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世界基督教历史故事8 -1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Template:世界基督教历史故事8

〖 第一节 英国的清教徒运动 〗

  1. 清教徒运动的动机

  清教徒运动(Puritanism)是以净化一切非圣经的信仰和生活为动机开始的。对清教徒们来说,教会生活的唯一基准是对上帝话语的顺从,不能有任何妥协。

  他们并没有与英国国教(The Church of England)分离之意,也并没有任何废弃国家与教会统一的意图,只是探索英国国教和英国国教神学(Anglicanism)之间激烈的变化和净化运动而想出来的运动。他们指责伊利莎白女王的中道教义形成(via media),即是天主教又是改新教的综合是非圣经的。因此,也可以说导致清教徒运动的有三个动机。

  第一,他们反对和拒绝《公祷书》(Book of Prayer)的运动。"公祷书"要求在圣餐桌前要下跪。但是清教徒们不相信基督的身体出席(physical and real presence),而相信灵的降在说(spiritual presence)。

  第二,他们反映了与教会运行相关的问题。基督与政府对抗吗?不是的。基督凌驾于政府之上吗?不是的。政府凌驾于基督之上吗?不是的。他们否认会众以上的任何属灵的权威——世俗王和主教。他们主张教会正确的治理应以长老为中心,废除主教制。他们使人确信以长老为中心的教会统治是圣经的基督教会模式。

  第三,在1630年自由与预定的争论中,英国国教对阿明尼乌主义感兴趣,采取了比预定更强调自由意志的神学立场,但清教徒们对阿明尼乌主义倾向怀有疑心。他们为净化英国国教开始抗拒英国国教的教义立场。他们是预定信仰者(Predestinains)。他们不是从上帝的本性--绝对主权来理解预定的,而用体验恩典的经验来说预定神学。

  他们的预定信仰也发展为行动主义(activism)信仰。即为了永远的救赎,神不仅预定了他们,而且在为人类的计划和管理中和他们同工。为了确信我是被预定的人,要认真行动、认真工作、多结善行的果子。不能在没用的事上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这种清教徒精神影响了中产阶层的发展,还与英国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1640年,一百五十名清教徒召开了威斯敏斯特会议,宣布了著名的长老教类型的加尔文主义信经(《威斯敏斯特信纲》Westminster Confession)。在这信仰宣言中大部分采取了加尔文的圣经观、祈祷观、安息日解释等,但没有采纳双重预定论,而宣告上帝为了拯救预定选拣了每一个人的预定论(single predestination)。


  2. 稳健派清教徒运动

  清教徒运动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改革和净化英国国教而仍留在英国国教之中的稳健派(Non Confirmist),另一种是认为英国国教太腐败,没法净化或改革而主张脱离英国国教的分离主义派(Separatist)。并且稳健派中又有长老教派(Presbyterians)和独立派(Independents)。在激进分离主义(Separatist)中又区分为公理宗派(Congregationalists)和浸礼教派(Baptists)。让我们从稳健派清教徒运动(Non-confirmist)开始思考一下。

  最初主张长老教制度的是托马斯·卡特赖特(Thomas Cartwright:1535-1603)。象加尔文先生所说的主教、长老、牧师在新约圣经中表现为同义词,所以托马斯主张各教会为训练信仰和治理教会,应任命平信徒长老,并且主张牧师应由会众选举,而不是由英国国教任命。因此被称为实际的长老教主义(Praactical Presbyterianism)。

  约翰·惠特吉夫特(John Whitgift:1530-1604)是1570年左右继续推动了长老教主义的人。他提议为证道和讨论牧师和平信徒一起而进行交谈的所谓"预言"(prophesying)聚会。

  詹姆斯一世开始统治英国时(1603-1625),清教徒遭受了极大的试炼。1603年4月清教徒向他呈递请愿书(Millenary Petition),后来1604年1月在罕普滕·科尔特(Hampton Court)主教和清教徒与国王一出起参加会议,但没有作任何教会政治上的重要决断。国王宣言道"没有主教就没有国王"(no bishop, no King)。当时只决定将圣经译成英文,它就是1611年问世的著名的《King James Version》(或叫《Authorized Version》)。

