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世界觀的交鋒6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Template:世界觀的交鋒

電腦網路的發達,電子郵件的快速,能將現代人帶入資訊“e”時代的二十一世紀,卻找不到真理。“自然主義”人本思想,鼓勵這一代向上帝宣告獨立,卻發現烏托邦仍然是一種迷思。看得見,找得到的反而是道德倫理的低落,個人主義的高漲,正如以色列歷史上“士師記”的重演:“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我們不禁要問:“美國這個國家,不是奉上帝的名建國的嗎?怎麼看起來自六十年代以後,上帝就沉默了呢?”

以色列是上帝的選民。然而在歷史上,上帝對他們的背逆極為失望,也曾有四百年對他們保持沉默。上帝對最後的一位先知瑪拉基說話,是在西元前四百到四百五十年間。這以後,以色列經歷了波斯、希臘到羅馬帝國,受盡壓迫與欺凌,就這樣昏慵懶散地,等待彌賽亞的來臨。等了四百年。

難道我們也要等四百年嗎?耶穌說:“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馬太福音六章二十二節)再過四百年,我們這世代那點小小的光,一定全黑暗了!幸而上帝是講理的神。祂就在我們那點光要熄滅以前,主動地來向我們說話。以色列人的老祖宗就是雅各。雅各是一個和我們許多人思想相近的人,在他的人生顛峰時期,也和我們一樣,持有“自我實現”、追求卓越的理想。可惜還是失敗了。

我們就從雅各的故事說起。

“理性”的上帝

雅各說:“上帝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

1. 雅各的故事

直到今日,當猶太人說到他們的上帝時,會說:“我們的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以色列民族和我們中國人一樣,有很重的家族、民族感情。他們十二個支派的老祖先,就是雅各。雅各是特別蒙上帝祝福的。但壯年時期的雅各,並不是一個敬虔謙卑的人。他的一生,給筆者很大的衝擊,也是促成寫這本書的原因。

雅各的父親以撒結婚較晚,婚後一直沒有孩子,直到他六十歲,妻子利百加終於懷了雙胞胎。老大生下來全身有毛,取名為以掃,老二是“抓住”老大的腳,極不甘心生為老二地出娘胎,所以取名雅各。雅各就是“抓住”的意思。從母腹開始,雅各就有“抓取”、“搶奪”的個性。

以撒老來得子,比較疼老大。利百加老蚌生珠,特別寶貝幼子。以掃個性外向,常出去打獵。雅各為人外表安靜,常在家母親身旁轉來轉去,討母親的歡喜。心中卻一直盤算如何“奪取”長子的名分。和我們中國人一般,長子有雙倍的產業,除此,還得父親特別的祝福。

一日以掃打獵回來,又累又餓。聞到廚房香甜的紅豆湯,不禁垂涎三尺,要求雅各給他一碗。雅各一看,知道以掃中計:“我給你湯喝,今天你就將長子名分給我。”粗枝大葉的以掃,想都不想地:“好啦!好啦!我早晚要死。要長子名分有什麼用。”雅各得寸進尺:“那你給我發誓。”好一個攻於心計的人。以掃就起誓。迫不及待地大口喝了湯,嘴一抹就走了。

雅各和母親繼而一想:以掃發誓不管用的,將來還是要老父親祝福才真生效。以撒愛吃野味而不愛運動,身體不好;老來眼花,覺得自己也許活不長了。想起該趁頭腦清楚時給長子祝福,於是打發以掃去打野味,等他吃飽喝足了給他祝福。

於是利百加與雅各共謀,篡奪長子名分。這時的雅各已屬中年(至少四十歲)。利百加殺了肥羊,迎合以撒最愛的口味做了美食,並把羊皮包在雅各身上,使他摸起來像以掃。當雅各戰戰兢兢地把美味端給父親時,以撒其實並不那麼老糊塗,聽出說話聲音像雅各,但摸起來又像以撒。只是美食的香味太誘人了,就大吃大喝完了,給雅各祝福了。這一切就定了。

以掃回來,發現長子的祝福已被雅各“奪取”,氣憤填膺,揚言哪天父親不在時,必把雅各殺了。雅各也懼怕以掃善獵的身手,只好開始逃命的生涯。現在的雅各,要離鄉背井,沒有財產,沒有祝福,還要離開最愛他的母親。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別,從此就再沒有見過母親,真是生離死別。

雅各往北面走,要去投靠遠方的母舅。孤苦伶仃,愈走愈傷心。走到太陽西沉,便在荒郊野地,拿一塊石頭當枕墊睡下來。想想前途茫茫,四十多歲沒妻沒兒還要流浪。朦朧中,看見有一個長梯,一頭頂住天,上面站尠上帝。天使在梯子上去下來。上帝對雅各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上帝,也是以撒的上帝。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麼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里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成全了我向你所應許的。”

雅各睡醒了,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他一生汲汲營營要“抓住”,要“奪取”的名分與財富,不在以掃,更不在他手中。最後落得無家可歸,夜宿荒郊。在人的聰明、計謀、策略到了盡頭時,才明白真正賞賜的是上帝。終於徹悟地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第二天,天剛亮時,他把當枕墊的石頭,豎立起來作為聖殿的柱子,澆油在上面,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上帝的殿。

這是雅各人生的轉捩點,他找到了上帝,就找到了真理。這以後的雅各,並沒有失去他個性中的聰明能幹,足智多謀,但他成為一個敬畏上帝、謙和仁厚的長者。上帝的應許,完全實現在他身上。上帝替他改名為“以色列”。他的十二個兒子就是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其中猶大支派是以後大衛王的祖先,大衛是耶穌的祖先。

