛亚被剪除当年的大祭司,这表明,(1.) 按照神的预旨,当一件坏事要由一位大祭司做成时,神的护理之工如此安排此事,以致让一个坏人在位做此事。(2.)当神要显明一个坏人心中的败坏时,祂让他身处权位,在当中他受试探,有机会发动这败坏。该亚法当年作大祭司,就这样成了处死基督的犯罪领头人,这成了他的败亡。许多人的晋升让他失去了名声,他若没有得到高升,本是不会蒙羞的。
2. 该亚法的恶毒,这表现在约18:14重述他之前某个时候曾经说过的话,就是无论对错,有罪或是无辜,“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这指的是在约11:50讲的事情。这里提到这一点,为要表明,(1.) 他是何等卑劣的人,这是那位用权谋之计抗拒公平原则来管理自己和教会的该亚法。(2.) 基督在他的法庭上,当祂的案情未曾得到听诉就被判定,他们已经定意要除去祂时,要遭受何等苦待,祂一定要死; 这样祂的审问成了闹剧。就这样基督福音的仇敌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它是对是错,都要把它镇压下去。(3.) 这是从我们主耶稣其中一位最大的仇敌口中的话,见证祂的无辜,这仇敌承认祂是为公众的利益成了牺牲品,祂死不是公义的,只不过是有益的而已。
3.亚那协同控告基督。他使自己参与这罪, (1.) 与那些无法无怜悯,将祂捆绑的指挥官和差役一道在这罪中有分;因为祂尚未被定犯下任何罪行,也没有试图逃跑,他本应将祂松绑时,他让祂继续受捆绑,就认可了这罪。如果我们不尽我们所能,废除别人已经做错的事,我们就是post facto,事实上的从犯。粗暴的士兵捆绑祂,这比亚那更情有可原,亚那本应知得更多,不应继续将祂捆绑。(2.) 与定祂罪,将祂逼迫致死的大祭司和公会一道在罪中有分。这件事,亚那并不与他们一同在场,却如此向他们问安,在他们的恶行中有分。
III. 在该亚法的家里,西门彼得开始不认主,约18:15-18。
1. 彼得费了很大心思,进了开庭的院子,我们在约18:15-16看到对此的叙述。在这里我们可以观察到,
(1.) 彼得对基督的爱(虽然这证明并非是爱),这显明在两件事上:— [1.] 耶稣被带去的时候,他跟着耶稣;虽然一开始他和其他人一道逃跑了,但后来他心里稍微缓过来,在一段距离之外跟着,想起他曾作过,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跟从祂的诺言。曾在基督得尊荣时跟从祂,当众人对祂高呼和散那时与祂共享这些尊荣的人,现在在祂受辱时应当跟从祂,与祂分享这些辱骂。真正爱基督、看重基督的人,无论风雨都会全程跟从祂。[2.] 当他不能进到耶稣身处仇敌当中的那地方时,他站在门外,愿意尽可能与祂接近,等待机会走得更近。就这样,当我们跟从基督遇到拦阻时,我们一定要表明我们的善意。然而彼得的这爱并不是爱,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勇气在当中坚持到底,就这样,正如事情证明的那样,他不过是让自己奔入网罗;把一切都加以考虑之后,即使他跟从基督这件事也当受到责备,因为基督了解他,胜过他了解自己,曾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他(约13:36),“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已经一次又一次告诉他,他要不认祂;他最近已经在离弃祂的这件事上体会到自己的软弱。请注意,我们一定要小心,不可闯入超过我们力量之外的困难,在一条受苦的路上冒险走得太远,以此来试探神。如果我们得到的呼召很清楚,是把自己表明出来,我们可以盼望神要使我们有能力来尊荣祂;但若不是,我们就要担心,神可能会任凭我们自取羞辱。
(2.) 还有一个门徒对彼得的爱,正如这显明的那样,也不是爱。圣徒约翰在这本福音书中有几次把自己说成是还有一个门徒,许多解经家因此就以为这里的还有一个门徒就是约翰;他们就提出很多猜想,大祭司是怎样认识他的;propter generis nobilitatem — 因出身高贵,耶柔米在他的Epitaph. Marcel中如是说。如此说,仿佛他生来比他的弟兄雅各是一位更高贵的绅士,其实他们都是打鱼的;一些人会对你说,他把他的产业卖给了大祭司,其他人则说他给大祭司的家供应鱼,这两种说法都非常不可能。但我看不到有理由认为这还有一个门徒是约翰,或十二门徒中的一位;基督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正如叙利亚抄本读作的那样,这可能是unus ex discipulis aliis—那些其他门徒中的一位,这些人相信基督,但住在耶路撒冷,留在那里;也许是亚利马太人约瑟,或者是尼哥底母,是大祭司认识的,但大祭司并不知道他是基督的门徒。请注意,正如有许多看起来是门徒,却并非如此的人;同样有许多是门徒,看起来却并非如此的人。有好人隐藏在王宫中,甚至在尼禄的宫中,也有好人隐藏在大众之中。我们绝不可仅仅因为一个人认识那些是众所周知基督仇敌的人,与他们有来往,就得出结论说这人不是基督的朋友。在这里,[1.] 这还有一位门徒,无论他是谁,都向彼得表示出尊重,把他带进去,不仅满足他的好奇心和情感,还是给他一个机会,若有可能,可以在他的主受审时服事祂。那些真正爱基督和祂的道的人,虽然性情可能内敛,他们的处境可能让他们要谨慎隐退,然而,如果他们的信心是真诚,当他们被呼召要显明时,就要快快帮助一位认信的门徒,以此显明他们的心意是在哪条道上。彼得也许从前介绍这位门徒与基督相识,现在他回报他的善,不耻承认他,虽然看起来此时他应该是外表可怜落魄。[2.] 但这爱证明并不是爱,而是极大的不爱;让他进入大祭司的院子,这位门徒就是让他进入试探,后果糟糕。请注意,我们朋友通过错误引导的感情,对我们的殷勤周到,常常证明是我们的网罗。
2. 彼得进去之后,立刻受到试探攻击,被它击败,约18:17。在此观察,
(1.) 这进攻是多么轻微。这只不过是一个无知的使女,如此卑微,只不过是被派去守门的,她挑战他,只是随意问他,“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可能通过他胆怯的样子,胆小地进门而怀疑这一点。如果我们对美好的事业内心坦然,能在外表对此加以尊荣,很多时候我们就能更好坚持这事业。如果马勒古面对他,说,“是他砍了我的耳朵,我要为这件事取他的脑袋”,彼得就有一些理由害怕;但是当一位使女只是问他,“你也是他们当中一个吗”时,他本可以毫无危险地回答,“我是又怎样?” 假设众仆人为此取笑他,攻击他,那些不能忍受这一点的人,也就不能为基督忍受什么;这不过是与步行的人同跑罢了。
(2.) 这投降是多么迅速。他不花时间让自己镇定下来,就突然回答,“我不是。”如果他有狮子的胆量,他本来是可以说,“我是,这是我的荣耀;”或者,如果他有蛇的智慧,此时他就可以保持沉默,因为这是一个险恶的时候。但他关注的全部都是他自己的安全,他就想,不使用断然的否认,就不能确保这安全:“我不是”,他不仅否认这事实,还甚至对此表示出轻蔑,责怪她说这话。
