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圣经引擎@如鹰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圣言#
1 神超越的計劃
聲明:本文主要摘自網頁1 神超越的計劃, 以便基督徒朋友作資料查詢和學習之用。無任何商業目的! |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讀經:羅八26-30
這節聖經,透過上下文的闡釋,往往能帶給在試煉中的基督徒無限的安慰和鼓舞。對保羅來說,這是一個深刻的確信:「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毫無置疑的餘地!他對神超越一切的照顧,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心。他相信「神使萬事至終都成為最好的」(司孜菲德Scholefield)。對他來說,這個信念使得一切抱怨都變得不可思議,因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若不是神計劃的,就是他許可的。有此確信才可能實踐他那近乎完美的教訓:「凡事謝恩」,轉悲嘆為歌唱。也就是實際地把握住這個真理,他和他的同伴才能在夜半引吭高歌。雖然他們的計劃都擱淺了,又身陷牢獄,遍體鱗傷,只要他清楚自己愛神,且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他就毫不在意肉體的安適。每一件事,不管看來艱難或順遂,到頭來都會成為有益的。重要的問題在,我們是否能分享到保羅這一份喜悅的確信?
保羅應用如此斬釘截鐵的口吻,顯然表示在面對這句令人驚奇的聲明時,不可以保持中立的態度。當然如果這個信念不以那麼武斷的形式出現,或許還較易為人接受。面臨悲傷或橫逆的折磨時,嘴裡還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未免有些不符實際。但真是這樣嗎?我們一定得暗中帶著懷疑來看這個說法嗎?還是以喜樂、實際的態度去接受它?透過上下文解釋,仔細推敲每一個字的意義,就會發現整本聖經中,沒有其它經節,比它更能在我們陷於悲劇、試煉或失望中時,給我們帶來平靜、安穩。
要解釋「萬事都互相效力」的中心意義,關鍵有二:不可以忽略它的上下文,和它提及的兩個條件:「愛神的人」和「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這兩個條件決定並且限制了承受此益處的資格。事實很簡單,「萬事都互相效力」並非對任何人都如此。這節經文也絕無此意。這裡包含了兩個先決條件:第一,與神要有正確的關係。只有神家中的一份子,享有並顯出家庭的溫馨,才能在此項應許上蒙受其利。這樣的人相信,神既肯舍下自己的兒子,他必不會允許,也不會命令任何不符合他最終利益的事發生。愛就是即使心中不能領悟,仍然信靠到底。第二,與神要有合夥的關係。他是「按著神旨意被召」的人,為了神永恆的計劃,已放棄自己的計劃。他無法想像,神完美的設計也可能會被那些真正對他有害的事物所阻撓。對他的神來說,「意外並非意外,逆境亦非逆境」。結論是:神的旨意對那些他所呼召,並以愛回應他的人是顯露的。這個應許與那些背逆神、不關心神旨意的人毫不相干。對內心冷淡的人,這節經文才會成為絆腳石。對於心中火熱、愛神的人,這個應許是榮耀的安慰。要想有份得到這節經文的安慰,就必須符合保羅所設的條件。
很自然的,問題會隨之而起:難道悲劇是有益的?疾病是有益的?喪失親人是有益的?挫折是有益的?為什麼神允許這些事情來打擊我們?在保羅的時代,對逆境的反應有四種典型。以彼古羅派(Epicurean)的態度是「我們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就要死了!」犬儒主義者(Cynic)刻苦己身以反抗命運。斯多亞派(Stoic)咬緊牙關,以冷酷的態度,接受天命。伊比德圖(Epictetus)寫道:「勇敢地仰望神,並說:『從現在起,用你的旨意待我,我原是與你在一起的,是屬於你的,只要你認為對的事,我就不畏縮。以你的旨意引導我,以你的衣物覆蔽我。你要我保住或遠離這職位?停留或逃逸?富足或貧窮?為了這些我要在眾人面前,為你辯護。』」