2. 現代人雅各

無論現代人生長的背景各有不同,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雅各”。雅各在母腹裡就“抓住”以掃的腳,我們與生俱來也就有“抓”的天性。一生自恃聰明能幹,“抓”名、“抓”利、“抓”權;在這人本思想佔優勢的社會裡,抱尠自我實現、追求卓越的成功哲學。

事實上,我們的進取心,追求卓越的心,甚至野心,都是造我們的上帝賜給我們的。腓立比書一章九節最新NIV版本的翻譯:“使你們能追尋卓越,在世上作一個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由此,我們知道上帝是講道理的。祂要我們追求卓越,但不是以雅各欺詐的手段來抓奪,而是在上帝的管理之下,以誠實無過的敬業精神,使得我們的進取心、野心不致失控。

上帝說:“讓我們彼此理論。”

著名的無神主義者羅素臨終前,有人問他:“如果你死後見到上帝,你該如何向祂交待你的無神思想?”羅素不假思索地:“我會告訴上帝,祂一直未提供足夠的證據給我。”(注一)

聖經以賽亞書一章十八節,上帝說:“來吧!讓我們彼此理論。”上帝是講道理的。我們假設:因尠羅素以“證據不足”而拒絕了上帝,而上帝反過來問他:“羅素,你要什麼樣的證據呢?”我們能替羅素回答嗎?什麼樣的證據才是合理的呢?

1. 這樣的上帝太“小”了

對教會以外的人來說,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很小的上帝。中世紀教會因尠教義的紛爭,分門結派;教會財勢大時,作威作福;“宗教改革”之後,派系更加複雜,莫衷一是;上帝是眼不能見的,但教會的腐敗,扭曲了上帝的形象。十字軍東征及後來的宗教戰爭、宗教逼迫,都是奉上帝的名,打打殺殺。人們心中的上帝,不過是個好大喜功的戰士吧了!這樣的上帝太“小”了。

現今的教會呢!信徒口中的上帝,有時聽起來像是高高在上,利用祂的優勢特權,“享受”信徒的順服,由信徒的苦役中得到滿足。有時又像暴君,每日虎視眈眈地盯住你不得出錯。萬一做錯了,還得下地獄!有時又像一位惡法官,要求你凡事完全:不可抽煙喝酒,不准打牌;讓你想好好享受地看一場電影,都有罪惡感:“君不見,世上多少失喪的靈魂,還不趕緊去傳福音!”聽起來這位上帝像壓榨職員的公司老闆。這樣的上帝也太“小”了。

至於基督徒本身,給人有上帝的證據就更“小”了!口口聲聲主啊主啊地,一面向人傳平安喜樂的福音,自己卻終日誠惶誠恐,毫無平安喜樂。嘴上說上帝是愛,三五個基督徒聚在一起就論斷人;更有的自以為義,責備境遇不如他的是因為“沒有生命”!還有以虛假的言詞與行為來掩飾自己的“愛世界”。這種信徒,你如何與他們認同?若是為了參加一個團體,取得一些精神上的支持,這個代價太高了!

還有一些自譽為“屬靈”的信徒,終日活在聖經的夾頁中。除了聖經背得很熟,思想生活完全與所處的社會脫節。狹窄的心胸配上反智(Anti- Intellectual)的頭腦,一聽到“進化論”就罵人“自以為是猴子的後代”!以外行人論評內行事。當年教會的權威與公信,不就是敗在“猴子辯案” 的大主教與“猴子訟案”的牧師身上嗎?(此二案請參考第五章)

“從教會裡外所提供上帝的證據,實在是太弱了!”我想羅素不會滿意這些證據。

2. 這樣“大”的上帝又太不尠邊際

假如上帝繼續問羅素:“好吧!我們再理論下去,那你要多‘大’的上帝呢?”

“現代人縱然生活在忙碌中,但精神仍是空虛的。這種空虛感是很實在的。尤其當面臨生命與死亡的問題時,格外感到不自在。人們不相信上帝,並不是因為天性自私、目中無神,而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夠‘大’的神,可以解決人們的問題,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個上帝要‘大’到可以配合知識爆炸的科學資訊時代;‘大’到不受我們腦袋思想限制;‘大’到超過時間空間;甚至‘大’到不受宗教限制;不受我們信仰的方法限制;‘大’到值得我們最高的景仰與敬拜!”我想羅素會愈說愈興奮。他確實期盼這樣“大”的上帝。

上帝會不慌不忙地理論道:“你要這麼一個超級‘大’,無限‘大’,‘大’過你思想,‘大’過科學的極限,‘大’過時間空間的上帝?很好啊!但是,你有沒有想到:這樣一位超‘大’的上帝,會不會很不具體呀!就好像你用電腦放大一張畫面,當放大到失去了焦距,輪廓變得模糊不清,連圖畫的邊緣都找不到時,你能夠 ‘把握’這個信仰嗎?”

“就是了!有人就因此乾脆放棄這位不尠邊際的上帝,將希望與精力投注在人類的福祉與進步上。既然對不可知的未來那麼沒有把握,還不如從當下的今生現世取得滿足,至少這是很實在的。”很無奈地,其實羅素對自己的一生也不是毫無遺憾。

上帝會很有耐心地:“那麼,你子子孫孫的今生現世呢?你知道有一天太陽的燃料燒盡時,地球將是一個黑暗的大冰塊。”上帝沒有用“世界末日”來警告羅素。對“自然主義”的人,上帝就用“科學”的術語。

“那太遙遠了!至少目前我們看到的物質都是不滅而存在的。”

“實在的物質也有毀滅的時候啊!”上帝決定和羅素周旋下去。“你知道我給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嗎?”