(3.) 然而他进一步进入试探:仆人和差役站在那里,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约18:18。
[1.] 请看仆人是多么看重自己;夜晚寒冷,他们在院子里生火,不是为了他们的主人(主人们如此心急要逼迫基督,以致忘记了寒冷),而是为自己,让自己精神振作。他们不在乎基督落在什么光景里;他们关心的一切,就是站着取暖,摩 6:6。
[2.] 请看彼得是怎样让自己和他们合为一群,使自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他站着烤火。第一,他不跟随他的主,去到院子的另一头,祂此时受审的地方为祂挺身而出,这过错已经够糟糕了。他本可以如果他的主传召他,就为祂作见证,与那些起誓作假见证反对祂的人对质;至少他本可以见证祂的作为,本可以准确记下发生的事,让他可以向其他门徒传述,其他门徒是一个也不能进来听审;他本可以从他主的榜样学会轮到他这样受苦时,自己当如何自持;然而他的良心或他的好奇心都不能把他带到庭上,而是在旁边站着,像迦流一样,仿佛对这一切毫不关心。然而与此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充满愁苦担忧,到了极处,只不过是他没有勇气承认这一点罢了。主啊,不叫我们遇见试探。第二,他使自己加入到他主的仇敌当中,这更糟糕:他也同他们站着烤火;这是加入他们的糟糕借口。因着爱温暖的火,而被吸引与坏人作伴的,小小的事情要吸引他们与坏人在一起。如果彼得为他主所发的热心没有变得冰冷,而是与只不过是几个小时之前看起来那样继续充满热力,他就无需现在让自己暖起来。彼得当大受责备,1. 因为他与这些恶人结交,与他们作伴。无疑他们正在谈论这晚上出征的事,以此解闷,讥笑基督,讥笑祂说的话,祂做的事,以他们胜过祂夸口;这会给彼得一种怎样的娱乐?如果他和他们一样说话,或因着沉默而默许,他就是让自己卷入罪中;如果不是,他就是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如果彼得没有如此大的勇气公开为主站出来,他却本来可以有如此大的忠心退到一个角落里,为他主受苦,他自己离弃祂的罪偷偷地哭;如果他不能行善,他是本可以离开行恶的道。隐藏要比无目的,或怀着坏目的现身要好。2. 因为他希望被人看作是他们中的一人,不至被怀疑是基督的门徒。这是彼得吗?这和每一个好人的祷告多么矛盾,不要把我的灵魂和罪人一同除掉!扫罗在先知当中,这还不及大卫在非利士人当中那样荒唐。祈求免去以后落得与亵慢人一样命运的人,应该现在就惧怕坐上亵慢人的座位。与我们和他们在一起有烧着自己危险的人一道取暖,这取暖很是糟糕,诗141:4。
IV. 基督的朋友彼得已经开始不认祂,祂的仇敌大祭司,现在开始控告祂,或者与其说是敦促祂自己控告自己,约18:19-21。看起来第一个企图是要证明祂是一个迷惑人的人,一个教导虚假教训的人,这位福音书作者记载了此事;当他们失败,不能证明这一点,然后他们控告祂亵渎神,这件事由其他福音书作者记载,所以在此省略。请观察,
1. 基督按此受审的项目或要点(约18:19):是关于祂的门徒和祂的教训。请观察,
(1.) 这过程的违规不当;这是违反了所有的法律和公平。他们把祂当作罪犯抓住,现在祂成了他们的囚徒,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控告祂;没有书面控告,没有起诉人;而是法官本人一定要作起诉人,囚犯自己作证人,并且违背一切常识和公义,祂被摆上要祂自己控告自己。
(2.) 意图。大祭司就(oun — 因此,看起来是指约18:14说的),因为他已经定意,基督一定要在为集体利益的幌子下,为满足他们个人的恶意牺牲,就用这些会要祂性命的询问来审查祂。他审问祂,[1.]关于祂门徒的事,好为了控告祂煽动暴乱,把祂说成是危害罗马政府以及犹太教会的人物。他问祂祂的门徒是谁— 他们的人数— 本乡在哪里— 他们的姓名和为人,暗示祂的学生是要作战士,时候到了要成为有威慑力的群体。一些人认为他关于祂门徒的发问是,“他们所有人现在怎样了?他们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站出来?”以他们抛弃祂的胆怯来责备祂,就这样使祂苦上加苦。基督呼召门徒,承认他们是门徒,这是对祂发出的第一条指控,在这当中有一些重大含义,因为是为他们的缘故,祂分别为圣和受苦。[2.]关于祂的教训的事,好为了控告祂是异端,使祂落在律法针对假先知的刑罚之下,申13:9-10。 这是那法庭理当审问的事(申17:12),所以先知要在那法庭所在的耶路撒冷以外死是不可能的。他们不能在祂身上证明任何虚假的教训;但他们希望从祂那里强迫引出一些话,使他们可以加以歪曲于祂不利,因着这样或那样的某句话,让祂成为罪犯,赛29:21。他们对祂以此大大行善,证明祂的教训,使之无可辩驳的神迹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对于这些神迹,他们相信是不能抓住把柄。就这样,当基督的对头努力与祂的真理争辩时,他们故意闭眼不看这真理的证据,不加注意。
2. 基督回应这些审问作的申诉。(1.)关于祂的门徒,祂一句话也不说,因为这是一个离题的问题;如果祂的教训纯正美好,那么祂有门徒,向他们传递祂的教训,这不过就和犹太人他们自己的夫子所做的,所允许的一样。如果该亚法问祂关于祂门徒的事,为的是陷他们于网罗之中,逼迫他们,那么基督对于他们一句话也不说,这就是向他们行善,因为祂曾说过,“让这些人去吧。”如果该亚法为的是因他们的胆怯而责备祂,难怪祂一言不发,因为,
Rudet hæc opprobria nobis, Et dici potuisse, et non potuisse refelli—
不能反驳的控告提出,带来的是羞辱:
祂不愿说任何要定他们为有罪的话,不能说任何可以为他们辩护的话。(2.) 至于祂的教训,祂没有具体说什么,但在大体上把祂自己与那些听过祂教训的人联系在一起,祂的教训不仅向神是显明的,向他们的良心也是显明的,约18:20-21。
[1.] 祂暗示责备说审判祂的人是进行非法诉讼程序。祂的确没有讲百姓长官的坏话,现在也没有对这些掌权的人说,你们邪恶;但祂诉诸于他们自己法庭的定规,让他们思想他们是否公平待祂。世人哪,你们施行审判,岂按正直吗?诗 58:1。所以在这里祂说,“你为什么问我呢?”这暗示了审讯中两件荒唐的事:第一,“你现在为什么问我关于我教训的事呢?你已经定它为有罪了。”他们已经定了一条法庭的规定,把所有认祂的人逐出教会(约9:22),已经发表一项公告要逮捕祂;现在他们来问祂有什么教训!就这样,祂的教训和主张像往常一样不被听取,祂就被定罪。第二, “你为什么问我呢?你没有证据控告我,我就一定要自己控告自己吗?”