  1581年在安德鲁·摩尔比尔(Andrew Melville)领导下清教徒总会肯定了长老作为教会领导的权威,制定了长老教教义章程,1592年苏格兰国会通过决议,法制上认定长老教体系形式。

  英国国王詹姆斯反对自治统治的长老教制度,坚持服从国王支配的主教制度,将以摩尔比尔为代表的领导者们监禁起来。

  詹姆斯死后查理一世(Charles I )登上王位。他任命威廉·芬德(William Laud:1573-1645)为坎特伯雷大主教。芬德重新恢复天主教传统(天主教与英国圣公会混合的传统),试图统一仪式礼服和礼拜,并且成了国王政治的最高顾问。詹姆斯一世在王位时出版的《Book of Sports》,在查理一世时再出版(1620年)。即,允许周日有体育、比赛、跳舞等活动。

  看到这种政治、宗教上的腐败现象,清教徒们开始失望了,于是计划移居美国。结果从1620年至1640年间足有2万佘人越过大西洋,不仅是为了宗教上的解放,而且为了根据加尔文神学建立政治上实现神政政治的第二以色列、第二迦南地的政治解放的目的而穿越大西洋移居美国。


  3. 分离主义派清教徒运动

   1)公理宗分离主义者(Conglegational Separatists)

  公理宗运动(Congregationalism)是以各个教会的独立和自律性为根据的教会治理形态,主张教会管理的民主主义。他们以惟独基督是教会唯一的元首,所有的会众都是神呼召的祭司为信仰基础。

  罗伯特·勃朗(Robert Browne:1550-1633)原为剑桥大学的学生,1572年毕业后接受分离主义原理。勃朗受到在诺尔维期(Norwich)聚集独立会众的罗伯特·哈里森(Robert Harrison)的影响。

  勃郎因他的讲道几次进出监狱,又曾被驱逐,承受暴风雨般的试炼与逆境的人生。勃郎与他的会众在荷兰的米德尔堡(Middelburgh)追求安静的生活。

  勃郎认为真正的教会仅仅是相信基督的、有体验的信徒们个体教会共同体。强调以自发的契约跟基督联合、会众互相联合的会众共同体。还认为会众自己推选新约中言及的牧师、教师、长老、执事,并且各教徒为了会众整体的利益,应当有责任感,即强调各个体教会的完全的自律性。后来勃朗再一次回到英国,设立了公理宗教会,并且在那牧养(1585-1633)。

  勃郎的公理宗教会运动由平信徒哈尼·包罗(Henny Barrow:1550-1593)和教牧人员约翰·格林森(John Greenwood: ?-1593)继承而得到发展。他们由于建立了伦敦的公理宗教会而被俘,但他们在监狱中仍更激进地拥护和辩护分离主义原则。

  结果1593年4月6日,包罗和格林伍德因教会论问题否认国王的权威而被吊死。

  事实上1592年在伦敦已建立了由弗朗西斯·约翰逊(Francis Johnson: 1562-1618)担任主任牧师、格林伍德担任教师的英国公理宗教会(English Congregational Separetists),因包罗和格林伍德被处死后,约翰逊不得不怀痛逃离伦敦,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过流亡生活。

  约翰逊与一位有钱的寡妇结婚后,继续在阿姆斯特丹的公理宗教会担任牧师,稀尼·艾恩斯斡斯(Hinny Ainsworth: 1571-1623)担任教师。

  聚集在英国格恩斯堡(Gainsborough)的公理宗教会也流亡于荷兰后,以英国斯克鲁比(Scrooby)平信徒长老威廉·布鲁斯特(William Brewster)为中心的会众教命也流亡到荷兰。

  格恩斯堡公理宗教会立足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斯克鲁比公理宗教会1609年立足于荷兰莱顿。这个莱顿公理宗教会的主任牧师是曾任英国国教教师的清教徒约翰·罗宾逊(John Robinson),长老是威廉布鲁斯特。

  最终,莱顿公理教会的教徒成为主力。为了信仰的自由和政治的自由102人乘坐五月花(Mayflower)号花六十六天时间,于1620年12月寒冷的冬天航海到达美国普利茅斯(Plymoth)。