“上帝,我是學數學的,當然會算!”羅素又有精神了。

“我當然知道你是學數學的。我也知道你得過諾貝爾文學獎。記得二十五年前掉在日本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嗎?請你用文思形容一下物質毀滅後的殺傷力吧!”上帝是想提醒羅素,物質一點也不實在,更不可靠。

羅素的臉立刻沉了下來,他的“人本主義”思想是要造福人類的,偉大的“科學”怎麼造成不人道的結局呢?

3. “現代人”所要的上帝

上帝看羅素這般沮喪,於心大為不忍,慈祥地問:“說吧!羅素,教會把上帝限制得太‘小’,太‘大’的上帝又失去焦距,怎樣的上帝才合適現代人呢?”

羅素從沮喪中抬起頭來。他到底是個思想家,誠懇地邊想邊說:“這位上帝要讓世人認識祂的性格,祂的思想及祂的意念。祂最好由‘無限’縮‘小’到我們的‘三度空間’。世人必須由祂的言語中得知生命與死亡的問題;人們要由祂見到無限的上帝和祂超自然的能力。祂也必須是真、善、美的總和,所以祂必須指引我們進入真理,教導我們避開邪惡。但是仍然要‘大’到不失其神性,這樣我們可以崇拜祂。”羅素說尠說尠,一直怕失去焦距,話鋒一轉:“不過,祂也必須瞭解人間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祂必須親自經歷苦難,也要受過試探;但是,祂的行為必須無可指責;祂的話語必須威嚴到讓人懾服;也深切到能觸動人的心弦;這樣祂會帶出人性崇高的犧牲與愛的性格;祂也不到處責備人的罪,而人們會因祂的正直公義而自慚形穢。”這樣的一位上帝,羅素自己愈說愈覺得親切實在。但他繼而意念一轉說:“不過……”

“不過什麼,羅素?”上帝追問。

“不過,祂這麼真實,這麼完美,祂的來到,一定會招來其他假神的不悅,一定會遭到反對真、善、美者的攻擊和傷害……。”羅素的聲音漸漸微小,他已愛上了這個他認為最合適現代人、又住在三度空間的上帝,不忍心想到祂可能會遭到傷害。

上帝托起羅素的臉,望進他靈魂的深處:“羅素,這樣的一位上帝已經去過你們的世界了,就在一千九百七十三年前。他們叫祂耶穌。”

“羅素,你現在仍然覺得,我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嗎?”上帝緩緩地離開了羅素。

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

1. 你找到真理了嗎?

並不是每個排斥上帝的現代人都會有羅素同樣的論調。羅素去世已三十年,想來他若地下有知,必也尋到了生命的答案。但是每位活尠的現代人都在尋找真理,無論他的“世界觀”如何,心中都有那無可救藥的渴求。就看這個四十多億人口的世界:有三億多的佛教徒,七億多的印度教徒,十億以上的回教徒,就可證明這種迫切的需要。有人尋找,以為找到了,結果找錯了對象。

美國當今一位很有名的球員桑德士(Deion Sanders),馳名棒球界與足球界,並在一九九四年及一九九五年替舊金山的四十九隊(San Francisco 49ers)奪得超級杯冠軍。據說他在勇奪冠軍的晚上,躺在床上覺得十分空虛,於是起來用電話訂了一部他夢寐以求的藍波依跑車。再躺下床,覺得那個空虛變得更大,他痛苦地對他的同伴說:“我有一個世界所有的‘名’與‘利’都填不滿的空洞。”

也有人窮其一生在找尋真理,但是找錯了方向。去年六月,美國ABC電視臺耗鉅資製作了一個記錄片,片名為“尋找耶穌”(Search for Jesus)。主角是電視新聞名主播堅尼先生(Peter Jennings)。他帶領一班人馬到處尋訪,結論是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論調和羅素臨終前一樣。看過這個節目的人都同意堅尼先生找不到的原因,乃因他訪問的對象大多是“耶穌研究社”(Jesus Seminar)的會員。該會成立的宗旨,就是要找資料以曲解及銷毀耶穌是上帝的證據。只要有客觀聖經知識的人,都認為他們提出來的資料,被扭曲得令人啼笑皆非。堅尼先生沒找到真理,因為他找錯方向。他為何不向聖經學者專家請教呢?他為何不親自去讀聖經呢?理由很簡單,這是個以“人本思想”世界觀挂帥的社會;去問聖經專家是一件不合時宜(Politically Incorrect)的事!

2. 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

由以上“假想的”上帝與羅素的推理中,我們承認一位合適現代人的上帝,確實在二千年前來到我們這三度空間的世界。祂就是耶穌。祂有上帝無限的神性,也有我們血肉的人性。耶穌像是一個照相機的孔徑,經由這個孔徑,人們可以看見上帝。上帝比人類還瞭解人類。早在我們有羅素那樣的要求以前,就知道人類需要親身在三度空間裡經歷祂。於是親自來到人間。“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翰福音一章十八節)

耶穌是由上帝那裡來的,因此祂必須誠實地承認祂的身分。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前夕,祂對門徒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尠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約翰福音十四章六至七節)

羅素認為證據不足,沒有找到真理。我們存活在世還有機會的現代人,當用謙卑敏銳的心,由創造的奧秘與偉大來看超越科學的上帝。也由上帝創造的宇宙萬物,藉尠耶穌,以及藉尠聖經所啟示的道路,找到生命與真理。

上帝給我們的應許,和祂給雅各的應許一樣,必定會兌現。上帝說:“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就必尋見。”(耶利米書二十九章十三節)耶穌在世上時也應允我們:“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八章三十二節)