[2.] 他坚持说,他宣告祂的教训时是公平公开待他们,以此证明自己有理。犹太人公会按照律法要审问的罪,是秘密传播危险的教训,暗中引诱人,申13:6。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基督非常完全地为自己辩白。第一,关于祂传道的方式。祂是公开发言,parresia — 用直率和清楚的发言;祂不是像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传神谕那样模棱两可地传话。那些要暗中破坏真理,传播败坏人的观念的人,是使用狡猾的含沙射影,向人发问,开始讲难解之事,什么也不明确断言,以此试图达到他们的目的;但基督是“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充分解释祂自己的话;祂的责备是直率勇敢,祂的见证明确反对这世代的败坏。第二,关于祂对他们传道的人:祂对世人说话,对所有有耳听,愿意听祂,无论高低贵贱、有学问或无学问,犹太人或外邦人,朋友或敌人说话。祂的教训不惧怕混杂众人的责备;祂也没有向任何人很不情愿地传递对祂教训的认识(像那些获得某样罕见发明的大师通常所做的那样),而是直率地将这传递,就像日头发出它的光线。第三,关于祂传道的地点。祂在乡下时,一般是在会堂里传道 — 在聚集敬拜的地方,在安息日传道— 在聚会的时候;当祂上耶路撒冷,祂在严肃节期的时候,从各地而来的犹太人聚集到殿里的时候,在那里传讲同样的教训;虽然祂经常在私人的家中,在山上,在海边传道,表明祂的道和敬拜不可局限在殿堂和会堂里,然而祂私下传讲的,和祂公开传递的完全一样。请注意,基督的教训,被纯全和清楚地传讲出来时,无需羞于出现在人数最多的聚会上,因为伴随着它的,有它自己的力量和美好之处。基督忠心的工人所说的,他们应该愿意全世界的人都听到。智慧在街头喊叫,箴1:21;箴8:3;箴9:3。第四,关于这教训本身。祂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与祂公开说的对立的话,只是用重复和解释的方法说:“祂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就像祂不怀疑祂所说的话的真实,也不知道当中有任何不良企图。祂不是找角落,因为祂对祂的立场无惧,也没有说任何祂需要为此感到羞耻的话;祂的确在私下对门徒说的话,祂命令他们在房顶上宣扬出来,太10:27。神说到祂自己(赛45:19),“我没有在隐密黑暗之地说话;”祂的诫命不是隐藏的,申30:11。出于信心的义用同样的方式说话,罗10:6。Veritas nihil metuit nisi abscondi—除了隐藏,真理无惧一切。—特土良。
[3.] 祂诉诸于那些曾听过祂讲的人,希望他们可以被查问,看看祂传讲了什么教训,这教训是否有被猜疑所具有的危险倾向:“可以问那听见的人;他们有一些人可能在庭上,或者可以去传召他们从床上起来。”祂不是指祂的朋友和跟从祂的人,人会认定他们会说有利于祂的话,而是,问任何不偏袒的听众;问你们自己的差役。一些人认为,当祂说“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时,祂是用手指着他们,指的是他们曾对祂传讲作的报告(约7:46),“从来没有象祂这样说话的!”而且你们可以问一些坐在法官席上的人;因为很有可能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听过祂讲话,曾经因祂变得哑口无言。请注意,可以安全地把基督的教训诉诸于所有知道的人,它有如此多的正义和道理,公正判断的人别无它法,只能为它作见证。
V. 审判官审讯祂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仆人们在虐待祂,约18:22-23。
1. 其中一位差役对祂发出卑劣的冒犯;虽然祂说话,带着极大的平静和有说服力的证据,但这个蛮横无理的家伙用手掌打祂,很有可能是打了祂头或脸的一边,说道,“祢这样回答大祭司吗?”仿佛祂对法庭行事傲慢。
(1.) 他打祂,edoke rhapisma — 他给了祂一击。一些人认为这指的是用棍或棒(出自rhabdos这个词)击打,或者用那是象征他职分的杖击打。现在圣经应验了(赛50:6),“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eis rhapismata,七十士译本如此作);”这是这里所用的词。以及弥 5:1,仇敌要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预表应验了(伯16:10),“他们打我的脸羞辱我。”打一个没有说错话,做错事的人,这是不义;一位卑微的仆人击打一位人承认是很重要的人,这是无礼;击打一位手被捆绑起来的人,这是懦夫的举动;击打一位受审的囚犯,这是野蛮。这里是当着法庭的面破坏和睦,然而法官却纵容此事。狼狈丢脸,这是我们当得的;但是基督在这里亲自取了加以承受:“咒诅、羞耻归到我身上。”
(2.) 他用高傲蛮横的作风制止祂:“祢这样回答大祭司吗?”仿佛配得称颂的耶稣不够好,不能对他的主人说话,或者不够聪明,不知道怎样对他说话,而是像一位粗鲁无知的囚犯,一定要被狱卒控制,受狱卒教训怎样做人。一些古人认为这位差役就是马勒古,全亏了基督,他耳朵才得医治,头颅才被保全下来,然而却向祂作出如此恶报。但无论这人是谁,这是为取悦大祭司而作的,为要巴结他;因为他说的话,暗示出为大祭司的尊严大发热心。邪恶的长官不会缺乏邪恶的仆人,这些仆人对他们主人逼迫的人加害过分。这位大祭司的一位继任人,命令站在旁边的人打保罗的嘴,徒23:2。一些人认为,这位差役认为基督把祂的教训诉诸于祂身旁的人,让他们作判断,仿佛祂断定要他作证人,就认为自己受了冒犯;也许他是其中一位那曾说祂好话的差役(约7:46),为免他现在会被人以为他是祂秘密的朋友,就这样显为是一位仇敌。