  主任牧师罗宾逊因为大多数教徒的缘故,不得不停留在莱顿,而长老布鲁斯特以开拓美国清教徒的灵性领导者一起登上了五月花号。

  最终,形成了不是以牧师而是以平信徒为中心的美国开拓清教徒运动。虽航海途中(六十六天期间)有一名去世,但有一婴儿在船上诞生,所以还是出发前的人数一样一百零二名到达了美国,他们在分离之前紧紧握住岩石(称为“普利茅斯岩石”--现保存于美国一个州的海边)流泪向神献上感激的祷告。

  他们在一年期间因风土病,或因美州印第安人的袭击有一半死去,后因美斯期沃酋长的好意最终与印第安人和解了。于是11月4日星期四,烤了大龙虾(Lobster)和火鸟(turky),用第一次收获的秋收农作物建了祭坛,满怀感激地过了第一个秋收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

  他们首先建立礼拜堂、创立学校后,才造自己的房子。因此,现在在普利茅斯树立的自由女神像(Forefathers` Monument: 用8年建立的带有美国建国精神的塔)上最大的中间柱子上刻的是"信仰"(faith),其余的四个小的补助柱子上第一个刻的是"教育"(education),然后是"自由"(liberty)、"道德"(morality)和"法律"(law)。

  并且还有教育赋予“智慧”(wisdom)和"青春"(youth)的象征性刻字。"自由"被解释为从"暴力"(Tyranny: 象征英国王和英国国教的暴力)得解放享受“和平”(peace),"法律"是对遵守法律的赐予人"慈悲"(mercy),对违法者用"正义"(justice)统治的刻字,"道德"雕刻成是由"传福音者"(evangelist)和"预言者"(prophet)所建立的象征表现。

  但是,以这样的信仰建立的美国,以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教育精神创建的美国,今天失去了清教徒精神,沉沦于消费文化和浪费文化之中,教会渐渐丧失了力量。

  另一方面,曾经在荷兰雷登的公理宗教会受牧师约翰·罗宾逊教导的亨利·雅各布(Henry Jacob)不愿意从英国国教中分离出来,而开展了崭新的稳健派(Non-Conformist)清教徒运动,称其为独立教会派(Independent)。从不愿分离的公理宗教会运动这一点上,也被称为Non-Separatist Congregational。这种稳健派(Non conformist)是与长老教派(Presbyterian)又不一样立场的清教徒运动。

   2)浸礼教会分离主义者(Baptist Separatists)

  清教徒运动的另一个分派浸礼教运动是由约翰·史密斯(John Smyth: ?-1612)发动的。

  史密斯曾是英国国教牧师,是深受再洗礼派(Anabaptist: 激进派宗教改革)里的稳健派梅诺·西门(Menno Simon引导的非暴力和平主义再洗礼派)影响的人物。

  他作为盖恩斯包罗公理宗教会的牧师一起流亡于阿姆斯特丹。但是在阿姆斯特丹与其它公理宗教会的牧师--在伦敦当公理宗教会牧师后逃亡于阿姆斯特丹的公理宗教会牧师法兰西斯·约翰逊(Francis Johnson)发生争论。史密斯和约翰逊争论的焦点是浸礼。教会在接受新的教徒时,应用浸礼表示向上帝悔改和对基督的信仰告白。

  因此1608年史密斯自己接受浸礼,也给别人施浸礼,在荷兰大地上建立了"第一英国浸礼教会"(The First English Baptist Chruch)。史密斯批判加尔文的预定论,而接受了阿明尼主义的自由意志论。他主张基督不仅为被拣选的人死去,也为所有人类死去的万民救赎论。他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再洗礼派(Anabaptist)的立场。

  托马斯·赫尔韦斯(Thomas Helwys)和约翰·默顿(John Murton)继史密斯返回英国建立了永久的英国浸礼派教会(English Baptists)。

  并且,亨利·雅各的独立教会(Independent)会众中一小部分人主张信徒受洗--反对婴儿受洗,从雅各的独立派教会分离出来,创立了第二个浸礼教派。但是他们反对阿明尼主义,相信加尔文的预定论和有限的救赎论--只有得到预定为被救赎的人才需要基督的赎罪。因此他们被称为加尔文派浸礼教会(Calvinistic Baptists)。


  (讨论问题)

  讨论一下清教徒运动的长处和短处。

  在教会治理上牧师的强有力领导能力(独裁型)重要,还是平信徒的积极参与(民主型)重要?


Template:基督徒百科未授权书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