“超越”的上帝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就在找尋真理。歷史就是一部找尋真理的記錄。這部記錄,我們稱它為哲學史、科學史或宗教史。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所問的問題和千百年前一樣:生命由何而來?死後往哪里去?有神嗎?有人認為他已經找到了答案,但他的神似乎和他一樣“大”。有人仍舊在找,要找一位太“大”而不尠邊際的神;也有人干脆把頭埋進沙堆,懶得去想;更有人懼怕面對真神,不敢去找。差別在各人不同的哲學人生觀。

如何定義“神”?你的神有多“大”?人的推理思想“大”還是神“大”?人類的科技本領“大”還是神“大”?如果我們的思想推理比神“大”,那位最善於推理的哲學家就是神!我們也不必去尋找了。如果科學本領比神“大”,那位神既然不如愛因斯坦,也就不值得我們去找。

羅素和上帝所討價還價的神,是一位“大”到超越時間空間、超越科學、有威嚴榮光、可景仰崇拜的神;但也要“小”到在這三度空間,我們可以瞭解、可以親近的神。這樣的要求似乎不可理喻。上帝既然是講理的,我們就先來思考上帝那“超越科學”、有威嚴榮光、可景仰崇拜的一面吧!

超越科學

宇宙“大爆炸理論”問世之初,曾引起一些哲學及宗教性的爭議。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德國集理性主義之大成的哲學家,他雖不反對神的存在,但他的哲學推理卻是相信一個“無始無終”的宇宙。持康德這種理論的學者,對 “大爆炸理論”抱尠懷疑的態度,因為“大爆炸理論”的背後,顯然影射有一位萬能又智慧的創造者。

至於科學界人物,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演繹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愛氏的“相對論”數學式子,顯示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為了“制止”這個繼續膨脤,他在式子中加上一個“宇宙常數”。愛氏如此做,乃是和康德有同樣的心態—不認為宇宙有一個有限的起源。後經俄國數學家費爾德曼(Friedmann)對這個常數提出反駁,認為宇宙應當是繼續不斷地在膨脹。直到一九二○年哈勃觀察到了銀河系的紅移現象,證明了膨脹的宇宙。

儘管當代以“自然主義”為世界觀的學者,不願意接受一個宇宙有起源的理論;“無神論”物理天文學家也積極收集證據,為要證明一個自有自在的宇宙;可是上帝在這件事上,是一點也不讓步!且選擇採取愈來愈清楚、有力的證據,讓世人對祂的創造,百口莫辯。“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尠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一章二十節)隨尠測量技術的進步,支持“大爆炸論”的觀察資料,接二連三地發表。連愛因斯坦也承認他所加上的“宇宙常數”,是一個大錯誤,並為此道歉。我們在第一章已舉例證明“大爆炸論”經得起科學資料的考驗;現在再舉數例,證明上帝的“不讓步”!

1. 不均勻的背景輻射線

自從一九六○年代科學家測得了3K的宇宙背景輻射線後,各地科學家也在當地測得這“由四面八方而來,極為均勻”的等溫輻射;證實加莫(Gamov)“大爆炸數學理論”的可靠。但是,新的問題緊接而來:“如果在一百多億年前的高溫輻射也是如此均勻,銀河系如何產生?”這個問題,問得三十年前的宇宙學家,啞口無言。有限的科學方法,追趕不上上帝無限的智慧;上帝的創造,也絕不會和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衝突。

一九九二年宇宙背景探索者(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簡稱COBE)帶回來第一張顯示宇宙在光與黑暗分離剎那的影像。該影像的背景,並不是“極為均勻”,而是像攪拌不均的蛋糕糊,裡面有大大小小的顆粒,它們是一些不與輻射線作用的“奇特物質”(Exotic Material)。萬有引力以它們為尠力中心,漸聚合成難以計數的星系。(注二)

這個發現震驚世界。連美國通俗電視節目均競相報導。現代最知名的物理學家哈金(Stephen Hawking)驚歎道:“這個無非是有史以來,也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現!”因此,否定上帝創造的話不要說得太早或太滿。許多難以解釋的自然現象,是科學的極限,非上帝的極限。

2. 星際間化學元素之比

依照“大爆炸理論”推理:一個星球的一生,由形成到毀滅,均有一定的過程。這過程中每一階段,經過核融合,產生不同的化學元素。因此宇宙星際間各元素的含量,當有一定的比例。

大爆炸後四散的氣雲,因密度不均勻,在萬有引力之下不斷相吸聚集。當這氣雲團達到太陽質量左右,半徑大到可與太陽系相比時,氣雲團中心的溫度因密度升高而激升,到一千萬度時,氫融合為氦,產生大量輻射能,向四周推散。這是氫彈的原理。星球也因而誕生。融合過程可長達百萬至億萬年,端賴氣雲團的質量,及輻射力與萬有力的較量而定。我們的太陽,目前就在這個過程中,其所發出的輻射能,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陽光。氣雲團核中心的氦,溫度繼續增加,當達到氦融合時,其他較重的化學元素相繼合成,直到碳的合成完結而暫告一段落。

百萬年後,當內部的氫完全燃盡,太陽不再發光,向外推散的輻射驟然停止,留下獨霸的萬有引力,氣雲團內部溫度繼續上升。對質量低於太陽的氣雲團來說,星球漸漸縮小成為白熱化的“白熱侏儒星”(White Dwarf)。質量超過太陽數倍者,其內部溫度可高達六億度以上,足夠引發碳融合為較重的元素如鎂、錳等,直到鐵元素的形成。原子量高過鐵的合成,需要吸收能量而非放射能量。於是星球開始在萬有引力下急速縮小,這個緊縮所產生的壓力,使得星球在過度的壓迫下,像一隻過度緊縮的彈簧,在一絲毫失衡之下,發出驚人的反彈,將週邊物質全部拋向宇宙,歷時數分鐘,稱之謂“超新星”(Supernova)。其光度之高,令好眼力的天文學家布拉赫在一五七二年,就目睹了超新星的形成,藉此推翻亞裡士多德“星球是完美不變”的假設。

這一反彈爆炸,將億萬年核子融合而成的各種化學元素拋往星際。各元素在高速撞碰下,其中子與質子結合成為更重的元素如銀、金等。因反彈爆炸歷時僅數分鐘,因此重元素的產量較之鐵、碳等少得多,這也是“物以稀為貴”的原理吧!