2. 基督用令人惊叹的温柔和忍耐承受这冒犯(约18:23):“我刚才说的,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向法庭指出,让他们判断,他们是本来作审判的;但我若说得是,我这样说是合适的,你为什么打我呢?”基督本可以用一个彰显忿怒的神迹回应他,本可以击打他,让他成为哑巴或死掉,或者让那举起来打祂的手枯干。但这是祂忍耐受苦的日子,祂用智慧的温柔回答他,为要教导我们不自己伸冤,不以辱骂还辱骂,而是要承受伤害,驯良像鸽子;甚至像我们的救主一样,我们要灵巧像蛇,表明他们的不义,把和他们有关的事诉诸于长官。基督在这里没有把另一边脸转过来,以此表明那条原则,太5:39,不应当按字义理解;一个人可能会把另一边脸转过来让人打,心里却仍充满怨恨;但是我们把基督的命令和祂的榜样作比较,就学会,(1.) 在这样的情形里,我们绝不可自己伸冤,作自己案情的判官。我们而是一定要接受,而不是发出第二次打击,这打击是产生纷争的;神容许我们自卫,但不是自己给自己伸冤:民事长官(如有必要保守公众和睦,约束和震慑作恶之人)要作那伸冤的,罗13:4。(2.) 我们对加给我们伤害的厌恶必须总要合情合理,绝不可急躁动怒;在这里基督对此的恨恶就是这样;祂受害,讲道理,但不说威吓的话。祂心平气和地告诫伤害祂的那人,我们也当如此。 (3.) 当我们蒙召出来受苦,就一定要让自己迁就受苦光景带来的不便,满有忍耐,因着对我们所作的一样侮辱,就预备好接受另外一样,极力忍受。
VI. 仆人们正如此虐待祂时,彼得进一步不认祂,约18:25-27。这是令人难过的故事,丝毫不亚于基督受苦给人带来的伤心。
1. 他第二次重复那罪,约18:25。他正与仆人们烤火,成为他们当中一员时,他们问祂,“你不也是祂的门徒吗?你为什么在我们中间?”也许他听见基督受审被问到祂门徒的事,害怕他如果承认,就要被抓住,或至少像他的主一样遭打,就断然否认,说,“我不是。”
(1.) 他继续与那些不适合他,他与他们毫无关系的人为伍,就把自己推到试探当中,这是他极大的愚昧。他留下来烤火取暖,但是那些与作恶之人一道烤火取暖的人,就会对好人和好事变得冷淡了,喜欢魔鬼的火炉边的人,落在被魔鬼的火烧着的危险之中。彼得本可以在审判台前与他的主站在一起,支持祂,就比在这里,更能被祂主的爱火温暖,这爱火是众水不能息灭的,歌 8:6-7。他本可以在那里用为他主发热心,对逼迫祂的人的义愤来温暖自己;但是他宁可选择与他们在一起,而不是发热心与他们反对。但是一个人(一个门徒)怎能暖和呢?传4:11。
(2.) 他再次受到试探攻击,这是他极大的不幸;不能预料会遇到别的事情,因为这里是试探的地方,此时是试探的时候。当审判官问基督关于祂门徒的事时,很有可能仆人们得到提醒,盘问彼得是不是门徒中的一人,“报上名来。”在此请看,[1.] 那试探人的,击倒它看见正在跌倒的人,聚集更大的力量对付他,这是何等狡猾;现在不是一位使女,而是所有的仆人。请注意,向一个试探屈服,这就是向另外一个试探,也许是更强烈的试探发出邀请。当我们让步的时候,撒但进攻加倍。[2.]与恶人结交的危险。我们通常会刻意寻求我们选择与之结交的人的认可;我们根据他们的美言看自己为有价值,渴望他们对我们有好的看法。我们选择什么人与我们结交,我们就选择自己要受怎样的称赞,并相应指挥自己行事为人;所以我们要关注作好第一个选择,不要与那些我们不令神不悦就无法取悦他们的人混在一起。
(3.) 他屈服于试探,说我不是祂的一位门徒,就像一个以他的尊荣为耻,害怕为此受苦的人(受苦本会使他更得尊荣),这是他极大的软弱,而且还是他极大的恶。请看惧怕人的是怎样让人陷入网罗。当基督受人称赞,拥抱,得尊重对待,彼得以他是基督的门徒为乐,也许以此为豪,就这样在人对他主的尊荣中得着一份。就这样许多在信仰流行时钟爱信仰名声的人,是耻于为信仰受苦;但是我们必须信从,不管情况是好是坏。
2. 他第三次重重复那罪,约18:26-27。这里他受到其中一位仆人的攻击,这人是马勒古的亲属 ,当他听到彼得否认自己是基督的门徒,就很确定地指责他说谎:“我不是看见你同祂在园子里吗?我亲属的耳朵可以作证。”彼得这时再次否认,仿佛他对基督一无所知,对那园子一无所知,对所有这些事一无所知。
(1.) 试探的这第三次攻击比之前更贴身:之前人只怀疑他与基督的关系,这里一个见过他与基督在一起的人,看见他抽刀自卫的人证实了他确实与基督有关。请注意,通过犯罪认为可以帮助自己脱离麻烦的人,只不过是更让自己被缠住,令自己蒙羞。要敢于勇敢,因为真相必要显明。空中的鸟也有可能会传扬这声音,把我们用谎言试图隐藏的事情讲出来。这里指出这位仆人是马勒古的亲属,因为这情形让彼得更惧怕。他想,“现在我完了,我的事情完了,不需要别的证人或检举人了。”我们若是能够,就不应让任何具体的个人成为我们的敌人,因为可能时候将到,我们可能要受他或他某些亲属的摆布。需要朋友的人不应树敌。但请观察,虽然有充分证据不利于彼得,他的否认引出充分的怒气,本会将他彻查到底,然而他却逃脱了,他没有受到伤害,也没有人企图害他。请注意,我们常常被无根据无理由的惧怕拉进罪中,是没有必要的,本来一点点的智慧和决心就能完全化解。
(2.) 他对此的屈服与之前的屈服一样卑劣:他又不承认。这里请看,[1.] 罪普遍的实质: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来 3:13。彼得的厚颜无耻突然到了一种奇怪程度,但他本是可以带着如此确信抵挡这如此明明白白的否认;但是罪的开始就像排水,一旦篱笆破了,人就很容易从坏变得更坏。[2.] 具体说谎的罪;这是一件多结果子的罪,因这缘故是罪大恶极:一个谎言需要另一个来支持,然后需要另一个。魔鬼策略的一个原则就是Male facta male factis tegere, ne perpluant—为逃脱被发现,用罪遮掩罪。
(3.) 给他,唤醒他良心的提示是及时和有福:立时鸡就叫了;关于他的悔改,其他福音书作者有记载,这里只是讲了这么多。这让他苏醒过来,让他想起基督的话。在这里请看,[1.] 基督对属祂的人的看顾,虽然他们是愚昧;他们虽失脚,也不至全身仆倒,也不会完全遭弃绝。 [2.] 我们身边有忠心提醒我们的人,这对我们的好处,他们虽然对我们说的,不过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然而却可以提醒我们那知道,却忘记的事。鸡叫对别人来说是一件偶然的事,没有重大意义;但对于彼得来说,这是神的声音,有唤醒他良心,让他记起基督的话的有福作用。
约18:28-40