但在這節經文中保羅摘要的指出基督徒的態度是:不要輕篾、冷漠或勉為其難地接受。基督徒應該以喜樂的心,迎接橫逆或悲傷。知道任何事情,不論是順遂是艱難,都是互相效力,至終必叫他得最大的益處。
從這一節聖經中,可以看出四種充滿安慰、鼓勵的真理。
神的計劃是仁慈的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實際應用此節經文時,最大的難處在:如何解釋「益處」這兩個字。神在他目光長遠的愛里,所應許的「益處」,對我們來說可能不一定總是好的,易於接受的。若我們用物質的、短視的觀點來看,有時神的照顧確實顯得悲慘!其實神允許的益處是屬靈方面的,不是指眼前的。而且有時在我們還未認清它的真正好處以前,就過去了。
約伯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明白在他生命中那些奇特的遭遇。他所受的折磨完全起因於撒但惡毒的心意,但約伯並沒有怪罪於偶然的遭遇或撒但。他以文字高貴地表達了他的哲學:「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在遭妻子嘲罵時,他仍堅持對神的信心,「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他對信仰的堅定立場,從後來的那些事件得到了充分的證明。他經歷試探,不但未被毀滅,反而更豐足。透過約伯的合作,神使撒但的惡行變為好處。
「我們很容易用動物性的享樂來解釋益處兩字,」葛容斯(Vernon Grounds)寫道,「如果我們沒有疾病,如果我們的身體從未被痛苦傷害,如果我們口袋裡總是有錢,或銀行里有存款,如果我們住摩登的房子,享受現代化的奢華生活,如果我們穿著講究,並且能到海邊渡長假……我們就認為,這才是益處。很不幸,我們成了物質文明的犧牲者,雖然我們有基督教的信仰,我們卻巧妙地把舒適看為等於益處。同樣的,我們也認為成功就等於益處,享樂就等於益處……這些混淆,和保羅的基本教訓真是差之千里。也正因這些錯誤的混淆,我們常弄不明白羅馬書第八章廿八節的含意。我們沒有抓住保羅對益處的看法,以致把原該是我們心靈里一個柔軟的枕頭,變成頭腦里一個硬繃繃的難處。」
神的旨意儘是良善;
他時時將我惦念。
萬能良醫賜下的杯豈有絲毫毒素?
滴滴都是良藥,
因為神本是真實。
我立基於這永恆真理上,
心中滿是歡喜。
一八一二年三月十二日,發生在印度錫隆坡(Serampore)的大火,最能闡明這個真理。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和他的同工們,多年來為翻譯聖經工作付出的心血,霎那間全毀在灰燼中。印聖經的紙張,損失難以估計。新近鑄造的塔米爾文(Tamil)和中文的鉛版,全部付之一炬。部分辛苦搜集來的手稿、文法書和字典也燒毀了。克里寫道:「除了印刷機,幾乎無一倖存。這真是一個沈重的打擊!足以讓我們印聖經的工作停頓了許久。即使再努力工作十二個月,也無法恢復舊觀;更別提財產、設備等的損失,我們幾乎無法克服這樣大的困難。」
損失的手稿中, 包括他大半的印度文聖經譯本、全部的卡納瑞斯文(Kanarese)新約、兩大卷梵文舊約、他的孟加拉文(Bengali)字典的許多頁、全部的塔魯古文(Telugu)及部分彭加比文(Punjabi)的文法書,以及他頗具深度的梵文字典,這些都是他語言學生涯中的精心傑作。
但接著他從堅定信心所說出的話,很類似我們這節經文;「毫無疑問的,神將使這件不幸帶來益處,用它來促進我們所關心的事工。」還沒等灰燼冷卻,克里的同工馬士曼(Marshman)就寫道,這場災禍是「神照顧的另一種方法,以操練我們對他話語的信心。他的話堅固如天國的楝梁,曾應許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因此在主里要堅強。他絕不會拆毀自己手所作的工。」
在這場災難中,神的僕人們緊緊抓住這個真理,心裡得享平安。「它帶我進入順服的平靜中,使我能仰望並歡迎神的旨意,」馬士曼說。克里述及他如何被這一節經文所鎮靜,「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他們有名的三人小組的另一成員華德(Ward),在濃煙迷漫時,不只是鎮靜,甚至喜氣洋洋的呢!