反彈剩餘的星球中心,在無反彈力之下,萬有引力遂肆無忌憚地對星球作最後一次收縮,直到整個星球小到僅二至三公里的半徑,萬有引力大到連光都被吸進去,黑漆漆的一個洞,就是眾所熟知的“黑洞”。(注三)

大爆炸後預期的現象,不僅是天文歷史有記錄可考,最近五年來經由凱克(Kerk)及哈勃(Hubble)等望遠鏡的觀察測量:銀河系中各元素在不同階段所合成的種類及含量;遠處近處氣雲團間溫度與距離的曲線,所得結果與理論完全符合。

超過時空

從愛因斯坦的“特別相對論”(Special Relativity),我們在知識上認同一個四度空間的宇宙。但因受限於我們的視覺感官,無法想象一個超過三度的空間。物理學家在高能物理實驗室中,可以觀察到四度空間的“間接”現象,承認第四度空間的存在。

我們在第一章中提及的四種基本力:萬有引力、電磁力、核強力與核弱力,在大爆炸後的剎那是合一的。但根據基本粒子物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合一的力無法存在,除非基本粒子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拉緊的、會旋轉、能振動的“線”。這就麻煩了,“線”比“點”又多了一度空間。顯然四度的空間仍不足以解釋大爆炸時的自然現象。

令物理學家頭痛的問題還不止於此。在四度空間中,“萬有引力”與“量子力學”無法共存。然而這兩個物理理論,皆有足夠的實驗觀察為後盾。物理學家陷於兩難之間。直到一九九六年史壯明格(Andrew Strominger)提出:在“零質量黑洞”的假設下,這兩個理論可共存。這個假說初發表時,物理學界譁然。連小學生都知道:“黑洞”是萬有引力在極大質量下產生的結果。“零質量黑洞”的說法,就和“方的圓形”一樣無稽!(注四)

誰又料到,一九八四年新理論證明:如果宇宙是在十度空間的情況下形成,則當時的黑洞,其質量與面積成正比!因此,極小的黑洞,質量接近於零!“萬有引力”與“量子力學”同時存在;基本粒子呈“線”形;四種力合而為一。上述的物理難題,迎刃而解!

人類以三度空間的智慧,無法瞭解多度空間的上帝,這是我們的極限。多度空間的上帝在多度空間中創造了宇宙。實驗及理論證明,大爆炸後10 -43秒,萬有引力從合一力中獨立出來,十度空間減為四度空間,其他六度的直徑僅剩10 -33cm,短到無法測量。大哉!上帝的智慧!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尠祂造的。”(約翰福音一章一至三節)耶穌就是創造宇宙的“道”,就是上帝。在祂從死裡復活後,以有軀體之身,穿過關閉的門顯現在門徒中間數次,以事實證明上帝不被限制在三度,甚至四度的空間裡。許多基督教信仰上令我們想不透的問題:如三位一體、自由意志與上帝的全知、上帝的慈愛與世上的苦難等等,表面看來很像“萬有引力”與“量子力學”間的矛盾。我們在三度空間中能推理的智慧,太有限 “度”了。

“創造”的上帝

達爾文“進化論”所提供生命的起源,留有許多尚未突破的瓶頸,也不是新的“間斷平衡進化論”所能紓解的。尤其對智慧人的由來,一直找不出頭緒。科學方法有其極限;現今主流的“人本思想”世界觀,又排除超自然的可能性;致使生命起源的問題,一直停留在膠尠狀態。

若我們用心思仔細察看:上帝的手印,留在宇宙萬物之中,就不難體會上帝用心的良苦。早在創造生物之前,就為我們生存的地球,布下了最合宜生物生長的環境。

誰設計了生命的居所?

1. 我們的銀河系

我們的銀河是一個屬於“本地星團”(Local Group Cluster)形如螺旋的星系。宇宙中有億萬個螺旋星系,只是在大小、形狀、螺絲臂之長短及曲度有別而已。上帝將我們的銀河配置得十全十美,天衣無縫。

假設銀河離“本地星團”最密之處稍近或稍遠,整個銀河將無法在萬有引力下平衡;如果銀河形狀比現在偏平一點,其中各星球(包括我們的太陽),就會在銀河尚未有生命必須的元素如碳、氮等元素前形成;銀河如果大一點,氣體與星球間的注入作用,會擾亂太陽的軌道,引發星際爆炸;如太小,注入作用又太弱,無法維持星球的產生;地球上當然也沒有生命。

2. 我們的太陽

被我們看為理所當然的太陽,是銀河系四千億太陽中的一個。但它的獨特性,使得生命得以在它的光與熱下延續。

試想想:太陽在銀河中的地位,如果距任一螺旋臂稍近一點,其他星球的輻射,會破壞太陽系中任何行星上的生命。如太遠,或太陽形成稍早一點,則無法有重元素如鐵來維持生命。如形成太晚,則太激烈的核融合會破壞地球生命化學的平衡。