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已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祂交给你。”彼拉多说:“你们自已带祂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祂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已将要怎样死的话了。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祂说:“祢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已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祢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祢交给我。祢作了什么事呢?”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彼拉多就对祂说:“这样,祢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我们在此看到一段叙述,是讲基督在罗马巡抚彼拉多面前,在prætorium (这是一个从拉丁文演化而来的希腊文),即执政官官府,或审判厅中受审的事;他们急速把祂押到这地方,让祂在罗马的法庭上被定罪,由罗马势力处决。他们定意要祂死,就采用这途径,1. 使祂可以按照他们政府当前的规定,更合法和合乎常规地被处死,因为他们成了帝国的一个行省;不像司提反那样在群众暴动中用石头打死,而是按照法律当前的正式形式被处死。就这样祂被当作罪犯看待,替我们成为罪。2. 使祂可以被稳妥地处死。如果他们让众人惧怕的罗马政府参与此事,就没有什么动乱的危险。3. 使祂自己可以更蒙羞被处死。罗马人常用的十字架的死,是所有死中最可耻的,他们希望借此给祂加上一个不可涂抹的羞辱记号,就这样永远败坏祂的声望。这就是他们反复喊叫钉祂十字架的原因。4. 使祂被处死,他们却不受太大指责。把一位在世上如此多多行善的人处死,这是一件令人反感的事,所以他们愿意把这件引起公愤的事推给罗马政府,让此事对百姓来说变得较难接受,救他们自己脱离责难。就这样,许多人更害怕一件恶劣举动带来的丑闻,多于惧怕这件事是罪。见徒5:28。关于这控告,这里可以观察到两件事:— (1.) 他们在这控告中的策略和努力:那时天还早;一些人认为这是早上两三点,其他人认为是五六点,大多数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所以遇上支持基督的百姓的反对的危险性较少;与此同时,他们把他们的干事派出去,把他们可以对其施加影响的人召聚在一起,大声疾呼反对祂。请看他们是多么用心在这事上,在执行时多么暴力。他们已经把祂掌握在手中,就不愿浪费时间,直到把祂钉在十字架上为止,而是推动此事,不让自己身体休息,见弥2:1。 (2.) 他们的迷信和恶劣的假冒为善:祭司长和长老,虽然与这位囚徒一道来,让这事可以有效作成,他们自已却不进衙门,因为这是一位未受割礼的外邦人的府第,恐怕染了污秽,而是留在门外,免得他们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不是吃逾越节的羔羊(那是在前一个晚上吃的),而是逾越节的筵席,吃那在当月第十五天献上的祭物,他们把这称作Chagigah,就是在申16:2;代下30:24;代下35:8-9讲到的逾越节献上的公牛。 他们要吃这些,所以不愿进衙门,害怕摸了一个外邦人,所以沾染上一种污秽,这不是律法所讲,而是遗传所认为的污秽。对此他们心怀顾忌,但对违背一切公平的法律,将基督逼迫致死却毫无顾忌。蠓虫他们就滤出来;骆驼他们倒吞下去。让我们现在来看在审判厅,那衙门发生的事。其中有,
I. 彼拉多与控告者的会面。他们被首先传召,申明他们对这囚犯的指控,这是非常恰当的,约18:29-32。
1. 审判官要求人呈上指控。因为他们不愿进衙门,他就出来,到他们那里,到衙门前的院里,与他们说话。把彼拉多当作长官看,使我们可以在每一件事上按他当得的来待他,这里讲到他身上值得嘉许的三件事:— (1.) 他勤奋和周密做工。要是这事真有正确的理由,他愿意一早被叫起来坐在审判席上,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授之公职的人绝不可爱自己的安逸。 (2.) 他迁就人的情绪,离开他尊贵的地方,迁就他们的顾忌。他本可以说:“如果他们如此挑剔,不愿来见我,让他们怎么来就怎么回去吧;”同理我们可以说:“如果投诉人对向长官脱帽致敬心怀顾忌,就不要听他的投诉;”但彼拉多不坚持这一点,忍耐他们,出去见他们;做好事的时候,我们应该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3.) 他坚守公义原则,要求听指控,怀疑这控告是恶意:“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你们控告祂犯了什么罪,对此你们有什么证据?这是一条自然律,然后古罗马执政官瓦勒里乌斯·普布利科拉(Valerius Publicola)把它变成一条罗马法律,就是Ne quis indicta causa condemnetur — 未经听诉无人当被定罪。见徒25:16-17。没有拘票上的某些指控理由就提审人,这是不合理的;没有起诉书控告某人就审讯他,这就更加不合理了。
2. 控告的人要求审判祂,这是根据一条泛泛的猜测,就是说祂是一名罪犯,没有断言,更不用说证明祂有任何具体什么该死该绑的罪名(约18:30):“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或坏人,我们就不把祂交给你来定祂的罪了。”这表明他们,(1.) 对彼拉多非常粗鲁无礼,这是一群品性恶劣的人,喜好藐视权柄。当彼拉多如此迁就他们,出来接待他们时,他们却负气待他,到了最大的地步。他向他们提出一个再合理不过的问题,但他们要么是至为荒谬,要么就是再藐视不过地回答他了。 (2.) 对我们的主耶稣非常憎恨心怀恶意:无论对错,他们都要把祂当作一个作恶的人,以此待祂。在一个人被证明为有罪之前,我们应当设定他为无辜,但对于能证明自己无辜的祂,他们要设定祂为有罪。他们无法说,“祂是一个叛徒,一个杀人犯,一位重犯,一个破坏和平的人,”但他们说,“祂是作恶的。”祂周游四方行善事,却是一个作恶的!传召那些祂医治、给他们食物吃、教训他们的人;祂救他们脱离鬼魔,使之从死里复活的人吧;问他们祂是作恶的抑或不是。请注意, 行善之人当中最好的,被污蔑为是作恶之人中最坏的,并受攻击,这并不是什么新事。(3.) 对自己,以及他们自己的判断和公义非常骄傲自负,仿佛他们泛泛把一个人说成是作恶的,把祂押解上来。就足以让民事长官以此为据作出司法宣判,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加傲慢的呢?