這怎麼可能互相效力,並產生益處呢?用不了多久,神的策略就顯明了。「這場災禍很快傳到英國基督教界的耳中。在大火的焰光中,他們見到這份事業的崇高性,事實逐漸為人知曉。這次的損毀,證明是一個警鐘,使得對這個宣教工作熱心的朋友倍增。」突享的盛名,遠蓋過他們蒙受的損失。「這場大火,使你們從事的工作聲名大噪,遠非其它事所能及,」富勒耳(Fuller)忠實地警告說。「大眾現在對我們交相讚美,有人甚至願以八百枚金幣來買克里的肖像!如果我們一味汲取這份馨香,神會不會因此收回他的祝福?那時我們將置身何處?」
那麼,保羅觀點中的益處,真正的性質是什麼?答案可以在下文找到:「因為他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羅八29)保羅的觀念是,任何能使他更象基督的事,都是有益的。不管它是否影響他個人的舒適、健康、成功、享樂。學象基督的人常常在物質享受上,並不講究。許多最象基督的基督徒,被疾病纏身。商業上的飛黃騰達,反成了許多人在聖潔生活上的喪鐘。追求享樂,往往達不到所追求的目標。
神的計劃是活潑的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心中愛神的人,即使在最悲傷、困難的環境中,也能感覺神正不停的工作。因為神在作工,變滅亡為祝福,悲劇為勝利,所以萬事至終都轉為最好的。神的作為有時並非清晰可見,事實上很多時候看來他什麼都不作。喀萊爾(Carlyle)在苦思人生的謎題後,充滿懊惱地說:「神最糟糕的地方,就是他什麼也不作。」但是當一切看來靜止不動時,往往是神最活躍的時刻。神在自然界中的作為,似乎不易觀察,卻最具實效。在人看不見的控制下,群星依著他所定的軌道運行,浩瀚的海洋保持著指定的範圍。我們絕不可因為看不見神的活動,就心浮氣燥,企圖用自己的手接管一切,作自己的主宰。
日常發生的事,不論悲慘或喜悅,都是神用來編織我們生命的原始材料。「周遭環境中的一切,都要使靈魂彎曲。」只有將神介紹到生活中的每一個事件里,所有的混亂就變得井然有序。「他太仁慈了,不會做任何殘酷的事;太聰明了,不會犯下任何錯誤。」沒有其它能想像到的環境,能比神的計劃更美好,更能為我們帶來益處。
神的計劃是完全的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萬事」正如字義本身。每一種情況下的每一件事,都在神仁慈的控制之下。這節經文包括之廣泛,足以令人嘆服!喪失親人、疾病、失望、期許落空、精神紛擾、孩子傷腦筋、努力結果子而一無所獲──當然,這些都不能互相效力,叫人得益處。保羅卻平靜地斷言,事實確是如此。我們也許願意承認整個生命,都是在神統管一切的照顧之下。但要相信,生命中每一個細節,都是神的愛所關心的對象,倒有些令人躊躇。我們的主也確認事實是如此,即使麻雀,若沒有天父許可,也不能跌落地上。基督徒一生的境遇都是神所命定的,沒有任何事是偶然的。愛使我們相信,神對生命中的每一細節都關懷備至。每一件事都是按神明智的目標,並經過他的應許和設計。他對我們的看顧,從未停止片刻。
正確地去接受每一次橫逆,就能同時收到它的益處。身體的病痛和軟弱,可以讓我們感覺自己的脆弱。迷惑不解可以啟示我們的缺乏智慧。經濟困難可以指出我們的資源何等有限。錯誤和失敗可以教導我們謙卑。這一切都能包括在「益處」中。
神的計劃是和諧的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萬事都朝著預先定好的模式進行。生活中的事件不是獨立、互不相關的。醫生開的處方常包含好幾種的藥,如果單獨吃其中一種,可能會中毒,造成傷害。但經過有技巧、有經驗的醫生指示,將幾種藥調和在一起,就能產生益處。巴克禮(Barclay)將這一節經文譯成:「我們曉得神將萬事調合起來,好叫愛他的人得益處。」單獨經歷一件事時,也許完全見不到好處,但將各事綜合起來,結果必然對我們有益。
在橫逆中,「不信」可能會問道:「這事怎麼可能對我有益?」答案是:「耐心等候這位偉大的醫生把藥方寫完吧!」誰都可能回顧前塵,發現先前以為倒霉的事,原來是神所賜下的福氣。也許畫家調配的,儘是外行人眼中認為毫不切主題的顏色,但等他全部混合好以後再說話吧!
生命好象在織布機上精心編織的一塊掛氈。為了形式的美觀,不能只用單一的色彩。應該有的明朗艷麗,有的暗淡深沉。一旦搭配起來,就能顯出它的美麗。
不必等到織布機靜止
所有梭子停止飛馳
神就會打開布匹
解釋原因何在;
黑色的線原不可缺
在織者熟嫻的手中,
一如金色銀色的線
因整塊布,早經他設計妥當。
但當嚴厲的試探來臨時,雖然大體上同意這個真理,但我們極易受到試探,以為自己目前的環境是一次例外。若真是如此,這段經文就空洞、無效了。神統管照顧人一切事的真理也毫無意義了。一連串的悲劇打擊著約瑟──被放逐遠離家鄉、被賣為奴、冤枉坐牢,這些對他來說,真難看出是互相效力於他有益的。然而在追想往事時,他對兄弟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五十20)
在生命的各樣事件中,「神有一個他看為有價值的目標。如果我們不看局部,而從整體來看,我們必定全然同意他的目標。」即使我們必須面對人或魔鬼的憤怒,我們也可以放心地安然倚在這個確信上。因為知道這事最後將成為神的讚美,否則就不可能發生。
我神所命定的總是正確;
他是我的亮光與生命,
臨到我的必是美善;
我全心全意信賴;
因我深知或喜或憂陽光終必出現,