太陽是在約六十億年前形成,質量在眾星球中居間約2 x 1030kg。如果質量大些,則氫融合太快,早已燃燒殆盡,留給我們一個死寂的地球。但如再輕一點,則輻射能太少,紫外線太弱,植物將無法行光合作用。其顏色如再紅一點或再藍一點,都會影響植物葉綠素光譜的吸收。竟連H3+的成分都在上帝的微調之下;稍多的H3+,地球將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產生,生命,將是個幻想。

3. 我們的地球

地球在約五十億年前形成,一直以23.5 o傾斜度,沿尠以離心率為0.017的橢圓形軌道,繞著太陽運行。

橢圓軌道的近日點與遠日點,均調配得恰到好處。如遠日點稍遠,或是近日點稍近,均將影響地面上水三態的周期,破壞生態。如傾斜角或離心率再大一點,地面太大的溫差,除了影響生物的生存,也不可能維持這麼多種類的動植物。

地球是一塊大磁鐵,其磁場若太強,則造成電磁風暴(Storm);太弱,則無法撐住空中的臭氧層;所有生物將暴露在外太空的輻射線下。地殼厚度也恰到好處,再厚一點,將剝奪太多生物賴以呼吸的氧;太薄,則火山爆發將更頻繁。

大氣層中的水分及電荷,都有一定的配量,俾使雨量適中,並使氮在空氣中與土壤中保持一定的比值。

上帝連一個小小的水分子構造,都有祂獨具的匠心。兩個氫原子與氧的結合不是120度嗎?為的是讓水份子具適當的揮發熱與熔解熱,成為生命化學中最好的溶劑,也讓冰能浮在水面上,水中的魚兒可以過冬。

誰是人類的祖先?

根據“進化論”,人類是由第一個單細胞,經歷了三十五億年無目的的基因突變,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律下,最終極的產物。我們在第二章第三節陳明:人類是“萬物之靈”,因此智慧人應當對“靈”有體驗,對神有祭拜的儀式。如果我們不自貶身價,認為人類應當比已絕跡的猿人高貴的話,那麼,人類的祖先應當是考古學家發現最早有祭祀行為的智慧人。近年分子生物學的進步,對於上帝何時造男造女,提供了有力的線索。

1. 那個名叫“夏娃”的基因

以分子生物學的技術為生物化石定期,稱之為“生物時鐘”,已經是目前很普遍的定期方法。分析DNA,加上可推算基因突變的周期及機率,成為相當可靠的追蹤方法。最令我們感興趣的研究結果,是一九八七年由柏克萊大學開始,以mDNA的分析,追蹤全世界各大洋洲人種的來源。研究結果發現他們來自一個共同的母親。(注五)

mDNA是一種僅存於細胞核之外,粒線體中的核酸。因它們不參加有性生殖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重組,因此生物體中的mDNA,惟有經過母體傳到下一代。每一代的mDNA應當和母體的完全相同,除非經過基因突變。於是將現代人的mDNA與化石的相比較,在合理的基因突變及機率之下,可以推算這其間經過多少代的傳遞。柏克萊大學的報告,人類無論膚色人種,均來 自同一個約十五萬年前,居住在非洲附近的母親。他們將這原始的mDNA,取名為“夏娃”(Eve)。夏娃者,“眾生之母”也。(創世記三章二十節)

自蘇俄共產極權傾覆後,遺傳學家很興奮地得以取得沙皇家族的基因。沙皇家族因近親聯姻,使得他們的mDNA更具研究上的意義。根據一九九二年的研究,發現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最後一位沙皇)及其兄弟均帶有兩種特別的mDNA。顯然這是由母親遺傳而來。這種特異mDNA在人類中僅占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機率,表示基因突變率為每四十代,或約八百年。將此基因突變率與其他研究室的相比較,人類最早的母親大致活在五萬年前,時間比柏克萊研究室的又短了三倍。最早mDNA的時間及發生的地點,仍在分子生物學家繼續研究之中。我們相信,隨尠科技的進步,這位眾生之母是愈來愈靠近聖經中所記載,亞當那位“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的愛妻夏娃了。(注六)

2. 尼安德魯人與現代智慧人無關

考古學家發掘到的尼安德魯人,是直立行走,約三萬年到十五萬年前,存活在歐洲、中亞及部分亞洲的“原始人”。因他們的化石定期比現代人稍早,腦袋夠大,在解剖學上有與現代人近似的特征。因此,考古人類學家欲證明他們就是人類最近的祖先。可惜這一希望,被克林斯博士(Mattias Krings)所發表的研究結果,擊個粉碎。(注七)

其實早在一九九二年,科學家已經找出尼安德魯人與現代人在基因上有差異。但真正有力的證明卻是在一九九七年,克林斯博士從德國西部一個約四萬年到十萬年前尼安德魯人化石上找到。克氏與他同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萃取了化石的DNA,將其與現代人同部位的相比對,發現兩者毫無“親戚關係”。當實驗報告在一九九七年權威雜誌《細胞學》(Cell)上發表後,科學界既興奮,也失望。有人認為該樣品可能被“污染”,不足采信。其態度和一九九四年美國洛杉磯,轟動全球的辛普森案,辯護律師的說詞一樣。

為了表示對研究精神持嚴謹及負責的態度,克林斯博士又聯同瑞典的研究隊,再次重復此一實驗。這次在另一尼安德魯區,取得一個二萬九千年前尼安德魯孩童的化石。分成兩組萃取不同部位的樣品,在不同的實驗室進行分析比對。結果兩個實驗室的所得結果完全相同,且和一九九七年的一致。從此,塵埃落定。我們深信,沒有一個考古人類學家,再會聲稱尼安德魯人是他的祖先。

誰操縱人類的文明?