3. 审判官要把祂送回他们自己的法庭(约18:31):“你们自已带祂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祂吧!不要拿祂来烦我。”在这里,(1.) 一些人认为彼拉多以此恭维他们,承认他们还有余留的权柄,并允许他们行使这权柄。体罚是他们可以施行的,就像在他们会堂里鞭打人的事情;是否能施行死刑则不确定。彼拉多说,“但是按你们律法容许你们最大的程度,如果你们超越,我会假装看不见。”他说这话,愿意讨犹太人欢喜,但不愿意按他们要求的行事。(2.) 其他人认为他是取笑他们,以他们目前软弱臣服的光景来责备他们。他们想作唯一审判有罪之人的判官。彼拉多说,“如果你们想这样,请按照你们已经开始的继续;你们按你们自己的律法,已经发现祂有罪,如果你们敢,就按照你们自己的律法定祂为有罪, 你们继续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吧。”再也没有什么比那些假装发号司令,以他们的智慧夸口的人更荒唐,更应当遭揭露的了,这些人处在软弱附属的地位,他们的命运就是被人发号司令。一些人认为彼拉多在此是对摩西律法发出责难,仿佛认为它容许他们去做罗马法律绝不容许的事,就是未经听诉就定一个人为有罪。“也许你们的律法容许这样的事,但我们的法律不是这样。”就是这样,因着他们的败坏,神的律法遭人亵渎;祂的福音也有同样遭遇。
4. 他们不承认有作判官的权柄,并满足于(因为必须如此)作控告的。他们现在变得不再如此无礼,而是更加顺服,并且承认,“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虽然我们可以施行任何较轻的刑罚,这位作恶的,我们想要祂的血。”
(1.) 一些人认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漫不经心,胆怯地向目前世代猖獗的不义屈服,就已经在生死的事情上丧失了审判的权柄;莱福博士就是这样认为。ouk exesti — 这不是我们的权柄,对任何人判处死刑,如果我们这样做,暴乱的众人就要马上来找我们麻烦了。
(2.) 其他人认为,他们的权柄是被罗马人从他们这里夺去的,因为他们没有善用这权柄,或者因为罗马人认为把这权柄交在一群被征服却不顺服的人手中,这样是太信任他们了。他们承认这一点,为的是恭维彼拉多,为他们的粗鲁赔不是(约18:30),但这等于是完全证明圭已经离了犹大,所以现在弥赛亚即将到来,创49:10。如果犹太人没有杀人的权柄,那么圭在哪里呢?然而他们却不问,细罗在哪里?
(3.) 然而在这当中有神的一种护理之工,使他们既没有杀人的权柄,也不愿在这重要时刻放弃使用这权柄,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已将要怎样死的话了,约18:32。请观察,[1.] 总体上,就连那些定意要挫败基督的话的人,也被神反胜的手改变,在他们的本意之外,为基督的话应验服务。基督的话一句都不落空;祂不能欺骗,也不能被欺骗。就连祭司长,当他们把祂当作迷惑人的来逼迫时,他们的灵也被如此引导,以致帮助证明祂是真实的,我们以为他们采取其它手段,可能就挫败了祂的预言。然而他们不是这样的意思,赛 10:7。[2.] 基督的话,具体在祂所说,关于祂自己将要怎样死的方面应验了。基督说的关于祂的死的两句话,因着犹太人不愿按着他们的律法审问祂而应验了。第一,祂曾说过祂要被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杀害祂(太20:19;可10:33;路18:32-33),借此这话应验了。第二,祂曾说过祂要被钉十字架(太20:19;太26:2),被举起来,约3:14;约12:32。在这里,如果他们按着他们的律法审问祂, 祂就会被人用石头打死;烧死,勒死,斩首,在某些情形里是犹太人使用的,但他们绝不用钉十字架的方法。所以基督一定要被罗马人处死,因着挂在木头上, 祂可以为我们成了咒诅(加3:13),祂的手脚可以被扎。正如罗马的权柄让祂出生在伯利恒,同样现在让祂死在一个十字架上,两样都是依照圣经所说。同样关于我们将要怎样死,神也是定了,虽然没有向我们显明,这要使我们脱离对这事所有让人不安的忧虑。“主,按祢已经定的事情,时间和方式。”
II. 这里有彼拉多与这囚徒的交谈,约18:33,等等,当中我们看到,
1. 这位囚犯受审。彼拉多在门口与祭司长会面后,进入衙门,传召耶稣,让人把祂带进来。他不愿在众人当中审问祂,在当中他可能受到噪声干扰,而是命令把祂带进衙门; 因为祂对于进到外邦人当中并不抗拒。我们因着犯罪变得要受神的审判,要被带到祂的审判台前;所以基督,为我们成了罪和咒诅,被当作罪犯受审。彼拉多来审问祂,以致神不至于来审判我们。
2. 祂受审问。其他福音书作者告诉我们,控告祂的人对祂的指控,是祂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该撒,据此祂受审问。
(1.) 这是向祂提出的一个问题,目的是要陷祂于网罗,找出一些东西,据此控告祂:“祢是犹太人的王吗?ho basileus —那位犹太人的王,被人如此多多议论,如此盼望已久的那位,祢是祂吗?— 作王的弥赛亚,祢是祂吗?祢自称是祂吗?祢称自己是,要别人以为祢是吗?”他根本不是以为祂真的是如此,也不是因此发问。一些人认为彼拉多是带着讥笑和蔑视的语气问这个问题:“什么!祢如此卑微的一个人,祢是一位王吗?祢是犹太人的王,因此被他们仇恨逼迫吗?祢是正当的王,而皇帝只是事实上的王吗?”因为不能证明祂曾这样说,他就要逼祂现在说这话,好使他可以按照祂自己承认的进行起诉。
(2.) 基督用另外一个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为了逃避,而是暗示彼拉多,让他思想他所做的,他做事的根据(约18:34):“这话是你自已说的,是出于你自己心里的怀疑,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你问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迁就他们吗?”[1.] “很明显没有理由这话是你自已说的。”彼拉多受他职分的要求,要捍卫罗马政府的利益,但他不能说这利益因着我们主耶稣曾经说过或做过任何事,受到任何威胁或遭遇任何破坏。祂从未按世上的排场现身,从未获取任何属世的权力,从未按照判官或给人分家产的身份行事;没有任何叛国的动机或行为是出于祂,没有任何事情,是让人生出一丝的怀疑。[2.] “如果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要激怒你来反对我,你就应当想他们是谁,他们按照什么原则行事,这些把我说成是与该撒为敌的人,他们自己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人,所以用这个,只是作为借口,掩盖他们的恶意;因为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应当被一位要秉公行事的法官仔细衡量。”不,如果彼拉多像在这件事上应当做的那样要探究清楚,他就会发现,祭司长狂怒反对耶稣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祂不设立一个世上的国来对抗罗马的势力;如果祂真愿意这样做,愿意行神迹把犹太人带出罗马的捆绑,像摩西带他们出埃及人的捆绑,他们就根本不会和罗马人站在一边反对祂,而是会立祂为他们的王,在祂率领之下争战反对罗马人;但是祂没有满足他们的这期望,他们就控告祂犯了他们自己最臭名昭著有罪于此的事 — 不服和设计反对现政府;像这样的告发值得纵容吗?