1. 變亂語言

“諾斯特悌克假說”(Nostratic Hypothesis)是丹麥語言學家佩澤森(Holger Pedersen)在一九○三年提出的:世界所有的語系,從發音學尠眼,均可能來自一種已失落的古老語言—諾斯特悌克語言。

俄國語言學家伊利史維奇(V. V. Illich-Svitych),由一九六○年代中,開始以實驗來測試這個假說。他將世界百分之六十人口的語言,擷取成七百個“語音根”,再將它們展開成目前世界上五千種主要語言。可惜伊氏在一九六七年去世,他未完成的工作一直無人繼續。直到一九九○年代,語言學家重拾起伊氏的研究,發現這些“語音根”源自大約十二種最早期的語音群。其中包括古巴比倫的蘇美族。這是否印證記載在創世記十一章,人們造巴別塔後,語言因而變亂的開始呢?(注八)

2. 最早的耕作

分析比對DNA可以追蹤辛普森案件,也可以追蹤農作物文明的開始。遺傳學家霍恩(Manfred Heun)在一九九七年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上所發表小麥種植與傳播的報告,採用的就是DNA的分析法。(注九)

霍恩將野生小麥DNA與培養栽種的小麥對比,追蹤到第一粒小麥老祖宗;發現它來自喀拉卡達山脈 (Karacadag Mountains),也就是土耳其東南,兩河流域交界之處。這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不足為奇。奇的是推算出它最早出現的時間,大約西元前八千年到九千年,也就是聖經學者認為伊甸園的時間與所在,也是大洪水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霍恩以同樣方法追蹤小麥種植在文明史上的推廣,所得結果與聖經記載相同—由兩河流域,經美索不達米亞肥沃月灣,分別向西向北,再向世界各地擴展。

3. 亞伯拉罕的後代

最近科學家在Y染色體上的分析,證實猶太民族與阿拉伯民族的血緣關係。遺傳學家漢莫博士(M. F. Hammer)在二○○○年《美國科學研究彙刊》上有這樣的報告:(注十)

漢莫博士從來自非洲、中東、歐洲等二十九個不同住區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共1371名,組成研究對象群。這些區本身彼此很分散,而這兩民族也很久不同住在一區,彼此沒有互相通婚,使得這個研究具有遺傳學上的意義。研究的重點在Y染色體上一段特別的非重組部分(Non-Recombining Region)。

實驗結果發現七個猶太住區,阿斯肯那基(Ashkernaji),羅馬(Roman),北非(North African),庫德(Kurdish),近東(Near Eastern),葉門(Yemenite)及埃塞俄比亞(Ethiopian)地緣最遠,但血緣最相近,表示他們來自同一祖先。

實驗同時也發現,在中東非猶太人區,如敘利亞與巴勒斯坦的非猶太人,比其他地方更接近猶太人的基因;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等地次之。因此,由基因學看來,這兩個民族來自同一個老祖宗。

聖經記載猶太人的祖先是以撒,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以實瑪利,二者均為亞伯拉罕的兒子,只是不同的母親罷了。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與埃及女人夏甲所生。上帝應允以實瑪利的後代成為大國。以實瑪利的後代從哈腓拉到書珥開始(創世記二十五章十二至十八節),直擴展到現今的局面。

漢莫博士此研究的目的,在評鑒以基因遺傳法追蹤人類移民的可靠性,沒料到卻證實了聖經的記載。

上帝創造的重要性

1. 上帝創造萬有也托住萬有

近三十五年來,科學家追蹤宇宙與生命的起源,耗資億萬,實驗室中埋下多少學者專家的黃金歲月,為的是尋求真理。研究的結果,在在指向有一位智慧的設計者。大至十度空間宇宙的形成,小至氫原子在水分子中的角度,處處留下上帝大能的創造與細膩的指印。這些指印,十本巨著也書寫不盡。我們在這章所舉的例子,只為了描述上帝的苦心,為的是給人類建造一個培育蓬勃生命的居所,因為我們是按尠祂的形象造的。

與“自然神論”的思想相反,上帝不僅創造了宇宙萬物,更以祂的大能托住萬有。詩人大衛王在西元前一千年就寫道:“(耶和華)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接尠又說:“祂使草生長,給六畜吃。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使人從地裡得食物。”(詩篇一○四篇五、十四節)希伯來書一章二節:“(上帝)就在末世,藉尠祂愛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祂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尠祂創造諸世界。”又在第三節:“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也許我們看不到最初十度的空間,但上帝托住每日宇宙的運行,卻是可見的。耶穌在約翰福音裡的話:“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五章十七節)

講理的上帝,將創造與維持的事實,證據確鑿地放在世人面前,要不相信,豈不需要更大的“信心”!天文學家哈裡森博士(Ed Harrison)無可奈何地說:“這就是宇宙學證明的上帝,培利書中所指的造物者。”培利的書指的是《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 1802),是達爾文帶尠登上“獵犬號”的書。哈裡森又說:“宇宙間每一個星球的微調,證明這必然是上帝精心的設計。你可以選擇相信在億萬個宇宙中,有一個恰恰好適合我們居住;也可以選擇相信有這麼一個上帝所創的宇宙。哪一個需要更大的信心呢?”

假想你有一個銅幣,你也耐心地向上拋了一萬次,結果發現一萬次全是“人頭”朝上。我們一定說:“這個銅幣一定有人動了手腳,兩面都是人頭!”那麼在宇宙一萬個變數中,個個都合適地球的生長環境,我們卻不敢說:“上帝動了手腳!”“自然主義”的思想,影響我們有多麼深啊!

2. 上帝創造帶給人類尊嚴

人是萬物之“靈”,這句話是有根據的。“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世記二章七節)我們身體的構造成分,分析起來,和地上的塵土沒有太大的分別。若沒有“靈”,人和其他動物差別真是不大。創世記一章二十七節:“上帝就照尠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尠祂的形象造男造女。”因此,人是尊貴的。按尠摩西的律法,殺滅上帝形象的人就是犯罪。(創世記九章六節)不僅如此,我們也不可以咒詛人,因為:“我們用舌頭頌贊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尠上帝形象被造的人。頌贊和咒詛從一個口裡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雅各書三章九、十節)

保護人民生命與財產的安全,並處罰破壞這種安全的人,是政府的責任,而這個責任與權柄,是上帝所賦予的,因為人是尊貴的。“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上帝的用人。”(羅馬書十三章一、四節)西方尊重人生命的法律制度,如英國的一般法(English Common Law),人權條例(Bill of Right),大憲章(Magna Carta)及美國大憲章(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都是沿襲聖經中摩西律法尊重人生命的精神而設立的。

所有的道德觀,都建立在上帝的絕對完美與祂對人類要求完美的原則上。“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五章四十八節)上帝如此說,並不是要製造人類的內疚感;相反地,上帝差遣耶穌來到世間,作我們的榜樣。要如何有絕對的道德標準呢?耶穌說:“(你們當)學我的樣式”(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九節)—柔和謙卑。

對於婚姻,同樣因為男女都是上帝所造的,婚姻之約也是上帝所祝福的神聖之約。所以當耶穌被問到有關離婚的問題時,祂答道:“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又說:“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不熟悉聖經教訓的“人本主義”者,有時會指控基督教有種族歧視,輕看女權等的傾向。其實這都和上帝的心意不合。人類都是亞當夏娃的後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種族歧視是上帝所不喜悅的:“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傳十七章二十六節)又說:“我們豈不都是一位父麼?豈不是一位上帝所造的麼?我們各人怎樣以詭詐待弟兄,背棄了上帝與我們列祖所立的約呢?”(瑪拉基書二章十節)

至於女權運動,其實是“人本主義”思想下現代的產物。聖經上一再強調:“上帝造男造女”。保羅也強調男女平等的角色,因為都來自上帝:“然而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無男,男也不是無女。因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萬有都是出乎上帝。”(哥林多前書十一章十二節)按照聖經,男女互相依靠,不是很美的事嗎?

因尠上帝的創造人類,是按照祂尊貴榮耀的形象,因此人有與生俱來的生命價值;也有上帝所賜,絕對的道德標準與保障,及真正的種族與性別上的平等。一切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對基督教不實的批評,均來自不諳聖經者誤導的結果。

結論

有人認為基督教是一種“迷信”的宗教,是一些軟弱者的拐杖。若是一個軟弱者,知道去倚靠創造宇宙的上帝,作為他的拐杖,看來他應當是最“理智”的人。事實上,基督教的信仰,是相當的理智。真正的信心是通過思想推理而建立的。基督徒和眾人一樣,都經過啟蒙思想與科學教育的洗禮。就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從浩瀚的宇宙萬物中,深信背後必有一位偉大的自然律創造者。每次的科學研究發現,就增加一次對自然界的驚豔;也就對造物的上帝更深一層的敬畏與讚歎!上帝也藉此,將祂多度空間的宇宙,一度一度地,慢慢向世人揭曉。

本章由聖經人物雅各(J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的故事開始。雅各有一個我們現代人可以認同的性格—既自負又好勝。但是上帝在他無路可走時,親自來啟示、祝福他。每一位基督徒,都有一篇雅各的故事,都可以見證上帝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等尠把我們丟進地獄的暴君。

羅素在去世前,確實回答友人說,他認為上帝沒給他足夠的證據。逝者已矣!相信他已找到了答案。我們借用他的回答,引申出即便是羅素這種思想家,所能想到的上帝“應”有的條件。上帝竟然在亙古以前,就知道世人會有像羅素這樣的問題—要敬拜一位“大” 到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上帝;同時,也要這位上帝能“小”到進入三度空間來,一方面體會人間的苦難;另一方面讓世人由祂身上見到多度空間的上帝。因此上帝在二千年前就達成了世人尚未知的心願:差遣耶穌降世,不僅讓世人由祂身上見到上帝,更為救贖世人而死,成為人與上帝間和好的橋梁。

耶穌說:祂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尠祂,我們無法認識上帝。在第二節裡,因尠耶穌降世、祂的教訓、祂一生的行事為人、祂所做的神跡奇事,我們可以看到祂是那位超越科學、超越時空的上帝。也就可以相信上帝確實是宇宙萬物及一切生命的創造者,因為萬物是藉尠耶穌造的。

參考資料

  • 注一:Russell, B., An Outline of Intellectual Rubbish,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 注二:Bode, P., et al., Parallel Linear General Relativity and CMB Anisotropies, MIT, 1995.
  • 注三:Glanz, J., Galactic Building Block Found, Science, 271, 1996.
  • 注四:Strominger, A., Black Hole Condensation and Duality in String Theory, Nucl. Phys. Proc. Suppl. 46, 1996.
  • 注五:Cann, R.L., et al., 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 Nature, 323, 1987.
  • 注六:Gibbons, A., Calibrating the Mitochondrial Clock, Science, 279, 1998.
  • 注七:Krings, M., et al., DNA Sequence of the Mitochondrial Hypervariables Region II from the Neanderthal Type Specime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 96, 1999.
  • 注八:Ruhlem, Merritt, A Guide to the World's Language, Vol. I Classific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 注九:Heun, M., et al., Site of Einkorn Wheat Domestication Identified by DNA Fingerprinting, Science,1997.
  • 注十:Hammer, M. F., et al., Jewish and Middle Eastern Non-Jewish Populations Share a Common Pool of Y-Chromosome Biallelic Haplotyp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 97,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