(3.) 彼拉多厌恶基督的回答,对此非常生气,约18:35。这是对基督在约18:34提出问题的直接回答。[1.] 基督问他这是不是他自己说的。“不,”他说,“我岂是犹太人呢?祢怀疑我设计陷害祢吗?我对弥赛亚一无所知,也不想知道,所以对于让自己去争辩谁是弥赛亚谁不是,并不感兴趣;这对我来说看起来都是一样。”请观察彼拉多是带着怎样的蔑视问“我岂是犹太人呢”这个问题。犹太人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尊敬的民族;但是因着废弃了与他们神的约,祂使他们被众人藐视,看为下贱(玛 2:8,9),以致一个有知识和尊贵的人,把被人算自己是一个犹太人看为耻辱。就这样美名因为背负其名的恶人就常常受损。当一个土耳其穆斯林被人怀疑是否诚实时会问,“什么!你把我当作是一个基督徒吗”,这就令人难过。[2.]基督问他是不是别人对他这样说。“是的,”他说,“那些祢本国的人,人以为他们会偏心支持祢,还有祭司长,他们的证词,in verbum sacerdotis—按着祭司的话,是应当考虑的;所以我只能按照他们告发的进行审理。”就这样基督在祂的信仰里仍因是祂本国的人,甚至那些认信与祂的关系,却不活出他们认信的祭司受苦。[3.] 基督拒绝回答“祢是犹太人的王吗”这个问题,所以彼拉多向祂提出另外一个更一般的问题,“祢作了什么事呢?祢作了什么,惹动祢本国的人,特别是祭司生气,如此强烈反对祢呢?肯定无风不起浪,那是什么?”
(4.) 基督在接下来的回答中,对彼拉多的前一个问题,即“祢是王吗”作了更完全和直接的回答,解释在什么意义上祂是王,但不是在任何方面危及罗马政府的王,不是一位世俗的王,因为祂的利益不是用世俗的方法支持,约18:36。请留意,
[1.] 对基督的国的本质与构成的叙述:它不属这世界。这是用否定的说法纠正当前人对它的错误看法;但这隐含了肯定的事,它是天国, 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基督是一位君王,有一个国,但这国它不属这世界。第一,它不是从这世界兴起;人的国从海里从地中上来(但7:3;启13:1,11);但圣城由神那里从天而降,启21:2。祂的国不是通过继承,选举或征服而立,而是藉着神旨意和计划直接和特别任命。第二,它的本质不是属世界的;它是在一个在人心里的国(路17:21),建立在他们心里和良心里(罗14:17),它的财富是属灵的,它的能力是属灵的,它一切的荣耀在于内。 基督国中的国务大臣领受的不是世上的灵,林前2:12,。第三,守卫和支持它的不是这世上的;它的兵器是属灵的,它不需要、也不使用世俗的势力来维持和扩展,也不是用与列王和各省有害的方法治国;它丝毫不干预君王的特权或他们臣民的财产;它不是为了改变在世俗之事方面任何国家的建制,除了罪和撒但的国以外,不与任何国作对。第四,它的趋势和目的不是这世上的。基督不追求,也不容祂的门徒追求地上的尊贵人的排场和权柄。第五,它的臣民虽然在这世上,却不属世界;他们从世界中蒙召被拣选,从另一个世界生,往另一个世界去;他们既不是这世界的学生,也不是它的宠儿,既不受这世界智慧的规管,也不因这世界的财富致富。
[2.] 提出基督的国属灵本质的一个证据。如果祂要反抗政府,祂就会用他们自己的武器反对他们,就会按同样性质以暴制暴;但是祂没有走这条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我的国被他们败坏。”但是,第一,跟从祂的人没有提出要争战;没有暴动,没有拯救祂的企图,虽然此时城里满了加利利人,祂的朋友和同乡,一般他们都有武装;但在这重大时刻祂门徒和平的表现足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第二,祂没有命令他们争战;并且祂禁止他们争战,这证明祂既不依靠世界的帮助(因祂本可以传召十二营天使为祂服务,这表明祂的国是从上头来的),也不惧怕世界的拦阻,因为祂非常愿意被交给犹太人,因为祂知道,祂的国要是推进和建立,任何世上的国就会如何被毁;所以祂正当地得出结论,现在你可以看到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在这世界,但不属这世界。
(5.) 祂回答彼拉多进一步的提问,就更直接加以回答,约18:37,我们在当中看到,[1.] 彼拉多直截了当的问题:“这样,祢是王吗?祢说祢有一个国;到底祢是谁,祢是王吗?对这样的宣告,祢有什么说法?祢自己解释吧。”[2.] 作为对此的回答,我们的主耶稣在本丢彼拉多面前作美好见证(提前6:13):“你说我是王,就是,按你说的,我是王;因为我来给真理作见证。”第一,祂承认自己是王,让不是按照彼拉多所指的意思。弥赛亚是按照王,弥赛亚王的身份受人期待;所以,祂向该亚法承认了祂是基督,就不会面对彼拉多,不承认祂是王,免得祂似乎自己前后不一。请注意,虽然基督取了奴仆的形象,但即使这样,祂仍有充分根据宣告拥有王的尊荣与权柄。第二,祂解释自己的话,表明祂如何是王,就是祂来给真理作见证;祂通过真理的大能在人心中作王。如果祂要宣告自己是世上的王,祂就会说,“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作万民的王,征服诸王,占有诸国;”不是的,祂来作见证,见证创造世界的神,见证反对败坏世界的罪,通过祂见证的道,祂建立并维护祂的国。圣经预言祂要作万民的见证,并且作为这样的见证,为万民的君王和司令,赛 55:4。基督的国不属这个世界,这世界诚实少见(赛59:15,Qui nescit dissimulare, nescit regnare — 人不能作假,就不知如何作王),而是属于真理永远作王的那世界。基督到世上来的使命,祂在世上的工作,就是给真理作见证。 1. 启示真理,向世人显明关于神、祂的旨意和祂对人的美意,约1:18;约17:26,而没有祂给真理见证,人是不可能认识这一切的。2. 证实真理,罗15:8。通过祂行的神迹,祂为信仰的真理,神的启示、神的完全和护理的真理,以及祂的应许和约的真理作见证,叫众人因祂可以信。通过如此行,祂是王,建立起一个国度。(1.) 基督的国的根基和权柄,精义和特征,是真理,属神的真理。当祂说,“我是真理”,祂实际上是在说,我是王。祂用真理那说服人的证据征服;祂用真理命令的权柄统治,为真理,赫然坐车前往,无不得胜,诗 45:4。祂要用祂的真理信实审判万民,诗96:13。真理是祂国的权杖;祂以慈绳吸引人,以向我们启示,因对它的爱被我们接受的真理吸引人;就这样祂将人心意夺回顺服。祂到世上来乃是光,就像日头用光线作王一样作王。(2.) 这国的臣民是属真理的人。被神的恩典从说谎人的父的权势下拯救出来,所有被改变来领受真理,服从真理的权柄和影响的人,都要听基督的声音,要成为祂的臣民,要相信祂,真正忠心于祂。每一个对真信仰有任何真认识的人,都要接受基督教信仰,他们属于祂的国度;使用真理的大能,祂要使他们甘心,诗90:3。所有爱真理的人,都要听基督的声音,因为除了在基督里,哪里都找不到更伟大、更美好、更确实和更甜美的诸般真理,真理和恩典由祂而来,因着听基督的声音,我们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约壹 3:19。
(6.) 彼拉多为此向祂提了一个好问题,但不等回答,约18:38。他说,“真理是什么呢?” 说了这话,又出来。
[1.] 肯定这是一个好问题,是向一位无人比祂更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发问。真理是那颗重价的珠子,人的悟性愿意并追求要得到它;因为不得到它,或至少那被认为是真理的,悟性就不能歇息。当我们查考圣经,领受神话语的事奉,这查考一定要这样询问,真理是什么呢?并带着这祈求,求祢带领我进入祢的真理,进入一切的真理。 但是很多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在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中坚忍到底,或者没有足够的谦卑和真诚,在找到真理的时候领受,提后3:7。就这样,许多人面对他们自己的良心,问良心这些不可缺的问题,“我是谁?”“我做了什么?”但却不花时间寻求答案。
[2.] 不肯定彼拉多问这个问题有何目的。第一,也许他说这话,就像一个开始对基督有好感,带着某种敬意看祂的人那样,为要学习,希望了解在信仰和学问方面他可以进一步有的新观念,自称可以有怎样的进步。但虽然他希望从祂那里听到一些新的道理,就像希律希望从祂那里看见一些神迹一样,但在他门口祭司们的暴徒的喧嚷和大怒,让他不得不突然中止这谈话。第二,一些人认为他是作为一名审判官说这话,进一步查问现在被带到他面前的这案情:“让我看看这神秘的事,告诉我它有什么真理在其中,这件事真实的情况。”第三,其他人认为他是讥笑着说这番话,是一个嘲笑的人:“祢说到真理;祢能说什么是真理吗,或者给我一个真理的定义?”就这样他取笑永远的福音,大祭司仇恨和逼迫,基督现在为此作见证和受苦的那伟大真理;他就好像喜欢讥笑所有信仰的无信仰之人那样,对双方发出嘲笑;所以基督不回答他。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不要把珍珠丢在猪前。但是,虽然基督不愿告诉彼拉多真理是什么,祂却已经告诉了祂的门徒,并且通过他们告诉了我们,约14:6。
III. 与控告的人和这囚徒见面的结果(约18:38-40),有两方面:—
1. 审判官看起来与祂为友,支持祂,因为,
(1.) 他公开宣告祂无罪,约18:38。“在整件事上,我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他认为祂和他们之间可能有一些信仰方面的争议,在当中祂可能和他们一样有道理,但看起来没有什么可以控告祂犯罪的事。这对基督无罪的严肃宣告是, [1.] 为主耶稣辩白,表明祂的正直。借此显明祂虽然被当作最坏的罪犯加以对待,祂却绝不配得这样的待遇。[2.]解释了祂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连审判官本人看来,祂都不是为了祂自己任何的罪死,所以祂是作为为我们罪献上的祭死,就连控告祂的人,他们自己的判断也是,这是一个人替百姓死,约11:50。祂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赛 53:9),祂被剪除,却不是为自己的缘故,但 9:26(亨利先生使用的圣经版本如此作,译者注)。[3.] 这就让如此暴力逼迫祂的犹太人罪更大了。如果一位囚徒接受公平审判,被专门审判罪的法官宣判为无罪,特别是如果没有理由怀疑他们偏袒这人,就一定要相信他是无辜,控告他的人就一定要认同这一点。但我们的主耶稣,虽然被带进来,是无罪,却仍被当作罪犯受逼迫,人仍渴望要流祂的血。
(2.) 他提出一个权宜之计,要将祂释放(约18:39):“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他这样提议,不是向祭司长提(他知道他们绝不会同意),而是向众人提;这是向众人发出的提议,这从太27:15可以看得出来。很有可能他已经听说,在另外那一日,普通百姓高呼和散那跟从这位耶稣;所以他看祂是众人的宠儿,只是遭受官长们的嫉妒,所以他不怀疑,他们会要求释放耶稣,这要闭住控告之人的口,整件事就解决了。[1.] 他依照他们的风俗,这风俗也许是他们长期的传统,为的是尊荣纪念他们得释放的逾越节。但这是对神话语的加添,仿佛祂没有树立足够的去正确纪念那解救,虽然这是一件怜悯的作为,却可能对公众不公,箴17:15。[2.] 他向他们提出,要按照这风俗释放耶稣。如果彼拉多真的具有一位法官当有的正直和勇气,他就本不应该提名一位无辜的人,与一位臭名昭著的罪犯竞争去得这恩待;如果他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他就要按照良心将祂释放。但是他想要圆滑处理这事,讨好各方,更多是受世俗智慧,而不是公义原则掌管。
2. 众人显明是祂的仇敌,毫不留情地反对祂(约18:40):他们又喊着说,一次又一次说:“不要这人,不要释放祂,要巴拉巴!”请观察, (1.)他们多么凶猛狂怒。彼拉多平静地向他们提出此事,认为值得他们认真考虑,但是他们在激动的瞬间决定了此事,用喧嚷吵闹,至大的混乱表明他们的决定。请注意,基督神圣信仰的仇敌大声疾呼反对它,就这样希望打倒它;请看在以弗所的怒号,徒19:34。但是那些只因为事或人遭受大声指责,就对这些事或人怀有恶意的人,是极不稳定,非常欠缺考虑。并且招来群众暴动帮助自己的那一方,人有理由怀疑他们是不讲道理和公平。(2.) 他们多么愚昧荒唐,是由这里对另外一个候选人所做的简短描述暗示出来:这巴拉巴是个强盗,所以,[1.]是违反神律法的人,然而人要放过他,而不是责备祭司和长老的骄傲、贪婪和暴政的那一位。虽然巴拉巴是一位强盗,他却没有抢夺他们摩西的位置,他们的遗传,所以放他是没有事。[2.] 他与公众安全和个人财产为敌。城里喧嚷,常常是要赶走强盗(伯30:5,人追喊他们如贼一般),然而这里人呼喊,是为一个强盗求情。就这样,那些这样做的人,的确是宁愿要他们的罪也不要基督。罪是一个强盗,各样卑贱的私欲是一个强盗,然而我们却愚昧地选择了这些,而不要那能真正使我们富足的基督。
http://www.old-gospel.net/viewthread.php?tid=412&extra=&page=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